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髟字旁:“髟”。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髟字旁。
“髟”,读音为biāo,指长发披垂的样子。如图:
左竖斜切起笔,稍重,然后转中锋向下行笔,稍左斜;三个横画均与左竖虚接,大抗肩,注意各自的形态和轻重变化;下横起笔左探,抗肩与上面平行,且间距相等,收笔不要超过首横;撇提与长横实接,注意起笔位置,撇笔勿长,到位后笔锋稍往左带然后向右下切笔写提,勿长;点笔挡住提笔,不要写大;右边“彡”整体紧凑,三个撇笔的形态、指向各不相同,具体请参考前面分享过的偏旁《三撇儿》。
具体字例:
髣 fǎng
发 fà
鬟 huán
髻 jì
鬣 liè
髦 máo
鬡 níng
髶 èr
鬖 sān
髫 tiáo
髹 xiū
䰒 mé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编后语:当初只想尽可能多的把偏旁部首整理出来,不觉间已经分享了132期,历时4月有余,至此,偏旁部分已经分享完毕,感谢众多朋友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有朋友留言说,希望把基本笔画再以同样的方式整理出来,所以由明天开始将单独分享各个笔画的基本写法和部分例字,请朋友们继续关注后续内容!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髟字旁:“髟”。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髟字旁。
“髟”,读音为biāo,指长发披垂的样子。如图:
左竖斜切起笔,稍重,然后转中锋向下行笔,稍左斜;三个横画均与左竖虚接,大抗肩,注意各自的形态和轻重变化;下横起笔左探,抗肩与上面平行,且间距相等,收笔不要超过首横;撇提与长横实接,注意起笔位置,撇笔勿长,到位后笔锋稍往左带然后向右下切笔写提,勿长;点笔挡住提笔,不要写大;右边“彡”整体紧凑,三个撇笔的形态、指向各不相同,具体请参考前面分享过的偏旁《三撇儿》。
具体字例:
髣 fǎng
发 fà
鬟 huán
髻 jì
鬣 liè
髦 máo
鬡 níng
髶 èr
鬖 sān
髫 tiáo
髹 xiū
䰒 mé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编后语:当初只想尽可能多的把偏旁部首整理出来,不觉间已经分享了132期,历时4月有余,至此,偏旁部分已经分享完毕,感谢众多朋友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有朋友留言说,希望把基本笔画再以同样的方式整理出来,所以由明天开始将单独分享各个笔画的基本写法和部分例字,请朋友们继续关注后续内容!
《古诗二首》
诗(shī)(诗歌)(诗人)(诗词)
村(cūn)(乡村)(农村)(村庄)
童(tóng)(童话)(童子)(童年)
碧(bì)(碧空)(碧玉)(碧蓝)
妆(zhuāng)(妆饰)(妆扮)(化妆)
绿(lǜ)(绿灯)(绿豆)(绿色)
丝(sī)(粉丝)(钢丝)(丝线)
剪(jiǎn)(剪刀)(裁剪)(剪报)
❖
《找春天》
冲(chōng)(冲动)(冲击)(冲凉)
寻(xún)(寻人)(寻求)(寻找)
姑(gū)(姑娘)(姑且)(尼姑)
娘(niáng)(姨娘)(师娘)(老娘)
吐(tǔ)(谈吐)(吐气)(呕吐)
柳(liǔ)(柳条)(柳叶)(柳树)
荡(dàng)(回荡)(闯荡)(晃荡)
桃(táo)(樱桃)(毛桃)(桃树)
杏(xìng)(杏仁)(杏树)(红杏)
❖
《开满鲜花的小路》
鲜(xiān)(鲜艳)(鲜花)(新鲜)
邮(yóu)(邮局)(邮箱)(邮寄)
递(dì)(传递)(快递)(递送)
员(yuán)(队员)(学员)(员工)
原(yuán)(原来)(原始)(草原)
叔(shū)(大叔)(叔叔)(叔父)
局(jú)(局限)(开局)(邮局)
堆(duī)(堆放)(土堆)(谷堆)
礼(lǐ)(礼堂)(礼物)(礼貌)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锋(fēng)(锋利)(先锋)(前锋)
昨(zuó)(昨日)(昨天)
冒(mào)(冒险)(冒烟)(感冒)
留(liú)(留下)(留言)(留学)
弯(wān)(弯腰)(拐弯)(转弯)
背(bèi)(背景)(椅背)(手背)
洒(sǎ)(潇洒)(挥洒)(洒水)
温(wēn)(温和)(温室)(保温)
暖(nuǎn)(暖风)(冷暖)(暖和)
❖
《千人糕》
能(néng)(才能)(能够)(能手)
桌(zhuō)(课桌)(桌椅)(书桌)
味(wèi)(香味)(味道)(口味)
买(mǎi)(收买)(买单)(购买)
具(jù)(玩具)(工具)(家具)
甘(gān)(甘草)(甘甜)(甘愿)
甜(tián)(甜品)(甜味)(甜食)
菜(cài)(白菜)(菜花)(种菜)
劳(láo)(功劳)(勤劳)(劳动)
❖
《一匹出色的马》
匹(pǐ)(马匹)(布匹)(匹配)
妹(mèi)(姐妹)(妹夫)(弟妹)
波(bō)(波纹)(波浪)(风波)
纹(wén)(花纹)(条纹)(指纹)
像(xiàng)(图像)(画像)(头像)
景(jǐng)(美景)(风景)(背景)
恋(liàn)(迷恋)(留恋)(爱恋)
舍(shě)(施舍)(舍得)(割舍)
求(qiú)(求助)(寻求)(追求)
❖
《神州谣》
州(zhōu)(州长)(苏州)(杭州)
湾(wān)(海湾)(港湾)(台湾)
岛(dǎo)(海岛)(岛屿)(岛国)
峡(xiá)(三峡)(海峡)(峡谷)
民(mín)(市民)(人民)(农民)
族(zú)(族长)(民族)(汉族)
谊(yì)(情谊)(友谊)
齐(qí)(对齐)(齐全)(整齐)
奋(fèn)(奋发)(奋斗)(勤奋)
❖
《传统节日》
贴(tiē)(贴画)(剪贴)(张贴)
街(jiē)(大街)(街市)(街区)
舟(zhōu)(渔舟)(轻舟)(龙舟)
艾(ài)(艾草)
敬(jìng)(敬爱)(尊敬)(敬佩)
转(zhuǎn)(转让)(转角)(逆转)
团(tuán)(集团)(团结)(军团)
热(rè)(热心)(热天)(热爱)
闹(nào)(热闹)(闹钟)(欢闹)
❖
《"贝"的故事》
贝(bèi)(扇贝)(海贝)(宝贝)
壳(ké)(蛋壳)(外壳)(贝壳)
甲(jiǎ)(指甲)(甲鱼)(甲虫)
骨(gǔ)(骨气)(骨头)(骨骼)
钱(qián)(钱包)(价钱)(赚钱)
币(bì)(硬币)(货币)(纸币)
与(yǔ)(与其)(给与)(付与)
财(cái)(财神)(财富)(财务)
关(guān)(关于)(开关)(关闭)
❖
《中国美食》
烧(shāo)(发烧)(烧火)(烧焦)
茄(qié)(番茄)(茄子)
烤(kǎo)(烤鸭)(烤箱)(烤火)
鸭(yā)(鸭蛋)(板鸭)(鸭子)
肉(ròu)(牛肉)(肥肉)(腊肉)
鸡(jī)(鸡毛)(公鸡)(鸡蛋)
蛋(dàn)(脸蛋)(蛋壳)(鸭蛋)
炒(chǎo)(炒菜)(炒勺)(炒饭)
饭(fàn)(稀饭)(吃饭)(米饭)
❖
《彩色的梦》
彩(cǎi)(精彩)(彩虹)(彩色)
梦(mèng)(做梦)(美梦)(梦境)
森(sēn)(森林)(阴森)(森严)
拉(lā)(拉力)(拉开)(拉面)
结(jié)(结果)(结构)(结束)
苹(píng)(苹果)
般(bān)(这般)(百般)(一般)
精(jīng)(精密)(精致)(精美)
灵(líng)(灵魂)(灵敏)(灵感)
❖
《枫树上的喜鹊》
伞(sǎn)(雨伞)(伞兵)(跳伞)
姨(yí)(姨妈)(阿姨)(大姨)
弟(dì)(小弟)(兄弟)(徒弟)
便(biàn)(方便)(便签)(随便)
教(jiào)(教堂)(教程)(教学)
