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陈元方候袁公翻译(陈元方候袁公翻译和注释)

时间:2024-01-27 23:24:53 作者:旧人陌兮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世说新语》中《陈元方候袁公》的袁公真的是袁绍吗?

《世说新语》被鲁迅先生誉为“名士的教科书”,记录了很多名士的言行举止。其中,《陈元方候袁公·政事篇》中,陈元方与袁公的对话时,显示了陈元方聪明机智的一面,既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尊严,也给足了袁公的体面。让为难他的袁公也不禁为他称赞。全文如下: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相信大家也为陈元方的回答拍案叫绝。特别是那句名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很形象地把父亲与尊贵的袁公比喻成两位先贤,各得其所。精彩极了。不过这不是重点。我说的是文中的袁公,很多人翻译成袁绍。那么,这个答案成立吗?

我们先看下陈元方的档案。陈元方,名纪,(公元129—公元199)他十一岁的时候,应该是公元140年。接下来再看下袁绍。出生年月不详,于公元202年去世。我们不知道袁绍活了多少岁,不过我们可以找一个参照物。曹操与袁绍年龄相近,年轻的时候曾在一起干过很多荒唐的事,当然,也做过很多有正义感的事。我们虽然都知道袁绍比曹操大,但是也大不了太多,最多也不会超过10岁。那么,曹操的个人生平是(公元155—220)。所以说,袁绍在公元140年的时候,袁绍大概率还没有出生呢!因为袁绍很可能出生不会早于公元145年。那么,在陈元方11岁的时候,他们万万不可能见面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故事本身就有问题了。那是不是说这件事情就不存在了呢?

也不一定。文中袁公的身份可以推断出是袁绍。因为袁公称孤表明了身份的尊贵,而且治邺的人也指向了袁绍。都与袁绍的特征相符合。何况,陈元方的名言也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够编出来的。故事的真实性还是比较高的。而问题应该是出在了时间上。这是细节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回到《世说新语》的本身上面。这部书是由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组织人编写的,大部分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素材,但是,细节问题可能有些出入。因为它们距离陈、袁见面的时间已经是二百多年后的事了。而且,这篇小文也是为了夸赞陈元方,也许是陈元方年龄很高的时候与袁绍的对话,后来者把成年的陈元方的讲话刻画成少年时陈元方所讲出来的话,远远比真实的历史更加有趣味。这样理解,整个故事就合理了。

因此,袁公就是袁绍,而陈元方则是不再年轻的陈元方了!

我认为这就是这则故事的真相。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十篇文言文小短文训练题及答案

1、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

(1)赵简子之子 之:

(2)将置后 将: 后:

(3)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乃: 之: 于:

(4)以授二子 以:

(5)谨识之 识:

(6)三年而问之伯鲁 而:表 关系

(7)诵其词甚习固 甚: 习: 固:

(8)出诸袖中而奏之 而:表 关系

(9)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 以……为……:

(10)立以为后 以为:

(11)是为赵襄子 是: 为:

(12)而果昌赵 而: 昌:

2、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 母程氏授以书 以:

(2)辄能语其要 辄:

(3) 母许之否 许:

(4)汝能为滂 为:

(5)吾顾不能为涝母 顾:

(6)比冠 比:

(7)属文日数干言 属:

(8)既而读《庄子》 既而:

(9)今见是书 是:

(10)得吾心矣 得:

(11)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以:

(12)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以为:

(13)适定以累之也 适:

(14)及试二论 及:

3、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③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⑤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动静⑦,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履行,实践,做。②绥suí,安抚。③恣zì,任凭。④孤,古代王侯的自称。⑤邺yè。⑥法,效法,仿效。⑦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① 陈元方候袁公 候:

②强者绥之以德 之: 以:

③恣其所安 安: 其:

④久而益敬 而: 益:

⑤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 为:

⑥卿家君法孤 法:

⑦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 师:

⑧ 异世而出 而:

4、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①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孝,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孝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葬。永虽小人欲必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妇为我织缣②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肆力:尽力,极力。②缣:jian,细绢。

① 父亡、无以葬 以:

以:以供丧“事 以:

服勒致力以报厚德 以:

②少偏孤 偏孤:

③乃自卖为奴 乃: 为:

④与钱一万,遣之 之:

蒙君之惠 之:

天之织女也 之:

⑤以钱与君矣 以:

⑥愿(wei)为子妻 为:

⑦永妻为(wei)主人家织 为:

⑧永虽小人 虽:

⑨凌空而去 而:

5、裴宽①尝为润州参军。时刺史韦诜为女择婿,未得。会休日登楼,见有所瘗②于后圃者。访其人,曰:“此裴参军也。义不以苞苴③污家。适有人饷④鹿脯,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瘗之耳。”诜嗟异,遂妻以女。婚日,诜帏⑤其女,使观之:宽瘠而长,时衣碧,族人皆笑呼为“碧鹳”。诜曰:“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可貌求人乎?”宽后历礼部尚书,有声。

李祐爵位既高,公卿多请婚其女,祐皆拒之。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威名族及登宴寂然。酒半,祐引末座一将,谓曰:“知君未婚,敢以小女为托。”即席成礼。他日或请其故,祐曰:“每见衣冠之家,缔婚大族。其子弟习于淫奢,多不令终。我以韬钤⑥致位,自求其偶。何必仰高以博虚望?”闻者以为卓识。

[注释]①裴宽:河东闻喜人。以廉明清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名垂青史。②瘗(yì):掩埋,埋葬。③苞苴(bāojū):指馈赠的礼物。④饷:赠送。⑤帏:帐子、幔幕。⑥韬钤:泛指兵书,惜指用兵谋略。

①裴宽尝为润州参军 尝: 为:

②时刺史韦诜为女择婿 为:

③会休日登楼 会:

④适有人饷鹿脯 适:

⑤义不以苞苴污家 义: 以:

⑥诜嗟异 异:

⑦遂妻以女 遂以女妻:

⑧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 以为:

⑨知君未婚,敢以小女为托 以……为 :

⑩他日或请其故 或:

⑪何必仰高以博虚望 以:

⑫闻者以为卓识 以为:

6、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改)

① 参政鲁公为谏官 为:

②真宗遗使急召之 之:

③得于酒家 于:

④既入 既:

⑤ 以实对 以:

⑥奈何饮于酒肆 酒肆:

⑦故就酒家觞之 就: 觞分:

⑧上以无隐 以:

⑨所亲或规之曰 或:

⑩公今受俸不少,而自俸若此 而:

⑪ 公虽自信清约 虽:

⑫ 吾今日之俸,家锦衣玉食 虽:

7、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唁唁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②,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乌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③,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会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三鸟及毂④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其真亡于非所也。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⑤!

(选自《戴名世集》,有改动)

【注释】①唁(guān)唁: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②盏:杯。③掬:捧。④毂(kòu):初生的小鸟儿。⑤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巢:

②去地不五六尺 去:

③人手能及之 及:

④细草盘结而成 而:表 关系

⑤雏且出矣 且 :

⑥辄息于屋上 辄:

⑦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戏:

⑧下瞰而鸣 而:

⑨手下,鸣乃已 下:

乃:

已:

8、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①富人病且死 且:

(雏且出矣)

②尽以家财付孝基 以:

③久之(徐行之、公将鼓之) 之:

④其子丐于途 于: 丐:

⑤恻然谓曰 谓 :

⑥如得灌园以就食 以:

⑦孝基怪之 怪:

⑧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遂:

以:

9、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至京师。太宗在藩邸①,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端拱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②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咸平三年,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未上道,暴得疾卒。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是以自矜,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注释】①藩邸:藩王的第宅,指宋太宗登基前住的王府。②馘(guò):与敌国交战时取得的敌人首级。

(1)因殴杀里中少年 因:

(2)遂亡至京师 亡:

(3)奇其材力其材力 奇:

(4)从征太原 从征:

(5)战益急 急 :

(6)上壮之 壮:

(7)迁东西班指挥使 迁:

(8)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 俄:

(9)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 为:

(10)好读书颇能诗 颇:

(11)是以自矜 是以:

10.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 夫: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

(3)遂成枯落 遂:

答案

1、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s赵。

(1)赵简子之子 之: 助词,的

(2)将置后 将: 打算,准备 后: 继承人

(3)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乃: 于是,就 之: 助词,的 于: 在

(5)谨识之 识: 通“志”,记住

(6)三年而问之伯鲁 而:表 修饰 关

(7)诵其词甚习固 甚: 很,十分 习: 熟悉 固: 牢固

(8)出诸袖中而奏之 而:表 表并列 关系

(9)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 以……为……: 认为……是……

(11)是为赵襄子 是: 代词,这 为: 是

(12)而果昌赵 而: 表顺承关系 昌: 使……昌盛

2、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2)辄能语其要 辄: 就

(3)母许之否 许: 赞同

(4)汝能为滂 为: 成为

(5)吾顾不能为涝母 顾: 难道

(6)比冠 比: 等到

(7)属文日数干言 属: 写

(8)既而读《庄子》 既而: 马上;不久

(9)今见是书 是: 这

(10)得吾心矣 得: 符合

(11)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以: 根据

(12)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以为: 认为

(13)适定以累之也 适: 正好;恰好

(14)及试二论 及: 等到

3、陈元方候袁公

【注释】①履行,实践,做。②绥suí,安抚。③恣zì,任凭。④孤,古代王侯的自称。⑤邺yè。⑥法,效法,仿效。⑦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陈元方候袁公 候: 拜会

(2)强者绥之以德 之: 代指他们(强者) 以: 用

(3)恣其所安 安: 心安理得 其: 他们

(4)久而益敬 而: 表修饰 益: 更加

(5)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 曾经 为: 做

(7)周公不师孔子, 孔子亦不师周公 师: 效仿 师: 学习

(8)异世而出 而: 表 修饰 关

注释:①肆力:尽力,极力。②缣:jian,细绢。

(1) 父亡、无以葬 以: 表目的,来

以:以供丧“事 以: 表目的,来

服勒致力以报厚德 以: 表目的,来

(2)少偏孤 偏孤: 失去母亲(或者父亲)

(3)乃自卖为奴 乃: 于是,就 为: 成为,做

(4)与钱一万,遣之 之: 代指董永

蒙君之惠 之: 的

天之织女也 之: 的

(5)以钱与君矣 以: 把

(6)愿(wei)为子妻 为: 成为,做

(7)永妻为(wei)主人家织 为: 给

(8)永虽小人 虽: 虽然是

(9)凌空而去 而:表 修饰 关

李祐爵位既高,公卿多请婚其女,祐皆拒之。一日大会幕僚言将纳婿众谓必贵威名族及登宴寂然。酒半,祐引末座一将,谓曰:“知君未婚,敢以小女为托。”即席成礼。他日或请其故,祐曰:“每见衣冠之家,缔婚大族。其子弟习于淫奢,多不令终。我以韬钤⑥致位,自求其偶。何必仰高以博虚望?”闻者以为卓识。

[注释]①裴宽:河东闻喜人。以廉明清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名垂青史。②瘗(yì):掩埋,埋葬。③苞苴(bāojū):指馈赠的礼物。④饷:赠送。⑤帏:帐子、幔幕。⑥韬钤:泛指兵书,惜指用兵谋略。

(1)裴宽尝为润州参军 尝: 曾经 为: 做

(3)会休日登楼 会: 恰逢,正好

(4)适有人饷鹿脯 适: 恰逢,正好

(5)义不以苞苴污家 义: 讲道义 以: 因为

(6)诜嗟异 异: 对......感到惊讶(讶、奇、怪......意动词)

(7)遂妻以女 遂以女妻: 于是(想)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

(8)爱其女,必以为贤公侯妻 以为: 让......成为

(9)知君未婚,敢以小女为托 以……为 : 把......当做

(11)何必仰高以博虚望 以: 来

(12)闻者以为卓识 以为: 认为

6、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改)

(1) 参政鲁公为谏官 为: 是

(2)真宗遗使急召之 之: 代指参政鲁公

(3)得于酒家 于: 在

(4)既入 既: 已经

(6)奈何饮于酒肆 酒肆: 酒店

(7)故就酒家觞之 就: 到 觞分: 喝酒

(8)上以无隐 以: 认为

(9)所亲或规之曰 或: 有人

(10)公今受俸不少,而自俸若此 而: 表 转折 关系

(11)公虽自信清约 虽: 虽然

(12)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 虽: 即使,表假

7、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唁唁①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②,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乌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③,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会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三鸟及毂④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洁而音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其真亡于非所也。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⑤!

