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恐龙长什么样子(恐龙长什么样子图片视频)

时间:2024-01-16 05:03:05 作者:脾气很大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那些以“中国”为名的恐龙,它们都长什么样?

中国的恐龙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早在上世纪的30、40年代,古生物学家就开始以\"中国\"命名中国境内发掘到的恐龙化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仍维持着高度不变的热忱。

至今,以\"中国\"为名的恐龙最少有20种以上,当属世界之最,象征我国古生物学家团结一心、忠贞为国的高尚情怀。

以下,我们就精选出一些冠名\"中国\"的恐龙介绍给大家。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中国恐龙方阵的通过!

属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现代生物学无论是已灭绝化石物种或是现生生物一律都是采用林奈的二名法来命名,也就是这些生物的正规学明是由属名+种名的形式构成。以我们人类为例,我们的学名就是Homo sapiens,前面的属名Homo代表人属,而sapiens代表有智慧的。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名字必须要用拉丁化的文字写成,而且书写时必须斜体。

拉丁文中的中国是Sinae,而在与其他词缀结合时会变体为Sino-,因此当一个恐龙的属名为Sino-,就是以\"中国\"为名,一般会翻译为\"中国某某龙\"或是\"中华某某龙\"。

1. 中国龙(Sinosaurus)

首先通过的恐龙头上戴有双冠,是一种身长将近6米的兽脚类的肉食恐龙。它们的化石发现于云南禄丰,最具特色的就是头上成对的头冠。研究显示,这个头冠结构比较脆弱,并不适合用来打斗,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吸引异性或和其他同性竞争的展示品。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Sinosaurus-pictures

化石由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于1948年所发表,模式种为三叠中国龙。之所以将种名命名为三叠,是因为当时的鉴定认为该地层属于三叠纪。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更多化石比对的发现,我们现在知道中国龙其实生存在侏罗纪早期而不是三叠纪。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 (图片来源: Wikipedia)

2. 中华盗龙(Sinoraptor)

现在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大西北地区——新疆,不过在我国的四川地区也有发现这类恐龙的存在。它是异特龙超科的成员,和异特龙、鲨齿龙这类大型的肉食恐龙是一家子。中华盗龙生存在侏罗纪的晚期,身长约8米,高度近3米,是类凶猛的肉食兽脚类恐龙。模式种发表于1994年,命名为董氏中华盗龙,其中的董就是纪念有\"中国龙王\"美称的董枝明。

图片来源: Wikipedia

董枝明师承杨钟健,他不只对国内恐龙研究有重大贡献,更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101位\"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霍金等人并列,也曾被日本青少年的问卷调查中被票选为 \"最喜爱的人\"第二位,其对世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龙王董枝明(图片来源: http://www/gongyi/2018-07/25/c_129919851.htm)

3. 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接下来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因为下一个通过的恐龙身长不到1米!它虽然体型娇小,但是却在古生物学研究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来自中国辽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这里的化石保存异常精美,震惊世界各地,而最有名的就是带羽毛恐龙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恐龙形象的认知,也确立了鸟类与恐龙的演化关系,而这一切都是从这个化石为开端。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龙鸟虽然叫做鸟,但其实是一种美颌龙类恐龙,从胃容物的研究发现,它们会以蜥蜴或是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标本上可以见到非常简单的丝状细羽,最初有观点认为这些所谓的羽毛不过是肌肉纤维分解的痕迹,但近年随着电子显微镜等科技的使用,已经确认这些毛状构造的内部结构确实和羽毛一致,甚至还能藉由内部结构的形状和排列来复原恐龙的颜色,正如图片所示。

4. 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是的,您没看错,除了有中华龙鸟外,还有个名字极为接近的中国鸟龙,它同样也是来自热河生物群,是全身披有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不过这两类恐龙的分类可不一样,中华龙鸟属于美颌龙类,中国鸟龙则是驰龙类的恐龙,和恐爪龙、伶盗龙是近亲。

图片来源: Wikipedia

研究结果指出,中国鸟龙的身上发现有两种羽毛,一种是在身体上毛绒状的细羽,另一种则在手部有片状的羽毛。除了羽毛外,这种恐龙的手臂、肩带和骨盆结构也都和鸟类接近,而脚上则有驰龙类大而弯曲的镰刀状爪子。有些学者对中国鸟龙的牙齿和头骨结构进行研究后,认为这种恐龙可能有毒牙,会用毒腺来捕食猎物。但这个说法还受到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所谓的毒腺和毒牙的结构,不过是鼻窦和普通牙齿遭受挤压变形后的结果。

中国鸟龙最初的标本发表于1999年,研究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徐星研究员。徐星师承赵喜进,在研究所期间也受过董枝明老师有关兽脚类恐龙的指导及协助。他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文章对鸟类的起源演化和整个古生物学界都有重要贡献,也是目前在世的古生物学家中,命名恐龙数量最多的人。

△世界上命名恐龙最多的古生物学家徐星(图片来源: http://www.uua/show-12-6758-1.html)

5. 中国猎龙(Sinovenator)