游(yóu)(旅游)(郊游)(游戏)
戏(xì)(戏剧)(戏曲)(演戏)
母(mǔ)(母校)(母爱)(母亲)
❖
《沙滩上的童话》
周(zhōu)(周末)(周岁)(周围)
围(wéi)(包围)(围巾)(围绕)
句(jù)(造句)(句子)(语句)
补(bǔ)(补充)(补偿)(补贴)
充(chōng)(充电)(充满)(充值)
药(yào)(药材)(药片)(药物)
合(hé)(合格)(合法)(合同)
死(sǐ)(死活)(生死)(死亡)
记(jì)(笔记)(日记)(记录)
❖
《我是一只小虫子》
屁(pì)(马屁)(放屁)(屁股)
股(gǔ)(股市)(股票)(股份)
尿(niào)(尿布)( 尿素)(尿床)
净(jìng)(干净)(洁净)(清净)
屎(shǐ)(耳屎)(眼屎)(屎尿)
幸(xìng)(幸福)(幸运)(荣幸)
使(shǐ)(天使)(使命)(即使)
劲(jìn)(劲头)(费劲)(干劲)
❖
《寓言二则》
亡(wáng)(伤亡)(灭亡)(死亡)
牢(láo)(牢记)(牢固)(牢房)
钻(zuān)(钻研)(刁钻)(钻探)
劝(quàn)(劝告)(劝阻)(劝解)
丢(diū)(丢失)(丢脸)(丢弃)
告(gào)(广告)(告白)(报告)
筋(jīn)(筋骨)(蹄筋)(抽筋)
疲(pí)(疲劳)(疲倦)(疲惫)
❖
《画杨桃》
图(tú)(图像)(图画)(图书)
课(kè)(课程)(课题)(课堂)
摆(bǎi)(摆放 摆设 摇摆)
座(zuò)(座位)(星座)(讲座)
交(jiāo)(交通)(公交)(交友)
哈(hā)(哈气)(哈欠)(哈腰)
页(yè)(页码)(合页)(页面)
抢(qiǎng)(抢夺)(抢购)(抢劫)
嘻(xī)(嘻戏)(嘻笑)
❖
《小马过河》
愿(yuàn)(心愿)(但愿)(愿望)
意(yì)(得意)(如意)(意外)
麦(mài)(麦芽)(麦片)(麦收)
该(gāi)(应该)(活该)(该当)
伯(bó)(伯父)(伯母)(伯乐)
刻(kè)(刻苦)(立刻、雕刻)
突(tū)(突然)(突破)(突出)
掉(diào)(掉队)(扔掉)(失掉)
❖
《古诗二首》
湖(hú)(湖泊)(湖色)(湖水)
莲(lián)(莲花)(莲藕)(莲子)
穷(qióng)(贫穷)(穷苦)(穷人)
荷(hé)(荷花)(荷包)(荷叶)
绝(jué)(绝境)(隔绝)(灭绝)
含(hán)(包含)(含义)(含量)
岭(lǐng)(八达岭)(秦岭)(铁岭)
吴(wú)(吴姓)(吴国)
❖
《雷雨》
雷(léi)(雷雨)(雷电)(雷同)
乌(wū)(乌龟)( 乌鸦)( 乌云)
黑(hēi)(黑色)(黑云)(黑板)
压(yā)(气压)( 压力)( 血压)
垂(chuí)(垂危)( 垂直)( 垂头)
户(hù)(户外)( 户口)( 客户)
迎(yíng)(迎接,欢迎,迎面)
扑(pū)(扑打)(扑克)(扑灭)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指(zhǐ)(戒指)(手指)(指甲)
针(zhēn)(打针)(针眼)(指针)
帮(bāng)(帮忙)(帮手)(帮助)
助(zhù)(求助)(补助)(助手)
导(dǎo)(向导)(领导)(引导)
永(yǒng)(永久)(永远)(永恒)
碰(pèng)(碰见)(碰撞)(碰巧)
特(tè)(特别)(特长)(特点)
积(jī)(积极)(积累)(积分)
❖
《太空生活趣事多》
宇(yǔ)(宇航)(宇宙)
宙(zhòu)(宇宙)
杯(bēi)(奖杯)(茶杯)(杯子)
失(shī)(迷失)(失眠)(失控)
板(bǎn)(老板)(黑板)(木板)
容(róng)(笑容)(内容)(形容)
易(yì)(交易)(轻易)(简易)
浴(yù)(洗浴)(浴室)(沐浴)
室(shì)(教室)(室外)(卧室)
❖
《大象的耳朵》
扇(shàn)(扇子)(扇形)(门扇)
(shān)(扇动)(扇风)
慢(màn)(傲慢)(缓慢)(慢行)
遇(yù)(遇见)(相遇)(遇到)
兔(tù)(白兔)(兔子)(野兔)
安(ān)(早安)(安全)(安排)
根(gēn)(根本)(树根)(根据)
痛(tòng)(痛苦)(悲痛)(伤痛)
最(zuì)(最好)(最多)(最初)
❖
《蜘蛛开店》
店(diàn)(商店)(店主)(开店)
决(jué)(解决)(决心)(坚决)
定(dìng)(决定)(约定)(定位)
商(shāng)(商店)(商量)(商场)
夫(fū)(功夫)(大夫)(农夫)
终(zhōng)(终生)(终于)(终止)
完(wán)(完整)(完美)(完全)
换(huàn)(交换)(更换)(切换)
期(qī)(期中)(周期)(星期)
❖
《青蛙卖泥塘》
蛙(wā)(牛蛙)(青蛙)(蛙鸣)
卖(mài)(卖菜)(卖力)(买卖)
搬(bān)(搬家)(搬移)(搬运)
倒(dào)(倒立)(倒退)(倒车)
籽(zǐ)(草籽)(结籽)(菜籽)
泉(quán)(泉水)(泉眼)(喷泉)
破(pò)(破案)(破产)(打破)
应(yīng)(应当)(应该)(应允)
❖
《小毛虫》
整(zhěng)(完整)(整理)(整齐)
抽(chōu)(抽奖)(抽屉)(抽查)
纺(fǎng)(纺织)(纺车)(棉纺)
织(zhī)(组织)(织布)(编织)
编(biān)(编辑)(编著)(编队)
怎(zěn)(怎么)(怎的)(怎样)
布(bù)(瀑布)(发布)(纱布)
消(xiao)(消灭)(消失)(消防)
❖
《祖先的摇篮》
祖(zǔ)(祖国)(祖父)(祖先)
啊(ā)(好啊)(行啊)(去啊)
浓(nóng)(浓缩)(浓烈)(浓郁)
望(wàng)(希望)(期望)(渴望)
蓝(lán)(蓝天)(蓝色)(蔚蓝)
摘(zhāi)(摘抄)(摘要)(文摘)
掏(tāo)(掏出)(掏空)
赛(sài)(比赛)(竞赛)(决赛)
忆(yì)(回忆)(记忆)(追忆)
❖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世(shì)(世界)(世代)(世纪)
界(jiè)(世界)(外界)(边界)
功(gōng)(用功)(功夫)(功劳)
反(fǎn)(反光)(反思)(反正)
复(fù)(反复)(重复)(答复)
式(shì)(公式)(正式)(仪式)
简(jiǎn)(简介)(简短)(简易)
弄(nòng)(弄错)(摆弄)(捉弄)
由(yóu)(自由)(理由)(由于)
❖
《羿射九日》
觉(jué)(感觉)(错觉)(觉得)
值(zhí)(值日)(价值)(值得)
类(lèi)(类别)(种类)(类型)
艰(jiān)(艰苦)(艰难)(艰巨)
弓(gōng)(弹弓)(弓箭)
炎(yán)(发炎)(炎热)(消炎)
害(hài)(害怕)(害虫)(伤害)
此(cǐ)(从此)(因此)(彼此)
新(xīn)(新闻)(创新)(重新)
