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紫微斗数

正一观(正一观和天师府的区别)

时间:2024-01-22 00:02:11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龙虎山景点指南之《正一观》!春秋不老药仙宫!

小虎科普时间到

今天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了解

龙虎山正一观

『正一神观』

正一观最早的名称叫“祖天师庙”

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回龙虎山后

在祖天师张道陵炼丹原址上,立祠祀祖

永宣祖教,也就是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

第三十代天师奉敕修建,改称“演法观”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敕修改称为“正一观”

图源摄影师:涂桌瑜

正一观被誉为

“昼夜长明羽人国,春秋不老药仙宫”

占地60余亩,座东朝西,南北对称

整个建筑群灰瓦白墙,古朴典雅

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正一神观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

龙虎山

正一观后面那片连绵起伏

气势非凡的群峰,就是龙虎山

它海拨247.4米,是百里龙虎山的心脏

仔细观察龙虎山

其实它是由几只龙山和几只虎山组成的

龙和虎形态各有不同

组成一幅龙腾虎跃和藏龙卧虎图

图源摄影师:舒鹏

图源摄影师:夏程琳

七星池

正一观门前甬道两边,分布着七个水池

它按天上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

形似斗杓,叫七星池,像天山的北斗星

映照着龙虎福地

表达了对天上北斗七星的崇拜和信仰

正门

正门门洞上圆下方

包含天圆地方,天地合一的涵义

门外的幡杆旗帜是中国道教的标志

大门为朱漆铜沓简,门钉五纵七横

为古代官衙宰相一级的设置

因为历史上有很多代张天师的品级

达到一品,相当于宰相

可见张天师世家以及正一观的政治地位

图源摄影师:舒鹏

图源摄影师:夏程琳

门墙这副对联:

“道传千载源斯处,教演万法步此坛”

说明,道教在近二千年的发展过程中

尽管门派众多,但天师仍为祖脉

张道陵为始祖,龙虎山为发源地

图源摄影师:夏程琳

仪门

正一观第二重门称仪门

取“有仪可象”之意

是主事道职迎接宾客的地方

这座仪门上绘有道教护法真君

左边的是青龙神叫孟章君

右边的是白虎神叫监名君

中间的门一般不开,也就是有神君把守

只有帝王及道教领袖来时才能打开

可见正一观尊贵的地位

图源摄影师:桂嘉利

钟鼓楼

这两边的建筑叫钟鼓楼

钟鼓是庙宇中用于报时的工具

暮鼓晨钟也就是规模宏大庙宇的象征

图源:微博用户

先天太极八卦图

广场地面这幅黑白分明的图画

叫先天太极八卦图

八卦的排列是按先天(伏羲八卦)

的顺序排列的,图中首尾相抱的阴阳鱼

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

太极八卦图表达了古代人对天地宇宙

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

图源摄影师:桂嘉利

元坛殿、从祀殿

这两边的配殿分别叫元坛殿和从祀殿

里面供奉了道教尊神

祖师殿

正一观是历代天师祭祀祖先处所

所以它的正殿称为祖师殿

高15米,面积876平方米

重檐歇山式,宋代仿木结构

这幅对联:

“三经洞明觅云锦,九还丹就归鹤鸣”

概括了祖天师张道陵炼丹修道

创立道教的过程

图源摄影师:舒鹏

祖天师像高6.5米,坐在须弥座上

由于张道陵对道教的开创作用

道教尊其为祖天师、泰玄上相

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民间尊奉他为驱邪除恶,祛病防灾、

安身护命、吉祥安康的象征

图源:微博用户

龙虎山景区咨询电话:0701-6656490

龙虎山景区投诉电话:0701-6656432

《寻梦龙虎山》咨询电话:0701-6656108

《寻梦龙虎山》年卡预约电话:

0701-6658068

全国医护工作者

及其配偶和子女免门票

一、优惠期间:2022年4月30日-12月31日

二、优惠对象:全国医护工作者及其配偶和子女

三、优惠政策:

活动期间内,以上活动对象享受免景区资源性门票(不含经营性的观光车票和竹筏票)的优惠政策,须购买景区观光车票。具体为:景区观光车票45元/人(二日游),如需乘坐竹筏须另外再购买景区竹筏票100元/人。

四、其他说明:

1、医护工作者凭医院工作证或其它能证明从事医护工作的证件(配偶凭结婚证,子女凭户口本)。

鹰潭市赴外省市援助

抗疫医护免门票观光车

一、优惠期间:2022年4月30日-12月31日

二、活动对象:鹰潭市所有赴外省市援助抗疫医护工作者

三、优惠政策:

活动期间内,以上活动对象享受免景区资源性门票观光车组合票的优惠政策,如需乘坐竹筏须按100元/人购买景区竹筏票。

四、其他说明:

1、鹰潭市赴外省市援助抗疫医护工作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至龙虎山景区游客中心售票处免费领取景区门票观光车组合票,门票有效期为2022年4月30—2022年12月31日。

江西省优秀教师免门票

一、活动时间:2021年7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二、活动对象:江西省内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的教师

三、优惠政策:

以上优惠对象享受免景区资源性门票(不含经营性的观光车票和竹筏票)的优惠政策,须购买景区观光车票。具体为:景区观光车票 45 元/人(二日游),如需乘坐竹筏须另外购买景区竹筏票 100 元/人。

四、其他说明:

(一)凭“江西省优秀教师红色研学游畅通卡”及本人身份证购票。

在编在岗民警免门票

一、优惠时间:2021年6月20日-2024年6月20日

二、优惠对象:江西省各级公安机关在编在岗民警

三、优惠政策:

以上优惠对象享受免景区资源性门票(不含经营性的观光车票和竹筏票)的优惠政策,须购买景区观光车票。具体为:景区观光车票 45 元/人(二日游),如需乘坐竹筏须另外购买景区竹筏票 100 元/人。

四、其他说明:

(一)优惠对象凭本人有效警官证(人民警察证),方可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全国三孩家庭免门票

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日-2024年6月30日

二、活动对象:全国三孩家庭的孩子及其父母

三、优惠政策:

以上优惠对象享受免景区资源性门票(不含经营性的观光车票和竹筏票)的优惠政策,须购买景区观光车票。具体为:景区观光车票 45 元/人(二日游),如需乘坐竹筏须另外购买景区竹筏票 100 元/人。

四、其他说明:

(一)优惠对象凭有效证件(户口本及身份证),方可享受以上优惠政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打开「龙虎山诚信量贩超市」小程序

预订门票、寻找美食、玩转龙虎山

「转载」道教文化 中国道教十大名观是哪些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道宗网导读:道观作为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隐于城市还是藏于名山,道观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清幽的环境,都值得我们在闲暇时去走走看看,礼拜神灵,放下人世尘寰中过重的压力,找到一份宁静和安然。那么在道教文化中中国道教十大名观是哪些呢?

【道教文化】中国道教十大名观是哪些

道观作为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隐于城市还是藏于名山,道观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清幽的环境,都值得我们在闲暇时去走走看看,礼拜神灵,放下人世尘寰中过重的压力,找到一份宁静和安然。

一、北京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白云观以收藏道教文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著称,吸引着国内外大批信徒和游人。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白云观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如今白云观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道教文化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2001年06月25日,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不得不提的是白云观有三处著名的石猴,分别雕刻在不同的地方,找到石猴摸石猴,据说能够祈福、消灾、祛病。

二、开封延庆观

开封延庆观位于包公湖东北部,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后改名延庆观。

现存玉皇阁部分。玉皇阁高13米,坐北朝南,采用仿木结构,均用砖砌成。外观下阁上亭,上圆下方,造型奇特,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近年来,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州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观前街,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 年),初名 “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 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

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三清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四、浙江金华观

位于双龙洞南侧,相传是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香火极盛的侨仙——赤松黄大仙得道登真之地。它原系赤松宫下观,每岁差道士主持,掌三洞香火,盛极一时。唐初诗人陈子昂曾来此寻觅仙迹,留有《春日登金华观》诗。宋政和年间,重建洞天福地,并有“天下名山”的匾额。1834年再建时,发掘了“叱石成羊”等奇景,应验了当年黄大仙牧羊在此“叱石成羊”的传说。金华观红墙筒瓦,绿树环抱,清静幽雅,别有天地,日来此坐听松风,回味钟声,确有赏玩千古之遗韵。

五、广州五仙观

广州五仙观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

该观坐北朝南,门上的大匾上有清人书之“五仙大观”四字。依山而建的五仙观,现存有头门、后殿、东斋与西斋。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木构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珑新巧。后殿东侧有裸露的红砂岩层,上有巨大的脚印状凹穴,古人一向以为这是“仙人足迹”,得以保存下来。明清两代,这里分别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六、武汉长春观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此处西接蛇山尾部,山势至此伏而又起,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重阳祖师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于”命名。

该观始建于元代,为邱处机门徒所建,以纪念邱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之劝德。长春观建后屡遭兵毁,清同治二年(1863年)依明代形式重建,使“庙貌森严,回复壮观”;1931年再次修缮,布局重臻完善。全观面临武珞路,背依双峰山,依山而筑,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中为5重大殿,现存4重,依次为灵宫殿(供奉镇守山门之神王灵富)、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七真殿(供奉丘处机等七位真人)、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像)。东西4院,原为乾坤两道清修之所,现保存部分建筑。

