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柯琦
又到了每年一度的孔子诞辰日,人们在纪念孔子之时,恐怕也会好奇,孔子到底长什么样?作为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既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古圣贤,也是最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人之一。他的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人的气质,还深刻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儒家文化圈。
孔子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国人。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孔子与古埃及的摩西、古希腊的梭伦的塑像并排站立。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宣言》,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这样一位现代人最熟悉的古人,我们对他的相貌如何,却知之甚少。翻开《论语》,我们可以看见孔子的笑——“莞尔而笑”,孔子的哭——“颜渊死,子哭之恸”,孔子的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的骂——“朽木不可雕也”,甚至孔子如何穿衣、吃饭、如何睡觉的细节都有,但是对孔子的相貌少有论述。
孔子是“反宇”的“长人”吗
距离孔子两百多年的荀子说,孔子“面如蒙俱”。杨惊注:“俱,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俱。”说孔子的脸像驱鬼的神像。这是一个比喻,喻体和本体有不止一个相似之处,关键看取的是什么相似。一般理解为孔子的脸长得和驱鬼的面具一样,给人以凶神恶煞的感觉。也有人认为,是说孔子的脸有威仪感,就像驱鬼面具一样,具有威慑力。结合《论语》中说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后一种解释似乎更接近实情。
孔子像柯琦图片由作者提供
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被后世看作信史。他距离孔子已有三四百年。当时经学兴起,带有迷信色彩的谶纬之学中就有关于孔子容貌的内容。比如“孔子反宇,是谓尼甫(一作尼邱)”(《礼纬·含文嘉》)。
班固《白虎通·姓名》篇记载:“孔子首类鲁国尼丘山,故名为丘。”所谓“首上圩顶”,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圩顶,言顶上窳也”,窳通洼,凹低的意思。“圩顶”即指头顶凹陷。由于圩顶取象于尼丘山,所以被称作“尼首”。《后汉书·高获传》记载,高获“为人尼首方面”,唐代李贤注曰:“尼首,首象尼丘山,中下四方高也。”
司马迁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名曰丘云”,应该是受到当时民间传说的影响。在《孔子世家》中还有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一句。这似乎说明,孔子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得名于出生后头部的生理特征,二是得名于家乡的一座山名。如果孔子出生前,父母确实“祷于尼丘”,那么得名于尼丘山似乎顺理成章。反驳此说的人则考证古人“不以山川”命名的原则。
持前一说的学者,认为孔子得名于生理特征,征引了现代医学来解释,婴儿期如果患有腹泻等症,会引起婴儿前囟门凹陷,明显低于周围颅骨。学者推测孔子出生后患病,导致前囟门凹陷。孔子父亲叔梁纥在孔子出生时已经年过六旬。由于父亲年龄偏大,可能影响了孔子先天体质。学者引用晋成公名“黑臀”(“黑臀”当为胎记)来佐证孔子之命名。类似的还有郑庄公名“寤生”(“寤生”近似今天“逆产”)。
如果孔子的名字得自山名,那就和相貌无关。如果得自生理特征,则与相貌密切相关。以上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在没有更加过硬的证据之前,只能两存之。
再说孔子的身高。《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根据战国、汉代出土实物,一尺约合23.1厘米,这样孔子就有2.2米多高,和前篮球健将姚明相当。这应该也和当时的谶纬之学有关。汉代《春秋纬》:“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这样看,司马迁还是比传说中少说了一点。孔子的身高在《论语》中同样找不到佐证。不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春秋时鲁国的一员猛将,曾扛起落下一半的城门,放同伴出去。《春秋左传》载叔梁纥:“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偪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
孔子也有类似父亲的功绩,《吕氏春秋·慎大》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关,指门闩,国门之关,指用一根巨大横木做成的门闩。孔子力气虽然不及他父亲,只身托举起城门,但举国门之关的力气,也非常人可比。《淮南子·主术训》篇记载孔子有多项本领:“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宏,勇服于孟贲,足蹑郊菟,力招城关。”“力招城关”,即“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并不是一身书生气的夫子,而是英杰。
在民间,相传孔子相貌有“七露”之说,即“耳露轮,眼露白,鼻露孔,口露齿”,这种说法最早见于金代孔元措所撰《孔氏祖庭广记》。民间流行的许多孔子像都具备上述特征。
历代画家如何描画孔子
塑造孔子形象,是历代艺术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传说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塑像是孔子弟子子贡在孔子去世后雕刻的孔子夫妇楷木像。
