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地理向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川平原骑马射箭、江河湖海劈波斩浪……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千姿百态的体育竞技活动,灿烂的中华文明滋养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体育文化。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如今,体育已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多的新兴体育活动进入百姓生活。“体育地理”栏目带你走遍祖国东西南北,以人文地理视角领略中华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九期
我们来到
桂林阳朔
↓↓↓
视频加载中...
千百年来
无数文人墨客为桂林山水“打call”
唐代诗人韩愈赞美桂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这是2021年4月25日拍摄的漓江广西阳朔段(无人机照片)。
作为桂林山水的精华部分
漓江阳朔段两岸
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2020年7月4日拍摄的广西阳朔县景色(无人机照片)。
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
造就了无数奇山异峰
↑这是2019年11月14日拍摄的阳朔县自然风光(无人机照片)。
↑这是2019年11月14日拍摄的阳朔县喀斯特群山(无人机照片)。
↑这是2021年4月25日拍摄的漓江广西阳朔段(无人机照片)。
↑这是2020年5月19日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拍摄的山水风光。
山水与人文在这里相遇
每一位来到阳朔的人
都会在此留下自己的故事
↑游客在广西阳朔县一家民宿的阳台上喝茶聊天。
在阳朔西街的繁华地带
有一家“岩邦”攀岩馆
经营者是一对情侣档
——阿邦和肖婷
↑2023年5月13日,肖婷在岩邦攀岩馆与前来学习攀岩的学生家长交谈。
↑2022年9月8日,刘永邦在岩馆内指导学员攀岩。
阿邦全名刘永邦
在攀岩圈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阿邦
2004年,16岁的阿邦从体校毕业后
来到阳朔接触到攀岩
↑2022年9月7日,刘永邦在进行深水抱石。
↑2022年9月7日,刘永邦在进行深水抱石。
↑2023年5月13日,刘永邦在岩馆安装岩钉。
“我从小就爱爬树,所以一接触到攀岩,
似乎有一种力量唤醒了我内心的攀爬本能。”
↑2022年9月7日,刘永邦在进行深水抱石。
↑2023年5月5日,刘永邦在攀岩。
阿邦靠着天赋和刻苦
在3年时间内
完成了5.14级别 (攀岩高难度等级)线路
也邂逅了自己的爱情
↑2021年6月26日,刘永邦(右)为攀岩后的肖婷放松手臂肌肉。
2006年肖婷来阳朔旅游攀岩
请了一位教练
这名教练,就是阿邦
↑这是2023年5月5日拍摄的正在指导学生攀岩的刘永邦。
↑2022年9月9日,刘永邦准备进行野外攀岩。
↑2021年6月26日,刘永邦(左)和肖婷在野外察看攀岩线路。
“缘分就是这么奇特,我和阿邦都来自湖南,
阿邦的耐心和细致,
让我第一次攀岩便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独特的魅力。”
肖婷说,
“阿邦带着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桂林山水的美。”
↑2021年6月26日,肖婷在进行野外攀岩。
↑2022年9月9日,刘永邦与肖婷乘坐桨板查看攀岩线路。
户外攀岩有一定危险性
需要攀岩者与保护者之间的默契
一根攀岩绳
就是攀岩者与保护者之间的信任纽带
阿邦和肖婷成了最佳攀岩搭档
↑阿邦和肖婷,彼此互为对方攀岩保护。
↑2023年5月6日,肖婷给刘永邦攀岩保护。
一起面对创业初期的困境
一起经受意外受伤的病痛
一起冲击高难等级的线路
一起见证朝霞日落的壮美
↑这是2021年6月26日拍摄的刘永邦(下)和肖婷。
每一座攀爬过的山峰
都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2021年6月26日,刘永邦(右)和肖婷在野外察看攀岩线路。
↑这是2021年6月26日拍摄的刘永邦(左)和肖婷。
如今,他们在阳朔有自己的攀岩馆
致力于推广攀岩运动
让更多人体验攀岩、学习攀岩、爱上攀岩
↑2021年6月26日,肖婷在与前来学习攀岩的孩子互动交流。
↑2023年5月5日,一名男孩在岩邦攀岩馆进行训练。
↑2023年5月6日,刘永邦指导学生攀岩。
近年来
桂林阳朔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
打造出一批个性化、多样化的体旅产品
攀岩、骑行、漂流、滑翔伞、低空飞行、徒步、皮划艇.......