长春观是我国古老的道教丛林之一,历史悠久,道学渊源。每逢庆典之日,举行活动,甚为壮观。有素餐馆和道教特色门诊各一处,为各地游人和道家信徒又添一层风趣。

七、龙虎山正一观

龙虎山正一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据《龙虎山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十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一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八、真武山道观

真武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城的西南,在鄂西北有“小金顶”之称。“大金顶”则是指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均州)的武当山。

在传统习惯中,朝均州武当山者,先要来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大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有钱财和精力者当继续去武当山天柱峰朝金顶,钱财精力不足或患病者可就此回转,也算实现了朝拜真武大帝的心愿。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降谕修建武当山道观。当时“管运武当山琉璃诸物”的船只数以万计,停泊在真武山的汉江中。突然兴起了狂风巨浪,众方骇惧,只见祥光数现,随即风平浪静,水天一色。众人皆说是真武大帝显灵,于是在山上修建了真武观。

崇祯年间,道观被毁。清顺治年间,又重建了真武殿、娘娘殿、老君殿等殿堂。此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真武山的香火仍然十分旺盛。“”期间,道观被拆毁。1994年开始复建。其中祖师殿、圣公圣母殿、钟楼、鼓楼等已经建成,道观初具规模。灵官殿等建筑亦已陆续动土,古观复兴在望。

九、武乡会仙观

武乡会仙观位于山西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贾志韬会仙于此,故以得名。创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本观道士李洞仁协同道长任守明筹资重修,至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竣工。

会仙观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殿宇背山面水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中轴线上,南为倒座戏台三间。关帝殿居戏台之后,筑于高台之上,悬山顶。屋顶脊兽皆备,筒板布瓦装修,通间格扇菱花装饰,图案考究。玉皇殿位居关帝殿之后,台基高峙,踏道整齐。三清殿为观内的一座主殿。砂石砌筑台基,台明高峙,殿身宽阔五间六柱。前檐用大额枋,斗拱疏朗,用材硕大。梁架规整,结构紧俏,单檐九脊顶。屋坡深远,举折平缓,形制古朴,为宋金遗构。中后两院左右为阎王殿、奶奶殿、东西廊庑等,共计20余间。殿宇雄伟壮观,富丽堂皇。观前数丈石岸托起,高峻雄伟,十分壮观。殿内四壁绘有人物山水壁画,绘技精湛。会仙观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武陟嘉应观

公元1723年,大清雍正元年,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从国库里拿出288万两白银(史载,雍正元年,国库仅存白银800万两,288万两白银是大清国库一年的收入),仿造北京的故宫,在焦作武陟的黄河岸边建造了嘉应观。

武陟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嘉应观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嘉应观的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黄河第一庙。嘉应观内的“三绝(钟绝、碑绝、图绝)”实在令人神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应观的镇观之宝,是位于前院正中的一通大铜碑,铜碑之上是一个伞形圆顶六角重檐式建筑——御碑亭,顶上覆盖着褚黄色的琉璃瓦,非常像清朝皇帝的皇冠。

大铜碑高4.3米、宽0.95米、厚0.24米,碑文记载修建嘉应观的初衷是祭龙王、防水患、保社稷、固江山,400多字的碑文由雍正皇帝撰文书丹,盖有“雍正御笔之玺”,这是雍正皇帝留在民间罕见的笔迹之一,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

来源:道宗网 作者:道真梓

正一观,道教祖师张道陵得道之地——龙虎山之六

正一观大门

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云锦山便由此而改名为“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张盛回龙虎山,为祭祀祖天师而兴建起“祖天师庙”,每逢三元节,登坛传录,各地学道者纷至沓来,形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的繁华景象。

桑海沧田,“天师庙”也几经修葺,名称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时改为“正一观”,至今仍叫这个名字。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个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

仪门

正一观仪门上画的两个门神,分别是秦叔宝和尉迟恭。

祖师殿

张道陵创立正一之道后,时人称张道陵为人天之师,于是又称天师道。张道陵羽化前授印剑符录于嗣师张衡说:“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五步罡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三绪,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故此,教主天师世袭制便成了天师道的突出特点。

鼓楼

院内东西建钟鼓楼

炼丹井

道士过来招呼,说喝了井水三个月不得感冒,一次是十元,这叫积功德。我从此井旁匆匆走过,见井水清澈。

汉献帝时,曹操征服汉中,在蜀汉以政教合一统治了三十余年的张鲁顺应自然,以印剑符纂授予其子第四代天师张盛,说:“大江之东云锦山,亦名龙虎山,祖师正一元坛在焉。汝可以印剑符纂往住其地,永宣祖教,以传于世。”张盛迁回龙虎山,修治祖天师元坛于此,每岁三元日登坛传教,从学千余人,是为龙虎宗。

