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鼠

张作相简介(张作相简介儿子)

时间:2024-01-18 19:53:10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张作霖皇姑屯被炸身亡,六个漂亮姨太太结局如何?大多都抑郁而终

1928年6月4日凌晨5时30分,一代枭雄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成重伤,在送到沈阳大帅府后,不治身亡。曾经不可一世的张作霖,最终结局着实让人唏嘘不已,那么张作霖死后他的姨太太们结局如何呢?

张作霖一生共有六位夫人,原配赵氏(赵春桂)、二夫人卢氏(卢寿萱)、三夫人戴氏(戴宪玉)、四夫人许氏(许澍旸)、五夫人寿氏(寿懿)、六夫人马氏(马岳清)。下面笔者给大家介绍张作霖这六位夫人最终结局的故事。

一、原配赵春桂

赵氏是辽宁黑山县赵家庙人,21岁与张作霖结婚,早年一直跟随张作霖左右。从赵家庙到八角台、新民府、郑家屯、洮南府,赵氏一直是张作霖的贤内助,主要工作是调解张作霖与众义兄弟间的关系。赵氏性格耿直刚烈,经常与张作霖产生矛盾,最后两人产生矛盾,赵氏因抑郁年仅38岁病死。

二、卢氏

卢氏是深受张学良尊敬,由于她识大体,也深得张作霖尊重。卢氏为张作霖生了张怀英和张怀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独居天津,1974年病逝,终年94岁。

三、戴氏

戴氏曾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夫人,曾是辽宁省北镇县捕盗班头的儿媳,长得非常漂亮。当张作霖第一次看到戴氏之后,被其吸引,最终收归自己所有。当戴氏胞弟打灭一条路灯之后被张作霖枪决之后,两人的关系一落千丈,最终戴氏削发出家为尼。

四、许氏

许氏是一位非常有主见的女子,她在子女的教育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9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作霖见到许氏,最终被张作霖强行占有。许氏一生生有四个孩子,张学曾、张学思,张怀瞳、张怀曦。抗战全面爆发后,许氏移居美国,解放后回国国内,1976年病逝。

五、寿氏

五夫人是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夫人,生于1898年,母亲是黑龙江将军寿山的一个外室王姓女子所生。1917年,在学业毕业典礼上被张作霖看中。不久,年仅20岁的寿懿嫁给了张作霖。按照习俗,女方的姓名要在姓前加上夫姓,于是寿懿更名为张寿懿,人称寿夫人或五夫人。

张作霖被炸身亡之后,寿氏成为大帅府所有人的主心骨,1966年寿懿夫人病逝,终年68岁。

六、马氏

马氏出生贫寒,早年被卖到戏班里学唱戏,1923年被张作霖娶进门。1924年,随着女儿张怀敏的出生,马氏正式成为自己的六夫人。“皇姑屯事件”中,马氏的脚趾被烧伤。张作霖死后,马氏去了台湾,最终也在台湾病逝。

张作相被推举当总司令,他让给了张学良,称:父死子继,实属名归

1928年6月4日清晨,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成重伤,送到大帅府后不治身亡。半个月后,张学良才才回到大帅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张学良面前,东北军由谁来继续领导。

6月23日,张学良召集奉系元老召开东三省军合会议,重点讨论恢复东北保安总司令和易帜问题。不难想象,这次会议事关东三省无数人的命运。会议决定恢复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称号,并一直推举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乍看,张作霖和张作霖两人姓名只有一字之差,两人只是名字上的巧合,仅是结拜兄弟罢了。张作相早年投到张作霖麾下,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深受其信任。郭松龄反叛失败后,奉系其他将领建议杀掉郭松龄的旧部。

张作相站了出来,强烈反对,张作霖听从了他的意见,避免了奉系内部自相残杀的局面。自古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多。从个人威望以及张作霖所在的位置,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完全没有问题。

张作相会作何选择呢?7月2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会议最终决定:改推选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在这之前,张作相先后三次派人送回“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公推书和印信。

与此同时,张作相一再表示子承父业,“老帅已逝,子承父业,顺理成章,自己将全力辅佐之。”张作相还千方百计说服东北军政要,最终促使大家一致赞成张学良子承父业。当张学良准备接受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东北易帜”时,张作相大力支持。

张学良对张作相也非常敬重,私下里称呼他为老叔,还让于凤至做了张作相二夫人的干女儿,两人可谓亲上加亲。私底下,张作相把张学良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小六子(张学良乳名),你放手去干,我会支持你的。在公的方面,如果我不服从你的命令,你只管拿军法来办为;可是私底下你是我的侄儿,如果你不好好地干,我会在没人的时候,打你的耳光。”

显然,张学良最终辜负了张作相的期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作相本人正在家乡锦州料理父亲丧事。1933年热河失守后,张作相自此离开东北军,举家来到天津隐居。

