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的开始。在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北回归线上最北的位置,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2.夏至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
夏至通常在公历的6月20日至22日之间,具体日期会因每年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夏至和冬至有什么区别?
冬至和夏至是农历中两个重要的节气,在太阳运行轨迹上分别代表着冬季和夏季的开始。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而夏至则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时刻。
4.夏至有哪些习俗和活动?
夏至节日习俗因地区而异,但一些常见的活动包括吃粽子、喝雄黄酒、祈福、戴艾草、晒太阳等。各地还有一些特色的庆祝形式,如江南地区的划龙舟、北方地区的纳凉、躺在草地上等。
5.夏至和身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夏至时节,阳气盛长,人体阳气也随之旺盛。因此,在夏至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以免引起中暑和其他健康问题。此外,也应注意夏季饮食清淡、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和补充水分。
6.夏至对农业有何影响?
夏至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对农业有重要影响。夏至后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气温升高,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作物的丰收具有积极意义。农民们通常会根据夏至的到来来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如移栽、除草、施肥等。
7.夏至的起源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夏至作为一个节气,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是农民们根据太阳运行轨迹而制定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用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事活动。夏至具有丰收、团圆和祈福的寓意,对于注重农业的古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8.夏至在不同地区有哪些不同表达方式?
夏至在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称呼和庆祝方式。比如,北方地区常把夏至称为"夏至节",并且有纳凉、躺草地等习俗;南方地区则常将夏至与端午节联系起来,进行划龙舟、吃粽子的庆祝活动。
9.夏至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夏至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但一般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节日。它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来指导农事活动,并没有像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一样有固定的特定庆祝形式。
10.夏至和自然界的变化有什么关联?
夏至时太阳直射地球北回归线上最北的位置,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此时,阳光照射强度最高,白天时间最长,对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植物开始快速生长,动物活动更加活跃,夏季的生态系统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些年,因为教育、文化冲击以及思想观念变化等原因,烧香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很多年轻人甚至认为烧香是封建迷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虽说烧香祈福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也并不会真的能带来好运,但直接将其认定为封建迷信加以抵制,也有些矫枉过正。
现在人们不管是去寺庙道观上香,还是在家祭祖上香,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为了表达一下尊敬,求个心安,并不是真的要搞封建迷信。
虽说只是为了求个心安,但香也不能随便烧,还是有一些规矩的。
其中最首要的规矩,就是烧香一定要烧三根香,或者是三的倍数。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有疑问了,为何烧香的时候一定要点三根?每根分别代表什么?这其中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得不知。
含义众多的“三炷香”其实在国外,佛教是不烧三炷香的,而在中国之所以烧三炷香,是受中国传统阴阳学说的影响。
在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中,奇为阳,偶为阴,中国人喜阳不喜阴,因此祭祖敬神都喜欢用奇数。
而在奇数里,三这个数字代表着无限,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中国人便选择了三。
当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这个观念已经传承了千年,因此佛教烧香也就自然采用了三炷香的规矩。
