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和朋友聊起来做梦的事情,有些的确刀光剑影让人回味无穷,有些则情意绵绵让人早起洗内裤。传统理论,梦境是对现实的扭曲、加工和联想,梦中不可能出现你没有见过的东西,西格蒙得·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已经所得足够多了,中国古代《周公解梦》也已经能在网上随时查询。
先说纯粹的个人理解。首先,心理学研究层面中国远落后与西方,这一点我觉得无需质疑,无论是美国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还是Reber的《临床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都比较科学客观。但是相比国内宗教类书籍,东方文化对于梦境的探索更加深入。梦境包括了五根(眼耳鼻舌身意)对色法的反应和演绎,不同的文化、家庭、成长背景、历史甚至基因选择。同样的梦境在东西方,甚至河南河北或者信仰者与非信仰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梦境别人很难探究,或者说只有自己才能探知梦境的真实含义。
话说林肯在被枪杀前一晚,梦见了自己被一个人枪杀了,这件事怎么看呢?科学论者认为这是由于林肯担心自己被枪杀,所以潜意识中自己创造了一个梦境,并非玄幻事件。宗教人士则更多将其认为是一定的寓意,暗示林肯必然被枪杀。实际上,在分析梦境的形成中,佛教的说法可能更让人信服,除了8种常见的成梦原因外,还有因缘成梦和业力成梦的原因,在极端案件中有时候能够见到蛛丝马迹的关联。关于林肯的传说,我觉得并非自造梦境,也并非老天注定,而是人的潜意识对于潜在危险的感知,在梦境中显现预警,这种潜在危险并非臆想出来,而是必须有切实的行动并正在执行,如同武侠中的杀意充盈或剑意,心念极致细微就能体察的到。
奇异的预示梦境体验。有天中午吃完饭,忽然困意朦胧就躺在床上懒了一会儿。恍惚间突然看到我的一个兄弟躺在灵棚中,瞬间我就醒了过来。从躺在床上到醒来期间估计有5分钟,可梦境中好像过了半小时。我的一个哥们前几个月发现了肝癌晚期,医生诊断说过不了3个月,大家就回家等待着时点来临。没想到中午忽然梦到了他,我赶紧打电话给村里的亲友,果然人已经昏迷不行了。时间上的精致暗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估计很多人也有此经历。还有一次,第一次和朋友出差,只说了目的地,晚上做梦的时候竟然梦到了去机场,以及进机场的安检和进入过程,朋友没有说坐飞机,我也没有到过机场,现实竟然和梦中的场景一模一样。现在看来,其实是我们之间心念的关联在内心的投影,但也有一定的空间距离限制,普通人平时事情太多心念的关联被思维掩盖而无法显现而已。
初中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持续做相同的梦。那时候学习非常不好,一度拼命的背书,后来梦里面也都在学习背诵。有一次,梦到一位长者,清瘦而严厉,拄着手杖把我喊过来,问我学习的怎么样,是否在用功,我当然说用功了,但是他却说要我学习新的东西,然后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不知道是啥东西,反正一晚上都在学习,醒过来累得很却不知道学的啥。神奇的是过了三个月左右,期间不仅隔几天要梦中背诵,有一次竟然连续一周都梦到背书,最后我来到了一间办公室样子的屋里,一排人,现在想起来有点像学生答辩的排场,竟然还要考试。不知道那次考试我过关没有,反正后来就没有梦到了。我现在觉得,那可能就是什么黄金记忆时间之类的,但真的很奇妙。
人的大脑运转的时间超越现实生活,很多现实中的事情在大脑中就可以完成训练。比如学习画画,有人觉得需要几十年的功夫临摹训练,理论上其实只需要在梦中训练,也不过是瞬息间就能完成这个过程。后来,读到关于《梦修法》的内容,才知道我们的祖辈早已探讨过对梦境的利用,包括帅小伙演的《盗梦空间》所展示的神奇,都是对大脑的持续探索。不仅能够认知梦境,还可以控制梦境,甚至利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梦境创造奇迹,探索和疗愈人的内心深处。利用心念的细微性破除时间的障碍,利用梦境的创造力破除现实的约束,这才是梦最大的贡献。
很长一段时间,我晚上经常想起父母,但梦中从没出现过他们,很希望能够和他们见面。做不做梦无法控制,有了梦境却也无法掌控走向。后来,我还是学会了怎么利用睡前的反馈机制,让特定的对象进入梦境,虽然有时候也有失败,但也能在怀念的日子里见到想见的人,只是梦境的场景和走向,仍然与习气和过去关联很大,无法创造出自己想象的场景。经常梦见在老家的日子,有时候是他们在床上生病的场景,有些则是混杂的生活场景,无法改变这个景象,只能待上一阵时间,聊聊天或者吃顿饭就走出去了。时间久了甚至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不知道是否以前存在过,也不知道身在何方,甚至怀疑生活本身是否真实,还是仅仅是自己的一个梦境。
会不会这一切都不存在,而我们都只是活在某个人的梦里?——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Hello!大家好呀~这里是矮墩墩的小土豆子,平时喜欢写些有的没的,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奇奇怪怪的梦吧。
