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汐、章宇、王砚辉、陈建斌……《无名之辈》中的演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仍然把电影当做艺术看待,也仍然把演员看作是艺术工作者。他们热爱、挑剔、清高,也耐得住寂寞,始终守着宁缺毋滥的标准。在喧闹的名利场中,他们的确可以被看做是“无名之辈”,但到了真正需要发光的时刻,他们每个人都熠熠生辉。
文 | 十三
编辑 | 金石
两个拿着枪的蠢贼,抢劫了一家手机店,逃亡路上,闯进了一户民宅。民宅的女主人在家,但是个残疾人,高位截瘫;
一个中年的保安,守着一处停工的楼盘,老板卷钱跑了,和老板一起消失的、还有一把在工地发现的枪……
随后,蠢贼、瘫痪的女主人、保安、警察、讨债者、按摩女、落跑的老板和情妇……一众人等被各种前情、巧合、意外牵扯在一起,互相作用,最终上演一出荒诞的闹剧——这是电影《无名之辈》在预告片里交代给我的剧情。
自从宁浩拍出了《疯狂的石头》,各种多线叙事的所谓黑色幽默就成了中国电影类型片的一种,层出不穷。大概就是宁浩模仿盖里奇,或者说致敬,然后又有一群人模仿宁浩,虽然他们都不承认,也都说自己致敬的是盖里奇,但结果就是——我们,作为电影观众,看到了无数聒噪的、尴尬的、混乱的、癫狂的、为了荒诞而荒诞、为了搞笑而搞笑、剧情毫无可取之处的国产喜剧电影。
看过预告片后,我以为《无名之辈》也是这样的电影,还好,它不是。或者,准确地说,它不全是。
意外一部打着黑色幽默招牌的喜剧如果不想最终变成一部闹剧,大概需要两个要素,一个是出色的技术,例如精巧的结构、完整的逻辑、流畅的叙事;另一个则是,找到一个让观众能够真正相信、共情的精神内核,对于一部以大众为目标人群的商业电影来说,这个内核不必高深,但必须与每个人真实相关。
《无名之辈》努力地希望做到前者,你看得到那种努力,最终的结果虽有瑕疵,但也谈不上糟糕。至于后者,《无名之辈》准确地找到了那个撑起全片的内核——尊严,那种生而为人、越是在底层越渴求、越难得的尊严。
电影中,陈建斌扮演中年失意的保安马先勇。他曾经差一点就成了警察,但因为酒后驾车,一切都毁了。他眯缝着眼睛、皱着眉头、吃着别人吃剩的米粉,想尽办法去寻找那把丢失的枪,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只要找回了那把枪,他就可以再做回警察,找回尊严。
真枪变成了水枪,陈建斌扮演的马先勇开始寻枪。 图/ 网络
任素汐扮演被困在家里的高位截瘫患者马嘉旗。两个慌乱的持枪劫匪闯进了她家,原本认为她会怕死,结果,她不仅不怕,还将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逼着对方杀了自己,不杀不能走,“你们要走,我就喊”。全身上下只有头能动的她早就不想活了,死亡对于她来说,是找回尊严的唯一方式。
在《我不是药神》中因“黄毛”一角为人所知的章宇这次是劫匪“眼镜”,各类喜剧综艺中的大熟脸潘斌龙扮演另一位劫匪。他们之所以选择抢劫,也是为了尊严,希望通过抢劫找回面子、赚到钱、摆脱底层被碾压的命运,“一步一步,做大做强”。
章宇饰演的劫匪“眼镜”闯入任素汐扮演的“毒舌悍妇”马嘉旗家,双方一度产生激烈的冲突。 图/ 网络
很多国产喜剧的主角都是因为某种意外被牵涉进一个事件,然后开始挣扎、摆脱,但如果没有人物的处境和命运做背书,这种闹很容易就会变成胡闹,为了闹而闹,闹得莫名其妙。但《无名之辈》却用“尊严”——这种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东西,将“莫名其妙”变成了“有情可原”。
当然,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有情可原”只是一个让观众能够理解、相信剧情的基础,如果想真正地打动观众,还需要一些同样有情可原的“意外”,而这正是《无名之辈》做的很好的一点——在一团乱麻的生活中,居然有一场爱情发生。
她高位截瘫、一心求死。他说自己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她让他杀了自己,但他根本不敢杀人,甚至害怕她喊来邻居。他就这样被困在她家,甚至开始炒菜做饭。吃完饭,他要去报复戏弄自己的手机店店员,她不让,还是那句“先杀了我”。争执中,一个意外发生,那一刻,他突然理解了她为什么那么想死。
他决定帮她去死。他帮她换上了喜欢的衣服,推她上天台拍了想拍的照片,然后一起坐在天台边上抽了一根烟,看了一次夕阳。那一刻,他们不再是“残废的疯婆娘”和“蠢贼”——
“你叫胡广生?我叫马嘉旗。”
