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奶奶庙是求什么的(为什么娘娘庙不能随便拜)

时间:2024-01-15 19:34:33 作者:牛奶煮萝莉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车神、官神、学神,这座奶奶庙因为“按需造神”火了

最近,河北易县的一座“奶奶庙”因“按需造神”火了。据媒体报道,该庙号称“华北第一道场”,香火极旺。里面的神像除了传统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神仙外,还有今天的信众们需要的各种神--车神、官神、学神等等。其实,在农村,一些小庙大多都是一两间的小房子,因空间小,往往会一庙供奉多神。有一次,摄影师还曾遇到农村的祭祀活动中,因村中小庙拆除,只得在原址面对空地摆上桌子就祭拜的现象。

图为山西芮城的一座农村小庙,在狭窄的间房里,却供奉了观音、关公、财神等十余个神像,每一个神像前都摆放了圆坐垫,供村民跪拜。

一座设在村边土窑里的小庙,庙内供放着一位神像。

陕西陇县东南镇闫家庵村,一位参加民俗表演的男孩在土地庙里换装。庙里除了供奉土地爷外,还供奉着其他神像。

山西稷山的一座火神庙,该庙年代久远,据说建于雍正三年,供奉火神娘娘。图为几名村民在祭拜。

图为晋南农村的一座两层小庙,上层有送子娘娘的塑像,下层则是一位开国元勋的画像。

村民在小庙上层房间里祭拜送子娘娘。

2013年正月,一个乡村庙会举行祭祀活动,因村中小庙早被拆除,只得在原址摆上桌子面对空地进行祭拜。

图为晋南一个村庄建在土崖之上的小庙。本组图拍摄于2012-2017年。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大河乡土”(dahexiangtu)。

俗语“敬香三不用,家兴财富多”,指哪三种香?清明别犯了忌讳

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节日都带有厚重的人文底色,清明就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寄托着人们对于先人的缅怀,也传承着国人对于家庭的重视,自古以来就极受重视。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清明节祭祀的一套讲究,其中在用香方面,人们以一句俗语,记载了三种清明烧香的忌讳,你都知道吗?

1、“断头香”不能烧

清明节上坟除了祭奠先人,很重要的一点也要求祖先庇佑子孙后代,而“断头香”这种香往往被认为是“妻离子散”的兆头,自然是不能用的。

实际上,“断头香”就是用到一半断火的香,这种香往往本身存在问题,或者是杂质过多,或者是保存中受潮,确实不适合二次使用。

2、高香不能烧

高香一般是敬神用的香,烧给祖先就有些太过了。从现实情况来看,庙里有专门上香的大香炉,上坟用香条件比较简陋,烧这种大香很容易引燃周边草木,安全性不高。

3、单支香不能烧

自古以来,上香的数量就非常有讲究,通常祭祀用香都是讲究三支为敬,尤其在上坟的时候烧单支香有孤家寡人之意,是十分不吉利的。

香在我国同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日常祭祀、敬神不可或缺的供品,所以这些有关用香的忌讳一定要有所了解,避免在重要场合出错。

此外,香品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制香工艺非常考究,出来的香品不容易出现“断火”这种令人尴尬的意外,而且天然香燃烧之后产生的都是低温香灰,不易引燃,日常使用安全性也会更高一些。

我现在用的线香就是从一家老字号香铺中结缘的,这家香至尊沉香做了十几年的沉香生意,原料是天然结香的野生沉香,香方配伍也非常讲究,我一位喜欢品香的朋友经常从这家店结缘沉香,它的味道清雅,回味悠长,日常家里点一支,能够清新空气,让人平心静气,各种重大场合使用更是安全可靠,不容易出错。

我们的祖先从春秋时期就开始用香,不少用香的忌讳都是他们使用经验的总结,值得引起重视,尤其是在清明这种全家人聚集的场合,按照老规矩来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对于清明忌讳的事,你还知道哪些?评论区帮助大家一起避雷。

月余连拜四庙,虽进了不开放的娘娘庙,但这样的拜庙方式不合适

这月余陆续拜了西顶娘娘庙、红螺寺、雍和宫和白云观。机缘下进了不开放的娘娘庙,去了两次才登顶的红螺寺,被人流挤进去的雍和宫,二环内静谧精致的白云观,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西顶娘娘庙