20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遍布全县
↑2019年11月14日,一架滑翔伞在阳朔上空飞行。
阿邦介绍说
攀岩是阳朔开发最久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
目前已有30多年历史
阳朔所有的岩场最远的30分钟
大部分在15~20分钟以内就可以抵达岩壁
十分便利
↑2023年5月13日,攀岩爱好者在阳朔进行攀岩(无人机照片)。
↑2023年5月13日,攀岩爱好者在进行攀岩(无人机照片)。
2021年,攀岩运动正式亮相奥运会
和所有攀岩者一样
阿邦和肖婷感到与有荣焉
在他们看来
这让攀岩产业在这个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有了更多可能
↑8月3日,中国选手潘愚非在东京奥运会攀岩男子全能预赛中。
而阳朔立足资源优势
在开发建设自然岩壁攀岩场所时
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屏障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使生态美景成为吸引各地岩友前来“打卡”的王牌
↑这是2020年7月4日拍摄的广西阳朔县景色(无人机照片)。
如今,阳朔已经成为阿邦和肖婷的第二故乡
未来他们将着重挖掘具有潜力的攀岩好苗子
把攀岩文化传递给更多人
↑2023年5月14日,刘永邦在一名小学员攀岩前为他戴上头盔。
↑2023年5月4日,小学员在岩场进行攀岩训练。
↑2023年5月4日,小学员在岩场进行攀岩训练。
↑2023年5月5日,小学员在岩场进行攀岩训练。
脉脉漓江水,悠悠千古情
阿邦和肖婷用他们的爱情
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监制:兰红光 罗博
策划:李尕 何伟 廖宇杰 毕明明
统筹:张晨
记者:曹祎铭 胡星宇
视频:曹祎铭 胡星宇
文案:张晨 曹祎铭
编辑:吴瑕 陶希夷 李莹 徐子鉴 曹灿
编者的话
关于夏天,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回忆,漫长的假期,好吃的水果,难耐的高温,滂沱的大雨……所有的一切,或许都会沉淀在记忆深处,凝结成一个个或纯粹、或天真、或伤感的动人故事。
欢迎把你的作品发给“五月”(v_zhou@sina),与“五月”一起成长。扫码可阅读《中国青年作家报》电子版、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创作频道、中国青年作家网,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文学花海。
——————————
夏风
潘幸泉(20岁) 河南大学文学院学生
夏日啊,夏日
你狂风不止
拥有最肆意的青春
不接受平凡的宣判
不留恋怯懦的回忆
你狂风不止
煽动了自由啊
踏遍了河山
傍晚,城市突然妖风大作,乌云压境,而西边居然还不谙世事地安享日光的晚年,金灿灿得令人嫉妒。几个垃圾桶相继被掀翻后,周围的街道全部停电,天空飘下几滴雨点,但很快就结束了。人们把窗户打开透口凉气,虽不如空调来得猛,但足够让人平静一些。此时夜幕已经无可抵御,不少人出门一边等来电一边聊天,小孩子依然不失地成群结队、活蹦乱跳——对我来说,这种风格的夏夜似乎已经许久没有见过,一直要追溯到我的小学时光。
那时也是一次夏夜,也是大风把小区吹断电,我和几个小伙伴依旧到处翻腾跳跃,尽情玩乐,甚至比灯光明亮时玩得更加尽兴。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要归功于语文老师布置的一篇小作文:描述那场席卷全市的大风。我兴奋地把前一天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事情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期待老师能给我打个高分,最好再多带几句评语——但看到老师给出的范文才知道自己写跑题了,范文详细描写了这场大风的破坏力、城市景观及人们的状态,再加上几个当时看来比较新鲜的比喻和拟人,篇幅没有我的长,但确确实实是在写“大风”。
