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鱼座

喻姓的历史名人(喻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4-01-03 05:52:15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新晋院士喻景权回故乡义乌 讲述少年求学报效祖国的故事

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义乌站 骆红婷 记者 何贤君

11月21日上午,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喻景权回到家乡义乌省亲,村里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后满怀期待地迎接喻景权的归来。

义乌稠江街道喻宅村路边挂满了横幅,村文化礼堂门口,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现场的欢迎仪式热闹非凡。“欢迎景权院士,荣归故里!”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喻景权走上了故乡的土地。

喻景权,浙江省义乌市稠江街道喻宅村人,高中毕业于义亭中学。浙江大学教授,农业生物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

趁此机会,喻景权与记者面对面,讲述他报效祖国的故事。

跳出“农门”,又回归“农门”

1976年,14岁的喻景权考入了义亭中学。“以前交通工具很少,我都是走路上学的,从家走到义亭中学,大概要1个多小时。”喻景权回忆道,三餐就吃梅干菜加萝卜干。“那个时候可以复习的资料特别少,特意让姑妈从北京寄了几本复习资料。”喻景权说,拿到书籍的他如获至宝,一有空就把这些复习资料翻出来学习。

1979年,通过刻苦学习,出生农民家庭的喻景权考上了大学。“我们那个年上大学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根本不会去考虑选专业的问题。”喻景权说,与“农”字结缘也是出于偶然,恰好隔壁邻居是教农业方面的老师。当时中国的农业发展有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几经思考,喻景权选择了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

“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的老师都给到了我许多帮助,正是由于他们的教导才使我有了现在的成就。”喻景权对母校义亭中学的感情很深,当天下午,他就先到母校义亭中学看望了曾经的师长。他说:“多年来我一直以母校老师为榜样,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一直鞭策着我积极进取,并在教学科研方面获得了一些成绩。”

放弃优渥条件,回国做科研

1985年喻景权到日本短期进修1年,1988年获批奖学金后的他又到日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对当时的喻景权来说,回国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需要莫大的勇气。

当时日本企业给他开出的月薪是30多万日元(折合当时汇率人民币3万多元),回国后却只有400多块;1991年就拿到驾照在日本开上小轿车,回国后又重新蹬上自行车……但是他从没有后悔,深深地扎根在祖国的广袤田野。

朋友问他:“你真的不回日本了?”他坚定地回答:“我不回日本了。”他告诉朋友,希望自己作为祖国的建设者,而不是成果的享受者。1995年8月,喻景权结束留学生涯回到母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工资很低,而且资历、职称都要从头评起,他却没有一句抱怨。科研条件也是从零起步,拿着学校拨给的1万元启动经费,兴致勃勃地干起来了。

20多年过去了,一心想要做点实事的喻景权,在蔬菜研究领域深耕42年,从实习研究员干到蔬菜院士。他长期从事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与抗逆高产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他主持了系列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的实施,探明了蔬菜抗冷、光合效率和瓜类坐果的调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创建出设施蔬菜抗逆生长与高产调控技术;破解了蔬菜连作自毒物质及其导致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建立了蔬菜“除障因、增抗性”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创建了SAS无土栽培新方法和LED精准补光技术,推动了我国蔬菜主产区产业升级和非耕地农业跨越式发展。

攻克难题,让科研成果扎根田野

“生在义乌,长在义乌,但一直励志为国家作出贡献。”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喻景权,深感我国设施蔬菜栽培不能走欧美国家的加温高能耗栽培之路,只能发展低能耗生产模式。我国冬春冷害频发、设施作物光合效率低、瓜类蔬菜座果难,长期遏制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喻景权说:“冬天温度一低,蔬菜叶片就‘感冒’打卷,再叠加冬季本来就缺少阳光,光合效率更是降低。”1997年,喻景权和团队在探索如何减轻蔬菜冷害的过程中,发现油菜素内酯是蔬菜抗冷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调控物质。随后他继续向科学深处要答案,从基因层面探明调控机制,从源头上明晰了作用原理。据此研创出仿生调控产品,建立了基于生理效应、作用时效和温光环境的抗逆调控方法,使设施果菜冬春冷害得到有效控制,大幅提高光合效率和产量。提高瓜类蔬菜的座果率,其实就是解决冬春季节瓜类只开花不结果的问题。这项植物“保胎”技术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喻景权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完成的。

“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瓜果的生长发育是通过细胞素调控的,找到这一把‘钥匙’,我们就打开了瓜类蔬菜不用授粉受精便能结出果实的奥秘。”通过这一方法,使得黄瓜和西瓜等8种瓜果座果率提高到95%以上。

“他每天回来吃个晚饭就回实验室,一天也聊不上几句话。”喻景权的妻子应卫华说。为什么喻景权能够不断向科研的深度进军?他的同事、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张明方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喻老师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在蔬菜研究的‘马拉松长跑’中,他始终引领学科前沿,经常是我们这个科研楼里回家最晚的一位老师。”

蔬菜农业几个字,看起来非常普通,但其中研究的课题和学问却非常深。比如“设施作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和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等,但效用上又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研究怎么让蔬菜在不利的环境下长得更好,食用更加安全”。