现在正在通过的小伙伴是中国猎龙,同样来自中国辽宁的白垩纪早期地层。它是伤齿龙类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之一。由于中国猎龙和驰龙类以及始祖鸟等都有许多类似的生理结构,因此证实了这些恐龙都是近亲,并且共同演化形成飞向蓝天的鸟类。

△图片来源: https://wwwiantart/anuperator/art/Sinovenator-651353645

中国猎龙的模式种是\"张氏中国猎龙\",而\"张氏\"则是为了感谢北古所的张弥曼院士对古生物学界尤其是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的杰出奉献。她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古鱼类学,在2018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得到\"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殊荣。

△张弥曼院士(图片来源:http://newsnet/htmlnews/2018/4/409146.shtm)

6. 中国似鸟龙(Sinornithomimus)

接下来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内蒙古地区,时代为白垩纪晚期,相关研究被发表于2003年。与前面介绍的恐龙一样,中国似鸟龙也是一种兽脚类恐龙,但不同的是,它们却是以植物为食。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Sinornithomimus-pictures

经过研究后确定中国似鸟龙为一种原始的似鸟龙类,找到的化石中甚至有发现十多只个体埋藏再一起,代表这种恐龙可能会集体行动,而这些恐龙又多为幼年,因此推断它们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时间可能很短或甚至就任其自生自灭。这些集体埋藏的恐龙没有发现挣扎的痕迹,因此可能是在极短的时间遭遇到土石流或洪水,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深埋其中。

7. 中国角龙(Sinoceratops)

接下来经过的庞然大物是角龙类的成员,光头股就有1.8米,全身可达5-7米。中国角龙发现于山东诸诚,来自白垩纪晚期。角龙类的祖先虽然在侏罗纪晚期的亚洲有许多分布,但像是三角龙、戟龙、牛角龙等特化的类群全都分布在北美洲,而中国角龙则是亚洲首度且目前唯一的特化角龙类。

△侏罗纪世界电影中的中国角龙(图片来源: https://jurassicparkdom/wiki/Sinoceratops)

中国角龙的鼻角较短,颈盾上有许多向前弯曲的角,这个奇特的造型让它被《侏罗纪世界:殒落国度》的剧组相中,在电影中客串演出。

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生物的种名一般会以其生理特征、产地、发现者或是纪念某个重要的人来命名。词缀同样要经过拉丁化,地名要加上-ensis的尾缀。因此当一个恐龙的种名为sinensis,就是以\"中国\"为名。

1. 中国谭氏龙(Tanius sinensis)

中国谭氏龙代表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正在走来。它们也是最早命名的种名为\"中国\"的恐龙,由卡尔维曼(Carl Wiman)于1929年命名,属名则是献给了发现化石的中国地质学家家谭锡畴。中国谭氏龙身长七米,体重约两吨,属于比较原始的鸭嘴龙超科成员。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谭氏龙被报道之后,中国科学家又陆续报道了同属的金刚口谭氏龙和莱阳谭氏龙,但它们的具体分类情况尚有争议。产出中国谭氏龙的莱阳盆地上白垩统地层,新中国成立后在杨钟健、赵资奎和汪筱林三代科学家的细致研究之下,成为了中国北方晚白垩世研究最为详细的化石地点之一。

2. 中国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走过的方阵是一群小家伙们,别看小,它们人数可不少!

中国鹦鹉嘴龙是鹦鹉嘴龙属内的一种,鹦鹉嘴龙属是恐龙中数量最多的大家庭,其内部约有9到11个有效种,化石数量很大,产地广布亚洲地区。它们大多数大小类似领养的二足,草食性的恐龙,上颌高而强壮,具有带有喙的嘴,是进食植物的利器。有些鹦鹉嘴龙化石还保存了尾部类似鬃毛的结构,对我们理解恐龙羽毛的起源影响深远。

△鹦鹉嘴龙完整骨骼化石。(图片来源: Wikipedia)

大部分的鹦鹉嘴龙化石产自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当中,化石主要来自辽宁西部和内蒙古地区。但是中国鹦鹉嘴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山东省青山组地层当中,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是除了一件泰国疑似鹦鹉嘴龙属标本之外,这个类群最南端的记录。

3. 中华虔州龙(Qianzhou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的,是一群凶猛的大家伙。这些猛兽们不仅面貌凶狠,而且还长着一张大长脸。它们就是中华虔州龙,长着大长脸的暴龙类。虔州龙吻部现场,牙齿又长又窄,区别于它们更著名的亲戚——暴龙的'香蕉牙'。虔州龙在形态上接近在蒙古国发现的另一类长吻暴龙类恐龙分支龙,并一起构成了晚白垩世暴龙类演化的另一个重要的演化支分支龙族(Alioramini),表明了晚白垩世的时候,亚洲与北美可能是由不同的\"暴龙王朝\"所统治。

