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是阵地战,硬打硬上, 太极是伏击站,引进落空, 八卦是游击战,走圆转掌。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像,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在形意十二形中,重点突出所取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练法,五行中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
形意拳是明显的枪拳,枪术是中国周朝以后出现的战场绝艺,有护王定国之功。古有名将赵子龙、姜维善枪。姜维有传人宋朝周侗,乃禁军教头,其徒豹子头林冲继其位,周佟晚年有徒穆王,神枪定北疆。达摩祖师隋朝入主少林寺,其时中土神枪自赵子龙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所以达摩创枪术不可能,创枪拳更不可能。而且佛家尊棍棒为慈悲,嫌刀枪剑戟太霸道,所以少林早期只精于棍法,武僧也称棍僧。形意内功属内家功,源于道家,自商朝就已大成,老庄孔孟皆以此修身,此法比达摩入少林更早了500年以上,从黄帝内经中就可以见其踪迹,因此形意拳内功也不可能是达摩所创。形意拳注重实战,打法凶狠,没有花招,直进直退,身法迅疾,较少窜高翻筋斗,此种打法尤其适合战场作战,或在群殴中以一敌十。由此可见此拳是经历数代人经历战场厮杀而得,不可能是某人所思而得。然而是谁所创,无法考证,且尊姬际可为祖师。少林寺流传的心意把究竟是姬际可出家传入少林,还是少林传给姬际可有待考证。
形意拳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蒲州(今永济)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姬际可考虑到处于乱世可执枪护身,倘若处于太平之世,不带兵刃,一旦遇到不测,将何以自卫?于是他变枪为拳,取“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之意,创编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后来,形意碰撞逐渐衍化成三大流派,内容也不断丰富。第一是山西派,代表人物是山西祁县人戴龙邦。第二是河北派,代表人物是李洛能。李洛能是河北深县人,以经商为主,拜戴龙邦次子戴文勋为师,苦学十年,人称“神拳李”,回到河北原籍后传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并南传无锡,北传东三省。第三是河南派,代表人物是戴龙邦的师兄弟马学礼。马学礼是洛阳从,回民,所传多为河南回民,形成河南一派。初年,河北、河南两派形意先后南传至四川、安徽、上海等地,其后又远传海外。山西一派至今流传不广。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
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单练式,一个动作左右互换,来回走趟。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个动作可重复演练达数万次之多。一旦遇敌,在速度、力量、准确性方面均可达到惊人的进步。
在技击原则上,形意拳主张后发先至,抢占中门。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意思是敌人打来,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须致命一击,便可取胜。清末时,有的形意高手常常是一拳即将强敌打飞(如李洛能、郭云深),乃至一拳将强敌击毙(如马学礼的外甥马三元)。所以形意拳门规甚严,不准轻易与人交手。河南派形意规定:凡忤逆不孝者,贪财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贪酒好色者,概不得收为弟子;凡练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须忍让,也不准在街头卖艺。
1954年,美国有一位名叫吉尔比的格斗高手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市见识了一位华人拳师演示的形意拳,大为惊佩,认为它是“拳术中的最高形式”,“但要小心它的危险性”。
形意拳也属于道家拳派,讲究内功训练,在应敌时要求以意念调动出体内的最大潜能,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在触敌前的一瞬间发劲,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缩短了出拳距离,使得形意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往往可对敌人内脏造成伤害。所以,形意好手们在一般情况下,绝不轻易出手,也不敢轻易出手。
