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句诗听来就给人一种现世安稳的感觉,而写下这句诗的人,更是才华横溢,虽然李太白有言在先,“借酒浇愁愁更愁!”
但是都不能成为他不借酒浇愁的借口,而他的忧愁都来源于他的一张丑脸,以及文人骨子里的傲气,并且他十分毒舌,又生活在混乱的年代中,因此给他的余生招来无数的横祸,他便是享誉后世的天才诗人——罗隐。
年少成才,天资聪颖大和七年,一个男婴降生在有“天上人间”之称的杭州新城,这名男婴便是天才诗人罗隐,原名罗横。他的出生就注定不凡,让他的生命在这一片土地上绽放。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在同龄人还在玩闹之时,他已经可以提笔写诗了。而他的父母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将来他能有所成就,可以在这乱世晚唐中立足。
年龄渐长之后的罗隐,也的确有报国的志向。他的才华更是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步上升,少年以一种如春笋般的姿态在成长着,像是一抹绽放在晚唐的艳丽,获得众赞。
然而即便是众星捧月般,他也不曾耗费过自己的青春,他将自己的时间都花在读书学习上,立志要进入官场。然而此时的他还不知正因着自己的志向,他的人生将迎来一次又一次的风雨,人生之路坎坷无比。
满心壮志无处酬,一身傲骨不消磨大中13年,罗隐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那时的他正是一位不知所谓的少年,无知者无畏,说的便是他。此时的他满腹经纶,惊才绝绝,对自己的才华甚为自信,甚至有些轻狂。
从古至今,每一位文人都有自己的一身傲骨,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以及哪怕住着茅屋,也不肯卖书过日子的杜甫,而罗隐也是一位傲气天成的诗人。
晚唐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昏君在位,奸臣当道。哪怕是科举考试也有见不得人的勾当。而罗隐此时只是一位无知的少年,并不知道这世界的黑暗,他在考试的过程当中觉得试题极其简单,于是就暗讽出考题的考官愚笨。
也正是因为她如此狂傲,才使得他的仕途如此坎坷,原以为此次参考,他必定能中状元或是榜眼探花。然而考官怎会让一个讽刺自己的人进入官场,与自己为敌,于是罗隐就落榜了。
而罗隐显然不知,这是他用自负换来的代价。他虽有一身才学,但是却不明白为官之道,也不明白这世间的黑暗,他认为这一次的失败对他来说,只是命运的一次考验,只要再接再厉依旧可以成功。
于是他就开始等待第二场考试的来临。然而他并没有为考试做准备,而是游走于长安城的街道,把官家子弟的不学无术给骂了一遍。甚至连朝中大臣都没有放在眼里,说骂就骂。凭借着狂傲书生的名号,罗隐马上就成为长安城内“新晋当红明星”。
第2次考试,他因为得罪了朝中大臣,毫无意外地被刷了下来。而第3次考试,唐昭宗亲自出考题,是关于防治水旱灾难的策略。而罗隐觉得这是自己的机会,于是他就挥挥洒洒写下了很多的计策,甚至还在文章中批评唐昭宗。
唐昭宗看到罗隐的答卷自然非常震怒,这一次他又再一次落榜了。此时的罗隐可谓是壮志难酬,又不懂遮掩自己的锋芒,在泥泞中苦苦挣扎。
容颜丑陋成为科考失败的理由哪怕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罗隐始终没有放弃,他依旧在科举这条路上苦苦挣扎。他自以为自己才智过人,若是有朝一日遇的贤主,必定能够得到赏识,但是单凭晚唐这种奸臣当道的年代,哪来的贤君圣主清官呢?
而他的第4次科考没中,竟然是因为自己相貌奇丑无比。这一次他显得尤为愤怒,一个已经到了以貌取人的朝代,还能够通过科考进入仕途吗?
从此,他不断写下了讽刺当今社会的诗文。他一生执着于科举考试,参加了十次科举考试,可惜全都失败而归。于是他选择放弃科考,只做一个闲云野鹤之人,“无丝竹管弦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岂不乐哉!
