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不同的时辰对应不同的生肖,包含了天、地、人等因素。
也有人,根据一个人出生的时辰,推断其命运如何。
“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之类的俗语,揭露出生时辰的忌讳。
按照古人是说法,子时,是深更半夜,过“阴”;午时,是烈日高照时,过“阳”。这是不符合阴阳调和的。
事实上,一个人的命运,和出生的时辰,关系不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的努力和培育。
对于古人的智慧,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千万不要迷信。
从现实社会来看,什么时辰做什么,反而体现了命运的轨迹,人人都要早点知道。
01
子时不睡,困顿。
子时,是夜半时分,人就要休息了。就是城市里,街灯也逐步关闭,车流也没有了,高楼进入静谧时刻。
若你在子时,还在灯火通明的地方,就是工作太苦了,或者工作做得不到位,需要赶工、重头来过,很是急躁;或者躺下了,怎么也睡不着,就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命运的迷茫,就出现了。
唐朝时,才高八斗的张继,多次参与科考,也好不容易中了进士,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逃到蜀地去了。
到处兵荒马乱,就是一举高中的才子,也只能混在人群里,躲避灾祸。
张继南下,到了江浙一带。没有战火,但是内心却惶惶不安。
子夜,他睡不下,也无心看风景,听到了钟声,随口就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句很美,但是近况很糟糕,充其量是“苦中作乐、苦而不言”吧。
02
卯时不起,懒惰。
卯时,大概是早晨的五点到七点。
在学校,很多学生已经起床了,要温习功课。
古人也提议,要闻鸡起舞了。
夏天里,这个时候,阳光开始高升,留下了“日出而作”的美景。
若是你总是赖床,那就是图一时半会的幸福,余生可能会走下坡路。
起不来,不是理由;习惯了躺着,坐等父母供养你,才是根本。
03
辰时不食,饥饿。
古语说:“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又说:“一天之计在于晨。”
一大早就忍饥挨饿,这肯定不是什么好生活。
吃饱喝足了,一整天就有力量,能够干大事,心情也会大好。特别是农村的人,要割草、挖土、砍柴等,不吃东西,怎么行得通呢?
有的人,习惯性不吃早餐,还以为这样可以减肥。而事实证明,身体瘦了一点点,但是也开始垮了。
有的人,忙着去上班,一路上都追赶公交、地铁,连吃饭的点,都错过了。这样的日子,一定不好受。
不管多忙,好好吃早餐,给自己一天的精气神。
朱熹在《集注》中写道:“朝曰饔,夕曰飧。”
他作为大臣、理学家,工作很忙,但是仍旧吃饱喝足。
黄帝,作为天子,日理万机,但是还有闲工夫,研究早餐的做法,留下了“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
一个人越成功,越会注重用食物来养育自己。
04
午时不休,拼命。
在古代,人与人的命运是不同的,也有层次区别。
高层次的人,有钱有势,中午就会休息,留下“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的谚语。
中午小睡一会,就保持了体力,下午可以继续好好干活,不会打瞌睡。
而底层的人,中午也不能打个盹,还忙着交易。有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
最糟糕的是,那些被社会定为罪人的人,到了午时,就要问斩了,呜呼。
不难发现,命好的人,会用中午的时间,调整自己。就算没有午睡的习惯,也会坐着躺着休息。
若是你中午,在拼命干活,那就说明你在底层生活。比方说,开出租车的人,中午也在车流里,连眨眼睛都觉得多余;流水线上的工人,只要机器不停顿,自己就不能休息,吃饭都在机器旁边。
05
酉时不归,无奈。
酉时,对应的是下午的五点到七点。
多数的单位,六点左右,就下班了。剩下的时间,自己掌握,可以邀约几个朋友吃饭,可以回家吃饭,也可以去健身。
离开单位,就是归家,归位,回归生活当中去。
古人云:“日入而息。”
还有谚语说:“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太阳翻过了山坳,你不要去追赶夕阳,而是借着夕阳的一抹光,去享受下班的生活。
可是很多人,不能准时下班,或者被单位安排去参与应酬。想一想,那几杯酒,就脊背发凉。但是你不能拒绝。
你拿了别人的工资,就得听别人的话。
多少人,为了五斗米折腰。其本意,想要赚一笔,然后挺直腰杆,好好过日子。可是,年年岁岁,你还是弯腰的姿态。
06
不管你什么时辰出生,算命先生说你多命好,白白浪费时间,生活毫无规律,那也是枉然。
日,组成了月;月,组成了季;季,组成了岁;岁,说尽了一生。
《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每一天都是新的,若是你当下命苦,那就积极准备好明天的生活,早睡早起,吃饱喝足,工作顺溜,精神向上。
千万不要因为今天已经日落西山而哭泣,否则你会错过星辰下的睡眠。
这一生,顺时而动,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朋友们,时不我待啊。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题目:中国黄历:古老传统的时间之网
在中国,黄历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工具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从皇族到普通百姓,人们都深信黄历中的吉凶宜忌,这一传统至今仍然悄然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那么,究竟有何奥妙?为了解开这个谜题,让我们从古代人仰望天空的角度出发……
选择一个吉日办事
在北京东城区雍和宫附近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不太引人注意的门脸,门上挂着一个简单的牌匾,上书:“择日、起名”。这个地方位于老北京的胡同区,充满了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门口还保留着古老的青石台阶。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挂着一幅五行择吉图,标记着每日的吉凶宜忌。柜台后坐着一个胖胖的老先生,他就是丁先生,能够为人们选择吉日和起好名字的专家。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日期被视为客观的时间单位,怎么会涉及到吉凶呢?当我采访一位摄影师时,他对择日师的看法并不积极,甚至认为是“骗钱”。然而,当他拿出一本香港出版的黄历时,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解释说这本黄历是好玩的,虽然不确定其准确性。他提到一个同事结婚的例子,他们特意挑选了6月28日作为婚礼的日期,因为那天被认为是吉日。当我问他是否相信黄历时,他回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表明,即使对于不太相信的人来说,如果不按照吉日办事,可能会感到不安。
现代的日历通常只是简单地标明时间,使用公历和传统农历,再用红色标出节假日,看起来简单明了。然而,古代的日历内容要比今天复杂得多。早在20世纪初,从疏勒河流域出土的汉简中发现了东汉和帝永元六年的历谱,即当年的日历。
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认为,大约在六朝隋唐之际,佛经中流行了大量关于时日吉凶宜忌的说法,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促成了中国历书的形成。历书,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通书”、“通胜”、“黄历”,是古老的历忌之学和历谱在五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相结合的产物。这些指南从术士的宝库中走出,具有指导日常生活的吉凶宜忌功能,在唐代变得非常流行,成为朝廷和民间的“生活宝典”。唐代名相杜佑曾编写了《谢历日面脂口脂表》,其中包括感谢皇帝赐予的新年历书和面脂口脂等。这表明历书已经成为皇帝用来示意恩宠的珍贵物品。