形意拳动作简约,切于实战,顺应了武术发展的潮流,所以传播很快。此外,该拳系的历代传人较少保守性,并致力于理论研究。它与太极拳系一样,都是以其潜在的文化优势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形意拳古朴、纯厚、富于攻击性,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
再补充一下: 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顾名思义,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合。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练习。其拳势恢宏,劲力刚猛,功夫上身快,实战性强。自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广泛传播。河南洛阳人马学礼,山西祁县人戴龙邦以及戴的学生,河北深州人李洛能等,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形意拳术,并且培养了很多学生。山西地区练法,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地区练法,拳势勇猛、气势雄厚;河北一带法,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当年形意拳宗师郭云深曾创下“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武林佳话。
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钻、崩、炮、横五式)、十二形拳为主,山西有些地区站桩不用三体式,而有六合式、站丹田;十二形为十形。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五行相克、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练习有连环刀、三合刀、连环枪、连环棍、三才刀、三才剑、行步六剑、六合刀、六合枪、六合大枪、凤翅镗等等。
河南的基本拳法为十大形。单练套路有四拳八式、龙虎斗、上中下四把、十形合一以及心意拳对练等。 河北的基本拳法为5行拳,期间与山西派交流得到10大形,后薛颠又创象形术,丰富了河北派形意拳内容。
形意拳与形意六合拳有一定联系,与武当、太极、八卦并称内家四大拳派。 形意拳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三体式需要勤加练习。这是最重要的基础桩法。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 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关于八卦掌的起源,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813~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走圈时,内脚直进,外脚内扣,两膝相抱,不可敞裆。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手型有龙爪掌、牛舌掌两种。主要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16法。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每掌发出,皆要以腰作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
八卦掌的动作要求顺颈提顶,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合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滚钻争裹,奇正相生,走转拧翻,身随步走,掌随身变,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势似鹰,威猛如虎”;以曲刹直,以动扰静,以静刹动为修炼原则。
八卦掌分为“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 3步功夫。“定架子”是基础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势正确,桩步牢固,行步平稳;切实做到“入门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闾上提、谷道内提)、顶(头上顶、舌上顶、手前顶)、裹(裹臂)、松(松肩、沉气)、垂(垂肘)、缩(胯根、肩窝内缩)、起钻落翻(臂内外旋)等要领;切忌挺胸提腹、努气、拙力(称为 3大病),“活架子”主要练习动作协调配合,使基本要领在走转变换中运用娴熟。“变架子”要求内外统一,意领身随,变换自如,随意穿插,不受拳套节序限制,做到轻如鸿毛,变如闪电,稳如磐石。
