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赵 东
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从理论上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基本路径,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文明的规律性认识,为文艺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唯有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精髓,才能培育出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文艺图景。
深圳出品的原创舞剧《咏春》,从今年3月开启全国首轮巡演以来,已经走遍北京、上海、长沙、成都、广州等20多个城市,巡演很快达100场,场场火爆,一票难求,成为国内歌舞剧市场的现象级佳作。据媒体报道,9月27日-30日,《咏春》受邀到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4场,开启海外演出。9月16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长文《中国舞剧<咏春> 贯穿现代与传统》称:“这部舞剧不仅火遍神州,自从要在新加坡公演的消息传出后,也成为狮城华人圈的热门话题”。《咏春》生动演绎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精彩故事,也雄辩地证明了切实做到“两个结合”,是繁荣当代舞台艺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普遍规律和制胜法宝。
舞剧《咏春》剧照。
讲好中华文明连续性的故事
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活了数千年且仍在发扬光大”的文明,这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力量一直在影响、甚至决定中国未来前行的方向。
舞剧《咏春》主要通过武术的形、魂和“双非遗”来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文化”,中华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狩猎、制止侵袭、强身健体过程中,发展出多种流派和拳种,但主要套路、基本拳法一脉相承,都保留了技击的特性,主要动作为踢、打、摔、拿、击、刺等。舞剧中,叶师傅与螳螂拳等四大门派掌门人长达18分钟的“巅峰对决”,动作干净利落、刚劲有力,在灯光、道具、音乐等舞台元素的共同塑造下,节奏感强、高潮迭起,行云流水、刚柔并济,将中国武术的神韵和力道、舞蹈的唯美和力度,诠释得淋漓尽致。
中华武术重武德,强调防身自卫、以德服人,这是武术的“魂”。叶师傅初到香港虽陷于困境,但不骄不躁;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却并不张扬;有涵养、家庭观念强,在街坊邻居被黑恶势力欺压盘剥后挺身而出的责任与担当。这些与讲求内敛自卫、以柔克刚和借力打力的咏春拳拳风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将源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意蕴与舞台影像相连接,成为不惧、扶弱小以武辅仁,充满济世情怀、尚武崇德精神追求的现代表达,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谦逊与大智慧。
将具有典型连续性的咏春拳、香云纱“双非遗”恰到好处地融入剧情和舞台表演中。咏春拳,作为中国武术南拳著名拳种,2020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香云纱比棉布轻薄、比丝绸厚重,穿上走路时,衣物像有风吹过的树叶,沙沙作响。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进入国家“非遗名录”。叶师傅和演员们的服装都由香云纱制成,舞台灯光映射下,更显干练洒脱,五彩斑斓的质感和一招一式的美感相映成趣;当年叶师傅离开家乡,身着长衫,香云纱也成为重要的情感线索,传承非遗技艺,寄托叶师傅对家乡的眷念和乡愁。
讲好中华文明创新性的故事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文明进步的动力。儒、道、法、墨家等思想学说,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以及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等伟大工程,都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的生动呈现。