他明白在这种混乱的年代,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这样黑暗无边的生活让他困倦不已。
十年科举终,守得云开见月明放弃科考之后,他改名为罗隐,中年的他退隐在山水之间,以笔作为武器讽刺当今乱世奸臣当道,君主昏庸无能。他游走到吴越之地投靠了当地军阀钱镠。钱镠十分注重人才,见罗隐很有才学,就与他来往之后,便成为了忘年交。
而罗隐始终是一个直性子,他有一说一,从不会因为钱镠是上司,而违背自己内心的想法,对此,钱镠也是非常欣赏他。
而他苦苦执着了一生的理想都可以在钱镠这里实现,钱镠给了他施展才能的舞台。在这里他可以不改变自己的本性,遵从本心,做一个谏言官。而在罗隐的辅佐下,钱镠成为一个地方清官,他管理的吴越之地,成为晚唐时期少有的太平繁华之地。
罗隐也算是幸运的,他遇到了钱镠这样一个清官受到了赏识,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吴越之地的百姓也是十分庆幸有罗隐——正因为罗隐,才让这个地区的人民免受战争的灾难和剥削。
后来朱温杀掉唐昭宗,扶年仅13岁的傀儡皇帝李祝登基,他把持朝政,残暴不仁,诛杀朝堂之臣,后来更是直接篡位建立后梁。他听闻罗隐的贤名,便想要他来自己的朝中做官。
罗隐虽然因为晚唐腐朽政治而导致人生坎坷无比,但是他却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对大唐更是忠心耿耿。对于朱温抛来的橄榄枝他选择无视,并劝钱镠“起兵伐梁”。后来罗隐在吴越国过完自己的余生,在72岁之时离开了人世间,只留下传奇的一生。
总结人生短暂非常,时光易逝。在美好的年华里有梦便追,像罗隐那般全力以赴地追逐自己的理想。显而易见,只有真正努力的人生才是有希望的,像罗隐那样一生只为了能够向朝廷建言献策,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他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一个成功的追梦者。
每一个人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姿态,有的人的人生如同烟花般璀璨而美好,却又短暂,而有的人的人生如同天上的点点星子,虽只有微光,但却永远明亮,细水长流般长久。人生与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度过自己的一生,努力活出最好的自己,那便不枉自己来这世间走一遭。
参考文献:罗隐《自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一首供幼儿背诵的儿童读物中所选的一首诗,当然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诗,千百年来人人交口称赞,不绝于耳;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大家觉得这句话说的就是自己,人人都能在这句诗中找到共鸣;我见有些人将这最后一句甚至用来作为网络聊天名称的签名,却也道出了满满地辛酸和无奈。
这首诗的名称叫《蜂》,作者为晚唐诗人罗隐,他的诗被入选各种不同的选本,但可惜的是,大家一般都是享受其诗,却不得其名,少有几个会关注被他们称道的诗之作者为谁,于是,这罗隐这名亦少有几人能识。
晚唐诗自李商隐和杜牧后,瞬间落寞了许多,仿佛失去了扛鼎之人,不说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早已无踪,而且诗歌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乏善可陈,靠着如杜荀鹤、皮日休、陆龟蒙这样的一众人物,实难重振我大唐往日之雄风。
算来还只有这个罗隐,在大唐残山剩水的夜空中,发出了点点星光,给寂寞的诗坛带来些许活力,书写着那残缺已久唐人书笺。
罗隐,字昭谏,浙江富阳人,晚唐诗人,累试不第,黄巢乱起,避隐九华山,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于77岁时逝世。
罗隐小时候便很聪颖,在乡里以才学出名,史书记载“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他才学出众,七岁便可作文,至稍长,文采已传颂乡里。
但他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在考试,有“十上不第”之谓,就是说,他参加科举考试,一连考了十次都不中。
但这其中有个小小的问题,如果按考了十次计,三年一考,加上头尾,应该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唐代版的范进中举了。
而他自己则说只是“十二三年就试期”,观这数字还有零碎,想必是实指,所以按这时间计算,那就肯定没有考了十次之说,满打满算也就五六次吧,只是他回回铩羽而归,次次名落孙山。