按照计划,他走之前会为她打开煤气。他给她戴上耳机,她问他,好听吗?他点点头。他准备离开,她说,来,抱一下。她以为那会是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拥抱,而对于很少被人尊重的他来说,那可能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拥抱。
分别前的马嘉旗和胡广生。 图/ 网络
这是一个速食的时代,人们需要快捷的“甜”。看戏的人会嚷嚷“再不发糖我就不看了”,拍戏的人便会投其所好,制造出无数防腐剂气息浓烈的“糖”。但这场爱情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并不甜,它建立在两个失败者的惺惺相惜之上,是那种残酷生活中突然出现的诗意时刻,只是让一切看起来没有那么苦而已。
上映两天,《无名之辈》豆瓣打分8.4,是今年评分仅次于《我不是药神》的华语电影,几乎所有好评中都提到了这场爱情,一位网友留言写道:“所谓‘真爱’,就是深刻理解对方的痛苦。”
演技看过了闹哄哄的预告片后,我之所以还是决定去看《无名之辈》,最主要的原因是演员表上的那些名字——陈建斌、任素汐、章宇、王砚辉……以他们过往作品的水准,我不太相信他们会将自己置身于一部混乱荒唐的电影之中。
事实上,他们的确没有。而这部电影的最成功之处正是——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拿出了水准之上的表演。尤其是章宇和任素汐。
多线叙事中,他们演绎的那条支线最为完整、最令人信服。这与演员的表演息息相关。那场爱情逐渐发生的过程,我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几句极短的台词,眼前全是两位演员当时的眼神。
章宇和任素汐在天台吸烟的对手戏,没有一句台词,两位演员仅凭眼神和动作诠释了角色间悄然发生的情感。 图/ 网络
很多时候,眼神会被当做判断一个演员是否会演戏的标准。比起那些眼大无神到甚至出神的所谓演员,章宇和任素汐的眼神中表达着对角色的相信和一个演员所能拿出的真挚,它们传递出的情绪用一种呼吸的方式潜入观众的内心,掀起波澜。
稍作了解后,我发现,《无名之辈》中的大多数演员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仍然把电影当做艺术看待,也仍然把演员看作是艺术工作者。他们甚至都喜欢在微博里写诗——陈建斌和章宇常写,任素汐偶尔写。他们热爱、挑剔、清高,也耐得住寂寞,始终守着宁缺毋滥的标准。
《甄嬛传》之后,陈建斌没有再演过大人物,也没有以老戏骨的身份去给任何一位小鲜肉背过书、配过戏。翻看他的作品列表,在《无名之辈》之前的两部电影分别是蔡尚君导演的、拿了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的《人山人海》,和他自导自演的《一个勺子》,后者让他拿到了金马奖影帝和最佳新导演。
电影《一个勺子》中的陈建斌。图/ 网络
作为演员,陈建斌阅片量巨大,随口就能说出《追捕》中那段著名的吉他solo是对电影《第三个人》的致敬——这是他自己的隐秘发现。演员金世佳回忆陈建斌邀请自己去演《一个勺子》的情形时说:“他问我,你能吃苦吗?如果能,那就跟我去甘肃过一个月的苦日子,我们一起搞艺术。”
任素汐在《驴得水》之后接到了大量的剧本,但她接的极少,因为那些剧本并没有达到她的标准。电影版《驴得水》之后,任素汐的影视作品列表中,只有两个名字,一个是成本只有200万人民币的口碑小制作《提着心吊着胆》,另一个正是这部《无名之辈》,这也是任素汐第二次在一部电影中担任女主角。
这也让我理解了任素汐前不久在《这就是演员》中的那席话,“我来这儿的原因是,我看到很多好剧本,但他们不来找我,所以我要让更多人知道我,我可以演得很好。”
她有着一个优秀演员细腻、敏感的共情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同时,又有着喜剧演员天生的节奏感和幽默感。我相信,中国有女演员能将张一曼的风骚、马嘉旗的乖张演得很准确,但是,除了任素汐,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把这两个角色在强烈之外的那一份趣味演得如此精妙。
拍《我不是药神》之前,没多少人认识章宇,但电影上映后,连邻居都认出了章宇就是“黄毛”。他也接到了大量的剧本和邀请,但做的最多的也是拒绝,他甚至会控制自己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次数,因为“演员的脸不能被过度消耗”——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36岁的他才能继续拥有二十多岁男生的眼神。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章宇和王砚辉都很好地演绎了自己的角色。图/ 网络