创新采用双线、双场景交织递进叙事方式,将不同时空的奋斗精神相互呼应、同频共振,完成舞剧的现代审美意象再造。叶师傅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创业,为“咏春”开一扇门;舞台上的片场中,剧组怀抱梦想奔赴山海,追寻心中那一束光。两条线跨越时空,并行展现,无缝衔接切换,将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性与香港狮子山下的拼搏精神、深圳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和粤港澳大湾区包容奋斗的精神相结合,实现不同时代精神内核的共鸣与投射。
将经典IP创新性搬上舞剧的舞台。咏春拳和叶问的故事为人熟知,舞剧用当代舞蹈语言,创新融入国家级双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综合运用蒙太奇、光影质感等创作手法;量身定做音乐,旋律优美、跌宕起伏;舞美简约质朴、灯光点染有度,舞台呈现亮点纷呈、视觉连续性强,开启了一次没有先例的“跨界”,并不断打磨,沿着精品、经典目标迈进。
咏春拳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一部创新史。叶问自幼体弱多病,7岁时拜陈华顺(其师为梁赞)为师,16岁时拜梁赞之子梁璧为师,学习咏春拳。叶问得两脉真传,将拳法融会为长短远近并存;同时引入力学、几何学等知识,绘制咏春拳力学图,科学使用木人桩法,打破各武林门派隔阂,融会贯通,使咏春拳成为一门更为科学、完善的拳术体系。舞剧现场播放了叶师傅木人桩法的演习录像,这是一代宗师在去世前三天摄制的,成为后世学习拳法的珍贵影像资料。
讲好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故事
纵观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统一性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文明与生俱来的特质,统一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载体。
舞剧照见出内地与香港同宗同源、民俗相近的历史人文风貌。香港自古为广东新安县所辖,95%以上为中国人,与珠三角地区交流尤密。1840年战争以来,香港文化融入了殖民文化、商品经济以及欧美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元素,但主流上仍是中华传统文化及岭南文化。据研究,香港武术拳种约为90~95种,主要来源于珠三角、香港本地、闽南地区及北方地域。舞剧中鳞次栉比的建筑置景,风格各异的各色人等,反映了香港文化多元、包容,同时以狭小的居住空间为代表的香港居住文化,在电影《七十二家房客》《功夫》等中也经常呈现,既然是房客、租客,就不免有无根漂浮的殖民身份的感受,这从另一层面映衬出底层市民对统一的期盼。
底层民众的自救,共同反抗勾结恶警的黑恶势力,就是一曲中华民族反抗殖民压迫,争取祖国统一的战歌。叶师傅从佛山来港,尽管不能说是性质上截然不同的空间,但实际的差异直接关涉到当时中国复杂的历史处境。在舞台呈现上,空间的转换很频繁,一地市井楼房林立,街道逼仄,另一地,在海边广阔大地上丽人身着香云纱起舞。叶师傅从熟悉的佛山,到陌生的香港,经济窘迫,买不起米,只能从头开始;永成返回佛山,舞台上渐行渐远,宛如生离死别。剧中那个总在暗处逡巡、酷似洋人的警察,就是一个与上世纪黑恶势力相勾结、收取好处,欺压中国民众的港英势力的浓缩和写照。叶问来自内地,并非香港本地人,而就是这样一个“他者”,在街坊被杀,除暴安良、扶弱济困成为当时民众的核心问题后,叶问挺身而出,与当地民众在反抗殖民统治、黑恶势力中形成统一体。
舞剧中合拍片是两地文化交融的重要形式和桥梁,也是“一国两制”在文化层面的投射与尝试,推动了两地文化的整合与再创。舞剧的另一条线,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影业公司合拍片剧组摄制片场。内地与香港的电影合作,最早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79年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正式开启两地合拍片帷幕。1982年,由香港中原电影公司制作、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是第一部掀起风潮的合拍片,后来的合拍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都给内地电影创作带来深远影响。1985年1月25日,经国家批准成立深圳影业公司,是中国电影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998年深圳影业公司更名为深圳电影制片厂,2004年之后成为新成立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的组成部分。深港合拍了一系列影片,比较成功的有1989年与香港银都机构合拍的《联手警探》,讲述了香港警察与深圳公安联手消灭帮会、破获要案的故事,开创了内地动作片的先河。
