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春节春节(春节春节作文400字)

时间:2024-01-21 19:28:10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新年”还是“农历新年”?春节到底该怎么翻译?

近日,随着中国春节的临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泰国总理巴育、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等多国政要、国际组织领导人纷纷送来新春祝福。

各国政要在祝贺春节时,有的用Chinese,有的用Lunar。那么,新年快乐,到底应该翻译成Happy Chinese New Year还是Happy Lunar New Year?这个争论再次引发网络热议。

争议的矛盾点主要在于,是否应该使用Chinese,即“中国的”这个定语。有人认为,中国的“春节”,只能称为Chinese New Year,不能叫Lunar New Year,使用Lunar New Year,有“否定中国、去中国化”的嫌疑,所以必须加以警惕。

那么,春节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怎么翻译?

一般而言,春节可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Spring Festival,也可以采用解释性译法,翻译成Chinese New Year,或Lunar New Year,后者是指农历(阴历)新年。

首先,严格来说,中国传统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依照太阳黄道划分的,英语叫solar terms。但每年春节的日期,都是依照传统农历中基于“月亮运行(lunar)”,也就是阴历那部分进行计算。因此,农历新年也可被翻译成Lunar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和Lunar New Year,这两种翻译方法是从两种不同的维度来看。

Chinese New Year的翻译,是考虑到了国家、地域、文化的维度,也就是特指“中国这个国家的、中国人的、华人的”新年;而Lunar New Year,则是从阴历历法出发,指的是天文学中月球运行和月相周期变化意义上的新年。

例如,2023年的除夕和春节是1月21日和22日,都是没有月亮的日子。

其次,很多使用Lunar New Year这个说法的人,未必有意抹黑中国文化或刻意“去中国化”,可能只是为了兼顾中国以外其它庆祝农历新年的国家和地区。

近些年来,除了中国,亚洲其他一些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甚至亚洲以外的很多地方,也因为中国及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开始庆祝中国的春节。因此,使用Lunar New Year这样的译法,不带有任何国家的属性,而是泛指全球各地共同欢庆的同一节日。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拜年视频中称,Happy Lunar New Year,实际上也是在向全球欢度春节的人一同送上祝福。

此外,对中国人而言,恐怕并没有想过独占春节这个节日,也没有打算排斥或否定其它文化中与中国春节相对应或类似的节日。看到中国春节在国外备受关注和欢迎,很多人感受到的是文化自信,并且更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广中国文化。

既然我们如此在意自己的传统文化,最好的结果就是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庆祝春节。因此,如果过于纠结或限制翻译,反而不利于传播文化,利大于弊。

不管春节的英文如何翻译,对于14亿中国人,还有千千万万的海外华侨而言,这个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岂会因一个名字而丢失原本的中国味道?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中国日报

「网络中国节·春节」年俗日记①:春节的来历

来源:光明网

视频加载中...

讲述人:王杰,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当今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传统文化精华最为汇聚,持续时间最长,节日内容、形式最多的民俗大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岁首对于农耕社会的炎黄子孙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旧布新,祈福辟邪,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伴随着新春佳节的来临,光明网“网络中国节”团队特别推出《年俗日记》专栏,邀请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每日为网友讲解春节的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

春节的来历

历史上,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春节的有趣传说,春节有元日、元旦、无证、元辰、岁旦等很多名称,但老百姓更习惯于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关于“年”的由来就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一种就是相传在古时候,有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于海底,每到腊月三十就爬到岸上,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人们和年争斗了多年,每到“年”来的时候,各个村寨的人们便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它。有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乞讨老人,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逃上山,但是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一起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了笑,说他有办法帮助村民把年兽赶走,只不过需要村里人帮忙准备一些东西。大家半信半疑,村中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留了下来,准备看看老人是如何赶走年兽的。

到了半夜,年兽像之前一样闯进村庄,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老婆婆家中灯火通明,门口贴着大红纸。年兽看到后浑身一抖,吓得怪叫了一声。等它走近,老婆婆家院子里突然传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原来是人们将竹节扔进了火堆里,发出的爆裂声。年兽吓的浑身战栗,不敢向前。这时,身着红袍的老人打开院门,哈哈大笑起来。年兽一见,大惊失色,只好灰溜溜的逃走了。原来,年兽最怕火光、炸响和红色。

从此,人们都知道了对付年兽的方法,竞相效仿。每到腊月三十,家家户户燃要放鞭炮,贴红纸,守更待岁。到了第二天,人们还要早早出门,走亲串友,互相道喜问好。从此,“过年”贴红纸对联、燃放鞭炮、拜年,敲锣打鼓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汉字“年”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

当然,前面我们说的只是一个关于春节的历史传说,今天我们考古发现的甲骨文的“年”字,上半部分像禾苗,下半部分像人形。金文、小篆中的“年”字也都是由“禾”字与“人”字组成。从祖先的这些象形文字就能看出,年和古时人们的劳作以及庄稼生长的周期是分不开的。

在古代,禾是各类谷物的通称,就像我们今天把各种粮食蔬菜叫做“农作物”或者“庄稼”一样。小篆中的“年”字,将“人”字写作“千”,变成了“秊”。其字形如同一个人顶着成熟的谷物,甚至形象的展现出被沉重的谷物压弯了腰,以示年成和收成之意。古人通过对谷物生长周期以及对天体星辰的观察,产生了时间周期循环往复的概念,随着人们种植的农作物的播种、成熟和收获,“年”也便有了一个完整时间周期的含义,称为了中国农历纪年的一个单位。

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自上古时代,人们在旧的农事结束,新的农事开始之时前,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祈求未来的风调雨顺,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他们报祭天地众神、感念祖先的恩德,他们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以至于今天,我们依旧能从我们“过年”的种种风俗仪式上,体会到我们祖先对于用勤劳付出换来的丰收喜悦,感受到我们的先人敬畏大自然,又敢于面对和驯服大自然的豪迈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情的期盼和向往。

“春节”是一个从古至今,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完善与普及的过程。今天,我们中国人的春节泛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到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灶祭,到三十除夕的守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的节庆活动为最高潮。

春节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节”这个历史悠久,在当今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固定了我们祖先的很多风俗习惯及文化精神。春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日过程展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北宋的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这时终于可以歇下来,品尝着美酒,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

百节“年”为首,我们的祖先用各种方式来辞旧迎新。春节的热闹和欢乐既是人们对于一年里事业成就的庆祝,也是对辛勤劳作的彻底放松,更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憧憬和梦想。我们老百姓如今过年中的各种习俗不仅吉祥、喜庆、热闹、有趣,还饱含着我们华夏儿女自古至今对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

架子鼓谱 |《春节序曲》迎新年,花好月圆合家欢

【开工大吉】在新的一年里,诺爱(艾)科技祝大家:虎年大吉、虎虎生威!

———end———

免费声明:本公众号鼓谱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公众号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审阅改正或删除。

官宣!2023年央视春晚节目单来了!

来源:【江西发布】

兔年春节来临之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

节目单正式发布↓

来源:江西发布综合央视新闻

编辑:徐麟

复审:邱辉强

审签:张武明

本文来自【江西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