喻景权带着自己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解决了设施低温弱光环境下瓜类蔬菜“坐瓜难”问题,阐释了设施亚适应环境下蔬菜作物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机理,明确了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降解农药残留的新途径,选育了高温下仍具有线虫抗性的新型番茄砧木,发明了多种调控蔬菜作物生长的调控剂等。这些研究成果,解决了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让中国人的菜篮子更安全更丰富,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回顾过去38年学术生涯,喻景权说,他是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好时代,成长在有着深厚文化传承的浙大园艺学科。“未来,我们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我们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为老百姓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值班编辑:何贤君

值班主编:杨振华

文汇记忆|开国少将喻缦云回忆:接到打长沙命令时,正在地里干农活

说起平江起义,必然要说到“三月扑城”。

1928年3月,湖南省平江县委组织农军武装攻城,史称“三月扑城”。由于敌强我弱,最终未能完全占领平江县城,但“三月扑城”为我党积累了武装暴动的经验,为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电影《怒潮》就是“三月扑城”的光辉再现。

当时的农军中,有一个25岁的青年,他的名字叫喻缦云。

当时,他是平江县长寿镇赤卫队的副队长,后来随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攻打长沙,并参加了红军。历任司务长、会计科长、财政处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大军区副职)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又如何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的?这要从他的家庭说起,从他参加农民赤卫队、参加“三月扑城”“攻打长沙”等重要战事说起——

(一)

1903年9月27日,喻缦云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邵阳乡蔡家湾村一个农民家庭。

父母仅种着几亩薄地,根本不够一家人糊口,只能租种地主家的土地来维持生计。可是,终日辛苦劳作,收成却依然不够维持全家的日常生活。

家里虽然穷,但父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还是支持小缦云去读书。

1910年,7岁的喻缦云和大哥永昌的儿子喻谷贻一起,来到四里外的花园里村,在他大姐夫方挹棻家念私塾。

从蔡家湾到花园里虽然不算远,但都是土路,遇到下雨下雪天,满地泥泞,又粘又滑,不小心就会摔跟头。在这条路上,喻缦云赤着脚,风里来雨里去,不知摔了多少跤,但他坚持每天去学堂念书,始终没打退堂鼓。

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富的知识。在姐夫的私塾里,喻缦云先是念“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后来又写模本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912年11月,喻缦云的父亲去世。弥留之际,父亲拉着他的手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念书。

1913年秋天,喻缦云转到嘉义镇柏树山的喻家族学念书。因柏树山离家很远,他只能住在学校,每个月要交40斤大米,伙食费200文钱。虽然不用再交学费,但这些米和钱家里也很难拿出,总要东拼西凑。不管怎样,大哥永昌和二哥楚杰每月都会把米和钱送到学校,保证他继续读书。他住校不能常回家,母亲也会抽时间来看他。母亲带着糖果,拐着小脚,走十几里路来到学堂,总会累得气喘吁吁,但她总是乐此不疲。

年终,学堂考试,喻缦云又考了个第一名。

1915年,平江县在长寿街成立了公办学校,命名为“平江县第二高等小学”(简称“平江二高”)。12岁的喻缦云在他大哥和叔父的劝说下,参加了“平江二高”的入学考试,并在80名应考生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喻缦云来到“平江二高”后,语文教员易先生很喜欢他,每次班里作文,易先生都用他的卷子做展览,当范文来念。这年底,期终考试,他在班里又考了第一名。易先生很高兴,直称赞他功课好,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可是,“平江二高”的学费太贵,每月要交45 斤大米,一块半光洋伙食费。因家境困难,喻缦云虽然还想继续念书,但终于无力再交学费,不得已辍学回家。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我文化水平不高,是经济条件限制和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的。”

失学后,喻缦云回到蔡家湾,帮哥哥做一些轻松的农活。哥哥心疼他,不愿让他干重体力活,便去长寿街找到做生意的二叔,让他去二叔在长寿街开的铺子里当学徒。

二叔开的铺子名为“万丰源”,经营的是日杂百货。喻缦云虽是自家人,但二叔安排他干的活并不轻松。每天清晨天刚亮,他就起来下门板,打扫屋内屋外卫生,给二叔擦烟斗、打洗脸水,一直忙到二叔起床吃早饭。饭后,他就开始站铺面,随时招呼过往前来买货的客人,给进店的客人拿烟斗、倒茶招待。晚饭后,二叔开始打麻将,他就在旁边侍候着,直到二叔玩累了去睡觉,他还要收拾好房间,常常要忙到深夜。13岁的少年正是睡不够觉的时候,他一天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经常又累又困。更让小缦云受不了的是,二叔并不因为他是自家人就放松对他的要求,不仅让他干很多重活,还常会拿棍子打他。有时,他觉得,他不是在这里当学徒,简直就是当牛作马。

