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驺衍(驺衍读音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8 04:23:02 作者:误到人间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鲜花献英烈|从放牛娃到开国将军,一代名将邹衍走完英雄一生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邹衍

将星虽陨,英风长在。

今年清明节前夕,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同志,因病于2022年4月1日晚在沈阳逝世,享年107岁。

公开资料显示,邹衍,1915年出生,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人。他曾先后担任罗荣桓、李富春的警卫员,历经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此后又从西北转战东北,不仅参加和指挥了东北全境剿匪工作,亲手批准处决小说《林海雪原》中土匪头子座山雕的原型,还领导和指挥了歼灭、俘获海上派遣特务3组80名,空降特务5起33名,活捉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唐奈和费克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邹衍将军逝世后,目前健在的开国将军仅存5人,他们基本都是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平均年龄已在百岁以上。

参加红军:放牛娃巧布火牛阵,听主席讲信念

1915年,邹衍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28年,13岁的邹衍便参加了秘密农民协会,经常奉命打探消息,传递信件。每逢农协开会,他便机警地在会场附近放哨,14岁时就当上儿童团的指导员。邹衍说,儿童团的任务一个是站岗放哨,查路条,反对封建迷信;再一个就是管制地主(包括富农在内,主要是地主),怕他们做坏事;还有就是帮助禁烟禁赌。这几个方面儿童团做得很好。

1930年9月,在“赣水那边红一角”的赣西南苏区,“十万工农下吉安”的滚滚洪流已波及了偏僻的崇贤乡。年仅15岁的邹衍,丢下砍柴刀,兴冲冲地跟着2000余人的崇贤赤卫队,去攻打吉安。已经是第九次攻打吉安了,数十万赤卫队队员把吉安城团团包围,日夜环攻不息。隆隆的土炮,遮天蔽日的大刀长矛,都没有冲破的铁网鹿砦,无数工农的热血,染红了吉水滩头。

1937年春,定边县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分局局长邹衍(桃)与红29军及定边县领导合影。前排左三为邹衍。

邹衍受命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攻城指挥部决定摆一个“火牛阵”,他与一起放牛的伙伴到附近村庄去牵牛,把数百头牛集中起来喂养,牛角上绑上尖刀,然后牛尾巴上吊上鞭炮,身上糊着厚厚的稻草泥巴,随时准备出击。

10月初的一个晚上,月明星稀,吉安城上亮着暗淡的灯光,士兵们躲在碉堡里打盹。突然,一声炮响,邹衍与一伙“红小鬼”兴奋地点燃牛屁股上的鞭炮,几百头牛撒开蹄子向吉安城狂奔而去,冲倒铁丝网,踏垮鹿砦,闯入敌人外围工事。邹衍和大人们一起冲入敌阵。横冲直撞的“火牛”,吓得魂飞魄散。

一夜混战,赤卫队借助“火牛阵”占领了敌人的外围工事,可是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尸横遍野,其中也有不少是邹衍的放牛伙伴。他见了,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第二天晚上,当从湖南赶回来的红四军、红五军主力攻城时,军阀邓英已被前一天夜里的激战吓破了胆,乘船沿江逃跑了,五星红旗顺利地插上了吉安城头。

攻克吉安后,赤卫队纷纷编入红军主力。2000名崇贤赤卫队员分别编入红20军和22军。邹衍人小,部队不愿收,可他怎么也不愿回去,缠住红军首长不放,终于在红12军政治部当了一名宣传员。红20军不久离开吉安,渡过赣江,在赣江边遭到的围攻,伤亡惨重,第二年7月返回兴国时,只带回一个团,编入红7军。

红22军在敌人进攻时担任后卫,节节抗击,伤亡较大,退到兴国后,便缩编为64师。崇贤这两千挥戈而去的壮士,在血与火的拼杀中,大部分壮烈牺牲。

参加红军期间,邹衍被选送到赣西南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接受培训,1931年6月,学校奉命撤回赣江东部,到达宁都以北的黄坡、小布一带,这是当时中央军委和总司令部所在地。

