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班长冯东亮激动的说道:“我们都看清楚了,肇事者不是他,而是车里面那个黄毛。” 刘明波满脸笑容,看起来十分和善,一副长者的风范,但是说出来的话,却令众人心寒:“对不起啊这位同学,因为你们和肇事者是同学关系,属于同一阵营的,所以你们说的话,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证据。” 三个人立刻沉默下来。他们清楚,他们此刻代表着众多的后援军团,但是此刻,他们却同时产生了一种无力感,他们感觉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样貌慈祥的老头,好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又像一个会使用法术的魔法师,让他们徒有全身的力气,却根本打不出有力的拳头。 “这样吧,既然你们都说这个不是真正的肇事者,警察里面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肇事者,那么我把他们两个人都带进警察局,你们派几个学生代表一起跟过来,咱们在仔细的谈谈如何?”说着,刘明波低下头看看表说道:“估计一会市里派出的武警就要出动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我看你们还是先散了吧?你们三个看怎么样?”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满是苦涩,只能点点头,表示赞同。毕竟,国家机器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他们虽然愤怒,但是还是不缺乏理智的,只能接受刘明波的建议。虽然他们对同学的死表示不愤,但毕竟谁也不想因此而得罪政斧。人姓的自私在这里表露无疑。 刘飞一直在旁观察着,直到此刻,他才发现这个刘明波是个真真正正彻彻底底的老狐狸,自从来到现场以后,他一直在布局,让这些善良纯真的学生一步一步钻进他所设置的陷阱里面,把他们逼入绝境,然后在给他们抛出一颗橄榄枝,把真假肇事者全都关进警察局,如此一来,这些学生们只能乖乖就范了。 刘飞虽然只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他却思考的很远,心中只是冷笑道:“都关进警察局吗?鬼才知道进了警察局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老狐狸看来是真的想要为肇事者开脱了。”想到这里,他心中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我现在算是做什么的?虾兵蟹将?为虎作伥?难道这就是我所想要的仕途生活吗?不,绝对不行! 一股怒火油然而生,刘飞双拳紧握,冷冷的瞥了刘明波一眼。哼,老狐狸,这件事我不碰上也就罢了,既然我碰上了,就绝对不会让你得逞,想要为肇事者开脱,门都没有。 下定决心以后,刘飞的心情轻松许多。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正如刘明波所预料的那样,这些学生纷纷散去,杜子腾同班的几个同学则跟着警车一起来到了市公安局。 刘飞他们刚上了警车不久,刘明波便接到了梁飞的电话,电话里梁飞表示的谢意,并且恳请刘明波帮忙接着,并且在电话中暗示,将来他一定会好好答谢的。至于如何答谢,则就看最终刘明波如何了。刘明波心中已经乐开了花,他明白,这是梁飞向他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到时候如何开条件就是自己的事情了。而这一点恰恰是此刻的刘明波最想看到了。否则他也不会费尽心思设局将这些学生们带来警察局了。 一路之上,齐海平和那几个学生对刘明波感激莫名,一个劲的像刘明波表示感谢,希望他能够秉公执法,还自己同学一个公道。刘明波则含笑不语。 到了警察局,刘明波命人把几个学生带进了审讯室。 几个学生刚刚坐下,刘明波脸色突然一变,使劲的拍了拍桌子,厉声呵斥道:“你们几个知罪吗?” 几个学生当场就懵了,冯东亮睁大了眼睛不解的问道:“刘科长,你说我们有罪?” 刘明波脸色黑的犹如锅底,阴沉的吓人,眼光像钢刀一般扫过几个学生的脸颊,冷声说道:“难道你们真的不知道已经犯罪了吗?” 几个人一同摇摇头。 刘明波抽出一颗烟,旁边有一个市局的警察屁颠屁颠的上前给他点上,吐出一口烟圈之后这才阴冷的说道:“好,那我就告诉你们,你们应该知道,你们今天的行为属于非法集会,聚众闹事,阻塞交通,扰乱社会治安,就这四条就够判你们几年的了?难道你们不知罪吗?” 几个人当场就傻住了,到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他们是跳进眼前这个刘科长的陷阱里了。 