鉴于张作相在东北军中的影响力,日本人多次以高官厚禄诱降,均遭到拒绝。1949年4月19日,张作相突发脑溢血去世,时年68岁。

参考资料:《奉系将领们》、《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们》

老子英雄儿好汉——张作相次子张廷枢

张廷枢公馆旧址

沈阳张廷枢公馆旧址。

位于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四经街7号,建于1928年。现今的沈阳市和平区北四经街是条幽静的街道。北四经街与八纬路路口东北角,是为沈阳市126中学,就在126中学校园内,深藏着张廷枢公馆的旧址。来到这座小楼面前,这座罗马风格建筑,尽管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剥蚀,主体结构却依然完好。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近张廷枢公馆旧址。请看这座建筑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每层面积均为300余平方米。十级半圆形台阶之上,左右各有两根直贯顶檐的“多力克”柱子。门厅之上,为宝瓶透龙栏杆弧形阳台。正门为拱门;门内左侧,有楼梯通向二楼及地下室。二楼窗户均为方形;而一楼窗户则为券顶,所有窗框均嵌有装饰性线条。顶层四周,装饰着宝瓶透龙栏杆“女儿墙”。整幢建筑古朴硬朗,在如今校园里的绿树荫蔽之下,变得匀称端庄、大方浑厚。

这座罗马风格建筑,尽管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剥蚀,主体结构却依然完好。

张廷枢(1903-1949)张作相次子,原名柏庭,字蔚久 ,陆军中将。辽宁义县人。1903年生于义州杂木林子村老家。1912年进东北讲武学堂,与张学良同学。

古语有云“虎父无犬子”。在奉系军阀中,“父一辈子一辈”的将领不只有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也是奉系军阀“子弟兵”。与张学良一样,他也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关东汉子。

绿荫掩映“文物楼”

整幢建筑雄浑、秀美、匀称、端庄,在绿树掩映之下,愈发姿容秀丽、落落大方。介绍完这座“文物楼”的建筑风貌,我们将说起小楼主人的往事。

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追忆了小楼主人可歌可泣的辉煌往事。

青年将领

张廷枢原名张柏庭,字蔚久,1903年出生于锦州义县杂木林村。父亲张作相,曾任吉林省督军、东三省保安副司令等职,张廷枢是张作相次子,自幼倔犟,喜好舞刀弄枪,深得张作相喜爱。

幼时,张廷枢跟随蔡老师念私塾。1919年2月,张作霖重建‘东三省讲武堂”。张廷枢与张学良等人,成为首批学员,一年后毕业。1923年秋,张廷枢被选送日本千叶县步兵专科学校学习时,已晋升为“镇威军”上校团长。1925年回国后,张廷枢先后升任少将旅长、预备军军长。1928年“东北易帜”后,张廷枢任改编12旅旅长、辽宁省第三区剿匪司令,驻防锦州。

1930年11月,作为颇受张学良器重的青年将领,张廷枢随张学良一道,去南京谒见。对张学良及其将领盛情款待,进行拉拢。着意夸奖张廷枢年轻有为;宋美龄还要张廷枢教她骑马,引起了张学良及张廷枢的警觉。于是,张学良借故令张廷枢返回锦州办事,离开南京。

严阵抗倭

“九·一八事变”时,张廷枢第12旅在锦州驻防。张廷枢立即下令,实行紧急动员,准备作战。继而,锦州地区宣布戒严,进入战争状态。第12旅在锦州、义县一带布防,并在大凌河沿岸昼夜赶筑工事,随时准备阻击日寇西犯。然而,在不抵抗政策命令下,1931年年底,第12旅只得奉命撤至北平南苑。1932年,张廷枢晋升为112师中将师长。112师是张学良两个装备精良的独立师之一。

张廷枢反对不抵抗政策、积极主张抗日,他寄希望于练好队伍,打回东北老家。他将父亲张作相准备建卫队的10几辆载重卡车、100多支德国新式手枪等武器,装备了一个手枪连、一个自动步枪连,补充在112师内。张廷枢还经常与士兵一起操练,鼓舞士气。

血战长城

1933年3月4日,112师奉命开往古北口。当时,承德失守,长城要塞古北口并无军队防守,形势非常危急。接到命令后,张廷枢当即率部日夜兼程开赴前线。经过一昼夜百余里急行军,5日16时许,112师先头团,便抵达了古北口。

6日清晨,日寇飞机开始轰炸古北口。7日,112师作战部队全部到达前线。师指挥部设在古北口以南村庄内。张廷枢命令部队,在古北口西北方向长城沿线抢筑工事,并在山头架设重机枪打敌机。

古北口正面日寇,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开始向长城进犯。当日寇坦克进至我方有效射程之内时,112师的平射炮、迫击炮、重炮集中火力,猛烈轰击。在敌机协同下,日寇坦克疯狂射击。日寇步兵向我长城阵地逐渐逼近;日寇炮兵开始向我阵地后方炮兵阵地延伸射击。隐藏在坦克后面的日寇步兵,分散于公路两侧,形成散兵线,交替射击,强行向南窜犯。我方轻、重机枪及步枪,组成交织火力网,阻击日寇进攻。