云南人王砚辉更是那种另类的演员。年轻时也北漂过,但漂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自己怎么没了,“我又不是北京人,慢慢的我又不是云南人了,怎么办?”于是,他回到了昆明,结婚生子,演着一个又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配角。现在,他是当地剧团的老大哥,跟年轻人们说,“你们去闯,闯出来了我给你们摆酒,闯不出来就回来,我接着你们。”
遗憾作为电影观众,《无名之辈》带给了我超出预期的观影体验,但正是因为超出预期,电影最后20分钟的几处败笔才更令人遗憾。
保安马先勇终于找到了那把丢失的枪,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时的他,心愿了结,心魔放下,沉默或许是更好的处理,那种适度的留白会把感受和想象的空间留给观众,但是,他对着身边的警察前同事说:“我可以做回协警了吧。”——一个总结中心思想式的交代,瞬间令人感觉到乏味。
这种刻意几乎贯穿了电影的最后20分钟,让这个故事在结尾处失去了些许余味——马嘉旗从睡梦中醒来,她发现,胡广生并没有按照约定打开煤气——这或许是这场爱情最好的定格之处,但马嘉旗一转眼就看到了胡广生给自己留了一幅画,把本该尽在不言中的隽永全部打碎。
“眼镜“胡广生给马嘉旗留下的画,被放在了她醒来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图/ 网络
这些过度表达就像这部电影在最后宣传阶段用的那张海报——海报的画面留白处,明晃晃地写着两行毫无美感的大字:好演员的春天来了,好电影的春天来了……
还有电影的同名主题曲。它有着流行的旋律和唱腔,但和与这部电影相关的所有歌曲相比,它却是最苍白的那一首。
《无名之辈》的起念源于一首歌。贵州人饶晓志在从伦敦飞回北京的航班上听到了贵州人尧十三唱的《瞎子》,这首歌令饶晓志想起了自己贵州老家的一位刚刚过世的远方亲戚,他完全不知道他生前做过什么,但那个时候,他就是想到了他,于是,他决定拍一部属于贵州的、关于小人物的电影。
最终,他拍出了《无名之辈》,这也是作为戏剧导演的他拍的第二部电影作品。尧十三和《瞎子》都出现在了电影中,成了最后那20分钟混乱中的最佳片段。
片中,尧十三饰演的流浪歌手在街头用贵州方言缓缓唱着《瞎子》,与市井的嘈杂喧嚷遥相呼应。 图/ 网络
电影拍摄结束后,还沉浸在角色中的任素汐也写了一首歌,歌名就叫《胡广生》,那是马嘉旗最后想要说给胡广生的话。电影上映前一天,任素汐在微博上转发了这首歌的MV,写道——
你走
没能拂你临行衣
再醒来
烟花起,如有期
…
——写给胡广生
2017.9.25 嘉旗
电影的最后的一幕,都匀城中燃起了烟花,那些光亮照在马嘉旗和胡广生的脸上,也照在任素汐和章宇的脸上——以名利场的标准,他们的确都可以被看做是“无名之辈”,但到了真正需要发光的时刻,他们每个人都熠熠生辉。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众号(ID:meirirenwu)。
作者|五月
前言作家史铁生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十分赞同这句话,人生各自百态,谁也怨不得,也怨不得谁。
在影院看的《无名之辈》,深深记得当时的电影院里,笑声与哭声交错折叠。啼笑皆非的同时,向更深处探索,底部全是温情,一点点地跑到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也许生命无常,但关于爱的信念,永远是治疗悲伤最好的一剂药。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没事的时候总喜欢重温一下,因为总会有一些段落再看十遍,都觉得好笑,有些片段,再看十遍,都觉得温暖和感慨。
正如电影名字《无名之辈》那样,几位主角都是小城里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的漩涡中各种旋转挣扎。
无名之辈,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从始至终这个人没有值得一说的亮点;从出生到灰烬也只是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转变过程。