讲好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故事
“包容性”是最能展现中华文明的世界格局和开放胸怀的特性。长期以来,粤港澳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粤港澳的文化发展特征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咏春拳擅长借力打力,以横消直,强调以守为攻,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蕴涵着典型的包容精神和东方智慧。舞剧中,叶师傅传授的弟子包括猪肉荣、麻将女等各类群体;从把“咏春堂”牌匾竖放在家中地面,到与其他掌门过招后,将牌匾挂上去,再到街坊中弹后,叶师傅与各派掌门破除门户之见,将“咏春堂”牌匾落下来。牌匾从挂上去又降下来,凸显叶师傅及中国武林各派开放包容的胸襟,携手各派共同弘扬中华武学的气魄。在教学中,叶师傅不固守成规,有开放精神,对李小龙等弟子希望求变的心态,报以宽容和肯定,李小龙随后将咏春拳带入好莱坞,使咏春拳成为享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武术门派之一。冯双白老师撰文指出,《咏春》最受观众欢迎的,是叶问每一次打通关后与武林高手之间的行礼,每每掌声如雷。这个行礼动作,源自周代的中国揖礼,代表着中国文化信仰的力量,自强自尊又不卑不亢、实力充盈又谦虚涵养,是沟通而非敌视,是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讲好中华文明和平性的故事
中华文明天生带有和的基因,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理念。中华文明对于和平的追求,既是从文明源头开始的内在精神要求,也是中国伦理和思想的重要准则。
以咏春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讲究武德,不具主动侵略性,以德服人、防身自卫是基本信条。舞剧中,叶师傅一席深色香云纱长衫示人。长衫英雄,是我国传统的德行之人,仁心之人,可以更好塑造叶问的一代宗师形象。叶师傅在街坊多次被黑恶势力敲诈勒索、动粗施暴后,才路见不平、拔拳相救,都是留有余地,而非落井下石,穷追猛打;在妻子离港返回佛山后,心中苦闷也是通过苦练拳技来排解,始终淡泊名利,不挑衅他人;剧中,叶师傅与四大掌门人过招,被于平老师形象称为“敲山震虎”或“隔山打牛”,不在乎“技高一筹”,而是“心有灵犀”,展现出以咏春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绝非追求人与人的对抗或者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是天人合一、强身自卫和点到即止。不仅有西方竞技中的进取、向上,还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内在和解,这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可以让多样的文明、多彩的世界,在差异中进行交流对话、获得和平共赢。
舞蹈,即使最简单的手舞足蹈,也可以传达出人类内心最丰富、最隐秘的精神和表达。《咏春》让大家感受到中国功夫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魅力,领略到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丰富了咏春拳、叶问的系列艺术作品,创造性地将与当代人共鸣的奋斗不止、锄强扶弱、创新包容精神融于国家级非遗和岭南文化,精彩呈现了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将满满的深圳元素融入剧情与舞台表现中。《咏春》月底即将走进新加坡,开启海外演出,更是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交流互鉴的生动写照。
(作者系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国庆期间,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CICF EXPO)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中心2-6号馆举行。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动漫游戏展,本届漫展以“大湾区,大动漫”为主题,是国庆期间广州市重要展览展演活动之一。
对于二次元、ACG属于半桶水了解的CBD君也趁此机会好好地逛了逛漫展。何谓半桶水了解呢?那就是说到动漫,只了解几大民工漫等大家都知道的大IP;说到游戏,也就是大热手游跟风玩几天就渐渐“出坑”;说到漫展,也就是凑热闹玩一玩,看看coser颜值的程度。
但这次逛漫展,CBD君是认真的!这次是全方位沉浸,也打卡了不少新发现。无论是在参展商数量、展台布置还是粉丝人气等各方面,国产IP表现亮眼。唱见、声优女团、电竞女团等新职业也让CBD君大开眼界。国漫、游戏市场发展迅速,行业机会不断涌现,是CBD君玩转漫展后的最大感受。