我有些不服气:写大风中的人就不是描述大风了吗?那明明就是我对大风的全部感受——它吹灭了灯,但吹来了我们的快乐,所以我写下了我们的快乐。这种疑惑在中学阶段就彻底烟消云散了,毕竟作文审题是规定标准答案的。当然后来也逐渐意识到,很多题目是一辈子也想不完、一辈子都无证清楚的,但并不能因为困难而不去论证,不管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正常地生活。
我还是不太听话,有时明明知道题目想让写什么,可我有另外的东西要急于表达,不吐不快,于是仍会跑题。学生的审判大多被定在夏日,而夏日之前那过分漫长的春日里,我总是有所留恋地在作文中稍作喘息。我不想要标准答案,不想被谁定夺,不想我的思考被局限在密密麻麻的条条框框中。这样的泄愤换来的当然是难看的分数,老师和家长摇着头的样子很焦躁,但我已经麻木。
高考结束后,我庆幸自己再也不用纠结于如此巨量的审题和套路,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掌控的暑假,这是所有考生期盼已久的自由生活。
很惭愧,那年夏天的记忆到如今已经相当稀薄了,就像流体飞快地掠过我的意识,很难捕捉一个定点沉浸到记忆的现场,若不是网上还留存了些生活碎片的记录,那段生活将彻底成为我人生的废料。无非是上网、游戏、追剧、逛街,高考前渴望的精彩生活化为一滩毫无波澜的死水,和刷题的同质化生活并无太大区别,而我竟没有多少气力抵抗这种无聊,只能随之蔓延到之后的大学生活中——直到大一夏天的期末我才醒悟,或许我依然摆脱不了自己厌恶已久的“标准答案”。
我需要一个标准答案,告诉我该如何整理现在的生活,达成未来的目标,变得充实和快乐,而不是虚无而焦虑地度过成年的第一年。在减少规则和秩序的日子里,我们好像被时间丢弃了,不知道成日在做些什么,也不知道最终想实现什么,稀里糊涂地丢掉了太多记忆。
然而在期末考试中,我隐约察觉到一种奇妙的事实:现代文学也好,古代文学也罢,似乎已经不再拘泥于所谓标准答案了。可以大力推崇潘安辞藻华艳,可以批判陶渊明不谙世事,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成为一份起码被老师认可的答案——这是我在中学时代梦寐以求的考试规则。我的思想渴望自由,需要广阔的想象力和包容的试错空间,却只能在那青涩幼稚而大胆的年纪把这份幻想封存起来才能得到认同。
如今,面对近在咫尺、可也绝称不上太过开放的自由,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认识和驾驭它。我明白这份自由的背后,隐藏着更加隐秘而重要的规则:什么样的答案真正适合这个世界呢?这是属于每个人的判断,而我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判断呢?要怎样认证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呢?我的判断能代表些什么呢?
学生的宣判大多定在夏日。或许来年的我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也可能需要无数夏日才能拼凑一句完整的箴言,更可能需要无数人的无数夏日组成和验证那个迷人的答案。我希望它可以横贯千家万户的种种夏夜,可以穿梭过去与未来的一切岁月,可以代替我们自由,可以教会人们自由,可以让人们继续探索希望的天长地久。
电还是没有来,而门铃响了。我开门,外卖小哥把我点的饭递给我。我见他上身裹着尺码不合适的白背心,外套系在腰间,长裤卷起到大腿,汗津津得像马上要蒸发掉。我有些发愣,他却干脆利落地飞快转身下楼。
“我给你拿瓶水……”
他被吓了一跳,迟疑两秒后摆摆手,什么话也没说,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我还是决定找一瓶水给他,但下楼时发现他已不见踪影。或许他在夏日里也有自己的难题,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困惑。狂风是绝情的,而人不是,我们不是,答案不是。希望我们永远是青春的,是保持思考的,是不拘泥于答案、而要英勇地创造答案的。
