随着公路运输超限超载治理日益严格,各大商用车制造企业审时度势开始推出更具运输实力的轻量化车型,当然在做到轻量化车型的同时,不少挂车厂企业也推出了更具实力的轻量化车型。
说到这相信不少卡友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青岛解放推出的悍V系列轻量化车型,当然车头轻装上阵只是标载运输时代过程中提高运输收益的一个部分,进一步优化挂车的实用性以及可靠性也是长远发展的一个关键。
近日,在山东省重要运输大县茌平县见到拖拽9米仓栅运煤货箱的悍V 400系列车型,最大化提高运输能力也是提高运输收益的必要前提。
简洁外观优势明显:悍V系列车型虽然不是青岛解放推出的最新款车型,但是在超高的性价比方面对于不少卡友来讲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这款车型与J6P系列车型采用相类似的分体式反光镜,车顶前部带有示宽作用的扰流罩;阶梯式中网上方带有镀铬立体徽标,其两侧的扰流槽兼具美观与实用的特点;保险杠两侧带有视觉效果更好的凸面大灯。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型采用的经济实用的分体式保险杠,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以及其他相关费用。
轮眉中间位置带有起到警示作用的黄色转向灯;由于这款专业化极高的运煤仓栅挂车采用了近乎与驾驶室等高的设计方式,以至于扰流罩的实际美观作用并不能得到凸显。
平顶驾驶室满足单人长途行车需要:车门侧方带有大尺寸扶手,而且其下方带有可以放置生活物品的简易储物格。
主驾驶采用了舒适度适中的可调节气囊座椅,悍V车型尽管采用了凸地板驾驶室,对于这类单人驾驶员长途行车的情况下非常实用。
简易四幅式方向盘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简洁的半环绕式中控台为室内提供更多有效活动空间,其上方带有简易的影音娱乐、自动恒温空调等基本配置,空调出风口位于其两侧及中间位置。
另外微凸地板上方带有木制结构的暖水壶、保温饭盒,适宜的空间用处十分明显。
这款车型采用的是平顶驾驶室,主副驾驶座椅上方位置带有拓宽式设计,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后排卧铺空间尽管没有采用宽体卧铺配置,但是其600mm的有效宽度也为卡友提供更好的生活需要;侧面带有简易的储物网格可以放置手机、笔记本等随车物品。
黄金动力总成高效、可靠:这款悍V车型搭载潍柴WP10H 400E50系列国五发动机,最大功率400马力,最大扭矩1900N.m,非常适合像煤炭、建筑物料运输的实际需要。
据卡友介绍当时购置公司选择这款配置主要考虑到车辆的综合实用性,平时基本上以单程重载运输为主。为此车辆这款动力比起选择12L较大排量发动机具备更高的燃油经济性。
与之匹配的是一款法士特12JSD200TA系列手动变速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轻量化效果。
底盘零部件做工细致:鼓式制动前桥采用了标准配置的钢制轮圈,所装配的12.00R22.5尺寸的真空胎具备可靠的运输能力。
前桥采用了2片簧抛物线钢板悬挂,在满足可靠承载能力的同时具更好的轻量化时代发展需要。
驾驶室下方带有减震效果更好的气囊配置,内侧支架保证车辆在行车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避免驾驶室发生较大幅度的颠簸。
其下方的龙门支架后方带有便于驾驶员操作的铝合金踏板,镂空式设计在起到轻量化效果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可靠性。
底盘左侧布局与容积为400L的铝合金油箱,说到这相信不少卡友会纳闷为何这类长途车型会选择600L以上的油箱配置。
与卡友交谈得知,这款轻量化车型重载运输的油耗基本上控制在32L/百公里,按照实际情况计算可以达到1200公里的实际续航能力。
尽管中途需要补充一次燃油,但较600L油箱总体降低大约170kg左右的质量,这对于按照吨位结算运费的煤炭运输的利润关键。
底盘右侧带有紧凑布局的尾气处理系统,紧凑堆叠的铝合金储气罐、密封式电瓶以及容积为80L的尿素罐。
