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020年GDP总量约为3.6万亿,位列中国城市第2,常住人口约2189万。
中国尊:是北京中信大厦的别称,目前位居北京第1,中国第5,全球第9高楼。
正文北京作为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这里不仅保存了世界最大的古建筑宫殿——北京故宫,还拥有世界顶级的现代城市天际线。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北京引领未来的十大超高地标建筑,详情如下:
项目一、北京中信大厦项目坐标:北京商务中心区项目高度:528米项目楼层:108层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项目开发商:中国中信集团项目设计:美国KPF主导,北京院、Arup、PBA、ALT、Altitude、BPI、RWDI、MVA协助项目施工:中建三局开工/完成:2011/2018
中信集团提出要以中国古代文化礼器“樽”作为公司未来总部的设计蓝本,最终建成了这座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韵味的超级摩天楼,项目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建筑”。
528米作为城市天际线的至高点,显示出这座超级城市积极向上探索的雄心壮志。
项目二、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塔项目坐标:海淀区西三环中路西侧项目高度:405米开工/建成:1987年/1995年
项目是北京第一座超400米的人造建筑物,由栈桥广场、退台环廊、塔基、塔座、塔身、塔楼和桅杆组成。塔的造型十分别致,用祈年殿式的重檐形式做塔座;
从地面升高到223米处,筒径半径向外挑出10米,形成一宫灯形的塔楼。目前是全球第9高塔。
项目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A塔项目坐标:北京商务中心区项目高度:330米项目楼层:80层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项目开发商:国贸中心和郭氏兄弟集团项目设计:SOM主导,香港王董WITL,奥亚纳OAP协助项目施工:中建一局开工/完成:2005/2007
北京2008奥运会前完成的一座超级地标建筑,BOX风格让大厦显得格外稳重大气。与国贸一、二期构成110万平方米的超大建筑群,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项目四、北京新光大中心(北京塔)项目坐标:通州运河商务区项目主塔高度:300米项目开发商:中国光大控股集团
项目沙盘
这里将建成北京商务区之外的最高建筑!项目由一座主塔:北京塔以及数座错落有致的高层建筑组成。整个项目建筑群体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姿态,以“北京塔”为中心,其他楼座采用灵动的点式布局坐拥在主塔周围,保证了各楼栋采光及观景效果。
渲染效果图
项目现状
除主塔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将建成
项目五、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B塔项目坐标:北京商务中心区项目高度:296米项目楼层:59层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项目开发商:国贸中心和郭氏兄弟集团项目设计:SOM主导,香港王董WITL,奥亚纳OAP协助项目施工:中建一局开工/完成:2013/2017
项目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风水”,塔楼柔和的几何外形由一系列层叠的倾斜立面围合而成,间隔以深幅遮阳板,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并随着高度增加巧妙地按比例缩小。
一层层倾斜的玻璃映射出北京充满活力的天际线,极具动感。
项目六、北京财富金融中心项目坐标:北京商务中心区项目高度:265米项目楼层:61层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项目开发商:香江国际集团项目设计:巴马丹拿(P&T)集团开工/完成:2009/2014
项目是北京最高的纯写字楼,建筑外形呈现一种开放式的风格,是北京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七、三星中国总部大厦项目坐标:北京商务中心区项目高度:260米项目楼层:57层项目开发商:韩国三星项目设计:美国DP建筑事务所项目施工:中建一局
三星中国总部大厦紧邻北京CBD核心区7万平米中央公园,建筑高度260米,是三星中国总部所在,旨在为世界500强和未来的世界500强企业打造国际化总部写字楼。
项目八、北京绿地中心项目坐标:望京商务区核心区项目高度:260米项目楼层:57层项目开发商:绿地集团项目设计:美国SOM建筑事务所
主楼又名“中国锦”,是望京第一高楼。其方案设计出自SOM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设计团队。
项目九、北京银泰中心项目坐标:北京商务区项目高度:249.9米项目楼层:63层项目开发商: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设计:约翰·波特曼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银泰中心属大型高档综合体建筑,项目由三座塔楼组成,总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是京城知名的高品位商业休闲及娱乐时尚生活目的地。
项目十、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项目坐标:北京商务区项目高度:234米项目楼层:52层项目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项目开发商:中国中央电视台项目设计:,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项目开工/建成:2004/2012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高度虽然不能排入未来北京前十,但是它作为当代建筑奇迹,是不可忽视的存在。项目共由三栋建筑物组成,位于西南侧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主楼)、位于西北侧的电视文化中心(北配楼)以及东北角的能源服务中心,总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
2007年12月24日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
2013年11月7日获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TBUH)“2013年度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 ;2014年4月入围十大当代建筑之一。
结束语作为拥有三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城,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已构筑完成,未来期待有更多精致作品出来。
欢迎广大网友发表评论,喜欢本文的朋友,点个赞,加个关注,可以获取更多的摩天大楼信息。谢谢!