西汉时,蜀郡太守文翁修学宫,作石室,刻孔子坐像供奉。东汉时,桓帝建庙,在壁上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汉代海昏侯墓漆器屏风,绘有孔子生平文字及孔子画像,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东汉灵帝建鸿都门学,命画工刘旦、杨鲁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这两位画工是已知最早的创作孔子形象的职业画家。山东嘉祥武氏祠“孔子见老子”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最早的孔子石刻形象。山东东平县“孔子见老子”汉墓彩色壁画,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孔子彩色壁画。
东平汉墓彩色壁画孔子见老子(局部)图片由作者提供
魏晋以后,孔子成为文人画家喜欢表现的人物。西晋太康中,益州刺史张收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东晋顾恺之、王廙、戴逵等,南朝陆探微、刘滇、张僧繇等都画过孔子。
唐代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各地建孔庙,为孔子塑像。孔子画像和塑像大量出现。阎立本、吴道子、周昉等都画过孔子。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有“双绝”之誉,盖孔子为“文圣”,吴道子为“画圣”,一图见两圣,是为双绝。这幅孔子像是迄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孔子“标准像”。
为孔子画像代不乏人。明代出现了按编年顺序反映孔子一生言行事迹的连环画册。这些画册被称作“圣迹图”。今天我们见到的各种“圣迹图”,应以明正统九年(1444年)张楷序刊的“圣迹图”木刻本为最早。清代改琦手绘的《孔子圣迹图卷》现存10幅,属名家真迹。
两幅明代佚名画家的《孔子燕居像》是流传较广的孔子像。
近代以来孔子画像更是数不胜数。任伯年、徐悲鸿、黄羲、戴敦邦、刘国辉、毕建勋、马振声、黄发榜、冯远、于受万、孔维克等名家都创作过相关画像。
今天我们如何描画孔子
如何呈现孔子的样貌,是摆在历代画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头顶凹陷在画像中不好呈现,呈现出来也不好看,不能体现孔子的威仪。所以这一特点几乎在历代孔子画像中都难以看到。
此外,孔子孙子子思曾有“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孔丛子》)这样的话。如果属实,那么孔子连眉毛和胡子都几乎没有。但是我们看到的孔子像,几乎都有浓密的须眉。如果在画像中呈现没有胡子的孔子,实在是有违古人心目中孔子高大的形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身高很出众,但是这一点也几乎没有体现在画像中,如果真把孔子画得有两米高,他周围的人都比他矮半截,在构图上实在难看,显得很不协调。
总之,绘画不同于学术研究,学术研究追求的是“真”,绘画追求的是“美”和“善”。归根结底,真善美是一体的。但还是各有侧重。通过学术研究来探求孔子的真实相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孔子,也有助于画家更好地呈现孔子。而画孔子像和雕塑孔子像,一方面是艺术创作,要追求“美”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价值观的宣扬,要追求“善”的效果。
我认为,历史人物画创作,不是以物质材料来描绘人物,而是画家用心灵穿越时空的帷幕,与我们辉煌文明史中的不朽灵魂对话,以现代人的心智和情怀诠释历史和历史人物。那些我们在史籍上读过并想象过千百次,但始终朦胧模糊的形象,被绘画者充满情感的画笔塑造出来,辉耀于读者眼前,这是画家神思妙想的结晶。这是我研究孔子画像三十多年的心得。
当代画家创作历史人物画,已有很多成功先例。如蒋兆和创作的张仲景、孙思邈、张衡、祖冲之、曹操、杜甫、李时珍;刘旦宅创作的秦始皇,李斛创作的关汉卿,都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教科书上以他们创作的形象为这些历史人物的画像。
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人物,是我们当代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宝藏。我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艺术家可以创作,也应该创作出新的形神兼备的孔子形象。新的孔子形象应该既能体现历史上孔子的神韵,同时也能被现代广大读者所接受和认可。新的孔子形象既是赓续传统的,又是符合时代审美的。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2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头痛指外眦、外耳道与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症状。在神经科门诊中,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比比皆是。几乎可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头痛。据报道,头痛是患者前往急诊室寻求治疗的第七大常见原因。这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第三大原因。
与此相对的是,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却并不简单。因此,医生们常戏谑“患者头痛,医生也很头痛”。
幸运的是,尽管有些头痛是潜在严重疾病的表现之一,但大多数头痛都是良性的。
根据最新的国际头痛协会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ICHD-3),头痛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下面我们将对临床上最常见的几种头痛要点进行总结。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失能性原发性头痛。很多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偏头痛在人群中患病率高,并可对社会经济及个人造成重大负担。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GBD2010)中,偏头痛在疾病流行谱中排名第三。在 GBD2015 中,偏头痛在全球50岁以下人群(男女均包括)失能原因排名第三。
