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你的年龄怎么说 ?】一起长知识啦①幼年:孩提、总角、垂髫;②少年:豆蔻、及笄、束发;③青年、中年:加冠、而立、不惑、知命;④老年:花甲、耳顺、古稀、喜寿、米寿、白寿。戳图长知识 找找自己年龄的准确称谓吧! (成都发布 黄璟煜 卢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读音】 jī lǐ对于当今中国人,成人礼的概念其实很模糊,华夏先祖对于冠礼非常重视,所谓“冠者礼之始也”,《仪礼》将其列为开篇第一礼,绝非偶然。笄,即簪子。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 笄礼作为女孩子的成人礼,象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体和冠礼相同。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另行强调明确。《朱子家礼·笄礼》“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
笄礼冠服,用冠笄、褙子。将笄者初服,双紒、衫子。
笄礼由来
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行礼意义
“笄”是一种发簪。笄礼的方式非常优美,因为它是专为女孩子设计的成人礼: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
笄礼的古义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显的时代烙印,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明显将女子的社会责任缩定在狭小的范围内;不过,我们不应该以时代的限制为由就放弃仪式本身的神圣和象征作用,实际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新意。我们会发现,笄礼的象征意义和冠礼一样重大,同样是对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当然,这个社会责任的内涵是根据时代的进步调整了的。女子需要独立、自强,不过女子的自强不需要以男人强大的方式来湮灭自己的柔美。关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其实已经走了误区,女子要“平等”,举手投足间向男人看齐,没有了优雅,多了几分粗鲁……所以,在女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她如何正确认识美丽和自强的关系,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必须承认,笄礼的行礼方式带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一个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这一过程体现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将以与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撑起我们这个世界。
又到开学季,各年龄段的学子都要返校报名,为开学做准备了。
突然想到,我们毕业时,虽然穿着西方的道服,戴着道冠,这不就是和我们古时的成年礼一样吗?
虽然已经给现代人跟西方接轨,给整得不伦不类,但其意义应该是一样的。这是对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
男子二十而冠,叫“冠礼”,那女子的成年礼称之为什么呢?女之冠礼曰笄。
“笄”这个字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它和古代女子的成年礼有什么关系?
“笄”字的读音和“机”字一样,都是jī。
它的形状是由竹字旁和开字组成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的本义是“簪也”,也就是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
在古代,男女都有戴簪子的习惯,但是簪子的形式和用途有所不同。
男子的簪子一般是直的,用来固定冠帽或者装饰头发。女子的簪子一般是弯曲的,用来盘起头发或者悬挂珠玉等饰物。
“笄”字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指古代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这个年龄也叫做“及笄”。在这个年龄,女子要举行一种特殊的仪式,就是“笄礼”。
《礼记·内则》说:“女十五而笄。”《仪礼·士冠礼》说:“女之冠礼曰笄。”
可见,“笄礼”就相当于男子的“冠礼”,都是表示成年的标志。
笄礼的方式非常优美,因为它是专为女孩子设计的成人礼: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
那么,“笄礼”具体是怎样进行的呢?根据《仪礼·士冠礼》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以下几个步骤:
1、女子在十五岁之前,头发都是散着的,没有任何束缚。
到了十五岁这一年,她们要开始学习盘发,并且要准备一些簪子、钗子、珥子等首饰。
2、在十五岁生日当天,女子要洗澡更衣,并且由母亲或者姑母等长辈为她盘发插笄。
盘发的方式有多种,如髻、鬟、髦等。插笄的方式也有多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插笄时要注意方向和位置,以表示吉祥和美观。
3、盘发插笄后,女子要穿上新衣,并且佩戴其他首饰。
新衣一般是红色或者紫色的长裙,并且有绣花或者缀珠等装饰。
首饰一般是金银或者玉石等贵重材料制成的。
4、穿戴整齐后,女子要向父母和其他长辈行礼,并且接受他们的祝福和教诲。
父母和长辈会给女子送上一些贺礼和聘礼,并且告诉她一些关于婚姻和家庭的道理。
5、行完礼后,女子要和亲友们一起庆祝,并且享用一些美味的食物和酒水。
庆祝的方式有多种,如唱歌、跳舞、玩游戏等。庆祝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欢乐和团结。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重要的仪式,它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变化,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成熟。
它标志着女子从少女变成了妇人,从父母的家庭进入了社会。它也是一种对女子美德和道德的教育和弘扬。
当然,“笄礼”和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激励和鼓舞。
有上下5千年的历史文化,虽然近代和现代都输于西方,但我们的祖先是真的争气,给后代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在文化上为什么不能自信起来?
毕业穿的道袍和道冠,是时候更换了
我们自古就有自己的成年礼,不应该以时代的限制为由就放弃仪式本身的神圣和象征作用,实际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新意。
吾国吾民,勤劳勇敢,还有超凡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个民族从来不会因为打击而被压垮。
哪怕是持续打击,我们依然可以积蓄力量,赢得最终胜利。
图源自网络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有牺牲、有困难。
就比如这次疫情,谁也没想到会持续这么久。
也许,是人的悲欢喜乐并不相同。
图源自网络
这几天刷屏的一位女士在发布会上哽咽着说:“前几天,我的女儿是十八岁生日,然而,我却缺席了她的这场成人礼。”
跟大家面对的难题相比,这位“好母亲”的一席话瞬间让大家“破了防”。
我们不禁要问,“成人礼”究竟是什么?有多么重要?