△中华虔州龙艺术复原。(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虔州龙化石是建筑工人在工地修建时意外发现的,而后经过中国地科院古生物学家吕君昌等人的研究,最终公诸于世。在中华虔州龙发现之前,虽然也有长吻暴龙类化石的发现,但大部分这种化石被认为是短吻暴龙类成员的幼体化石。而吕君昌和布鲁萨特对中华虔州龙的研究论文则指出,长吻的暴龙类是确实存在的。

△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吕君昌,右侧。(图片来源: http://www.uua/show-12-9007-1.html)

4. 中华贝贝龙(Beibeilong sinensis)

看完大家伙,我们迎来了此次阅兵最小的'恐龙宝贝',龙如其名,正是中华贝贝龙。贝贝龙不仅体型小,年龄也小,实际上它还没有从蛋壳当中破壳而出。

上世纪末,产自中国的很多重要化石不幸地遭到违法盗掘、贩卖而流落海外,贝贝龙的正型标本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这件产自河南的蛋窝,除了蛋的个子非常大之外,蛋壳里面竟然依稀可见骨头!这在当时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这件标本也被取了个名字\"路易贝贝\",标本的照片和复原图也荣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路易贝贝 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图片来源:http://www.uux/viewnews-67950.html)

然而,毕竟此标本来源不明,属于违法走私所得,相关的研究迟迟不能进行。幸运的是,在以河南地质博物馆为首的中国方面多次交涉下,路易贝贝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河南地质博物馆展出。

△中华贝贝龙化石照片。(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科学家研究了这件无与伦比的标本,发现这个胚胎可能属于一种全新的恐龙,就以它曾经的\"外号\"和它的祖国一起给了它学名,中华贝贝龙。

5. 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

最后,您将看到来自白垩纪的装甲车部队。它们是来自中国浙江省的中国缙云甲龙。甲龙类可谓是中生代的坦克,它们不但身披坚硬铠甲,有些尾部还演化出了尾槌作为防卫武器。中国缙云甲龙的化石是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等合作抢救发掘出来的重要化石标本,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尾槌。

△缙云甲龙复原图(图片来源: http://wwwhu/a/259114109_159753)

缙云甲龙生活在距今一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槌的甲龙化石早了一千多万年。因此,缙云甲龙可以说是它生活时代最为先进的'活坦克'。中国浙江省的白垩纪地层发现了非常多和精美的甲龙化石,除了中国缙云甲龙之外,之前还报道了丽水浙江龙和杨岩东阳盾龙等甲龙类化石。白垩纪的浙江分布着多种甲龙类,可能包括了甲龙类两个重要分支,结节龙科和甲龙科的成员。

结语

除了恐龙化石,有一些如恐龙脚印之类的痕迹化石也都是以中国命名,此外也有些选择用华夏等中国的别称。这种用国家命名情况在国外则相对少上许多,例如同为化石大国的美国及加拿大,虽然有用省份或州来命名的犹他角龙(Utahceratops)或是艾伯塔龙(Albertosaurus)、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等等,但还确实没有\"美国龙\"、 \"加拿大龙\"之类的。

其他国家确实偶尔会出现如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韩国龙(Koreanosaurus)以及处境尴尬的日本龙(Nipponosaurus,1936年第一个在日本境内发现的恐龙,但二战后库页岛北部被苏联占领,所以现在其实是俄罗斯的恐龙)等命名方式,但这都是极少数,不像中国一样能到达20种以上,由此可见到中华民族的古生物学家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

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廖俊棋、秦子川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那些以“中国”为名的恐龙,它们都长什么样?

中国的恐龙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早在上世纪的30、40年代,古生物学家就开始以\"中国\"命名中国境内发掘到的恐龙化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仍维持着高度不变的热忱。

至今,以\"中国\"为名的恐龙最少有20种以上,当属世界之最,象征我国古生物学家团结一心、忠贞为国的高尚情怀。

以下,我们就精选出一些冠名\"中国\"的恐龙介绍给大家。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中国恐龙方阵的通过!

属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现代生物学无论是已灭绝化石物种或是现生生物一律都是采用林奈的二名法来命名,也就是这些生物的正规学明是由属名+种名的形式构成。以我们人类为例,我们的学名就是Homo sapiens,前面的属名Homo代表人属,而sapiens代表有智慧的。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名字必须要用拉丁化的文字写成,而且书写时必须斜体。

拉丁文中的中国是Sinae,而在与其他词缀结合时会变体为Sino-,因此当一个恐龙的属名为Sino-,就是以\"中国\"为名,一般会翻译为\"中国某某龙\"或是\"中华某某龙\"。

1. 中国龙(Sinosaurus)

首先通过的恐龙头上戴有双冠,是一种身长将近6米的兽脚类的肉食恐龙。它们的化石发现于云南禄丰,最具特色的就是头上成对的头冠。研究显示,这个头冠结构比较脆弱,并不适合用来打斗,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吸引异性或和其他同性竞争的展示品。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Sinosaurus-pictures

化石由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于1948年所发表,模式种为三叠中国龙。之所以将种名命名为三叠,是因为当时的鉴定认为该地层属于三叠纪。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更多化石比对的发现,我们现在知道中国龙其实生存在侏罗纪早期而不是三叠纪。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 (图片来源: Wikipedia)