根据ICHD-3的诊断标准,无先兆性偏头痛是指反复头痛,持续4-72小时。典型头痛表现为单侧、搏动性、中重度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可加重,伴呕吐和/或畏光、畏声。少数(<10%)女性的偏头痛发作多与月经周期相关,这些发作通常是无先兆的,月经期的发作持续时间更长并伴有更严重的恶心。
有先兆偏头痛与无先兆性偏头痛相似,但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后者一般持续不超过60分钟。其中,视觉先兆是最常见的,视觉先兆通常表现为闪光和暗点。其次为感觉异常,常表现为某一点发麻,然后逐渐移动,累及偏身、面部和/或舌头,受累区域可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紧张型头痛
通常被描述为一种双侧、非搏动性的压痛或紧张性头痛,其强度为轻至中度,且不因体力活动而加重。紧张型头痛是原发性头痛最常见的类型,不同研究显示它在普通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达 30%-78%,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这类头痛通常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可能会持续几分钟到几天,并伴有肌肉痉挛,尤其是颈部。患者往往在情绪紧张、激动或者劳累、熬夜之后出现,诉头顶上戴了个帽子,有压迫感、胀满感、紧箍感、束带感等,也可感觉头肩部沉重。对患者进行体检时不少患者可发现疼痛部位肌肉触痛或压痛点,颈肩部肌肉有僵硬感,捏压时肌肉感觉舒适。
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ACs)
TACs 有以下头痛特征:单侧头痛,通常伴有显著的同侧头面部副交感自主神经症状,包括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鼻涕、出汗、上睑下垂、眼睑水肿和瞳孔缩小。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表现单侧眼眶,和/或眶上,和/或颞部的重度头痛,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每次持续15-180分钟,发作频率为1次/隔日- 8次/日,伴随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和/或眼睑水肿、和/或烦躁不安或躁动。
阵发性偏侧头痛与丛集性头痛相似,为固定单侧的重度头痛,其特点是患者反复发作,发作期间隔一段缓解期,持续2 -30分钟。头痛通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或眼睑水肿。吲哚美辛为其特效药。
三叉神经痛发病高峰年龄在48-59岁之间,常发生于眼部区域,为三叉神经的眼部分支区域,疼痛最剧烈的部位集中在眼眶、眶后、颞区和额区,有时会累及枕区、上颌部、颈部、耳和牙齿,偶尔还会放射到同侧肩部和手臂。发作时表现为剧烈的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首选药物治疗。
低颅压头痛
是脑脊液压力降低导致的头痛,多为性。常为中等程度双侧对称性钝痛或胀痛,特征是站位15分钟内明显,卧位可很快缓解,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颈痛、头晕、复视、视物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等表现。
多数病因为接受腰穿后有渗漏。诊断首先增强MRI,可见广泛的硬膜强化、硬膜下或硬膜外积液或垂体增大、大脑下沉等。脊髓造影和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能确定脑脊液漏的位置。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是一种严重的、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患者常将此类头痛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可伴有其它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一过性意识障碍和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发病6小时内敏感性接近99%,12小时内达98%,24小时内为93%(但7 天时仅为50%)。如果CT扫描结果阴性,可进行腰椎穿刺检查。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
典型表现为在1-2 周内反复发作性霹雳样、雷击样头痛,常常由性行为、用力、Valsalva动作和/或情绪诱发。头痛可以是RCVS的唯一症状或是出血或缺血性卒中的一种警示症状。多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缓解,复发多次发作,严重程度恶化,可伴有其它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由于血管收缩,大多数患者也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缺陷,三分之一的患者有癫痫发作。
MRA或CTA检查是推荐的一线影像学检查,可见串珠样血管改变。20%的患者可能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有报道称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可能有效。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
此类头痛没有特征性:通常是弥散性、进展性的重度头痛, 可以是单侧和突然(甚至霹雳样)发作,也可呈轻度头痛,有时呈偏头痛样。常伴有颅内压升高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口服避孕药、妊娠或产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缺乏等患者为高危人群。
在普通头部CT扫描中,CVT的典型表现是空三角征,这是汇流窦未能通过对比时产生的空三角形。头颅MRV可发现相应的静脉窦闭塞、静脉显影不良、侧支静脉扩张、板障静脉和头皮静脉显像等征象。
说了这么多种临床常见的头痛,那么当我们遇到一位以头痛为主诉的患者时应该如何进行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呢?主要是以下几个问诊要点:
1、头痛的部位:
2、发作的快慢和进展:
3、头痛的部位和性质:有无牵涉痛、放射痛等?严重程度?有无缓解?疼痛强度有无波动?
