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灵棋经占卜(灵棋经占卜911)

时间:2024-01-21 12:41:52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满腹经纶的刘伯温为何会给《灵棋经》写注解?这是他唯一为书写注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刘伯温《绝句》

历史上的文武兼修的全才不多,刘伯温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不仅军事谋略超群,经世安邦才能了得,文学方面的天赋在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有人这样评价他:“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刘伯温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文笔也登峰造极

刘伯温是明初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开创了明朝讽刺寓言短文的先河,我们熟知的《卖柑者言》就是刘伯温的作品。刘伯温的诗,词,书法无一不精,他的作品收集在《诚意伯文集》里,共20卷: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

刘伯温少时天资极佳,凡书过目不忘,又喜欢研读古文典籍。一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被当地人誉为“神童”。一十四岁学习儒家极为难懂奥秘晦涩的春秋经,竟然毫无障碍。一十七岁师从名士郑复初,钻研程朱理学,学习治世经邦之道。

刘伯温博览群书,有关诸子百家的典籍都会去研究,涉猎很广。所以他后来展现在兵法数学,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上的才能,让世人惊叹不已。常人精通一项尚难,刘伯温却样样精通。

正是有这样傲人的天赋,刘伯温一般只自己创作文学作品,质量上乘足以傲视当时群儒,数量也很可观。所以为古文典籍写注解这样的事情,刘伯温几乎没有涉及。

刘伯温一生唯一的一次为书写注解

出乎意料的是,就是这样自信的刘伯温,却为一本名不经传的书写了注解。同时还写序讲了为之写注解的理由,这篇序收入了刘伯温的《诚意伯文集》。

这本书就是《灵棋经》,一本在清朝之前没有在古籍里出现过的一本的书:只是流传在民间。《四库全书》编辑官员在经过一番考证后最终把这本一直被忽视的书录入《四库全书》。理由主要是两点:

一是在《南史》(宋朝)里有引用过《灵棋经》的句子:“客从南来,遗我良材;宝货珠玑,金碗玉杯。”

第二是书里刘伯温的注释是接近刘伯温的文笔风格的。也就是说,曾有六个人为这本书注释,只有刘伯温的注释是最好的。《四库全书》在总目提要里说,“而青田一注,独为馴雅,实基所自作。观其词简义精,诚异乎世之生克制化以为术者矣。故录而存之。”青田就是指刘伯温。

《灵棋经》是一本类似《易经》的占卜之书。《易经》是六十四象,《灵棋经》一百二十五象。但是方法确实历史上最简单的:一十二颗圆棋子,在一面上,四个刻“上”,四个刻“中”,四个刻“下”。一齐掷下,观看上中下各几个就可以了,然后查找书里的对应的象,象下面“象”一栏,说明属于《周易》六十四卦的哪一种。一般有颜注,何注,刘注,三个人对应的注解。刘注指的就是刘伯温的注解。

步骤很简单,一掷成卦,还有更省事的,直接用125枝竹签写上序号,抽出一支就按序号可以查看断语。后来有学者发现,目前一些寺庙里的抽签其实就是借鉴了《灵棋经》的模式。

此书传说是源自张良,传给了汉朝东方塑,这是没法考证的,但是能确认的是至少已经存在了一千七百多年。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占卜之书(其他的占卜书被后人改纂严重)。

当然《灵棋经》是一本被大家忽略的书,主要原因有:

●《灵棋经》虽然易理与《周易》通,但是是一本纯粹的占卜之书。

●《周易》在古代被推崇到经典的地位,多数学者以研究《周易》为乐,《灵棋经》被忽视也是正常。

●另外一个原因是古代文人其实并不提倡占卜,研究《周易》也是在理和义上下功夫,像《灵棋经》这类就很少有人研读了。

●至于古代从事占卜的人,更不会去宣扬这本书。因为太过简单,一看就会,会让自己失业的。当然,普通百姓在古代能接触这类书的机会少,也不一定能看明白。

就是这样一本书却入了刘伯温的法眼,他为一百二十五个象写了详细的注解,措辞十分谨慎优雅。

刘伯温有三个为《灵棋经》加注解的理由

“灵棋之象,虽不足以尽《易》之蕴,然非精于《易》者,又焉能为《灵棋》之辞也哉?”