相信不少从事煤炭运输的卡友都了解,为了进一步控制运输成本,不少行驶路段基本上以大部分国道+小部分高速路段行驶。
双并联车桥主减速比为3.7,最高档经济转速为1200rpm的情况下,经济时速可以达到82.5Km/h,正好满足对于这类干线物流运输的实际需要。
双并联车桥采用了轻量化3片簧抛物线钢板悬挂,比起国内主流车型使用的4片簧配置从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整备质量;另外驱动桥轮胎采用的是行驶阻力更小的条纹状,减少轮胎抓地力的同时将车辆燃油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集成在挡泥板支架位置下方的尾灯比起常见的凸出配置在运输散装货物的情况下具备更好的保护能力。
9m仓栅式挂车优势突出:这款车型采用了标准配置的鹅颈式骨架,比起常见的平面式挂车重心更低,形势更加平稳,而且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车桥轮胎受力更均匀,降低部分车桥吃胎的情况。
这款煤炭运输车型的骨架底部并没有看到日常车辆中经常出现的圆形淋水罐,首先是单程重载运输过程中对于整备质量的影响,再者就是基本的安全防护也得益于驾驶员的日常操作。
考虑到煤炭运输对车厢内部腐蚀的影响,仓栅式挂车作为煤炭专运车型,栏板货箱上方采用的是密封性以及承载能力十分出色的纤维布料,同时也能降低整备质量。
据卡友介绍,所在的煤炭运输公司目前已经购置30余台这类车型,车头+挂车13吨的整备质量(满油状态)意味着车辆可以最大化实现36吨的煤炭运输能力,一旦到了冬季煤炭需求旺季的时候,这类车型的出色运输能力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十分明显。
煤炭运输车型点评:1、轻量化配置大势所趋:
目前在山西、陕西从事煤炭运输的车辆主要以青岛解放悍V系列以及陕汽M3000系列车型形成煤炭运输车辆的两款标志性车型,这类车型已经在满足物流运输的同时将轻量化达到更高水平。
2、发动机缸内制动辅助进一步提升:
当下液力缓速器并未在这类车型中单独作为强制配置出现,毕竟在2w块钱的选装成本对于以经济适用、更新换代极快的煤炭运输车辆来讲,选择缸内制动力更强的中等排量发动机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3、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装配置:
以青岛解放这款悍V 400系列车型为例,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需要,将油箱、挡泥板、驾驶室、扰流罩等配置进行选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客户在用车过程中的运输成本。
编后语:煤炭运输作为国内主流运输行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在当下超限超载治理极为严格的情况下,选择自重在7.7吨上下的轻量化、舒适度适中的专业运输车型将成为不少运输企业及个人的重要选择。(文/卡家号:truckfanci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五环外(ID:wuhuanoutside),作者:刘奕然,编辑:车卯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312斤女网红在减肥训练营离世”的话题在今夏冲上热搜,减肥训练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实际上自行业诞生以来,相关的争议和相关事件总是屡见不鲜。
天气已经正式入夏,身材焦虑开始被无限放大。掌控不了身体的我们,开始绝望地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的救赎。
如果打开一线白领丽人,千万少女必备的小红书上搜索“减肥”后,无数瘦身教程,瘦身食谱铺天盖地袭来,还有不知道P没P的减肥前后对比图。
你我都知道减肥的诀窍是“管住嘴迈开腿”,但我们都想抄些捷径。当自我的意志无法抗衡生物囤积能量的本能时,我们需要更为强硬和速效的手段——比如减肥训练营。
快速、强效、一劳永逸是减肥群体的共同诉求
