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配对

赫的意思(赫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3-12-28 10:47:39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说文解字」诗经·大明:赫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考证,《诗经》中与合阳有关的经典佳作就有30多篇,如:《蒹葭》《关雎》《大明》等均描写着合阳的美好。【说文解字】将带领大家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了解中国汉字之美。

大明

佚名〔先秦〕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流变

释义

赫,读[hè],会意字,本义指火红的样子,引申指鲜明、明亮,又引申为盛大、显赫,转指盛怒的样子。

明显,显著,盛大:显~。喧~。~奕。~烜。

发怒:~咤。~怒。~然。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如渥赭”。

常用词组

赫赫有名 显赫

赫字的演化(来源于汉典网)

来源:西部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

「说文解字」诗经·大明:赫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考证,《诗经》中与合阳有关的经典佳作就有30多篇,如:《蒹葭》《关雎》《大明》等均描写着合阳的美好。【说文解字】将带领大家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了解中国汉字之美。

大明

佚名〔先秦〕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流变

释义

赫,读[hè],会意字,本义指火红的样子,引申指鲜明、明亮,又引申为盛大、显赫,转指盛怒的样子。

明显,显著,盛大:显~。喧~。~奕。~烜。

发怒:~咤。~怒。~然。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如渥赭”。

常用词组

赫赫有名 显赫

赫字的演化(来源于汉典网)

来源:西部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

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男孩起名,叫人一眼沦陷

一个好名字会为孩子开启美好的人生,名字也会伴随其一生,因此起名字是很关键的。家有男宝的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用《全唐诗》为孩子取名,赋予男宝宝儒雅高贵之气,提升人生气场,使其一生顺遂、生活无忧。如下便是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男孩起名,叫人一眼沦陷,希望帮助到你。

赫钧

诗词出处:"赫炎溥畅,融大钧。"——《全唐诗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

点评:“赫钧”选自于句中,适合作为男孩名字,给人一种尊贵、正直的气质。“赫”字指显耀、盛大,用作人名形容名声显赫、有权势;“钧”字用作人名代表身份尊贵、气度不凡。给孩子起名“赫钧”寓意孩子能够创造出人生的财富,为整个家族带来荣光。

驰晖

诗词出处:"孤思琴先觉,驰晖水竞流。"——《全唐诗 闻相公三兄小园置宴以元衡寓直因寄上兼呈中书三兄》

点评:“驰晖”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向往太阳的光辉。“驰晖”适合作为男孩名字,给人一种光明磊落、积极向上的感觉。“驰”字有向往、传扬之义,用作人名寓意有追求、勇往直前。“晖”字指阳光,用作人名寓意成绩卓越、光彩照人。

宗严

诗词出处:"聿修严配,展事禋宗。"——《全唐诗 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肃和》

点评:“宗严”是一个典型的女宝宝名字,“宗”这个字的本意指的是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尊敬,尊奉;派别,宗派。“严”的意思是威严刚毅;认真,郑重,庄重。用作人名寓意为人杰出优秀,在人群之中能够遥遥领先,追求卓越,为人坚强勇敢,坚毅不屈,在外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乐仁

诗词出处:"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 第03章 八佾》

点评:“乐”的本义有安心乐意、快快乐乐之义。“仁”是道德范畴,表示美好的道德,美好的品质。而“乐”有快乐的意思外,还有喜好,爱好的意思。取名“乐仁”寓意孩子有高尚的品质和至高的人生追求。

钧达

诗词出处:"云门达和气,思用合钧天。"——《全唐诗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第二奏》

点评:这两句写出了天下太平,大家都向往着同一片蓝天。“钧达”选自于句中,适合作为男孩名字,意思是努力开阔新天地。给孩子起名“钧达”是希望他能拥有光明的前途,有飞黄腾达、大展宏图之义。

