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 | 远山竹叶
编辑 | 远山竹叶
前言公元1444年,匈牙利王国与鄂图曼帝国之间的战争爆发,成为了欧洲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冲突,当时,鄂图曼帝国正处于其扩张的巅峰时期,而匈牙利王国则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场战争在欧洲大陆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该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背景鄂图曼帝国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的奥斯曼一世,当时,奥斯曼一世建立了一个小国家,位于现今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地区,他采取了巧妙的政治和军事策略,成功地征服了周围的土地和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鄂图曼帝国的领土逐渐扩大,奥斯曼一世的继任者们不断发动战争和征服,将巴尔干半岛和南部欧洲地区纳入了他们的版图,这些扩张的过程不仅依靠军事力量,还利用了外交手段、婚姻联盟和经济控制等手段。
到了15世纪,鄂图曼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他们的军队备受恐惧,以精良的骑兵和强大的炮火声名远扬,帝国的行政机构也得到了完善,统治者们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确保帝国的稳定和繁荣。
正是鄂图曼帝国的强大使得苏丹穆拉德二世产生了进一步扩张的野心,他意识到匈牙利王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因为它位于欧洲大陆的中心,控制着重要的贸易路线和战略要地,穆拉德二世决定将他的目光投向匈牙利王国,并展开了对该国的军事行动的计划。
穆拉德二世领导的鄂图曼军队以其强大的军力和战略优势,开始进攻匈牙利王国的边境地区,他们在征服和控制巴尔干半岛和南部欧洲地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使得他们能够迅速推进并获得一系列胜利。
鄂图曼帝国的崛起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扩张威胁到了周边国家的安全,引起了欧洲各国的警惕,同时,鄂图曼帝国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也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使得匈牙利王国面临着鄂图曼帝国的强大压力,成为了一场关键的战争的导火索。
匈牙利王国在14世纪和15世纪之间也经历了较为稳定的扩张,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领土范围涵盖了现在的匈牙利、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地。
匈牙利王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文化繁荣而闻名,面对鄂图曼帝国的崛起,匈牙利王国开始感到压力增大,尤其是在边境地区。
战争爆发公元1444年的那个春天,匈牙利王国的国王瓦拉什七世站在王宫的高塔上俯瞰着远方的平原,他心中充满了不安和忧虑,因为他得知鄂图曼帝国的苏丹穆拉德二世派遣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准备进攻匈牙利。
这个消息让瓦拉什七世感到了危机的临近,他深知鄂图曼帝国的军事实力和扩张野心,他明白,如果匈牙利不采取措施来抵抗鄂图曼帝国的进攻,匈牙利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面对这个紧急的局势,瓦拉什七世决定寻求邻国的支援与合作,他派使者前往波兰、波希米亚和威尼斯,请求建立一个联盟,共同面对鄂图曼帝国的威胁,这个联盟的目标是保卫匈牙利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为自由与和平而战。
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和波希米亚国王乌拉斯洛三世都对匈牙利的困境表示关切,他们同意了瓦拉什七世的请求,并决定派遣援军支持匈牙利,威尼斯共和国也加入了这个联盟,他们派遣了海军力量来支援匈牙利的陆军。
联盟的形成让瓦拉什七世和匈牙利人民感到了一丝希望,他们知道,面对鄂图曼帝国这个强大的敌人,他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敌人的进攻,匈牙利的民众纷纷响应号召,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
军队集结,盔甲闪烁,战马踏着震天的蹄声,匈牙利联盟军队整装待发。他们知道,面对鄂图曼帝国这个军事强国,他们需要发挥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采取正确的战略和战术。
战争爆发后,鄂图曼军队展现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他们以其精锐的骑兵和可怕的炮火威力,迅速推进并占领了一系列的要塞和城市。匈牙利联盟军队面对来势汹汹的鄂图曼军队,在起初的几次战役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匈牙利联盟军队的士兵们英勇奋战,他们用尽全力抵挡着鄂图曼军队的进攻,鄂图曼帝国的军队过于强大,他们的战术和战斗能力让匈牙利联盟陷入了困境。
尽管如此,匈牙利联盟并没有放弃,他们坚定地抵抗着敌人的进攻,他们认识到,面对强大的鄂图曼军队,采取防御策略可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利用地理优势,选择在山区和河流附近进行抵抗,以最大程度地削弱鄂图曼军队的冲击力。
同时,匈牙利联盟军队利用城堡的坚固防御设施,将自己转移到了有利的防守位置,城堡的高墙和堡垒成为了他们坚守的堡垒,保护着他们的领土和人民,他们充分利用城堡的防御体系,使用弓箭手、弩手和火炮等武器进行顽强的抵抗。