在减肥训练营“一个月瘦30斤”的保证下。绝望的人们难免动心,期盼能在这里用几个月脱胎换骨。
不惜横跨省份和城市,前往陌生的环境,进入全封闭式基地,定下“28天连吃带瘦”的快速瘦身训练项目,在这个夏天之前,减肥训练营成为了他们全部的希望寄托。
一、签约减重,针对绝望群体的新骗局
张弛从进到减肥训练营的第一天开始,就在盘算要怎么回家。二人寝的单人床根本睡不下240斤的他,他坐在床边,看着墙上“你连体重都控制不了,还怎么控制你的人生?”字样的贴纸长长叹气。
从记事起,张弛一生都有摆脱不掉的外号,每个外号都和“胖”字有关,节食运动坚持不下去,针灸偏方尝试多年没能有一个成功。
在小红书上刷到减肥训练营时,看到比他差不多体型人都能在这里直瘦一百斤,张弛看到了能让摆脱旧生活的希望。给训练营账号发去私信“240斤的人能收吗?”,对面教练回答“我们收过比这还重的学员,放心来吧。”
坐了6个小时车到达训练营,初入基地,一切都同他想得不太一样。
简单量过体重,教练说像他这样的大基数学员,大多都会订下一个季度的课程,第一个月包瘦20斤,一切都能白纸黑字落实在合同上,如果一个月瘦不到二十斤全额退款。
听上去是个不会吃亏的交易,张弛没犹豫,一次了3个月的学费。
忽略了以“魔鬼”为前缀的一系列课程、严格的基地要求和免责声明,签下合同时张弛心里只有180斤的目标体重,减肥训练营的负责人反复向他传达一个观点:只要听话和坚持,就一定能瘦下来。
提供一份基础体检报告,全封闭式训练营的大门正式关闭,学员们在这里开启自愿“身不由己”的集体生活。
身为大基数人群,衣服的选择一向很少
在训练营食堂吃的第一顿饭,让张弛萌生了立即跑路的想法。
明显不新鲜的食材,过咸过淡到无法入口的菜品,一天份量加起来不如他往常一顿的三分之一。
减肥训练营第一天就被饿得头晕眼花,他找到教练反映情况,对方明确告知来了就是吃苦的,吃饱吃好还想减肥吗?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偷换概念,我不要求大鱼大肉,但至少要能嚼动的玉米。宣传视频里他们主打营养餐,三分练七分吃,实际上最直接的减肥途径就是让学员们饿肚子。”
宣传视频中给人的引导,是能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通过健康运动、健康饮食取得一个高效的减重成果。然而真正进入此地后需要面对的,是和视频中完全不符的宿舍、睡不下的单人床、和形同虚设的一日三餐。
训练营的工作人员对于一切的解释,永远是“减肥就是要吃苦”,即便张弛为此一共花费一万两千元。
“吃住和被关进监狱差不多,监狱起码还能给吃顿饱饭。”
同时也真正实现不同成员“无差别对待”,大小基数学员上同一节课,拥有同样的训练强度,加上断崖式减少食量,让他这样大基数学员身体立刻产生强烈不良反应,低血糖和心悸常伴每一节训练课。
张弛进入基地不到一周,在一节刷脂课上突然眼前骤黑瘫坐在地上,心速狂飙伴随耳鸣,缓了几分钟后,他能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教练在他耳边大喊“坚持下去!否则所有人陪你加练!”
如今这位教练的个性签名还是“要么瘦,要么死”
不能迟到、早退、请假、偷吃等等20条规则,都写在张弛刚入营时签的合同上,提前下课一次“瘦不下来全额退费”的规则就此作废。作为常年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高体重人群,他无比确信自己坚持不下这堂课,哪怕把一万二的学费翻上十倍也不敢坚持下去。
签了早退的确认单提前回到宿舍,张弛靠在床上掏出手机搜索“减肥训练营”,跳出的第一条视频是“减肥训练营学员猝死”的社会新闻。
二、全封闭式训练营,超重年轻人的天堂和地狱
入营缴费之初,有三个工作人员负责和张弛对接,但当找到他们想要退预缴的学费时,没有一个人愿意回他的消息。
张弛花了一周的时间终于找到负责人,面对他对基地的质疑,负责人选择直接甩出在营内减重成功的案例,其中包括那个曾经比他胖30斤的大基数成员。
“他们从来不会正面回应,只会用案例告诉你这套模式是没问题的,经过实践的,退费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你没有起色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听话和没坚持到位。”