八卦掌的基本内容是八母掌,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传内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双撞掌、摇身掌、穿掌、挑掌等作为基本八掌的内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根据老拳谱记载,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罗汉手、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但目前很少传习,八卦系统所有器械,有刀、枪、剑、戟等,练法仍体现随走随变、械随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的特点,另外,还有鸳鸯钺、鸡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短小的双器械,这在其他拳种中较为少见。八卦掌有利於训练人的柔韧、速度、耐力,对下肢力量的培养尤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卦掌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三拳的起步练法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1、形意是以刚劲练起,是起步要求最高、最难练的一种,招式简单实用,招招用劲,但练起来也是最枯燥的,但效果是三种拳术中最快、最猛的;2、八卦起步是刚柔并用,招式中刚柔之劲并用,效果相对形意来说慢一些; 3、太极起步是以纯柔劲为主,起步要求最简单,最容易上手,但效果也是最慢的,就拿效果最快的陈式太极来说,一个初学者往往少则3年才能练出点功夫出来; 三种拳术开始的练法各不相通,但最后都是练到刚柔并济、刚中带柔、柔中带刚之内劲。
在秦时明月中,手握名剑的众高手们,是有保底大招的,而且威力都十分的惊人。比如我们大叔的百步飞剑,可以轻轻松松的秒杀二级的高手,没错就是秒杀,搭配名剑渊虹的锋利,十分的防御都没有用。
但是大招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的,最明显的就是高渐离的易水寒,和星魂大人的聚齐成刃。在星魂被三才剑阵加上一个无敌防御剑刚上的时候,星魂被打生气了,想要持续的释放大招,可以说在聚齐成刃的第八层的时候,其实没有内力行动不便的大叔,是刚不赢的,(可以想象这个大招是有多强),而在第八层必杀被非攻档下之后,星魂就想用第十层了,看他的样子估计是想把非攻都打烂。可是却被提醒,如果一直放大招,会被严重的反噬的。
所以我们知道了,大招是威力及其强大的,但是副作用却也不小,所以一般的情况下,高手是不会轻易去使用的。那么在这么多的高手中,那些高手的大招是可以完美贴合的呢?要知道本来就这样强了,要是完美贴合肯定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
第一当然是完美的纵横联合啦,百里飞剑加上横贯四方,就是白龙搭配黑龙,纵剑和横剑,使这一片的区域都被剑气覆盖,几乎是不可能完全躲避掉他们的剑,而如果是渊虹加上鲨齿这样的名剑,那简直就是中任何一剑都会重伤,(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六剑奴还活着的原因,他们就认真躲掉鲨齿的必杀剑就可以了,毕竟木剑还是杀伤力较小的)。
那么之后的排名都有哪些大招呢?首先六剑奴的当然不算啊,毕竟他们六个本来就是一起行动的。
仅跟其后的,其实应该是高渐离搭配雪女的大招,首先要知道高渐离的水寒剑是一把很好的剑的,毕竟是除鲨齿以外,一把与渊虹有明确对比的剑。而且在高渐离的巅峰一战中,易水寒的威力实在是漂亮。在虐隐蝠的时候,高渐离就和雪女一起联手过一次,可以看出他们和大叔二叔的大招联合一样,都是范围攻击,或许是叫范围控制。对付千军万马也不用畏惧,毕竟冻住你,你还不是只能束手就擒了,而且雪女只是把高渐离的易水寒范围扩大,能轻松化解高渐离易水寒的人,还是十分少的,即使是天下第五的干将莫邪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注:在图解中,男为甲方,女为乙方。)
1. 甲乙均预备式
动作:
甲面向南,乙面向北,均两脚并步站立,两人东西距离约三米左右,南北对面距离约1米左右,二人都右手持剑,提于身体右侧,剑尖朝前,微向上翘,左手握成剑指,垂于左腿外侧,手心朝下,手指朝前,眼向左侧平视(图1)。
图1
要点:
(1)立身中正,安舒松静,松肩垂肘,含胸拔背,两腿伸直。
(2)剑指: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大拇指压住无名指和小指指甲。
(3)右手握剑不可过紧,过紧则剑转动不灵,影响动作变化,握把松紧度以能将剑刺平,劈平为宜。
2. 起式
动作:
(1)甲乙二人同时两手从身前向上直臂举起,至头上方时,向左右分开,手心朝外画弧。同时,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屈膝半蹲,脚尖外撇,两眼平视前方(图2)。