这些防御措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鄂图曼军队的攻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他们发现,要攻克这些坚固的城堡并不容易,因为匈牙利联盟军队利用城堡的优势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每一次进攻都受到了顽强的回击,鄂图曼军队在攻城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战争胜利战争的关键时刻,一个名叫尼古拉斯·加拉希的年轻将领成为了匈牙利联盟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和战略家,精通于游击战术,被誉为战场上的猛虎。
加拉希意识到匈牙利联盟军队需要改变战略,采取出其不意的袭击战术来削弱鄂图曼军队的力量,他深入了解敌人的作战方式和弱点,并利用这些信息制定了一系列精密的计划。
他带领联盟军队在战场上如影随形,灵活机动,他们以小股兵力组成的游击队,出其不意地袭击鄂图曼军队的后方补给线和通信网络,这些袭击战术使得鄂图曼军队分散了注意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分兵去保护补给线和通信通道。
加拉希的游击战术展现出了巨大的威力。他们犹如幽灵般地出现在鄂图曼军队的身后,迅速袭击并随即消失,他们使用了伏击、突袭和破坏等手段,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损失。
这些袭击战术不仅削弱了鄂图曼军队的战斗力,也破坏了他们的士气和军心,鄂图曼军队的士兵们开始感到不安和恐惧,他们对于隐藏在黑暗中的匈牙利联盟军队产生了畏惧。
加拉希的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激励着联盟军队的士兵们,他们英勇奋战,不畏艰险,顽强抵抗着鄂图曼军队的进攻,加拉希的领导使得匈牙利联盟军队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这些袭击战术的不断进行,让鄂图曼军队始终无法真正集中兵力,迅速解决匈牙利联盟的抵抗,联盟军队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巩固了他们的防线,并给予了鄂图曼军队沉重的打击。
加拉希的领导和游击战术的运用,使得战争的态势逐渐向着匈牙利联盟倾斜,鄂图曼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削弱,他们开始感到疲惫和无力。
加拉希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气候条件,将鄂图曼军队引诱到一个狭窄的山谷中,在那里,匈牙利联盟军队实施了一场精密的伏击,对鄂图曼军队发动了毁灭性的攻击,这次战役被称为尼古拉斯·加拉希的胜利,它彻底改变了战局。
影响尼古拉斯·加拉希的胜利对鄂图曼帝国造成了重大的打击,给予了他们一个沉重的教训,使其失去了在匈牙利王国进一步扩张的机会,这场战役成为了匈牙利联盟军队实力的充分展示,也为匈牙利王国争取到了战略上的喘息机会。
加拉希的游击战术和英勇的指挥使得匈牙利联盟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他们不仅成功地削弱了鄂图曼军队的战斗力,还给予了他们沉重的伤害,这使得鄂图曼帝国在匈牙利王国的扩张计划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战役的胜利对匈牙利联盟军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他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战斗能力,展现出了强大的团结和毅力,这不仅让他们获得了胜利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为匈牙利王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喘息机会。
这场战役彰显了匈牙利联盟军队的实力,不仅对鄂图曼帝国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也向整个欧洲展示了匈牙利的抵抗精神和军事实力。
其他国家开始意识到匈牙利的重要性,并对其展开了更多的支持和援助,这使得匈牙利王国得以在战略上重新调整,重新筹划防线,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尼古拉斯·加拉希的胜利成为了匈牙利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仅鼓舞了匈牙利人民的士气,也在欧洲大陆上引起了广泛的赞赏和关注。
这场战役向世人展示了匈牙利联盟军队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他们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出色战斗能力。
尽管取得了重要的胜利,匈牙利联盟仍然面临着来自鄂图曼帝国的持续威胁,战争之后,双方进行了谈判,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协议保证了匈牙利的领土完整,但也迫使匈牙利王国向鄂图曼帝国支付大量赎金。
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鄂图曼帝国扩张势力的暂时受阻,同时也加强了匈牙利王国的地位和声望。
此后,鄂图曼帝国与匈牙利王国之间的冲突并未结束,但公元1444年的战争成为了整个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结语公元1444年匈牙利王国与鄂图曼帝国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双方和整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展示了匈牙利联盟军队的抵抗精神和尼古拉斯·加拉希的战略才能。
尽管鄂图曼帝国在战争中遭受挫折,但它的扩张势力并未被完全遏制,这场战争的结果为欧洲历史中的后续事件埋下了种子,对未来的政治格局和地缘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其中一则发生在明朝的大明王朝中。这是一段充满权谋、智慧和权力争夺的故事,主人公是那个时代的名臣——杨士奇。
