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贵生老师在欧洲传播古中医
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笔课
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农历:2022年二月十二
黄历:壬寅年 癸卯月 丙寅日
黄贵生:丙寅日,阳气温煦。寅藏甲,助胆气生发。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黄帝曰:愿闻五变。岐伯曰: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藏,其色白,其音商,其时征,其日庚辛,其味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
《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大家留意这一篇!肝热病。。。。。庚辛甚,甲乙大汗,心热病者。。。。壬癸甚,丙丁大汗,脾热病者。。。。甲乙甚,戊己大汗,肺热病者。。。。丙丁甚,庚辛大汗,肾热病者。。。。戊己甚,壬癸大汗。
能看出点意思出来么?“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腹,小腹也。员员,周转也。肝主疏泄,故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肝脉过阴器,抵小腹,故腹痛。木气不达,故多卧,火气有余,故身热。邪正相持,则为热争,热争则狂言,热伤血分也。及惊,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也。胁满痛,肝脉布胁肋,邪客之而满痛也。手足躁,风淫末疾,肝病风生,躁扰也。不得安卧,卧则血归于肝。肝病而血不归也。庚辛甚,金克木也。甲乙大汗,自得其位而起也。气逆,肝气自逆也。始焉热争,继则气逆,不但庚辛甚,而庚辛且死。治之之法,当取阴阳脏腑之相为表里者,而均刺之,故刺足厥阴少阳。申明气逆者,其经脉之气自逆也。肝与督脉会于巅,故其逆,则头痛员员而周转。所以致头痛员员者,以肝脉与督脉,相引而上冲于头也。” ——《黄帝内经直解》“庚辛甚,金克木也。甲乙大汗,自得其位而起也”庚日,辛日。甲日,乙日。肝不好的人,遇到庚日,辛日,病情会恶化,或者身体不舒服。庚日,辛日属金,金克木。“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遇到甲日,乙日,肝会舒服点。所以我们给肝不好的人治病的时候,遇到庚日,辛日,应该怎么做啊?遇到甲日,乙日,应该怎么做啊?这些都是时空针灸的理解根据的源泉啊。刘同学:庚辛日火克金强火金会弱,那泻金的母黄贵生:呵呵,没有那么简单的。“乙木虽柔,刲羊解牛,怀丁抱丙,跨凤乘猴,虚湿之地,骑马亦忧,藤萝系甲,可春可秋。”你们学过的所有知识,都是用不上的。未羊,丑牛
“刲羊解牛”指的是未和丑。“怀丁抱丙”丁,丙。“藤萝系甲”甲为阳木。羊者未也,牛者丑也,生于丑未月,或乙未、乙丑日,未为木之库,得以生根,丑为湿土,藏水可以生木。猴者申也,凤者酉也,生于申、酉月或酉日,干透丙、丁,支有子、亥,伤食印绶不相碍,制化合宜,则不畏强金。马者午也,生亥、子月,水旺木浮。如天干见甲木,地支有寅,则四季皆宜,故曰藤萝系甲可春可秋。乙木代表阴木,如鲜花盆栽藤草之类。这不是一日二日能搞明白的。刚才读《黄帝内经》,随手发点信息上来。不急着要学明白的,只是给你们知道,《黄帝内经》里头有天干地支的内容。下面是最重要的内容:丁卯日 阴阳五行,大家请写出来。卯藏甲乙,卯是日出之时。太阳出,月光与星光就退了。太阳为丙火,月光和星光为丁火。卯不生丁火。刘同学:原来卯的木不生阴火呀,我以为所有木都能生火呢,卯木生丙火,丙火再转为丁火,这样可以吗?师父黄贵生:
你看看有没有丙卯的?刘同学:没有。黄贵生:慢慢来吧。九点了,今晚丹麦有极光,半夜要起床看极光。
黄贵生老师的欧洲诊所
1、 “粗犷”的“犷”读音是:guǎng,不能读:kuàng。
粗犷的意思:1、一种是粗鲁强横。2、一种是粗率豪放。
2、“颔首”的“颔”读音是:hàn,不能读:hé。
颔首的意思是:点头。如:~微笑;~赞许。
3、 “荷枪实弹”的“荷”读:hè,不能读:hé。
荷枪实弹的意思是:扛着上好子弹的枪。形容全副武装,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4、 “怙恶不悛”中的“怙”读:hù,不能读:gǔ;“悛”读:quān,不能读:jùn。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如:对于~、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5、 “一哄而散”中的“哄”读:hòng,不能读:hōng。
一哄而散,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老街遇到的问题是:
以八句格律诗中之颔联与颈联四句对仗的标准是什么?
