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筷子是一种传统的餐具,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通常由木材、竹子或塑料制成。
传统的木筷子常使用松木、榆木等材料制作,竹筷子则以竹子为原料制成。现代人们也常使用塑料筷子,因其轻便和易于清洗。
筷子通常为长条形,两根筷子长度相等。筷子的粗细和长度因地区和个人喜好而有所差异。使用时,人们通常将一根筷子夹持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另一根筷子固定在中指上方,并用拇指和食指控制它的动作。筷子的尖端用于夹取食物。
在中国文化中,筷子不仅仅是一种餐具,还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团圆、和谐和亲密关系。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筷子常被用作礼品和象征性的装饰品。
古人规定,筷子的标准长度通常为7寸6分,也就是约23厘米,你知道为什么筷子一定要是这个长度吗?其中是含义你一定要告诉你的孩子。
首先,这是因为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的是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情感分类方式,用来描述人类的情感和欲望,表示人与动物不同
其次,中国传统饮食注重菜肴的切割和烹饪技巧,因此较长的筷子更适合取食。7寸6分的长度被认为是最为合适的长度,既能够灵活使用,又能够控制食物。
最后,在中国,数字六和七被视为吉祥的数字,被认为与好运和幸福相连。因此,7寸6分的长度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然而,在现代筷子的长度并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更多是根据实际使用和个人喜好而定。虽然7寸6分是中国筷子的标准长度,但在实际使用中,也会有一些差异。有些人可能偏好稍长一些或稍短一些的筷子,根据个人喜好和使用习惯来选择合适的长度。
在古代,除了规定筷子的长度外,还对筷子的形状进行了设计,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筷子大部分是一头圆、一头方的设计。
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在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认为天是圆的,代表着完整、无限和宏大的象征;而地是方的,象征着稳固、实在和有界的象征。这种天圆地方的观念体现了宇宙的和谐和平衡。
由于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深入人心,于是便将筷子设计成一头方一头圆,视为一种符号象征。它通过形态上的呼应,让人们联想到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表达了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和对和谐平衡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的说法属于一种文化隐喻和象征解读。
此外,筷子一头圆一头方的设计,也是为了实用性和方便性考虑。圆头的一端可以更容易地夹取食物,而方头的一端可以更稳固地握持筷子。这种设计使得筷子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灵活和方便。
与之类似的还有古代中国的计量方法,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计量方式是一斤十两,而在古代十六两为一斤是一种常见的计量方式。这种计量系统起源于古代秦朝,被称为秦制。
你知道这个数字代表这什么吗?
在古代人们比较信奉鬼神一类的东西,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十六两的设计也是源于此,因为当时的人们已经观察到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还有福、寿、禄三星,将这几颗星加在一起刚好是十六颗。
再加上当时的人们信奉天神等的存在,于是便将计量单位定位一斤十六两,寓意为“人在做,天在看”,这是为了告诫那些做生意的人,要将诚信看,不能够缺斤少两,否则就会被天上是神仙发现,那么他就可能会遭受惩罚。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时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但是对于一斤多少量,却一直没有定下来,各个大臣们争论不休,后来还是秦国的李斯决定,进宫向秦始皇请教这个问题,但秦始皇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赐给了李斯四个大字:天下公平。
这个李斯更是疑惑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他就想,还是从字的本身入手,他决定就用这四个子的笔画数量作为计量单位,而这四个字的笔画加在一起正好是十六,于是便有了十六量为一斤。
新华社西宁5月24日电题:震后第一课
刘新、刘芳、朱晨耕
5月24日下午3时,排长张国睿又一次认真检查了自己的着装。他要去给孩子们上一节课,为此他已准备了一个通宵。
当日是青海果洛玛多县花石峡镇藏文中心寄宿制小学震后复学第一天,学校邀请他以“国家、奋斗、团结”为主题,和孩子们进行交流。
这是地震发生以来,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
学校副校长李春告诉记者:“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受孩子们崇敬的人,这一课很有意义。”
张国睿来自武警青海总队果洛支队机动大队。5月22日下午,他和战友们紧急驰援,赶到花石峡镇担负抢险救援任务。
当他们得知学校即将复课时,夜以继日帮助师生搭建帐篷、搬运书桌,为按时复课赢得了时间。
上课时间到了,四年级一班的帐篷教室里,张国睿准时开讲。
“今天这节课,从我名字里的‘国’开始讲起。”他在黑板上郑重写下一个“国”字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5分钟的课,张国睿讲得声情并茂,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不断和孩子们互动,用浅显的故事和亲身经历讲述深刻的人生哲理。
课上,他还和孩子们做起了游戏——分别拿出一根和一捆筷子,让大家尝试折断。“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孩子们悟出了这个道理。
课快结束时,张国睿问大家是否愿意像他一样成为一名军人。同学们齐声回答:“愿意!”