注:本文数据与图片出自
CTBUH官网
高楼迷论坛
严禁一键复制本文,转载需注明出自——今日头条创作者:摩天世界
文/庞无忌 韩昕宁
中国已连续7年问鼎全球(除美国以外)十大LEED绿色建筑市场榜首。这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及绿色事业认证公司(GBCI)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杜日生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透露的信息。
杜日生说,截至2022年底,中国获得LEED正式认证的建筑物总面积已近1.6亿平方米,如果以北京中信大厦(北京最高的 LEED金级建筑)作为参照物,中国LEED认证总面积等于395个中信大厦。
LEED是指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由USGBC推出,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公认且应用最为广泛的绿色建筑及城市认证体系。自2005年我国第一个建筑项目获得LEED认证以来,LEED绿色建筑数量在国内呈现指数式增长。
在各类建筑争相申请LEED认证,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批评的声音。
有人认为,企业做LEED认证只是为了给建筑披上一件昂贵的“绿色外衣”,而非真正影响企业内核,创造环境效益。
但杜日生认为并非如此。LEED认证会从9大核心板块考察建筑的可持续表现,这些举措都能创造实际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LEED并非只在施工建造环节,近10年中国注册LEED O+M(运营与维护)体系的建筑越来越多,中国LEED项目也从单体建筑向城市与社区的维度发展。LEED的绿色效应已经延伸到更深、更广的领域。
访谈内容摘编如下:
连续七年全球领先国是直通车:USGBC透露,中国连续7年问鼎全球十大LEED绿色建筑市场榜首,可否介绍下近几年中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发展?
杜日生:从2001年LEED首次进入中国,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早已成为 LEED在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先说规模。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经有9400个LEED注册项目,项目总面积已超3.9亿平方米。其中,超过5400个项目获得了正式认证,认证总面积已近1.6亿平方米,如果以北京中信大厦(北京最高的LEED金级建筑)作为参照物,中国LEED认证总面积等于395个中信大厦。从增速上看,中国LEED注册项目在过去20余年中稳步增长,2022年的新增注册项目数同比2021年就增加了17%。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LEED还进入越来越多的建筑空间。在LEED进入中国的早期阶段,参与者大多是一、二线城市的办公楼,现在LEED则进入了零售、仓储物流、学校、数据中心、医院、地铁站、住宅等更多元化的空间,并且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比如LEED认证的零售空间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餐饮及消费品品牌麦当劳、喜茶,还有奢侈品牌如普拉达、芬迪等等。
此外,中国LEED项目也从单体建筑向城市与社区的维度发展。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与社区参与项目,超过10个项目获得了正式认证,其中就包括获得全球首个 LEED城市:规划与设计认证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全球首个 LEED铂金级认证的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中国项目也凭借自身优势帮助LEED体系的发展和优化,比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一个全新的城市开发项目,其认证经验为LEED城市:规划与设计体系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国是直通车:您认为,近几年中国LEED发展方面呈现哪些新特点和趋势?
杜日生:主要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既有建筑转型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像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省份已面临既有建筑存量上升的问题,这部分存量建筑也面临绿色转型的挑战。据统计,近10年中国注册LEED O+M(运营与维护)体系的建筑越来越多。2022年,中国LEED O+M注册项目数量同比2021年增加了76%。
二是大规模应用LEED提升建筑资产的案例越来越多。麦当劳中国是亚洲第一个应用LEED Volume批量认证计划将旗下餐厅门店进行 LEED认证的品牌。截至2022年底,麦当劳中国旗下1800家新建餐厅已经完成了LEED认证。
三是不断实现“净零”的突破。2019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LEED净零认证项目,此后的4年多时间,LEED净零认证被广泛地认可和应用。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20个LEED净零注册项目,12个项目获得了16项认证(其中联合利华合肥物流园的4个仓储物流中心获得 LEED零碳、零能耗双认证)。
LEED成为国际通用的“绿色语言”国是直通车:推广LEED绿色建筑有何意义?