驰风

诗词出处:"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全唐诗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点评:“驰风”选自唐诗,这句诗的意思是:车马驰行的大道吹起春风阵阵,陪着皇帝的车马驶出建章宫。“驰风”可以理解为在春风中奔驰,体现了自在随意、潇洒风流的洒脱气质,作为男孩名字十分合适,寓意宝宝目标坚定,一旦定下了目标,就能为之奋斗努力,神采飞扬的奔向前方。

临齐

诗词出处:"下临万宇,上齐七政。"——《全唐诗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崇德舞》

点评:“临齐”选自唐诗,这句诗的意思是对下能够治理万民,对上能够管理七星。这是一首应制诗,主要是赞扬君王的功绩,“临齐”作为宝宝名字,寓意宝宝能够像君王一样,有领导天赋,能够见贤思齐,不断勉励自己取得更为长远的进步。

笑宜

诗词出处:"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楚辞 九歌》

点评:含情脉脉开口微微笑,你爱我啊美丽又窈窕。“笑”在文中是含情脉脉,“宜”是微微笑。取名“笑宜”寓意孩子美丽,甜美,爽朗。

瑞南

诗词出处:"南雪不到地,今雪瑞非常。"——《全宋词 水调歌头(大雪登望京楼)》

点评:“瑞南”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南方的雪不常下,今年的雪是祥瑞的象征。“瑞南”适合作为男孩起名,寓意孩子有着绝佳的好运气,不仅能给家人带来幸福,自己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瑞南”也有性格和善、温暖阳光之义。

佩宛

诗词出处:"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诗经 葛屦》

点评:如果抛去原文,单看成语的出处,我们看看分别有哪些成语呢?“佩”取自于“怀黄佩紫”,意思是怀里揣着金印,腰间佩着紫绶。指身居高官显位。“宛”取自于“宛转悠扬”,意思是指声音悠扬动听。所以大家会发现,其实和本义相差无异。表达父母希望孩子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温柔美丽。

维明

诗词出处:"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全唐诗 送张瑶贬五谿尉》

点评:“维明”选自于句中,诗人在句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前途的积极畅想,也有宽慰之义,能体现出诗人的善解人意。“维明”作为男孩起名合适,首先寓意着孩子与诗人一样有颗善良、仁和的心;其次也寓意着孩子处事公道,讲原则,有底线,维护弱者的权益。“维明”给人一种正派的气质。

▼ 关注首页更多起名建议

▼ 解答起名问题

宋代的“赦宥”有大赦、德音、曲赦三种,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宋大诏令集》中赦书德音的标题是在编敕时所加,还是《宋大诏令集》的编纂者所加,我们尚不能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赦书德音的标题最晚是在高宗朝形成,最起码可以反映南宋初对赦书内容和规格分类的观点。我们看到的这些赦书,如果不仔细区分曲赦和德音的概念,就无法理解这些赦书究竟属于德音还是曲赦,为区分二者,我们先梳理一下德音的演变与含义。

一、德音一词的起源

德音一词起源甚早,《诗经》中即有“德音”词语,如“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它是指敬称别人的善意言语以及好的名声等。同时,德音还可以指某种音乐之制,如“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此之谓德音。”

汉始出现以德音称呼皇帝的诏旨,如仲舒曾对汉武帝说:

“陛下发徳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

德音即臣下对皇帝言语的敬称。东汉元帝时期,因珠崖郡叛乱,当时大臣有的主张讨伐,有的主张遗弃该郡,后汉元帝以劳民伤财为由下诏放弃该地,被大臣称为“此元帝所以发徳音也”。

此时,德音应已具有皇帝有德之言的含义。唐朝,右常侍补阙拾遗、左省起居舍人均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之制诰、德音。”仍然代称皇帝言语。

在唐代,德音也逐渐演变出另外一层含义,禹成旼认为:“德音成为了唐代皇帝诏书的一种新种类……一部分德音含有‘降’的内容,宋朝相对明确的德音概念,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从其研究来看,德音在唐代的确具有演变为赦宥的趋势,并且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当作赦宥的一种在使用。这种趋势在宋代如何变化而被宋人归为赦宥的一种呢?

