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释说
这是个“爻”字,本为象形字,读作yáo。①是甲骨文的形体,像物与物互相交叉的形状。②是金文的形体,像三物互相交叉的形状。③是小篆的形体。④为楷书的写法,与甲、金文的形体一脉相承。
《说文》:“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许说“爻”字的本义为“交”是对的。但说“象易六爻头交”则不对。“爻”字仅有四画,不足六爻;再说,《周易》中的六爻均为平列,头亦不相交。
在《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称为“爻”。“⚊代表阳爻,“⚋代表阴爻。每三爻合为一卦,可得八卦。以两卦相重可得六十四卦。爻的变化就决定了卦的变化。
“爻”字的本义为“交叉”义。马叙伦、蒋善国认为:“爻”即“枑”字初文(枑,古代官府门前的木制障碍物)。朱芳圃认为:“盖象织文之交错。甲文网字从此。”张舜徽认为:“爻即殽之初文。”各家说法虽然不同,但其“交错”之义是一致的。
“爻”为部首字。但真正属于“爻”部的字是很少的,有些汉字只是因为它们的楷书结构中含有“爻”的笔形而又难以归部,也就只好归入“爻”部,如爽、肴、爾等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象形字。商代甲骨文凡四笔,每两笔作一交织叉状,然后两叉上下重叠,象交叉、交错、交会之形。繁体则为六笔,作三叉重叠,然未取得主流地位。战国时或将重叠的两叉整合作井形的
,亦未进入主流。楷书作爻。《说文》本义为交,即交织、交错。《易》使用的卦符变换交错,故以爻命其基本符号。⚊为阳爻,⚋为阴爻,三爻相重得八卦,六爻相重得六十四卦。《易·系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卜辞用作人名。《殷虚书契后编》4.11:“贞:㞢(侑祭)于爻戊(即学戊,人名)?”亦用作地名。《前编》1.44.7:“王狩于爻?”用作族名。父乙簋:“爻父乙。”通“崤”,地名。韩方足布“土爻”读土崤。通“殽”,地名。秦陶“爻”读殽。以上读yáo。通“效”,效法。《易·系辞上》“爻法之谓坤”古本作“效”。通“
”,商代祭名。《殷契卜辞》501 :“丙寅卜,
贞:翌丁卯王其爻,不冓(遘)雨?”以上读效。通“教”,训练。《铁云藏龟拾遗》10.6 :“王弗爻马,亡疾?”通“较”,古代车厢上两旁的横木。
侯鼎:“锡汝矩鬯一卣、玄衮衣……帱爻。”(张标)
——李学勤《字源》
来源:汉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