前言律诗有四句、八句、八句以上三种。分别是绝句、五律七律、排律。分为五言和七言,六言极少,一般不算入其中。
五律和七律中,八个句子两两一组,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标准的五七律中间二联(颔联、颈联 )要求对仗。至于偷春体等变化,这里不探讨。
严格的标准很好记,注意平仄相对,词性此类相对。
但是要写好中间的两个对联不容易,要记住两个字:变化。
一、从句法结构看变化
看老街闲聊的人,很多都会作诗,所以先不必说对仗的标准,先说说要对仗要注意的变化。
1、避免雷同
我们先看一首早期的五言律诗:《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这首五律大部分人没有注意过,作者不是唐朝人,甚至不是隋朝人,而是南朝梁的皇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
这首五律,是老街见过的最早的五律。但是这个皇帝诗人很早就注意了中间二联的变化,我们看看中间的二联: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颔联是2-1-2结构,颈联是2-3结构。
我们可以那一首唐诗来比较一下,如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王维的这首诗中间二联都是212结构。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中间二联要注意句法结构的不同,尽量不要雷同。王维的很多五律都规避了这一点,例如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中间二联分别是2-2-1和2-1-2结构: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不过这种颔联与颈联的雷同,并不算大的诗病,并不违反五律的标准。
另外,五律字数少,这种雷同比较难以避免,但是七言律诗就要尽量避免雷同了。
二、注意四平头与合掌1、四平头
四平头是指前面两个字结构雷同。例如柳宗元的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间二联: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前面2个字都是名词,这种也是一个小毛病。其根本的原理还是”变化“二字。
四平头不仅仅指中间二句,有的诗八句都犯此病。作诗的时候,只需要注意中间二联避免,整首诗就不会犯此病了。
2、合掌与意义重复
诗歌短小,因此尽量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避免雷同,多一些变化。例如在上下联中的内容上,还有”合掌“的毛病要避免。
宋之问《初到黄梅》诗写到: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虽然这个例子不在中间二联,但是整首诗都要注意避免。
合掌是意义重复的一种表现,出现在上下联中。有的意义重复,不见得出现在上下联,也要避免。例如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红颜弃轩冕, 迷花不事君。这两句意义重复了,也要注意。
三、从诗意上看情景的变化
刚才说的合掌与诗意重复,其实也是指诗意的变化,不过与这一段的内容不同。
这一段是指情景的安排
1、只写景
我们欣赏一下杜甫的《重题郑氏东亭》: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我们可以发现,中间二联都是纯粹写景的句子: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中二联单纯写景的律诗很多,但是通篇写景的诗就要注意景中含情的写法。如“向晚寻征路”中,一个“寻”字,写出了行人心情。
2、只议论
李商隐的《筹笔驿》中间二联都不写景,而是写了4句典故: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中间二联通过四个典故发表议论: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单纯议论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单纯议论
单纯写议论的诗,比单纯写景的诗更难写好。
不是难写,是难以写好。很多人所说的老干体,常常会有通篇议论的现象,这种写法非常难。
李商隐利用几个典故丰富了这种议论诗的思想内容,这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3、一景一情
再来看看杜甫的这首五律,《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中间二联有个变化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单纯的写景。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展开了议论,议论也是抒情。
这是比较规矩的安排,两联各负其职,一个写景、一个写情,通常颔联写景后,颈联开始写情。
4、情景的相融
虽有一切景语即情语之说,但是中间二联尽量有所变化,一般以一联写景一联抒情为好。
更常见的,也有一句中情景都写的现象,例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第二联单纯写景: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第三联情景都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岭树、江流是写景,重遮千里目、曲似九回肠,是抒情。
例如梁简文帝的《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中: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
东西水、四面云,是写景,加上意惑、心迷就是抒情。
一首诗写景,未必有固定的位置。
但是在中间二联时,如果都有景,一定要注意两联的景物变化,最好有远近、高低、大小、疏密等等变化。
5、景中含情
前面举例杜甫的《重题郑氏东亭》时,说了景中含情。我们再看一首更加明显的例子。许浑的七律《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即情语也。这首诗可以看看中间二联是如何做到的: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千官冢、六代宫,一个表示多,一个表示古。
晴亦雨,夜还风,一个表示变化,一个表示不变。
结合其他的句子,变化的是: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英雄一去豪华尽。不变的是:惟有青山似洛中。
因为”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所以今天看到的是: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环环相扣,中间二联每一个意象(景物)选择与组合方式,其背后都有诗人的情感。