喻缦云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坚持着,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学点东西。他迷上了打算盘,店里无客人时,他就练习打算盘,不久就把算盘打得又快又好。算盘打得好,账目清楚,这为他后来在军队做后勤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18年,“万丰源”由于经营不善,股东们又不团结,一夜之间倒闭关门。喻缦云在这里做了3年牛马,从白天忙到深夜,说好每年给20 吊钱工资,但他一文钱也没拿到,就莫名其妙地失业了。

这年,已经16 岁的喻缦云怀着满腹无处诉说的愤怒,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走向外面的世界。

(二)

喻缦云出发时,只带着一把旧雨伞、一身换洗衣服,还有哥哥给他的几百文钱。他和堂兄喻洞舟一起,一路步行,走到了长沙。

到长沙后,他们找到了湖南军阀赵恒惕的部队——湖南陆军第二师,主动报名参了军,被安排在师部骑兵二连当勤务兵。全连共有120个兵,都佩有统一的马枪,每当赵恒惕外出,前边是骑兵一连开道,后面是骑兵二连压阵,很是威风。

骑兵二连驻守在长沙曾子庙,连长是广西人,名叫舒麟,字瑞生。舒连长是个有文化的军人,见喻缦云不但识字,还会打算盘算账,人又实在,就很喜欢。每次外出或去部队领银饷,他都要带着喻缦云同去。在生活上,他也很照顾喻缦云,不让喻缦云早起床出操,不让干重活、苦活,只为他整洁内务、洗衣服就行了。

连里的司务长是个大老粗,识字不多,也不会打算盘,经常算错账。舒连长不喜欢他,又很无奈,每次全连发饷时,连长都叫喻缦云去帮他算账,实际上代替了司务长的工作。

喻缦云拨弄算盘,很快就把每个战士应发的钱数算清楚了。他把每人应扣除的伙食费、杂支费扣除,算出每人应得的钱,告诉司务长。司务长就按他算好的钱数,发给每个战士。

当时,喻缦云是三等兵,每月扣除伙食费,可以领到一元五角钱。每当发饷算账时,舒连长都会坐在一边看他算账,见他把账算得清清楚楚,总是特意让司务长多给他几文钱。

1918年底,赵恒惕将师部两个骑兵连合编为骑兵营,喻缦云的二哥喻楚杰也来到这个营当了兵。随后,部队开拔到岳阳,在牛皮厂驻守训练。

训练中,喻缦云不但每天要操课,还要搬砖抬瓦建营房,劳动量很大。由于过度劳累,他的身体吃不消了,经常肚子疼,有时操课训练劳动都很难参加。营部军医检查后,诊断是“疝气”,报告了营长。营长当即宣布开除他。

当天晚上,喻缦云和二哥喻楚杰挤在一个床上,几乎一夜没睡。兄弟俩说了很多心里话。哥哥让他先回家好好养病,身体养好了,有机会再出来。

第二天,二哥喻楚杰及连里几个好朋友陪他吃了一顿饭,与他挥泪告别。他拿着大家凑的一串钱当路费,独自踏上了返乡的路。

(三)

回到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喻缦云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但是,他在家里除了种田,再没什么事可做,想去读书又没有钱,心情很郁闷。

“想想做学徒失业,当兵因生病又被除名,我当时的心情非常糟糕。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社会这么不公平?为什么老天爷对穷人这么狠心?却找不着答案。”他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感慨颇多。也就是这种思考,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母亲看到喻缦云整天郁郁寡欢,就劝儿子万事要想开。“既然干不了别的事,就在家好好跟着哥哥种田,将来也许会有好日子过。”大哥永昌也劝他安心在家种田,并说:“锄头拿得稳,种田不亏本”。在这种情况下,喻缦云只好拿起锄头,和哥哥一起种田。

可是,光靠地里的收成,一家人很难维持生活,喻缦云和哥哥只好利用空闲时间,外出帮人打短工。春天插秧时,地里的水还很凉,他就下到水田里,帮地主、富农家插秧;秋天收获时,他又和哥哥一起帮地主家收稻子,收茶子榨油;冬天,地里没活可干,他就和侄子喻谷贻等人去给有钱人抬轿子。他们抬着轿子走到平江县城或长沙市,来回上百里或几百里路,才能挣到一两串钱。有时,他还和堂兄银龙去长寿街,帮着商家运货物。

连续几年,喻缦云除了在家耕田种地,还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去打工,成年累月不休息,却也挣不到多少钱。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很穷苦。

“这种生活给了我历炼。劳动锻炼了我的身体,外出打工让我开了眼界,了解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剥削性,从而渐渐诱发了我的革命热情。”喻缦云后来回忆时说。

(四)

1924年1月,中国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联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合作。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湖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动,湘潭、礼陵、浏阳、平江等县的农动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农民们拿起标枪、大刀、扁担,把地主、土豪劣绅打倒,给他们戴高帽子游街,让几千年来压迫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的有钱人威风扫地,穷人扬眉吐气。喻缦云参加到这场洪流中,觉得特别解气,感慨“穷人终于看到好日子了”。

邵阳乡成立了农民协会、赤卫队、妇女会、儿童团等,喻缦云加入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积极参加抗租、抗捐、抗税斗争,并逐渐成长为农民协会的骨干。他们经常聚会,听上级派来的员作宣传,讲主义,讲工农当家作主,讲打土豪分田地。每次聚会,他们都会高喊:“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呼声震动了全乡,融入了全体农民心中!

