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二十回主要讲述了杨志押送生辰纲。
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杨志因为丢了生辰纲被贬为楚州团练使,却又因失陷花石岗丢官,无奈之下在操刀鬼曹正和,鲁智深的帮助下落草二龙山最终成为梁山好汉。这日杨志到了黄泥岗在松林里歇息。宋江吴用等好汉扮成贩枣子的商人和客人在岗下买酒。
吴用递给白胜一个枣子确认酒是否有问题,白胜心中暗自警惕,也给宋江等人一人发了一颗枣子。而当杨志他们赶到时见路旁都是枣子,疑心大起便派人去岗上买酒。吴用又给了那卖酒的好汉一枣子,卖酒的好汉大喜开了桶盖,大家随意喝酒吃肉趁机劫走了杨志的生辰纲,杨志无奈只得和鲁智深一起到了二龙山。
以上是《水浒传》第二十回的主要情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智取生辰纲是最重要、最精彩的水浒故事,这故事就发生在郓城的黄泥冈。
小说里的黄泥冈,离晁盖所在的东溪村不远。黄泥冈东十里,就是白胜所在的安乐村。人们按地理方位,认为黄泥冈就是郓城县东南部的黄泥冈镇。别看这里现在地势平坦,几十年前却是一个隆起的土岗子。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出土了一块明万历年间的石碑,碑上说:“祥考北宋徵宗崇宁年间,环梁山八百里皆水也,堆距梁山六十里许,为水浒南岸,古称黄泥冈”。碑中还提到,这里地势高起,渔民们在这冈子上歇脚、晒鱼。
有人会问,北宋的时候,梁山泊南抵巨野县城,西邻郓城县城,东接汶上县城,黄堆集这地方应当是梁山泊的水面,怎么会是冈子呢?
黄堆集这地方,在北宋确属梁山泊的水面。但是,《水浒传》写北宋,往往使用元代或明代的状况。比如,说高俅是开封府宣武军一个浮浪子弟,北宋没有宣武军这个地名,明代却有宣武卫,就在开封西面不远处。当然,唐代也有宣武军,背叛黄巢投靠唐朝的朱温就是宣武军的节度使,他在开封建立大梁,就是在节度使的原来的官衙盖起了皇宫。黄堆集这个地方应当也是这样。北宋末年,黄河南迁,梁山泊因失去水源而逐渐缩小、北移,黄堆集也就处于梁山泊余水的西南岸了。
有人说,《水浒传》写杨志带人走黄泥冈,有对山梁的描写,而黄堆集没有山。我们说,小说是写了押生辰纲的这些人走山梁,那是到黄泥冈之前。到黄泥冈的时候,《水浒传》明确地说:是一个土冈子。
那么,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又是怎样在黄泥冈发生的呢?
智取生辰纲,一个“取”字,牵涉两个方面:打劫的和被劫的。虽然写智取过程的只有一集,但为了把故事讲得清楚,讲得精彩,《水浒传》在此前用相当多笔墨,对打劫一方和被劫一方分头做了祥细的交待和辅垫。
这事是从写杨志开始的。杨志本是殿帅府的制使,被派去江南运送花石纲到东京,在黄河里遇到了风浪,翻了船,受到追究。后来遇到大赦,才想着再回东京,谋求复职。在路过梁山的时候,遇到急于搞到头名状的林冲,二人打斗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王论伦想留他在梁山落草,他不肯,一意回东京。没想到高太尉不但不重新起用,反而对他大加训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杨志上街卖刀,遇到泼皮牛二,对牛二的纠缠忍无可忍,一时性起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北京大名府,受到梁中书的青睐。梁中书决定派杨志押送献给其岳父蔡京的十万贯珠宝去东京。
那么,大名府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梁中书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大名,现为河北省的大名县。在北宋,这个地方了不得。它是大宋朝的北京,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吧,其地位之重要,可以想见。梁中书则是大名府总缆军政的封疆大吏。
梁中书这个人物,《水浒传》中说叫梁世杰,《大宋宣和遗事》上叫梁师宝。他究竟叫什么?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
查大名府志,上面有历代的名宦,北宋有韩琦、苏辙、吕夷简等人都赫然在目。却既无梁师宝,也无梁世杰。这说明,梁中书本是杜撰的人物。
《水浒传》上说,他是蔡京的女婿。历史名人在史料上,常常记载他儿孙的情况,比如,蔡京的儿子蔡攸,蔡绦等人,都做过高官。而史料对一个人物女儿的情况一般很少记,所以,梁中书是不是蔡京的女婿,自然就难以查清了。看来,这女婿的身份,也是杜撰的。
