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爻排盘

2026年春节(2026年春节是几月几日)

时间:2024-01-15 07:34:39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期间,你可能错过了这些大新闻 | 小巴看春节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年的春节格外不同,小巴看到了久违的烟花,在座无虚席的影院里看了好几场电影,去人头攒动的景区游玩。

像探索了一个新世界。

三年过去,我们无数次幻想能自由出行,合家团聚,这一天比想象中来临的更早,就发生在2023年的这个充满幸福感的春节。

在我们沉浸式过春节期间,外面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开工第二天,小巴把一些大事盘点出来,给大家补补课~

1

压抑了三年,返乡和外出旅行的人们把春节“挤爆”了,根据华泰证券的研报,春节客运量修复至2019年同期57%的水平,多项旅游业务反超2019年同期。

人们今年返乡和游玩的热潮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饭店排成景点,景点堵成高速。

就拿长沙来说,有的游客在长沙吃不上,喝不上:吃文和友要排4538家,喝茶颜悦色要排3个小时……还有人排不到美食,索性窝在酒店全家吃泡面。

虽然这些新闻让人啼笑皆非,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消费的热情与日俱增。随着消费回升,我们期待的团圆和人间烟火气也终于回来了。

2

几乎每个长假都上热搜的堵车景点——黄山,在春节期间又堵了。1月24日,零下15度的环境里,下山的游客滞留了五个半小时,有网友表示,日常40分钟的路走了7小时,带回了满手冻疮。原因就是:“人从众”实在太多了。

全国各地的景区为了维护秩序和保障游客安全,纷纷开始限流。

比如,西安号召本地居民错峰出行,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先玩;四川峨眉山景区门票单日发售限量33000张……

这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长假,经文旅部测算,春节假期国内出游人数3.08亿人次,增长23.1%;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73.1%。一切都在转暖,虽然景区被迫限流,但也是一种美好的烦恼。

3

携程和飞猪给的数据挺好,春节这几天相信大家也和小巴一样,在朋友圈看到了久违的“境外打卡”。不过,如果翻开海外媒体提供的一些视角,今年春节的出境游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还差得远”。

2022年12月,日本就发现自己的邻居更想窝家——全日本空输和日本航空的中国航线的1月份预订量仅为新冠疫情扩大前的2019年同期的1成,东京都内的酒店业内人士也表示“虽然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区的住宿客人增加,但来自中国本土的客人基本上没有增加”。

这种落差自然很大,2019年访日游客总量的3成来自中国大陆,他们排队抢药妆和奢侈品的画面早已成为了历史的远景。

自1995年到2016年,中国游客的出境人数由0.05亿人次升至1.35亿人次,人数从世界第17位,到2014年升到世界第一位,随后数年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

从商业上说,这样的好生意没人不想做,但从去年12月中国“放开”以来,包括韩国、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对中国游客的回归表现得很矛盾:放开前,翘首期盼,放开后,又处处设限,闹出了不少纷争,这或许也成了大家伙儿不愿意“报复性出国”的因素之一。

此外新的“歧视”也冒了出来,有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中国出境游将恢复到2019年的75%,于是有人却开始“担忧”这将进一步加剧海外的通胀形势。

真是双标恒久远,一刻不停歇。

4

小巴明显感觉到,往年静悄悄的杭州,今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声此起彼伏,尤其是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五“迎财神”的时候。

沉寂的三年过去,能痛痛快快地在过年放一次烟花,承载着特殊的意义。虽然全国禁放烟花的区域仍属多数,但今年到处燃放烟花的现象却是“民不举官不究”。

绚烂的另一面,也有风险。今年过年期间,因为多地禁燃令有所松动,甚至催生了网红烟花的出现。国家消防救援队用一种叫“加特林”的网红烟花做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加特林”射程接近40米,残渣还有溅入眼睛的风险。