马嘉旗全身瘫痪,只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小房间内无聊卑微地生存,靠保姆生活,生活无望一心求死。
马先勇酒驾导致老婆死亡,妹妹马嘉旗高位截瘫,从协警变成保安,努力赚钱,想换大房子,想重新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协警。
胡广生,外号眼镜,来自农村,希望通过抢劫扬名立万,成为大人物,满腔热血,不过是因为自己生活在中低层,没有人注视,没有人知道。
仔细想来,他们都是生活底层的人,就算站在那里不动,生活的磨难也会接踵而来。
像《天堂电影院》中所说:“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要比电影困难的多。”
据说,任素汐在拍天台那场戏的时候,因为要演出身体使不上劲的感觉,过于投入,导致绳子在她身上磨来磨去,等拍摄完毕,才发现身上全是血,在场的人全都看哭了。
最真实最感人的片段,不止感动了拍摄现场的人,也感动了无数观众,多数人回味起这部电影来,都依旧对天台那场戏无比深刻。
整部电影,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长,场景也并不豪华,却十分生活化,讲述了关于生活,命运,爱情,亲情的交错故事。
三位主角的人生,也在彼此相撞的那一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心理上还是人生轨迹,都急速转折,但好在,都在缓缓地往好的一面推移。
在此,简单地对影片中三位主角的心理历程,以及情感做简单的解析。
01马嘉旗残疾生命的巨大转折——从开始的一心寻死到后来的坚强生活作家史铁生双腿残疾,常年在轮椅上生活,他的母亲常带他去地坛散心,于是在这样长期的来往之中,让他对生命有了高深的领悟,由此倾心创作了作品《我与地坛》。
在《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这个“他”便是他自己。
这样的心境完全可以理解,从活蹦乱跳到不能走路,从生活欢喜到失去工作,这样巨大的落差,任谁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在他的这部作品当中,有不少句子隐晦地表达了自己求死的欲望。
我不觉得这是悲观,反而是一种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所以看到马嘉旗全身瘫痪时,内心生出一阵凄楚,命运对她是不友好的,她有权利去寻死,当然也可以乐观地生活。
在遇到眼镜之前,她是铁了心要死的。赶走保姆,靠着一张毒嘴,对哥哥马先勇恶言相向,也不打算结婚成家。
一个窗户,一个电视,一个钟表,一个狭小的房间,充斥着马嘉旗的全部日常,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她的生活从未有任何变化。
直到屋内闯入了两个悍匪,突然改变了她的生活,原先的寂寥瞬间充斥着紧张的气氛。试想一下,家里闯进悍匪,多少会有点惊恐,但马嘉旗的反应自始至终没有丝毫惧怕,因为在她漫长的轮椅生涯中,她早就无所畏惧,甚至一心求死。
尤其眼镜拿出枪吓她的时候,她十分“渴望”这把枪可以结束她的生命,她的眼睛里随即被泪光充满,携带着一点恐惧,还有一点关于求死欲的满足,短短几秒钟,马嘉旗这个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被任素汐演绎得入木三分。
于是,马嘉旗各种言语刺激,想让胡广生开枪杀了她,那种眼神里的笃定,是想急切结束生命的可怕欲望。
她甚至对眼镜和大头说:你有多想结婚,我就有多想死,你有多想当大哥,我就有多想死。
生活到底有多难,才让她对死充满了满满的期待。
马嘉旗和眼镜之间的熟络从马嘉旗小便失禁开始的。
眼镜本来情绪已经失控,但看到马嘉旗身下水滴在滴滴答答地流,眼神里瞬间多了冷静和沉默。大头拿起纸尿裤想给马嘉旗换上,她声嘶力竭地哭喊,不让大头靠近她,声音沙哑又尖锐,她在用力守护最后的尊严。
眼镜见状,起身夺走纸尿裤,撩起马嘉旗身上搭的布,帮她换了纸尿裤,自此大家都沉默了,所有人的自尊在那一刻,被现实毫不留情地击碎。
也正是这样一个举动,多多少少温暖了马嘉旗的心,但还是没有彻底改变她求死的心,不过相对之前急切求死的状态,已然变得十分温和。
剧中让我最感动的便是,在天台淋雨之后,眼镜拿着吹风机帮马嘉旗吹头发,那个画面实在过于美好,如果可以定格在这一刻,也不失为一种美好。两个渴望世界温暖的人,在那一刻靠得更近了。
