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dòu
注音: ㄉㄡˋ
繁体字: 竇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穴
简体部首: 穴
五笔86:PWFD
五笔98:PWFD
UniCode:U+7AA6
四角号码:30804
仓颉:JCJNK GBK
编码:F1BC
规范汉字编号: 5591
窦的部首笔画: 5
总笔画: 13
笔 顺: 捺捺折撇捺横竖折捺捺横撇捺
孔、洞:狗窦。
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的部分:鼻窦。窦房结。
端倪:疑窦。弊窦。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姒姓,传说中国上古帝舜时,鲧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因此禹治水成功后,舜便赐姒姓(姒是苡的同音字)于禹。
窦出自夏王朝帝君太康之妃子后缗的避难之地,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风俗演义》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风俗通》和《尚友录》等所载,夏朝帝太康在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乐田猎,远去洛水南岸打猎,他的五个弟弟和怀孕的妃子后缗也跟随着前去。这时,有穷氏部落首领羿由于不能忍受太康的这种所作所为,就在黄河北岸拦阻和抵御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他们的母亲(后缗),就到洛水转弯流汇黄河的地方一个地洞里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一百多天也不见太康回来,结果也被有穷氏部落人发现并关入窦(地穴、地洞)中管制起来。后来怀孕的后缗临近产期,就携带着儿子们想办法逃出了避难的窦,奔归有仍(今山东济宁),在那里生下了少康。少康是大禹的玄孙,是太康的侄孙。
太康失位后,经过了羿、寒淖的篡位时期后,由其弟中康(仲康)继位;中康逝世后,其子帝相继位;到帝相逝世后,由少康继位。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给他留居在有仍的抒、宠两个儿子命姓氏为“窦”氏,世代相传至今。窦氏族人大多尊奉少康为得姓始祖。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
源流二
源于氐族,出自南北朝时期氐族库狄宥连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在史籍《魏志》中,记载有库狄宥连部,其实就是氐族的一支比较强大的部落。在晋朝末期,库狄宥连部的首领以所居之地“屋窦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古城乡)为姓氏,称窦羽泥,族人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窦羽泥后来率部与北魏抗衡,最终败北,整个部族被吞并入北魏王朝控制之中,逐渐融合于鲜卑族。
在窦羽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汉化姓氏者,称窦羽氏,后在北周时期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窦氏,在当时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权势集团。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大夫窦公,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战国时期,魏国有中大夫窦公,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称窦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窦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出自周穆王赐皇后氏族为窦氏,参考文献《穆天子传奇》。
源流五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北朝胡姓考》等的记载:
⑴.鲜卑族没鹿回部,其首领在汉朝时期被称作拔列兰氏,到晋朝后期被称为纥豆陵氏。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于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这个过程中,纥豆陵氏被改赐为汉姓窦氏,其后裔子孙皆称窦氏,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⑵.鲜卑族娄提部,以首领名字为部称,后成为娄提氏。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朝时期蒙古乌扎喇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乌扎喇氏,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西北部)、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萨尔和(今俄罗斯共青城南部)、瓦丹(今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庙噶山(今黑龙江汤原,一说在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庙街)、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东海女真卦尔察部、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jara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女真族、锡伯族乌扎喇氏多冠汉姓为窦氏、吴氏、乌氏、武氏等。
源流七
源于满族,出自元、明朝时期女真卦尔察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在东海女真卦尔察部中,有乌扎喇氏,亦称兀札喇氏、吴扎拉氏,满语为Ujara Hala,世居萨哈连乌喇(今黑龙江窦文村)、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白石(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萨尔和(今俄罗斯共青城南部)、瓦丹(今黑龙江牡丹江宁安)、庙噶山(今黑龙江汤原,一说在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庙街)、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蒙古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乌扎喇氏族人中有一著名的乌扎喇·多罗岱,为满洲镶白旗人,世居萨哈连乌喇(今黑龙江窦文村)。在明崇祯十五年(后金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乌扎喇·多罗岱在跟从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征攻明朝益津关(今河北霸州)时阵亡,清太宗追赠其为骑都尉,并令其侄乌扎喇·萨赖袭其职,后亦阵亡,再赠一等轻车都尉。在乌扎喇·多罗岱阵亡后,其后裔族人中有以其故居地为姓氏者,称窦氏,在满清一朝中属于较早即以汉姓为姓氏的家族。
四、得姓始祖
少康、窦公、窦羽泥、乌扎喇·多罗岱。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原为有仍氏人),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在《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