一天,邹衍和战友们在野外训练时,健步向他们走来。大家都非常高兴地拍手欢迎。邹衍生前回忆起这一幕时说:“毛主席向大家问好,说‘同学们辛苦了’,并问大家都是哪些地方的人,学习怎么样。大队长一一作了回答,然后请毛主席讲话。毛主席说,今天只给大家讲一个‘分’字,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卫团,团长李文昌,副团长兼参谋长王仁兴,政委邹衍桃。

接着,联系实际讲解了为什么要打土豪分田地,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以及革命的目的和坚定党的理想信念。这次讲话,邹老到百岁时依然记忆犹新。

长征路上:蔡畅教他做“棉衣”,给周恩来送急件

第三次反“围剿”以后,时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调邹衍到身边当警卫员。后来,罗荣桓调总政治部当主任,邹衍随之调任总政治部。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保卫战中,邹衍因为及时发现敌情,还受到过罗荣桓的表扬。

邹衍回忆道,那是一天黄昏,为了使罗荣桓政委能好好休息一会,他便自告奋勇担负观察敌情的任务。其实,因为战争打得非常残酷,他自己也是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十分疲劳。但他强撑双眼,紧紧地盯着对面的敌人。忽然,他发现一部分敌人绕过广昌河东岸,正偷偷过桥向我军背后袭来。他意识到敌人要包围我军,立即向罗政委报告,使部队及时撤出阵地,转移到安全地带。罗荣桓很高兴,他拍拍邹衍的后脑勺,爱抚地说:“唔,不错,进步很快。”

1934年10月,邹衍随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直在总政治部任通讯班班长,跟随总政代主任李富春。

长征途中,让邹衍难以忘怀的是蔡畅大姐教他做“棉衣”。那是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穿过藏民区,来到夹金山下。这时,司令部命令大家要准备好棉衣。在这荒凉的藏民地区,棉花和布都无处可买。正犯愁的邹衍脑子一转,带着12个“红小鬼”,在藏民的牛羊厩里,拾来一些碎毛,揉在一起,加上布条、纸屑,算是凑齐了棉衣的充料。到了晚上,他们围着篝火,准备做“棉衣”,可谁也没有做过,不知从何着手。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蔡畅大姐走来,关切地问:“你们的棉衣做好了吗?”邹衍赶紧报告说:“蔡大姐,我们不会做。”蔡畅大姐热情地说:“来,我教你们。”一群“红小鬼”围着蔡畅大姐,看着她熟练地把两件单衣叠在一起,缝成夹衣。再把碎毛、布条、碎纸塞进去,铺匀后把口子缝起来。在蔡畅大姐的指导下,邹衍当起了“裁缝”。为防止里面的充料下坠在一起,蔡畅大姐还教他们在衣服上缝成许多四方格子。

忙了半夜,才把一件件粗糙的“棉衣”做好。邹衍把“棉衣”往身上一穿,确实暖和许多。蔡畅大姐还鼓励他们:“嗯,做好了‘棉衣’,明天不掉队才算好汉。”第二天,邹衍随部队登山,山上北风呼啸,离山顶约5里时,积雪盈尺。在路上,可以看见先头部队牺牲的同志,他们穿着单衣,冻僵在路旁。邹衍心跳急促,呼吸困难,头晕眼花,他真想停下来喘口气,可一想到蔡畅大姐的鼓励,就咬紧牙关,裹着“棉衣”挣扎着登上山顶。

下山时,他一步一滑,疲惫不堪。在缓坡处索性坐在背包上滑下去。翻过夹金山,接着又翻越了梦笔山、长坂山、打鼓山、仑德山等5座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每座雪山上,都有在严寒中牺牲的不少战友。邹衍穿着这件蔡畅大姐手把手教做的“棉衣”,幸运地战胜了死神,走过一山又一山。

长征期间,邹衍还曾在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任通讯班班长,往返于总部和、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之间,传递机密情报和重要信件。