2. 中华盗龙(Sinoraptor)

现在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大西北地区——新疆,不过在我国的四川地区也有发现这类恐龙的存在。它是异特龙超科的成员,和异特龙、鲨齿龙这类大型的肉食恐龙是一家子。中华盗龙生存在侏罗纪的晚期,身长约8米,高度近3米,是类凶猛的肉食兽脚类恐龙。模式种发表于1994年,命名为董氏中华盗龙,其中的董就是纪念有\"中国龙王\"美称的董枝明。

图片来源: Wikipedia

董枝明师承杨钟健,他不只对国内恐龙研究有重大贡献,更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101位\"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霍金等人并列,也曾被日本青少年的问卷调查中被票选为 \"最喜爱的人\"第二位,其对世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龙王董枝明(图片来源: http://www/gongyi/2018-07/25/c_129919851.htm)

3. 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接下来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因为下一个通过的恐龙身长不到1米!它虽然体型娇小,但是却在古生物学研究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来自中国辽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这里的化石保存异常精美,震惊世界各地,而最有名的就是带羽毛恐龙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恐龙形象的认知,也确立了鸟类与恐龙的演化关系,而这一切都是从这个化石为开端。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龙鸟虽然叫做鸟,但其实是一种美颌龙类恐龙,从胃容物的研究发现,它们会以蜥蜴或是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标本上可以见到非常简单的丝状细羽,最初有观点认为这些所谓的羽毛不过是肌肉纤维分解的痕迹,但近年随着电子显微镜等科技的使用,已经确认这些毛状构造的内部结构确实和羽毛一致,甚至还能藉由内部结构的形状和排列来复原恐龙的颜色,正如图片所示。

4. 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是的,您没看错,除了有中华龙鸟外,还有个名字极为接近的中国鸟龙,它同样也是来自热河生物群,是全身披有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不过这两类恐龙的分类可不一样,中华龙鸟属于美颌龙类,中国鸟龙则是驰龙类的恐龙,和恐爪龙、伶盗龙是近亲。

图片来源: Wikipedia

研究结果指出,中国鸟龙的身上发现有两种羽毛,一种是在身体上毛绒状的细羽,另一种则在手部有片状的羽毛。除了羽毛外,这种恐龙的手臂、肩带和骨盆结构也都和鸟类接近,而脚上则有驰龙类大而弯曲的镰刀状爪子。有些学者对中国鸟龙的牙齿和头骨结构进行研究后,认为这种恐龙可能有毒牙,会用毒腺来捕食猎物。但这个说法还受到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所谓的毒腺和毒牙的结构,不过是鼻窦和普通牙齿遭受挤压变形后的结果。

中国鸟龙最初的标本发表于1999年,研究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徐星研究员。徐星师承赵喜进,在研究所期间也受过董枝明老师有关兽脚类恐龙的指导及协助。他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文章对鸟类的起源演化和整个古生物学界都有重要贡献,也是目前在世的古生物学家中,命名恐龙数量最多的人。

△世界上命名恐龙最多的古生物学家徐星(图片来源: http://www.uua/show-12-6758-1.html)

5. 中国猎龙(Sinovenator)

现在正在通过的小伙伴是中国猎龙,同样来自中国辽宁的白垩纪早期地层。它是伤齿龙类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之一。由于中国猎龙和驰龙类以及始祖鸟等都有许多类似的生理结构,因此证实了这些恐龙都是近亲,并且共同演化形成飞向蓝天的鸟类。

△图片来源: https://wwwiantart/anuperator/art/Sinovenator-651353645

中国猎龙的模式种是\"张氏中国猎龙\",而\"张氏\"则是为了感谢北古所的张弥曼院士对古生物学界尤其是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的杰出奉献。她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古鱼类学,在2018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得到\"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殊荣。

△张弥曼院士(图片来源:http://newsnet/htmlnews/2018/4/409146.shtm)

6. 中国似鸟龙(Sinornithomimus)

接下来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内蒙古地区,时代为白垩纪晚期,相关研究被发表于2003年。与前面介绍的恐龙一样,中国似鸟龙也是一种兽脚类恐龙,但不同的是,它们却是以植物为食。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Sinornithomimus-pictures

经过研究后确定中国似鸟龙为一种原始的似鸟龙类,找到的化石中甚至有发现十多只个体埋藏再一起,代表这种恐龙可能会集体行动,而这些恐龙又多为幼年,因此推断它们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时间可能很短或甚至就任其自生自灭。这些集体埋藏的恐龙没有发现挣扎的痕迹,因此可能是在极短的时间遭遇到土石流或洪水,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深埋其中。

7. 中国角龙(Sinoceratops)

接下来经过的庞然大物是角龙类的成员,光头股就有1.8米,全身可达5-7米。中国角龙发现于山东诸诚,来自白垩纪晚期。角龙类的祖先虽然在侏罗纪晚期的亚洲有许多分布,但像是三角龙、戟龙、牛角龙等特化的类群全都分布在北美洲,而中国角龙则是亚洲首度且目前唯一的特化角龙类。