源自头条免费图库
今天早上,小土豆子的一个舍友说昨晚梦见有人拿着枪追着她打,醒来还有痛感;另一个说昨晚梦见被教育孩子的家长误伤。这样奇怪的梦几乎每天都会在小土豆子的宿舍里听见,但小土豆子本人却是一个梦少的人,也基本都和现实遇到的人和事有关。
一个经常做梦的朋友问我,为什么有的人几乎不做梦,有的人却几乎每天都会做梦;为什么有的人做的梦和现实差不多,有的人做的梦却非常的奇幻。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网图侵删
一、梦的形成
现代研究表明,梦是人在睡眠的时候,局部脑组织尚未完全停止兴奋活动,而引起的一种表象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晚上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一部分脑神经并不休息,同时也不再受意识控制,大脑中的痕迹继续活跃,就会产生梦境。
大脑思考时是会发光的,接受外界刺激后电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图侵删
睡觉不做梦与个人的体质有关系,比如若精神方面比较放松、没有压力,这种情况下睡眠质量就会很好,不会做梦。又或者是进入了深度睡眠,即使睡觉时做梦了,醒来也会不记得做过梦。
二、不同梦境的来源是什么?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有三种来源。
1、感觉刺激,当我们在睡觉时,器官仍能感觉到外界刺激,就比如小土豆子的舍友,后背长了颗大痘痘,昨晚睡觉摩擦破了,晚上就梦见有人拿枪追着她打,醒来痘痘都破了血染红一块衣服,当然会疼。
2、清醒时的所思所想,古人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社会发展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白天带来的压力使脑神经在夜晚持续振奋,也就会梦到白天在思考的问题。又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己不知觉的情况下某些事物刺激大脑形成神经元,神经元在夜晚兴奋将这些事物进行整合、再现。
源自头条免费图库
3、梦的来源还有一个就是本我的冲动,它是梦的最重要来源,当人清醒时本我受到自我和超我的管控,无法表现和满足,它就像被封印的洪荒之力一样,时不时会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小土豆子的一个朋友,平时喜欢一些奇幻的事物,性格洒脱。就经常会梦见骑自行车、滑冰飞到天空,遇见类似精灵一样的生物这种天马行空的梦。
网图侵删
三、梦和睡眠的关系
做梦和睡眠是两种概念,做梦无法评判睡眠的好坏,做了一个轻松的梦醒来会感觉神清气爽,做了一个噩梦醒来会感觉大脑晕晕沉沉。各种奇幻的梦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也会带来不少困扰。
且不管它做不做梦,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才是关键。小土豆子建议大家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睡前喝杯牛奶或泡泡脚,睡前半小时放下手机看看书,调整不良睡姿。睡前感觉放松了,睡眠才会好,而梦也会相应减少。
小土豆子的图
小土豆子以前经常会做一个从家里房顶跳下来的梦,友友们做过什么经常做的梦或其他奇奇怪怪的梦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新京报讯(记者 刘洋)13年前发生在通州的枪击案今天(4月3日)上午在北京市通州法院开庭审理。逃逸了十几年后,“”肖某终于顶不住压力投案,和当年的指使“大哥”孙某一起站在了被告人席前。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肖某当时是孙某的“小弟”,见孙某和他人发生争执后开枪射击对方。
“真的是年轻时的一时意气,让我逃亡了十几年,现在我儿子已经12岁了,我永远都不会告诉他关于我的事,但我会让他走正道。”在通州法院暂看室的门前,肖某说,这种后悔他从未跟人讲过,一直埋在心底。
孙某与肖某(左)在通州法院受审。新京报记者 刘洋 摄
案发十几年后 投案
2005年12月17日中午,在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某村,随着一声枪响,和孙某发生撕扯的游先生应声倒地。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事发当天,孙某因工程款结算问题与游先生在电话中发生争执,后双方约至案发地点见面。被告人肖某取得后,被告人孙某驾车带其到达现场等待。其间,孙某指使肖某在看到其与游先生打起来后向游先生开枪。
当日12时许,游先生搭乘他人驾驶的车辆到达案发地点,下车后与孙某发生撕扯时,被告人肖某持枪将游先生左腿射伤。后孙某驾车载肖某逃离现场。经鉴定,游先生身体所受损伤属重伤二级。