杨士奇,一个生于江西泰和的普通人,在朱棣夺位成功后,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一位编纂太祖实录的官员。杨士奇以他的机智和警觉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但他的直率与城府也让朱棣为难。尽管如此,朱棣对杨士奇颇为赞赏,将他提升为内阁成员,参与政事。这位官员机智而且善于说话,但他的真诚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朱棣统治下的朝堂并不平静。在一次南方行宫之旅中,朱棣听说大臣们都送礼给徐奇,唯独杨士奇不去,因为他生病了。朱棣大怒,指责大臣们结党营私,但杨士奇的一席话化解了这场风波,也保住了同僚们的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面临着一系列权力斗争和威胁。在他北伐的时候,朱高炽监国辅政,而杨士奇也继续发挥他的智慧。他劝谏太子不要沉迷于诗词歌赋,而是应该学习前朝的诏令。这样的建议帮助朱高炽在夺嫡之争中保持了优势。但在朱棣归来后,朱高炽却被人陷害,杨士奇再次挺身而出,稳住了太子的位置。
然而,朱棣对杨士奇的忠诚了如指掌,他知道杨士奇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大臣。当朱高炽多次试图陷害太子时,杨士奇保守了沉默,没有背叛太子。朱棣将他下放到诏狱,只是为了平息朱高炽和武将们的怒火,并非真的要治罪。这一举措有助于朱棣平衡朝堂上的力量。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朱高炽多次试图夺取皇位,最终失败,他对杨士奇怨恨入骨。朱棣利用朱高炽和太皇太后的力量来稳固自己的统治,杨士奇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合力确保了朱瞻基能够顺利登基,建立了“仁宣之治”。
然而,朱瞻基时期并不平稳。杨士奇虽然有着卓越的治国才能,却缺乏长远的眼光。在某些重大决策上,他的建议导致了一些不幸的后果,如放弃了北疆的领土。然而,他也曾成功地劝谏皇帝,防止了一些决策的过度冒险。
朱瞻基时期的政局并不平静,朝堂上的权力争斗愈演愈烈。在朱祁镇逐渐长大并渴望权力的时候,他与杨士奇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升级。太皇太后张氏站在了杨士奇一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镇对杨士奇等人的不满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一系列权谋中,杨士奇写了一份劝谏朱祁镇的奏折,试图改变朝堂的现状。然而,他却在写完这份奏折后病倒在床,临终前呼唤着朱祁镇。杨士奇离世的时候,他费尽心血写下的劝谏却被朱祁镇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堆。
杨士奇的去世为这段历史划上了句号,但这个故事的影响仍然延续至今。在政治斗争中,权谋和智慧常常交织在一起,而人性的复杂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展现。朱祁镇的举动和决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成为历史上的一则鲜明教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权力的争夺和政治的复杂性从不会褪色,而真正的智慧
在这个历史故事中,权谋和政治斗争的激烈性再次得到印证。杨士奇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官员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游刃有余地保持智慧和忠诚。他的直率和坚持道德原则的勇气与他的机智和智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人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领袖品质。
朱祁镇的行为则提醒我们,权力对于一个人的诱惑和影响是巨大的。他在杨士奇去世后扔掉杨士奇的劝谏,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决策的失败,甚至导致了军事惨败。这个故事强调了领袖需要明智地听取不同声音和建议,而不是全盘接受忠诚的追随者的意见。
历史不断地提醒我们,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领域。杨士奇的一生代表了智慧、忠诚和原则,而朱祁镇的经历则表明权力往往会引诱人们走向错误的道路。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领袖需要不断地保持谦逊,聆听各方建议,以确保他们的决策最终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今天,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不仅适用于政治领域,还适用于各个层面的领导和决策过程。无论是国家领袖还是组织领导者,都需要在权力面前保持谦虚,保持智慧和道义原则,以确保他们的决策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造福人民。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历史教训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从中汲取智慧,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拜占庭帝国曾经的徽章,由于当时没有国旗的概念,所以均以王朝和家族徽章为代表)
1.垂老的雄鹰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罗马帝国,欧洲的古典文明之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自公元476年罗马城沦陷于哥特人之手后,世间可有罗马存在?