杜日生:LEED意为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于1998年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问世。此后,LEED经过几次迭代更新,适用性和易用性提高,使得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通用的绿色语言。
LEED指向建筑可持续发展,既可以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福祉。
首先是经济层面,经过 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可以通过节约能源、水资源,减少废弃物和运营费用来节约建筑的运营成本。USGBC曾估算,仅在美国的 LEED认证项目就在2015-2018年的3年间节约了12亿美元的能源费用和1.5亿美元的水费。LEED认证的建筑被公认为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绿色溢价。仲量联行在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这5个城市的商办区域绿色认证的项目租金比非绿色认证项目高出10%-13%不等。此外,LEED认证也满足了愈发严格的 ESG监管需求,其被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当做契合的量化成果披露在企业的 ESG报告中,有助于提升建筑的资产价值与绿色融资等。
其次是环境层面。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对于能源和碳排放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统计,相比非LEED认证的项目,LEED认证的建筑可以减少34%的碳排放、25%的能源消耗和11%的水资源。
最后是绿色建筑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从长远来看,LEED通过减缓气候变化,提升建筑、社区与城市的韧性来间接保障人类的健康。
国是直通车:LEED会否大量增加建筑成本,对企业来说划算吗?
杜日生:做LEED认证,并不意味着比传统项目投入更多成本。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甚至可能是负的。比如 LEED是鼓励使用本地建材的,一个位于上海的建筑,LEED不希望项目从海南运来木材,而是使用本地的建材,这样一来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碳排放,二来为本地经济做贡献。当然有些时候前期会有比较大的增量成本,比如太阳能光伏、双层玻璃幕墙等,但它们的投资回报也会非常快。
就发展机遇来说,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企业绿色融资的一个重要流向。根据中国银行的数据,其绿色信贷余额截至2021年末已经突破1.4万亿,增速达57%,其中包括多个可持续主题债券。
LEED作为衡量企业建筑资产可持续表现的工具,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具体表现与成果、定义绿色债券的收益用途、获得 GRESB全球房地产可持续评估指数的更高评分等,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房地产企业写入企业可持续发展/ESG报告。比如太古地产有30%的债券和贷款融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绿色融资产生的,其中2018年的5亿美金绿色债券就用于 LEED铂金级认证的香港太古坊一座。
认知误区仍存,LEED不只“绿色外衣”国是直通车:有人认为,国内的LEED认证项目大多只是为了一个身昂贵的绿色外衣,您怎么看这一说法?
杜日生:这其实还是涉及大众对于 LEED的一个认知上的误区。拆解这个看法,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误区集中在“昂贵”和“外衣”身上。“昂贵”可能是指践行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这一问题我们已经在前面展开,在此不再赘述。
“绿色的外衣”可以与现在比较有争议的“漂绿”话题挂钩,也就是说做LEED认证是否真的产生了确切的环境效益,是否影响到了企业的内核?在我们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LEED认证是建立在“无法衡量则无法管理,无法管理则无法提升”的基础上而存在的一套绿色建筑衡量准则,并且始终以“建筑性能表现为导向”。LEED提供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认证框架,尤其注重既有建筑的运营表现。从 BD+C(建筑设计与施工)、ID+C(室内设计与施工)到 O+M(建筑运营与维护),LEED体系覆盖了建筑的不同生命阶段。其中,LEED O+M体系被专门用于强调项目在被使用之后的性能表现,关注可持续策略(如采购、能源、水、废弃物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实时数据表现等)。
在认证过程中,LEED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把控机制。其从“能源与大气”“可持续场地”“交通与选址”“材料与资源”“节水增效”“室内环境质量”等9大核心板块考察建筑及城市的可持续表现,要想获得任何一个板块的得分都要满足必要的先决条件,且需要项目提交文件和性能表现数据,这些举措都能为建筑及城市创造实际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LEED认证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国是直通车:您认为,未来中国在绿色建筑、LEED认证、可持续发展方面潜力如何?