齐海平是个直肠子,想明白原委之后立刻指着刘明波的脸嘶声揭底的问道:“刘科长,你太阴险了,你居然欺骗我们?你来之前不是亲口对我们说,要帮我们惩治真正的肇事者吗?你堂堂一个政斧官员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刘明波哈哈大笑着站起身来,狠狠的吸了一口烟喷向齐海平,直呛得齐海平捂鼻咳嗽不已。刘明波这才靠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不屑的说道:“我有说放掉肇事者吗?没有吧,你放心,肇事者就在那里,我们会以交通肇事罪对他进行批捕!” “不,他不是真正的肇事者,他是替人顶缸的!你为什么不严惩真凶?”齐海平怒声喝道,我们都是亲眼看到的。 刘明走上前冷笑道:“证据,你们有证据吗?哼,要是严惩的话,首先要严惩的就是你们这些闹事的学生!哼,我现在就给你们校长打电话,叫他们过来!”说完,他接过一个市局警察递过来的手机号码,掏出手机就要拨打。 刘飞一直在旁边看着,越看越是心寒,越是心惊。他现在总算见识到了刘明波的手段,他没想到平时在办公室里一直笑眯眯像个弥勒佛一般的刘明波居然如此阴险,狡诈,老谋深算!刘飞的心此刻却好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给狠狠的刺了几下,很疼,很疼。但是更多的还是愤怒。 为人怎么能言而无信,为官怎么能黑白颠倒,不,我刘飞的眼中绝对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我不看见也就罢了,但是今天既然我看见了,就一定要管,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此刻,那几个学生已经吓傻了。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却哪里经历过如此癫狂的事情,这又是犯罪又是找校长的,如果校长真的来了,他们恐怕要被开除了。几个人此刻犹如斗败了的公鸡,蔫了。 刘明波得意洋洋,肥胖的咸猪手畅快的按动手机上的键盘,他知道,今天自己露脸露大了,简直是一箭三雕,既可以对秦科长交代,又可以卖梁飞一个人情,最关键的他还平息了一个群体姓事件。这种功劳是非常大的政绩。 “刘科长,你不能这样做!”一个强壮有力的大手一把攥住刘明波的手。 刘明波就是一愣,抬头看去,是刘飞,他不由得皱起眉头,不满的哼道:“刘飞,你阻止我做什么?一边站着去!” 刘飞固执的摇摇头:“刘科长,你不能说话言而无信吧,我们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你怎么能欺骗这些善良的学生呢?” 刘明波看向刘飞的眼神立刻阴冷起来,他是真的生气了,用力一甩胳膊,冷冷的说道:“你算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小科员而已,敢管到我头上来了。你眼中还有没有我这个科长?”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仕途登步如登天”。
这句话不光是放在古代时期,即便是放在当今社会,也依然被认作是一句,饱含社会表象深意的名句名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便是一个勤能致富的年代。只要你肯卖力气,不偷奸耍滑,那么你的付出便能和回报维持正比。
且在那个方才从苦难中解脱出来,且又不甚发达的时代,人们所理想生活便也很容易得到。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品质的上限,与人们的欲求也开始同步飙升。
但飞速增长的欲求,却不能即刻的被满足填充。
现实中,大股的资产和经验资料越发的趋于凝固。工作晋升的难度也由此变得越来越大,欲望需求也同样逐日膨胀。
求而不得,搏而无望的心理状态也开始像疾病恶症般蔓延开来,抱怨、压抑、忧愁等情绪开始疯狂滋生。对此,人们除了抱怨外,似乎也别无他法。
而当代的人们,在感叹抱怨当今社会压力之大时,便往往会提及,曾经那些处于“简单level”的旧时代。
甚至还能追溯到古代时期,认为那时候的生活,远比今天要更加轻松。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古代时,人们的生活真的是那般轻松惬意的吗?
古代时期的人们,他们的事业道路,的确就比当代人更加坦顺吗?
实际上并不是,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古代人的生活,古代人仕途事业晋升的难度,比之现代社会,其难度之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以清朝时期为例,想要“升官发财”,那便是先踏过吏部规定的三重天梯......