临危不乱

8日,日寇飞机铺天盖地而来,飞临古北口上空,轮番轰炸。突然,一颗炸弹落在112师指挥部院内北边一间瓦房上,将指挥部玻璃震碎,房顶上大土块掉落。尽管情势危急,张廷枢及几名军官,却镇定自若,继续开会。古北口战役打响后,张廷枢废寝忘食,白天指挥作战,夜里经常乘车回北平开会、汇报军情,有时连续几天很少睡觉。一次,司机困倦,汽车冲下公路,造成张廷枢手臂受轻伤。

112师在古北口苦战20余日,英勇抗击日寇,战斗异常激烈残酷,部队伤亡很大。4月2日,日寇攻陷古北口。

请假辞职

古北口战役失利后,112师移驻宣化。张廷枢和驻扎怀来骑兵二师师长黄显声,不顾威胁利诱,与冯玉祥将军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了联系。

1933年4月底,张家口特委指示,将秘密党员张公干、李平一、郭永照等同志,派往东北军112师、骑兵二师,准备策应抗日同盟军。张公干、李平一刚到112师,张廷枢就对他们说:“是我请你们来的,这事只能我一个人知道。”

张廷枢与黄显声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当时,东北军中有“张不离黄,黄不离张,张黄不分”之说。他们主张国内大联合,一致抗日。当时,在112师和骑兵二师内,官兵们可以看进步书籍,唱进步歌曲。这两个师内,均有许多员,并有组织“工作处”。张廷枢、黄显声还经常请执任教官,为官兵们上政治课。当时,员刘澜波,在骑兵二师任教导队队长;张公干、李平一在112师创办军训队。

对于消极抗战、积极的做法,张廷枢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但多次设法抵制却一直未果。于是,1935年12月,张廷枢向张学良提出请假辞职。张学良婉言挽留;张廷枢声泪俱下,诉说日寇侵占东北、蹂躏同胞罪行。最后,张廷枢话语铿锵地表示:“如果东北军去打日本,我第二天就来报到!”

在张廷枢影响下,还有4位东北军高级军官,一并辞职。

离家抗日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张廷枢与黄显声一道,在天津搭乘上一艘英国轮船。当时,张廷枢妻子即将临产。他对妻子说:“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顾不了更多了,绝不能在家等着当亡国奴!”当时,家里人只知道他和黄显声去抗日,但不清楚他们要去哪儿。临行前,张廷枢把仅有的几万元钱统统带上,只给家里留下3000元钱。他告诉妻子,钱不够用时,找父亲张作相要。

张廷枢与黄显声,由天津乘船去南京,营救张学良。他们曾找过宋子文和宋美龄,但因主意已定,已无济于事。眼见营救无望,他们更加痛恨背信弃义,愈发促使他们下决心奔赴革命根据地。于是,他们来到武汉,与东北救亡总会取得了联系。不料,他们被特务盯梢。他俩决定,分头活动,联系去革命根据地之事。

纵队司令

1937年8月,张廷枢来到太原。那时,太原集结了很多东北学生、东北军中下级军官。他们企望组织起来,进行抗战。张廷枢表示,愿意组织大家抗战。后来,张廷枢找到了周恩来。对大家的抗战愿望,周恩来表示鼓励和支持。在周恩来和八路军总部直接关怀下,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为100多人办了训练班。其中,有张廷枢以及东北军团、营、连长50多人;东北大学生50多人。

1937年10月,张廷枢与张政枋一道,率领100余人、携带精锐武器,从太原到达晋东南八路军总部,被授予“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番号,张廷枢任司令员,张政枋任副司令员。他们还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切接见。为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八路军总部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周桓,兼任“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游击纵队”驻扎在河北邢台一带,一方面发动群众,一方面扩充队伍。很快,部队发展到3个支队、近两千人。

抗大学习

1938年秋,张廷枢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其间,周恩来经常找张廷枢谈心,鼓励他靠近党组织。当时,张廷枢患肝病。周恩来听说后,时常给他送去罐头等食品。抗大课间休息时,在山坡前,胡乔木等人经常和张廷枢一边晒太阳,一边谈心。

1940年,张廷枢肝病发作。经同意,他离开抗日根据地,去香港治病。1941年12月,张廷枢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一道,由香港回到天津。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廷枢从天津搬到北平,继续在家养病。为了拉拢东北军旧部,委任张廷枢为“东北行营中将高参”。然而,张廷枢对扣押张学良始终愤愤不平,干脆不去上任。

英年早逝

北平解放时,张廷枢病情已很严重。抗日根据地的很多老朋友都来看望他。有的人一进屋就说:“蔚久,好好养病,咱们还得一起南下呀!”在这段日子里,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通过医生问候张廷枢,让他好好养病。

1949年3月,父亲张作相患脑溢血去世后,张廷枢病情急剧恶化。1949年7月23日,张廷枢在北平去世,年仅45岁。

如今,故居依旧在,含泪思主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铮铮铁骨的爱国将领。谢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