究其原因,罗隐本人是归于他的一部名为《谗书》的讽刺小品专集,这是一部道家著述,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因而为当权者所不容,所以他有诗曰“谗书虽胜一名休”。
这个只是罗隐自己的推测,这部书的的性质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被连续落第打击疯了的书生,对着各种官场和社会现象吐槽的一个段子合集,虽然有尖酸刻薄,妄议朝廷之嫌,应该还达不到影响其科考之路的程度吧。
但是,罗隐的文字一贯是有着浓烈的讽刺意味,这让考官心中很是不爽,而史书是将其久考不中的原因归于此;故《旧五代史》中有载:“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
其实,罗隐科考失意自有更重要的原因,只是他自己没说,这就是他的长相丑陋,正史所载其不仅“貌古而陋”,而且还“乡音乖刺”、“性简傲”;其实就是一句话,罗隐长得是又老又丑,性格孤傲,又操一口听不懂的土话,是一个任谁都不待见的乡巴佬。
长得丑陋,这在以貌取士的时代那可是硬伤,失分太多,在中国无论哪个封建王朝录用官员时,这相貌是第一之要素,所谓取士四则,即“身言书判”,这身即指相貌,罗隐的长相既然很是对不起民众,其考不上也就能够理解了。
罗隐在考场上失分太多,在情场上当然也是一样,他如果生在今天,依靠着网络,定然会成一大V级人物,女粉丝众多,然而一旦去见网友或去签名售书,那“见光死”的悲剧将立即上演,定会惨遭不幸的。
而罗隐正是有这遭遇之人,不过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他只是活在自己的诗中,却也诗意陶然。
《唐才子传》载,罗隐有诗名,唐朝宰相郑畋之女是个文学女青年,亦是他的铁粉,罗隐所作诗歌均能背诵,也很想能见上一面,遂让其父安排机会。
这郑宰相拧不过爱女请求,便宴请宾客,罗隐当然是重点推介对象,郑大小姐效文君相如之事,“垂帘而窥之”,但只看了一眼,内心瞬间崩溃,真是欲哭无泪,遂将所抄罗大才子的诗作和书籍全部烧掉,也将自己的情丝一刀剪断。
此事被后世演绎出多个版本,将罗隐的形象描述得很是不堪,其实正史中仅有一段话,据《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中说:“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虽是正史有载,但却有着让人疑惑之处,郑畋拜相之时,罗才子已是44岁“高龄”了,就算是郑小姐青春年少,不谙世事,冲动追星,其老父亲如何也这般地不懂事,此事定是当时文人为黑罗隐刻意而为之。
相比较而言,在罗隐的情感方面,他同一位叫云英的纠葛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因为罗隐是有一首很出名的诗来叙述了这件事。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个典故出自五代的《鉴诫录》,说的是12年前罗隐赶考时,结识了一位名云英的舞姬,及后来再相逢时,一个依然是白身如故,一位还是老剩女一枚,于是罗隐自嘲地写下了这首诗,一句“我未成名君未嫁”的意思是,大家彼此彼此,只是不知道这云英小姐闻得这诗,情何以堪。
我倒觉得这罗隐的嘴也够损的,尽管罗隐屡试不第并非“不如人”,而是太狂妄了,那么这位云英小姐是不是也因为眼光太高,宁缺勿滥呢?这个也未可知,罗隐将她生拉硬扯的将其弄作一路,寓愤慨于调侃,将尴尬化自嘲,也许这是罗隐独特的一种黑色幽默吧。
罗隐在唐代诗人的群像中最多位二流之列,他的诗明白如话,其中有不少天韵之佳句,这些句子看似平淡无奇,但却颇得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之意味,所以历代评价他是“多佳句而少佳章”,此话说得很是实情。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这首名为《西施》的诗亦是他咏诗的名作,从中我们可以理解罗隐诗之妙处,他运用事实推理,讥讽世人红颜祸水之怪论,虽然直白,但逻辑性很强,颇有说服力,读罢顿觉锋芒逼人。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是李隆基的小名,同《西施》诗一样,这首《帝幸蜀》说的是唐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同老祖宗唐玄宗相比,这次他可是找不到替罪羊,罗隐是借玄宗之口来说帝王诿过于人的无耻,两首诗题材不同,但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在我读诗词时的年代,罗隐还算是一位有点正能量的诗人,这是因为他有一首《雪》,被列为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社会不合理,为民众鸣不平的作品,因而是将他同白居易的《卖炭翁》,以及李绅的《悯农》一类的诗相提并论的。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偏偏罗隐不按常理出牌,他联想到的是“贫者”,对那些深宅大院中的富贵人家,瑞雪给他们带来的是“能饮一杯无”的情致,是围炉取暖赏雪时的愉悦。