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注意到,在前往减肥营前刷到的小红书引流视频和帖文,怎样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心理预期。用真人真实案例作为鱼饵,在有迫切减肥需求的群体看来,只能接收到一个信息:既然他们可以,我也同样。
但减重的成果和快慢始终因人而异,学员们不同的体质是减重过程中的最大变量,尤其当训练项目和饮食一致的前提下。
将成功案例一概而论的引流视频和帖文,让他们早在招揽目标生源的初始点,就赢得了心理战的先机。
社交平台中在训练营“暴瘦”始终能登顶热门
当实际进入训练营后会逐渐发现,身处于这个环境中,基本所有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变瘦。
尝试退费失败后,张弛也开始不再听从教练建议,一天只上一节课,固定去食堂吃定量饭菜并每天固定为自己加餐一顿,半个月过去,张弛也瘦了8斤。
“教练还对我说,你看我就说坚持有用,真让我自己说,掉的这些份量全是和他们斗智斗勇熬掉的心血。”
付出和收获无法达成正比,是学员们对减肥训练营所有不满的主要原因。
人们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可以挨累,但不能吃苦”的减重体验,并怒于训练营始终将二者混为一谈的实际操作。
就像张弛觉得,自己花了一万二,至少值得吃上鸡胸肉和能咬动的玉米。
不同房间拥有不同价目表,入营前比价也是重要一环
在训练营认识的伙伴告诉张弛,在来这里之前她已经去过很多家训练营。瘦的快慢并不是衡量一家训练营的重要标准,专业与否才是。
市面上很多训练营的教练都没有专业性可言,上一家的教练,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别人能瘦你怎么不能?”。
简单粗暴的执行管住嘴迈开腿,完全不在乎学员会不会拉伤,大基数的身体需不需要循序渐进,早上敲锣叫醒晨跑的时候会不会导致学员心悸。
“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也不懂,像个最基本的狱卒,只遵循让所有人挨饿受累就算完成工作。”
张弛发现,他所在训练营的教练最常提及的词是“自制力”,他们说坚持上完课程需要自制力,少吃多动需要自制力,如果学员们没能按照期待瘦下来,是因为自身自制力不强,做出一系列毁约行为,也要归咎于自制力。
然而几乎所有进入减肥训练营的成员,都是因为自制力不强而需要外界约束,张弛训练营的负责人在一套话术的摘除下,最终成为了一个无责第三方。
老学员告诉张弛,开业以来,这家训练营从未按合约“未达效果全额退款”赔付过任何学员。
据说只有一个人私下和解拿着全额学费离开,原因是教练曾经给他借过钱,全额学费也由那名教练自掏腰包。
三、当“减肥是一辈子的任务”成为财富密码
在减肥训练营成功瘦身的背面,藏着当代年轻人的普遍焦虑。
“减重20斤后的人生有多爽”“XXL到穿进S码的成就感”和“3个月减重60,人生逆袭的核心”是社交平台的常年热帖。
“减肥成功”是迈向新生活的发令枪,但如果不够瘦,就连站在起跑线上的资格都没有。
社交平台营造的严苛标准屡屡冲向现实,今夏的均码女装已经缩水至童装尺码,减肥背后的产业链,也会适当地在“身材焦虑”的火盆中再添一把柴。
互联网中会有无数“成功案例”帮人入坑,视频中有人在一个月期间判若两人,进训练营后才发现主人公实际是训练营的教练。有人科普式讲述“什么样的人适合进训练营”,半褒半贬看似真人实测,其实在入营前被问“从哪个博主看过来的?”的时候就应该明白这都是生意。
如果观望得够久,会发现社交平台中有无数潜伏多年的“老演员”,小红书的笔记中,就展示了无数参加减肥训练营后的崩溃实录。
厌食、暴食、焦虑和抑郁同属在训练营高强度减肥的并发症。“压心态”成为普遍现象,狼性鸡汤被强灌进学员耳朵,在营成年人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濒临崩溃。
张弛在减肥训练营的三个月,曾无数次看到别人崩溃和心理失衡,动感单车课上会有人突然哭出来,在食堂会有人突然暴走砸摔餐盘。
从很多人的真实分享看来,“糟糕的体验”似乎是种普遍现象
“之前觉得,只要瘦下来心情总不会坏到哪里去,但真正拥有心理问题时,自我厌恶起来和体重真没太大关系。”
在小红书中减肥训练营相关笔记的评论区中,一部分问基地在哪里,一部分人劝导大家不要去,有人分享成功经验。