△侏罗纪世界电影中的中国角龙(图片来源: https://jurassicparkdom/wiki/Sinoceratops)

中国角龙的鼻角较短,颈盾上有许多向前弯曲的角,这个奇特的造型让它被《侏罗纪世界:殒落国度》的剧组相中,在电影中客串演出。

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生物的种名一般会以其生理特征、产地、发现者或是纪念某个重要的人来命名。词缀同样要经过拉丁化,地名要加上-ensis的尾缀。因此当一个恐龙的种名为sinensis,就是以\"中国\"为名。

1. 中国谭氏龙(Tanius sinensis)

中国谭氏龙代表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正在走来。它们也是最早命名的种名为\"中国\"的恐龙,由卡尔维曼(Carl Wiman)于1929年命名,属名则是献给了发现化石的中国地质学家家谭锡畴。中国谭氏龙身长七米,体重约两吨,属于比较原始的鸭嘴龙超科成员。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谭氏龙被报道之后,中国科学家又陆续报道了同属的金刚口谭氏龙和莱阳谭氏龙,但它们的具体分类情况尚有争议。产出中国谭氏龙的莱阳盆地上白垩统地层,新中国成立后在杨钟健、赵资奎和汪筱林三代科学家的细致研究之下,成为了中国北方晚白垩世研究最为详细的化石地点之一。

2. 中国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走过的方阵是一群小家伙们,别看小,它们人数可不少!

中国鹦鹉嘴龙是鹦鹉嘴龙属内的一种,鹦鹉嘴龙属是恐龙中数量最多的大家庭,其内部约有9到11个有效种,化石数量很大,产地广布亚洲地区。它们大多数大小类似领养的二足,草食性的恐龙,上颌高而强壮,具有带有喙的嘴,是进食植物的利器。有些鹦鹉嘴龙化石还保存了尾部类似鬃毛的结构,对我们理解恐龙羽毛的起源影响深远。

△鹦鹉嘴龙完整骨骼化石。(图片来源: Wikipedia)

大部分的鹦鹉嘴龙化石产自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当中,化石主要来自辽宁西部和内蒙古地区。但是中国鹦鹉嘴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山东省青山组地层当中,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是除了一件泰国疑似鹦鹉嘴龙属标本之外,这个类群最南端的记录。

3. 中华虔州龙(Qianzhou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的,是一群凶猛的大家伙。这些猛兽们不仅面貌凶狠,而且还长着一张大长脸。它们就是中华虔州龙,长着大长脸的暴龙类。虔州龙吻部现场,牙齿又长又窄,区别于它们更著名的亲戚——暴龙的'香蕉牙'。虔州龙在形态上接近在蒙古国发现的另一类长吻暴龙类恐龙分支龙,并一起构成了晚白垩世暴龙类演化的另一个重要的演化支分支龙族(Alioramini),表明了晚白垩世的时候,亚洲与北美可能是由不同的\"暴龙王朝\"所统治。

△中华虔州龙艺术复原。(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虔州龙化石是建筑工人在工地修建时意外发现的,而后经过中国地科院古生物学家吕君昌等人的研究,最终公诸于世。在中华虔州龙发现之前,虽然也有长吻暴龙类化石的发现,但大部分这种化石被认为是短吻暴龙类成员的幼体化石。而吕君昌和布鲁萨特对中华虔州龙的研究论文则指出,长吻的暴龙类是确实存在的。

△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吕君昌,右侧。(图片来源: http://www.uua/show-12-9007-1.html)

4. 中华贝贝龙(Beibeilong sinensis)

看完大家伙,我们迎来了此次阅兵最小的'恐龙宝贝',龙如其名,正是中华贝贝龙。贝贝龙不仅体型小,年龄也小,实际上它还没有从蛋壳当中破壳而出。

上世纪末,产自中国的很多重要化石不幸地遭到违法盗掘、贩卖而流落海外,贝贝龙的正型标本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这件产自河南的蛋窝,除了蛋的个子非常大之外,蛋壳里面竟然依稀可见骨头!这在当时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这件标本也被取了个名字\"路易贝贝\",标本的照片和复原图也荣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路易贝贝 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图片来源:http://www.uux/viewnews-67950.html)

然而,毕竟此标本来源不明,属于违法走私所得,相关的研究迟迟不能进行。幸运的是,在以河南地质博物馆为首的中国方面多次交涉下,路易贝贝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河南地质博物馆展出。

△中华贝贝龙化石照片。(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科学家研究了这件无与伦比的标本,发现这个胚胎可能属于一种全新的恐龙,就以它曾经的\"外号\"和它的祖国一起给了它学名,中华贝贝龙。

5. 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

最后,您将看到来自白垩纪的装甲车部队。它们是来自中国浙江省的中国缙云甲龙。甲龙类可谓是中生代的坦克,它们不但身披坚硬铠甲,有些尾部还演化出了尾槌作为防卫武器。中国缙云甲龙的化石是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等合作抢救发掘出来的重要化石标本,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尾槌。