至于道教,其理论本就脱胎于中国传统阴阳学说,当然也要采用三炷香的规矩了。
只不过在佛教、道教和传统习俗中,三炷香有着不同的解释。
在佛教理论中,三炷香分别叫做戒香、定香、慧香,代表着佛教的三种修行方法:修戒、修定和修慧。
所谓的修戒,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贪。
意思就是要戒掉人性中的贪欲、自私等,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遵从佛法的指引,不让自己放任自流,被钱权色所迷惑。
所谓的修定,对应的是佛教三害中的嗔。
意思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红尘中保持定力,不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念头所驱使,去和喧嚣的尘世对抗,获得内心的平静,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摆脱迷惑和茫然。
而所谓的修慧,对应的自然就是佛教三害中的痴。
其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在修戒、修定的基础之上去努力学习和思考,努力积累、沉淀出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
正所谓“静能生慧”,一个没有主见、欲念横流的人是不会拥有真正智慧的。
除了戒、定、慧,佛教中烧三根香还代表供养的佛、法、僧。
第一根插在中间,代表“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根香插在右边,代表“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根香插在左侧,供养的就是僧,代表“净而不染”。
而在道教中,“三”这个数字代表着万事万物,即所谓的三生万物。
因此,道教的三炷香其实代表的就是对天地万物的敬重。
同时,道教的三炷香也代表着敬三清。
三清就是道教的三位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理论认为,伴随着青烟袅袅上升,人们的心愿也会随之升腾到九天之上,来到三清道尊身边聆听教诲。
此外,在道教理论中修持“三炷香”也有荡除“三业”的意思。
道教理论认为,做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所谓的“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和恶念,故无“心业”;
“身香”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纯朴善良,不做恶事和亏心事,身正而不邪,故无“身业”;
“口香”则是指积累口德,不出口伤人,不口出狂言、脏话等,口净而不脏,故无“口业”。
因为都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所以在烧三炷香的规矩上,道教和佛教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那就是都要将第一根香插在中间,第二根插在右侧、第三根插在左侧,顺序不可以打乱,也不可以出错。
而不同的地方在于,道教不仅可以烧三炷香,还可以烧三的倍数,比如六根、九根都是可以的。
此外,道教烧香不可以出现明火,即使出现明火,也不可以用嘴吹灭。
因为道教认为凡人用嘴吹出来的是浊气,用浊气吹灭香的明火是对神明的“不敬”。
除了佛道两教之外,在民俗中同样有烧三炷香的规矩。
民俗中的三炷香,一般代表着天、地、人。
中国人要想做成什么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为了兼顾天、地、人,所以在烧香祭拜、祈福的时候都要烧三炷。
不过在有的地方,人们以三根香为一炷香,三炷香就是九根香。
如果是代表全家去祭拜祖先的话,一般都烧三炷也就是九根香,三根代表父辈,三根代表自己,三根代表儿孙。
如果祭拜人是单身,而且只是去祭拜父辈,那么点一炷香,也就是三根香就行。
传承五千年的烧香烧三炷香虽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其实在一开始,没有三炷香的规矩。
烧香活动堪称是中国传承最为悠久的文化活动了,广义上的烧香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炎帝时代,距今已经超过了五千年。
所以,烧香其实既不起源于佛教,也不起源于道教,而是起源于中国原始的“祖先崇拜”,只不过后来被佛道两教发扬光大。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活着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想精神方面的事情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需要整天为活着担忧,有了空闲时间,便开始有了精神方面的思考。
唯物主义哲学说过,物质决定意识,因此引发人们思考的便是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界的动植物们。
这些自然现象、动植物与人类的想象力一结合,人类最早的“图腾崇拜”就诞生了。
等到了五六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一些部落首领、伟大人物因为带领人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比如战胜了自然灾害或者打败了别的部落等,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人们对于图腾的崇拜也逐渐转移到这些伟大人物身上,于是祖先崇拜就诞生了。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伏羲等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很多花花草草不仅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还能够治疗疾病,愉悦身心,驱虫避害。
于是人们便开始收集研究它们,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神农尝百草。