1925年春天,在领导下,邵阳乡开始丈量土地,陆续分给农民,喻缦云家分到了一些土地。为了帮助贫苦农民耕种土地,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各村又成立了互济会,喻缦云被选举为互济会主任。

互济会是让农民互相帮助的组织,还负责让地主、富农捐钱捐粮,再分给生活困难的穷人家。在大风涌起的怒潮中,只要互济会通知地主、富农捐钱捐粮,他们都会积极地送到农民协会来。然后,互济会根据讨论意见,把钱和粮食分给困难户,这个办法得到了贫雇农民的欢迎,也帮助这些人度过了春荒。

1926年9月,在农民协会的负责人、员方炎甫(又名方雪元)介绍下,喻缦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主义青年团,发到了一枚共青团证章。他十分珍惜这枚团章,千方百计保护好,遗憾的是,后来在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中遗失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革命风暴席卷了湖南全省。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叛变革命,大肆捕杀人。4月23日,湖南军阀许克祥也在长沙大规模捕杀员和农民协会的负责人。农民协会、赤卫队被迫四处逃散,躲到了山里打游击。轰轰烈烈的农民大革命运动,就这样被镇压了。

喻缦云和喻洞舟、方炎甫等人逃到山里的四姐家,躲了三个多月,直到捕杀人逐渐停止,才敢回家。

虽然派穷凶极恶地杀害员,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但革命之火已经燃起,人民要革命、要翻身的目标并未因此而消失,反而更加强烈。武装挨户团、靖卫团反复清剿游击队,但广大贫苦农民都站在游击队一边,千方百计保护游击队员。老百姓经常把敌人的情况告诉游击队,武装到村里清剿抓人,人们就躲进大山里,他们根本找不着。武装人少时,他们就主动出击,消灭敌人。于是,游击队的力量不但没被削弱,反而更加活跃频繁。后来,游击队越战越勇,越打越强,参加游击队的人越来越多,缴获的也愈来愈多,力量不断壮大。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非常震怒,调集了湘赣两省的武装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围剿。当时,湖南的部队大部分调去围攻井冈山了,平江县城只留下少数军队和挨户团驻守,长寿街的农民趁机又拿起武器,恢复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喻缦云又挺身而出,担任了赤卫队的副队长。

(五)

1928年3月,在湘赣苏区的领导下,平江周边的游击队、赤卫队约20万人行动起来,攻打平江县城。这就是著名的“三月扑城”。喻缦云带领长寿赤卫队参加了这次战斗。

当时,长寿区农民协会号召每个赤卫队员拿起能用的武器,自带三天粮食,每人再准备一条绳子,用来捆地主、豪绅、兵。准备好后,喻缦云和赤卫队员一起,由长寿街出发,浩浩荡荡杀向平江县城。游击队在前面打先锋,他们得到情报说,平江县城驻敌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还有一个营驻在平江吾口。可是,战斗一打响,这个营很快返回了县城。经过数小时激战,只有少数游击队员攻入城内,处于敌强我弱的局面。看形势,很难一下子攻破县城,游击队只好退出,跟在后面的赤卫队也不得不返回了长寿街。

这年7年,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把平江城里的地主、土豪劣绅都抓了起来,为广大农民报了仇、出了恶气。革命风暴在平江又轰轰烈烈地爆发了,起义部队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青壮年纷纷加入队伍。喻缦云也想去参军,但当时母亲得了病,一时离不开,后来又听说部队走了,只好在农民协会里从事支前活动。

1929年8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又回到湘赣边区,建立了根据地,成立了工农政府。10月1日,部队攻克了长寿街,随后在修水、平江一带打游击。

1930年6月,红五军攻克了平江,并在那里接到了择机攻打长沙的命令。

(六)

彭德怀受令后,决定乘军队调往江西围剿红军、长沙城内防守空虚之际,直接攻打长沙,分散敌军兵力,为江西红军解围。

平江县的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各乡赤卫队配合红军协同作战。赤卫队员听说准备攻打长沙,个个干劲十足,精神饱满,纷纷要求跟着红军去打长沙。

喻缦云后来回忆说,接到赤卫队员协同红军作战的命令,准备集合时,他还在田里耕作。一听到命令,他丢下还在田里犁地的牛和工具,来不及换衣服,高喊“走啊,去打长沙了!”便跑向了集合点。

像喻缦云一样,许多赤卫队员都在做着农活。他们给家人留下话:“你们女人在家先干着,等我们打下长沙,再回来干活!”这句话,女人们心里一直记着,但他们的亲人,很多再也没有回来。

长寿区邵阳乡的赤卫队选择了十多个赤卫队员,跟随红军攻打长沙城。喻缦云记得,当时出征参战的除了他,还有蔡家湾的喻谷贻、喻银龙、喻栋龙,嘴头山的方心龙、方青龙、方克明、喻佑应,花园里的方佑来等。