同时,几乎每条笔记下都有减肥训练营的教练实时蹲守,留言告知博主“很遗憾你有这样的体验,归根结底还是他们不够专业,在我这里能吃好住好,瘦不下来还全额包退报销路费。”
当减肥训练营成员猝死再度冲上社会新闻过后,在小红书搜索“减肥训练营”后,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每隔3、4条笔记就会穿插一条减肥训练营广告。
右下角的“赞助”标签,就是成为营销牺牲品学员的墓碑。
从第一次在搜索栏打下“减肥”、寻找不费力又高效的减肥偏门、和点开训练营相关的第一条笔记开始,我们都已经走入大数据推流的瞄准镜内。
制造焦虑和打造成功案例是减肥产业链中的生意经。
减重成功的博主会用成果辅以怒其不争的语气说出“如果你觉得这些都比身材重要,那现在可以划走了”,社会对超重群体的苛责,身材焦虑激起的自我厌恶千层浪,背后总有人正在打包行囊准备前往训练营。
减肥,在当今似乎已经不是一种个人选择。
赞助、软广和劝退时常同屏出现
想要减肥的群体,正被各种因素架于炭火之上,“减肥是一辈子的事”一语双关,毕竟在某一套标准下,所有人都永远“不够瘦”。
浏览小红书,人的身体上总会有一个、或多个地方“不太对”,脸上一条纹能分别对应三种“凹陷”,后背永远不够薄、大腿内侧外侧和胳膊背后的赘肉不减下去,就会永生丧失穿一些衣服的权力。
每一条“不太对”都是缠绕在人们脖颈间的恶魔低吟,人们投身减肥这个永无止境的活动,即便自己并不一定需要。
张弛在基地时老学员告诉他,这里总有几个熟悉面孔,有人体重始终固定在100斤左右但常驻此地,原因单纯是“自己觉得自己胖”,一年往返两三次全为治疗自己的心病。
连同开文提及的312斤离世的女网红,据公开信息,她之前也曾辗转过4家训练营。
更会有超重群体选择在这里避世,训练营基地多数在偏僻的市郊或山上,社会环境对胖人的不友好让他们甘心住在铁栏内。
减肥训练营从不考虑这些人需不需要,开门做生意永远不劝退,每个学员都是能让他们经营下去的固定粮票。
不专业,成为外界对减肥训练营的最大诟病,教练招聘的要求只低到“擅长3种以上团操课”。不专业的基地和教练迫使行业成为社会新闻的常客,营养不良和猝死的频频发生让人们意识到,这些号称专业团队的基地甚至没有用于救急的医疗。
行业被劣币占领,当前办起一个减肥训练营,并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过高的资质,只需要一个场地和基础员工就可以开始招收学员。
潜在学员们仅仅通过互联网建立起的单薄信任前往,将身材、体重和生命一并交给陌生人,按要求做到“听话和坚持”,尽力地完成每一个波比跳,期待自己的汗水没有白费。
结语
人们对抗身材焦虑多年,至今也无法达成真正的和解。
当真正超重人群身处于当前社会环境中,肥胖羞辱又无处不在,胖意味着“低自控”,意味着摄入的食物不高级,意味着收入,意味着阶层。
而消费品巨头们,则为了如何让人吃糖上瘾孜孜不倦。奶茶炸鸡碳酸饮料,肉铺火锅果干薯片披萨酸辣粉,在这样的围攻下,那些幸存下来的真正的瘦子们多少是因为自制力,多少是因为天生的基因?
我们的身体没有进化到足以对抗如此集中的高热量食物,我们的精神也没有进化到可以识别群体作案背后的恶意。
与天生的欲望和基因对抗,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与群体的恶意对抗,则更需要强大的心智。
那些小红书上铺天盖地的减肥帖健身帖,藏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潜意识里的审美,无意识中的价值绑架,和博主商家共创的财富密码。
我们厌倦,但我们依然忍不住一次次翻阅那些帖子,幻想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五环外(ID:wuhuanoutside),作者:刘奕然,编辑:车卯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去年,80后设计师王恒
租下北京五环的一栋500㎡房子,
作为一人两猫的新家。
从家步行到工作室,大约30秒。
租约5年,改造费用近300万。
▲
王恒的家In Box,以及他的2只猫:红海、乔布斯
他带着“玩”心改造:
室内装下一部汽车、三辆摩托车、一艘船,
以及椅子、音响、玩偶等二十多年的旧藏,
朋友们来了,都说“真好”;
房子只有一居室,