但那些家贫受冻的民众呢,看似有问,其实不必回答,这自然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罗隐在平缓从容的语调中,将社会不同人等看雪的感受道尽,也是对社会之不平作了犀利透骨的揭露,同杜甫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罗隐算来是个平民作家,他的诗从不“吊书袋”,遣句质朴妇孺易懂,绝不用深奥的典故,用辞亦无贾岛或韩愈那样的冷峭,颇有白居易之遗风,从表面上看,他的诗并没有太多的文学性,但却是他思想和情绪的载体,也是他思考人生哲理、济世之法、天地规律的时间和感悟。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古代描写借酒浇愁的诗歌很多,而为人们引用最多的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一句,这首《自遣》几如打油诗,但却是罗隐诗作中认知率最高者,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肯定有愤世嫉俗之意,也引起了所以不得志之人的共鸣,所以广为传诵。
这句诗在现代很长一段时间中,都被冠以放歌纵酒,得过且过和及时行乐的颓废表现,是遭到大力批判的,但如果我们联想到罗隐的身世,就能感觉到他身处滚滚红尘所遭受的诸多挫折,胸中凄凉和愤嫉之情。
如果放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人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压力山大,那么将这旧时知识分子的典型的人生观移植过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遗憾惆怅都是正常的事情,高兴了该喝酒就喝酒,烦心事来了该发愁就发愁,岂不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人嘛,要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嘛。
罗隐好道,最后也是去依附了同样喜好道家文化的吴越王钱镠,终于跻身公务员行列,也做了官,尽管同他的期望值相去甚远,但好歹也过了把瘾,而且也发挥了特长,颇得钱镠欣赏。
他为官20余年,直到77岁时去世,这在晚唐诗人中应该是活得最长的了,所以,他是唐末最后一位诗人,也可以说罗隐之后再无唐诗了,因为此时已到了五代十国之际,正如清朝大才子袁牧诗云:“三生金榜无名字,一卷唐诗殿本朝。”
大唐,一个诗歌鼎盛的时代,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潇洒飘逸的诗仙李白用“天生我才必有用”激励了不知多少有志青年;治学严谨的杜甫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句子证明了他无愧于诗圣的称号。
还有追求诗歌实用的白居易,诗中有画的王维,豪情万丈歌颂边地生活的岑参,风流倜傥的杜牧,郁郁寡欢的李商隐,都为后世所熟知。唐代的诗人,可谓群星璀璨,大伽林立。
在唐末,出了这么一个诗人,他虽写了不少诗,却不为今人所熟知,就如同当今演艺圈的“十八线明星”,让观众看着陌生,更叫不上名字。
这位诗人,他的名字叫罗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话常被生活失意的人在自遣时拿来引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句子多被小朋友用来诵读。而这些诗句,皆出自罗隐笔下。
罗隐,生于唐末,卒于五代。见证了唐的没落,经历了十余次科举落第的伤痛,但始终有一颗“骄傲”的心。他恃才自傲,蔑视权贵,对自己信心十足,用诗文揭露现实,在嬉笑怒骂中阐述着深刻的道理。
但在他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柔软的心,他同情百姓,当看到农民生活艰辛时,就会为他们鸣不平,有时,他也会为自己的失意而伤感和反思。
我真的很有才据《唐诗纪事》卷六十九记载,有人将罗隐与前辈诗人李商隐、温庭筠并称为“三才子”,说他们三人先后受知于宰相令狐绹。令狐绹之子令狐澄考中进士后,罗隐作诗祝贺,令狐绹非常高兴,对儿子说:“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可见罗隐当时的诗文很有影响力。
事实也是如此,虽然罗隐的诗读来朗朗上口,如同白话,但是他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事物的认识深刻,并有其独到的一面。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享有“沉鱼”之名。西施本为春秋时代越国人,自幼随母浣纱于江边,被称作“浣纱女”,她天生丽质,倾国倾城。