《水浒传》中,除了宋天子、蔡京、童贯这类高官是实有其人,其他的,好多都是虚构的,比如江州知府蔡德章,《水浒传》说他是蔡九,《宋史》中分明记载,蔡京有八个儿子。仅有八个儿子,小九何来?九江府志中,历史上重要的官员都有列表,比如檀道济、白居易、岳飞等,整个北宋,九江的官里头不只没有蔡德章的名子,甚至连一个姓蔡的都没有!想来,那是《水浒传》的作者有意这样安排。杜撰一个人物,怎么写都不会被人挑出骨头来。
倒是蔡京做过大名府的知府,也做过郓州的知州,难怪大名府和郓州的人士对他印象这么深。在北宋六贼中有个梁师成,是个宦官,权倾朝野,蔡京父子还巴结他呢,但这个人一直是京官。至于水浒传是不是有意影射这两个人,那就说不清了。
五月中旬,梁中书就派杨志往东京押送生辰纲,这礼物,是一定要在老丈人生日(六月十五日)前送到的。由于上一年梁中书送蔡京的生辰纲就被劫了去,所以杨志对这次押送生辰纲这件事特别担心。一个贼配军,被人家高官看重,这让杨志十分感激。因此,他总想通过具体行动体现这种感念。象杨志这样的勇武之人,本应到边庭上为国杀敌立功,反倒成了贪官们私人的看家狗,这是杨志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许多英雄的悲哀。
杨志深感责任重大,他格外小心。梁中书准备车子运送生辰纲,杨志说不行,得改用担子,这样才不容易被贼人看出来。梁中书说让谢都管和两个虞候一同去,杨志说这几个人身份高,如果不听自己的就很难办。梁中书只好特意交待谢都管等人在路上一切全听杨志的。刚离开大名的时候,由于是大路,村子多,那六七天,他们早起赶路,天热的时候就住下休息。后来,村子少了,人烟稀了,危险多了,他就让军健们走不易被人发现的山路。中午热得再很也不休息,以至于挑担的军健们怨声连连。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行人来到了黄泥冈。
这是被劫的一方事前的情况。那么,打劫的一方又做了哪些准备呢?
首先,是刘唐来东溪村向晁盖报信,说有一套富贵,请晁盖劫取。接着是吴用指出,干这件大事人多了不行,人少了也不行,他就去石碣村联络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三个人是标准的渔民,社会底层人士,天不怕,地不怕,有胆量,讲义气,与吴用一拍即合。再后来,就是摸清了生辰纲的押运路线。本想派刘唐再去大名府打听的,这时却有公孙胜找上门来,说具体路线已经知道,就是路过黄泥冈。此后就是具体的战斗部署了。这次行动的方针,按吴用的话说,就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当然,最后还是采取了智取的办法。
智取最好。首先是节省人力。杨志一方15人,晁盖一方8人,双方力量对比,基本上是二比一。晁盖方人少势弱,靠硬拼是很难取胜的。其次是避免伤亡。如果硬拼,死伤肯定小不了。智取呢,把杨志等人用麻翻,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看着这些军汉们“倒也倒也”,公然拿走他们的东西。为了做好智取的文章,晁盖等人联系了白胜,并让白胜在黄泥冈上做了一番巧妙的表演。新版电视剧《水浒》把白胜写成一个很不堪的人物,在麻翻军健后,因为一个军健瞪眼看他,他就把那个军健杀死了,这样修改很没道理。在原著中,整个事件没有伤害一个人。
《水浒传》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使故事一步步走向了高潮。现在,双方相遇,又是怎样智取的呢?
到了黄泥冈,运送生辰纲的军健终于耐不住又热又累,任凭你鞭子打,还是一个个倒在松林里休息。这个时候,杨志看到对面松林里有人张望,就赶过去对话。原来,林子里的七个汉子正是晁盖等人,他们赤条条地在松林里休息,骗杨志说是从濠州去东京贩枣子的客商,才免除了杨志的怀疑。
杨志回到自己这边的时候,白胜就担着酒上来了。他口里还唱着那首反映阶级差别的著名的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众军汉想买酒解渴,被杨志制止,他怕酒中下。为了打消杨志等人的疑虑,晁盖等七男子有意走过来,先喝了白胜一桶酒,并借机在另一桶酒中下了药。看到晁盖等人吃了没事,杨志带的这帮军汉也就接着买来吃,这下,自然被麻翻了。
有人纳闷,咱们喝酒,越喝越渴,白胜的酒怎么能解渴?咱们的酒都是用酒杯喝,酒量大的也喝不了多少,白胜的酒怎么论瓢喝?原来,他们喝的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白酒,而是米酒,用小米酿造的,酒精度比较低,大体在十度上下,所以,才可以一次喝许多,并且还能适当解渴。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呢?