卧室之外的客餐厅、健身室、咖啡厅、书房等,
几乎全为开放式。
▲
In Box的日与夜
他也想在家做些居住“实验”:
琢磨层高、灯光、能耗,
尽量让房子具有灵活变化的能力。
他说,多数人装修时,
得考虑家是否能适应未来5~15年里,
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
“房子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共性需求,
希望用设计来满足。”
自述:王 恒
编辑:徐 莹
王恒40岁了,笑声很爽朗。看着他家大大小小的“玩具”,我们问:怎么保持一颗玩心?他玩笑道:“我只爱玩儿。”
拍摄间隙里,“只爱玩儿”的王恒马不停蹄地回复工作信息、出门见客户、参加活动。有次他回来时,我们找了各自喜欢的角落,正舒展地休息,他说:“我特别高兴。挺喜欢让朋友来的,我会问他们,和之前见过的家相比,这里有什么不同。”
除了显而易见的丰富物品和特别的结构,王恒常常提示我们关注细节,比如不同区域的层高差异、灯光、温度和湿度……“我在这里一边生活,一边做过去没有机会做的实验。”以下是王恒的自述。
▲
旧车票、音响、手办
我从十几岁开始离家读书,后来去日本和意大利留学。回国工作后,待过广州、上海、深圳……最忙的时候,我只需要一个皮箱,拖着它走2年,每天住酒店。
这个过程中,我仍然留下了好多喜欢的、重要的物品,把它们快递回老家,请妈妈帮忙保存:上学时打工买的第一双鞋、从老家到北京的车票、二十出头买的音响……我是个特别好攒的人。
2016年到北京做项目,就一直留在这里了。五六年来,我继续把新买的东西存进仓库。做这个房子前就想过,我的家应该承载起自己二十几年的爱好,能随时看到所有喜欢的东西,而且伸手就可以摆弄。所以,这次搬进新家后,除了床是新买的,其余的大部分物品是旧藏。
▲
入户后,向右走
▲
入户后,往左看。船用吊绳悬挂起来;车要开进家里,所以部分区域铺了户外地板
打开入户门,就看到停在家里的1辆汽车、3辆摩托车、1艘船。对我来讲,这块区域是家和外界之间的模糊地带,特别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
我在一堵墙上安装了大块面的洞洞板,收纳自行车、灯、潜水服、雪具、船桨、滑板等户外用品。调整这面洞洞板的陈列,大概花了三四天,东西太多,只能把最主要的挂上去,摆出美感。
好多朋友来看了,都觉得真好。
▲
滑雪、冲浪、露营
这些物品,其实反映了我的爱好。
北方四季分明。春天和秋天露营,扎营做饭之余,骑着摩托车把整个山跑一圈,看各种各样的风景;夏天玩水,划着船到湖中间,一个猛子扎下去,还能钓鱼、玩桨板;冬天去滑雪。
我爱玩、爱尝试,所以喜欢的户外运动越来越多,装备也越来越多。爱好什么的,不一定非要往专业上去拼,朋友开玩笑,说我划水就是和大自然搏斗去了。没有关系,我喜欢那个过程。
每当想驰骋的时候,把户外装备放在车上,好像就已经到达了山川河海。所以决定将车开进家里,车是我的“战马”,是坚强的后盾。
▲
家里的椅子
▲
木头来自日本雪山上的老房子,户外桌前的椅子大概一百多岁了
家里有76把椅子,大概50多个品类,少有重样。有些是我喜欢的设计师的作品,有些是中古的。
如果说我的家具是藏品,有点夸张,它们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但的确都是挑选了很久、特别中意的。茶台边的椅子,整整看了3年才买。户外茶几旁的椅子是朋友送的,大概一百多年前的东西,椅背转动时的嘎吱声特别好听。
▲
可以种多肉的茶几
还有些家具是自己设计的。比如一层客厅的茶几,它也是个壁炉,台面黑压压的,我挖空一块,铺上泥土后,能种多肉植物。
▲
植物岛
我很喜欢植物,在中庭做了“植物岛”,现在主位上的是幸福树。每天早晨起来,拉开窗帘后看到一抹绿,觉得活着真好。
植物岛配备了定时浇灌系统,大概每1小时30秒喷一次水雾。我也在不断测试和记录,这个小绿洲会对整个房子的湿度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室内湿度47%左右,我计划做一个植物缸,看看未来的湿度能不能到达让人更舒适的50%以上。
这些植物,基本都站在家里最暗的位置。为了给它们补光,白天得用植物灯照射,这也改善了室内采光,一举两得。
▲
在大理做项目之余,学会了手作皮具