此外全国多地都出现了一些烟花事故,而且烟花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微博专业博主中国气象爱好者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图显示,大年初一凌晨两点有58个城市严重污染、71个城市重度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地政府集中举办了烟花秀,这不失为一种把握好民俗和安全环保的交融点的好方法。

5

观众并没有抛弃电影院,只要电影人拿出诚意和足够优秀的电影作品,观众是愿意买单的。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走进影院的小巴,也为《满江红》《流浪地球2》和《无名》3部电影贡献了票房。

但在亮眼的票房数据之外,我们也需要关注另两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数据。

首先是观影人次。依靠“史上最强”片单和丰富的电影类型,今年春节档成功吸引1.29亿观众走进影院,相比“史上最差”的2022年春节档的1.14亿,虽然新增了1500万观众,但也是近5年观影人次第二低的春节档(和2021年的1.6亿,有3100万的差距)。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依然是一个需要电影人认真破解的课题。

其次是人均观影数量。即使拥有“史上最强”片单的加持,“观看2部”电影的观众数量占比为12%,仅比11.7%的2022年略高,是近5年第二差的春节档。事实证明,像小巴这样一个春节档观看2-3部的电影观众还是太少了。

伴随着超高票房和超高影片热度,今年春节档也掺杂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无名》的粉黑大战,《满江红》的偷票房疑云,不同粉丝阵营的拉踩,电影之外的争议也在提醒我们,电影文化的建设也刻不容缓。

6

年夜饭的筹备都是一个大工程,而今年,年夜饭变得更省事了。除了易于加工的预制菜销量激增,可以点菜的上门代厨服务越来越被大众认可了。

上门的厨师有些来自于家政公司,有些来自于星级酒店,价位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今年的“代厨服务”早在年前就被预订。厨师会根据顾客的口味、需求上门烧制年夜饭,服务时间一般在2-3小时,还可以选择增加餐具清洗,厨房保洁等服务。

年夜饭在家里吃也更有烟火气,现在人们希望既能在家吃好,也不用太辛苦,上门厨师的出现不仅能让人们享受家人团聚,还省了不少奔波。

7

根据中国半导体论坛的报道,这则法案是欧盟执委会2022年提出并送审的,有5大具体目标,分别为:加强技术领先;加强设计、生产、创新等能力;提高产能,在全球产能中份额从低于10%提升到20%;吸引新人才;深入了解半导体供应链。

这项法案预计需要欧盟投入超过450亿欧元公共和私有资金,但相比于钱,还是芯片的短缺更让人恐慌。

根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的报道,截至1月15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已累计减产约21.91万辆汽车,亚洲减产量为17.01万辆,约占全球减产量的78%。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则指出,持续的芯片短缺,到2026年会让全球汽车产量下降五分之一。除了汽车,受到芯片短缺影响的行业,还有家电、通信等等。芯片短缺的噩梦仍在,而欧盟希望通过《欧洲芯片法案》推动欧洲芯片工厂的建设的紧迫性,也不难理解了。

8

网易和暴雪,在这个大年初三最终分道扬镳,结束了14年的合作。

风声从2022年的11月17日开始传出,美国游戏公司暴雪娱乐表示2023年1月23日授权到期。包括《魔兽世界》《炉石传说》《魔兽争霸III:重制版》等游戏将在中国停服。

网易的解释中有一些情绪,它发布的《致暴雪游戏玩家的一封信》中写道:“无法就一些涉及可持续运营,和中国市场及玩家核心利益的关键性合作条款与暴雪达成一致。今天,动视暴雪公司宣布将与网易中止合作,我们不得不接受此决定。”

网易和暴雪的分手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主播失业,玩家离场,恰似“父母离婚苦孩子”,主播不得不转战其他游戏,玩家急促地抛售暴跌的道具,选择放弃游戏。