红军攻下遵义城后,一直将敌人追歼到乌江边。邹衍生前回忆说:“战斗结束后,总政治部李富春代主任派我给周恩来副主席送急件。我从驻地出发,翻过几座大 山,跑步赶到遵义城郊区找到了周副主席。那时他留着很长的胡子,腰间扎着皮带,别着手枪,正在等待前线的消息。周副主席看完信件对我说:‘你回去后跟李主任讲,总政治部就在郊外宿营,不要进城,因为城里现在还很乱,山上还有零散的敌人,可以先派工作组进去。’ 我赶紧返回驻地向李富春汇报。当晚,总政治部机关按照周副主席指示,在城郊找了一个村子宿营。”

1950年吴烈、罗瑞卿、杨奇清、邹衍合影(从左至右)。

保卫共和国:批准处决“座山雕”,斗智斗勇剿匪擒特

随部队到达陕北后,邹衍先后任西北保卫局科长、县公安局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卫团政委兼延安南区卫戍司令。抗战胜利后,邹衍奉命转战东北,任牡丹江军 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剿匪、土改运动,并参加了解放吉林、围困长春和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

邹衍在东北工作期间,不仅参加和指挥了东北全境剿匪工作,还亲手批准处决小说《林海雪原》中土匪头子“座山雕”的原型。

在2012年4月2日由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辑出版的《我的回忆》一书中,邹衍曾这样写道:“座山雕被活捉之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保卫科同志审讯时我还去看了一次,这是个60来岁的老头子,尖鼻子、白山羊胡子、两腮凹陷,他山里情况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决定处决他,主要是考虑这个人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还担心关押时间长了,一旦逃走,就不好办了。后来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在牡丹江市召开了群众大会公审了座山雕,对他执行死刑。事后发布了执行死刑布告,上面签署的是我的名字。在牡丹江时由我署名的死刑布告就这一份,所以印象深刻。”

1949 年,邹衍任中央公安纵队政委,组织部队安全迎接进驻北平,并保卫了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邹衍的委任状。

1951年4月,东北军区公安部队正式成立,邹衍任副政委,他参加领导和指挥了隐蔽战线上的斗智斗勇的战斗,仅1952年,就率公安部队与公安部门一起歼灭、俘获海上派遣特务3组80名,空降特务5起33名。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生擒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唐奈和费克图。

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日本一个情报机关派遣特务5人空投到吉林省边境地区后,全部被东北公安俘获。从审讯敌特中掌握的情况分析,有利用敌特扩大战果的可能。邹衍立即会同其他同志商议并报东北公安部批准,决定利用敌特电台,让立功赎罪的报务员牛松林以负责人的口吻,报告间谍机关,已获重要情报资料,请求速派飞机空援,从而诱捕空降特务。1952年11月29日晚11时,公安部队、民兵、公安人员在长白山老父岭布下了天罗地网。

当飞机空投时,立即开火,飞机坠毁,驾驶员毙命,乘机前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日本间谍机关官员唐奈和费克图被俘。这次斗争的胜利轰动了世界,得到了周总理和公安部的嘉奖。后来《人民日报》还在头版刊发了《击破美国的阴谋》的文章。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邹衍将军又一次次地指挥部队把前来东北偷袭的敌方特务一个不漏地抓了起来。

邹衍说:“他们空投了20个武装特务,都是南朝鲜的,在长白山天池附近,开始也没有发现,是我们的森林工人发现树上做了记号,这样我又组织围剿,组织围剿的时候,进到长白山里面我派了两个连队,因为那个森林里面不靠指南针分不清东南西北,雪很深,在那里一路清剿特务,最后还剩两名特务过了鸭绿江逃到朝鲜去了,那时抗美援朝也没什么国界了,追了过去,在朝鲜老百姓家里抓到的20个武装特务一个也没有让他回去。”

邹衍后来历任东北装甲兵政委、50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先后出席了第九、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列席了第十二大并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邹衍荣获的国家奖章。