当时,攻打长沙城的共有三个纵队。邵阳乡的赤卫队员都被分在第3纵队,也就是吴概之担任队长的纵队。红军加上赤卫队,总共约有3000人,从浏阳、平江分两路行动,直奔长沙城。他们在径井和湘军何键的部队打了一仗,消灭了敌人一个团,其溃兵退向长沙城,他们紧紧尾追,一直追到长沙,全部消灭了这股敌军。

喻缦云后来回忆说,从长寿街、平江再到长沙,部队急行军走了一天多,顾不上吃喝休息,人人都为能去消灭长沙的敌人而兴奋。越接近长沙,人们越有精神,个个摩拳擦掌,冲锋向前。彭德怀有命令,有枪的部队在前面冲锋杀敌,无枪的赤卫队随后前进。红军杀进长沙城后,城里硝烟未尽,到处都有乱跑的敌兵,赤卫队员们就冲上去,俘虏了敌兵,用绳子捆了压倒在地。很快,赤卫队捆敌兵的绳子都用完了,不少敌兵主动向赤卫队缴枪,跟着一起走向集中地。他和七八个赤卫队员一组,押解了十几个俘虏兵,缴获了十多支步枪和不少子弹。他们背着枪和子弹,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记得有人不时高声喊口号:“红军万岁”。

攻打长沙这一仗,彭德怀抓住了敌军的弱点,以3000余人的“杂牌部队”,击溃了敌人五个团5000余人的正规军,一举攻下了长沙。这次战役缴获了很多,资财无数,光大洋就有几百万元。胜利鼓舞了人民革命的信心,长沙的青壮年纷纷参军,部队扩充了一倍多。这是红军首次攻占一个省城,可以说是一个伟大胜利!

战役结束后,第3纵队长寿区的赤卫队被指定在长沙小西门搬运缴获的物资,并给每个赤卫队员发了一块现大洋。喻缦云手握这块大洋,心里坚定了要参加红军的想法。

红军在长沙城住了约七天,调来十几个团,想收复长沙。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彭德怀做出了“部队撤出长沙城到平江县休整”的决定。

部队撤出长沙,返回平江县。第3纵队在献钟一带休整,赤卫队员也随部队休整,并未解散回家。

喻缦云和赤卫队员们交流了想参加红军的想法,大家都很赞成,纷纷表示也愿意参加红军。

这时,第3纵队改编为第3师,喻缦云和赤卫队的十几个队员一起,同时参加了红军,并担任了连司务长。

1930年9月,喻缦云跟随部队再次攻打长沙,失败后向江西萍乡、安源一带转移。10月,在安源,由连政委熊范安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从此,喻缦云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的斗争,参加了上党、济南、淮海和渡江等战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后勤保障任务,为我军后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刘标玖

编辑:卫中

文汇记忆|开国少将喻缦云回忆:接到打长沙命令时,正在地里干农活

说起平江起义,必然要说到“三月扑城”。

1928年3月,湖南省平江县委组织农军武装攻城,史称“三月扑城”。由于敌强我弱,最终未能完全占领平江县城,但“三月扑城”为我党积累了武装暴动的经验,为平江起义和红五军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电影《怒潮》就是“三月扑城”的光辉再现。

当时的农军中,有一个25岁的青年,他的名字叫喻缦云。

当时,他是平江县长寿镇赤卫队的副队长,后来随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攻打长沙,并参加了红军。历任司务长、会计科长、财政处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华东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大军区副职)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又如何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的?这要从他的家庭说起,从他参加农民赤卫队、参加“三月扑城”“攻打长沙”等重要战事说起——

(一)

1903年9月27日,喻缦云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邵阳乡蔡家湾村一个农民家庭。

父母仅种着几亩薄地,根本不够一家人糊口,只能租种地主家的土地来维持生计。可是,终日辛苦劳作,收成却依然不够维持全家的日常生活。

家里虽然穷,但父母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还是支持小缦云去读书。

1910年,7岁的喻缦云和大哥永昌的儿子喻谷贻一起,来到四里外的花园里村,在他大姐夫方挹棻家念私塾。

从蔡家湾到花园里虽然不算远,但都是土路,遇到下雨下雪天,满地泥泞,又粘又滑,不小心就会摔跟头。在这条路上,喻缦云赤着脚,风里来雨里去,不知摔了多少跤,但他坚持每天去学堂念书,始终没打退堂鼓。

辛勤的努力换来了丰富的知识。在姐夫的私塾里,喻缦云先是念“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后来又写模本字,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912年11月,喻缦云的父亲去世。弥留之际,父亲拉着他的手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念书。

1913年秋天,喻缦云转到嘉义镇柏树山的喻家族学念书。因柏树山离家很远,他只能住在学校,每个月要交40斤大米,伙食费200文钱。虽然不用再交学费,但这些米和钱家里也很难拿出,总要东拼西凑。不管怎样,大哥永昌和二哥楚杰每月都会把米和钱送到学校,保证他继续读书。他住校不能常回家,母亲也会抽时间来看他。母亲带着糖果,拐着小脚,走十几里路来到学堂,总会累得气喘吁吁,但她总是乐此不疲。