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暴雪的游戏陪伴了他们十几年。在年前,暴雪开启了一项功能,允许玩家把数据下载到本地,他们把这个数据包叫做“电子骨灰盒”,里面是他们和暴雪游戏一起走过的青春。

9

又是大规模枪击事件。

蒙特雷帕克市和半月湾地区居住着大量移民,且有很多亚裔,发生在半月湾的枪击案中,有5名中国公民遇害,在近年来美国爆发的多起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枪击事件,毫无疑问又将加重美国亚裔的不安全感。

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已经发生了40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这样高频的枪击事件,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与美国所有率一直在增加、能保证安全的观念、生活压力增加等等有关。美国一些州关于安全存放的法律也很宽松,进一步造成了枪击案的增加。

10

俄乌冲突持续了一年,接受援助的乌克兰和扩充军队的俄罗斯,这一战依然胶着。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深度介入。今年年初,《华盛顿邮报》一篇名为《算法是如何打破俄乌战争平衡的?》的报道,披露了一则事实:美国的科技公司给乌克兰情报技术上的支持,让乌克兰军队能够实时获取情报和目标信息。

如今,美国施压让盟友德国提供武器,而美国对交付的细节含糊其辞。根据央视军事的分析,其实美国是不想在乌克兰危机中,“冲锋在前”,但一直用各种方式介入俄乌战争拉偏架,大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

本篇作者 | 吴润潜 |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VCG

2023年哪些体育赛事不容错过?收下这份新年赛历

时间已经跨入2023年,体育赛事也将进入又一个新的年份。

新年有哪些不容错过的重要赛事?中国健儿又将在哪些大赛迎接考验?这里整理了一份新年重要赛事赛历,供各位体育观众预览今年的大戏。

德约科维奇

1月16日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和往年一样,澳网公开赛又将在年初开打,并再度成为中国体育观众的春节大菜。

中国金花将再度集体出击,冲击好成绩,而在去年接连迎来突破的中国男子网球能够有何表现,也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此前因拒绝接种新冠疫苗而无缘这项赛事的德约科维奇也将回归澳网,他与纳达尔等好手之间的较量将牵动眼球。

武大靖

3月10日 短道速滑世锦赛

经历了北京冬奥会的激烈争夺,2023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将在韩国首尔上演。

作为中国冬季运动的传统强势项目之一,中团将再一次向奖牌和金牌发起冲击。

隋文静/韩聪

3月20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新一届花滑世锦赛将在日本埼玉上演,虽然名将羽生结弦已经在北京冬奥会之后退出赛场,各国名将依然将为观众贡献精彩的表现。

而中国选手也将开启新周期的征程,传统强势的双人项目,以及正在成长中的单人项目,都将迎接新的考验。

陈雨菲

5月14日 苏迪曼杯羽毛球赛

这项羽毛球世界的传统大赛又将拉开大幕,作为一项混合团体赛事,苏杯的争夺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羽毛球整体实力。

2019年和2021年,国羽在苏杯赛场实现了两连冠,新一届赛事中,已经12次捧起过苏杯的中国队将在苏州主场为了三连冠而战。

樊振东

5月20日 乒乓球单项世锦赛

国羽经受苏杯考验之后,另一支荣誉之师国乒也将强势出击。

在南非举行的这届世锦赛将进行单项角逐,作为世界顶级赛事,这项赛事将得到国乒上下的极度重视,球员们的表现也将成为巴黎奥运会的风向标。

对于国乒来说,目标无疑就是包揽冠军,但要顶住海外选手的挑战,也并非易事。

纳达尔

5月28日 法国网球公开赛

网球四大满贯将再度来到法国的土地,红土之神纳达尔是否还能延续传奇引人关注。

而对于中团来说,去年,年轻的金花郑钦文曾在这里大放异彩,一战成名,今年中国选手是否还能创造惊喜,也将是中国观众的期待。

欧冠奖杯

6月10日 欧冠联赛决赛

欧洲足球的殿堂赛事,将再度成为欧洲足球赛季的压轴大戏。

欧冠决赛预定于6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上演,哪一支豪门能够捧起奖杯,抑或是黑马球队上演逆袭?在足球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阿尔卡拉斯

7月3日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经历了法网的红土作战之后,网球世界的重心将随即转移到温网的草地。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网球大满贯赛事,温网的独特魅力让全世界体育观众欲罢不能。今年,又将是哪一位选手在这片草地上创造自己的传奇?