时 读音 shí部首 日(曰) 笔画数 7 五笔 JFY参考:時 旹 是 峕 㫑 㫭 时 (時-旹-shí-名词)(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⑴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敬授人时。——《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 ⑵ 时辰 [one of the 12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韵会》 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周礼·阍人》 时数辞违。——《太玄·玄数》 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三国演义》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 ⑶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汉·贾谊《论积贮疏》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 ⑷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唐·韩愈《师说》 ⑸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 ⑹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孟子·梁惠王上》失时;时乖运蹇 ⑺ 动词的时态 [tense]过去时;将来时 ⑻ 钟点 [o’clock]三时三十分十五秒 ⑼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 ⑽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吕氏春秋》 ⑾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 ⑿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 变法者因时而他。——《吕氏春秋·察今》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 ⒀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清·方苞《狱中杂记》 ⒁ 姓 (见下)时 (時-shí-副词)⑴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陶潜《归去来兮辞》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 ⑵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徐宏祖《游黄山记》 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⑶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the fixed period]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⑷ 叠用,表示时而这样,时而那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now…now…;sometimes…sometimes…]时冷时热 ⑸ 当时,这时,那时 [then;at that time] 时秦昭王与楚婚。——《史记》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时大风雪。——《资治通鉴》 时 (時-shí-动词)⑴ 适时;合于时宜
[at the right moment;in good time;timely] 风雨之不时。——《荀子》时菊(应时开的菊);时雪(应时的雪);时味(应时的美味);时果(应时的水果);时物(应时的作物);时花(应时开的花);时鸟(应时而鸣的鸟);时材(应时的才能);时风(应时的风);时馐(应时的美味);时稼(应时的作物) ⑵ 通“伺”。伺候;等待 [wait] 孔子时其亡无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庄子·人间世》 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列子·汤问》时行(等待时机而行;及时而作);少时(稍等) ⑶ 处,处于 [find oneself in] 宜于时通,利以处穷。——《荀子》 ⑷ 承,承受 [bear]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 时時shí⑴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时间。时不我与。
⑵ 较长的时间:时代。古时。
⑶ 泛指一段时间:时光。时令。时分。
⑷ 现在的,当前的:当时。时下。时务。时宜。
⑸ 常常:时常。学而时习之。
⑹ 一年中的一季:时序。四时如春。
⑺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⑻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时钟。时差。
⑼ 某一时刻:按时上班。
⑽ 不定时,有时候:时而。时阴时晴。
⑾ 机会:时机。待时而动。
⑿ 姓。时姓(作为姓氏读音分shi和chi)
来源一姜姓,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之后,他的后代就是时氏正宗,按照老规矩应念(chi)
来源二子姓,是春秋时期宋国一个大夫叫来,他的后代应念(shi),时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九位的姓氏,人口稀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1%。
分布时姓分布颇广。
今山东单县时楼镇,
江西彭泽定山镇,
北京,
天津武清,
江苏连云港东海,江苏徐州州沛县,江苏扬州,
内蒙古乌海,
河北尚义、鸡泽、平乡、阜平、武强、河间;
山东平邑、莱芜、青州,甘肃庆阳、平凉,
河南新郑、开封、荥阳、漯河、禹州市、郏县、鲁山、许昌、长垣、南阳、新蔡,上蔡,
安徽滁州、安徽蚌埠、安徽阜阳,
湖南芷江,广西田林、全州枧塘、灌阳水车乡(陇西郡-孝思堂,为明洪武年间由安徽入),
贵州从江,云南河口,辽宁抚顺等地均有分布。
时 (時-shí-形容词)⑴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 ⑵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 ⑶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殽既时。——《诗·小雅·怡弁》 时 (時-shí-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此”、这” [this] 时,是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是也。”孝友时格。——《仪礼·士冠礼》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诗·周颂·噫嘻》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荀子·非十二子》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诗·秦风·驷》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包含“时”的词语◆ 时辈 【shíbèi】
[ (famous) people of the time ] 当时的著名人物例: 深为时辈推重
例: 礼与卢毓同郡时辈,而情好不睦。——《三国志·孙礼传》
◆ 时弊 【shíbì】
[ social abuse ] 当时社会的弊病例: 针砭时弊
例: 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琐忆》