年终,学堂考试,喻缦云又考了个第一名。

1915年,平江县在长寿街成立了公办学校,命名为“平江县第二高等小学”(简称“平江二高”)。12岁的喻缦云在他大哥和叔父的劝说下,参加了“平江二高”的入学考试,并在80名应考生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喻缦云来到“平江二高”后,语文教员易先生很喜欢他,每次班里作文,易先生都用他的卷子做展览,当范文来念。这年底,期终考试,他在班里又考了第一名。易先生很高兴,直称赞他功课好,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可是,“平江二高”的学费太贵,每月要交45 斤大米,一块半光洋伙食费。因家境困难,喻缦云虽然还想继续念书,但终于无力再交学费,不得已辍学回家。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说:“我文化水平不高,是经济条件限制和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的。”

失学后,喻缦云回到蔡家湾,帮哥哥做一些轻松的农活。哥哥心疼他,不愿让他干重体力活,便去长寿街找到做生意的二叔,让他去二叔在长寿街开的铺子里当学徒。

二叔开的铺子名为“万丰源”,经营的是日杂百货。喻缦云虽是自家人,但二叔安排他干的活并不轻松。每天清晨天刚亮,他就起来下门板,打扫屋内屋外卫生,给二叔擦烟斗、打洗脸水,一直忙到二叔起床吃早饭。饭后,他就开始站铺面,随时招呼过往前来买货的客人,给进店的客人拿烟斗、倒茶招待。晚饭后,二叔开始打麻将,他就在旁边侍候着,直到二叔玩累了去睡觉,他还要收拾好房间,常常要忙到深夜。13岁的少年正是睡不够觉的时候,他一天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经常又累又困。更让小缦云受不了的是,二叔并不因为他是自家人就放松对他的要求,不仅让他干很多重活,还常会拿棍子打他。有时,他觉得,他不是在这里当学徒,简直就是当牛作马。

喻缦云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坚持着,最重要的原因是想学点东西。他迷上了打算盘,店里无客人时,他就练习打算盘,不久就把算盘打得又快又好。算盘打得好,账目清楚,这为他后来在军队做后勤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18年,“万丰源”由于经营不善,股东们又不团结,一夜之间倒闭关门。喻缦云在这里做了3年牛马,从白天忙到深夜,说好每年给20 吊钱工资,但他一文钱也没拿到,就莫名其妙地失业了。

这年,已经16 岁的喻缦云怀着满腹无处诉说的愤怒,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家乡,走向外面的世界。

(二)

喻缦云出发时,只带着一把旧雨伞、一身换洗衣服,还有哥哥给他的几百文钱。他和堂兄喻洞舟一起,一路步行,走到了长沙。

到长沙后,他们找到了湖南军阀赵恒惕的部队——湖南陆军第二师,主动报名参了军,被安排在师部骑兵二连当勤务兵。全连共有120个兵,都佩有统一的马枪,每当赵恒惕外出,前边是骑兵一连开道,后面是骑兵二连压阵,很是威风。

骑兵二连驻守在长沙曾子庙,连长是广西人,名叫舒麟,字瑞生。舒连长是个有文化的军人,见喻缦云不但识字,还会打算盘算账,人又实在,就很喜欢。每次外出或去部队领银饷,他都要带着喻缦云同去。在生活上,他也很照顾喻缦云,不让喻缦云早起床出操,不让干重活、苦活,只为他整洁内务、洗衣服就行了。

连里的司务长是个大老粗,识字不多,也不会打算盘,经常算错账。舒连长不喜欢他,又很无奈,每次全连发饷时,连长都叫喻缦云去帮他算账,实际上代替了司务长的工作。

喻缦云拨弄算盘,很快就把每个战士应发的钱数算清楚了。他把每人应扣除的伙食费、杂支费扣除,算出每人应得的钱,告诉司务长。司务长就按他算好的钱数,发给每个战士。

当时,喻缦云是三等兵,每月扣除伙食费,可以领到一元五角钱。每当发饷算账时,舒连长都会坐在一边看他算账,见他把账算得清清楚楚,总是特意让司务长多给他几文钱。

1918年底,赵恒惕将师部两个骑兵连合编为骑兵营,喻缦云的二哥喻楚杰也来到这个营当了兵。随后,部队开拔到岳阳,在牛皮厂驻守训练。

训练中,喻缦云不但每天要操课,还要搬砖抬瓦建营房,劳动量很大。由于过度劳累,他的身体吃不消了,经常肚子疼,有时操课训练劳动都很难参加。营部军医检查后,诊断是“疝气”,报告了营长。营长当即宣布开除他。

当天晚上,喻缦云和二哥喻楚杰挤在一个床上,几乎一夜没睡。兄弟俩说了很多心里话。哥哥让他先回家好好养病,身体养好了,有机会再出来。

第二天,二哥喻楚杰及连里几个好朋友陪他吃了一顿饭,与他挥泪告别。他拿着大家凑的一串钱当路费,独自踏上了返乡的路。

(三)