李盈莹

7月12日 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

经历了东京奥运会的失利,中国女排进入了从头再来的拼搏周期,球队也在新帅蔡斌的率领下全力前进。

经历了去年世界联赛和世锦赛的历练之后,2023年,中国女排将再度征战国际赛场,并力争在世界联赛中创造佳绩。

张雨霏

7月14日 世界游泳锦标赛

夏日时分,中国游泳军团也将迎来重大赛事的考验,在日本福冈举行的世锦赛上集体出击。

作为中国体育的又一支荣耀之师,中国泳军也将在巴黎奥运会前的这一届世锦赛上全力以赴争夺荣誉。

中国女足

7月20日 女足世界杯

男足世界杯于2022年冬天落下了帷幕,2023年夏天,女足世界杯的大幕又将在大洋洲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拉开。

在女足世界杯的赛场,中国球迷将可以为了自己的主队而呐喊助威,而新一代铿锵玫瑰也将向世界豪强发起挑战。

在主帅水庆霞的带领下,中国女足在去年勇夺亚洲杯,展现出了上升的势头,在世界杯赛场是否能继续给球迷带来惊喜,值得期待。

苏炳添

8月19日 世界田径锦标赛

新一届田径世锦赛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上演,中国田径军团将再次为荣誉而战。

根据此前公布的世锦赛达标成绩,布达佩斯世锦赛的入围门槛又一次提升,堪称“史上最难”,中团需要先争取尽量多的参赛名额,随后力争在优势项目冲击领奖台。

石宇奇

8月20日 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经历了苏迪曼杯的考验之后,国羽将迎来2023年的又一次大考——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锦赛。

相比团体赛,世锦赛的比赛将考验的是单项的争夺,同时也更为接近奥运会,更具参考意义,中团的表现,也将吸引国内体育观众的眼球。

8月25日 男篮世界杯

今年的男篮世界杯将由印尼、日本、菲律宾联合举办,中国男篮已经确保了参加世界杯的资格。

不过本届男篮世界杯的抽签仪式,要等到2023年4月29日在菲律宾进行。无论赛程如何,对于中国男篮来说,目标都是力争打出最好的表现,改写2019年本土世界杯上的低迷。

卢布列夫

8月28日 美国网球公开赛

四大满贯的最后一站美网将在8月底开打,全球的网球选手也将在这站赛事上力争完美的赛季大满贯收官。

各国名将会以怎样的战绩结束赛季大满贯征程,悬念将在美网揭晓。而去年,中国男子网球正是在美网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中国选手的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中国女排球迷

9月16日 女排奥运会预选赛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虽然奥运会预选赛并非国际大赛,但仍然是球队上下最为重视的比赛之一。

顺利拿到奥运会门票,是球队争取在奥运赛场实现佳绩的第一步,为了争夺巴黎奥运会的荣誉,中国女排也将全力以赴。

杭州奥体中心

9月23日 杭州亚运会

由于客观条件原因,原定于2022年举行的杭州亚运会被推迟到了2023年9月上演。

但虽然比赛时间有了改动,比赛的精彩以及亚洲各国选手对于比赛的重视不会改变。作为亚洲体育的强势一极,中团将在家门口向各项目金牌发起冲击。

梅德维德夫

9月28日 中网公开赛/10月4日 上海大师赛

经历了数年疫情的取消,中国网球赛季终于将要强势回归。

9月底,中网公开赛将强势开打,随后ATP上海大师赛就将在国庆假期开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大师赛迎来升级,赛程延长,奖金提升,将为球迷提供更多精彩。