我把家看作一个大型机械设备,物品是零件,能够不断被更换、组合。有时候我修剪植物,摆弄物件,把家具东移过去、西移过来,再坐下来感受,这个家怎么能更舒适?我也反问自己,攒了这么多,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喜欢可以改造的、有不同组装方式的物品。我的摩托车、自行车,除了骑行,还能改装。哪怕买回一块手表,我也想着把表带换掉。
▲
凝固的烛泪
▲
听老歌时,点一盏小灯
▲
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卷尺
也喜欢有时间堆积感的物品。我有很多蜡烛,它们被点亮的那一刻虽然很美,但我更爱蜡油滴落又重新凝结的样子,那代表不断沉积的时间。过去二十多年里攒下的很多东西,也象征时间的积累,对我来讲,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虽然搬进来几个月了,但我觉得这个家没有完工,它在我的各种实验、挪移、爱好中持续变化着。等到某一天,它本身也成为一种时间的印记,那才是最美的。
刚租下这个房子时,它只有一个外壳,里面基本什么都没有,可改造性比较强。
我为这个家取名In Box。一方面,家就是装下所有东西的盒子。另一方面,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有无形的“盒子”,总是更愿意接受自己已经知道、认可的东西。所以,作为设计师,我希望进行一些过去没有机会尝试的“冒险”,“榨干”这个空间,让它未来有无限变化的可能。一边生活,一边“实验”。
500㎡,只留一间卧室
▲
“孤悬”的卧室
房子原本的大门,大概在如今车库门的位置,进去后有一挂楼梯通往二层。能拆的部分,我都拆了。In Box的整体造价大概300万,重头戏在结构改造上。
现在的家里几乎没有隔断,一共3层,但空间都是相连的,放眼看过去,大致能掌握全貌。
大面积涂刷的微水泥,形成了室内的皮肤。灰色能高度包容不同风格、色彩的物件。
▲
一层客餐厅
进门之后,经过户外装备区,再往里就是一层的客餐厅,可以坐在地毯上看电影、吃鸭脖,还能唱卡拉OK。
▲
燃起壁炉
冬天,我特别喜欢和朋友们把茶几台面的酒精壁炉、烧木材的真壁炉都点起来。酒精燃烧的时候,火苗的曲线像轻拍在沙滩上的细浪,柴火更“凶猛”,像海浪扑往礁石。那一刻,我总觉得很幸福。
▲
健身室
穿过楼梯下方,就到健身区。我每天都运动,尤其夏天,出过一身汗才松快。
▲
二层,厨房、餐厅、客厅
上到二层,眼前就是厨房、餐厅、客厅一体的区域。如果家人或朋友们来吃饭,先吃好的人能上旁边的沙发去坐,吃的人、玩儿的人总能共处同个空间,说说笑笑。
▲
小咖啡厅的日与夜
从厨房下两级台阶,这个夹层是小咖啡厅,我是重度咖啡依赖者。
小咖啡厅的层高比较矮,只有两米一,但它给人很强的包裹感,所以好多朋友觉得这里反而是最舒服、最能留人的地方。我一个人的时候,晚上在这看电影、听音乐。
天色完全暗下来后,小咖啡厅的光影很美。在设计阶段,我就为这一块的台灯、壁灯、吊灯预留了点位,这样灯光才能均衡、柔和。
▲
中庭灯光
▲
书房的夜晚
▲
顶面的灯光
其实,整个家在夜晚都显得安静、温暖,这有赖于灯光所营造的氛围。不论顶面的灯光,还是落地灯、台灯,甚至蜡烛、家具内部的发光,我都尽量将这些人造光源安置组合得更自然,形成漫反射。
如果仔细看,有些天花的边缘是弧形的圆角,灯光打上去以后,能让整个房子看上去更大。
中庭灯光是组合照明,包括灯带、吊灯等等,在夜晚打开它们,就像在房间里放了一个大灯笼,很能增添气氛。
▲
书房
▲
露台
临窗的书房也在二层,挨着一方狭长的露台。在初夏,我早起上露台吃早饭,晚上睡觉前也来待一会儿。
▲
卧室
俯瞰这个家的最佳位置,是顶层的卧室。我在睡床侧面的墙上开了长条窗洞,但不封窗,只挂窗帘。从那儿看下去,一览无遗。整个家一共500㎡,除卫生间、衣帽间外,就只有这一室。
我的家,拥抱无限的变化
家里的不同区域,层高不尽相同。我故意这样安排,不仅为了获得丰富的居住体验,也因为它可以带来变化。
比如,3张长桌位于不同的地方,都可以用来吃饭聚餐;一楼和二楼都能看电影;音响和唱机分散各处……作为设计师,我希望在不同环境里做同一件事儿,然后比较其中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
岛台也能移动
再比如,某天我也许将书房搬到夹层去,或者将咖啡厅挪到露台边。连厨房也可以变,岛台下藏了4个轮子,调整部分水电管路后,岛台能横过来使用。