当代成人礼是西方来的如今孩子的成人礼,往往是孩子邀请上自己的好朋友,来一场聚会。
这种形式,脱胎于西方,并非中国的古礼。
图源自网络
按照西方近代传统,18岁,特别是年满18岁的女孩子,被认作可以正式进入社交圈,有条件的家庭,都会按照自己所属的阶级,进行一些仪式性的活动。
图源自网络
比如在英国,家里带头衔的贵族女孩,年满18岁时,均会在指定的日子(一般是年底),由贵妇带着,来宫廷觐见国王和王后(或者是女王夫妇)。觐见仪式后,就是盛大的舞会。
图源自网络
这就是传统英式贵族的"成人礼"。参加觐见的少女则被称为“debutantes”,意为“初次踏入社交界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传统贵族的狂欢,也就是英国具备世袭爵位的家族,这个爵位还不是平民通过个人奋斗就能随便获得的。
图源自网络
换而言之,即便是英国最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但一些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包括政坛的铁腕人物,虽然能力很强,但却可能因为身份,导致他们的子女并不能见到国王,也无法参加成人礼。
在宴会上,除了精致的茶点食物,这些刚满18年的孩子还会穿着雍容华贵却不怎么实用的衣服,来彰显自身上层人物的身份。
图源自网络
但到了近代,这套礼节还是下沉到民间,一些欧洲的酒店,开始模仿英国王室,给民间有实力的人的子女操办成人礼。
最著名的,当属每年11月举办的克利翁名门少女成年舞会。
当时的克利翁名门少女成年舞会云集了欧美各国的贵族、政客和土豪家的闺女,虽然不是宫廷性质的,还面对非贵族人士开放,但对于姑娘们自身和其家族背景的要求,也相当苛刻。
图源自网络
因为其门槛很高,非常受到欧美上流社会的推崇。特别是美国那些土豪资本家的闺女们,总属于这个舞会上的常客——通过她们和欧洲贵族的婚姻,来帮家族实现"美国人的贵族梦"。
以至于王尔德曾经辛辣地点评道——"对欧洲社交界来说,美国人都是女的,我们就没见过男的美国人。"
可以说,西方的成人礼,出发点就是社交,与中国古礼丝毫不相干。
中国成人礼——冠礼、笄礼中国也有成人礼的说法,《礼记·冠义》称,“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
古代的成人礼可用一个词概括,叫“冠笄”。
图源自网络
冠笄是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男曰冠,女曰笄。《礼记·乐记》载:“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图源自网络
女孩儿在成年的时候,用发簪把头发盘起,就像老狼唱的那首歌一样:“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
女孩儿成年的年龄,“许嫁,则十五而笄;未嫁,则二十而笄。”
也就是说,如果在十五岁已经有了意中人,就十五岁及笄;如果没有,到了二十,无论如何也要及笄。
图源自网络
男孩儿的冠礼虽然是二十岁,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诸侯、天子家的孩子也要从小就学习治国之术,所以男孩儿的冠礼具体年龄比较宽泛,在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
一般而言,平民和士人家的儿子,包括卿大夫本身,满十五岁就可以行冠礼;天子、天子的儿子以及诸侯,满十二岁就可以行冠礼。
图源自网络
对于冠礼、笄礼,古人当然十分重视,而且复杂繁琐程度也不遑多让于西方。
其中过程如盛服、筮日、筮宾、戒宾、祭祀、站位、三加、三拜、命字、祝辞、揖谢,不一而足。
完整一套流程走下来,耗时耗力耗钱,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除了天子、诸侯王公能举办这种盛大隆重的典礼,对于一般平民只有一切从俭。
图源自网络
标志成年的年龄,对于个人或家庭而言,意义非凡,但在民间,恐怕也就是改善一顿伙食。
后来,冠笄这种成人礼逐渐融合进婚礼中,成为婚礼一个前置的环节,如“梳头”“上头”。
图源自网络
但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大众,而且“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重点是一个“责”字,可以理解为责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严厉的鞭策。
这就要我们明白为人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在古代包括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如何按照孝弟忠顺来行事。
图源自网络
行了成人礼,未成年人不可为的可以为了,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同时也意味着说话行事要遵循更多的规矩,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也是中国和西方成人礼最大的不同,西方用来交际,中国却象征着奋斗的开始!
古人对礼的固守与权变成人礼如此隆重,是不是就可以理解那位伟大的母亲了?
当然不能!因为中国古代的礼有着固守与权变的考量。
子路在最后一刻,也不忘整理衣冠,可见儒家传统对于礼的重视。
图源自网络
孟子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更彰显了中国古人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
而礼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温情脉脉的,“义之所在,礼有时而变。”
都说男女之事是“礼教大方”,所以也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
图源自网络
有人问孟子,既然这样,那嫂子在水中快要溺亡了,小叔子救还不是不救。
孟子就说,当然要救,如果不救,那和禽兽有什么两样。
男女授受不亲,是礼节没错;小叔子救嫂子,这是权变。
但孟子也提到了底线:“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图源自网络
这个义,就是大义。
当为了自己的乡梓,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时候,这就是大义。
即便错过了陪伴女儿过成人礼,谁也不能否认这个母亲不合格。
图源自网络
再者,中国的成人礼本就意味着责任、奋斗,此刻在一线的工作者,正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在诠释着奋斗,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还有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很多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包括被隔离的普通群众,需要面对的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图源自网络
对于普通人而言,昼夜连轴的高压工作,经济重压下生活的难以为继,一年半载无法和家人团聚,错过与亲人的最后一面……他们的牺牲,哪个不比错过孩子成人礼重要?
图源自网络
反正,无法与这位伟大的母情,总觉得,她是琼瑶剧看多了。
至于,她后来的声明,已经无语了,还能有什么说的。
参考资料:
黄娜老师《成人礼,究竟指的是什么?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个,是巴黎克利翁舞会》
文史笔谈《成人礼是什么?在古代很流行吗?》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