图2
(2)上动不停,两手直臂外旋向后、向下、向前虎形绕行一立圆,经两腿外侧,屈肘合于胸前,两手手心翻朝上,拇指一侧朝下。同时,右脚随向正前方迈出一步,膝微屈,脚尖点地面,成为右虚步,目向左侧平视(图3)。
图3
动作:
接上式。然后甲乙二人两手同时从胸前直臂经两腿外侧向下、向后、翻向上、向前虎形绕行一立圆,两手下落垂于两腿外侧如预备式。同时,右脚向正前方进半步,随上左脚一步和右脚并步,两腿随之伸直成并步站立式。而后,左手剑指由身体左侧向上直臂伸出,停于头部左前上方,手心朝上,拇指一侧朝下,手指朝右。目视剑指(图4)。
图4
要点:①两手直臂前后弧形绕环和脚下迈步的动作一定要配合协调。
②右虚步时,要敛臀,身体不可前倾,虚实要分明。
动作:
连接前式,甲右脚踏步,身体左转朝北,左脚向前正东方上一步,左腿屈膝半蹲,脚尖外撇,右腿膝微屈,脚跟掀起。同时,右手持剑从右腰侧向前正东方伸直平胸刺出,手心朝左,左手剑指随向下、向后弧形绕行,直臂伸出,手心朝外,两臂与剑成一直线。目视剑尖(图5)。
图5
甲动同时,乙右脚踏步,身体左转朝南,左脚向前正西方上一步,左腿屈膝半蹲,脚尖外撇,右腿膝微屈,脚跟掀起。同时,右手持剑从右腰侧向前正两方伸直平胸刺出,手心朝左,左手剑指随向下、向后虎形绕行,直臂伸出,手心朝外,两臂与剑成一直线。目视剑尖(图5)。
要点:①向前弓步、转身和刺剑的动作要同时进行,配合完整。此时身型是甲身朝正北,面向正东,乙是身朝正南,面向正西。
②前刺剑时,要松要塌胯,身体不可前俯、后仰。
动作:
(1)继前式,甲右脚向前摆步,屈膝半蹲,左腿随之下蹲,脚跟掀起,两腿交叉,上身随之右转朝南,右手持剑同时屈肘使剑尖朝后,横平抱于胸前,手心朝内,右手剑指随屈肘附于右腕里侧,目视剑尖(图6)。
图6
(2)与此同时,乙右脚向前摆步,屈膝半蹲,左腿随之下蹲,脚跟掀起,两腿交叉,上身随之右转朝北,右手持剑同时屈肘使剑尖朝后,横平抱于胸前,手心朝内,左手剑指随屈肘附于右腕里侧,目视剑尖(图6)。
要点:向前摆步、右转身、屈肘横抱剑和剑指附腕几个动作都要同时完成,协调一致。
动作:
(1)接前式,甲左脚向前正东方进一大步,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为左弓步。同时,右手持剑腕稍外旋,手心朝外,从胸前向后正西方伸直平刺,左手剑指同时向前正东方直臂伸出,手心朝外,两臂与剑成一直线,目视剑尖(图7)。
图7
(2)与甲动同时,乙左脚向前正西方进一大步,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为左弓步。此时,右手持剑腕为外旋,手心朝外从胸前向后正东方伸直平刺,左手剑指随向正西方直臂伸出,手心朝外,两臂与肩成一直线,目视剑尖(图7)。
要点:①左弓步时,右脚跟不能拔起,身体中正不可前倾。
②刺剑、弓步和剑指后伸者三个分解动作一定要同时完成,配合协调。
动作:
(1)连接前式,甲右脚向前上一步和左脚并步两腿屈膝全蹲,身体随左转朝东。此时,右手持剑腕外旋,屈肘由后向上、向前弧形绕行,然后直臂向前正东方下劈,拇指一侧朝上,左手剑指随屈肘附于右前臂里侧,目视剑尖(图8)。
图8
(2)与此动同时,乙右脚向前上一步和左脚并步,两腿屈膝全蹲,身体随左转朝西,这时,右手持剑腕外旋,屈肘由后向上,向前弧形绕行,然后直臂向前正西方下劈,拇指一侧朝上,左手剑指随屈肘附于右前臂里侧,目视剑尖(图8)。
要点:上身右转,并步下蹲和下劈剑的动作要完整一致。
动作:
(1)甲两腿伸直,身体直起,在同一时间右手持剑直臂,向上提于胸前,剑尖朝下(图9)。上动不停,在右剑直壁上提时,右脚向后退一步,重心移于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微抬脚尖虚点地面成为左虚步。此时,右手持剑屈肘从胸前向下后抽于右腰侧,拇指一侧朝上,左手剑指随从胸前向前平伸指出,手心向右,拇指一侧朝上,目视前方(图10)。
图9
(2)与甲动同一时间,乙两腿伸直,身体直立,同一时刻,右手持剑直臂向上提于胸前,剑尖朝下(图10)。
图10
(3)继上动,在右剑直臂上提时,右脚向后退一步,接退左脚一步,右脚左脚先后再各退一步,并步右脚,同一时刻右手持剑随屈肘向下收,提于右腰侧,左手剑指从胸前向上直臂伸出,手心朝上,拇指一侧朝下,手指朝右,目视前方(图11)。
图11
要点:
①甲左虚步时要虚实分明。
②乙向后退步要连续连贯,并步站立和收剑动作要一致。
(未完待续)
本账号内相关文章推荐:武当松溪秘传实战剑法(上),此剑以寻隙而进、一剑封喉为能
武当松溪秘传实战剑法(下),此剑以寻隙而进、一剑封喉为能
中国剑术十八种剑法的攻防应用(上),可以运用于防身自卫实战
中国剑术十八种剑法的攻防应用(下),可以运用于防身自卫实战
武当拂尘与绝命剑技击对练(上):道家内传技击上乘技法
武当拂尘与绝命剑技击对练(中):道家内传技击上乘技法
武当拂尘与绝命剑技击对练(下):道家内传技击上乘技法
中国剑术18式,适合初学爱好者
(各位爱好者,您们好!本账号将向大家呈现各类搏击、功夫、散打、武术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国内外搏击、散打等赛事新闻、评论。欢迎关注本账号!请点击右上方“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