当问为什么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大声回答:“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他人!”
李春告诉记者,学校现有380名寄宿学生,震后没有上课场所。复课时间越来越近,武警官兵争分夺秒,很快为他们搭建了10顶帐篷教室。
24日早晨,全校师生和武警官兵共同组织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记者在学校里看到,各类救援力量通力合作,一起推进学校复课。
临下课,张国睿收到一份礼物:口罩做成的笑脸娃娃和一封信。信里说:“辛苦了武警叔叔,感谢你们!”
当日,玛多县内5所中小学校全部复课,校园里又传出琅琅书声。
来源: 新华社
说到凝聚和凝聚力,人们容易想到荷叶上的露珠,冬天堆的雪人、滚雪球,还有聚沙成塔、百川归海等。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事例,一群蚂蚁在森林中遇到火灾,熊熊烈火即将把它们吞没。紧急中,它们抱在一起形成一个球体,迅速滚到安全区域。外层蚂蚁全部被烧焦致死,而里面的蚂蚁却安然无恙。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也难;一根火柴易熄灭,众人拾柴火焰高;两队人员来拔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得胜利。水泥、沙子、石子本来互不相干,当我们用水把它们按一定比例,经过搅拌和钢筋、砖木、石材等建筑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坚固、美观建筑。
凝聚力是强大的,凝聚力工程更是至关重要。最近去中山公园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很有启发。二十多年前,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和干部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大规模走访活动,创造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品牌。博物馆的小陈是宣教干事,全国优秀科普使者。她介绍了朱国萍的故事:朱国萍是原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尺。一次座谈会上,她得知群众对“上下排水和空调管滴水,煤气、小区内道路”意见很大,就把这一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和抓点。四个多月里,她和党总支同志们一起,常常在工地现场解决各种问题。当居民们看到排水、滴水、煤气转换天然气、小区道路等问题得到了解决,从心里感到高兴。这样的事例很多。居民们商量再三,在小区花坛立了块大石头,上书三个红色大字“感恩石”,以此答谢居民区党组织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贴心人。
记得党史中,同志在三湾对秋收起义的队伍进行了改编。建军初期,队伍中有工人武装、农民自卫军,还有旧军人和新收编的山寨部队等,、团结的作风不足。经过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又在部队中实行了制度,官兵待遇平等。士兵还参加了伙食管理,体现了人民军队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三湾改编后,部队的精神面貌、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发生了很大改变。靠着这种凝聚力,长征中,红军指战员宁愿自己吃野菜、草根和树皮,也要把仅有的一点干粮让给伤病员。靠着这种精神,红军翻过雪山、走过草地,取得了“万里长征”的最后胜利。
仰望五星红旗,旗中有一颗大五星和四颗小五星。大五星代表中国的领导,四颗小五星代表着中国各阶层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中国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紧紧地凝聚全中国人民的心。
党有党心,民有民心,军有军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心齐,泰山移。“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我们的党、军队,与人民心连心,拥有无限的创造力、生命力和战斗力。(潘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