西顶娘娘庙,高德地图的开放时间并不准确,我就是被误导才去的,到门口才被告知:现在并不对外开放。但我想心诚不在墙内外,于是绕墙三圈。最后一圈时巧遇来调研的博士团体,才得以进入拜访。匆匆进入,只记得寻声救护的观音,和慈航护人的妈祖,还有绕梁栩栩如生的金龙利爪。我想庙内的自己,被自己打扰了,心比较乱,远没有绕墙三圈时的安静。

红螺寺

红螺寺,第一次是因为送家人去慕田峪长城,本来是他们爬长城,我自己去红螺寺的,但天热担心他们下来要等我,就没去,是次日我又开车去的。去时带了两个顺路的姑娘,两个姑娘都是阳光积极的90后。红螺寺求姻缘和求子很灵,但两个姑娘去红螺寺不是求姻缘,是求事业,蛮好!

红螺寺很幽静,寺门后偌大一片的竹林,很是茂密,因了与青龙山一起,红螺寺很是林深幽静,一路穿梭在树林中,拾级而上,不觉间内心空灵下来。在最后的几十米,陡然而降的台阶,不觉敬畏!终于来到山顶的观音庙观音殿,仔细叩拜观音菩萨,认真、诚心地跪拜在下,感受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从观音殿而下便是让我震撼的观音送子,栩栩如生,那麒麟儿舞着小手自是让你不觉间伸开双臂去拥抱它,在这里站着、跪拜着都觉得时间缓慢,万物凝滞;从观音庙出来我选的是弘一法师题名的观音路下山,千面观音像,寓意观音的三千大千世界寻苦救难,果真大慈大悲。我是一路跪拜而下的,心中的梦想,观音菩萨是能响应的。

雍和宫

雍和宫,暑期的雍和宫人真多,也许任何时候的雍和宫香火都很旺,真是应了雍和宫求事业一求准应。看着混在一起的人流潮涌,我是怕了的,我担心自己再去拥挤,给远道而来的善男信女添麻烦,但拗不过孩子的执拗,吵着、喊着要去拜阿弥陀佛。也甚好,既然有缘而来,更该添炷香,也给孩子的心灵埋棵智慧的种子。雍和宫,不愧为龙潜福地、皇家寺庙,五脊六兽的远望,斗拱交错的巍峨,红黄琉璃的视觉震撼,也应了佛家威严庄严法相,我自是更多了些敬畏。带着孩子一进一进、一殿一殿的跪拜完了9进、9殿,孩子也有淘气,但更多还是陪着我拜佛拜菩萨,香火缭绕中,也许小小的心灵里多了些朦胧的期望!

白云观

白云观,观不大,人不多,但我想这是我们最该常去的寺庙。二环熙熙攘攘的人流车行中,有一所心安身静的所在,可不难得?因了孩子的尿急,我们误打误撞进了西路,看到了铜马;绕到了中式二层楼建筑,这真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建筑。斗拱挑檐,精雕彩绘的栋梁,寓意丰富的图案,前厦连廊最是让久居蜗居的我们心生赞叹,没想到中式建筑也能这么漂亮,为什么现在不能提倡、流行呢?与前厦连廊二层小楼同在后院的抄手游廊,也是十分精美,以“致中和”为对称,可避雨,风畅通,连廊壁上贴满字画,于捉迷藏中偶尔扫一眼文化,岂不是于玩儿中受教。

走回四进四殿的神仙殿堂,一进一殿叩拜神仙,有玉皇大殿,有慈航观音坐像,有财神福禄、药王殿,等等。小孩儿顽皮,告知这是神仙,仍是阿弥陀佛的拜个不停。我也于白云观中学会了道教的揖首、叩首等,右手在内,左手抱之,叩首时揖首的双手着地/着垫,双膝再着地/着垫,头触左手。留有些许遗憾的是,没摸到辟邪的猴,没碰到燕九节的热闹。有时也会想,我们许下了内心的期望,是否也做好了丢失些什么的准备么?

月余拜了四庙,还是有点匆匆,有些为了拜而拜的样子。偌大的北京城,这么久远的历史,应该不止于四百寺吧?就像走胡同,该慢慢去走,慢慢去拜,内心好好装满恭敬,并且不能止于佛菩萨神仙,对周边的人和事也该如此,我想如此更能神灵有感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