尽量给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空间,这不仅仅是个人趣味。设计师们遇到的大部分住宅改造项目,要从替屋主厘清生活需求开始,用设计来帮他们拥抱未来5~15年的人生变化。
▲
为苏州一家五口设计的家,120㎡。在玄关安置洗手台,无尘入户
▲
为苏州一家五口设计的家,120㎡。客厅(书房)、餐厅、厨房一体
▲
为苏州一家五口设计的家,120㎡。儿童房与多功能室(左侧)合并设计,多功能室可以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成为照护室、娱乐室、书房
这6年来,我和团队可能接了一两千个大大小小的住宅项目。去年,我们挑选一些中小户型案例,集结成一本《理想的家:住宅精细化设计》。
所谓精细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从需求出发,由内而外地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以视觉为先导。比如厨房,先回答是否需要厨房、需要多少收纳空间、每格柜子里究竟放什么、需不需要净水等问题,再去想瓷砖挑什么样、橱柜上哪个颜色。
▲
为上海一家四口设计的家,59㎡。移动书柜隔开主卧、客厅,白天打开书柜的推拉隔板,保证采光,夜间关闭隔板,保证隐私。玻璃门开启时,自动雾化
装修房子这件事背后,藏着人们非常现实的共性需求:无法体现个性的精装房,如何轻改造?老破小里怎样住下一家三口?小夫妻的婚房,能不能应对从两口之家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转变?北上广深的独生子女,如何给家乡的独居父母准备养老房?
我们希望给出有借鉴意义的解决案例。
开一台空调就够了
我调整了部分窗户的位置和尺寸,让整个房子的保温、自然通风更好。家里没有装地暖。我特意选了5台单机空调,各5匹。
理论上,一个500㎡的家,需要5台这样的空调才能暖和起来。去年11月入住后的整个冬天,我开一台空调,再用壁炉做辅助,就比较暖了。现在40℃,如果家里没有客人,一台空调也足够制冷。我继续记录数据,统计整个夏天的能耗。
▲
王恒在办公室
现在,在办公室完成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后,我一般马上回家,所以有很多时间待在家里。但每天都在工作,昨天晚上10点还在这儿开电话会。有三十多岁的同事说,设计师好苦。
我曾经也非常纠结。近几年,除了过年的十来天回老家,几乎没有闲着。每天见好多人,客户、媒体、朋友……记得我前几年的状态是,好累,简直要崩溃了。
人其实挺像皮筋的,可以很有弹性。当我不能再负荷的时候,试着转变了想法。
作为设计师,接触的客户们往往在认知上高于我。这样的一群人来找我,愿意耗费时间和我聊他们的生活、工作,我一想,还有比设计师更好的职业吗?
如果把接触的每个人、每件事,仅仅当成一项“工作”,靠设计费来驱动,可能支撑不了多久。
心态松弛之后,希望用心地给客户设计一个家之后,那就不一样了。听对方讲述需求时会聊得很深。帮他们做技术和情绪上的梳理,凭借的是对这个人的了解,知道什么样的家合适、应该给他们哪些东西,而不仅仅解决条条框框的衣服放哪儿、冰箱怎么摆、用什么颜色……人们搬进新家的那一刻,有时我也很激动。
▲
王恒的两只猫都非常亲人
▲
小满是福,就摆在通往王恒卧室的转角处
经常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说晚上8点以后关机、不工作,或者10点以后请不要打扰我。我们真的能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吗?好像越想着分开,越痛苦。
每次把自己的皮筋拉到快断了之后,看着它弹回去,发现皮筋可能又长了一点,韧性又强了一些。人生都是三进两退,不断前进,同时不断地后退,所以我没有太多的期许,小满是福。
熟悉的设计师朋友们一起聊天的时候,有人说帮我再改改我的家,比如门怎么调整更好。我说,这个家现在的样子对我来讲是最舒服的,我觉得挺好,不需要更好。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恒田设计提供
鸣谢:邹雯敏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