唱见
UP主佑可猫的自由演绎 双笙想通过作品获得认可
“唱见”“舞见”,是随着视频网站而兴起的新兴职业。“唱见”原为日文词,意思是“试一试唱唱看”,现多指在视频网站上上传翻唱作品的“民间歌手”。
B站UP主佑可猫就是一名唱见。从六年前第一次在视频网站上传作品,到如今成为漫展常客、广泛受到认可的知名唱见,佑可猫也经历过一段“无人问津”的时候。对此,佑可猫表示,不忘初心非常重要。随着短视频等应用、网站走红,成为唱见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网络上展示自我,成为唱见。可能很多新人一开始都有这样的烦恼,觉得没有人来听我的歌。“我一开始也是这样,希望大家都能不要忘记喜欢唱歌这一初心。”
除了每个月在视频网站上传两到三部新作品,佑可猫偶尔也会出席漫展等公开演出活动。那么,如何在唱见和主流出道的商业歌手两个身份之间获得平衡?佑可猫表示,目前算是一半一半的状态,但个人而言还是更偏向当唱见。“唱见没有那么商业化,在作品选择、演绎上更自由一些。”
除了佑可猫,CBD君在CICF现场见到了双笙。2015年,年仅15岁的双笙凭借独特的嗓音获得了关注,随后接连和音乐人徐梦圆、温莨合作了《藏》《采茶纪》,逐渐被大众所知。
富有层次感的刘海,黑色马尾高高地束起,脸上挂着一点点婴儿肥,身着一件简单活泼的露脐装……很难将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与在微博上坐拥175万粉丝,平均点赞数破万的“大V”相联系。
双笙刚从高中毕业,就进入国外的音乐学校学习。面对镜头,她很有礼貌,即使在采访过程中被打断也不气恼,只是小声地说着“不好意思”。当问及在广东最爱吃的食物时,她脱口而出是“双皮奶、叉烧和椰子鸡”。
在歌曲创作中,她是随性的,从天气到每日看的书,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能成为她作曲的灵感。但又是严格的,在录歌时只要听到话筒中传出的“干声”,感到自己有一些不足之处,就会加强练习,更细致地把握演唱时的情绪。
双笙说,自己并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最初成名时她还在念书,需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间不断协调。“如果短时间没有看到自己有太大进步,情绪就会变得低落。”双笙表示,要扭转这样的情绪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来调整。
现如今,唱歌这件事贯穿了她的整个生活。双笙表示,她想通过作品获得粉丝认可。在流行演唱专业的学习中,她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有关发声技巧、气息以及维持声音稳定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通过和前辈合作,可以收获完全不同的经验。
声优
配音演员 从幕后走到台前
《陈情令》配音演员路知行:影视作品配音要真实地还原内容
配音演员其实不算新职业,但是在“漫世界”,声优其实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红色T恤、宽松的居家波点长裤……今年大火的剧集《陈情令》的配音演员路知行趿着一双人字拖登上了CICF的舞台,与台下粉丝亲切互动。
路知行并非科班出身的配音演员。十余年前,他刚从北京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进入了北京电视台做出镜记者。但刚到电视台的他声称自己当时“什么都不会,全靠现学”,只能通过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因为普通话标准、音色不错,路知行时常被制作人安排去配音。他回忆,第一次配音的节目是一档民生类节目——《身边》。后来,他在配音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索性离开电视台,成立了现在的配音工作室“知行天地”。
如今已有14年配音经验的路知行在日常生活中评价自己“搞笑”,希望做一个普通的“路人”。在采访中,他没有包袱地笑谈自己在旅行途中的窘事,活像一个“段子手”,逗得全场大笑。
但谈起配音工作,他很认真。《陈情令》的魏无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派、《欢乐颂》的王柏川、《河神》的郭得友……路知行配音的角色中囊括了不少影视剧中的“男神”角色。谈及如何做好影视作品的配音,路知行表示,最重要是要真实地还原画面内容,并贴合角色、配合演员。“如果看到评论说以为是演员自己的配音,我会非常高兴。”
除了影视作品之外,近年来路知行还为不少二次元作品配音。他谈到,为二次元作品配音相比影视作品,更重要的是发挥和创造内容。“动漫作品中的人物是‘纸片人’,需要配音演员通过声音表现剧情。” 路知行表示,“二次元配音对于配音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因为算是声音演出,比较有创造性。”