1988年离休后,邹衍除参加会议和读书学习外,还经常应邀去部队、学校,为官兵、师生作革命传统报告,被聘为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邹衍将军生前曾说:“回想自己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是党把自己从一个放牛娃培养成一位共和国的将军,国家和军队又给了我优厚的待遇,我只有保持晚节,尽可能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才能报答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上述文章参考赣州市档案信息网文章《邹衍:斗智斗勇建奇功》、《员》杂志2016年第16期文章《101岁老将军邹衍:从放牛娃到将军》、“平安榆林”公号文章《榆林警史 | 邹衍:开国少将处决座山雕,生擒中情局间谍轰动世界》)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张同泽

“六月飞霜”因邹衍的“谈天衍”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 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电视剧《寻秦记》中,邹衍是龙阳君的师傅,与项少龙相遇,并推断出其来自未来。

邹衍五行相生说

战国时期,燕昭王姬平请齐国的邹衍等贤人来帮助治理国家,燕国的部分人对邹衍不满,在燕王面前进谗言,让邹衍蒙冤入狱,当时正值盛夏六月,天降大风雪。燕王意识到邹衍的冤屈,就释放了他。

战国时期很奇怪,能说会道的人很多,吃嘴皮子饭的泛滥,赤手空拳而扬名立万者不在少数,苏秦、张仪、淳于髡辈,都属于这一类。一部《战国策》,其实就是各路摇唇鼓舌者们的言论汇编,而朝秦暮楚则是这伙高人的基本人格标签。

助推善辩之士层出不穷涌现的,应当归功于齐国君王。其他各国大多是零敲碎打地收拢或者是守株待兔式捕捉,齐桓公田午有远见,大手笔,他索性在齐国都城西城门稷门外,办了一所高等学府,名之曰“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能人学士来此交流深造。当然齐王真正的目的是,一网打尽天下名嘴,是故这个稷下学宫,名义上是学术机构,实则兼政策顾问的功能。

名流云集于此,百家竞相争鸣。这里边有这么两位,后世功绩并不十分显赫,但当时论嘴皮子,却是其中翘楚。听听人们给他俩送上的外号,你就不难猜出他俩多有能耐,一个人称“天口骈”,一个众呼“谈天衍”。

“天口骈”者,本名田骈,“谈天衍”者,叫邹衍。

“天口骈”是什么意思?“天口者,言田骈子不可穷其口,若事天。”是说田骈讲起他的那一套治国牧民理论,从早到晚能够滔滔不绝,那个唾沫星飞溅的气势,好像老天爷的事他都能替着办喽。

邹衍辩倒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邹子曰:“不可。夫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 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崐缴纫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衍不为也。”座皆称善。公孙龙由是遂诎。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于稷下诸子之首,称\"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邹衍到过赵、魏、燕等诸侯国,均受到各国国君礼遇。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的合法性,遂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百家争鸣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进,儒家分有八派,得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汉民族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 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秦 ,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秦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被古代大家和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其为道家分支。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五、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时期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 代表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握奇经》等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诸子百家之一。关于兵家的起源,有人认为兵家源于九天玄女,有人认为兵家鼻祖是吕尚,有人认为兵家源自道家,也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不过最让当代人信服的说法就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

六、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一称“辩者”,又称“刑(形)名家”。汉时称“名家”,强调名实相符,“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对概念有独特的研究,善长于辩论,其弊流于“苛察缴绕”。名家着重围绕着“名”(概念)和“实”(事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汉书·艺文志》注录的名家著名代表人物的著作主要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现除《公孙龙子》之外,皆早佚。今存《邓析子》、《尹文子》经考证系后人伪托。

七、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八、纵横家

代表人物: 鬼谷子 代表作:《鬼谷子》

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谋划策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

其祖鬼谷子,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此为战略思想,是行辩术成大事的基础。若此不查则必游说而不成。对纵横谋士的要求: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而后以飞箝之术或以利诱,或以害说,探其实情,此为游说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后再以揣摩之术深察其内心,看其同异,而后快速正确以权谋之术决断。

