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结婚吉日

东方名家(东方名家讲座全集目录)

时间:2024-01-23 04:28:59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第十三届东方名家名剧月3月3日拉开大幕

第十三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将于2023年3月3日-4月22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本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汇聚了龙马社、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上海京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苏州市评弹团、佛山粤剧院等京江沪皖粤多家院团,囊括京味话剧、昆剧、京剧、黄梅戏、昆曲、评弹等10台15场精品剧目。张铁林、单雯、施夏明、史依弘等名家名角云集东艺,为沪上观众打造一场年度梨园盛宴。

“东方名家名剧月”创办至今,不断“聚焦新剧目、展示新成果、培养新观众”,做民族艺术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为优秀剧团和剧目搭建平台。今年,名家名剧月将带来两场上海的首演剧目,龙马社原创京味话剧《椅子》作为开幕大戏幽默登场,佛山粤剧院大型粤剧《南海十三郎》担纲闭幕演出。

3月3日首演的《椅子》源自张铁林三十多年前创作的获奖电影剧本,之后还由他执导拍摄成同名电影。时隔数十载,作为张铁林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作品,邀请了一群老戏骨作为班底:刘金山、李勤勤、秦焰、萧岱青,加上脱口秀演员小北加盟,让整部剧以极为松弛幽默的表演,凸显京味话剧魅力。导演张铁林说道,“《椅子》以黑色幽默的形式,写出底层人的无奈,其实是含泪的微笑。”4月21日-22日登台的粤剧《南海十三郎》,也是一部改编自原版电影的舞台剧,佛山粤剧院团队立足本土文化特色,粤港澳文化共融,以艺术本质回归舞台,粤剧人演绎粤剧传奇人物的故事。

上海京剧院今年带来了《新龙门客栈》《锁麟囊》《赵氏孤儿》三台大戏。其中3月17日上演的京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香港同名电影,创作保留了电影经典的故事和人物关系,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戏曲化。3月18日上演的京剧《锁麟囊》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应程砚秋之约而作,“怕流水”“春秋亭”“一霎时”等经典唱段广为流传。3月19日,国家一级演员、白玉兰奖得主蓝天,将携马派名作《赵氏孤儿》,联合田慧、耿露、杨东虎、郭毅、郭威、于同辉、孙伟等多位名家与沪上观众见面,该剧既部分保留了传统戏《搜孤救孤》的唱腔经典,又根据时代的需要,在音乐的创作方面有所突破。此外,海派风韵的代表还有由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带来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张军将领衔主演。

昆曲《1699·桃花扇》是江苏省昆剧院第四代青年演员入团后创排的第一部大型剧目,首演即引发热烈反响。时隔多年,梅花奖得主单雯、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施夏明这对绝美搭档,将再度亮相东方名家名剧月,携手多位“昆五代”青年名家,于3月11日-12日奉上这部代表作。长篇弹词《啼笑因缘·娜事Xin说》集结苏州和上海多位评弹大咖,将于4月9日在东艺亮相。该剧由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云仙担任艺术顾问,苏州市评弹团名誉团长盛小云领衔主演,搭档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与吴新伯、施斌、吴伟东、陈侃、陆佳麒、袁佳颖等名家新秀联袂献演。3月31日至4月1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将携《女驸马》和《红楼梦》两部大戏亮相东艺,集结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带观众重温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

十余载梨园匠心耕耘,“东方名家名剧月”始终践行着“每个中国人,一生中至少看一场戏”的初衷,成为国内第一个以民族戏曲为核心的成规模定期举办的民族艺术展演盛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表示:“东艺会一直坚守一线剧院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作为戏曲艺术阵地的文化担当与意识。”

(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钱云(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主持人)

钱云,女,生于1967年10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主持人。

基本信息

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专业

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

200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研修班

2021年六月,担任《百年正芳华一东方之韵》名家经典演唱会主持人。

特长

朗诵

个人爱好

音乐、书籍、电影

曾主持:1997年—2001年有线戏剧频道《戏剧大观》

现主持:《东方戏剧大舞台》、《名家名段任你点》

东方法学名家|刘晓红:胸怀“国之大者”的国际法学者

刘晓红

人物简介

刘晓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办公室主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曾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国际商会(ICC)仲裁与替代争议解决委员会副主席(2016-2019)。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会(ICC)仲裁与替代争议解决委员会委员、国际体育安保中心(ICSS)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商会仲裁与替代争议解决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会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等职。《东方法学》优秀作者。

她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学术眼光、丰富的实践经历、宽广的国际视野,在法学研究、法学教育和法治实践道路上勇毅前行,在服务国家和上海法治建设中坚定使命担当,展现了当代法学和法律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毕业赠言