(选自《戴名世集》,有改动)

(1)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巢: 筑巢

(2)去地不五六尺 去: 距离

(3)人手能及之 及: 够得着

(4)细草盘结而成 而:表 修饰 关系

(5)雏且出矣 且 : 将要

(6)辄息于屋上 辄: 就

(7)主人戏以手撼其巢 戏: 戏弄

(8)下瞰而鸣 而: 表并列

(9)手下,鸣乃已 下: 停止

乃: 才

已: 停止

8、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富人病且死 且: 将要

(雏且出矣)

(3)久之(徐行之、公将鼓之) 之: 音节助词,不译

(4)其子丐于途 于: 在 丐: 乞讨,做乞丐

(5)恻然谓曰 谓 : 对……说

(6)如得灌园以就食 以: 表目的,来

(7)孝基怪之 怪: 对……感到惊讶

(8)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遂: 于是,就

以: 把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注释】①藩邸:藩王的第宅,指宋太宗登基前住的王府。②馘(guò):与敌国交战时取得的敌人首级。

(1)因殴杀里中少年 因: 因为

(2)遂亡至京师 亡: 逃跑

(3)奇其材力其材力 奇: 对……感到惊奇

(4)从征太原 从征: 跟随出征

(5)战益急 急 : 勇猛

(6)上壮之 壮: 赞赏、肯定、欣赏

(7)迁东西班指挥使 迁: 升官

(8)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 俄: 不久,一会儿

(9)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 为: 做,担任

(10)好读书颇能诗 颇: 很,十分

(11)是以自矜 是以: 因此

10.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 夫:发语词,不翻译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表目的,来

(3)遂成枯落 遂:最

《世说新语》中《陈元方候袁公》的袁公真的是袁绍吗?

《世说新语》被鲁迅先生誉为“名士的教科书”,记录了很多名士的言行举止。其中,《陈元方候袁公·政事篇》中,陈元方与袁公的对话时,显示了陈元方聪明机智的一面,既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尊严,也给足了袁公的体面。让为难他的袁公也不禁为他称赞。全文如下: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相信大家也为陈元方的回答拍案叫绝。特别是那句名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很形象地把父亲与尊贵的袁公比喻成两位先贤,各得其所。精彩极了。不过这不是重点。我说的是文中的袁公,很多人翻译成袁绍。那么,这个答案成立吗?

我们先看下陈元方的档案。陈元方,名纪,(公元129—公元199)他十一岁的时候,应该是公元140年。接下来再看下袁绍。出生年月不详,于公元202年去世。我们不知道袁绍活了多少岁,不过我们可以找一个参照物。曹操与袁绍年龄相近,年轻的时候曾在一起干过很多荒唐的事,当然,也做过很多有正义感的事。我们虽然都知道袁绍比曹操大,但是也大不了太多,最多也不会超过10岁。那么,曹操的个人生平是(公元155—220)。所以说,袁绍在公元140年的时候,袁绍大概率还没有出生呢!因为袁绍很可能出生不会早于公元145年。那么,在陈元方11岁的时候,他们万万不可能见面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故事本身就有问题了。那是不是说这件事情就不存在了呢?

也不一定。文中袁公的身份可以推断出是袁绍。因为袁公称孤表明了身份的尊贵,而且治邺的人也指向了袁绍。都与袁绍的特征相符合。何况,陈元方的名言也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够编出来的。故事的真实性还是比较高的。而问题应该是出在了时间上。这是细节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回到《世说新语》的本身上面。这部书是由南北朝时期的刘义庆组织人编写的,大部分故事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素材,但是,细节问题可能有些出入。因为它们距离陈、袁见面的时间已经是二百多年后的事了。而且,这篇小文也是为了夸赞陈元方,也许是陈元方年龄很高的时候与袁绍的对话,后来者把成年的陈元方的讲话刻画成少年时陈元方所讲出来的话,远远比真实的历史更加有趣味。这样理解,整个故事就合理了。

因此,袁公就是袁绍,而陈元方则是不再年轻的陈元方了!

我认为这就是这则故事的真相。

(每日一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陈元方》有翻译和答案

小墨: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每日一练”是文言文阅读练习:《陈元方》。请同学们先根据原文来做题,看看自己能掌握多少?不会的话可以根据译文来做,最后再参照答案来查漏补缺!

陈元方【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练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翻译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4、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答案:

1、③

2、D

3、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4、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小墨留给大家的话:

佛说:

执于一念,

将受困于一念;

一念放下,

会自在于心间。

(每日一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陈元方》有翻译和答案

小墨: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每日一练”是文言文阅读练习:《陈元方》。请同学们先根据原文来做题,看看自己能掌握多少?不会的话可以根据译文来做,最后再参照答案来查漏补缺!

陈元方【原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练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翻译句子。

弱者抚之以仁

4、回答。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答案:

1、③

2、D

3、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4、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小墨留给大家的话:

佛说:

执于一念,

将受困于一念;

一念放下,

会自在于心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