纵横家智谋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定的国际形势的产物,其兴也快,其衰也速。在汉代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后,纵横家智谋就很难再有用武之地了。虽然历代都有余音,但却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了。

九、杂家

代表人物: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 代表作: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

杂家,诸子百家之一,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是以道为本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以战国《尸子》、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显庞杂。

“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纪昀在《杂家类叙》中则认为「杂之广义,无所不包」。

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 现代科学越来越细化,“杂家”这称号,现在基本上说的就是此人没有专业本事,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意思。

十、农家

代表人物:许行

农家著作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董安国》十七篇,《尹都尉》十七篇,《赵氏》十七篇

学派主旨:顺民心,忠爱民,修饥谨,救灾荒,农本商末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由于儒家轻商农汉朝中期以后农家迅速衰落。《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

战国诸子中的“明星”,阴阳家邹衍,你了解他吗?

说到阴阳家,我想各位读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印象,它可谓是诸子百家中最神秘的学派。

无论是数术之学还是阴阳五行之说,都堪称神奇之至,寻常人难以捉摸。

先秦更是有诗云:“谈天衍,雕龙奭”。

说的就是两位阴阳家代表,邹衍以及邹奭,其中“谈天”以及“雕龙”都是时人对于他们的特点而赋予的外号。

0.0谈天衍,雕龙奭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对此有过深入的考究,他认为邹衍通晓阴阳之大道,论及事物多以宏观概之,言语中涉及的都是天事,故而称之为谈天衍。

邹奭则是在吸纳邹衍学说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饰若雕镂龙文,故而被称之为雕龙奭。

从上细细品来,可以发现邹奭的名声多多少少都是依附于邹衍之上,毕竟邹衍的学说构成了阴阳家的主要思想,而邹奭则是在上面进行装饰罢了。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战国时期,邹衍的知名程度远超邹奭,更为各诸侯王公所追捧,与先秦其它诸子形成鲜明对比,大有当时“明星”之势。

0.1 邹衍对比其他诸子更受诸侯欢迎

那么,大家对于阐述了阴阳家主要思想的邹衍了解吗?别急我们下面就来慢慢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一、邹衍其人

邹衍,又被称为邹子,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诸子百家中阴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大约于公元前324年到公元前250年活跃于华夏大地上。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于各大古籍中都有记载,其中以《史记》之中的记载最有章可循。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宣王时期,邹衍初露头角,他在稷下学宫感叹当时社会有失德行,因而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著有《始终》、《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论。

这些言论以及治国要术深深震惊了当时的王公贵族,因此便被陆陆续续地不断推崇,而邹衍本人也被齐宣王所器重,是谓“重于齐”。

1.1邹衍“重于齐”

其后一段时间,声名显赫的邹衍开始到各国游说,以宣扬其学说及治国要术,各大诸侯贵族莫不虔心相待。

“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就是史记中记载,邹衍到了梁国(即魏国),得到魏惠王亲自到郊外相迎的待遇的故事。

魏惠王以其尊贵的身份及地位,却谦恭的对待邹衍,可见此时邹衍在各国之中是多么的受到欢迎。

后来齐闵王继位初期,因齐国国力强盛,催生其帝制野心,邹衍的学说及才能同样受到了齐闵王的重视。

不过随着齐闵王帝制的失败,齐闵王也开始变得骄横暴戾起来,齐国政治变得日益混乱不堪,国土沦丧,百姓流离。

邹衍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最终离开了齐国,来到了燕国。

1.2 邹衍离齐去燕

《史记》记载,邹衍“如燕,昭王拥慧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意思是邹衍到了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在其前面清扫灰尘,害怕尘埃污染了邹衍,并且还请求邹衍像教导弟子那样教导他。其后还专门修了一座碣石宫,让其教学。