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九位,人口约四十六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29%左右。窦(Dòu 窦)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窦姓起源古老,远祖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代。源于姒氏。夏朝国君相被杀后,到了王妃逃出窦地,逃回娘家有仍,生下了遗腹子少康。后来少康恢复了夏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的两个儿子杼、龙,仍然居住在有仍,就姓了窦姓。后来杼即位为下任夏王。发展和演变:古代的少数民族氐族(分布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也有以窦为姓的。在汉朝时,清河观津的窦氏出了一个皇后,窦太后,她是文帝刘恒的妻子,景帝刘启的母亲,她一直执政到汉武帝时,清河窦氏也因此大兴,逐渐形成望族。此外,窦姓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扶风,河南两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窦姓世称扶风望(汉武帝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河南望(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清河望(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如今,窦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省为多,约占全国窦氏人口的10%左右。
宋朝时期,窦姓大约有10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一十位。当时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这三省窦姓大约占了窦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江苏、山西、河南等地。河北为窦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窦姓总人口的47%。全国的窦姓基本集中在北方。
明朝时期,窦姓人口大约有5万5千,人数急剧减少,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山东为窦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窦姓人口的35%。全国窦姓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山西,这三省大约占全国窦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河北、安徽、湖南、河南、浙江等。窦姓人口主要倾向是由北向东南地区迁移。
在苏鲁中部、安徽东段、天津、河北东部和南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大部、黑龙江、河南北端、山西大部、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川黔南段、云桂大部,窦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0%,居住了大约56%的窦姓人群。在河北大部、北京、内蒙古中东和中西、辽吉东部、山西北部、陕西中部、川渝大部、云南西部、贵州中部、广西北部、广东西南、海南、豫鄂皖大部、浙江西北、上海、江苏南北两端、山东西部和东段,窦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4%—0.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5%,居住了大约35%的窦姓人群。
六、家谱文献
河南柘城窦氏家乘十卷,(清)窦克勤纂修,窦容邃续修,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云南罗平淑基窦氏族谱,(清)窦暹等续修,窦垿续注,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承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山西平定州东会都窦氏族谱,(清)窦开惠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世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平定窦氏族谱,(清)窦志默等增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世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7年)增修。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河南柘城窦氏家乘十卷,(清)窦克勤纂修,窦容邃续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5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南省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丰江窦周氏宗谱二十八卷,(清)周向渠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邳县窦氏族谱,始修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窦鸿年、窦意坪修,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两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七、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时期建为河南省。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观津县:汉朝时期置蓚县,属渤海郡。隋朝时期隶属观州,后来观州废黜,蓚县便归属德州。唐朝贞观元年改置观津县,唐永泰年间后期后属于冀州,属于清河郡。今地在河北声观津县南五公里一带地区。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观州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五桂堂:以望立堂。
“五桂”堂号典出五代后周窦禹钧。
窦禹钧官谏议大夫,他的五个儿子都登了高科,人称“窦氏桂”。有诗一首赞誉:“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謦芳。”
八、字辈排行
江苏徐州窦氏字辈:“玉胜景恒宝广公文庆德吉厚存仁本之百世复中在道佑尔万年”。
江苏句容窦氏字辈:“良世序绵长洪开祖德”。
江苏金湖窦氏字辈:“在如金元以连”。
江苏沭阳窦氏字辈:“洪连兆怀正新”。
江苏邳州窦氏字辈:“礼道怀贤 秉中思端 繁昌硕茂 善德长延”。
江苏徐州、河南开封窦氏字辈:“玉胜景恒宝广公文庆德吉厚存仁本之百世复中在道佑尔万年”。
河南叶县孤山窦氏字辈:“子芝孙兰声华奕衣冠相继称巨族焉”。
河南永城窦氏字辈:\"辈分排列继十五世祖于宗——元共六十字:
宗玉心凤广,兴保照鸿祥;
勤敏敬修德,瑞贯庆荣光;
恒士昌平远,忠信福禄长;
腾云舟海航,淳哲俊汝双;
伯方后道汉,清先和维全;
才章秀家帮,正义效同元。”
河南叶县摩天岭窦氏字辈:“有发延万玉(青)书(贯)新尚济”。
河南潢川窦氏字辈:“玉应启瑞金可发祥德高望重渊源流长”。
河南获嘉窦氏字辈:“学宗永先庆承”。
河南博爱窦氏字辈:“有德业绍兴树”
河南窦氏一支字辈:“景守绍振志”。
河南周口淮阳县、沈丘县窦氏字辈:宗希允陈时 之运世景茂 荣书树品全 忠孝敬祖先 天德培尔久 芳泽万斯年 立心公平正 和顺耕读家 后嗣贤者众 知礼尊纪纲。
山东济南窦氏字辈:方-克-甲-新-
山东平邑窦氏字辈:“宝兴成庆淑现”。
山东岱岳窦氏字辈:“庭学田建桂海灿”。
山东肥城窦氏字辈:“继士庆昌梅永良方卜正志”。
山东桓台窦氏字辈:“希怀开清振维乃钦可承”。
山东郓城窦氏字辈:“三金守占连同义火顺序......”