4、有无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畏光/畏声;视觉变化(视物模糊、复视、视物变形、变色等);耳鸣等耳部症状;乏力、麻木或行走困难;自主神经功能(流泪、结膜充血、流鼻涕、潮热/出汗);癫痫发作。
5、既往史及家族史:当前是否怀孕、感染/发烧;目前的药物(抗凝剂、硝酸盐);近期外伤、癌症;偏头痛、血栓、出血的家族史。
综上,头痛虽常见,但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疾病。需要细心问诊、系统查体、巧选检查并综合考虑患者情况方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头发对颜值的影响真的蛮大的!就拿我来说,刚开始也是一个头包脸的元气少女,直到开始通宵打游戏之后,掉发量就越来越多,时间一长发缝变得有3、4厘米宽,稀少的发量紧贴头皮,脸型的各种bug都显露出来,看上去还特别显老!
后面因为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人叫大妈,这才开始注重养发!但好在运气不错,遇到了几个有效的育发小妙招,坚持了没多久发量就恢复了!下面就是具体做法,大家可以借鉴试试!
一、欧丹锦育发露
这款育发露是同事推荐的,她以前也是一名秃秃,但现在却拥有一头瀑布浓密长发,据说就是因为用了这个!有了过来人真实的反馈,我直接没忍住入手了两盒!
拿到手之后当时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用了,把小安瓶对着发缝、发际线这些位置滴了几滴,再用指腹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过程中还能感觉到里面的营养在往毛囊渗透!质地是水润和清爽的那种,不会把头发变得黏糊糊的!记得当时用了20天左右掉发量就直接减少了60%!
后面为了不再有脱发困扰,又坚持用了两个多月。期间掉发量更是少到一只手都能数得清,并且一茬接一茬的小碎发直接把发缝填得满满当当,整体发量也是越用越厚实!虽然使用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后面几年头发都保持的非常浓密!所以我个人觉得是很值得一试的!
二、多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这种营养物质对身体来说必不可少,只要有缺乏就会容易得上各种病,脱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之后我还会格外注重维生素的摄入,每天的饭菜都会保证有荤有素、营养均衡,晚饭之后还会吃上几个水果,这样坚持下来后发质真的更加强韧柔顺了一些!
三、培养良好作息
另外经常熬夜会加速雄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产生雄脱!我当时就有这个原因,所以之后就立马调整了生物钟。每天十点半准时把手机关机,再戴上眼罩和耳塞,这样很快就能入眠了。并且还会保持七到八个小时的充足睡眠,坚持下来后头发就可以慢慢养回来!
以上这些方法当时就让我的发量恢复了浓密!有同样脱发困扰的朋友也不妨试试看!最后,希望大家也能尽快告别脱发困扰!
热搜来啦
9月17日
话题#不经意却很伤头发的行为#
登上了微博热搜
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网友留言】
头发的茂密润泽显示了一个人的健康活力
发量少、露头皮
不仅影响外观
还可能造成心理负担
如何才能拥有浓密的秀发呢?