黑帮论者否定水浒好汉的英雄性质,说晁盖等人是黑帮,是罪犯。以他们的观点说,这次智取生辰纲就是犯罪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无论什么事,都要联系它的背景去看。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劫取的不是穷苦百姓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财,而是赃官污吏搜刮的物品,这些物品,不是用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而是用来供达官贵人们挥霍。这一点就说明,晁盖等人与一般的土匪有着原则区别。所以,晁盖等人才说:“梁中书在北京害民,搜刮钱财,这一等不义之才,取之何碍”?其实,《水浒传》中,有两句诗写得很分明:“取非其有官皆盗,损彼有余盗亦公”!
关于杨志他们行进的路线,有不少学者质疑,京城开封在大名府的正南偏西一点,大名往开封送东西,往南走是很顺的,为什么却走到了位于东南方向的黄泥冈?先往东南,再往西南,本想早早送到的,却绕了一个大圈子,这不是傻瓜吗?
有位先生说:梁中书是北宋著名状元梁灏的曾孙梁子美,东平人。梁中书送的礼物,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怕被别人知道了,所以,不敢从大名发运,而是先藏到东平老家,然后,再从东平送往开封。东平在郓城东北,开封在郓城西南,从东平去开封,正好经过郓城。这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不过,小说上明明写的是从大名出发,不是从东平出发。查东平府志,该地考取功名的名单中,确有梁灏和梁子美,但梁世杰连影子都没有。说梁中书就是梁子美,只能算是一种猜测,无法证明。
其实,智取生辰纲,还有一个版本。在《水浒传》的蓝本《大宋宣和遗事》上,就把押运路线写得很顺,那里面,智取生辰纲的地点,不是郓城的黄泥冈,而是南洛的五花营。南洛,现在叫南乐,是河南省濮阳市下属的一个县,在河北大名正南很近的地方,从大名去开封,正好路过那里。
五花营这个村子是实际存在的,现在仍然有。历史上,曾有五个县的乡军在这里集中演练。这个地方离郓城也只有一百公里左右。那时虽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是,即使徒步行走,两天多的时间也能从郓城来到这里。晁盖等人来这里流窜作案,是有可能的。《大宋宣和遗事》上是这样讲述的:大名府的知府梁世宝,派县尉马安国押送生辰纲出发,来到五花营的时候,晁盖等八人等在大堤上,担了两桶酒卖。马安国等人又渴又累,于是,拿钱买了酒吃,很快被麻翻,那些金银财宝就被晁盖等人劫去了。梁中书派人破案,发现两只桶在,上面写有四个字“酒海花家”,于是顺藤摸瓜,在酒店找到店主花约。花约承认借酒桶给别人,并供出嫌犯是郓城县石碣村(记住,不是东溪村,也不是晁家庄)的晁盖等八人。逮捕文书下到郓城县,押司宋江为晁盖通风报信,晁盖等人不得已,就投梁山泊去了。
那么,《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把智取生辰纲的地点,由南洛的五花营改在郓城的黄泥冈呢?
我感觉,这可能是有意为之。这不是地理常识的错误。如果不犯地理错误,保留《大宋宣和遣事》的写法也就是了,何必要改地点!比较合理的解释,应当是为了使故事更紧凑。晁盖等人是郓城的,那,把他作案的地点改在郓城境内,显得更自然,更容易让人信服。这类情况,在其他地方也有。比如,鲁智深从五台山到开封大相国寺,无论如何也走不到山东省的青州,戴宗从九江去开封送信,无论如何也走不着梁山泊。但,作者还是这样写了。《水浒传》是由许多传说故事加工而成的,这些传说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关联,《水浒传》把他们整合成一个整体,不可能把每一处都写得严丝合缝。于是,也就只好重点顾及故事性,而把地理问题放一边了。
智取生辰纲,在水浒故事的发展脉络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生辰纲被劫了,杨志无法向梁中书交待。谢都管等人为了摆脱自己的责任,污陷杨志,向梁中书说是杨志勾接贼人劫了生辰纲。杨志走投无路,只得上山落草。晁盖等人被官府追捕,投奔梁山,迈向了反抗官府的第一步。更有那为晁盖等人通风报信的宋江,因为这件事,押司也做不成了,从此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