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来临,人们以丰富多样的节庆习俗,来迎接期盼已久的农历新年。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孟令法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提到,春节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具有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其实,无论年俗如何变化,春节始终是中国人看重的团圆节,也从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一、春节有何寓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俗话说,“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它反映了自然时空的新旧交换。
因此,作为“年”的一种称谓,春节在各种祭祀仪式与欢庆活动中,就具有了除旧布新、祈福纳祥、感念先恩、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从本质上讲,“过年”也可以视为一个时段。在古代,并无“春节”一词,而“正月初一”常谓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或新正等。
孟令法说,直至,“正月初一”被定名为“春节”,并沿用至今。
二、春节为啥又叫新正?
在春节的各种名字中,“新正”自隋唐以来就得到普遍使用,如孟浩然《岁除夜会乐成张少府宅》诗曰:“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樽。”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中写道:“一入新正,灯火日盛。”明清时代“新正”这一名称也得到延续,荻岸山人在《平山冷燕》中写道:“因岁暮就在家过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
“正日”这一称谓或在汉代即已出现,唐徐坚《初学记》卷四引汉崔寔《四民月令》说:“正月一日,是谓正日。”新正也好,正日也罢,这些称谓都体现了古人对新年第一天的认识。
从本质上说,这些词汇都带有一定的美好寓意。无论使用哪一词汇指称“正月初一”,其中的“新”“正”“元”等词汇所体现的“一元复始”等理念,都彰显了人们对一年之始的时间定位,也是对万象更新的体认。
三、如何以岁首定年节?
春节能够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这也与历法的选择有关。
孟令法介绍,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历朝历代仍有差别,这对以岁首定年节的传统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远古时期,人们以北斗七星为基准,确定了“斗柄回寅”为春正,“建正寅月”之立春为岁首,这恰是干支纪元法,或称星辰历。
简单来看,夏历正月在孟春,商历正月在冬十二月,周历正月在冬十一月。秦统一六国后,用秦历(颛顼历),正月定在冬十月。
汉初时,沿用秦历。至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在吸收干支历(节气成分)的同时,制“太初历”,恢复夏历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此即为今之春节奠定了时间基础,而四川阆中人落下闳则成为当代学者所认定的“春节第一人”,被奉为“年爷爷”。
四、“年”为何被引申为岁名?
如今,人们提起春节,总会说“过年了”。孟令法解释,“年”属于“禾”部字,许慎《说文解字》将“年”写作“秊”,从禾千声,意为“谷孰也”。
《谷梁传•桓公三年》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也”。基于此,“年”有了“年成”之义,即“一年的收成”。基于这一本义,“年”逐渐往表示时间的意义上引申,如此便出现了“年节”“年纪”“周年”“年代”等概念。
“过年”的“年”亦是如此。正所谓“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循环往复,人们把“过年”视为庆贺丰收的节日其实不难理解。
此外,“民以食为天”,“社”“稷”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而在春节这样一个重要时段,张贴蕴含“丰收”之意的春联,举行“社火”“社戏”表演,祝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信俗活动。
五、除夕与春节有哪些关系?
从时间上看,除夕与春节相连,但有其起源,即“逐疫驱鬼”。汉画像石既有“傩戏图”,而宋佚名绘“大傩图”即是证明。
孟令法解释,“除”本义为“交易”“去除”,“夕”有“夜晚”之意,而此日一般在腊月三十,俗称“年三十”。是夜人们“通宵不眠”,俗谓“守岁”。
故从其本义出发,其意可为在一年的最后一晚“弃旧迎新”“驱邪避秽”。因此,春节和除夕既有相通之处,亦有一定区别,而前者在某种程度上还可包含后者——民间俗谓“过了腊八就是年”,而“年”在现当代社会即被称为“春节”。
此外,人们针对不同亲属关系,自初一开始便分不同时段前往亲戚家拜年,比如有些地方初二“回娘家”,初三“姑舅姨”。
六、除夕最早何时出现?