詹志来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研究员
如何防止头发稀疏进一步加重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养发护发,减少脱发呢?推荐圈友们做好这5件事:
1.洗头不宜过频
过频地洗头本身来说也会刺激毛囊,引起脱发过多;
2.少用碱性洗发液
碱性洗发液有很强的脱脂作用,导致脂肪流失很多,进而引起脱发;
3.减少头发的烫染次数
烫发、染发过程中必定会对毛发造成损伤;
4.改善饮食及作息习惯
平时情绪焦虑、生活压力过大、过多地吃辛辣油腻的食物,都可能引起脱发;
5.不宜过度减肥
过度减肥蛋白摄入太少,营养不足,导致头发失其所养,引起头发稀疏。
一款代茶饮让头发更加茂密
代茶饮:熟地黄黄精桑葚茶
材料:熟地黄、黄精、桑葚各6克。
制法:开水煮十几分钟即可。
作用:三种药材都有填精益肾的功效,一起代茶饮可以起到滋肾养发的作用。
穴位按摩让头发更加茂密
穴位: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按揉百会穴,顺时针36下,逆时针36下,百会穴是诸经之会,通过点按百会穴达到激发经气,养发生发的作用。
来源: CCTV生活圈
根据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央视财经提供的信息报道,在我国,已经有2.5亿人正在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大多90后也加入“脱发大军”中。为什么会脱发?怎么治?成了2.5亿人关注的“大事”!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就记载了很多关于头发的论述,本文简单介绍一下:
脱发的治疗现状脱发分为生理性脱发和病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常见类型有:脂溢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牵引性脱发等。在治疗药物上,西药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是美国药监局批准的治疗用药,虽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不良反应也让人很揪心(可能导致性功能受损,皮肤过敏等症状)。
中医药对脱发的认识与治疗,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历史悠久,治疗经验丰富,疗效突出且安全可靠。
脱发的病因病机脏腑亏虚为本参考《黄帝内经》记载,脱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脏腑亏虚,以心、脾、肝、肾不足为主。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其华在发,肾气、肾精充盛,则头发生长茂密;肾气肾精亏虚,则发鬓斑白,甚至枯萎脱落。
《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
中医认为,脾脏为人体其他脏腑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脾脏功能正常,则五脏调和,气血通畅,毛发光泽浓密。
2.邪气充盛为标
《素问·皮部论》: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胭破,毛直而败,有肺热。
大概意思是人体内有湿热蕴结、血热等病邪,也容易导致脱发。
脱发怎么治?中医治脱发方法很多,分为内治与外治,内治法以汤药治疗为主,外治法有针灸、外洗、擦涂等。
中医辨证施治是第一要事!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脱发分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血热风盛证、血虚风燥证等,但实际临床中,不同的医家分型有不同。
《黄帝内经》记载的对脱发的治疗,也是需要根据脱发的病因病机的不同,治法不同,包括中医针灸治疗。
网上流传了很多治脱发的方子,如果不经过中医辨证,可能起到反作用。
脱发的预防治脱发,过程很长,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治未病要顺应四季,现在已经步入冬季,建议大家在饮食上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注重肾脏的调养,有助于头发的养护,这比花很多钱植发来得经济且有效。
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可以转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我是小玲药师,有想知道的健康科普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后续会根据您的留言进行调整。
希望我的科普知识对您有帮助,谢谢关注,老朋友们可以接着称我为 小玲药师
一对一优质用药咨询,请点击下方问诊卡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中国已有超2.5亿人脱发#
发际线越来越高、头发间隙越来越宽
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办?
脱发和正常掉发如何区分?
又该怎样预防脱发?
往下看,一起了解
↓↓↓
年纪轻轻就掉头发?
这些原因可能导致脱发!
脱发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是自然现象、生理现象
有些是疾病导致的
瘢痕性脱发
这是头皮毛囊被破坏
导致的脱发
引起瘢痕性脱发的原因有
外伤、皮肤病、感染、肿瘤等
需要注意的是
毛囊不可再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
毛囊在没有被完全破坏的前提下
如果及时治疗,头发还会长出来
雄激素性脱发
日常生活中
雄激素性脱发较为常见
主要是因为毛囊对雄激素敏感
雄激素作用在毛囊上使毛囊变小
导致头发慢慢变少
这主要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雄激素性脱发在男性中比较常见
男性主要表现为发际线后退
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头发稀疏
休止期脱发
当毛发生长周期发生改变
到了一定季节
毛囊进入休眠状态
脱发数量便会增多
这通常叫做“休止期脱发”
熬夜、烟酒过度、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
会导致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
斑秃
斑秃属于自身免疫病
斑秃多呈斑片状
一般与精神压力大
自身免疫紊乱有关
如何区分脱发和正常掉发?
“四步自测法”带你判断!
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
长时间暴露在电子产品辐射下等因素
导致脱发群体不断壮大
有的人甚至在20岁就出现脱发现象
多掉几根头发就是脱发吗?
脱发和正常掉发有啥区别?
戳视频,通过“四步自测法”判断一下
↓↓↓
一看:头发是否有稀疏区域,是否有秃发斑。
二测:四指并拢放于额头,看发际线是否有升高;将头发中分,看头顶的发缝宽度是否有变化。
三数:一般情况下,正常毛发每天的脱落数量在100根以内。如果连续几个礼拜,毛发每天的脱落数量超过100根,则需引起重视。
四拉:用两根手指轻轻捏住30~50根左右的头发,轻轻拉拽,如果有超过10%的毛发脱落,那就有些异常了。
如何预防和改善脱发?