——————————
夏天还在吗
吴星冉(16岁) 浙江省桐庐中学201班
夏天,当我轻轻地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心里便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快活。夏,这个字的发音应当是春夏秋冬中最好听的,干净清爽,一点儿也不拖沓。喜欢这个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个词,联系着许许多多在夏天发生的故事。
夏天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沉沉浮浮,忽远忽近,清晰的,但转瞬又模糊了。我努力把它们拾了起来,发现它们原来只是我记忆中一张张模糊的相片。我努力地擦拭它们,可上面似是覆盖了一层擦不掉的水雾,像是那些故事从未发生过。静默之中,我凝神思索,回想,渐渐地,眼前的相片像是变得清晰了……
第一张相片中,我和姐姐正在田里摘秋葵。姐姐把绿绿的、茸茸的秋葵举得高高的,我手中的剪刀还未放下,只顾仰头看着。我们的笑容很纯粹,那是现在的我所不拥有的。在我的记忆中,每逢夏天,奶奶的餐桌上必有秋葵。秋葵脆嫩滑润,和缠绵的酱料一起让味蕾瞬间活跃。可这样的食感,对现在的我来说,已非常陌生。
我小时候有大把大把空闲的时间,天天顶着烈日走上半个小时去田里却乐此不疲。实际上,奶奶的菜田离家很近,只不过是两座山之间的距离,只是我和姐姐总是会在路上走走停停罢了。山腰处有一条小溪流,水极浅,也极清澈,运气好的话,会看到小鱼在路旁板栗树投下的婆娑光影中穿梭。沿途还要经过一个小小的隧道,那里基本不会有什么车辆经过。我们站在它的肚子里高声喊着,回声荡了几荡,让我们觉得很有趣。最后终于到了目的地,而奶奶早已弯下腰开始干活了。我并不记得当时在田里我们究竟干了什么事,只记得田里的蚊子很多,让我们不得不在田埂上频频跺脚。我还记得田里有一条小沟,表面覆盖着绿油油的浮萍,水流小小的,如果不是靠近田边的水流皱皱的,真会让人以为它是死水。小蝌蚪,好像是有的吧?我记不清了。我们满田跑,最后累了才会站在田边,问奶奶这样那样奇怪的问题。问了什么?奶奶回答了什么?我也都记不清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夏天的记忆竟然都是如此模糊。从前的夏天,和现在我正在度过的夏天,已经有些许不同的。是不是因为那时的我,以为这样的夏天的故事,年年都会如此发生,年年都会有很多很多,便索性将它忘却了?
我不愿多想,看向第二张相片。它暗暗的,像是在夏夜的星空下拍的。天空应该很干净吧,散落的星星在漆黑的夜幕上格外显眼。我想起来了,那应该是在外婆家的院子里吧。搬来一条小凳,执一把蒲扇,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一边享受夏夜独有的凉爽。闭上眼,竹林沙沙作响,那份庄重的肃穆是我在这个喧嚣的城市所寻觅不到的。
第三张,是我站在海边的背影。第四张……我急急地翻阅着这些照片,心里慌慌的,像是在找寻什么。我差点把许许多多这样的夏天的故事都忘却了。我把曾经的夏天,弄丢了。夏天,还在吗?
其实啊,夏天从来就没有变过。夏天的故事,一直都在悄然地发生着,只是故事里面不再有我。变的,是我啊!现在的我没有机会逃离城市的漩涡,我厌恶夏天难耐的高温,厌恶它滂沱的大雨,却不知道难耐的高温下也可以书写独属于夏天的日志,滂沱的大雨过去,还有许许多多的美好正在生长。
是曾经那个纯粹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我不在了,现在这个忙碌的、迷失的、烦躁不安的我根本不能像从前那样静下心来,回归自然,享受生活,创造新的夏天的故事了。
那样的夏天还在吗?在的,它一直都在等,等过去的那个我。
——————————
风里带着蒲草香(散文)
汤慧(24岁)
这把草扇子有些年头了,从当初的淡绿变成现在的泛黄里夹杂着一点棕色,岁月流逝多少给它留下了些痕迹。