回到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喻缦云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但是,他在家里除了种田,再没什么事可做,想去读书又没有钱,心情很郁闷。

“想想做学徒失业,当兵因生病又被除名,我当时的心情非常糟糕。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社会这么不公平?为什么老天爷对穷人这么狠心?却找不着答案。”他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感慨颇多。也就是这种思考,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母亲看到喻缦云整天郁郁寡欢,就劝儿子万事要想开。“既然干不了别的事,就在家好好跟着哥哥种田,将来也许会有好日子过。”大哥永昌也劝他安心在家种田,并说:“锄头拿得稳,种田不亏本”。在这种情况下,喻缦云只好拿起锄头,和哥哥一起种田。

可是,光靠地里的收成,一家人很难维持生活,喻缦云和哥哥只好利用空闲时间,外出帮人打短工。春天插秧时,地里的水还很凉,他就下到水田里,帮地主、富农家插秧;秋天收获时,他又和哥哥一起帮地主家收稻子,收茶子榨油;冬天,地里没活可干,他就和侄子喻谷贻等人去给有钱人抬轿子。他们抬着轿子走到平江县城或长沙市,来回上百里或几百里路,才能挣到一两串钱。有时,他还和堂兄银龙去长寿街,帮着商家运货物。

连续几年,喻缦云除了在家耕田种地,还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去打工,成年累月不休息,却也挣不到多少钱。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很穷苦。

“这种生活给了我历炼。劳动锻炼了我的身体,外出打工让我开了眼界,了解了封建制度的残酷剥削性,从而渐渐诱发了我的革命热情。”喻缦云后来回忆时说。

(四)

1924年1月,中国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联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合作。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湖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动,湘潭、礼陵、浏阳、平江等县的农动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农民们拿起标枪、大刀、扁担,把地主、土豪劣绅打倒,给他们戴高帽子游街,让几千年来压迫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的有钱人威风扫地,穷人扬眉吐气。喻缦云参加到这场洪流中,觉得特别解气,感慨“穷人终于看到好日子了”。

邵阳乡成立了农民协会、赤卫队、妇女会、儿童团等,喻缦云加入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积极参加抗租、抗捐、抗税斗争,并逐渐成长为农民协会的骨干。他们经常聚会,听上级派来的员作宣传,讲主义,讲工农当家作主,讲打土豪分田地。每次聚会,他们都会高喊:“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呼声震动了全乡,融入了全体农民心中!

1925年春天,在领导下,邵阳乡开始丈量土地,陆续分给农民,喻缦云家分到了一些土地。为了帮助贫苦农民耕种土地,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各村又成立了互济会,喻缦云被选举为互济会主任。

互济会是让农民互相帮助的组织,还负责让地主、富农捐钱捐粮,再分给生活困难的穷人家。在大风涌起的怒潮中,只要互济会通知地主、富农捐钱捐粮,他们都会积极地送到农民协会来。然后,互济会根据讨论意见,把钱和粮食分给困难户,这个办法得到了贫雇农民的欢迎,也帮助这些人度过了春荒。

1926年9月,在农民协会的负责人、员方炎甫(又名方雪元)介绍下,喻缦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主义青年团,发到了一枚共青团证章。他十分珍惜这枚团章,千方百计保护好,遗憾的是,后来在苏区的反围剿战争中遗失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大革命风暴席卷了湖南全省。然而,好景不长。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叛变革命,大肆捕杀人。4月23日,湖南军阀许克祥也在长沙大规模捕杀员和农民协会的负责人。农民协会、赤卫队被迫四处逃散,躲到了山里打游击。轰轰烈烈的农民大革命运动,就这样被镇压了。

喻缦云和喻洞舟、方炎甫等人逃到山里的四姐家,躲了三个多月,直到捕杀人逐渐停止,才敢回家。

虽然派穷凶极恶地杀害员,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但革命之火已经燃起,人民要革命、要翻身的目标并未因此而消失,反而更加强烈。武装挨户团、靖卫团反复清剿游击队,但广大贫苦农民都站在游击队一边,千方百计保护游击队员。老百姓经常把敌人的情况告诉游击队,武装到村里清剿抓人,人们就躲进大山里,他们根本找不着。武装人少时,他们就主动出击,消灭敌人。于是,游击队的力量不但没被削弱,反而更加活跃频繁。后来,游击队越战越勇,越打越强,参加游击队的人越来越多,缴获的也愈来愈多,力量不断壮大。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非常震怒,调集了湘赣两省的武装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围剿。当时,湖南的部队大部分调去围攻井冈山了,平江县城只留下少数军队和挨户团驻守,长寿街的农民趁机又拿起武器,恢复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喻缦云又挺身而出,担任了赤卫队的副队长。

(五)