孜孜以求,潜心法学教育和研究数十载

刘晓红从教30余年来始终坚持以德修身、为人师表,培养了大批优秀法治人才。近年来尽管行政事务较多,但她始终坚持通过课堂教学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亦师亦友”,深受学生喜爱。主讲的课程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获上海高校全英语课程示范项目、国际商事仲裁法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她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先后于2013年和2017年连续两届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她撰写的《以法治思想为引领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文章,被《法治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牵头构建的“二维”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法学院校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改革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

刘晓红治学严谨,成果卓著。她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项目,中宣部、司法部、教育部、商务部以及上海市哲社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十项,已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部,发表《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软法治理》等学术论文和评论百余篇。她善于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在自贸区法治建设、国际仲裁、上合组织法治、“一带一路”法律保障等领域提出了诸多新思路、新观点,积极推进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创新。她曾担任比利时根特大学、荷兰海牙阿瑟国际法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天普大学、美国旧金山大学等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学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亲和力,在国际法学界得到广泛认可。

在学习贯彻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专题研讨班上

一片赤心,服务“国之大者”担当有为

设在上海政法学院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是主席于2013年9月13日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提出重大倡议之后落实的重要成果之一。刘晓红在“中央领导、上海管理、学校运作”的原则指导下,大力整合资源,精心组建团队,围绕培训、智库和论坛三大功能,为服务国家战略发挥了独特而卓有成效的作用。积极争取学校获批最高人民检察院上合组织检察官培训基地、司法部上合组织成员国法律服务委员会中方筹备办公室、司法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合作交流基地;推动学校入选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组织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推进上合组织国家法学教育交流合作。她牵头主持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法治保障研究”,努力为上合组织长远发展构建法治保障体系。依托中国上合基地这一重要平台,刘晓红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外语优势,加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司法、人文、教育互动交流,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9年12月,刘晓红应邀赴塔什干担任乌兹别克斯坦议会选举国际观察员,全程观摩监督了该国最高会议立法院(议会下院)的选举活动,展示了一名中国法学家的良好形象。

与上合组织前秘书长阿利莫夫先生一起参观上合基地

勇于探索,推动法治实践领域先行先试

刘晓红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曾主持完成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引领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难点与路径研究”,积极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上海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等起草论证工作,为自贸区先行先试提供法治保障。她先后承担了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上海自贸区深化制度创新的重点和法律法规体系研究”“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透明度问题研究”“自贸试验区法治化建设研究”等课题,主编出版国内第一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建设蓝皮书》,参与有关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工作等,积极为上海临港新片区和浦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法治建构作出新贡献。

刘晓红2021年接受市政府聘任担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以来,全面落实中央和上海市确定的仲裁工作改革发展任务,聚焦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总目标,按照 “体制松绑、机制做优、队伍做专、业务做强”的改革要求,组织推进上海仲裁委员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用人与考核评价机制,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推进仲裁队伍国际化,全力推进上海仲裁机构国际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晓红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民生议题,积极提出立法建议,先后提交了《上海市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资源利用立法的建议》《关于出台本市“医闹”认定及管理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关于长三角一体化中法治协调问题》《长三角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立法协同》等议案,努力为上海法治建设出谋划策。

在上海政法学院—马耳他教育与就业部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上

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2016年,刘晓红当选国际商会(ICC)仲裁与替代争议解决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一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籍专家。2018年,她又连任该委员会副主席,2020年完成二届副主席任期后她仍然担任该委员会委员。她利用这一国际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会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商事仲裁政策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努力争取国际规则话语权,发挥国际影响力。她积极推动在国际商会仲裁院设立“一带一路”委员会,并作为其中一名委员大力宣传我国和平发展理念、对外开放政策和“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支持。她2019年受邀在俄罗斯联邦立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作题为《中国商事仲裁国际化与本土化》专题报告,2021年受邀出席欧亚经济论坛法律服务分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受邀出席2021年世界法律大会(哥伦比亚主办)并作线上发言。她在重要的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被称为“走向世界的国际法学者”。十多年前,在她的努力和推动下,Moot Shanghai国际商事仲裁模拟竞赛落户上海,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活动。多年来,她还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埃及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和南部非洲仲裁基金会等多家仲裁机构仲裁员及上海-罗纳·阿尔卑斯国际调解中心调解员,在国际仲裁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

刘晓红因其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在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多次受到表彰。

刘晓红因其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在服务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多次受到表彰,曾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第四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当选“2018年度法治人物”。

“国门开、春潮涌,八面来风、万马奔腾。你踏响时代的节奏,一路破冰,以挺拔之姿,撑起法治中国的天空;让规则的精神超越国别,让发展的视野突破疆界,以法为矩,有容则强,你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昂扬回响。”

以上是刘晓红当选2018年度法治人时的颁奖词,也是刘晓红法治追求的生动写照。

(本专题特约供稿: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本文来源:《中华英才》)

专题统筹:秦前松(中国实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