在越王勾践对吴国的战争失败后,越王卧薪尝胆,采用“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的策略,将西施送与吴王夫差,吴王得西施后,建馆娃宫供其居住,从此荒于国政,沉迷于酒色中。越王勾践乘机进攻吴国,吴亡。
此后,西施便背上了恶名,很多文学作品中将吴国的灭亡归罪于西施。而罗隐则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
在诗中,罗隐用明确的态度否定了西施亡国的观点,改变了“红颜祸水”的传统认识,为西施正名,为妇女正名。
罗隐这次为西施鸣不平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一贯的态度。
唐末僖宗年间,黄巢起义攻破长安,僖宗仓惶逃至四川避难。而一百多年前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也曾出逃四川,半路因下属兵谏而被迫赐死杨贵妃,杨贵妃也成了玄宗慵政误国的替罪羊。
针对当时僖宗逃蜀,罗隐用《帝幸蜀》记述了这件事。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诗中的“阿蛮”即唐玄宗,罗隐以唐玄宗现身说法:上次的祸乱你们归罪于杨贵妃,而这次祸乱又起,你们还能埋怨谁呢?可谓笔锋犀利,对统治者的无能进行了辛辣地讽刺。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据说罗隐面相奇丑。有人可能会问,那时没有相片,后人从何而知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五代时的《签戒录》载:隐常献卷于郑相公畋。郑女妙于篇什,每读隐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相国或一日因隐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女见隐为人迂差,永不复吟隐诗矣。
上文翻译成白话就是:宰相郑畋的女儿喜欢读罗隐的诗,并十分崇拜罗隐,把罗隐想像成了一个大帅哥。罗隐一日来访,当她偷偷观察了罗隐的真容后,被恶心到了,从此再也不读罗隐的诗。由此我们可知,罗隐的确丑陋。
虽然面相丑陋,但是罗隐有一颗温柔的心。罗隐写过一些咏物诗,这些诗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耐人寻味。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蜂》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是感于现实而作,看似描写蜜蜂,歌颂蜜蜂的辛苦,实际上诗中寄予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那些不劳而获的权贵们的愤怒。“蜂”在这里实际上是劳动人民的化身。
“瑞雪兆丰年”这句古老的谚语告诉人们,今年的大雪预示着明年的丰收。
这不,冬天来了,一场大雪把世界装点成白色,长安城中的达官显贵们可高兴了,他们借着大雪,纵情于酒气声色中,故作风雅地吟咏着“瑞雪兆丰年”。但是,罗隐却看到了大雪后的另一面。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
长安城中雪后两种不同的场景触动了罗隐柔软的心,他看到,豪门深院中的权贵们在花天酒地时,大批的穷苦百姓却没有柴火取暖,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伤心之余,他发出了“为瑞不宜多”的呼声。
骄傲是我的本性罗隐从859年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前前后后共考了十多年。“十二三年就试期”是他对自己应试生涯的记录,后人称之为“十上不第”。
屡次都没有中第,是因为他没有才能?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屡屡落榜与他的骄傲和狂放有关。
“我用脚就能……”,这一句式的开创者,就是罗隐。
民间有个传说:罗隐一天乘船外出,同船乘客有一位朝中的官员。船家出于好心,提醒罗隐注意言行,谁知罗隐根本不买帐,牛气地说出一句经典的台词:“他朝中的官员算个球,我用脚写个文章都比他强百倍!”惊得船上的人都张大了嘴巴。
其实,罗隐就是这种性格,他不趋炎附势,不会巴结领导,他只想凭自己的才能取得功名。然而现实是不允许的。
867年,在连续七年科举不中的情况下,他心里的牢骚便多了起来,“骄傲”的情绪集中爆发,写下了许多讽刺性的小品文,汇成《谗书》一书。
《题神羊图》就是其中的一篇,在文中,他对当时的不良风气进行了讽刺,大意是:“尧的时候有神羊,是触不直辨是非的。后人却将羊角的形状画得怪异,以为这样才是神羊。哼!尧的羊和今天的羊本来就是一样的。原来的羊纯朴,现在纯朴之风已经败坏了,羊也变得贪婪狠毒,人也堕落了。所以现在的羊角歪了,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触不直辩好坏之人了。”
