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6-07 10:37
这张新闻照片拍摄于1993年5月10日。
北京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正在用毛笔认真地划去一排一排的粮票。
1993年,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年,也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第一年。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该如何建立起这一体制呢?
这是1991年9月12日的《人民日报》。
一天前,已卸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第三次来到中国。在和会面时,她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化。不同意撒切尔夫人的看法,并同她进行了讨论。
1992年6月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这实际上是一次就党的十四大报告征求意见、寻求共识的“吹风会”。在讲话中,列举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几种提法,表示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会后,就此征求了等同志的意见。表示赞成,并说:这样,党的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
在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原有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但人们对为什么要在“市场经济”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还存在不同认识。对此,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 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我国的显著特征,必须处理好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总体规划。
按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务院先后作出系列部署,加快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同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993年7月15日上午10时。
第一家来自中国内地的上市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H股正式挂牌交易。从此,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帷幕开启。
这一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有六家国有企业。从20世纪90年始,一大批这样的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转变为股份制公司,提升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国内经济改革驶入快车道。
1992年之后,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不仅是粮食,交由市场定价的范围几乎涵盖所有的生活资料。1993 年,我国取消粮票,实行了40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宣告终结,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进入历史博物馆。
这些改革和调整,从实际步骤上加快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明显增强,全国呈现出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景象。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释义】
《离骚》为楚辞代表作,全诗共373句,其中以第97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主线。这句诗的意思是:前方的道路漫长又遥远,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探寻。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真理不懈求索,生死以之。
屈原写作《离骚》时已度过了大半生。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他不断遭到腐朽贵族集团的排挤、打击和放逐,已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女媭劝他不要“博謇好修”,应该明哲保身。但诗人通过向重华陈辞,分析了往古兴亡的历史,否定了这种消极逃避的思路,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历程。首先,他上叩天阍,却遭到冷遇;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接着诗人找灵氛占卜,巫咸问策。灵氛劝他去国远游,另寻施展抱负的地方;巫咸则劝他暂留楚国,以待时机。诗人感到不能再留在黑暗无望的楚国,决定远游他邦。但这一行动又与他的爱国情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当他升腾远逝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楚国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最后诗人决心“从彭咸之所居”,用死来殉其“美政”理想。屈原的爱国情操在士无宗国、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解读】
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结束语,总书记在重提“赶考”之后,引用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强调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激励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949年3月23日,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70多年砥砺奋进,神州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的优异答卷,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恢弘铺展。今天,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无论是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仍然漫长,考试仍在继续。只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继续经受考验,中国人一定会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23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发出了著名的“天问”。屈原的一生,自觉追求真理、不懈追求理想。他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之所系。
岁至端午,又念屈原。
总书记指出,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
中华文明绵延千年,历久弥新。
屈原的求索,是哲人的“终极之问”。如今中国人民的探索,是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改革创新,是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奋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的以来,总书记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风雨无阻、勇敢前进。
2013年5月4日,党的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总书记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大家:“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十年来,“上下求索”在中华大地化为不断向改革深水区进发、不断向创新创造进军、不断向困难挑战进击的生动实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成为人们前行的姿态,“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砥砺了中华儿女的优良品格。
——面对进入深水区的改革,“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总书记要求大家,“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在总书记的带领下,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面对科技创新中的“卡脖子”难题,总书记指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2021年的全社会研发费用是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费用是2012年的3.4倍。十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迎来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
——面对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2021年,我国GDP达到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4%提升到18%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2021年7月6日,中国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来自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逾万名政党和各界代表相聚云端。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传向世界——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宁黎黎 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栾熙彦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