(罗马帝国图)
有的,那屹立于欧亚之间的君士坦丁堡接替了罗马城的荣光,成为了新的罗马帝国的首都并在其后的 1000中散发出了夺目的光辉。
她就是众城之女皇,世界渴望之都,东罗马帝国最璀璨的宝石!
(全盛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疆域)
但她终究已经垂老了,自从330年建成以来1000余年的光阴可以令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腐朽,东罗马帝国也难以逃脱。
一次又一次内乱,一场又一次入侵逐渐耗尽了帝国的元气,而公元7世纪穆斯林的崛起,和1204年的第四次东征则是对这个帝国最沉重的打击。
前者的打击是长久的,伊斯兰教的崛起不仅仅使帝国永久的失去了对中东以及非洲的控制,更代表着在帝国的南部边疆上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敌人。
(君士坦丁北伐:东罗马的最后一次远征)
早期的穆斯林们狂热且好战,他们将世界一分为二,即\"穆斯林世界\"与\"战争的世界\"即需要战争征服的世界。
他们不厌其烦的发动,幻想着整个世界都将匍匐在真主脚下,而东罗马帝国则被迫成为了教世界的大门尔与阿拉伯的穆斯林们展开了长达数个世纪的拉锯战。
而后者的打击是致命的。
(东罗马帝国时期帕略奥列格王朝旗帜)
1204年,背信弃义的由进攻埃及的名义突袭了同为教城市的君士坦丁堡,并一举攻克了这个缺乏准备的城市。
然后,他们瓜分了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将他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虽然在半个世纪后,流亡的尼西亚帝国皇帝成功光复了君士坦丁堡,但罗马帝国却再也无法回复往日的荣光了。
(如今的伊斯坦布尔就是以前的君士坦丁堡)
时间到了十五世纪,绵延千年东罗马帝国已然垂朽,曾经遍及欧亚的领土已经萎缩至君士坦丁堡附近,罗马的皇帝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士坦丁堡市长。
而古老的君士坦丁堡也已然光辉蒙尘。
据史书记载,这时的君堡已然破败,这座在鼎盛时期可以居住百万人的大城如今只有不足十万居民,城中很多居住区已经成了鬼城。
在一些地方野玫瑰与杂草占据了房屋与道路,真可谓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十五世纪东罗马帝国残存的领土)
马尔马拉海湍急的海流依旧如千年之前一般拍打着君士坦丁堡那高大的海墙,但是垂老的罗马帝国却已经是末日余晖了。
2.苏丹与皇帝“伊斯兰世界对君士坦丁堡的渴望如同伊斯兰教本身一样古老。”——罗杰·克劳利
自从伊斯兰教立教以来他们就没有停下过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无论是正统的哈里发们还是后来的突厥征服者们都发动过对君堡的。
他们是如此渴望这颗璀璨的明珠但却从来没有得逞过,一次又一次的铩羽而归却令君堡这颗红苹果变得愈发香甜诱人了。
(伊斯兰教立教以来他们就没有停下过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
传说伊斯兰教始祖先知默罕默德就曾预言到:
\"他们终将占领伊斯坦布尔,完成这一伟业的王公将享有无上荣光。\"
这一预言驱使曾着无数穆斯林王公向君士坦丁堡进军,而现在完成这一伟业机会已然落在了一位与先知同名的统治者,奥斯曼土耳其苏丹默罕默德二世手上。
默罕默德·本·穆拉德·默罕默德·本·巴耶济德奥斯曼帝国第六任苏丹君士坦丁堡征服者,一位好战,残暴,野心勃勃统土耳其君王。
(默罕默德二世)
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则是一个爱好平和的汉文帝式的统治者,而默罕默德继承其父穆拉德二世苦心经营的丰厚遗产,一个强盛富足的奥斯曼帝国。
但默罕默德却不满足于此,他强大的征服欲望开始驱动整个帝国战争机器高速运转,传说他曾对着他的大齐维尔吼道\"我不要金币,将她,君士坦丁堡送给我!\"