肖若腾

9月30日 体操世锦赛

2023年度的体操世锦赛将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上演,中国体操队也将再度迎来考验。

男子项目上中团能否保持强势?女子项目上是否会有更多惊喜出现?悬念将在赛场争夺中揭晓。

武磊

11月13日 男足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新的世界杯周期,中国男足也将再一次为了冲出亚洲的目标而努力。

好消息是,由于世界杯从2026年起扩军至48支球队,亚洲区的出线名额将有8.5个,得到这样的利好消息之后,国足能否让中国球迷的世界杯梦再度实现?

而除了世预赛之外,国足还将迎来卡塔尔亚洲杯的考验,不过目前赛事的举办具体时间尚待确定,甚至可能要到2024年1月才能进行。

郑思维/黄雅琼

12月13日 羽毛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进入年底,国羽军团将迎来2023年的收官战。

经过一年的征战,国羽将士们将在这场年底的战役中力争打出最好的表现,为2023年收尾,也为中国体育观众贡献精彩的比赛。

重阳节放假?拭目以待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阴阳五行系统中,世间万物被分成阴阳两类,数目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就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月九日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九月九”“九日”等。中国人何时开始过重阳节?

那么重阳节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自古以来有战国、西汉、东汉三种说法。

“战国说”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明代罗颀《物原·事原》中说:“齐景公始为登高及竞渡。”齐景公是春秋时期的人,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民俗事象。二、《楚辞·远游》中有下面两句诗:“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其中提到“重阳”。然而,这两条依据都是不可靠的。《物原》是一部记载耳食游谈之事的书,正如清代纪昀(字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评价的,“溷众说而一之,疏舛弥甚。”

西汉刘向《说苑·尊贤》中记载说:“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齐景公始为登高”的说法或许是这一记载的附会。这里的“登高”是某次战役中的登高眺望,与节日习俗的“登高”毫不相干。《远游》诗中的“重阳”只是个空间概念,指天空。宋代的洪兴祖解释说:“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此“重阳”非彼“重阳”,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菊花

“西汉说”的依据是旧题西汉刘歆撰写的《西京杂记》卷三中有这样的记载:“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照此说来,重阳节汉初就已在流行了。事实上《西京杂记》并不是刘歆写的,而是晋代葛洪假托刘歆之名写的,这在学术界已有定论。晋代人讲述西汉时期的事,不过是个民间传说而已,我们在西汉时期的文献中见不到重阳节的蛛丝马迹,所以这样的记述不足凭信。

日本学者中村乔在《中国的年中行事》一书中认为最早提到重阳节的是三国曹丕的《与钟繇书》。其实东汉崔寔(?—170年)的《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艺文类聚》卷八十一引《四民月令》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明确无疑地告诉我们,东汉时期九月九日有采菊的习俗,那时的“采菊”可不是指采摘自家园圃里种的菊花,而是到山中采摘野菊,这就意味着采菊自然伴随着登高。这说明当时重阳节已流行于世。所以,“东汉说”是可以成立的。重阳节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东汉迄今,重阳节世代承传,繁衍不绝,绵历近两千年的岁月。重阳节最初是一个旨在辟邪的节日,但在两千年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节日的旨趣内涵及民俗事象也在不断发生演变。如今我们已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依存于农耕社会的重阳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和意义吗?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重阳节的内在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

重阳吃螃蟹是一项重要习俗

重阳节的核心宗旨是祈求健康长寿,即《西京杂记》中所说的“令人长寿”。谁不希望健康长寿呢?所以重阳节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当然,对健康长寿最为关切的是老人,因此现代重阳节基本上成了围绕老人而过的节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地方政府把重阳节定为当地的老人节,举行多种形式的敬老助老活动。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其中第一章第十二条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该法律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从这一天起中国有了一个国家层面的老人节。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重阳老年节的设立无疑是重阳节文化价值的现代体现。为什么建议重阳节放假?