山东淄博窦氏一支字辈:“全-长-金-明-玉……”
安徽阜阳窦氏字辈:“长洪开逐肃振玉加邦”。
安徽窦氏一支字辈:“常怀顺祖德永念正加申”。
安徽宣城窦氏字辈:“云秀连登明”。
重庆永川、荣昌窦氏字辈:“明廷作栋梁”。
重庆大足窦氏字辈:“代兴正大光明远”。
四川合江窦氏字辈:“朝庭卫志国”。
四川达洲窦氏字辈:“德荣华登……”
江西武宁、湖北通山窦氏字辈:“秀联登桂仁”。
湖北老河口窦氏字辈:“大华延家培学”。
河北景县窦氏字辈:“书宝文(志)喜”。
陕西南郑窦氏字辈:“兴隆绍祖先荣华富贵永延年”。
新疆窦氏一支字辈:“海贵永世新”。
天津滨海新区茶淀镇西孟村窦氏字辈:“利龙勋国连闻成进广宝庆俊传贵”。
窦氏一支字辈:“鸣仲临禀阳庚诵扈猛敷融穆嘉万章统宾他勤真朗祜严略岳毅照彦德怀”。
九、姓氏名人
窦婴,西汉大臣。字王孙(公元前?-公元前131),观津(今河北省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封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罪被杀。
窦融,字周公(公元前16年-公元62年),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世代仕官河西。新莽时封建武男,后因参加镇压绿林、赤眉农民军,拜渡水将军。新朝灭亡,降更始,求任张掖属国都尉。更始覆灭,被张掖、武威、酒泉、金城、敦煌五郡长吏推为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他先奉隗嚣正朔,后见光武帝号令严明,有意投靠。时光武帝闻河西殷富,士卒精壮,也遣使与他联络。建武五年(29年),融接受东汉凉州牧的官职。八年,光武帝征隗嚣,融率部来会合,击破隗嚣后,封安丰侯。陇蜀平定,融奉召入京,历任冀州牧、大司空、代行卫尉事兼领将作大匠。窦氏贵宠,一门先后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计。融子放纵,多行不法。永平二年(59年)从兄子窦林因罪处死,明帝令融就第养病。岁余,融上卫尉印绶。五年卒,年七十八岁。
窦固,字孟孙。(?—88年),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名将,窦融之侄。年少时因娶光武帝刘秀女涅阳公主而被任命为黄门侍郎,他好读书,喜爱兵法。世袭父亲显亲侯爵位,曾任中郎将,与马武击破烧当羌。因受堂兄窦穆牵连被禁锢十年。永平十六年(73年),任奉车都尉,与耿秉等分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在天山大破呼衍王,又夺取伊吾卢,设置了宜禾都尉,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最终使西域诸国重新归附。次年,率军耿秉等击降车师,又建议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咽喉。汉章帝刘炟继位后,征召窦固为大鸿胪,历任光禄勋、卫尉等职,食邑累增至一千三百户,每有军政要事,章帝都会征求窦固的意见。章和二年(88年),窦固去世,谥号文。
窦宪,字伯度。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是窦融之曾孙,领兵出塞3000余里,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拜大将军,总揽大权。和帝既长,愤其骄纵,与中常侍郑众等合谋,迫令自杀。
窦武,字游平(?-168),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人。桓帝延熹八年(165年)以长女被选入宫,拜侍中;女于同年冬被立为皇后,遂迁越骑校尉,次年改官城门校尉。时正第一次党锢之祸,上书为党人求情。桓帝死,无子,与其女窦太后迎立灵帝,任大将军辅政,封闻喜侯。他引用陈蕃、李膺、杜密等党人参政,合谋杀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事泄,反为曹节等所杀。
窦巩,字友封(772或773-831或832),唐扶风平陵人。窦庠弟。宪宗元和二年进士。袁滋辟为从事及掌书记。入朝拜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为副使后兼御史中丞。平居与人言不出口,时号“嗫嚅翁”。工五言诗。与兄窦常、窦牟、窦群、窦庠合有《窦氏联珠集》。
窦苹,字之野,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北宋仁宗时代。《酒谱》杂取有关酒的故事、掌故、传闻计十四题,包括酒的起源、酒的名称、酒的历史、名人酒事、酒的功用、性味、饮器、传说、饮酒的礼仪,关于酒的诗文等,内容丰实,多采“旧闻”,且分类排比,一目了然,可以说是对北宋以前中国酒文化的汇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书成书于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后收入于陶宗仪《说郛》中。其“酒之文十三”,本收《酒德颂》、《醉乡记》、《清河先生传》三篇前人关于酒的文章。