1.刘伯温认为只有精通易学懂得《易经》规律的人,才有资格为《灵棋经》做注解。所以刘伯温是很重视这本书所展现的“易之蕴”。说明他认同了《灵棋经》传承了《易经》的精髓,至少在一些方面是与《易经》一脉相承的,所以刘伯温才会动了为这本书注解的念头。

2.这本书的模式吸引了刘伯温。“以三为经、四为纬”,三指天地人三才,四指四象,组合而能成八卦的象(三画卦),又有阴阳的变化隐含在其中。“阴阳迭用,体有不同,而名随之异,变之道也。”又说“象《易》而作也,非精于《易》者不能也。”

《灵棋经》的结构与《易经》一脉相承:四个上表示天,一三为阳,二四为阴,就有阳居阳位阴居阳位之分。同样,四个中表示人,四个下表示地。上中下如同八卦的三层,不过多了阴阳变化,又有六层卦的影子。所以刘伯温认为这是源于《易经》的,不同于一般粗糙附会的占卜术。

3.刘伯温对于前人的注解不满意,太过简单,并且没有切中要害。平时喜欢玩易的刘伯温,感到十分遗憾,所以干脆自己动手为这本书做了注解。“余每喜其占之验,而痛解者不能心作者之旨,故为申其意而为之言。”

古代的学者,总是为《易经》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能穷天地之理的学说。大可以经邦治国,小可以占卜预测。因此也延伸出很多的稀奇古怪的理论,古老的《易经》几乎被这些附会的理论掩盖了真正的面目。

《灵棋经》也是一本这样的书,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篡改过,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模样。如果时代足够久远,那么对于有兴趣了解古代的人,不失为是一本好的参考资料。他为我们展示了古人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甚至与自然灾祸抗争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满腹经纶的刘伯温为何会给《灵棋经》写注解?这是他唯一为书写注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刘伯温《绝句》

历史上的文武兼修的全才不多,刘伯温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不仅军事谋略超群,经世安邦才能了得,文学方面的天赋在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有人这样评价他:“际会风云,平定海宇,既辟一代之规模,又阐一代之文章,盖诚意伯刘公一人而已矣。”

刘伯温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文笔也登峰造极

刘伯温是明初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开创了明朝讽刺寓言短文的先河,我们熟知的《卖柑者言》就是刘伯温的作品。刘伯温的诗,词,书法无一不精,他的作品收集在《诚意伯文集》里,共20卷: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文230余篇。

刘伯温少时天资极佳,凡书过目不忘,又喜欢研读古文典籍。一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被当地人誉为“神童”。一十四岁学习儒家极为难懂奥秘晦涩的春秋经,竟然毫无障碍。一十七岁师从名士郑复初,钻研程朱理学,学习治世经邦之道。

刘伯温博览群书,有关诸子百家的典籍都会去研究,涉猎很广。所以他后来展现在兵法数学,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上的才能,让世人惊叹不已。常人精通一项尚难,刘伯温却样样精通。

正是有这样傲人的天赋,刘伯温一般只自己创作文学作品,质量上乘足以傲视当时群儒,数量也很可观。所以为古文典籍写注解这样的事情,刘伯温几乎没有涉及。

刘伯温一生唯一的一次为书写注解

出乎意料的是,就是这样自信的刘伯温,却为一本名不经传的书写了注解。同时还写序讲了为之写注解的理由,这篇序收入了刘伯温的《诚意伯文集》。

这本书就是《灵棋经》,一本在清朝之前没有在古籍里出现过的一本的书:只是流传在民间。《四库全书》编辑官员在经过一番考证后最终把这本一直被忽视的书录入《四库全书》。理由主要是两点:

一是在《南史》(宋朝)里有引用过《灵棋经》的句子:“客从南来,遗我良材;宝货珠玑,金碗玉杯。”