燕昭王对于邹衍礼遇之至,和邹衍在当时诸侯心中的名声是密不可分的,而也正是这种礼遇,让邹衍或许感受到了燕昭王的真诚。

他便留于燕国,开始为燕王效力,从事生产,并于碣石宫中完成了著名的《主运》。

1.3邹衍于碣石宫完成《主运》

后来昭王死亡,燕襄王继位,邹衍同样忠心系燕,但由于奸佞从中挑拨,燕襄王认为邹衍为齐国奸细,而将其逮捕入狱。

不过时值六月,天竟然飘下白雪,很多人都为邹衍求情,燕襄王同样意识到自己误会了邹衍而将其放了出来。

不过此时邹衍已步入老年,加上思乡心切,便回到了他出生国齐国,继续为齐襄王效力,曾担任齐国特使。

1.4邹衍下狱后,六月飘雪

作为齐国特使,他晚年最后活跃的一件事,便是前往赵国。

史书记载,当时邹衍“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意思是邹衍到赵国时,战国著名公子平原君招待邹衍,却不敢坐在主人的位置。

当时平原君门下还有著名名家先贤公孙龙,公孙龙以一招“白马非马论”受到世人关注。

而正巧邹衍在是反对“白马非马”之论的,根据刘向的《别录》记载,邹衍当着平原君以及其他宾客的面说出了一番道理,当时在场之人无不称奇,故而平原君便直接罢黜了公孙龙。

公孙龙被平原君罢黜了,邹衍于史书中的轨迹也至此终结了,他的晚年生活或许在齐国,也或许在其它那个角落。

1.5邹衍曾反驳过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不过纵观邹衍的一生,却是十分幸福的。

因为相对于孔子周游列国时,面对陈蔡之厄,七天没有吃到火烧的东西;相对于孟子游说齐梁,而不被王公所用的局面。

邹衍游于列国,而列国争相与之交好的场面,实在是不知好了多少倍,而且就算是邹衍的治国之术,也被王公贵族争相学习。

那么邹衍所阐述的思想有哪些呢?为何能叫各诸侯争相学习呢?

二、邹衍的主要学说思想

1、大九州之言

根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衍认为“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天地之际焉。”

意思是,邹衍认为儒家所说的华夏,其实只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华夏之外更有广袤的天地,不过被大瀛海所分割,人们很难到达,处于海天相接的远方罢了。

邹衍的大九州之说法有别于传统华夏思想的认知,在传统华夏人认知中,中原大地自古便是世界的中心。

2.1 传统地理认为华夏乃是世界中心

这点可以从古华夏人对于处在华夏四方生活的其它民族的称谓便可以看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以方位来看,华夏自然处于其中。

也正是在这种因素下,华夏人天生便对这些地方缺少好感,比如北方之极乃极寒之地,南方之极乃乌瘴之地,于此中原历代王朝亦主张对这些区域的人以安抚教化为主。

而邹衍此时的大九州之论,对于各位诸侯王公而言自然是惊奇之至,就像是在平静许久的湖面突然泛起了一丝涟漪,王公们对世界的认知有了新的选择,毫无疑问会去选择了解这个新奇的理论。

再加上当时于燕齐盛传的蓬莱仙岛神话故事,两者相互交汇与融合,强烈的刺激着统治者的好奇心,又进而引发了先秦时期入海求仙的大浪潮。

2.1.2 大九州论与海中仙岛神话故事相融合

比如燕昭王曾派人上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在此过程中,邹衍的大九州论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五德始终之言

《邹子》记载道:“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这是邹衍将阴阳五行结合起来,而最终形成的以土、木、金、火、水五种属性解释王朝兴衰的一套理论。

邹衍认为每个朝代从土、木、金、火、水中都有属于它的一种德行,从而其本身也将受制于五行变。

比如殷商属于金德,当它的德行衰败了,替代它的,则是胜过它的火德,而周朝则是属于火,这样朝代便有了更替,五行五德之说也将有始有终,历史便源源不断的进行下去。

2.2 邹衍认为朝代更替就是五德更替

邹衍的五德始终之言,在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落之际,正好为各诸侯国称帝而破除礼法提供了正当的合理性,因而被各诸侯所喜。