四、律诗中间二联的标准
对仗的标准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平仄相对、词性相对。
1、平仄相对
南北朝诗人特别喜欢对仗,大家看一下大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会发现,他恨不能整首诗全部对仗。但是那个时代的对仗,平仄往往是不相对 。例如他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从齐梁永明体以后,诗人有了四声的概念 ,对仗开始讲究平仄相对了。
以五律为例, 中间二联的对仗有两种形式:a、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b、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注意平仄相对,并不是所有字的平仄都相对包括两种,一种是个别位置平仄不拘,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就表示平仄不拘。
另外一种是律句的两个变格。锦鲤翻波: 平平仄平仄 ,第3、4字的平仄颠倒 ,但是下联平仄没有变化,还是中仄仄平平。如宋丞相赵鼎的七律《奔昌国用韩叔夏韵呈觉民参政》:
身世--从今寄云海,亲朋--何在渺风埃。中仄--平平仄平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 。寄,对渺。
三仄尾:平平仄仄仄,第3字和下联中仄仄平平,是仄仄相对了。
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宿,对下。
其实还有所谓的拗句,中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等等。就不说了。
2、词性相对
简单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对数量、副词对副词,例如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另外,在名词中,又有细分的门类,如时令、宫殿、人物、植物等等细分的词语,同一门类就是所谓的工对。
不过也有借对、邻对、宽对等手法,例如;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对舟,不是一类;他日对故园,也不是一类。一般来说,只要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还有不同词性的对仗 ,例如: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薄,形容词;违,动词。
也要注意,中心语对仗即可,修饰语要求不严: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夹对小,这两个字分别修饰城、苑。
结束语
颔联与颈联对仗的标准很简单,词性对仗、平仄对仗。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不能太过拘束。
从平仄相对来说,有些位置的字,不必对仗。刚才说的变格,也常见于中间二联。
从词性和门类的对仗来说,不要掉入工对的陷阱,仔细观察古人的名作,会发现很多优秀的对仗都是宽对 。
对于律诗的创作者来说,只有学明白了如何使用宽对,才算真正的入门。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19 从王千秋这首宋词中 了解唐诗折腰句与折腰体的不同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这首诗的写景有什么可学之处
1.通假字
(1)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2)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
2.一词多义
(1)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2)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指陈尧咨)以钱覆其口(代词,它的,指葫芦)
(3)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借)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4)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术)
(5)而: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接)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6)尔: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人称代词,你)
3.古今异义
(1)但手熟尔(古义:只;今义:连词,表转折)
(2)尔安敢轻吾射(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安全、安定)
4.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2)汝亦知射乎(动词用作名词,射箭的技术)
(3)陈康肃公善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4)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点头)
5.特殊句式
(1)尝射于家圃。(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尝于家圃射”)
(2)自钱孔人。(省略句,“自”前省略主语“油”)
《卖油翁》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注释:
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善射:擅长射箭。
以:凭借。自矜(jīn):自夸。
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而:表承接。
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去:离开。
发:射,射箭。
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但,只,不过。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忿然:气愤的样子。然,........的样子。
安:怎么。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覆:盖。
徐:慢慢地。杓:同“勺”。
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惟:只,不过。
遣之:让他走,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