而他的对手则是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一位与君士坦丁堡的建立者伟大的君士坦丁大帝同名的帝王。
(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帕里奥洛克斯,东罗马帝国末代帝王曼努埃尔二世之子,约翰八世的弟弟,他是一位坚强的斗士,一位富有希腊式悲剧色彩的英雄,他与其父兄一样一生都在为了保卫君士坦丁堡,复兴东罗马帝国而奋斗。
可惜收效甚微。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造于公元532-537年)
早年他曾经统帅治理摩里亚半岛,并试图向希腊方向扩张,但土耳其人只用了6万人就彻底摧毁了他的全部努力。
1449年他继承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全部的领土,绝望的带上了曾经象征无上荣耀的皇冠,为这个垂老的帝国守望最后的光阴。
(盛极一时的君士坦丁堡想象图)
3.坚盾与利矛虽然,君士坦丁堡已经破败不堪,但罗马的皇帝们从来没有废弛过她的防御,君堡曾经拥有整个欧洲最完美的防御。
她三面环海全长约13千米,由高大的海墙保护,只有西面是便于发动攻击的陆地。
(为君士坦丁堡修筑的长城路线图)
古老坚固的狄奥多西城墙矗立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在近千年的时光里阻隔了一个又一个侵略者的野心。
墙高约三十米,是由护城河、胸墙、和主墙构成三重防御体系。
这座城墙还拥有超过192座塔楼,并被分为5个独立的防区,纵深达200英尺复杂却又可靠,即使是\"上帝之鞭\"阿提拉也只能望墙兴叹无奈撤军。
(狄奥多西城墙参考图纸)
狄奥多西城墙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防御体系的集大成之作,在只有原始攻城手段的敌人面前就是真正的“叹息之壁”。
但很可惜他与他的主人东罗马帝国都将面临一个不属于他们的时代,一把空前强大的毁灭之矛。
(如今的长城遗迹)
好战的苏丹雇佣了来自匈牙利的工程师乌尔班为他的野心服务。
这位工程师曾前往君士坦丁堡试图为皇帝工作但是贫穷的东罗马帝国早已无力支付他的薪酬,失望的乌尔班转投苏丹帐下现在他的作品即将成为君山坦丁堡的梦魇。
乌尔班巨炮,一只青铜铸就的可怕巨兽。
(乌尔班巨炮)
它长达五米重达17吨,需要700个人与60头犍牛才能拖动,它的炮壁厚达8英尺,口径超过700毫米,可以将680公斤重的花岗岩石弹发射到一英里外。
他是同时代最可怕的武器,发射时发出的隆隆巨响犹如恶龙的怒吼在20里外依旧清晰可闻。
(乌尔班巨炮)
4.八千与\"浩如繁星\"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苏丹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几次挫败了西方诸国试图救援君士坦丁堡的努力,最后的已经在1444年11月11日被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击败,博斯普鲁斯海峡也已经被\"割喉堡\"的炮火封锁。
君士坦丁堡已经是一座孤城了,几乎不可能有援兵可以进入这座古老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战役图解)
4月2日复活节的后一天,一支庞大的土耳其军团出现在君士坦丁堡的地平线上。
\"它前进时,则刀枪如林。它停止时,则帷帐覆盖大地。\"——图尔松贝伊
\"浩如繁星\"是希腊的学者们对这支恐怖军队的形容,而具体有多少人则很难得知,因为某些政治原因土耳其方面对这段历史记载模糊。
但是根据现代学者们推测这个数字不会低于16万,其中有包括苏丹禁卫军和安纳托利亚重装军团在内的不少于8万精锐部队,并拥有包括乌尔班巨炮在内的69门火炮与126艘各式战舰。
(\"浩如繁星\")
而君士坦丁堡的守军有多少人呢?