第二是书里刘伯温的注释是接近刘伯温的文笔风格的。也就是说,曾有六个人为这本书注释,只有刘伯温的注释是最好的。《四库全书》在总目提要里说,“而青田一注,独为馴雅,实基所自作。观其词简义精,诚异乎世之生克制化以为术者矣。故录而存之。”青田就是指刘伯温。

《灵棋经》是一本类似《易经》的占卜之书。《易经》是六十四象,《灵棋经》一百二十五象。但是方法确实历史上最简单的:一十二颗圆棋子,在一面上,四个刻“上”,四个刻“中”,四个刻“下”。一齐掷下,观看上中下各几个就可以了,然后查找书里的对应的象,象下面“象”一栏,说明属于《周易》六十四卦的哪一种。一般有颜注,何注,刘注,三个人对应的注解。刘注指的就是刘伯温的注解。

步骤很简单,一掷成卦,还有更省事的,直接用125枝竹签写上序号,抽出一支就按序号可以查看断语。后来有学者发现,目前一些寺庙里的抽签其实就是借鉴了《灵棋经》的模式。

此书传说是源自张良,传给了汉朝东方塑,这是没法考证的,但是能确认的是至少已经存在了一千七百多年。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占卜之书(其他的占卜书被后人改纂严重)。

当然《灵棋经》是一本被大家忽略的书,主要原因有:

●《灵棋经》虽然易理与《周易》通,但是是一本纯粹的占卜之书。

●《周易》在古代被推崇到经典的地位,多数学者以研究《周易》为乐,《灵棋经》被忽视也是正常。

●另外一个原因是古代文人其实并不提倡占卜,研究《周易》也是在理和义上下功夫,像《灵棋经》这类就很少有人研读了。

●至于古代从事占卜的人,更不会去宣扬这本书。因为太过简单,一看就会,会让自己失业的。当然,普通百姓在古代能接触这类书的机会少,也不一定能看明白。

就是这样一本书却入了刘伯温的法眼,他为一百二十五个象写了详细的注解,措辞十分谨慎优雅。

刘伯温有三个为《灵棋经》加注解的理由

“灵棋之象,虽不足以尽《易》之蕴,然非精于《易》者,又焉能为《灵棋》之辞也哉?”

1.刘伯温认为只有精通易学懂得《易经》规律的人,才有资格为《灵棋经》做注解。所以刘伯温是很重视这本书所展现的“易之蕴”。说明他认同了《灵棋经》传承了《易经》的精髓,至少在一些方面是与《易经》一脉相承的,所以刘伯温才会动了为这本书注解的念头。

2.这本书的模式吸引了刘伯温。“以三为经、四为纬”,三指天地人三才,四指四象,组合而能成八卦的象(三画卦),又有阴阳的变化隐含在其中。“阴阳迭用,体有不同,而名随之异,变之道也。”又说“象《易》而作也,非精于《易》者不能也。”

《灵棋经》的结构与《易经》一脉相承:四个上表示天,一三为阳,二四为阴,就有阳居阳位阴居阳位之分。同样,四个中表示人,四个下表示地。上中下如同八卦的三层,不过多了阴阳变化,又有六层卦的影子。所以刘伯温认为这是源于《易经》的,不同于一般粗糙附会的占卜术。

3.刘伯温对于前人的注解不满意,太过简单,并且没有切中要害。平时喜欢玩易的刘伯温,感到十分遗憾,所以干脆自己动手为这本书做了注解。“余每喜其占之验,而痛解者不能心作者之旨,故为申其意而为之言。”

古代的学者,总是为《易经》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因为他们觉得那是能穷天地之理的学说。大可以经邦治国,小可以占卜预测。因此也延伸出很多的稀奇古怪的理论,古老的《易经》几乎被这些附会的理论掩盖了真正的面目。

《灵棋经》也是一本这样的书,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篡改过,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模样。如果时代足够久远,那么对于有兴趣了解古代的人,不失为是一本好的参考资料。他为我们展示了古人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甚至与自然灾祸抗争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