◆ 时不可失 【shíbùkěshī】
[ seize a chance ] 办事要抓住良机,不可错过例: 时不可失,机不再来
◆ 时不时 【shíbushí】
[ from time to time ] 时常 不时地。也说“时不常”例: 他时不时也来我们家走走
◆ 时不我待 【shíbùwǒdài】
[ seize time ] 时间不等待人,指要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包含“时”的成语◆ 不时之需 【bù shí zhī xū】
释义: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Perhaps when will the need arise.)出处: 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示例: 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独步当时 【dú bù dāng shí】
释义: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 (The description is very outstanding. no one can match it in a period of time.)出处: 《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宣和画谱》卷十一:“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示例: 独步当时,峻节清心,高迈流俗。(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
◆ 冠绝一时 【guàn jué yī shí】
释义: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It is described as surpassing peer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being second to none.)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示例: 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冠绝一时,天下仰风。(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十)
◆ 哄动一时 【hōng dòng yī shí】
释义: 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 (Disturb many people in a period of time.)示例: 这哄动一时的事件,经过了一通空论,已经渐渐冷落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 轰动一时 【hōng dòng yī shí】
释义: 形容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播,影响很大。 (Describe spread everywhere in a period of time, the impact is very big.)示例: 治好了走出,没有知道,死掉了抬出,就轰动一时了。(鲁迅《马上日记》)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髟字旁:“髟”。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髟字旁。
“髟”,读音为biāo,指长发披垂的样子。如图:
左竖斜切起笔,稍重,然后转中锋向下行笔,稍左斜;三个横画均与左竖虚接,大抗肩,注意各自的形态和轻重变化;下横起笔左探,抗肩与上面平行,且间距相等,收笔不要超过首横;撇提与长横实接,注意起笔位置,撇笔勿长,到位后笔锋稍往左带然后向右下切笔写提,勿长;点笔挡住提笔,不要写大;右边“彡”整体紧凑,三个撇笔的形态、指向各不相同,具体请参考前面分享过的偏旁《三撇儿》。
具体字例:
髣 fǎng
发 fà
鬟 huán
髻 jì
鬣 liè
髦 máo
鬡 níng
髶 èr
鬖 sān
髫 tiáo
髹 xiū
䰒 méng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编后语:当初只想尽可能多的把偏旁部首整理出来,不觉间已经分享了132期,历时4月有余,至此,偏旁部分已经分享完毕,感谢众多朋友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有朋友留言说,希望把基本笔画再以同样的方式整理出来,所以由明天开始将单独分享各个笔画的基本写法和部分例字,请朋友们继续关注后续内容!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xiè
注音: ㄒㄧㄝˋ
繁体字: 謝
汉字结构: 左中右结构
造字法:讠
简体部首: 讠
五笔86:YTMF
五笔98:YTMF
UniCode:U+8C22
四角号码:34700
仓颉:IVHHI
GBK编码:D0BB
规范汉字编号: 2795
谢的部首笔画: 2
总笔画: 12
笔 顺: 捺折撇竖折横横横撇横竖捺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谢谢。谢仪。谢忱(谢意)。谢恩。谢意。面谢。致谢。感谢。
认错,道歉:谢过。谢罪。
推辞:谢绝。闭门谢客。
凋落,衰退:谢顶。谢世(去世)。凋谢。新陈代谢。
告诉,询问:“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逊,不如:“锦江何谢曲江池?”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姓。
三、姓氏起源
一,传说中源于黄帝部落:“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传说中源于谢国,任姓,黄帝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至周朝亡国,其地为申伯封邑,申伯后人以国名为姓氏。黄帝之后的谢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三代之际微不见)。
二,源于炎帝部落:现代谢氏公认的始祖申伯。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谢邑,属于以国名为氏。申国王族子孙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谢氏,是为河南谢氏,史称谢氏正宗。现代谢氏族人绝大多尊奉申伯为得姓始祖。
三,改姓直勒氏,隋末唐初文学家谢偃(?—643年) ,本姓谢改姓直勒氏,祖孝政,为北齐散骑常侍,隋后恢复谢姓。