官途政路的演变在我们现代,想要从事政务工作,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意者需要通过各种认证、选拔和考核,而个中细节内里我们便也不加详述。
而在古代时,从政为官的难度对比现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夏商周时期,当官做权贵,完全是“凭运气”。因为彼时时代的环境下,寻常百姓甚至无法拥有姓氏,而权力地位也都仅存在于“世袭”的规则之中。
想成为权贵贵族,唯一的途径便是“投个好胎”,只有生在了贵族家,那才能成为尊贵人。
后至战国时期,世袭制度下的贵族特权,不再具备特殊性和唯一性,凭功凭才,任你是一般百姓,亦可以成为朝廷的高官。
像著名的商鞅变法中,便存在有以军功大小授赐官职爵位的具体举措,而这也相当于是放低了门槛,为寻常人家留出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两汉时,战国时期的官爵制度得到完善,优化得到了“察举征辟”的方法。
由地方官员鉴别筛选人才,并按周期、条件向朝廷进行推荐,而后的“九品中正制”便是该时期的产物。
最后的阶段,便是隋朝至清朝的这一冗长时段,隋炀帝时兴起科举,武则天时增加武举、殿试,北宋细分科考三级,明朝严规文体八股。
一手好牌打稀烂·清朝衰败之“谜”仕途一路无疑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不断的变化自然也等同于是在声明,仕途道路始终是存在漏洞的。
在进步发展角度中,百害而无一利的世袭制度自然不必多言。秦代时期的军功制度,也在大秦统一天下之后变的毫无意义。
地方推荐的方式,虽然可以帮助朝廷中央快速的收集人才力量,但是的利益勾连也随之而来。
这也是汉代、唐朝国力强大但也权臣极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八股文更是极严重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想法,让文学、文化和时代思想的发展,步入摘文撷句的死胡同。
所以至清朝时期,1898年时,八股文终被废除,1905年时,科举制度也同样走向了终结。
那么按照择优进步的老规矩,清朝所推行的官途政策,应当是更加的尽善尽美。
但是依据事实而论,清朝作为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阶段,虽然其走向毁灭的直接原因,是外来侵略者的袭击。
但真正处在病根儿上的症灶,其实是人才的凋零,是结构内部,因利益和权力争端而导致的核心病变。
那到底是怎样的原因才导致了,本该集前朝之精华而绽放的清朝,走到了相反的结局呢?
一朝知县·一生知县清朝的历代君王,自然都深谙治国道理中先省而后发的道理。
所以清朝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和晋升制度,也都依据先前朝代的经验做出了优化的取舍。
就如上文所讲,清朝能察觉出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开始与时代发展产生断扣和脱环,并能果断的废除旧制度,这无疑是值得肯定。
并且,清朝还新创立了更多的考核规定和细节,其中就包括一系列的核查。
清朝的宫外官员,都需要接受吏部的定期核查。
核查内容包括,有无持身不端,作风不正的行为、有无对于自身籍贯年龄等个人信息的谎报和篡改、一年之中所处理的案件明细等等。
等等细致非常的核查内容,使得清朝的官员结构十分通透明了,而按照此种方式一直例行的话,清朝的政治结构自然是会越发稳固坚定。
清朝政局最终崩塌的问题,到底是在哪里?虽然审查制度细致而明朗,但在清朝时期,吏部对于外官和民间人才,却是有着三条极为尴尬的硬性要求,而这三条要求,也正式最终惨烈结局的诱因之一。
这三条要求,皆是出自于官员选拔和晋升制度中,对于“流品”一项的苛刻筛选。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的民族对立情况尤为严重。满人不容汉人,故满人的清廷也自然容不下汉官,而这也是三大要求之一的“汉人 不入内仕”。
另外,清朝的政治结构是不甚稳定的,可以说清朝的十二位皇帝,没有一位不被牵身进朝廷的权利斗争之中的。
而这也引出了第二条要求:“八旗户下人及子孙 不入仕”。
八旗贵族间的权力分化,依然让帝王家眉头难解,所以也就更不会放开关口,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潜在政敌。
最后的一条,则是关于期限。在清朝时,对于官员的认知都是有着试用期的。
国子监学士、地方衙门知县以及其他的职门分部,皆有着1-9年不同长度的试用期。
以地方知县为例,想要升一级,便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看似一年很短,但如果再加上先前的种种考察,那便会是一年复一年、年年还年年的尴尬景象了。
根据吏部的三条要求,凭民族和流品的界限出身便能刷掉一大半人。
再加上各种考核和期限要求,每年够资格升官的人,那便是少之又少,也是因此,清朝最终才会人才凋敝走向深渊。
结语慢慢的,经济状态和生活状态,都被迫脱离出了1:1的和谐关系。
直至今日,人们的奋斗依然不可停步也无法停步,但是性价比和回报比例却是在实打实的逐日降低。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利益收益为核心的诸多关联对象,都开始做出变化,于是社会中的负面情绪便开始恣意增长。
但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生活在世,便难免披覆上重重压力和不如意。
对此我们自然可以通过抱怨来疏解心情,但却千万不要因压力和阻碍而自封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