杜日生:中国已经成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硕果的一片沃土,我们也十分看好 LEED认证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从政策上来说,中国2020年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激发了各行各业减碳的热潮,也开始加速绿色转型和创新。建筑与城市是气候行动的主要战场之一,LEED作为绿色建筑评价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建筑行业提升可持续表现,助力实现中国碳中和的目标。
监管机构对于上市企业 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日渐提升。2019年港交所发布了 ESG指引,严格规定了企业 ESG报告的发布标准,对上市企业的碳排放、废弃物处理都提出了量化的汇报指标,上交所也在2022年新修订的《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中对 ESG信息披露提出更为明确的内容指引。对于期待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绿色建筑认证是一项非常契合的量化成果披露。
此外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从企业到消费者都对可持续发展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些条件都使得中国全民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非常乐见这种趋势,这也定会促进 LEED在中国枝繁叶茂。
关注头条号:AS国际建筑与空间,私信回复“分析图”,即可免费获得2000张分析图资料。
中国尊 - 北京中信大厦
2019年11月22日
北京CBD核心区Z15地块项目
中信大厦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在北京占地30公顷的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带
一座新建筑悄然成为北京最高建筑和首都的新标志。
总高度高达528米,“中信大厦”这座高层建筑在北京对外开放,目前它已获得中国第四高建筑的头衔,在世界范围内排第八。
这座高109层的摩天大楼由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KPF)设计,其灵感源自中国青铜时代的礼器“尊”。
大厦包括中信集团和中信银行的总部,以及租户占用的办公空间和一个多功能商务中心。
KPF以其超高层建筑而闻名,其投资组合包括世界上11个最高的建筑中的5个,此次中信大厦也加入了KPF的摩天楼作品集中。
KPF设计负责人罗伯特·惠特洛克(Robert Whitlock)解释说:“想象这座城市的最高塔楼代表其历史和人民,我们在设计时就把这座建筑当作公共实体来处理。”
塔楼对花瓶状形式进行了抽象和改进,它具有69米宽的表冠,54米宽的“腰部”和78米宽的底座。KPF设计总监李雷说:“ KPF中信大厦的目标是为新的CBD创建一个核心,在提出理想和当代建筑的同时,与历史首都融为一体。”
在地面上,大厅独特的向上弯曲反映了塔楼的带凹槽的,朝相反方向的向外垂褶。同时,内部顶篷采用了定制的铝制肋骨,该肋骨遵循其曲率,呼应了塔立面的外观。
KPF设计负责人罗伯特·惠特洛克解释说:“幕墙是一种轻巧而精致的层,在基座上折叠起来,向建筑物的各个入口发出信号。” “它似乎漂浮在地平面之上,唤起了人类在基地的规模和活动,并最终促进了公众对建筑和整个区域的参与。”
该开发项目是北京的CBD北端的根基,同时还作为相邻公园的背景。这个塔楼同时连接到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将行人通道系统、地下两层的道路和四条横跨三个站点的地铁线连接在一起。
在谈到该项目的挑战时,设计总监李磊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为新的CBD打造一个核心,在提出有抱负的当代建筑的同时,与历史之都和谐相处”。她继续宣称,该公司“抽象了尊的优雅形式,并专注于它的逐渐转变,将这一主题运用到了巨大的规模上:从大楼的整体集中,一直到幕墙、入口前厅和室内细节。”
事实上,对于KPF来说,中信大厦的优美天际线轮廓,动感十足的街道风貌,透明的大厅和观察厅满足了其建筑使命。
8项世界之最
1、按抵御8度地震烈度设防的世界最高建筑——528米;
2、全球超高层建筑中最高最大的室内观光平台(净高约18米,挑空3层的无柱空间,360度俯瞰北京城);
3、世界最大截面的多腔体钢管混凝土巨型柱——64平方米;
4、双轿厢电梯(观光穿梭电梯OS-01~03)提升高度全球最大——508米;
5、施工用跃层电梯(TX-01)提升高度全球最高——514米,提升速度最快——4米/秒;
6、世界房建施工领域承载能力最高、面积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顶升钢平台--4800吨,1849平米,12个顶升支点;
7、全球地下室最深、层数最多的超高层建筑;
8、全球底座面积最大(6084㎡)的超高层建筑。
15项国内纪录
1、国内第一个业主主导,采用EPC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大型开发工程;
2、国内第一个采用双总包施工管理的超高层建筑;
3、国内超高层项目地下室层数最多:8层(7 层和一个夹层);
4、国内室内空气品质最优的超高层建筑;
5、国内高强度钢材(Q390)用量最大、比例最高的建筑;
6、国内民用建筑基坑深度最深:-40米;
7、国内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方量最大:5.6万立方米;
8、中国建筑师主创设计的最高建筑物;
9、国内巨柱翼墙厚度之最,墙体厚度最大为2400mm;
10、国内房建领域直径1200mm旋挖钻孔桩之最:有效桩长达54.6米;
11、国内底板首次使用直径40mm,HRB500级钢筋,超过1.7万吨;
12、国内最大内灌外包C70自密实混凝土多腔体巨型柱,单个巨柱截面面积约90㎡;
13、国内第一个采用“临时/永久”结合消防水系统,实现临时消防与永久消防的无缝连接;
14、国内第一个利用PW协同平台,实现从业主、设计、监理、总包、各专业分包的全面协同的项目;
15、国内第一个利用BIM模型、三维扫描等技术辅助项目管理,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阶段全生命周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