恐怕能战之兵不超过一万人,而一个比较精确的记载是八千人左右。
其中作为本土居民的希腊人不倒五千,剩下的都是来自欧洲各地志愿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热那亚名将英勇无畏的乔万尼·朱斯提雅尼·隆哥。
此人出身高贵却深深的为热那亚政府的软弱感到羞耻,毅然投入了这场看不见希望的斗争中。他为君士坦丁堡带来了700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他自费招募的。
(参与防御战的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人)
此外城内的威尼斯人,西班牙人乃至流亡的土耳其王子奥尔罕也在道德与宗教的感召下拿起武器加入了战斗。
威尼斯大使曾经向皇帝承诺到\"我们将全力帮助守城,未经允许,不会有一艘威尼斯船只离开君士坦丁堡。\"
黑云压城城欲摧,1453年4月5日土耳其人与君士坦丁堡守军都已经进入各自的阵地,战斗开始了。
(奥斯曼帝国的铁甲雄师出动了)
5.初次交锋默罕默德二世苏丹不出意外的选择了进攻西面的狄奥多西城墙,但与以往不同的这次他还派出了强大的舰队。
其目的一是为了封锁马尔马拉海以防止援兵与补给进入君士坦丁堡,二是希望多向围攻牵扯君堡守军的精力。
(君士坦丁堡复原图,四周都是围墙)
当然君堡的守军门也早有准备,为了防止重蹈1204年的覆辙,他们用一根铁链封锁了金角湾并将仅有的26艘战舰一字排开(其中仅有10为东罗马帝国所有,其余16艘则来自威尼斯,热那亚等国的支援)使土耳其海军不得入内。
(两军战争示意图)
4月6日,在劝降无果后苏丹命令他的火炮发起了攻击,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火炮攻城,69门巨炮分成14个炮群发起齐射。
巨炮发出的轰鸣声如末日惊雷一般炸响,古老的城墙在炮击下摇摇欲坠,在苏丹看来胜利仿佛唾手可得。
(苏丹一声令下,战争打响了)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并不打算投降在乔万尼·朱斯提雅尼的指挥下守军们有条不紊的组织防御、修补城墙。
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也穿上铠甲亲自坐镇最危险的中段战线,全军上下众志成城。城中的老弱也愿意帮助军队搬运物资,照料伤员。
4月11日,苏丹回到了土耳其中军,在之前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突袭了三个孤悬城外的要塞。
(苏丹四面围攻君士坦丁堡)
近百名战俘被押运到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下残忍的处以穿刺之刑,苏丹希望以鲜血和惨叫威吓城内守军。
但这注定是无用的。
4月18日,在经过了近两周的炮击后,土耳其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当他清晨他们发动了对中段城墙的突击。
徒们则在两位领袖的带领下予以他们迎头痛击,他们舍生忘死的战斗,终于在4小时后杀退土耳其人击毙敌军约200人自身无一伤亡。
(战争异常惨烈)
6.希望与绝望这场战斗极大的鼓舞了守军的士气,他们似乎看到了击退了奥斯曼人的机会。
随后一个新的希望出现了,4月20日,一队热那亚援军突破了土耳其海军的封锁,四艘载着援军与物资的战舰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海战,海员们几乎人人挂彩。
(奥斯曼巨炮)
但在上岸时他们却无比兴奋,士兵们高声呼喝着,讲诉着自己在海战中挫败土耳其人的事迹,他们宣称自己至少击退了10000名土耳其海军的围攻,并杀伤了其中的500人而自己无一损失。
君士坦丁堡沸腾了,人们兴奋的庆祝仿佛挫败土耳其人的围攻复兴东罗马帝国的机会就在眼前了。
暴怒的默罕默德苏丹严厉的处罚了自己的海军司令,但已经于事无补了。
(愤怒之下的苏丹)
现在,他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即土耳其的舰队与炮台并不能真正封锁马尔马拉海,如果教世界愿意他们有能力将士兵与补给送入君士坦丁堡。
但在这时一名服务于苏丹的意大利人给他提了个醒:舰队并非只能行走在海上,如果花些力气将船从旱地上运入金角湾并非不可能。
(苏丹用陆军搬运军舰路线示意)
4月22日,星期天。
君士坦丁堡的居民们看到了恐怖的一幕:一支庞大的土耳其舰队突然出现在金角湾铁索的后方。
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极大的震撼了守军们,在经过了几次商讨后,君士坦丁十一世决定对敌军发起一次突袭,利用火焰烧光土耳其舰队。
(苏丹命令船只走陆路奇袭君士坦丁堡)
4月28日夜,火攻舰队出发,但在接近土军舰队时不幸被土耳其岸炮发现。
突袭失败了这也意味着金角湾彻底沦陷于土军之手,守军再也无法得到海上的援助了,而且本就不多部队也被迫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希望褪色了……
(冲锋中的奥斯曼军队)
7.陨落五月是漫长的,对战争双方都是一样。
在这漫长的一个月里,君斯坦丁堡的守卫者们顶住了穆斯林们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默罕默德苏丹应该是惊讶的,这座摇摇欲坠的孤城看起来是那样的脆弱,她缺少补给,她没有援军,她城墙残破,她四面皆敌。