唐昭宗为避黄巢起义逃难时,随行艺人中有一耍猴人,驯养了一只小猴,颇为乖巧机灵,深得昭宗喜欢,昭宗便赐耍猴人以五品绯袍,并赐以“孙供奉”的名号。
后来罗隐在越王钱镠门下混饭吃,感于自己辛辛苦苦十多年都没有考中进士,还不如一个耍猴人,他愤而写出了《感弄猴人赐朱绂》,对昏庸的皇帝进行了讽刺。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强大过,也曾失落和无奈过罗隐虽然恃才自傲,在嬉笑怒骂中用诗文讽刺现实,嘲笑权贵,但现实的黑暗,加之接二连三考场的失利,也让他倍感无奈,失落无助的情绪便通过诗文表达出来。
还是《签戒录》中记载的故事。罗隐初次进京赶考时,在钟陵一旅店留宿,遇见店中的歌妓云英,从此两人相识。十二年后,罗隐又进京赶考,在钟陵再遇云英。云英爱说实话:公子应试都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没考中呀!
罗隐听罢,只能摇头苦笑。他听说云英也一直当歌妓,没有嫁人,大有同病相怜之感。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偶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话中暗含的对现实的不满外,更多的是自嘲与无奈,心中的酸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887年,罗隐结束了在九华山的隐居生活,打算投奔吴越王钱镠谋个差事。此时的罗隐,盛年时的锐气已减了许多,因担心求职被拒,他放下了架子,献上自己的诗集,并将《夏口诗》标于卷首曰:“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以此来小心地试探钱镠的态度,并暗中夸赞钱镠大度。
如他所愿,钱镠很看重他,收留并给他安排了官职,让罗隐的生活有了落脚之地。
晚年,在公务之余,他也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前半生。一日,他看到了锁在笼中的鹦鹉,便联想到了自己。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自己尽管才气十足,但耿直的脾气,锋芒毕露的性格,口无遮拦的嘴巴,让自己难以在污浊的晚唐有所作为,幸好在晚年遇上了知己,才有了一处安身之所。
再看这只鹦鹉,虽然学人说话说得好,但因让人喜欢被关进笼中,失去了自由。就像自己能面对现实,敢于直言,好为讽刺之作,却招人憎恶,导致仕途无望。此时的自己与笼中的鹦鹉何其相似。
罗隐看似在规劝鹦鹉,其实是在规劝自己要谨言慎行,这也是他对几十年蹭蹬生涯无奈的反思。
更多时候,他也不愿去回想,过去的毕竟都已经过去了,思量多了,徒增伤感,不如顺其自然,过好当前。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自遣》
这,也许正是罗隐的内心支撑,有了它,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的罗隐,有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柔情的罗隐,有了它,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罗隐。
作者:阿杜,山东潍坊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古诗词爱好者。
罗隐,字昭谏,浙江杭州人,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罗隐的诗很有境界,对人生认识也很深刻,有一些精警通俗的诗句流传很广,成为经典名句。
筹笔驿罗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讨东征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惟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赠妓云英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轻。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夏州胡常侍罗隐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自遣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鹭鸶罗隐
斜阳淡淡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洁白,也知常有羡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