中国民间常将除夕称为“大年三十”,是日为“大除”,是夜,则称“大年夜”。在部分地区,还将除夕前一日称“小年夜”。
从典籍角度看,“除夕”的出现或比春节晚很多。现存文献最早提及“除夕”的是西晋周处所撰《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除夕大部分情况下是在腊月三十,但也有腊月二十九。孟令法说,中国传统历法总体是阴阳合历,既考虑太阳运行,也考虑月亮运行,同时观照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但为了弥合日月星的运行时间差,便制定了平年和闰年。
所以,农历年最后一月既有三十天,也有二十九天,但以三十天为多。
七、因何要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简单来说,就是在吃过年夜饭后,全家人在灯火通明中由“除夕”跨入正月初一,直至天亮。
孟令法认为,之所以有此风俗,原因之一可能是“守岁”起源于古代自然崇拜以及人们对它的合理解释。人们采取“熬夜”行为,以化解想象中“年兽”等带来的生存危机。
换言之,人们希望在两个时段的跨越中构建一种无形力量,以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从而实现对家庭或集体成员的有效保护。
总之,除夕“守岁”的风俗主要源自人们对新旧交替的一种象征性表达,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时序循环往复变化的感性认知以及处理方式,并逐渐走向了全民娱乐。
八、春节主要习俗有哪些?
春节期间的节庆习俗丰富多样,如吃饺子、放烟火、压岁钱、逛庙会等等。
吃过年夜饭,也接回了灶王爷,等到正月初一,大家照例走亲访友,依次“拜年”。人们穿起喜欢的新衣,准备好茶点糖果,热情招待客人。
在旧日民俗中,从初一到初七,每天做什么都有讲究,颇具仪式感。
九、为何要吃“五辛盘”?
有趣的是,有些地方过年时要吃“五辛盘”,是由生韭、生葱、兴蕖、薤以及蓼蒿五种植物组成的凉拌菜,有些也用葱、蒜苗、姜、椒和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过年食春饼、萝卜与五辛春盘”。由此可见,“五辛盘”曾广泛流布于楚地。
“五辛盘”基本均以性味属“辛”的菜为主,取其谐音为“新”,寓意新一年的开始。此外,吃“五辛盘”还有祛邪除病之义,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十、辞旧迎新是春节核心议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孟令法说,“辞旧迎新”的确是春节的核心议题,可以说,大部分春节活动都与此密不可分。
贴春联、门神等,普遍出现于除夕日(晌午);正月初一拜年时的拱手作揖、相互问候时的吉祥语等等,都能说明两者均具有“辞旧迎新”的特征。
孟令法认为,相较而言,除夕的“辞旧”属性凸显,正月初一的习俗更倾向于“迎新”。
在他看来,庆贺新春佳节是中国传承数千年的重要活动,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做好工作,更好地维系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功能。(完)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喜气洋洋,各种习俗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及香茗为主。与此同时,还会伴有掸扬尘、洗被褥、贴春联、点旺火、放鞭炮、守岁、逛花市等众多活动。假期期间熬夜晚睡的作息、油腻饮食、瓜子花生,有没有让你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要开工了,大家有准备好调整到战斗状态吗?下面一些小提示,希望可以帮助赶走不适症状。
作息和生活方面,需要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根据个人日常运动习惯和身体状况,坚持适量运动。可以选择听些舒缓的音乐,或阅读书籍,晒晒太阳,保持身心愉悦。
饮食上建议多吃蔬菜水果,节日期间餐桌菜肴丰盛、饮食杂乱,可能更容易引起上火、便秘、口腔溃疡等,这时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还可缓解油腻,维持肠胃正常蠕动;水果中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蠕动。
另外,若已经出现上火导致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状,可以试试桂林西瓜霜喷剂。如果不习惯使用散剂型的,也可以试试桂林西瓜霜含片,两者组方成分和功能主治都是相同的,只是剂型不同。使用时注意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特殊情况需要遵从医嘱。
新一年开始,希望大家都能调整好状态,辞旧迎新,开启新征程!(推广)
(来源:消费日报网)
春节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终于把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1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
2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除日。
3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以表清苦。
4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5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6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7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8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
9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
10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11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女儿回娘家拜年。(有的地区有大年初二回娘家、闹新女婿的风俗)
12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13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14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15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16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17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庆贺。
18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19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古代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20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21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22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3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过年进入倒计时啦!