如今它的蒲草香味需要使劲嗅,才能够隐约感受到。还是曾经的味道,只不过淡淡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味道无法避免地在消散,正如记忆会褪色一般。
夏天摇起蒲扇的时候,好像才是能够放下烦恼忧愁的时候。周围厚重而沉闷的空气绕着扇子,流动的似乎更畅快了些。比起现代化的电器,回归本真的手摇蒲扇,不仅让我感到完全可控的踏实,还不时地带我回溯到那些享受简单纯粹快乐的日子。
“原来这把扇子在你这儿”,年长我几岁的姐姐前些日子来到我家,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我顺着她的视线望去,是这把蒲草扇子。她开始和我讲着这把扇子当初与她的交集,我才了解,在我们一起成长的老家,姥爷亲自编的这蒲草扇,在我来到这个世界前已经同她生活了好些年。直到姐姐去城里念书的时候,夏天姥爷进城住的那段时间也带着它,他还是会坐在自己的外孙女身边,像当初照顾我们一样,默默地摇着扇子,使得空气打旋,减去几分闷热。姥爷摇扇子的动作好像逐渐和他的形象完全融合在了一起,那是我们不需说明的默契。
每年夏天,无论姥爷在哪儿,扇子都不离手。
那年,母亲把姥爷接来家里,避避老家的热浪。格外炎热的日子里,我已经向母亲哭闹好多回高温带给我的不适。虽然他们变着法拿着各种绸扇或者塑料扇特地来哄我入眠,可我怎么都无法平静下来。姥爷听说我在耍性子,搬来一把竹椅,坐在床边,一下一下地,极为有力地为我开始扇风。两米不到的距离,恰好能闻到扇子自带的清香,突然一切就安静了下来。蒲草扇子在姥爷的手里好像有魔法一般,我感受到了空气的流动,没有了任何其他声音干扰。
酷热还未消退,姥爷担心伏天里他悉心照料的作物缺少水分就急着回去了。
蒲草扇子没带走,母亲知道姥爷离不开这家伙什儿,特地打电话说过段时间回去的时候捎上。姥爷只是说不碍事,如果需要他会再编一把。
可夏天还没结束,一个平常到尘埃里的、闷热无风的日子,那只常握着蒲扇的手,再也不会动了,猝不及防的失去感让我止不住地情绪低落。
那年热浪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来的日子依然无风,依然闷热。
那年夏天,我常常哭累到直接进入梦乡。
迷糊入梦的时刻,隐约看到草扇子在昏暗灯光下映在地面一团圆乎乎的影子,有频率地晃动着,似乎还能嗅到一丝丝植物清香。
感觉就像回到了过去,姥爷摇着蒲扇,用他的爱认真地陪我长大。
这些年随着扇动次数的增多,蒲草扇子也变得软和了一些,失去了几分草梗的韧劲,却多了些柔和。扇子的握柄是一根细长的竹片,虽然没有当时的青翠,却多了些光滑的触感。握着这微黄的竹片手柄,我还会想起姥爷对我的耐心与关爱。而它现在正静静地躺在我的手边,我默默地看着它,蒲草梗几处难以忽视的破损,让我不住地感慨时间的流逝。
岁月留给草扇子的是无法磨灭的、斑驳的痕迹,留给我的是无数个回不去的夏天——记忆里的凉风往往带着无限的治愈感。何其有幸,蒲草扇子摇出的一个个美梦里永远都有最凉快的夏天的风,带着蒲草香。
——————————
一只蚂蚁在迁徙(诗歌)
姜士冬(24岁)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小南小学教师
姐姐
一只蚂蚁睡着了
在夏日的柔柔阳光里
蝴蝶落在茶树的枝头
茶香还没被风吹过来
姐姐
院里的狗在狂吠
一定有陌生的声响
柳枝摇动
姐姐的影子那么细又那么长
姐姐
天上的云多洁白
我在夜晚的梦里听到雨落
从房檐流至你的脚下
姐姐
那只蚂蚁睡醒了
它从村头走到村尾
用掉了一生的时光
姐姐
你也要用一生
才能找到家的方向吗
——————————
夏日寻宝(小说)
朱志欣(25岁) 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生
夏日的阳光洒满了小镇,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味道。在这个宁静而宜人的小地方,住着一个叫家旺的少年,他总喜欢去山里野,奔跑在山坡上,这儿看看、那儿碰碰。
蝉在树上惬意地鸣叫,家旺和浩明正坐在这树荫下,喝着冰凉的果汁。浩明看着家旺问道:“今天又去山上?听说何奶奶家的小黄又下崽了。”
家旺摇晃着脑袋:“我听黑娃儿说小镇东边的山那边有一片森林,他还给了我一张地图,说是埋着宝藏呢!我正打算去那里寻宝,你要不要一起来?”