以后,宣布采用公历,政府不再管理历忌的事务。然
而,历忌和择日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民间,道家术师和择日师仍然编写着“通书”,各地的命相师可以在自己的堂号下另行出版,或者将版权卖给公私机构作为赠品。后,大陆民间也逐渐恢复了对黄历的使用和排算,择日的民俗重新兴起。1985年,台湾进行了一次关于黄历使用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83.6%的家庭都使用黄历,每100个家庭中,竟然有120本黄历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说,自从唐始,黄历一直是中国民间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更重要的是,黄历代表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看法。中国人从年到月、日、时都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吉凶宜忌,这构成了一张复杂的“时间之网”。这张时间之网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一种态度。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看待时间的方式仍然存在,无论是选择结婚日期,还是决定搬家的时间,人们依然依赖着这种古老的传统。
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与月亮的运行密切相关。月亮从月牙开始,一天一天不断地变化,渐圆渐满,然后再渐渐变小,
十二,对中国人而言,是特殊的。
十二生肖,十二个月,十二时辰,古代皇帝王冠上的摆穗也是十二个......
这些“十二”,每一个都满含中国文化。
如其中的十二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先民们的大智慧,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变化及日常活动,归纳总结而独创于世。
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子、丑、寅、卯、巳、午、未……指引着后辈子孙过好每个当下。
从西周起,人们为每个时辰取了优雅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读来便口齿生香……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夜半(子时)23:00-1:00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
“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
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平常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春秋左传正义》
鸡鸣(丑时)1:00-3:00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鲍照 《代放歌行》
平旦(寅时)3:00-5:00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间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气”,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
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日出有曜,羔裘如膏。——《诗经·桧风·羔裘》
日出(卯时)5:00-7:00先民们告诉我们,要日出而作。
在古代,这会儿,官员们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为“点卯”,也就是上班报到了。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朝晨发兮鄢郢 ,食时至兮增泉。——王逸 《九思·守志》
食时(辰时)7:00-9:00食时就是古人“朝食”之时,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这一顿是主餐。
辰时,也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时。
美食,从来都是叫醒自己的一剂良药。
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淮南子·天文训》
隅中(巳时)9:00-11:00临近中午,艳阳当空,蛇正潜伏在草丛中,是为巳时。这也是我们一天中精神饱满的时候。
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日中(午时)11:00-13:00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光线最强烈,就是正午的时辰。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
另外,还有“午三刻开斩”的说法。
日仄(未时)13:00-15:00日仄,又名日昳、日央、日跌等。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就是太阳开始偏西了。
人们从困沌中醒来,慢慢调整,抓住一天的第二个黄金时刻,高效地工作。
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淮南子·天文训》
晡时(申时)15:00-17:00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意即“第二次进餐之时”。
此时人的工作效率到达午后的高峰值,也是做运动的最好时机。
白居易也说:“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春秋左传正义》
日入(酉时)17:00-19:00“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古时,人们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所以日出、日入,是古人生产劳动、休养生息的标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黄昏(戌时) 19:00-21:00指太阳落下,天黑而未黑之时,天地一片朦胧,眼中所见,仿佛都镀上了温柔的滤镜。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
《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
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人定(亥时)21:00-23:00人定,也是人静。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意思是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
至此,这便是先民们留下的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一个轮回。每一刻都是古人智慧,每一笔都是中国绝色。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