这些方法拯救你的“发际线”!
头发生长需要营养均衡
专家建议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放松心态,及时疏解压力
保证营养均衡
大多数男性脱发
主要是因为身体里缺少
叶酸、维生素B12
女性脱发
与经期失血导致的缺铁有关
应注意补充含铁量较多的食物
小提示
服用维生素等药物需遵医嘱
滥用容易导致厌食、腹胀、失眠、健忘
严重时还会导致中毒
综合CCTV-1《人口》、《生活圈》
来源: 央视一套
那些走在大街上发际线高,秃顶,头发稀疏,你还在以为是大爷大妈吗?NO NO NO这些已经不再是只属于六七十岁的老大爷了,形容的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你没听错,那些明明年纪不大,头发却很少。这些人群也总是会被拿发量来开玩笑,
其实头发的生长主要依靠毛囊提供营养,毛囊健康,头发自然健康,一旦毛囊出现问题,头发就会表现出干枯,暗沉,脱发甚至白发。去治疗脱发。白发问题都会先去做个头皮检测,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检测毛囊以及头皮的健康,了解毛囊的生长情况。
通常头发的生长周期主要包括三个时期,主要分为生长期、退化期、休止期。头发在正常状态下,1个月可以生长1cm左右,但并非恒定不变,其又受遗传及内分泌调控。同时根据人体新陈代谢不同,头发生长和脱落的周期也存在不同。
1、生长期:头发的生长阶段通常可以持续2-6年,90%-95%的毛囊处于生长期。此时可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为头发生长提供营养,同时可以多梳头发或按摩头皮,加速新陈代谢,促进头发生长;
2、退行期:头发的退化阶段通常持续2-3周,大约1%的毛囊处于退化期。此时头发停止生长,部分头发从发根分离,可能存在少量头发脱落的情况;
3、休止期:头发的静止阶段通常持续2-3个月,大约5%的毛囊处于静止期。此时头发的脱落还代表着下一个生长期的开始,通常每天有100根左右的头发脱落,属于正常范围,无需过于担心。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头发这三个时期的占比以及毛囊情况呢?
五个导致脱发的原因:1..遗传因素:
遗传性脱发又叫雄激素性脱发,很多男性的秃头部位大多发生在前额或头顶,这是因为这两个部位的雄激素受体分布较多。同样,女性头顶部也存在较多雄激素受体,但男性多于女性且有遗传倾向。
2.长期精神紧张:
精神因素还会严重地影响头发的生长周期,长时间的视力疲劳、精神压力过重、神经过度紧张、急躁或忧虑情绪、熬夜等,均可导致头发生长周期缩短,出现脱发现象,导致早秃。常见如产后脱发、重病后脱发、考试后脱发。
3.营养物质缺乏:
相关研究表明,体内缺乏铁元素,硫元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也会导致脱发。
4.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因素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过度活跃和不够活跃都可能导致头发变稀变薄,甲状腺补充剂可令头发回复正常。甲状腺素分泌量也与头发的优劣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头发较细软,功能减退时则头发干燥且无光泽
5.疾病因素:
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硬皮病等疾病,不仅会使皮肤受伤,还会损伤毛囊,从而引起永久性脱发。总之引起脱发的原因较多,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脱发,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
预防脱发的方法有哪些?1、积极治疗原发病
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可能导致脱发的原发性疾病,比如内分泌功能障碍(甲亢或甲减)、全身性疾病(贫血、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头皮外伤等。
2、调节饮食
由于毛发生长需要足够的营养,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及时纠正偏食的习惯,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海产品、豆类、蛋类等,以满足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防止脱发。
3、调节情绪
由于长期情绪不好也可导致掉头发,故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身心愉快,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中,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
4、调节生活方式
由于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不利于头发的健康生长,故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尽量避免熬夜,同时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以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防止脱发。
5、正确洗护头发
由于良好的洗护习惯有助于头发的健康生长,故患者应选择性质温和的洗发水;洗发时尽量用温水冲洗头发,并使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避免用指尖过度搔抓头皮,以免造成头皮损伤,甚至引起感染。
6、加强头发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尽量避免扎过紧的发型,如圆髻或马尾辫;避免过度地扭曲、揉搓或拉扯头发;尽量减少烫发、染发的次数;避免头发被长期暴晒,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也可以定去去养发馆做做头皮头发护理
总结:一旦发现脱发问题要及时治疗,不要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