但我们认为仅仅将重阳节规定为老年节仍然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弘扬,将重阳节增列为法定放假节日,这有多方面的缘由。

其一,如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可能达到最大值,之后长期维持在3-4亿的规模。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会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迫在眉睫、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艰巨任务。

学界一致认为中国属于“未富先老”的国家,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比20世纪的欧洲严峻得多,因为中国的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在经济尚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要对付与发达国家类似的问题。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6000美元以上,而中国2000年的人均GDP只有945美元。时至今日,中国经济虽然有了迅速发展,但形势仍不乐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8年4月17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人均GDP排名数据,排名前30位的发达国家2017年都在27000美元以上,全球平均也有10728美元,而中国2017年人均GDP只有8600美元,排名第71位,低于全球平均数,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仍很薄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上上下下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既要有物质方面的筹措安排,也要有精神方面的建设营造,双管齐下,缺一不可。把重阳节定为全民放假的敬老节,对促进老年人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敬老意识,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远在已列入放假节日的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之上。

昆明近千名老人共赴“千叟宴” 欢度重阳节

其二,《老年益保障法》中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无论是子女看望老年父母,还是政府组织敬老活动,都需要闲暇时间。如果上上下下都忙于工作,没有专门的时间去为老人做些实事,难以形成节日的气氛,不利于敬老风尚的培植。如果把重阳节列入法定假日,可以营造出一个全国上下一致、全民普遍重视的热烈气氛,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的道德风尚。事实上,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重阳节都放假,期间纷纷来大陆探亲,如果大陆也放假,便于节日期间两岸三地的交流,这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积极意义。

其三,一个国家的放假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财富丰富,百姓就应该享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为:新年(1月1日)放假一天,春节放假三天,五一劳动节放假一天,国庆节放假两天,共计7天。那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难以给百姓提供更多的休闲假日,一年放假7天也算难能可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休闲娱乐的需求空前高涨,于是国务院顺应,于1999年9月18日发布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劳动节和国庆节各放假三天,放假水平达到10天。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又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做了修订,将劳动节放假调整为一天,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全民放假节日,各放假一天,放假水平达到11天。十多年来,全民放假一直执行的就是这一规定。

九九重阳节 北京八大处公园登山游客众多

就法定节日放假而言,目前世界平均为11.7天,我国11天的假期也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将重阳节列为放假节日我们就可以摘掉假日福利“未达到平均水平”的帽子,而且完全有条件摘掉。

其四,以往我们对放假的意义作片面理解,以为放假就是员工不上班,不上班就会影响生产,制约经济发展。殊不知消费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甚至是决定性的环节。节日是消费旺盛的日子,节日放假必然促进个人消费,从而也就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人们没有时间消费,消费就会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反过来必然制约生产的发展。所以增加重阳节放假对经济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红叶

其五,重阳节放假是众望所归。在近些年的人大、政协两会上,不断有一些代表委员提交增加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提案议案。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特征、民族精神最为集中的展现。环视世界上那些有自信心的国家和民族,无不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申遗的申遗,造势的造势。把重阳节定为全民放假的节日,上应治国安邦的需要,下顺孝敬老人的民情,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作者:杨琳,系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文化记忆工作室”

作者:杨琳

(服务·生活)今年春节比去年“晚到”19天 是未来7年内最晚春节

新华社天津2月15日电(记者周润健)2月16日,正月初一,农历狗年春节。天文专家表示,今年春节比去年“晚到”19天,是未来7年内最晚春节。

同样是春节,为何阳历日期时早时迟呢?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当前,我国使用的是两种历法,即公历(阳历)和农历(阴历)。春节是属于农历中的节日。公历平年有365天,农历平年有354天,比阳历少11天,因此过春节有了“提前11天的现象”。但也不能无限制地往前提,提前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加上一个闰月,把它“错后”,调整过来,因此也就有了“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这样,如果上一个农历年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左右。