2007年8月23日,被告人孙某在北京市通州区某村被民警控制,因关键被告人肖某未到案,其因证据不足未被逮捕。
时间又过去了11年,2018年8月31日晚,被告人肖某在福建省厦门市某地向当地警方投案。在肖某到案后,被害人游先生、被告人肖某的证言让司法机关进一步控制孙某。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孙某指使被告人肖某持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二级,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两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公诉机关还认为,孙某曾在2001年因寻衅滋事被判刑9个月,枪案发生时系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做梦经常梦见警察抓我”
今日(4月3日)上午,42岁的孙某和他曾经的“小弟”一起站在了被告人席前,看上去两人都有些中年发福。而案发时,两人一个将近30岁、一个刚20岁出头。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孙某案发后凑了些钱给游先生作为赔偿。此后,他成为了一个瘾君子,近几年多次因吸毒、容留他人吸毒,被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而肖某被定为网上追逃人员,开始了四处躲藏的人生。
“开枪伤人后,我们两人先去廊坊躲了两个月,之后我就跑回湖北老家了。后来老家民警找上门,我才知道被通缉了。”肖某说,躲回老家后,他打算好好过日子,找了妻子结了婚。2007年,他突然听说孙某到案,警察找他,但当时妻子刚怀孕,于是他决定不去自首,开始到各地打工。
肖某说,逃亡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惶恐中度过,一见到警察就会害怕,不敢在街上走,不敢用身份证。
十几年来,他干过装修、进过服装厂、在工地干过,为了躲避用身份证,他从来都是坐大巴车到外地,不开银行卡,和妻子没有感情了也不敢领离婚证,打工往家里汇钱都是用别人的卡。他几乎一年多才会见孩子一次,而且是偷偷到孩子的学校,匆匆看一眼就离开。
“我做梦经常梦见警察抓我。这种后悔我从来没有跟人说过,都在心里。”肖某说,孩子生下来后一直由自己的父母抚养,后来孩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肾炎,于是他更不敢自首,拼命打工往家里汇钱,给孩子治病。
肖某讲述自己十几年的逃亡生涯,表示如今很放松。新京报记者 刘洋 摄
开枪只是为了哥们义气
其实,从2011年起,肖某就产生了自首的念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再也不想过东躲西藏的日子。但父母年龄大了,为了赚钱,他又不敢去自首,就这样,自首的念头一直在心里萦绕了7年。
直到2018年8月底,哥哥给他打电话劝他自首,“他说,你趁着还年轻,进去坐几年牢,出来了还可以养家。”打这通电话时,在厦门的肖某毫不犹豫地找到当地警方要求自首,连家也没回,他直接来了北京。
“自从自首后,感觉心情轻松了,也没有噩梦了。”今日(4月3日)上午,肖某一脸放松地说,案发时自己刚20岁出头,什么也不懂,不爱读书就来到了北京想看看在京坐牢的哥哥,就此结识了孙某。认他做大哥后,整天在他家“吃吃喝喝”。
肖某说,当时对着游先生开枪就是“讲哥们义气”。“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从22岁到现在的36岁,仔细想一想,做这些事情真不值得。”
开枪是否被指使说法不一
在今日上午的庭审中,肖某一直表示认罪悔罪。但孙某否认肖某开枪是自己指使的。
单独讯问中,对于十几年前的枪击案,孙某回忆说,当时他带着“小弟”肖某等人一起去找游先生谈结工程款的事情,到了地方后,他看到游先生也带了些人,于是揣了一把刀下车,让肖某等人“在车上别动”。但没想到肖某开了枪,“开枪后,我踹他好几脚,我说你要玩我啊!”
这一点和肖某的供词有很大出入。肖某说,案发当日他在孙某家睡觉,孙某什么也没说就带上他出门。其间,孙某在一处拿上了猎枪直接递给了肖某。车开到案发地,他才被孙某告知和游先生发生了矛盾。下车的一瞬间,孙某说如果打起来就开枪,并教他“直接扣(扳机)就行”。
不知谁先动的手,看到两人撕扯起来,肖某朝游先生的方向开了枪,游先生倒地。吓坏了的几人开车便跑了。
对此,被害人游先生坚持认为是孙某指使,“当时肖某才是个小孩儿,不是孙某教的,他怎么开枪,他也买不起枪。”游先生证言称,事后孙某还通过他人赔偿自己医药费,这证明了孙某在枪案中“理亏”。
庭上,孙某的辩护人认为案发现场的部分证人证言缺失,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是谁提供的。孙某的辩护人认为,检察院指控孙某指使“开枪”的行为证据不足,对其作出无罪辩护。
该案将择日宣判。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白馗 校对 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