在邹衍所生活的战国时期,周王朝早已名存实亡,天子之令不出洛阳,可谓其真实写照。而与此相反,各诸侯国则日益强大起来,他们四处掠夺人口,城池,以强为尊。

名气与实力极度不相匹配,这时候就迫切一种全新学说来为各诸侯称霸提供理论基础,邹衍的五德始终论恰逢其时的出现,实在不能让各诸侯国不喜。

齐闵王称东帝,以及燕昭王为称北帝而做的准备,期间都少不了邹衍的影子。

包括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依然运用了邹衍的五德始终之言,周为火德,而水胜火,则秦属于水德,尚黑,其事则水。

2.2.2 五德之说符合统治者诉求

而邹衍的学说于各诸侯国受欢迎,其实也正是因为符合了各诸侯欲代周称霸的时代愿望,强调了代周是一种天命,而不是人为。

并且由于朝代交替的延时性,后来居上的统治者完全可以按照五德始终之言,生搬硬套书写史书,故而本意强调朝代更替变化的五德始终之言,亦完全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

进而逐渐成为历代王朝愚民工具,构成君权神授的框架之一。

三、邹衍著作

由上可以看到邹衍曾于齐国著书十余万字,但为何邹衍学说的主要思想,却只有这么少一点呢?

其实这是因为邹衍的著作早就因为战乱以及历代王朝焚书等等原因消失于历史之中了,以上邹衍学说的内容还是通过《史记》、《吕氏春秋》等等其它古籍的一些只言片语而得知的。

至于邹衍学说的其它更多的内容,如果没有新的考古发现,恐怕就要永远的沉寂于历史之中了。

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在汉朝时,汉朝官方一共收录了《邹子》49篇,《邹子始终》56篇。

3.1汉朝《邹子》有49篇,《邹子始终》有56篇

当时《史记》中,司马迁也记载邹衍曾写下《大圣》、《始终》、《主运》等篇目。

由此可见,在汉朝时,邹衍所著之书,保存的还是十分齐全与完好的,这和秦朝秦始皇接纳邹衍的学说有着密切的关联。

同时也与西汉董仲舒,吸纳百家,构造新儒学有关,因为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在新儒学中将君权神化,起着重要作用。

而当儒学吸纳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之说,阴阳家也就渐渐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其中自然包括邹衍等等阴阳家的著作,取而代之的则是儒学中的五行思想。

3.2 董仲舒的新儒学吸纳了阴阳五行思想

就这样一直到清朝,邹衍的著作完全亡佚。虽有清朝藏书家马国翰从各古书典籍中整理了《邹子》一卷,其真实性却很难判断,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全信。

邹衍的学说内容,也就自此消失了,后人只能从文献中了解只言片语,不能一睹其思想全貌,实乃遗憾。

邹衍有哪些学术思想?为何会被司马迁列为诸子之首?

邹衍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联立自然界中各种看似对立而又互相关联的事物,比如:天上地下、太阳月亮、白天黑夜和阴天晴天,最终,得出了一个本源论——“阴阳”学说。他还率先提出了“五行”之说。除此之外,邹衍还有一个重要学说,即:大小九州说。

邹衍说:“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也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于稷下诸子之首,称“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

今天,我们来详细地讲讲邹衍的生平事迹。

邹衍生于战国末期的齐国,他是稷下学宫中的一位著名学者,主要学说包括: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等。因为,他可预知天事,所以,人们用“谈天衍”或“邹子”来称呼他。此外,他生活的时代比孟子稍微后一点,和公孙龙、鲁仲连等人生活在同一时代。

齐宣王统治时期,邹衍在稷下学宫里学习。当时,他学习完儒家学说以后,认为其说的极有道理,便以儒学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日后钻研学术的过程中,他坚持寻找一种能够经世致用的方法,以图救济扶民。然而,他发现世人只图荣华富贵,不会崇尚美好的品德。

