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虎

日知其所亡(日知其所亡的亡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2-30 22:07:29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善读「论语」19.5:日有所知月无忘,君子好学应上达

「子张篇第十九」5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所没有的知识,每月都不遗失所拥有的技能,就可谓好学了。”

【注释】

“子夏”,孔门十哲文学科弟子,小孔子44岁。15岁即入孔门,曾随孔子周游列国。

“亡”,音义皆同“无”。此处指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

“忘”,遗也。遗失、遗弃。如《尚书·微子之命》中的“曰笃不忘,谓不遗也”。

【评析】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的“艺”,即子夏“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者;“游于艺”,即学于艺,亦即学习知识技能。就是说,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以为仁、进德、行道为宗旨。能如此为学,便是“下学而上达”(14.35),是“君子上达”(14.23);若是只专注于学术本身,而无视学术所应有的道德伦理,那便是“小人下达”。所以孔子论及“好学”时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又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6.3)。“敏于事而慎于言”,即为仁;“就有道而正焉”,即行道;“不迁怒,不贰过”,即进德。曾子作《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谓秉承了孔子为学的宗旨。是故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但细审子夏为学之言,虽有勤勉用功的态度,却只及于知识技能的学习积累,而不及于为仁、进德、行道之旨,正应了孔子“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之说,似确有子张所谓“执德不弘”(19.2)的弊端。因此,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应当不是无的放矢。

《论语》智慧:一个人怎样才能称之为好学

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大概都会发现这样一些“好学者”:每天都埋头于书本之中,沉默寡言,对其他事情几乎不闻不问,而成绩没有丝毫的起色和进步,甚至有所下降。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人我们能谓之其好学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人我们只能称之为“死学”,把知识学死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一个人只知学而不思考,那么他就与机器无异。

关于好学,《论语》原文中说道:“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不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翻译意思为:“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很清楚解释了何为好学者。

其实一个真正好学者对于知识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自发地坚持学习。因为他们不以求学为苦,而是以求知为乐。当被一个问题困扰时,他可能茶饭不思,而当解决某一疑问时又会变得欣喜若狂。能够以求知为乐,除了兴趣使然外,我想还和投入身心后获得的巨大成就感有关。当我们心无旁骛地投入一件事,并且能够长时间坚持下去,而当经过一点点量变的积累,渐渐地就会显示出一点成果来,最终发生大的质变。往往好的成果和成就带来自信与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加我们学习的动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乐趣和求知欲便沛然而生。

《论语》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就要求我们每天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不足而求知。也就是老师常说:“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而除了每天学习新知识,更要紧的是,不要把学过的抛之脑后,不闻不问,重复所学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做到学而勿忘,得而不失。旧学加新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坚持,我们才能一步步提高进步,也才能称之为好学。

国学里蕴含众多智慧,需要我们慢慢品味体会!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子张篇》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

▲亡[wú]:同“无”。

【译文】

子夏说:“每天学会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已经学过的能力,这样就可以称为好学了。”

【学而思】

学习没有捷径,短时间内猛啃几本书不会有进步,只有日积月累才会有所收获。

参读《为政篇》2.11“温故而知新”。《泰伯篇》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