△缙云甲龙复原图(图片来源: http://wwwhu/a/259114109_159753)

缙云甲龙生活在距今一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槌的甲龙化石早了一千多万年。因此,缙云甲龙可以说是它生活时代最为先进的'活坦克'。中国浙江省的白垩纪地层发现了非常多和精美的甲龙化石,除了中国缙云甲龙之外,之前还报道了丽水浙江龙和杨岩东阳盾龙等甲龙类化石。白垩纪的浙江分布着多种甲龙类,可能包括了甲龙类两个重要分支,结节龙科和甲龙科的成员。

结语

除了恐龙化石,有一些如恐龙脚印之类的痕迹化石也都是以中国命名,此外也有些选择用华夏等中国的别称。这种用国家命名情况在国外则相对少上许多,例如同为化石大国的美国及加拿大,虽然有用省份或州来命名的犹他角龙(Utahceratops)或是艾伯塔龙(Albertosaurus)、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等等,但还确实没有\"美国龙\"、 \"加拿大龙\"之类的。

其他国家确实偶尔会出现如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韩国龙(Koreanosaurus)以及处境尴尬的日本龙(Nipponosaurus,1936年第一个在日本境内发现的恐龙,但二战后库页岛北部被苏联占领,所以现在其实是俄罗斯的恐龙)等命名方式,但这都是极少数,不像中国一样能到达20种以上,由此可见到中华民族的古生物学家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

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廖俊棋、秦子川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那些以“中国”为名的恐龙,它们都长什么样?

中国的恐龙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早在上世纪的30、40年代,古生物学家就开始以\"中国\"命名中国境内发掘到的恐龙化石,这一趋势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仍维持着高度不变的热忱。

至今,以\"中国\"为名的恐龙最少有20种以上,当属世界之最,象征我国古生物学家团结一心、忠贞为国的高尚情怀。

以下,我们就精选出一些冠名\"中国\"的恐龙介绍给大家。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中国恐龙方阵的通过!

属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现代生物学无论是已灭绝化石物种或是现生生物一律都是采用林奈的二名法来命名,也就是这些生物的正规学明是由属名+种名的形式构成。以我们人类为例,我们的学名就是Homo sapiens,前面的属名Homo代表人属,而sapiens代表有智慧的。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名字必须要用拉丁化的文字写成,而且书写时必须斜体。

拉丁文中的中国是Sinae,而在与其他词缀结合时会变体为Sino-,因此当一个恐龙的属名为Sino-,就是以\"中国\"为名,一般会翻译为\"中国某某龙\"或是\"中华某某龙\"。

1. 中国龙(Sinosaurus)

首先通过的恐龙头上戴有双冠,是一种身长将近6米的兽脚类的肉食恐龙。它们的化石发现于云南禄丰,最具特色的就是头上成对的头冠。研究显示,这个头冠结构比较脆弱,并不适合用来打斗,可能只是单纯为了吸引异性或和其他同性竞争的展示品。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Sinosaurus-pictures

化石由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于1948年所发表,模式种为三叠中国龙。之所以将种名命名为三叠,是因为当时的鉴定认为该地层属于三叠纪。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更多化石比对的发现,我们现在知道中国龙其实生存在侏罗纪早期而不是三叠纪。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 (图片来源: Wikipedia)

2. 中华盗龙(Sinoraptor)

现在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大西北地区——新疆,不过在我国的四川地区也有发现这类恐龙的存在。它是异特龙超科的成员,和异特龙、鲨齿龙这类大型的肉食恐龙是一家子。中华盗龙生存在侏罗纪的晚期,身长约8米,高度近3米,是类凶猛的肉食兽脚类恐龙。模式种发表于1994年,命名为董氏中华盗龙,其中的董就是纪念有\"中国龙王\"美称的董枝明。

图片来源: Wikipedia

董枝明师承杨钟健,他不只对国内恐龙研究有重大贡献,更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101位\"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霍金等人并列,也曾被日本青少年的问卷调查中被票选为 \"最喜爱的人\"第二位,其对世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龙王董枝明(图片来源: http://www/gongyi/2018-07/25/c_129919851.htm)

3. 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接下来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因为下一个通过的恐龙身长不到1米!它虽然体型娇小,但是却在古生物学研究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来自中国辽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这里的化石保存异常精美,震惊世界各地,而最有名的就是带羽毛恐龙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恐龙形象的认知,也确立了鸟类与恐龙的演化关系,而这一切都是从这个化石为开端。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龙鸟虽然叫做鸟,但其实是一种美颌龙类恐龙,从胃容物的研究发现,它们会以蜥蜴或是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标本上可以见到非常简单的丝状细羽,最初有观点认为这些所谓的羽毛不过是肌肉纤维分解的痕迹,但近年随着电子显微镜等科技的使用,已经确认这些毛状构造的内部结构确实和羽毛一致,甚至还能藉由内部结构的形状和排列来复原恐龙的颜色,正如图片所示。