四,复姓谢丘氏。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以居邑为氏。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 。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这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为了纪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将新封的龚邱地方也称作谢丘,后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谢丘为姓氏,称谢丘氏 , 春秋鲁有谢丘章 。战国以后再也不见史料记载。
五,射、谢:通假字,在史籍《汉书》中,颜师古更认为:谢氏是射氏的一个分支。战国墨家谢子(前331-前288),又作祁射子 ,山西省太原人。东汉末,大鸿胪谢服,奉旨出征。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将其改姓射名咸。从此谢服及其谢子登、谢援便不再姓谢而姓射了。
六,源于蒙古族汉化(有身份证区别)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清朝时期,一些蒙古部落在摆脱了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汗的控制后,归附于满清。清政府组建了蒙古八旗。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伯苏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别速惕部后裔,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is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谢氏。
2古八旗萨拉氏一支祖上萨拉·白达色,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到辽宁丹东凤城牛庄落户,后取其名首字谐音汉字“白”为氏,萨拉·白达色的弟弟萨拉·黑达色则携眷至丹东岫岩地区落户,取汉字“谢”为氏,隶属于镶蓝旗蒙古。今后裔散居于岫岩哈达碑、偏岭、凤城大堡、石城、宽甸长甸等地。
3.巴尔虎旗蒙古中的谢京氏族,原居喀尔喀地区,因遭受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廷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其中一部分族人驻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取原姓首字谐音汉字“谢”为氏。
4.蒙古兀良合部的锡勒朱徳氏族、哈日玛赤氏族,在清朝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谢氏、邢氏。
七,源于满族汉化(有身份证区别)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萨察氏,亦称沙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撒铲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aca Hala,汉义“头盔”,世居瓦尔喀浑春(今吉林珲春)、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谢氏、隗氏、白氏、魁氏等。其中,谢氏为乾隆大帝钦赐之姓,专用于具有官身之萨察氏族人。
2.满族沙拉氏,亦称萨加拉氏,满语为Sa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谢氏、边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等。
3.满族苏拉喇氏,亦称松佳拉氏,满语为Sulara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谢氏、松氏等。
4.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锡尔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irhin Hala,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谢氏、金氏等。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谢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72%,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谢的人至少有72个,总人口大约在870万。
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
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根据2013年百家姓排名,谢姓的人口已达到1000余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血型分布:O型占36.4%,A型占29.2%,B型占26.4%,AB型占8%,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
谢姓拥有南洋谢氏总会、泰国谢氏宗亲总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等宗亲会。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谢姓一支移民四川。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广东,成为东南地区的著姓。明初入台湾。由于谢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虽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但所受的伤害相对要轻。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迁移中,谢姓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在南方稳定长足地发展,尤其在宋、元、明时期,谢姓在赣闽浙粤湘苏六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谢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排在第三十九位。谢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7%,占浙江总人口的1%。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和四川,这六省谢姓大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安徽、广东、广西,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赣浙闽、豫皖、两广为中心的四大块谢姓聚集地,而华北地区是当时谢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谢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谢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谢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98%,人口净增加一倍。