1928年3月,在湘赣苏区的领导下,平江周边的游击队、赤卫队约20万人行动起来,攻打平江县城。这就是著名的“三月扑城”。喻缦云带领长寿赤卫队参加了这次战斗。

当时,长寿区农民协会号召每个赤卫队员拿起能用的武器,自带三天粮食,每人再准备一条绳子,用来捆地主、豪绅、兵。准备好后,喻缦云和赤卫队员一起,由长寿街出发,浩浩荡荡杀向平江县城。游击队在前面打先锋,他们得到情报说,平江县城驻敌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还有一个营驻在平江吾口。可是,战斗一打响,这个营很快返回了县城。经过数小时激战,只有少数游击队员攻入城内,处于敌强我弱的局面。看形势,很难一下子攻破县城,游击队只好退出,跟在后面的赤卫队也不得不返回了长寿街。

这年7年,彭德怀领导了平江起义,把平江城里的地主、土豪劣绅都抓了起来,为广大农民报了仇、出了恶气。革命风暴在平江又轰轰烈烈地爆发了,起义部队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许多青壮年纷纷加入队伍。喻缦云也想去参军,但当时母亲得了病,一时离不开,后来又听说部队走了,只好在农民协会里从事支前活动。

1929年8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又回到湘赣边区,建立了根据地,成立了工农政府。10月1日,部队攻克了长寿街,随后在修水、平江一带打游击。

1930年6月,红五军攻克了平江,并在那里接到了择机攻打长沙的命令。

(六)

彭德怀受令后,决定乘军队调往江西围剿红军、长沙城内防守空虚之际,直接攻打长沙,分散敌军兵力,为江西红军解围。

平江县的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各乡赤卫队配合红军协同作战。赤卫队员听说准备攻打长沙,个个干劲十足,精神饱满,纷纷要求跟着红军去打长沙。

喻缦云后来回忆说,接到赤卫队员协同红军作战的命令,准备集合时,他还在田里耕作。一听到命令,他丢下还在田里犁地的牛和工具,来不及换衣服,高喊“走啊,去打长沙了!”便跑向了集合点。

像喻缦云一样,许多赤卫队员都在做着农活。他们给家人留下话:“你们女人在家先干着,等我们打下长沙,再回来干活!”这句话,女人们心里一直记着,但他们的亲人,很多再也没有回来。

长寿区邵阳乡的赤卫队选择了十多个赤卫队员,跟随红军攻打长沙城。喻缦云记得,当时出征参战的除了他,还有蔡家湾的喻谷贻、喻银龙、喻栋龙,嘴头山的方心龙、方青龙、方克明、喻佑应,花园里的方佑来等。

当时,攻打长沙城的共有三个纵队。邵阳乡的赤卫队员都被分在第3纵队,也就是吴概之担任队长的纵队。红军加上赤卫队,总共约有3000人,从浏阳、平江分两路行动,直奔长沙城。他们在径井和湘军何键的部队打了一仗,消灭了敌人一个团,其溃兵退向长沙城,他们紧紧尾追,一直追到长沙,全部消灭了这股敌军。

喻缦云后来回忆说,从长寿街、平江再到长沙,部队急行军走了一天多,顾不上吃喝休息,人人都为能去消灭长沙的敌人而兴奋。越接近长沙,人们越有精神,个个摩拳擦掌,冲锋向前。彭德怀有命令,有枪的部队在前面冲锋杀敌,无枪的赤卫队随后前进。红军杀进长沙城后,城里硝烟未尽,到处都有乱跑的敌兵,赤卫队员们就冲上去,俘虏了敌兵,用绳子捆了压倒在地。很快,赤卫队捆敌兵的绳子都用完了,不少敌兵主动向赤卫队缴枪,跟着一起走向集中地。他和七八个赤卫队员一组,押解了十几个俘虏兵,缴获了十多支步枪和不少子弹。他们背着枪和子弹,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只记得有人不时高声喊口号:“红军万岁”。

攻打长沙这一仗,彭德怀抓住了敌军的弱点,以3000余人的“杂牌部队”,击溃了敌人五个团5000余人的正规军,一举攻下了长沙。这次战役缴获了很多,资财无数,光大洋就有几百万元。胜利鼓舞了人民革命的信心,长沙的青壮年纷纷参军,部队扩充了一倍多。这是红军首次攻占一个省城,可以说是一个伟大胜利!

战役结束后,第3纵队长寿区的赤卫队被指定在长沙小西门搬运缴获的物资,并给每个赤卫队员发了一块现大洋。喻缦云手握这块大洋,心里坚定了要参加红军的想法。

红军在长沙城住了约七天,调来十几个团,想收复长沙。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彭德怀做出了“部队撤出长沙城到平江县休整”的决定。

部队撤出长沙,返回平江县。第3纵队在献钟一带休整,赤卫队员也随部队休整,并未解散回家。

喻缦云和赤卫队员们交流了想参加红军的想法,大家都很赞成,纷纷表示也愿意参加红军。

这时,第3纵队改编为第3师,喻缦云和赤卫队的十几个队员一起,同时参加了红军,并担任了连司务长。

1930年9月,喻缦云跟随部队再次攻打长沙,失败后向江西萍乡、安源一带转移。10月,在安源,由连政委熊范安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从此,喻缦云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的斗争,参加了上党、济南、淮海和渡江等战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后勤保障任务,为我军后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刘标玖

编辑:卫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