马嘉旗让眼镜打开煤气便走,眼镜却没有打开煤气,反而给她留了一幅画,画上是他们两人牵手的画面,并附上一句话: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字迹歪歪扭扭,马嘉旗看到之后,眼中带泪哭笑着,这是感动,也是救赎。
眼镜终究表达了心意,给了马嘉旗生活无限的光亮,那种爱的信念,是寂寥生活当中最耀眼的光。
那一刻窗外烟火交错绽放,是马嘉旗新生活的开始,哪怕要等眼镜几年,在漫长的生活中,也将是最值得的等待,是幸福的前奏。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当中这样说: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马嘉旗超越了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拔掉了内心求死的刺,接下来的生活便只有幸福,也许行动不便,但心底火热温暖常在。
02马先勇心灵的自我救赎之路——从满怀愧疚到为此付出并内心圆满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救赎是漫长的,救赎是痛苦的。但不会救赎自己的人只会变得更越来越冷,直至冰封。
觉得十分符合马先勇的心境。
老婆是他害死的,妹妹是他害残疾的,工作是自己搞丢的,他好像罪大恶极,可是他自己也并不好过,他一定无数次在深夜里懊悔,在想如何救赎自己,如何给马嘉旗更好的生活,还有照顾自己的女儿依依。
作为一个犯过错的中年男人,没有伴侣,拒绝别人给他介绍,死守信念,他很痛苦又令人心酸。
只不过在影片当中,他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其实在嬉皮笑脸的外表之下,全是破碎无奈的心,可毕竟他是整个家庭最大的支柱,所以必须撑下去,为了生活,为了依依,为了妹妹马嘉旗,为了自己的尊严,他必须立功,重新当上协警。
其实剧中有个细节特挠我心,他去小摊买水果,在和水果摊老板谈话期间,顺手拿走了旁边摆放的鸡蛋,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做这样扣扣索索的小举动,他把曾经的尊严揉在心里,使用极其普通的做法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顿,他竟如此自甘堕落。
他甚至可以拿起警察们剩下的饭,自然地咀嚼了起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曾经身为人民警察的他,又怎么会如此心安理得地成为表面上的弱者。
也许他真的很可恶,害惨了整个家庭,在学校拿着拖鞋打女儿依依,宛然一个油腻无知的中年男人,做父亲不够合格,做哥哥也没多少能耐。
可是即使他这样,我依旧对这个人物讨厌不起来,因为他也是命运的受害者。
死去的老婆离开了,留着的人未必生活得好,那是一种掺杂着愧疚,难过,无奈的复杂情绪,也会在无数个黑夜当中,侵蚀着他孤独的心灵。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心灵的创伤不是磨难而是登天梯,爬上去后定会另有一番独特的体验。
有创伤的不止马嘉旗,马先勇一样受着心灵的煎熬,在他努力查案,想要通过立功,再次获得协警的位置,这本身就是一种赎罪,一种努力,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也被生活重重压垮,但他自始至终没有选择放弃,因为熬过去,就是圆满。
在马嘉旗让眼镜开煤气自杀之前,马先勇来到马嘉旗外面探望,他们隔着一堵门,在讲述各自的心情,马先勇略骄傲地说等他干成这件大事,便买有电梯的房子,马嘉旗嘴上骂他,却眼含泪水,饱含关怀。
不过,在听到马嘉旗对他的关心之后,马先勇好像很不习惯,说让马嘉旗骂自己才开心,看到这里突然有些心酸,也许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马嘉旗曾无数骂他,马嘉旗是在宣泄,而他自己是接受,接受所有的责骂,才能填补一些心里那愧疚的深渊。
有很多观众质疑,为什么最后安排马先勇中枪这个环节,看起来多此一举,其实不然。
在常年被愧疚心理包裹的马先勇,他需要依靠当上协警证明自己,找回自己的尊严,他也需要付出些什么,证明他对女儿依依和妹妹马嘉旗的爱。
所以,他中枪了,受伤的是身体,解放的拧巴的心。
而且马先勇正义感爆棚,任何事都冲在前面,这样的性格注定要受些磨难,也许在多年前那场酒驾的车祸里,他恨不得受伤的是自己。
表面上马先勇受伤了,事实上,他收获了马嘉旗的原谅,女儿依依的和解,还有自己埋藏心底已久的愧疚和悲哀。