于是,邹衍写下了《终始》、《大圣》两篇文章,试图以一人之力劝说迷途的世人。在文章中,邹衍十分巧妙地运用阴阳之术来谈论天地,他不仅讲到了宇宙与人生,还说到了现实世界中的因果关系。王侯们听完邹衍的学术思想后一片惊叹,均表示愿意接受他的思想。

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邹衍学术中的大道理,反而迷信于封建。

后来,齐宣王决心成为齐桓公那样称霸天下,统一中国的人。

对于齐王的野心,孟子心里十分清楚,他说:“齐王欲统一天下,建立一个大国。”但可惜的是,齐宣王尚未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就去世了。齐闵王继承王位以后,齐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蒸蒸日上。为了扩大疆土,齐王四处征战,他不仅打败了楚相,还攻破了宋国,帮助赵国消灭了中山。

面对胜利,齐闵王的野心渐渐暴露了出来,他认为称王已经不能满足他了,因此,他想成为一个驾驭天下的帝王。恰好这时,邹衍的学说完全符合了新政治的需要,所以,齐宣王和齐闵王都十分重视他和他的学说,并封他为上大夫。几年后,齐闵王的称帝行动失败。

此时,迫于形势的压力下,齐闵王只好接受苏代的提议:免去帝王的称号,恢复为王。虽然,齐闵王在称帝上失败了,但是,他的野心却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大。最后,他竟妄想成为天子,在野心的推动下,齐闵王变得十分骄纵和暴躁。他四处征伐王侯,挑起战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见此,一些儒臣便上书劝谏齐闵王,可是,他不但不听,还严厉的惩罚了他们。

面对这种局面,诸侯们纷纷联合起来攻打齐国,就这样,齐闵王在莒被杀了。恰好在这个时候,燕昭王广纳人才,他不仅为郭隗建造了一座新宫殿,还把他视为自己的老师和榜样。对此,各国学者羡慕不已。于是,一时间,各国人才纷纷赶往燕国,投靠燕王。

在这样的背景下,邹衍也随波逐流,离开齐国前往燕国。根据史书记载,当邹衍到达燕国的时候,燕昭王不仅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为他修筑了一座碣石宫,还亲自拿着扫帚为他扫地,唯恐有灰尘落到他的身上。因为,燕昭王的善待,所以,邹衍决定安居于燕国,为其办事。

在燕国,邹衍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等工作。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燕国有一个地方十分寒冷,此地五谷不生,因此,当地人称其为“寒谷”。人们听说邹衍能够占卜未来,便请他来寒谷,试试能不能让寒谷生长粮食。得知这件事以后,邹衍表示自己十分愿意一试。

于是,他到寒谷吹奏音乐,这使得当地寒气蒸发,大地回暖。不久之后,寒谷开始生长五谷。后来,人们把这些谷种称为“黍谷”。

公元前284 年,秦、楚、韩、赵、魏、燕秘密结盟,共同讨伐齐国。不久后,燕昭王将乐毅册封为上将军,并命他率领六国联军攻打齐国。对此,邹衍不愿意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因为,他是齐国人,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国家灭亡,尽管国家统治者曾经深深的伤害了他。

后来,燕昭王去世,其子顺利继位,即燕惠王。燕惠王跟燕昭王不一样,他不信任前朝大臣。他认为这些人之所以来燕国,一定是为了谋取机密,再加上一些奸臣尽进谗言,所以,燕惠王决定把邹衍抓入大牢。得知这件事以后,邹衍痛哭不已。

在他看来,自己对君王忠心耿耿,但君王却怀疑自己,这实在是让他寒了心。后来,这场冤案终于得以澄清,邹衍被释放出狱。此时,齐闵王早已经死了,现在的齐国由齐襄王管理。在齐襄王的治理下,齐国渐渐恢复了往日盛况,稷下学宫也恢复了以往百家争鸣的局面。

得知消息后,邹衍愈发思念和渴望回到家乡。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邹衍以使者的身份出使赵国。公元前251年,邹衍失去踪迹,各历史文献均无记录其去向。据此,有人猜测他可能在这一年里去世了。

参考资料: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史记.燕召公世家》】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