此后天师在龙虎山嗣传六十三代,香火不绝。宋元以来,道教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纂统归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敕为正一教主,官居一品,时正一道才正式成立。随后,世袭天师便由提举三山符纂升到掌管天下道教事。从此,作为全国天师道的活动中心龙虎山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正一道祖庭。

玉皇殿

正一观坐落在龙虎山脚下,它座东朝西,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丹得道之地。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

祖师殿

祖师殿前龙虎石雕

唐天宝年间(724—755年),道士吴筠曾以一首《龙虎山》对这里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道士身披鱼鬣衣,向日忽向青天飞。龙虎山中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

正一观最早的名称为“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同时,天师张盛还在这里修复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旧址,并在此居住下来,每年三元节时,登坛传彔,各地学道者千余人涌向这里。

石龟

全真派与正一派的区别:

全真派,创立者是王重阳,其弟子相当于佛教里集体生活在寺庙中的和尚尼姑。他们必须出家在观,身着道装,束发面须,修身养性,终日与青灯黄卷为伴,以炼丹成仙以求长生不死为其主业,而且要求食斋禁荤,不可结婚生子,必须遵守许多奇怪的清规戒律。张天师创立的这个正一派,似乎更人性化,其信徒相当于带发修行的佛门弟子,不但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而且不必道装束发,也可以吃荤,平时用道符为人降神驱鬼、祈福禳灾。

正一观全景

据《龙虎山志》载:汉和帝时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真人六十余,饵之而容颜益少,若三十许人。顺帝时,真人闻巴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时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于是前往四川。居鹤鸣山,著道书(《老子想尔注》及《正一盟威经录》),尊奉老子(太上老君),新出正一之道,以二十四治(名山)为传教点,外以神明符咒,内用医药之术为人治病消灾,颇得群众信向,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道教组织——五斗米道(凡求医、从道者需交五斗信米以备饥荒而得名)。从此,张道陵便成了中国道教的鼻祖,张道陵得道成仙之地龙虎山也就成了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龙虎山从此便声名远扬。

正一观大门应是朝西的,门外有七星池,对面就是泸溪河,泸溪河总体上是由东南流向西北,再向北注入信江(也叫白塔河),这一段河流是由南向东流的。我在院内南面的房子(可能叫天师草堂)里卖了本《龙虎山志》。

道教之——四大天师

内容梗概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一、张天师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无量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期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 《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处在天目山。其母一晚上梦见北斗魁 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

甲午上元(蒲月十八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蛋。张道陵从 能处颖悟,七岁时遇河上公,患上授《品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贮点红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 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后遁隐于北 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 其志在精诚修炼,患上黄帝九鼎丹法。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埋头冥思,患上《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 道修真。顺帝时(126-144年),一为四川朴素平易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一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 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视仙源,求患上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垠,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 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后患上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头,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 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监狱变成二十四福庭。即为二十四治,每一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 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归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建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 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无量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 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白天升天。

今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封爵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 师”;宋理宗封爵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供武(1368-1355)元年 (1368年)改封天师为“真人”。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 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 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阵魔伏妖、神通广大,白天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平易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二、许天师

许天师,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载,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风衔珠,坠落怀中,遂受孕而生。弱冠之年,其事师大洞真 君吴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据《云笈七签》记载:一次许逊去打猎,射中一只有孕在身的母 鹿,适时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顾一切,折转头来伤心地舔小鹿,一会便死去了。许逊见状,心中非常难熬,怅然感悟,折其弓矢,锐意神仙之道。晋太康 (280-290年)元年(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吏平易近悦服,平易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 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后来晋室攘攘,连弃官东归,遨迹江湖,追求至道。此间与吴君同游江左,又与郭璞一同阴止五敦作乱。郭璞被五敦处刑后, 他又与吴君共同隐遁,至庐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术。后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 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风险江西,遂化为黑牛,率弟子杀之,为江西翦除水灾。自此,许逊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

东晋宁康(373-376年)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天飞升。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简,令 人探取,以决休咎,名日“圣签”。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 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宫在今江西南昌西山)。南宋绍兴间(1131-1网易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患上许逊授 《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代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首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建“净明忠孝道”。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

三、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朝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萨守坚少刊本为医生,因医术不太高明,开错药而吃死了人,于是弃医从道。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恃宸。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传》卷八、《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记载,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 害,用宝扇为平易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著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真人”。

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平易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四、葛天师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窖市)人。魏蜀吴时的术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 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能用符箓为人驱病辟耶。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极 拳左仙公”。梁陶景《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第三层。

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 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批示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平易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 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 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宋崇宁(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为“冲应真人”,淳(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为“冲应孚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