为《全职高手》的喻文州、《秦时明月》动画的墨鸦、游戏《恋与制作人》中的许墨等角色配音的夏磊也来到漫展和粉丝们见面。
夏磊表示,近年来随着国漫、国产游戏等国产IP的迅猛发展,国内配音演员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从幕后走到台前,出演舞台剧、综艺节目、出席漫展见面会。他还特别提到,早前曾有一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职业”调查,其中配音演员排名第二位,让他“受宠若惊”。“我十几年前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还是比较冷清的。”
“配音不是一个一蹴而就、可一炮而红的行业,需要相当的时间积累。”他告诉想要从事配音行业的年轻人,“经验的积累不是以一部作品为单位,而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想要一两部作品就走红是不现实的。”
对于影视、动漫、游戏等不同类型作品的配音工作,各自有何侧重呢?夏磊将译制片、影视等有真人表演的作品分为一类,把游戏、动漫等分为另外一类。“前一类是在真人表演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查缺补漏’,后者的配音则是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角色的塑造中。”
电竞女团
除了唱跳 有的会配音 有的是“王者”
提到女团爱豆,你的第一印象是啥?唱跳舞台,还是卖萌营业?本次漫展,CBD君可是打破了对女团的一般印象,她们可是技能多多,有的会配音,有的是“王者”。
随着国内配音行业整体知名度和关注度的提升,声优女子偶像也应运而生。V17声优少女便是国内首支声优女子偶像组合。如何在配音演员和女子偶像两个元素中进行平衡?组合成员制作人醋醋表示,在成员甄选方面,还是优先考察配音演员的基本素质,再加入偶像元素的唱跳训练。而V17声优少女的作品也不乏国风元素,曾发行《红包来》《千山雪》等单曲作品。
随着ACG产业的发展,一些女团选择将ACG元素与偶像团体相融合,GG战队就是其中一个。不同于通常团中的主唱担当、主舞担当等定位,电竞女团GG战队将团队组合成员分为了中单担当、打野担当等不同的角色,巧妙地与游戏相结合。
据介绍,该团体平时的练习也分电竞练习和唱跳练习,每天的电子竞技练习时长达到八个小时,除此之外还要做游戏直播。谈到将电竞元素加入偶像女团,GG战队表示,电竞已经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多地走到亚运会等主流舞台,再也不再是“打游戏不务正业”的固有印象。将电竞元素融入女团,也是发展宣传电竞文化的一种尝试。
潮新闻 记者 蒋欣如
今年杭州亚运会上,霹雳舞将首次作为比赛项目亮相。日前,一场同样精彩的街舞比赛在杭州举行——“墅说青春·舞迎亚运”杭州市街舞青工技能比武活动。
这是杭州首次举办街舞青年工作岗位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相互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浙江街舞机构的主理人、投身教育的街舞老师、霹雳舞志愿者大队的成员……比赛现场,选手们用独特的舞步、流畅的身姿和精湛的技巧演绎了街舞文化的魅力,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和活力的舞蹈世界。
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由杭州团市委授予杭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第二至第六名授予杭州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比赛前六名选手将优先参与到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的各类大型活动、论坛或表演中。
本次活动是“舞见华夏·青聚亚运”大运河舞蹈文化季启动仪式的第一站。之后,还将陆续举办海外青年艺术创作、公益行、高校论坛系列活动,街舞艺术精品创编系列活动,与“中国文博”“自然造物”联名潮改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共创计划,霹雳舞城市宣传系列活动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
视频加载中...
随着黄河食渡的“出圈”,“沉浸式体验”一词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沉浸式旅游、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剧本杀……从室内到户外,万物皆可沉浸式。那么,沉浸式体验因何而火?它会成为未来文旅消费的新趋势吗?“沉浸”又会给甘肃文旅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呢?