马先勇重新当上协警挽回尊严之时,彻底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救赎,以后的人生便只有努力,没有逃避。
03胡广生决心扬名立万被现实摧毁——从满怀英雄梦到无奈地接受现实胡广生这个角色我特喜欢,脏话满天飞,但是丝毫看不出他的骄纵和邪恶,相反正是在这样强悍的外表下,内心的柔软与善良,更容易被别人感受到。
池田大作说:生命的尊严是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这句话在胡广生的身上深刻演绎,因为对他来说,尊严是最重要的东西,他视尊严如命。
不然不会在发现偷的是模型机之后,崩溃大骂,瞬间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也不会在看到新闻报道他们是憨贼时,气急败坏,声称要去杀人,在大头阻止之后,他躺在地上大声哭喊,那种对内心尊严的沉重打击,有着超大的伤害力。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句话:“老子可以坐牢,但不要耍老子。”
他没有去过大城市,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资本,所有尊严的包裹,不过是为了保护那颗怯弱的心,渴望被关注,渴望被世界关爱。
嘴上说话越毒,心里就越孤独。
这一点胡广生和马嘉旗是相同的,所以才会在短短一天的相处时间内,心与心的距离,就可以靠得那么近,宛若人生难遇的知己,也似生活的美妙意义,可以相互支撑,可以互相给予。
个人觉得情节设计很有韵味的一点是,胡广生选择抢劫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出人头地,有点搞笑却又隐含心酸,那种渴望攀爬顶端的小人物心态,过于真切,深刻感人。
不然也不会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抢劫上了新闻,异常地没有惧怕,反而说熬出头了。
他有一个英雄梦,但是现实却也总是绊他的脚。
他最后向马先勇开了一枪,当时,他惊恐地看看马先勇,看看手里的枪,出了救护车,被警察按趴下的时候,才明白刺激他的那个声响是烟花的爆破声。
他看着烟花,面部纠结,趴在地上,用凄切的声音喊道:“耍老子,耍老子。”
这是一种最无助的宣泄,他的英雄梦在这一刻崩塌了,心底生根发芽的尊严,全部被人生从他的身体里连根拔起,他怯弱又坚强地呐喊者,反抗着,接受着。
和马嘉旗一样,马嘉旗在烟花盛放的那一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胡广生在看到烟花那一刻,逐渐地接受了现实,也许仍有不甘,但是他明白英雄梦也该到此为止了,因为他知道有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在等他照顾,等他守护。
胡广生是个信守诺言的人,所以我相信他会在接下来的牢狱时光里,反思过错,摘掉无畏的英雄梦,成为更加沉稳的自己。
记得一句话:认怂,并不是放弃努力、抛下尊严。很多时候,越能认清自己能力边界的人,越懂得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该勉强。
胡广生在最后几秒钟有所妥协,表面上是失败,但其实战胜了自己自卑的心理,在内心境界上面,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其实仔细想来,当英雄很好,但是当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平淡,安然,美满。
但是胡广生的一腔孤勇,支持他去追求了,为小人物的翻盘做了一个积极又消极的例子,从这个方面来说,他已足够成功。
威尔·罗吉斯说: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
说的极是。
英雄纵然好,平常百姓也没什么可悲哀。
总结电影中有句经典台词:“世界上男才女貌的不一定叫爱情,是你懂我,我懂你的那才叫爱情,我觉得真的没有比这更匹配的爱情了。”
确实,在这部影片当中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爱情状态,惺惺相惜,相互怜悯,既相似又不同,既心酸又高贵。
马嘉旗和胡广生之间的隐含的情愫,像烟花般灿烂,且长留空中。
关于人生,再次借用史铁生的名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所以不管你现在身处深渊,还是站在顶端,都不可骄傲或者怯弱,人生无法评论公平与否,只能在活着的时候,尽力绽放,才能无愧于心。