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5.4%)、福建(17.6%)和浙江(12.7%),这三省谢姓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55.7%;其次分布于广东(6.6%)、湖南(6.2%)、江苏(5.7%),这三省的谢姓又集中了18.5%。江西一跃成为谢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的1.5%。东南和南方地区的谢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宋、元、明期间,谢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谢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湘、粤闽三大块谢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进一步由北向东南部转移。
当代谢姓的人口已达到864万,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谢姓人口由79万增到864万,增长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谢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厂”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江苏、湖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9%。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2%,占省总人口的1.5%。全国的谢姓分布以粤东为中心,向北、西、东三方向辐射,谢姓人口逐渐减少,华北和东北地区少见,西北罕见。在近600年期间,谢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
谢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琼桂、湘赣闽台、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东部,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达到2.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6%,居住了大约60%的谢姓人群。在云贵川大部、重庆南部、陕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黑龙江和内蒙古北端的连接地区,谢姓在当地人群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居住了大约21%的谢姓人群。
六、家谱文献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其中又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前一种家谱在书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从全部引文综合分析,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建国以后。
《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字。春秋时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有日记体《宜州家乘》,后人撰修家谱,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有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也有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后者又称“族谱”“宗谱”“家谱”或“家乘”。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官方选用人才必须考察谱牒,因此,撰修族谱之风盛行,隋代以后虽然施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取仕,但直至明清时期,许多家族仍编修族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姓氏起源、播迁、分支始祖、世代相传的统系、辈字、祠堂、祖茔、族规等,正文前有序和凡例。
《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大概出自当时的官谱。至于《隋书·经籍志》中收录的《谢氏谱》十卷,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家谱,即可能出自谢氏族人之手。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
目前所见谢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谱,是宋朝人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及隋朝史书编辑的《世说·陈郡阳夏谢氏谱》。全谱包括世系表、正文、别族、人名考补四个部分,收录三国至隋陈郡谢氏94人,附录会稽谢氏4人。这部家谱的现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与宋本《世说新语》汪藻《叙录》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锣版影印的形式与《世说新语》联合刊布发表。