二、德音是如何被宋人归为赦宥

北宋中期的宋敏求说过:

“本朝之制,凡霈宥,大赦、曲赦、德音三种,自分等差。宗衮言:‘徳音非可名制书,乃臣下奉行制书之名,天子自谓徳音非也。’予按唐《常衮集》赦令一门,总谓之徳音,盖得之矣。”

虽然宋敏求也质疑德音不应该成为赦宥类型的名称,应指臣下奉行皇帝制书之名,但至少在北宋中期,宋人已经把赦宥看作是三类了。

从前面所叙述的德音一词的演变可知,德音有敬称皇帝言语之义,前文所引唐代宗时的宰相常衮在编集唐代赦令时,以德音命名赦书,是敬称皇帝命令。那么宋代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呢?

宋代同样还有以德音敬称皇帝旨意这种用法。如宋代起居舍人的职掌:“使得尽闻明天子徳音,退而书之。”宋代还普遍存在一种赦书与德音并列连用的情况,朝廷在进行编敕时,往往把赦书德音附于编敕之后一道进呈。如:淳化二年(991),翰林学士宋白在上《淳化编敕》二十五卷的同时,还上《赦书德音目录》五卷。

到真宗朝,大臣在议论编敕之事时,论及太宗朝《淳化编敕》为三十卷,那么这三十卷肯定包括《赦书德音目录》五卷。

我们知道,宋代法律编修的实际形式为编敕,从上句话看,宋人把对赦书德音的整理也看作为立法形式。就在真宗朝这次编敕过程中,“又以续降赦书德音凡道别为一卷,附《淳化赦书》合为四卷。”这些都是赦书与德音直接连用的例子。

更令人困惑的是曲赦与德音连用,二者在同一个赦书中出现但并不直接相连,这与赦书德音直接相连这种模式有所差别。《宋大诏令集》中有一些赦宥名称经常把曲赦和德音连用,让人很难分辨其是曲赦还是德音,下面略举几例:

《曲赦陕西、河东德音》:

应陕西、河东路罪人,除劫、谋、故、斗已杀人,至十恶不赦,及情轻奏裁外,余死罪已下,递减一等,徒已下释之。

《曲赦梓州路州军德音》:

可曲赦梓州路诸州军,限赦书到日昧爽以前,除杀盗及枉法不赦外,枉法自盗死罪情轻者,奏取旨。斗杀死罪情轻者,减一等,刺配千里外牢城。其余咸赦除之。

材料显示,宋代以曲赦、德音命名文书的情况很普遍,这些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颁布的德音,和曲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涉及到了德音的使用范围问题。

三、大赦、曲赦、德音的区别

宋代大赦与曲赦较容易区分,从其赦免区域上来看,大赦恩及天下,曲赦恩及某些地区。大赦与德音也较为容易区分,大赦的赦免力度比德音大。

曲赦与德音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宋人对德音颁布区域范围的界定,前文所引宋人观点存在着矛盾。王应麟认为德音“比曲赦则恩及天下,比大赦则罪不尽除。”即德音在赦免范围上是恩及全国,在赦免力度上比大赦低。

《宋史》则认为德音“所被广狭无常”,德音恩及的范围既可以像曲赦一样是某些地区,又可以是全国。二者的观点存在矛盾之处,但从上面所举宋代赦例来看,笔者认同《宋史》所持观点。

德音与曲赦在赦免力度上也有区别。德音是杂犯死罪降流、流以下罪全免或杂犯死罪降从流、流降从徒、徒以下并放。曲赦并非像马端临所说的曲赦“释杂犯罪至死者”,同样也是释放流以下罪或徒以下并放罪。在个别情况下,实施于特定区域的曲赦才有像大赦一样赦免力度。如太祖乾德三年(965)平蜀时的曲赦,其赦免力度甚至超过一般大赦,为“应伪蜀管内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咸赦除之。”开宝四年(971)平广南曲赦赦书也是“赦广南管内州县常赦所不原者”。