在网络上看到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醉,皆在半梦半醒之间。思,皆在寂寞空虚泛滥。情,皆在肉体心理同眠。人,皆在磨难陪伴信冕。
磨难是陪伴,尽管长满了刺,熬过去,便成为自己最勇敢的王。
唯以好愿送给马嘉旗,送给胡广生,送给马先勇,还有更多和他们有相似经历,或者相似感受的人们。
也许人生漫漫又坎坷,征服自己,相互扶持,便是美满。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吴思妤 载于中读App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口气,就是人的尊严。《无名之辈》,讲的就是关于人的尊严的故事。
一个一心想当协警的马先勇,一个全身瘫痪的毒舌女,两个蠢萌蠢萌的劫匪,成了故事的主角,一个跑路的开发商,串起了整个故事。
在马先勇的女儿马依依看来,她的父亲简直是不堪入目,为了骗点钱,可以抱着前来捣乱的泼皮刘五装受伤,可以毫不在意的偷小孩鸡蛋,可以用赊来的一袋枣,试图行贿老师。当看到胡子拉碴、不修边幅、嬉皮笑脸的父亲低头弯腰捡拾洒落满地的枣时,马依依觉得,自己的自尊也被洒落一地,她碾碎的又何尝是枣,那一刻,她恨不能把自己碾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尊严不容缺失,马依依的同学,跑路的开发商高明的儿子高翔,面对给父亲办追悼会的泼皮刘五,明知两者的悬殊,也毫不畏惧,直直地冲过去,那一刻,他维护的是父亲与自己的尊严。没有尊严,毋宁死。
而作为故事主角的马先勇,他痴迷于做协警,甚至有点走火入魔。为了寻找线索,他可以吃别人剩下的粉;为了找嫌疑人,他自己开车围追堵截;为了寻找证人,他乔装打扮进按摩院……当然,他也确实有点小聪明,单枪匹马找到了警察都错过的线索。他是为了破案吗?是,也不是。他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是一名合格的协警,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挺直脊梁在众人面前昂首阔步,甚至,隐隐的在他心底,也许还有面对女儿老师时少几分卑微,多一些底气,让女儿也能够追回失去的颜面和自尊。
一个协警,包含了马先勇太多希望,太多要求,由不得他不去拼命追,拼命求。
尊严不容亵渎。哪怕,是一个全身瘫痪的女人,或者一个蠢萌的劫匪。眼镜为什么会爱上马嘉旗,剧情到这里似乎很不合常理。可是,一个是实在憋不住在男人面前尿了裤子的女人,一个是自认为做了英雄事迹却因为愚蠢而被恶搞的蠢贼,两个人同时在对方面前失去了尊严,如同两个同时掉入水中被剥光衣服,赤身暴露在众人面前的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拥取暖。
马嘉旗一心求死,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除了脑袋会动,什么都不能动的废人,连生理需求也只能依赖别人给换尿不湿,已经丧失了做人的能力,唯有死亡能够替她保持最后的一丝尊严。
生活在最底层的劫匪眼镜,把自己塑造的如同盖世英雄一般,就是为了能够在众人的仰视中找到属于他的尊严。可是,他视为壮举的抢劫,居然被人们恶搞成一个闹剧,他痛苦的嘶喊,“你可以通缉老子,可是,凭什么恶搞老子!”他的尊严,又一次被践踏到了脚下。
还有大头,他凭什么最后就能够获得霞妹的青睐。因为,他给了一个女尊重,尊严。
还有跑路又回来的高明,他放弃和小三跑路,回到自己跌倒的地方,就是想把已经丢下的脸捡回来,想重新直起脊梁做人。
马先勇、马嘉旗、眼镜、大头、马依依、高翔、高明……他们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他们唯一相同的,就是都在用不同方式寻找着、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整个故事没有一句关于尊严的讨厌,却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尊严的存在。尊严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支撑着一个人站立行走的重要部分。尊严不能当吃当喝,却给了人活着的理由。人的尊严没有等价物,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
无名之辈,不过是一场寻找尊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