在谢姓人及其编修的家谱中,都称炎帝为太始祖,申伯为一始祖,并说他是炎帝的六十三代孙,在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功被封于申国谢邑。子孙别姜为谢,以地为氏。这样,就用一条血缘纽带把炎帝和申伯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还确定了申伯受封的确切时间,不过,仅就这一时间而言,历史上还有不同的记载。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书籍是《竹书纪年》,这本书原是一本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魏安厘王墓中发掘出来的书籍,记夏商以来至魏哀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它的原书在宋代以前已经亡佚,今天所能看到的除几种辑本外,还有一种是由明朝人伪造、假称是南朝人沈约编定的《竹书纪年》。属于辑本者一般还能遵循历史的原貌,不擅自改写或添加原文;伪造者不仅全部抄袭他书,而且还随意添文去字,望文生意,甚至加注日期。说申伯在宣王某年确切受封者便出自这本伪造的书中,全文是“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而前者对此事只字未提。这种确切的受封日期与前述受封时间虽有两年之差,但也大约是其说的根据,当然也不否认可能是另有所据。至于谢姓有关家谱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做法的初衷,大约也不外乎为了解开人们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使人有一种确切无疑的历史感,同时也使之树立一种以祖宗为荣的自豪感。另外,大约也正是由于这一缘故,谢姓人还编定了自己传说中的世系,并在这一世系中确定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事迹、婚配、子女、迁徙、寿夭、在位时间等情况,使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
关于谢姓传说中祖先的名字和世系,不少家谱都有记载,其间虽存在一些差别但大同小异。
八世祖考榆罔公,在位55年。蚩尤作乱,禅位黄帝,降为侯。妣伊耆氏,子帝柱。
九世祖考帝柱公,因父降为列侯,分封丁洛,世袭其职。妣伊耆氏,子庆甲。
十世祖考庆甲公,妣陈张氏,一作陈绛氏,子戏。
十一世祖考戏公,妣有邰氏,子器。
十二世祖考器公,妣风氏,子祝融。
十三世祖考祝融公,相黄帝而治天下,辩乎南方。妣挚氏,子垂。
十四世祖考垂公,妣蜀山氏,子伯益、伯夷。
十五世祖考伯益公,舜命为虞,佐禹治水有功,禹崩以天下授之,公不受,乃避居箕山之阳。妣虞氏,一作有娥氏,子若木。
十六世祖考若木公,妣石费氏,子费昌。
十七世祖考费昌公,妣祝绛氏,子房。
十八世祖考房公,妣视山氏,一作蜀山氏,子仁昌。
十九世祖考仁昌公,一作仁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天英。
二十世祖考天英公,妣蜀山氏,子硅。
二十一世祖考硅公,妣扈氏,一作有扈氏,子敏。
二十二世祖考敏公,妣嫩訾氏,一作(女取)紫氏,子豹。
二十三世祖考豹公,妣鬼方氏,子谦。
二十四世祖考谦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澄。
二十五世祖考澄公,妣挚氏,子晔。
二十六世祖考晔公,妣风氏,子宇。
二十七世祖考宇公,妣己氏,子清。
二十八世祖考清公,妣伊耆氏,子宝。
二十九世祖考宝公,妣鬼方氏,子宽。
三十世祖考宽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典。
三十一世祖考典公,一作兴公。妣有娇氏,一作蟜子明。
三十二世祖考明公,妣有娇氏,一作蟜氏,子车。
三十三世祖考车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能。
三十四世祖考能公,妣蜀山氏,子宏。
三十五世祖考宏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瑞。
三十六世祖考瑞公,妣风氏,子倚。
三十七世祖考倚公,妣宝惠氏,一作实费氏,子拜。
三十八世祖考拜公,妣有娥氏,一作娥氏,子世长。
三十九世祖考世长公,妣景仆氏,子恭。
四十世祖考恭公,妣鬼方氏,子祥若。
四十一世祖考祥若公,妣有邰氏,一作邵氏,子范。
四十二世祖考范公,妣陈绛氏,子箨。
四十三世祖考箨公,妣有娇氏,一作娇氏,子安世。
四十四世祖考安世公,妣伊耆氏,子忠贞。
四十五世祖考忠贞公,妣挚氏,子绍良。
四十六世祖考绍良公,妣风氏,子庵年。
四十七世祖考庵年公,妣蜀山氏,子卿。
四十八世祖考卿公,妣景仆氏,子(讠合艹)。
四十九世祖考(讠合艹)公,妣风氏,子彦。五十世祖考彦公,妣姬氏、鬼方氏,子绥章、筠生绥章,一作绂章。
五十一世祖考筠生公,一作虺筠公。妣姬氏,子吕尚。
五十二世祖考吕尚公,字子牙,号飞熊,一称姜太公。年八十遇周文王,相武王而治天下,周尊为师尚父,封齐侯,子孙世袭。妣马氏,子丁、王、年、彦、柯、绍、骆、铎、青、易、尚、其、佐。
五十三世祖考佐公,封于申。妣景仆氏,子汲。
五十四世祖考汲公,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五十五世祖考陵高公,妣姬氏,子嵩。
五十六世祖考嵩公,妣温氏,子谋。
五十七世祖考谋公,一作某公。妣顾氏,子成。
五十八世祖考成公,妣马氏,子胡。
五十九世祖考胡公,妣温氏,子献。
六十世祖考献公,妣有施氏,子宁。
六十一世祖考宁公,妣顾氏,子恩。
六十二世祖考恩公,字宏道,妣孟氏女适周厉王。子诚、申甫。
六十三世祖诚公,号申伯。辅宣王中兴,宣王赐封于谢,子孙因以为氏,遂为谢氏受姓始祖。妣王、高、张氏,子弘、猛。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 (清)谢蓉峰 谢立甫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 十册南开大学 注:明正统始修,此为十修。该族散居于江苏如皋、金坛,河北通县等地
全国·谢氏通谱 ()谢炳灵主修 谢绍事编修二十九年(1940年)宝树堂重刻本广西图(存三十册)注:谱记湘桂沿边谢氏宗人
全国·谢子春后裔谱系□□卷四川遂宁一派出所(存二卷)注:该族散居于湖北、四川等地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谢怀贤纂辽宁本溪小市镇谢家岁子村
各地家谱略。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徐孝穆集笺注》六卷(陈徐陵撰、清朝吴兆宜注)记载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谢氏家族的十二大郡望:
汉晋以来,谢氏见于史册者以陈郡、会稽为盛,陈郡本支载在《陈国阳夏谢氏谱》,会稽山阴则亦难谱,仅就知者谱也。夷吾为山阴之始,盖山阴之祖。其后则有谭、赞、渊、厷、煚、承、崇、斐、秀等俱仕吴;端、风、奉、聘、輶、胜、沉、敷(隐)等俱仕晋,;达仕梁而歧、峤仕陈。两族以外可见者尚有:一曰南阳,则有宛与章陵,宛有景仕吴,章陵有该仕汉。二曰冯翊,盖北地扶风一族也,扶风有谢服,汉末为为将,改为射咸,其子孙则有坚、援仕蜀。三曰下邳则有安仕汉,四曰汝南则有甄、廉、季孝俱仕汉,五曰东郡则有弼仕汉,六曰彭城则有慈仕吴,七曰九江则有曼卿善毛诗仕汉,八曰庐江有奇仕魏,九曰牂牁则有暹仕汉,十曰敦煌则有艾仕前凉。
堂号
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威怀”和“安晋”的堂号出自东晋名臣谢安,谢安名望很高,才气超人。桓温梦想篡位,扣押谢安,要求他合作,谢安坚决不屈服。桓温失败后,皇上拜谢安为尚书仆射,淝水之战,谢安与其侄子谢玄以少用多,击溃苻坚大军,使晋朝转危为安。谢安的忠诚和威风使朝廷上下、外国邦联都敬佩他、怀念他、惧怕他。这就是“威怀”和“安晋”堂号的来历。
陈留堂
是谢姓最早发祥地,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陈留县。
会稽堂
是谢姓在东晋时期的根所地,也是秦朝的郡名,包括江苏省东部和浙江省西部。
东山堂
东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县之西南,在晋室谢安末出任征讨大都督前隐居所在地,山上尚有蔷薇洞、池屐池等遗迹。另在浙江临安之西 ,及江苏省江宁之北各有 一座东山,当谢安征讨玁狁建功后,曾在江宁之东山修建别邸,迄今江宁东山山顶仍有一寺庙古迹,寺中祀奉为谢安遗像。
