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誉满海内外的庐山仙人洞,位于大天池东麓,锦绣谷西端。仙人洞原名佛手岩。因洞顶岩石参差,如佛手反合状而得名。
仙人洞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在高耸的山崖下由大自然风化而成的石洞。该洞高约6米,宽12米,纵深达14米。山崖悬壁千仞,岩上有古松数株,回环盘曲,其势如飞如行,与石洞形成一幅天然岩石园林景观图。
相传唐代道士吕洞宾,原名吕喦,本是凡界一书生,他曾经两次进京赶考,结果都名落孙山。金榜题名无望,便改换门庭,崇奉起道教,且自命为“自在仙”。一日,他飘游到庐山,寻得此洞,便隐居下来,在洞中修行,并改名为吕洞宾。若干年后,他修炼得道,成仙而去,留下此洞,故名“仙人洞”。吕洞宾被道教全真派奉为“五祖”之一,民间将其与张果老等人合称“八仙”。
道教全真派祖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庐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据《同治九江府志》有一段他的自述,说他本姓李,名琼,是唐王朝的宗室。后遭逢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只好抛弃四个孩子,携妻子金氏隐居此山洞中。本来一家六口人现在仅剩两口人,于是便改姓为吕(两口合一的意思)。此前一直住在山上,故名喦,(喦:高峻的山崖)后来常住洞中,是洞中的宾客,故号洞宾。以后妻子死了,只剩下他一人,所以又取号为纯阳子。民间还说,吕洞宾不仅会长生不老术,还会起死回生术,他常奔波于庐山各地,为百姓治病,不取分文,因此广受赞誉。
游览仙人洞可顺着锦绣谷小道向西走到底,过仙竹林寺,访仙亭,游仙石,即可抵达仙人洞。也可游玩花径后,沿着公路向下走三四公里,就能见到仙人洞的圆形石门,石门上方正中镌刻着“仙人洞”三字,左右刻有对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进圆门拾级而下,可见一大巨石横卧,宛如一只大蟾蜍伸腿欲跃,人称“蟾蜍石”。在此处悬崖左边,有一石凌空横出,上镌刻“纵览云飞”四个大字,石上有一株苍松,名石松。石松凌空展开两条枝茎,仿佛像一位热情的主人在欢迎游客们的到来,堪称庐山一大奇景。
再顺石径小道逶迤而下,苍翠崖壁间,但见一岩洞豁然中开。这里便是仙迹汇集地的中心——仙人洞。洞内有一殿阁“纯阳殿”,立有背宝剑吕洞宾石像,两旁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乃是儒。”洞穴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窟中,叮咚作响。泉水清澈晶莹,其味甘甜,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旁也有镌刻对联:“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洞外,青峰与奇岩竞秀,碧泉与幽洞争妍。常有绕洞的云雾,时而浓如泼墨,时而淡似青烟,变化多姿,如梦如幻,仙气十足。仙人洞是供奉道教全真派祖师洞宾的府第,许多年来,人们到这里焚香朝拜,祈求平安幸福。
据史料记载,自秦始皇起,包括汉武帝等共有二三十位皇帝与庐山有关联。其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庐山的关系最为密切。传说庐山的“仙”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后,朱元璋非常感恩庐山,把本不属“五岳”之列的庐山封为“庐岳”;在明洪武26年(公元1394年)为周颠在仙人洞附近建立了高1丈2尺,宽3尺8寸,厚7寸的御碑;又将庐山大天池的天池寺赐名“天池护国寺”;还在周颠住过的地方建“访仙亭”。
在20世纪60年代曾前往庐山仙人洞观赏,日后写下了颇显伟人风格的诗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仙人洞景区,是一个融风景名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美好愿望于一体风景名胜地,春末初夏你来庐山游览,一定要来这里观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