每天下午,兰州黄河食渡口美食文化夜市游人如织,游客摩肩接踵。全新的体验方式,让这里成为兰州本地人和外地游客的首选打卡地。从下午5点到晚上12点,五个主题街区166个摊位全部满员,当晚夜市周边的实时路况都不断显示出“红线”。
黄河食渡美食文化夜市,与黄河仅一路之隔,是兰州市首家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消费体验于一体的主题街区。与普通美食街和夜市不同的是,“沉浸”无疑是这里最大的特色。一个中心舞台和4个微舞台,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消费者体验到‘好吃、好玩、好看’的金城美食文化生活。
从传统的吃、购,到夜游、夜娱、夜宿……随着消费逐渐复苏,夜间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也不断涌现,城市经济活力进一步迸发。沉浸式旅游发展为年轻人热衷的旅游方式。
“殊妙琵琶舞,见念叹千年。”随着天气转暖,我省首部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震撼回归,再次恢弘上演,助力甘肃文旅“开门红”。在剧场,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参与演出的全过程。精彩绝伦的演出,让现场观众无不折服。
《又见敦煌》选取六个线索人物作为故事脉络,借助五个典型的场景,观千佛洞、听古乐声,把莫高窟飞天壁画的前世今生和一代代敦煌人以青春奉献大漠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创新传承中展现敦煌文化的自信与风采、丝绸之路的繁华与美丽。《又见敦煌》以“穿越”为指导思想,打破了时空,重建了距离,让观众体验情景交融,在行走中观演,在体验中“又见敦煌”。
文化旅游是“如意甘肃”绚丽多彩的一张金名片。今年,全省文旅行业彰显文旅优势,做强文旅板块,蹄疾步稳立标杆、建景区、引客源、促消费,文旅逆势突围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五一”过后,敦煌又传来好消息。乐动敦煌―文旅产业综合体项目将于5月下旬正式投入运营。在位于敦煌市郊的乐动敦煌文旅产业综合体项目工地上,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节目舞台也正在全速搭建中。项目建成后,将采用全息投影、3D威亚等高科技手段,以全沉浸式的呈现方式,演绎西域少年追寻艺术的传奇故事。
“乐动敦煌文旅产业综合体”是集历史文化、数字创意、沉浸演艺、特色市集、艺术文创为一体的甘肃省列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借助现代技术对莫高窟壁画、古籍进行解读,以数字化演艺的手段全面展示敦煌历史文化古韵,把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和乐舞伎沉浸式地展示在观众身边,让敦煌古乐跨越千年重获新“声”,让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敦煌文化的无穷魅力。
沉浸式体验形式改变了固有的观演关系,带给观众更强的参与感、体验感。街区成为“没有盖子的剧场”,城市品牌重塑赋能老街复兴……依托所在地文化原创IP与数字科技创新融合,探索沉浸式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新模式。
道不尽古丝绸之路的繁华,讲不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在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游客白天穿梭在的多彩绚丽的中国彩虹山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了夜晚一场沉浸式梦幻光影演艺让大家仿佛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的丝路古道。沉浸式的体验方式,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信息化时代,文旅产业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在几年前,甘肃省文旅系统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开展“一部手机游甘肃”等数字营销,以更加灵活、更显特色、更有实效的方式,推动甘肃特色文旅产业向更多元化发展。目前,甘肃各地文旅产业业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地转变,从传统吃住行游购娱到今天的体验游、深度游、沉浸游,甘肃文旅产业正在经历着华丽的转身。
今年以来,甘肃旅游行业呈现“渐进式”回暖态势。2023年春节期间,甘肃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的好成绩,实现新春“开门红”。一季度,甘肃省文旅行业千方百计抓客源,一心一意促复苏,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呈高开稳增之势。甘肃省文旅厅通过持续开展“我和四季有个约会”文旅系列推广活动,精心营造“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四季均衡”发展新局面,让甘肃文旅“烟火气”兴旺红火。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甘肃旅游接待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假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甘肃以接待游客20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的亮眼成绩单,推动文旅产业强势复苏。
沉浸式文旅产业是经济形态从“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全新经济业态,具有文化和科技高度融合、知识与技术密集、模式新、网红以及附加值高等特征。文旅产业功能高度融合,直接关系到产业高质量发展。只要各方持续发力,不断改造提升,使城市整体尽显文化景观、城市建设彰显人文内涵、旅客居民享受度假休闲,我们的城市必将成为国际旅游新地标,文旅产业新高地。
来源: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
编辑:马 特
责编:王学睿
主编:张建兵
本文来自【甘肃广电-视听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