(四面八方的奥斯曼军队使得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
但她依然挺立,在整个五月没有一个穆斯林士兵得以逾越那道看似岌岌可危的防线。
苏丹开始焦躁了,他感觉到失败的阴影正在自己头顶凝聚,威尼斯与匈牙利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土耳其国内也开始暗流涌动。
是时候策划一场决战了。
\"默罕默德的孩子们欢乐吧!因为明天我们将俘虏很多徒,我们将把他们买为奴隶两个努力买一个金币,我们都将发财,希腊人的胡须是我们拴狗的绳子,他们的妻小将是我们的奴仆!鼓起勇气装备好,为了默罕默德!\"
----默罕默德 二世
\"我们的敌人是以大炮、战马和利刃武装起来的,占尽了优势,但是,我们可以依靠我主上帝和救世主耶稣之名,依靠自己的双手和上帝赐予我们的力量!\"
------君士坦丁十一世
(决战来临)
5月28日晚,决战来临了,俩位君主分别发表了风格不同但同样鼓舞人心的演讲。
高呼着安拉之名的土耳其军队如潮水一般涌向古老的君士坦丁堡,为了苏丹劫掠三日的诺言这些穆斯林士兵们狂热的作战,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残暴。
为了保卫家园而战徒们也不甘示弱,君士坦丁堡犹如千古顽石一般屹立不倒。
火炮,烈焰,鲜血,哀嚎,战场一片混乱,土耳其人士兵虽多却也难以寸进即使是精锐的安纳托利亚军团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火炮,烈焰,鲜血,哀嚎,战场一片混乱)
眼看进攻就要失败杀红眼的苏丹将自己最后的底牌苏丹禁卫军压上,但他们依旧无法突破那固若金汤的防线。
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徒们倾斜了。
但是命运总是弄人的。
不知是由于守军的疏忽还是内的背叛,在战线北方一座狭小的偏门没有被及时封锁。
发现了这个缺口的土耳其人鱼贯而入,加之守军总帅乔万尼·朱斯提尼亚尼也因重伤退出了战场。
(红圈处就是忘记关闭的科克波塔门)
在这双重的打击下守军的士气崩溃了,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惊恐的四散而逃。
唯有皇帝,英勇的君士坦丁,他扔掉了自己的皇家纹章带着随从的士兵们杀入了土耳其军阵,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土耳其人胜利了,他们占领了这座世界渴望之城。
他们蜂拥入城,劫掠,人们聚集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大门祈祷奇迹的发生,但不久后教堂的大门被利斧劈开,祷告的人们像羔羊一样被牵出门外。
(科克波塔门失陷)
黄金的祭器遭到哄抢,珍贵的圣母像则被劈为四块。
一位穆斯林高僧登上了原本属于上帝的祭坛高呼真主之名。
君士坦丁堡陨落了,伊斯坦布尔诞生了
\"罗马的世界已成往事,罗马的土地被征服了\"
自此一个时代落幕了……
历史已经过去,但那段峥嵘岁月的文字记载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史书之上。
令人唏嘘不已。
但罗马并未消失,伴随着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远嫁到莫斯科大公国,罗马的号角又在罗斯大地吹响。
请见沙俄崛起:莫斯科大公国
大航海时始
早在欧洲大航海殖民时代的早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就已经在罗马教皇的允许下,将世界按照东西两边一切为二的方式给瓜分了。他们瓜分世界的国际法律依据,就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时通用的谁先发现新大陆谁就先占有的法则。说起来这很可笑,因为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发现的所谓的新大陆上,其实早就有原始居民居住,所以这些“新大陆”,准确来说是有主之地。真要按照他们的法则, “新大陆”其实是原住民先发现的,应该归原住民所有。但他们根本不care这些。
一、对非洲探险活动的深入葡萄牙王国早在15世纪初期,就已经通过葡萄牙王子亨利王子策划的一次次海外探险活动,收获了巨大的财富以及西非沿岸3500公里长海岸线的版图。
葡萄牙亨利王子
后来亨利王子病死,但葡萄牙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海外探险扩张的热情。此时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将海外殖民探险的业务承包给了富商戈麦斯。富商戈麦斯回报给阿方索五世的,则是每年向葡萄牙政府缴纳巨额的税金。
阿方索五世与戈麦斯签订的海外殖民承包协议,合约一共只有5年。但是在这5年间,戈麦斯不仅从非洲带回了数额巨大的黄金、香料和象牙,还在亨利王子对外殖民的基础上,又将葡萄牙殖民非洲的海岸线向前推进了3000公里。
非洲地图
在1419年到1444年间,有一个名叫尼科洛·德·孔蒂的威尼斯商人,曾经在亚洲长期居住过。根据他在亚洲生活时学习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只要绕过西非海岸,再向东航行便能到达印度。
1481年,葡萄牙新国王若奥二世继位。若奥二世刚继位,就先后派出了几支舰队,继续前往非洲进行殖民探险活动,顺便试试能不能通过尼科洛·德·孔蒂的办法发现印度“新大陆”。其中一支由知名探险家卡奥带领的舰队,成功地将葡萄牙在非洲海岸线上的探险长度,又延伸了1000公里。此时,葡萄牙舰队就要抵达非洲的最南端了。而距离他们发现印度的时间,也并不遥远了。