知道了这些过年习俗,是不是觉得年味儿十足呢?
快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知道一下,感受这年味儿吧!
来源:诗词世界公众号
春节是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了,每次一到春节,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作为一直传承下来的节日,还有很多习俗如今还一直在保持。今年的春节也是快要到了,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该有的传统习俗可不能少,就比如下面这6个过年的习俗,你知道几个?
第一:新年掸尘
掸尘是每年春节之前都必须要走的一个流程,就是打扫卫生的意思。在春节还未到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己的家里面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灰尘,寓意是把前一年中不好的所有东西给清走,来迎接新的一年,也正是辞旧迎新的意思。
第二:贴春联
不光是要把家里打扫的干净一点,还要把家里都布置的温暖,有过年的氛围。大家会提前到市场上去买好春联、窗花、中国结、红灯笼等各种装饰家里的东西,这样才有过节的气氛,这个习俗也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
第三:守岁
守岁是在春节的前一天,那天是除夕,大家都会彻夜不睡,有的会嗑着瓜子吹牛聊天聊到天亮,有的就在打牌,有的看春晚……反正可以做很多活动,就这样等待着春节的到来,家家都是灯火通明,到了凌晨还要放新年的第一 炮,真的很有年味。
第四:放鞭炮
放炮仗估计是每一个小孩子在春节期间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了,而且很刺激,不仅如此,现在的很多炮仗都出了很多新意,不仅玩着好玩,看着也很不错。还有礼花也是春节期间要放的,一声一声冲向天空的花火在空中绽放,也带去了大家最美好的祝愿。
不过,炮仗虽然好玩,但是还是得多注意,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子的,要在大人的监管下去玩,不要让其独自相约好友去燃放,小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
第五:送礼
礼节是中国人最讲究的,过年要做的其中一项活动就是走街串巷,拜访亲友。这个时候要带着礼品去,要不然空着手去多不好。很多人可能每年送的都是那几样饮料、水果什么的。要我说,今年可以送点白酒,好喝还不上头。
第一款:蒸台坤沙酒
很多人在送酒的时候不知道挑哪一款好,不如就选这款酱酒。酱酒在近年来都是比较热的白酒,这款酒酱味纯正,入口绵柔,适口性好,不刺激,而且香味浓郁,喝过的人都说好,价格也不贵,才百元出头,值得一试。
第二款:青花汾20
这款酒是清香型白酒,以“绵”“清”为主,酒体清透,入口绵柔,下口顺滑,清香淡雅,口感极佳,而且具有中国风的包装也很适合送人,如果喜好淡口的就选择这款。
第六:看舞狮和逛庙会
农村的春节跟城里人的春节是不一样的,农村的相对要热闹些。一般城里是不允许有过大的活动的,因为城里建筑物比较集中,也有规定不能从事比较盛大的活动,只有在规定的场合可能有节目表演什么的。
农村就不一样了,很多地方都有舞狮的节目表演,作为中国比较传统的一个节目,从古代就有了,龙是天上的吉祥物,可以呼风唤雨,舞狮也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只不过如今这种打狮子很少见得到了。
除了舞狮以外,还有逛庙会,烧香求平安福之类的,这些活动都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一个祝愿。不仅如此,庙会上也会与很多好吃好喝好玩的,还有很多丰富精彩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