此后,一些人逐渐开始将带有特殊香气,闻知能够愉悦身心,驱虫避害的花花草草用于祭祀祖先,以希望这些花花草草能够为祖先“驱疫避秽”,保佑家族平安顺遂。
再后来,人们发现很多用于祭祀的花草通过晾干焚烧的方法。
不仅香气更加浓郁、持久,而且还可以解决花草生长季节的问题,随后都能够保证祭祀的需求,于是最早期的“香”便出现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香”,还不是像现在用的一根一根的圆柱形香棒,而是植物晾干后的粉末或者枝叶,最常见的香就是香蒿等天然“香料”。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文王时期人们经常“升烟以祭天”了。
焚烧的就是各种带有香气的植物,不过当时还不叫做烧香,而是称作“禋祀”。
此时虽然没有“三炷香”的说法,但根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焚香是"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意思就是人们焚香祭拜的主要是天神、人鬼和地只这三类,所以当时就已经有“三”这个规矩了。
这个时期,烧香仍主要用于祭天以及祭祀一些伟大的先祖,和宗教活动没有什么关联,而且普通老百姓也没有权利烧香。
不过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普通老百姓也烧不起。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求长生,不仅大规模招揽方士炼制丹药,还大肆开展烧香敬神活动。
只要能够和长生沾上边的神,别管大小,都要敬上一炉香。
这样一来,就彻底打破了过去烧香只是用来祭天和祭祀伟大祖先的传统。
而且,汉武帝不仅自己组织人大规模烧香敬神,而且要求手下的人烧香敬神为自己祈福。
此外,汉武帝为了更好地“金屋藏娇”,设置“椒房之宠”,还将香料用于房屋的装修上,并在屋内焚香,以营造更舒适的氛围感。
这一行为,也就打破了焚香用于祭祀的规定。
汉武帝的一系列操作,让香开始逐渐走入个人的家中。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汉代。
宋代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便考证认为“焚香始于汉”。
根据经济学原理,需求决定了供给。
在汉武帝的带动下,汉代香事繁盛,人们对于香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用途和样式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各种各样的香和焚香的用具也开始出现,香产业逐渐形成。
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最早的香炉,便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古墓出土的青铜博山炉。
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三炷香规矩的形成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开来,同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逐渐摆脱原始状态,发展成为真正的宗教。
两个宗教虽然在理念、教义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崇尚烧香。
在佛教理论中,香不仅仅是供品,同时还有很多象征和寓意。在很多佛教经典中,香常常和修行者持戒之德相联系。
例如在《首楞严三昧经》中,就用“香光庄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
此外,在佛教世界的无量诸佛净土中,也有以香著称的是“众香国”、“香水海”等。
而在道教理论中,香更是神仙“神格”的标志。
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不仅是通真达灵的信物,而且往往作为神仙贵人降临、凡人升仙的先兆,因此道教修行敬神都必焚香。
不过在东汉时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统治者态度不明确等各种原因,佛教和道教流行程度尚不广泛,因此烧香活动影响范围仍然较小。
而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在黄巾起义的影响和张鲁的大力推动下,道教中的“五斗米教”开始在中国北方大规模传播开来。
到了西晋时期,著名的道家天师葛洪通过对道教进行改造,不仅使道教开始脱离原始宗教的状态,更让道教逐渐被统治阶层所接受。
到了南北朝时期,佛道两教均迎来了大发展。
道教在陶弘景、寇谦之等人的努力下,吸收了儒学和佛教的理论,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教规,走向成熟。
在南北朝时期,道教虽然整体发展较为曲折,兴盛不如佛教。
但在北魏时期得到了拓跋氏的接受,不仅北魏宰相崔浩尊寇谦之为师,而且著名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更是一度欲将道教尊为国教。
至于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更是兴盛至极,特别是在南朝,佛寺几乎无处不在,从杜牧的名篇“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
当时佛教在南朝的流行程度,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
虽然中间遭遇了拓跋焘灭佛的劫难,但最终也没有阻挡佛教的大规模传播。
得益于佛道两教的大发展,烧香活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了。
不过受限于制香技术不足及原材料较少等原因,此时的香料价格仍然较贵。
加上后来佛教再次遭遇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因此南北朝时期烧香活动仍主要流行于贵族和一些富商、士大夫之间。
直到隋唐时期,人们发现两广、海南地区同样能够出产香料,不仅香气不输西域进口的香,而且采集、运输成本更低。
于是,价格更低的“南香”逐渐取代了昂贵的“西香”,成为了主要的香品。