印度地图
二、错过哥伦布其实就在葡萄牙王国极力想通过非洲南岸然后再向东航行到达印度之时,欧洲大陆上又兴起了一种新的到达印度的说法,就是从欧洲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印度。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就是这一说法的坚定支持者,为此他找到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表明希望得到若奥二世的资金支持。但是若奥二世在与许多葡萄牙航海学者的讨论后,认为哥伦布的想法不现实,所以就拒绝了他。
哥伦布不死心,后来又辗转找到了西班牙国王,这一次他很幸运,获得了西班牙国王的资金支持。哥伦布扬帆向欧洲西边远航之后,果真发现了一块新大陆,虽然并不是印度大陆,而是美洲大陆,但这也为后来西班牙与葡萄牙瓜分世界提供了先决条件。
哥伦布
三、葡萄牙终于发现了印度公元1487年,葡萄牙王国又派出两支探险队,前去寻找通往印度的道路,并且这两支探险队一支走水路,一支走陆路。
在那支走陆路的探险队中,有一个名叫科维良的探险家,他在向东出发的过程当中,历尽了重重艰险,最后终于到达了印度西南海岸。在这里科维良获得了许多关于印度的重要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通过信件的方式,传递给了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
而另一支走水路的探险队里,有个叫迪亚士的探险家,率舰队在前人探险的基础上,绕过了非洲最南端。本来他与印度已经极其接近了,但由于当时地理信息不全面,迪亚士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极其靠近印度之后,迪亚士又率领舰队返航葡萄牙了。
葡萄牙舰队
虽然此时的葡萄牙已经找到了印度,但是由于通往印度的陆上道路依然被穆斯林国家所阻挡,所以葡萄牙王国决定继续探索从海上到往印度的航线。
葡萄牙又派出了一个叫达·伽马的航海家。达·伽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看了科维良写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件,知道了印度的大概地理位置,而且迪亚士已经到达了非洲的最南端,达·伽马只需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再往东航行一段时间即可。于是在1498年,达·迦马在向导的帮助下,终于到达了印度的西海岸,并在一个叫卡利卡特的地方落了脚。至此,葡萄牙人经过80多年的努力,终于开辟了从欧洲通往亚洲的新航路。
达·伽马航海路线图
四、教皇子午线瓜分世界其实在达·伽马正式发现印度之前,哥伦布已经发现了美洲,所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开始争夺新大陆的控制权。西班牙国王要求教皇出来主持公道,教皇由于和西班牙王室关系匪浅,所以在划分势力范围时偏袒了西班牙王室。
教皇的偏袒使得葡萄牙的利益受损,但在欧洲社会,教皇是高于国王的存在,所以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也不能直接和教皇作对。
罗马教皇
于是若奥二世便转而以发动战争为威胁,胁迫西班牙国王做出让步。此时的葡萄牙通过殖民掠夺,已经是兵强马壮,早已非昔日可比。西班牙国王在无奈之下,也只得同意请教皇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国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条约的内容是: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线,而这条线以东的世界归葡萄牙,以西的世界归西班牙。至此,15世纪的人类世界就这样被西、葡两国擅自瓜分了。
教皇子午线
文史君说西葡两国在15世纪进行的远洋航海探险活动,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从有利的一面来讲,在葡萄牙亨利王子之后,一位又一位航海家冒着生命危险,扬帆远航,将当时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这无疑促进了各大洲的沟通,也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有害的一面来讲,无数航海家进行的远洋航行,其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探险,而是为了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他们当中一旦有一个人成功了,那对于被发现并殖民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的开始,甚至是文明的毁灭。
参考文献唐晋:《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何炳松:《欧洲全史》,台海出版社2016年版。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