由于2017农历丁酉年(俗称鸡年)有个闰六月,全年共有384天,比公历年多了19天,因此2018年农历戊戌年(俗称狗年)的春节就定格在了2月16日。由于2018年是个平年,全年354天,比公历年少11天,因此,2019农历己亥年(俗称猪年)的春节就落在了2月5日。

天文专家表示,今年的春节确实来得晚一些,而且是未来7年内的最晚春节。直到2026年,这一“记录”才被终结,这一年的春节是2月17日。

“在本世纪,最晚春节出现在2月19日,一共有四次,分别是2015年、2034年、2053年和2072年。”赵之珩补充说。(完)

“元旦”趣谈:春节、新年日期如何确定?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1日电(记者 上官云)今天是1月1日,很多国家都称呼这一天为元旦。它代表新一年的开始,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欢快的节日。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现在的农历春节,还有“端日”、“元正”等称呼。而“春节”、“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称和日期的确定,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演变过程。

古代“元旦”二字有啥含义?

说起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可以理解为“首日”。

资料图:2019年12月31日,成都天府广场被各色鲜花扮靓,迎接2020年元旦节的到来。张浪 摄

“元旦”的“元”有开始、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象征地平线,结合起来象征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所以,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据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一元初始,万象更新。古代的元旦十分受重视,晋代有个名叫辛兰的诗人,写过一首《元正》:“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的便是当时元旦的热闹情景。

古代“元旦”起源于何时?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晋书》中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虽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从未改变,但由于历法原因,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西汉武帝之前并不十分统一,历代的元旦月、日也不一致。

资料图。孟德龙 摄

举个例子,古时候的夏朝使用夏历,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但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决定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元旦”变成了“十月初一”。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基本结束之前“变来变去”的状态: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夏历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春节”名称的由来

时间走到了1912年,那一年1月份,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要求内务部编印新历书,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由此一来,在中国出现了两种历法体系:一种是官方推行的“阳历”,作为公共行政、国际交往等的时间标准;一种是传统社会沿用的“农历”,服务于农时与日常生活。

资料图:敦煌月牙泉小镇举行了庆元旦大漠篝火晚会。 王斌银 摄

1914年1月,当时政府的内务部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u2026u2026”后来只有“元旦为春节”被批准,所以传统农历新年易名为“春节”,传统的“元旦”名称被搁在了公历的1月1日。

不过,民俗专家萧放说,尽管当时的政府一直在推行公历,后来甚至还强令不准过旧历年,严禁民间过春节贴春联等民俗活动,但老百姓不买账,日常生活还是按照旧的年历来过。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成为人们欢度的节日,传统年节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

古代“元旦”吃什么?

“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元旦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期待,古代元旦宫廷有隆重的贺岁之礼。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资料图:昆明金殿名胜区举行元旦活动,钟楼敲响新年祈福钟声,百名儿童齐书春联、茶花展等活动来预祝新的一年幸福安康。中新社记者 李进红 摄

有一种说法认为,历朝历代类似的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源于上古社会的“蜡祭”,主要祭祀庄稼和收获神,如农神等。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在新的一年开始之日,要感谢“神灵”、祖先的庇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此时的饮食也是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中便有明确记述。比如,元旦到了,南朝时荆楚地区拜贺完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还要各吃一个鸡蛋u2026u2026

仔细数数,其中有饮料、食品、药物,各有寓意。古代“元旦”,人们按部就班的执行者一整套习俗,忙的不亦乐乎。

明代诗人陈献章在《元旦试笔》中则提到:“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好似一幅“乐岁图”,描摹的正是人们欢度传统新年的景象。(完)

责编:蒋莉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