伴随着香品价格的降低,以及佛道两教的重新兴起,烧香活动开始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一项普遍的活动。
到了宋朝时期,伴随着儒释道三教融合,原本反对烧香的儒教也开始接受烧香的习俗,众多读书人开始加入烧香的行列。
有些人形成了不点香不读书的习惯,烧香文化自此达到了顶峰,普及全国。
烧香活动的大规模开展,也促进了制香产业的大发展,现在人们常见的圆柱形的签香开始出现,并获得了佛、道两教的青睐。
在佛、道两教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下,“三炷香”的观念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规矩。
按照现代唯物主义的观点,烧香活动并不能给烧香人带来好运,除了促进香产业发展,增加香味、驱虫之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烧香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也算是一种抚慰人心的好办法。
因此只要不沉迷于烧香,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烧香上,也没必要对烧香抱有敌意。
昨日
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
考生进入考场后
家长们在外翘首以盼
为了给高三学子们加油打气
全国各地的家长们
可谓是花式应援轮番上阵
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举葵花,寓意一举夺魁
各种谐音梗
被家长们玩的那叫一个仪式感满满
当然
也有个别不省心的家长
居然玩起了火来
一系列神操作直接把家烧穿
6月7日,江苏南通
家长在家中为孩子高考烧香祈福
未熄灭香支就离开了
结果导致引燃床垫起火烧了家
所幸消防员及时扑灭大火
并在卧室废墟内寻回了万元现金
挽回了一定的损失
可怜天下父母心
高考期间
一些家长通过烧香祈福的方式
来祈祷孩子考出好成绩
有美好的愿景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方式真的很危险
近年来
由此引发的火灾还不少
01
2020年4月9日晚8时许,四川西昌某医院突发火灾,周边均可见到医院楼顶的熊熊大火。经查,嫌疑人杨某系医院某职工家属,家中有一小孩即将参加高考,杨某在进行祈福祭祀活动时不慎引发火灾。
02
2015年6月1日,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近千名高三家长赶在零点时分抢拜“神树”,祈求孩子在高考中博得高分。零时30分左右,香火的火苗四处飞窜,引燃了“神树”下方的顶棚和祈福带,工作人员用尽了8支灭火器,又用自来水不间断灭火,才彻底控制火势。
烧香祈福
本意是祈求平安顺利
在此期间若是忽视了消防安全
不仅会增添伤痛
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
过失引起火灾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阿消提醒
高考期间
家长们可以通过轻松的应援方式
助力孩子从容应考
出门陪考时
一定要做好家庭防火三清三关
避免意外状况发生
转自:鄂州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
来源: 鄂州市消防支队
最近年轻人上香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实际无非是人们的追求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转而“剑走偏锋”。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适合在庙里上香祈求的,就拿下面这三件事来说,盲目上香祈求,犯了忌讳很容易和愿望背道而驰。
不求美色、不贪求功利
现在各大寺庙里烧香祈福的人摩肩接踵,实际上多数人并不理解烧香拜佛真正的含义,而将自己世俗欲望一味冀望于虚无缥缈之中。
香是人与上天沟通的一种渠道,如果心里有压力或者迷惑之处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来诉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肆意索取,像是美色贪欲之类的祈愿实际是对佛门清净地的亵渎,不仅不会实现,也是非常不吉利的。
不求逃避罪责
因果这个观念是佛学的基础之一,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也是理所当然之事,若是觉得上几炷香就可以把过去做的恶事一笔勾销,未免也太多天真,完全是一种妄想。
莫要损人利己
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竞争关系,不少人想着自己到庙里烧香,从而自己发财,让别人背运,这种想法本身就过于狭隘,与佛教的慈悲心、平等心相违背,自然也是不适合到佛前去求的。
很多人以为“抢头香”、“烧高香”就能有求必应,无往而不利,事实恰恰相反,那些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什么样的香品也是没有效果的。香只是一种媒介,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力,但是,选香这件事依然很关键。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化学香,闻着香气馥郁,但是燃烧之后对人体伤害着实不少,其中的致癌物会直接刺激呼吸黏膜,成为隐藏的健康隐患。我现在用的香都是从香至尊沉香结缘的,这家老店在沉香领域钻研了十多年,用现代技术复刻古典香方,线香的香韵纯净清凉,加之以窖藏除去新香燥气,让真正沉香香粉的味道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是圈内人品闻沉香的首选。
使用这样的线香一方面是冷香灰,燃烧可控,杜绝了用香火灾隐患,另一方面也能够摒却劣质香品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让每次上香祈福都变成一次味觉享受,健康无负担。
香品是在祈福仪式中不可获取的供奉之物,所以在选择上也值得我们多花些功夫,与其期望一支香来改变命运,还不如选一款好香从改变生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