窦默,字子声(1196-1280),初名杰,又字汉卿,元代广平府肥乡县兴教乡人(现邯郸市肥乡县)。窦默是中国元代杰出的政治家、理学家、教育家和医学家。窦默自幼熟读诗书,广结朋友,和许衡、姚枢等当时的理学家共同探讨程朱理学,“凡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所不讲”,无所不学。广泛涉猎,无止的追求,使他的儒学知识更为丰富和系统化,特别是朱熹思想的渗透,形成自己一套观点,为他日后出仕元廷,辅佐世祖,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
窦漪房,中华帝国黄老学派的最後一个代表人物(公元前205-公元前135),河北清河郡观津人,在吕后时被选入宫。吕后赏赐每个诸侯王宫女五名,窦漪也在被选之列。因家在清河,窦姬请求分配的宦官把她分到离家较近的赵国去。但宦官把事给忘了,她被分配到代国去,就这样她到了代国,但代王刘恒非常喜欢她,和她生了刘启和刘武。窦姬信奉黄老之学(道家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在她的影向下,景帝刘启以黄老治国,在以後的日子里黄老思想成为治世的主流思想直到窦太后逝世为止,历经文、景二朝,再她逝世前汉武帝也不敢重用儒生。
窦建德,隋朝漳南人。聚众起事,据河北诸郡,称夏王,建号五凤。隋大业十四年炀帝南游江都,为反贼宇文化及弑,时王世充在洛阳自称郑王,奉越王侗为帝,建德亦奉朝命。贼王世充旋弑侗自称帝,建德亦称夏帝。唐武德三年,李世民(秦王)击世充。世充求援建德,建德出兵救。四年,战败被俘,斩于长安。享年48岁。
窦荣定,隋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曾率军出凉州,御突厥阿波可汗,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一带)获捷,迫使阿波证盟而去。册封洛州总管、陈国公,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妻子是隋文帝的姐姐万安公主,儿子窦抗是大唐武德朝宰相。
窦威,大唐武德年间的宰相,岐州平陆县人。唐高祖太穆窦皇后的叔父,隋朝太傅窦炽之子。窦氏一族皆以武勇称世,而窦威却以文章秀美而称世,好读书,尤其熟知朝廷故事。当时天下大乱,礼典缺失,唐初礼法建制皆出自窦威规划。集十卷,今存诗一首。
窦燕山,名禹钧,号燕山。后周渔阳人。在五代后晋时,明瞒暗骗,势压贫贱,不讲天理良心,30无子。传说一夜其父送梦,对燕山说:“你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日后无子,兼且无寿。速要改恶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燕山醒来将父梦中的话牢记在心,从前之恶,不再敢为,而且广行方便,家中又设立义馆,请明师教训,帮助家贫子弟读书。他创办过40多所义学,官作谏议大夫,由他推荐提拔成名的青年不计其数。一夜又梦见父亲说:“你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5子,齐登科甲,寿添89岁”。此后修身积德,更加殷勤。后来,果然连生仪、严、侃、偶、傅五子,由于他教子有方,5子勤奋学习,先后登科。
窦叔向,字遗直,京兆(今陕西省扶风)人。唐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代宗时,常衮为相,引为左拾遗、内供奉。衮贬,出为溧水令,复迁工部尚书。诗法谨严,有诗传世。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著有《联珠集》行于时。窦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有集七卷,今存诗九首。
窦汉卿,金代有医学家。名默。广平肥乡人,曾官居太师,故世称窦太师,,精针灸八脉穴法,著有《针经指南》、《标幽赋》为是书主体内容,因行文典雅,论理精湛,元明诸名家皆宗之。论其体用,《标幽赋》之于针灸实如《烟波钓叟歌》之于遁甲也。
窦光鼐(1720~1795)清代官员、学者。字元调(一说符调),号东皋,山东诸城市箭口乡西郭家埠村人。乾隆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历督学政,所得士位至公卿者众。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