在一定区域内曲赦的法律效力可以和宋代即位赦相比,这也许是宋初制度不太完善情况下的特例。另一情况是庆历八年(1041)平王则曲赦河北制书,出现了赦免杂犯死罪及以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德音和曲赦均没有大赦赦免的力度大。

四、赦免区域范围的区别

但是在在赦免区域范围上,曲赦是某种情况下对某个特定区域罪徒的赦免,王应麟认为德音“比曲赦则恩及天下,比大赦则罪不尽除。”大致上可以概括德音的发布范围,德音既可指恩及天下,也可恩及部分地区或者一州、一京之地,和曲赦一样可以灵活的确定赦免区域。

事实上,在整个北宋时期,各种类型的赦免力度并非像后人说的那样泾渭分明,朝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赦免。不同时期对各个地方的赦宥政策不同。乾德三年(965)平西川时颁布了曲赦,在西川境内“罪无轻重咸除之”。太平兴国三年(978)恢复泉州时,“虽降德音止于其境,无轻重咸如大赦之例”。

这两次曲赦和德音不仅赦免力度没有区别,而且在赦免区域范围上也是一样的。我认为北宋时期,曲赦和德音在赦宥的力度上并没有如后人总结的那种规律性,在区域性上,德音比曲赦灵活,既可像曲赦一样赦免某个或某些地区,也可以是恩及天下。神宗时,周表臣上奏:“臣伏见国家毎因天文之异、水旱之灾,大则行德音于天下,小则曲赦于四京。”朝廷颁降德音时的大和小是指灾情的大小及颁赦范围的大小,和赦免力度是无关的。

综上所述,宋代存在三种类型的赦宥形式,但赦宥的施行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只能说大赦和曲赦是两个很好界定的类型,大赦的赦免力度和赦免区域均比曲赦大,不过个别时候,曲赦在某个地区会发挥像大赦一样的效力。德音作为一种灵活的方式,存在于二者之间,满足了统治者不同的赦免需求。在赦免区域上,德音可以恩及天下,也可以特定于某个或某些地区。在赦免力度上,德音绝大多数情况低于大赦,但和曲赦没有明显的区分。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界定北宋德音,它在大赦与曲赦之间具有缓冲意义,配合了宋代名目繁多的赦,更为灵活的适应了统治者的需求,无论何种赦宥类型均未摆脱皇权的窠臼。

《说文解字》第607课:《红楼梦》贾赦名字中“赦”字有何深意?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两个汉字:“斁、赦”,在现代汉语中,“赦”字在一般辞书中归在“赤”部,检索时要注意。同时,“赦”是现代汉语次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而“斁”则属生僻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赦”,实际上,明白了“赦”字的意义,就明白了在《红楼梦》中,作者为什么给贾赦起名叫“赦”了。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斁。读音有三个:

(一)y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斁,解也,从攴,睪声。《诗》云:‘服之无斁。’斁,猒(yàn,同‘厌’)也。一曰:终也。”形声字。本义是解除。另有一义是终止。

这里的《诗》,指《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在这里“斁”指厌弃。这三句诗的意思是又割藤蒸煮又织麻,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呀不厌弃。这个附代的字义,后世也有人用,只是用法略有差别。晋代傅玄《桑椹赋》:“嘉味殊滋,食之无斁。”用的也是这个“厌弃”的“厌”,指讨厌、嫌恶。指桑椹的味道鲜美悠长,让人喜欢。

(《诗经·葛覃》诗意)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也。此与‘释’音义同。”“斁”的本义就是解除,经典中没有应用实例。

许慎说”斁“还有另一义“终也”,即终;终止。元稹《莺莺传》:“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就是眷念没有终止之意。

它还有另外的用法:

(1)厌倦;懈怠。《诗·鲁颂·泮水》:“徒御无斁。”郑玄注:“徒行者,御车者皆敬其事又无厌倦也。”步兵车兵连续作战毫不厌倦。

(2)盛貌。《诗·商颂·那》:“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考古中出现的祭祀用《万》舞符号)