浩明犹豫了一下,他知道家旺的“冒险”总是充满惊险,指不定耽误了时间回家就要被爸妈打屁股。但看着家旺眼中的期待,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我陪你一起去。”
于是,家旺和浩明一人提着一个水壶,口袋里揣着零食,向着镇外走去。
一出了小镇,两人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家旺兴奋地指着那“大山”说:“咱们比比谁先到山顶!”不一会儿,二人一溜烟就跑上了并不算高的山坡。“嘿,还真有森林。”浩明喘着粗气。
家旺看着地图,煞有介事地指着左边方向说:“我看看,根据地图,应该沿着这条小路走,就能找到那宝藏了。”
他们踏上小路,穿过田野,跨过溪流,终于来到了森林边。森林里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小动物欢快地穿梭其中。家旺和浩明沿着小路一直向前,时不时地停下来欣赏周围的美景。
“哇!看那只彩色的蝴蝶,好漂亮!”浩明惊喜地喊道。
“是啊!还有那只灵巧的松鼠!”家旺兴奋地指着树梢上的小动物。
他们不停地追逐着蝴蝶,捉迷藏地躲避松鼠,仿佛成了勇敢的探险家。
终于,家旺和浩明走到了森林的深处,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汪小小的潭水,潭水上是一挂小小的瀑布,在炎炎夏日里散发出清凉的气息。
浩明挠挠脑袋:“宝藏是在这儿吗,会不会是在水底?”“我猜是在瀑布后面!就像孙悟空的水帘洞!”家旺兴奋得直跳。俩人三下五除二脱了个精光,跳进了潭里,潭水不深,但足够两个孩子展开手脚。他们一边戏水,一边游向传说中的“宝藏”。很可惜,瀑布背后并没有水帘洞,只有一块大大的石头,当中矗立着一朵白色的小花,好像是从石头中长出来的。不过这没能让两人难过,玩水的快乐让他们忘记了宝藏。
夕阳西斜,家旺和浩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森林,急匆匆往家跑。回到家中,家旺的奶奶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家旺侧耳听了听,隔壁没有传出浩明被打的哀号。“家旺,别愣着了,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啦!”穿着围裙的奶奶端着一盘香喷喷的鱼香肉丝从厨房出来。家旺点点头,兴冲冲地去厨房洗手、端饭。“奶奶,我跟你说……”即使是香喷喷的鱼香肉丝也堵不住家旺的嘴。
也许多年后家旺会记不起这个夏日的午后,也许他会说:“那时候可真是傻……”可当午夜梦回,阳光从云间洒下,这道光是否会跨过山丘、穿过森林、越过小潭,再度照亮石头缝里的小白花呢?
——————————
盛夏果木香
管淑平(25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生
热情似火的盛夏,蝉鸣声声,不曾间断,暑热三千里,笼罩着大地,让人的心头也颇为烦乱。幸好,在盛夏,还有清甜的瓜果,给我们以温柔的慰藉。那些美妙的瞬间,宛若一缕缕轻柔的晚风,吹皱了盛夏的涟漪。
盛夏的风里,飘散着甜甜的西瓜的味道。圆滚滚的个头,饱满诱人;翡翠一般的外衣,养心养眼。夏天的西瓜就这样齐刷刷地占据了路边的小摊,是小城街角的一抹寻常又迷人的风景。每当我们冒着暑热回家,路过时总会不自觉地停住脚步,挑选一两个带回家中,放进冰箱冷藏一会儿,然后欣然品尝。
其实,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的味道也是西瓜。不过,那时没有冰箱,我们就只好将从田里摘来的西瓜装入一个系着绳子的水桶里,再放到井水里浸泡大半个下午。等到星光月色烂漫的时候,一家人围着一张小方桌,坐在竹椅上任凭晚风轻摇着阵阵凉爽。饭后之余,我们便将西瓜从井水里打捞起来,一路捧回家。水灵灵的西瓜肉,甜蜜的汁液在舌尖绽放,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瞬间的滋味所填满。经过井水浸润的西瓜,冰冰凉凉,汁水充足,爽口而清透,香甜而悠长。
酸酸甜甜的杨梅,是舌尖上的一缕清欢滋味。端午前后杨梅陆续成熟,登上了夏天水果的大舞台。一颗颗红彤彤的杨梅,如同红色的玛瑙石,紧贴在枝头,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剔透的光亮。它们在风里招摇着、曼舞着,活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轻轻一咬,酸味先是如潮水一样地渗入口腔,霎时,甜味也随之而来,仿佛一股清凉的泉水在身体里流动。杨梅的甜,是醉人的,小口小口咀嚼,不久,些许醉意会爬上脸颊,如同小酌了几杯老酒。
多汁多水的荔枝,勾引着人们的味蕾。年幼的我并不喜欢这种水果的味道,只是看到父亲从他工作所在地深圳赶回家时,总会给母亲带回一串串荔枝。于是,我也渐渐记住了这种水果。轻轻剥开外壳,白里透红的果肉便呈现在人们眼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丢进嘴巴,汁水四溢,甘甜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仿佛夏季的阳光洒在心底,温暖而愉悦。那种富有弹性的软糯,让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软软糯糯的葡萄,给人们送来了久违的清爽。似乎,每一颗葡萄都蕴藏着夏日的阳光和水分,甘甜的味道在唇齿间舞动。就其色泽而言,葡萄有紫的,也有青色的,还有红色的。紫的,是一颗颗深邃迷人的紫珍珠;青的,是翠滴的青色钻;红的,是有模有样的红孩儿。它们在藤蔓上慵懒地挂着,阳光照射在蓊蓊郁郁的藤蔓,照在小巧玲珑的葡萄上,散发着亮晶晶的光泽,也会让人忍不住地想要一直享受这份清新的滋味。
风疏疏,杏儿黄,盛夏尝杏正当时。在北方念大学时,第一次吃到成熟的黄杏儿。果皮如金黄的阳光,果肉如柔软的绸缎。酸甜交融在一起,伴随着果肉的细腻,仿佛夏天的味道在唇齿间流转。由于以前从未尝过杏子,初次品尝的我,一个接一个地不停往嘴里送,以至于吃坏了身体,调理了一个礼拜才好转。不过,一想起杏子的清香和独特的口感,总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嘴角上扬。
清脆的桃子,是夏天不可错过的味道。不论是五月的蜜桃,还是六月的黄桃,都能给舌尖以酣畅爽口的享受。我最喜欢吃那种四五分成熟的桃子,既能品尝到桃子的清甜,又可以体验牙齿咬合果肉发出的脆感,如同一片清凉的夏雨打在心头。那清脆的口感,那甜而不腻的滋味,会给人们以宁静与舒适,在高温下感受到一丝清爽和快乐,仿佛整个夏天都被这样清脆香甜的桃子的味道所包裹。
暑热天的芒果也同样愈发诱人。芒果的外皮连同果肉都如同黄金般绚烂,散发着浓郁的芬芳。肉质绵软,滋味悠然,不过,久尝后,会觉得有些甜腻。这种甜腻,是扑面而来的,如火如荼,如夏天一般热情洋溢。