宝树堂
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见其庭园中有 一株雄传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由来在此。《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阁序》,文中就有“非谢家之宝树”之句。
八、字辈排行
福建闽侯谢氏字辈:“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惠安谢氏字辈:“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谨希顺志兴发庆友双和平济世忠孝传家”。
福建宁化谢氏字辈:“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
福建漳浦谢氏字辈:“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继绍百代盛流芳”。
福建邵武谢氏字辈:士尚崇先志,明英敬祖扬,诗书言宝泽,忠义友文芳
台湾叠山公派谢氏字辈:“奠贤益朴友振腾天福文亭凤日朝阳锦龙从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鸿恩”。
台湾兴公谢氏字辈:“弘开景运长韶文祖德光贝振蜚声烈燮世有书香”。
台湾宏献公派谢氏字辈:“承继南邦曾孙恢祖德栽植宝树兰桂发天香”。
湖南宁新谢氏字辈:“光昌兴宗德富贵古流传”。
湖南澧县谢氏字辈:“合立新派:上绍祖先志,代承圣朝光,家传正学体,盈庭庆隆昌;
续 派:福寿长生乐,诗书永世香,修身全孝道,华国有文章”。
湖北枣阳谢氏字辈:“立修怀德远伦正泽会长学典定中道运开永克昌”。
湖北随州谢氏字辈:“懋修伦常昭训万纪兰玉长荣贤才济美诗书流传家泽永远”。
湖北武汉谢氏字辈:“贵启东朝,君臣春永;支致仕亭,道德仁文;洪华玉印,正大光明”。
河南光山、新县、罗山、息县、固始、商城一带谢氏字辈:“中耐成联芳绍复焕其章汝克昭明德慎守尔彝常雍熙延祖宪启迪寿炽昌国家资屏翰勋名耀前光”。
河南谢氏一支字辈:“两本洪洞绵世泽东迁永邑振家声”。
四川荣县谢氏字辈:“永世仁德茂久远益传芳敏达英才显琼琳佩玉堂”。
四川岳池谢氏字辈:“天国朝嘉有永茂芳平治世泽钟灵运宽仁德义长玉树延先绪荣华万代昌”。
广东谢氏一支字辈:“士崇文学道德才华曰圣维彦汝克绍嘉应元启裔宏宗世遐”。
广东新会周郡谢氏字辈:“学修明新善 期立德功言 壮行赞以育 子孙奕世传”
广东新会贤溪谢氏字辈:“孔兴圣裔,周国贤相,芝兰玉树,奕世荣昌”。
广东连平陂头谢氏字辈:“复延丕泰景,远绍恩泽弘,廷兰蕃衍运,玉树奕世芳。垂统宗恭大,贻谋祖德长,鸿猷光晋代,俊业焕绵扬。文明家必茂,福寿冠华章,立志乾振盛,国思全荣昌”。
江西弋东谢氏字辈:“余烈暖林野众芳揖兰荪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远水昭匹练因晴见吴门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广西横县谢氏字辈:“宏植基绪锡履南邦根本孔固技业蕃昌培成宝树蔚为栋梁文经武纬家国之光克承前烈长发其祥”。
江浙长江一带建宁迁来谢氏字辈:“希君永应日晋朝家风振明世祖泽长人才常蔚起仕绩庆繁昌。”
陕西谢氏一支字辈:“鼎世有元玉曰仁裕俊英克贤承先德宏业绍凤鸣经国继永盛成家道益明懋才开景远启秀庆隆平”。
谢氏一支字辈:“良士先学书英家善治铸维国建成安春唤俊柏树忠义传芳远民勇全新富守本庆振兴荣华顺天孚”。
重庆巴县谢氏(始祖谢锡瓒,乾隆年间广东兴宁迁往重庆巴县):日吉锡朝开,定仕国家才。宝树增辉远,鼎盛列三台。祖德宗功大,先芬福荫长。诗书传美业,孝友重伦常。仁义礼智信,诚正守天良。修齐达平治,体用全宏纲。本厚华益茂,源清流自芳。各贤继泰运,昭代发祥光。龙兴同凤举,玉润连金相。经文谋进化,耀武庆安邦。群民思惠泽,勋献易明扬。富贵声荣显,康乐永寿昌。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谢氏:本支祖挥公之先由金陵迁镇江丹徒,自镇江分支:一迁河南南阳,一行山东单县,一还金陵;指挥公明成祖时获驾北来,遂家于曹。
山东菏泽曹县谢氏一支字辈:钜铭锡钊锦桂桐树松桢济淇激潍海炳炼焕炘烽 坤坊培圾增 取于金木水火土。
山东菏泽曹县安才楼谢氏一支字辈:京周颂良翰,江甸纪成功;霖沛东山雨,成扬西夏风。
九、姓氏名人
谢夷吾,东汉,会稽山阴,大臣
谢鲲,晋朝,281~323,名士,谢安之伯父
谢尚,东晋,308~357,名将,谢鲲之子,谢安从兄
谢安,320~385,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
谢万,?~361,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东晋,343~388,名将,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之侄
谢道韫,东晋,349~409,女诗人,谢安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凝之之妻
谢琰,352~400,名将,谢安次子
谢灵运,南朝,385~433,文学家,谢玄之孙
谢惠连,南朝,407~433,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庄,南朝宋,421~466,陈郡阳夏,大臣、文学家。曾官至吏部尚书,谢弘微儿子,大谢的族侄
谢朓,464~499,名士
谢赫,南朝齐梁间,479~502,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著
谢映登,隋朝,瓦岗军领袖
谢深甫,南宋,1139~1204,台州临海,大臣。历官知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
谢迁,明朝,1449~1531,大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和刘健、李东阳并称余姚三“阁老”。
谢清高,清朝,1765~1821,嘉应州,航海旅游家。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著《海录》
谢子远,汀州,将领
谢声鹤,著《雪溪诗集》
谢颖苏,1811~1864,著《北溪剩稿》
谢琯樵,1811~1864,书画家
谢浣湘,1801~1871,女诗画作家,著《谢浣湘诗存》
谢庸,1832-1900,中新友好协会会长。著《赤竹坪诗集》
谢觉哉,1883~1971,湖南宁乡,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司法制度奠基人
谢侠逊,1888~1988,腾蛟凤巢
谢珂,1892~1974,河北徐水,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五集团军参谋长
谢婉莹,冰心,1900~1999,祖籍湖北咸宁,现代文学巨匠。
谢升标,1903~1938,浙江临海,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苏浙皖边区游击司令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