(二)dù。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败坏。《书·洪范》:“彝伦攸斁。”孔传:“斁,败也。”《诗·大雅·云汉》:“耗斁下土,宁丁我躬。”郑玄笺:“斁,败也。”上天败坏,这般为害人间,大难恰恰落在我的身上。

(三)tú。这个读音出自《集韵》。涂饰,《集韵·模韵》:“斁,涂也。”《新语·资质》:“饰以丹漆,斁以明光。”

“斁”的小篆写法如图:

(斁的小篆写法)

2、赦。读音有两个:

(一)shè。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赦,置也。从攴,赤声。[亦攵],赦或从亦。”形声字。本义是宽免人的罪过。关于这个本义,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网部》曰:‘置,赦也。’二字互训,赦与舍音义同,非专为赦罪也。后舍行而赦废,赦专为赦罪也。”所以,许慎这里的“置也”,其实就是“宽赦”之赦。《易·解》:“君子以赦过寡罪。”孔颖达疏:“赦,谓放免。”君子因此赦免过失而宽宥罪恶。

(钉在十字架而获得赦免的耶稣)

正因为“置、舍”相通,最终形成以“置”释“赦”。也就有了《尔雅·释诂》:“赦,舍也。”郭璞注:“舍,放置。”的解说,也就是说,赦又有“舍弃,放置”的意义。

我们读《红楼梦》,其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贾政的哥哥,宝玉的伯父,叫贾赦,就是这个“赦”字。作者用这个字给贾赦命名,正是把“赦”的两个意义都用上了。贾赦是被贾母和贾族舍弃和放置不顾的人,同时也是个罪过深重,需要赦免的人,作者对于这个人物,最终还是笔下留情了。

还有朋友考证说,贾赦字恩侯,赦是“赦免”。贾赦作为嫡长子是第一继承人,本不需要皇帝开恩豁免就可袭爵,所以,贾赦字恩侯隐喻他曾失去继承权,是皇帝开恩豁免才得了爵位。这个赦字寓意深远啊。

(贾赦)

本义之外,“赦”还有其他用法:

(1)减免租赋。《汉书·食货志上》:“(边食)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可以到时减免,不收农民田租。这里的赦,不能释作“赦免”,因为农民交纳租赋,并不是罪,只是责。

(2)通“螫(shì)”。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赦,假借为螫。”《诗·周颂·小毖》:“莫予荓蜂,自求辛螫。”唐陆德明释文:“螫音释。《韩诗》作‘辛赦’。赦,事也。”不再轻忽小草和细蜂,受毒被蜇才知道烦恼。

(蜜蜂螫人)

此外,赦还是姓氏。《姓觽·祃韵》:“赦,《千家姓》云:‘河东族。’”

(二)cè。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敕”。击马。《集韵·麦韵》:“敕,《说文》:‘击马也。’或作赦,通作策。”

“赦”的小篆写法如图:

(赦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07,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每日一字」 赦(2478)2021.06.11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继续解析田英章先生楷书《虞恭公碑》。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下面里摘取制作的,已解析过的字请在本公众号里(从主界面里进入)查阅。

情存於慎赦。眇焉千载,於斯一

第一千八百八十一个字:赦

赦 shè:异写,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赤”字异写为“亦”字,斜势抗肩,不要写宽。首点位置要靠右,稍重,收笔稍出锋;横画起笔左探,大抗肩,勿重,过点笔即收;两竖稍偏左,起笔左低右高,距离不要远,整体稍左斜,略呈背势;左点位置稍靠下,稍重;右点稍靠上,从右竖引出,勿长。

右部“攵”旁稍宽,左收右展。首撇起笔稍高,稍重,向下角度稍立,注意收笔位置;横画起笔偏下,大抗肩,渐重,注意长度;下面撇笔起笔偏左,撇身要弯而有力;最后捺笔露锋起笔,一波三折,要舒展流畅,规范俊美,注意捺角与上面横画的右端相对应。

元 · 鲜于枢 · 王安石杂诗卷

元 · 邓文原 · 急就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