4. 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是的,您没看错,除了有中华龙鸟外,还有个名字极为接近的中国鸟龙,它同样也是来自热河生物群,是全身披有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不过这两类恐龙的分类可不一样,中华龙鸟属于美颌龙类,中国鸟龙则是驰龙类的恐龙,和恐爪龙、伶盗龙是近亲。

图片来源: Wikipedia

研究结果指出,中国鸟龙的身上发现有两种羽毛,一种是在身体上毛绒状的细羽,另一种则在手部有片状的羽毛。除了羽毛外,这种恐龙的手臂、肩带和骨盆结构也都和鸟类接近,而脚上则有驰龙类大而弯曲的镰刀状爪子。有些学者对中国鸟龙的牙齿和头骨结构进行研究后,认为这种恐龙可能有毒牙,会用毒腺来捕食猎物。但这个说法还受到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所谓的毒腺和毒牙的结构,不过是鼻窦和普通牙齿遭受挤压变形后的结果。

中国鸟龙最初的标本发表于1999年,研究者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古所\")徐星研究员。徐星师承赵喜进,在研究所期间也受过董枝明老师有关兽脚类恐龙的指导及协助。他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文章对鸟类的起源演化和整个古生物学界都有重要贡献,也是目前在世的古生物学家中,命名恐龙数量最多的人。

△世界上命名恐龙最多的古生物学家徐星(图片来源: http://www.uua/show-12-6758-1.html)

5. 中国猎龙(Sinovenator)

现在正在通过的小伙伴是中国猎龙,同样来自中国辽宁的白垩纪早期地层。它是伤齿龙类中最为原始的类群之一。由于中国猎龙和驰龙类以及始祖鸟等都有许多类似的生理结构,因此证实了这些恐龙都是近亲,并且共同演化形成飞向蓝天的鸟类。

△图片来源: https://wwwiantart/anuperator/art/Sinovenator-651353645

中国猎龙的模式种是\"张氏中国猎龙\",而\"张氏\"则是为了感谢北古所的张弥曼院士对古生物学界尤其是热河生物群研究做出的杰出奉献。她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古鱼类学,在2018年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得到\"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殊荣。

△张弥曼院士(图片来源:http://newsnet/htmlnews/2018/4/409146.shtm)

6. 中国似鸟龙(Sinornithomimus)

接下来通过的恐龙来自中国的内蒙古地区,时代为白垩纪晚期,相关研究被发表于2003年。与前面介绍的恐龙一样,中国似鸟龙也是一种兽脚类恐龙,但不同的是,它们却是以植物为食。

△图片来源: http://dinosaurpictures/Sinornithomimus-pictures

经过研究后确定中国似鸟龙为一种原始的似鸟龙类,找到的化石中甚至有发现十多只个体埋藏再一起,代表这种恐龙可能会集体行动,而这些恐龙又多为幼年,因此推断它们父母对子女的照顾时间可能很短或甚至就任其自生自灭。这些集体埋藏的恐龙没有发现挣扎的痕迹,因此可能是在极短的时间遭遇到土石流或洪水,还来不及反应就被深埋其中。

7. 中国角龙(Sinoceratops)

接下来经过的庞然大物是角龙类的成员,光头股就有1.8米,全身可达5-7米。中国角龙发现于山东诸诚,来自白垩纪晚期。角龙类的祖先虽然在侏罗纪晚期的亚洲有许多分布,但像是三角龙、戟龙、牛角龙等特化的类群全都分布在北美洲,而中国角龙则是亚洲首度且目前唯一的特化角龙类。

△侏罗纪世界电影中的中国角龙(图片来源: https://jurassicparkdom/wiki/Sinoceratops)

中国角龙的鼻角较短,颈盾上有许多向前弯曲的角,这个奇特的造型让它被《侏罗纪世界:殒落国度》的剧组相中,在电影中客串演出。

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

生物的种名一般会以其生理特征、产地、发现者或是纪念某个重要的人来命名。词缀同样要经过拉丁化,地名要加上-ensis的尾缀。因此当一个恐龙的种名为sinensis,就是以\"中国\"为名。

1. 中国谭氏龙(Tanius sinensis)

中国谭氏龙代表种名为\"中国\"的恐龙们,正在走来。它们也是最早命名的种名为\"中国\"的恐龙,由卡尔维曼(Carl Wiman)于1929年命名,属名则是献给了发现化石的中国地质学家家谭锡畴。中国谭氏龙身长七米,体重约两吨,属于比较原始的鸭嘴龙超科成员。

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谭氏龙被报道之后,中国科学家又陆续报道了同属的金刚口谭氏龙和莱阳谭氏龙,但它们的具体分类情况尚有争议。产出中国谭氏龙的莱阳盆地上白垩统地层,新中国成立后在杨钟健、赵资奎和汪筱林三代科学家的细致研究之下,成为了中国北方晚白垩世研究最为详细的化石地点之一。

2. 中国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走过的方阵是一群小家伙们,别看小,它们人数可不少!