在盛夏,甜瓜也登上了瓜果之盛宴。甜瓜的个头跟黄瓜差不多大小,又脆又甜,只不过这种甜味是层层递进的,刚尝两口还觉得滋味寡淡如同白开水,不过,慢慢咀嚼,甜味累增,就不免有些hold不住了!
在夏天,我也曾流连于脆李的清甜滋味。在我的家乡重庆,夏天里定能够饱览一番脆李的风采。在农村,几乎每一户人家的院坝里都种有一两棵李子树。春日里,李子树上开出星星点点的白花儿;到了夏天,李子就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枝头,在层层树叶掩映下,浅笑低眉,摇摇欲坠。脆李,以脆而独具特色。未成熟的李子,还有些苦涩感,而成熟的李子就大不一样,一口咬住,准会听见嘎嘣脆的声响。慢慢咀嚼,汁水会在舌尖慢慢地弥散出来,而不是像西瓜和荔枝一样瞬间汁水炸开。
热情洋溢的盛夏,不仅仅是蝉鸣与暑热的天下,更是一个瓜果渐渐飘香、我们的味蕾渐渐丰盈的节令。在盛夏,每一种瓜果,都有着独特的滋味与口感,这些在盛夏时节接踵而来的水果,都能给我们的舌尖带来诸多美妙而满足的瞬间。盛夏天,风里带着果木的甜,盛夏的瓜果,滋味悠然;盛夏的人们,精力充沛,热情欣然!行走在盛夏,我也愿相信,人间至味有清欢,人间清欢是夏天。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2日至24日在广东调研。这是李强下半年的第二次调研行程,也是今年第八次到地方调研。中国政府网公开信息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新一届政府总理李强先后8次到地方调研,行程遍及湖南、海南、北京、广西、云南、山东、辽宁、上海、广东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大兴调查研究是今年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3月下旬,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新版《国务院工作规则》,其中增加规定,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开展实地调研,掌握实际情况,了解民情,研究解决问题。
“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今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谈到调研时说,“我们一定会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梳理李强的8次调研行程,他在地方调研时看了什么?说了什么?重点关注和布置了哪些工作?据此可以看出,国务院对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进企业”是调研的重要主题,多次谈到“关键核心技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多次重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工作。
到地方调研,“进企业”是李强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今年8次调研行程中,李强或直接到有关企业查看生产研况,或到产业园、自贸港视察,了解企业情况,听取企业需求。
据新华社报道,3月21日至22日,李强到湖南调研。这是他担任国务院总理后的首个地方调研行程。他先后在株洲、长沙考察了多个企业,如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株洲硬质合金、湖南山河科技,长沙比亚迪汽车、中国铁建重工、蓝思科技等企业。
在湖南,他还主持召开了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8家企业负责人谈了情况和建议。李强在座谈会上指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导向,形成先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生态。
在最近一次的广东调研行程中,李强也在东莞、深圳等地查看多个企业,如他考察了东莞市宇瞳光学公司、深圳市贝特瑞新材料、思谋信息、迈瑞医疗、华为公司等企业。在调研中,他勉励企业“依靠创新打开发展新空间”,“向着国际一流水平继续努力”。他也要求有关方面继续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8月22日至24日,李强在广东调研。图为8月22日,李强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考察。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李强在走进企业考察的行程中,经常谈到“关键核心技术”。
据新华社报道,在广东,李强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调研,他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上取得更大进展。在湖南调研时,他在株洲查看制造业企业时提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打造更多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
今年6月8日,在辽宁调研时,李强到访沈阳拓荆科技公司和芯源微公司,这两家企业一些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实现了突破。李强勉励大家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4月12日,李强专门就“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到北京市调研。他在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提出“要加快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北京调研期间座谈交流时,李强又提出,把更多精力放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上,打造更多“独门绝技”“硬核科技”。
关心外贸和区域发展,在上海调研时曾主持座谈会听取8省市汇报