中国鹦鹉嘴龙是鹦鹉嘴龙属内的一种,鹦鹉嘴龙属是恐龙中数量最多的大家庭,其内部约有9到11个有效种,化石数量很大,产地广布亚洲地区。它们大多数大小类似领养的二足,草食性的恐龙,上颌高而强壮,具有带有喙的嘴,是进食植物的利器。有些鹦鹉嘴龙化石还保存了尾部类似鬃毛的结构,对我们理解恐龙羽毛的起源影响深远。

△鹦鹉嘴龙完整骨骼化石。(图片来源: Wikipedia)

大部分的鹦鹉嘴龙化石产自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当中,化石主要来自辽宁西部和内蒙古地区。但是中国鹦鹉嘴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山东省青山组地层当中,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是除了一件泰国疑似鹦鹉嘴龙属标本之外,这个类群最南端的记录。

3. 中华虔州龙(Qianzhousaurus sinensis)

接下来的,是一群凶猛的大家伙。这些猛兽们不仅面貌凶狠,而且还长着一张大长脸。它们就是中华虔州龙,长着大长脸的暴龙类。虔州龙吻部现场,牙齿又长又窄,区别于它们更著名的亲戚——暴龙的'香蕉牙'。虔州龙在形态上接近在蒙古国发现的另一类长吻暴龙类恐龙分支龙,并一起构成了晚白垩世暴龙类演化的另一个重要的演化支分支龙族(Alioramini),表明了晚白垩世的时候,亚洲与北美可能是由不同的\"暴龙王朝\"所统治。

△中华虔州龙艺术复原。(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华虔州龙化石是建筑工人在工地修建时意外发现的,而后经过中国地科院古生物学家吕君昌等人的研究,最终公诸于世。在中华虔州龙发现之前,虽然也有长吻暴龙类化石的发现,但大部分这种化石被认为是短吻暴龙类成员的幼体化石。而吕君昌和布鲁萨特对中华虔州龙的研究论文则指出,长吻的暴龙类是确实存在的。

△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吕君昌,右侧。(图片来源: http://www.uua/show-12-9007-1.html)

4. 中华贝贝龙(Beibeilong sinensis)

看完大家伙,我们迎来了此次阅兵最小的'恐龙宝贝',龙如其名,正是中华贝贝龙。贝贝龙不仅体型小,年龄也小,实际上它还没有从蛋壳当中破壳而出。

上世纪末,产自中国的很多重要化石不幸地遭到违法盗掘、贩卖而流落海外,贝贝龙的正型标本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这件产自河南的蛋窝,除了蛋的个子非常大之外,蛋壳里面竟然依稀可见骨头!这在当时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这件标本也被取了个名字\"路易贝贝\",标本的照片和复原图也荣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路易贝贝 登上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图片来源:http://www.uux/viewnews-67950.html)

然而,毕竟此标本来源不明,属于违法走私所得,相关的研究迟迟不能进行。幸运的是,在以河南地质博物馆为首的中国方面多次交涉下,路易贝贝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河南地质博物馆展出。

△中华贝贝龙化石照片。(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中国科学家研究了这件无与伦比的标本,发现这个胚胎可能属于一种全新的恐龙,就以它曾经的\"外号\"和它的祖国一起给了它学名,中华贝贝龙。

5. 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

最后,您将看到来自白垩纪的装甲车部队。它们是来自中国浙江省的中国缙云甲龙。甲龙类可谓是中生代的坦克,它们不但身披坚硬铠甲,有些尾部还演化出了尾槌作为防卫武器。中国缙云甲龙的化石是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等合作抢救发掘出来的重要化石标本,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尾槌。

△缙云甲龙复原图(图片来源: http://wwwhu/a/259114109_159753)

缙云甲龙生活在距今一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槌的甲龙化石早了一千多万年。因此,缙云甲龙可以说是它生活时代最为先进的'活坦克'。中国浙江省的白垩纪地层发现了非常多和精美的甲龙化石,除了中国缙云甲龙之外,之前还报道了丽水浙江龙和杨岩东阳盾龙等甲龙类化石。白垩纪的浙江分布着多种甲龙类,可能包括了甲龙类两个重要分支,结节龙科和甲龙科的成员。

结语

除了恐龙化石,有一些如恐龙脚印之类的痕迹化石也都是以中国命名,此外也有些选择用华夏等中国的别称。这种用国家命名情况在国外则相对少上许多,例如同为化石大国的美国及加拿大,虽然有用省份或州来命名的犹他角龙(Utahceratops)或是艾伯塔龙(Albertosaurus)、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等等,但还确实没有\"美国龙\"、 \"加拿大龙\"之类的。

其他国家确实偶尔会出现如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韩国龙(Koreanosaurus)以及处境尴尬的日本龙(Nipponosaurus,1936年第一个在日本境内发现的恐龙,但二战后库页岛北部被苏联占领,所以现在其实是俄罗斯的恐龙)等命名方式,但这都是极少数,不像中国一样能到达20种以上,由此可见到中华民族的古生物学家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团结一致的精神。

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廖俊棋、秦子川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