在地方调研行程中,李强不仅听取一个省份的报告,还关心区域发展。公开报道显示,他在上海调研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商务部和8省市有关负责同志的汇报。
7月26日至27日,李强在上海市调研自贸试验区建设。这次调研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外贸”。
据新华社报道,他到临港中心查看片区开发建设情况时强调,外企与中国发展相互成就,要讲好外企在中国发展的故事,吸引更多外企深耕中国市场。
在这次调研中,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商务部和上海、北京、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陕西8省市有关负责同志汇报。
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李强提出明确要求——在新起点上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打造更多高能级开放平台,壮大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7月26日至27日,上海,李强调研自贸试验区建设,详细了解企业推进再制造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他还专门谈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对接“边境后”规则等方面积极试点等工作。他说:“数据跨境流动和管理是当前各方都十分关切的问题,希望企业积极探索,为国家完善相关制度供给积累实践经验。”
在辽宁省调研时,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谈的主题则是“东北全面振兴”。
李强要求,必须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把握新机遇,找准发力点,把长板拉长、短板补齐。
在这次东北行程中,李强又特别谈到“营商环境”问题。他讲,营商环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要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既要增强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又要心底坦荡,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在山东调研时专门听了淄博市长发言,提到“打造更多消费热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提振消费,是今年政府工作多次强调的一件大事,对经济恢复发展意义重大。在调研行程中,李强也多次谈到了提振消费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山东淄博凭借“淄博烧烤”这一特色美食文化IP成为新晋的“网红城市”。在山东调研时,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山东省有关部门、部分市县和企业负责人发言。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在这次座谈会上,淄博市市长赵庆文也在现场发言。
公开报道显示,李强在这次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打造更多消费热点,做好特色消费、新兴消费文章。要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项目建设。
此外,新能源汽车下乡也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提振消费的重点工作。
今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
几天后,5月5日,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新华社报道显示,在山东潍坊调研时,李强来到金宝汽车城,了解新能源汽车销售以及下乡情况。他强调,要优化支持购买使用政策,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一次出行两个省份,专门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调研
除了关心经济发展工作,李强还专门就“增强沿边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主题开展调研。
今年4月24日至26日,李强在一次行程中就到了广西、云南两个省份,就上述主题开展调研。
公开报道显示,在广西崇左,李强来到扶绥县渠黎镇大陵村,了解当地农民增收情况,察看农副产品加工和养殖项目,并看望脱贫户。他还考察凭祥沿边产业园、边境贸易货物监管中心、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并走进相关企业了解跨境产业和贸易发展情况。
在云南西双版纳,李强来到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察看沃柑、小玉米等农产品展示,并与脱贫户、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深入交流。
在调研中,李强强调,脱贫攻坚是千年德政。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挖掘经营增收和务工增收潜力,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更多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
他还专门就“兴边富民”工作提出,兴边富民,关键是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要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政策协同,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快引进优质项目,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
新京报首席记者 吴为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