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开始做梦了,一重又一重,层层叠叠,恰似遮不住的青山巍巍绵延无尽,挡不住的绿水悠悠源源不断。
我的梦从黑夜到白昼,我的梦从入睡到清醒。
它来时无影,去时无踪,但它真真切切地来过了,在我的大脑里徘徊迂回。我知道,它也知道。
它如烟似雾,似真似幻,但它实实在在地来过了,它留下了一些真实的影像,它描述着一个未知的故事。我知道过程,它知道结局。
梦有长有短,有深有浅,有各自成章,有连续成篇。
昨夜入梦,梦中梦。每当我以为已经醒来时,才发现我还在那个梦里。我一遍一遍给人讲述着这个梦,最后才发现是一遍一遍说给自己听。于是,这个梦,又绵延下去,一次次重复。
但真正醒来再入眠,又走进了另一个梦。梦里有放风筝的轻松,也有逃跑的紧迫,有似曾相似的情景,又有全新的剧情。梦把一些毫不相关的内容,揉碎放到一起,看似杂乱无章,又衔接的恰到好处。于是,最后一个梦,竟自动识别到第一个梦的内容,为第一个梦的结尾续上了清晰的过程。
瞠目结舌吧!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也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离奇之处就在于其光怪陆离,不可捉摸,它时时在变。有些梦境你似乎知道其过程和结果,你正在重新走一遍。有些梦境又好像很熟悉,似乎已经经历过无数次。有些梦境里,从没人开口说话,可你心底却有很多声音,你似乎了解每个人的一举一动,甚至内心活动……大概,梦是我们自己独有的世界吧!我的世界我有时可以做主。
真的只是有时自己可以做主。在大多数时候,我的梦是凌乱的,有时清晰可见,有时似雾如烟,有时轻松愉悦,有时压抑不堪。有时很真,只有在我醒来的一瞬才惊觉原来一切是梦;有时很假,梦里就知道自己在梦里。只是这个时候,我是在梦里,还是正在构筑一个梦境呢?
而,关于梦,我有过很多梦,仿佛梦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伴随着睡眠而来,不论白天和黑夜。这样,有时会让人很累,而有时却很新奇,仿佛正常经历一种全新的生活。只是这生活,很多时候只是电影,而不是电视剧,不然,真得是可以体验多样人生了。
我相信许多人说梦,说的是真实的梦想,而我说梦,说的则是虚幻的梦境。
我的梦,它来亦来,去亦去,完全由梦不由我。
从22岁走上人艺舞台,朱旭演了60余年戏。这位人艺的老艺术家在舞台上、在银幕中和荧屏中,以自然天成的表演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9月17日清晨,家人从医院接上他的遗体,送至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与亲友和公众做最后一次告别。
此时,告别厅内“长亭外古道边”的音乐轻柔响起,白菊百合飘香。来自社会各界的花圈和挽联簇拥一处。
、、张和平等老领导送来了挽联,刘恒、林兆华 、陈国富 、郑榕等老伙伴送来了挽联,贾樟柯、姜文、姜武、刘若英、黄磊、张艺谋、刘晓庆等演艺界的后辈也都送来了挽联。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的挽联诉说着一段动人故事。
现场,亲友和众多文艺界人士已安静等候,大家彼此拥抱,轻扣老爷子亲人的脊背不多言一句,大家都在等候,等候老爷子的最后一次谢幕,等候送老爷子最后一程。
近10时,告别正式开始。
老爷子的孙女朱维捷泣泪读出感人至深的告别词。她说,在外人眼里,爷爷是成绩卓越的艺术家,但在她的眼里,爷爷就是永远让她可以听到精彩故事的老爷爷。她说,自己的爸爸和叔叔都有听力障碍 ,但是爷爷将他们培养成人,并让他们和爷爷一样充满自信和豁达。
2015年,朱旭的老伴去世后,朱维捷就常常看到爷爷在家中睹物思人。那时她便感觉到,也许爷爷会追随奶奶而去。她说,晚年爷爷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当属小重孙团团的到来。爷爷常常沉默不语看着小团团咿呀学语,享受这份天伦之乐。
其实,朱旭老爷子对很多晚辈都曾给予如父亲般的温暖。
姜武一共与老爷子合作过三部戏,他说“老爷子演戏有一种严格,那是你和他跟着他的时候能感受到的”,他还记起当年拍摄《洗澡》时,每次回宿舍睡觉都要经过老爷子的房间,一推门,就见小茶几上摆着花生米和酒。爷俩就坐下来喝点小酒,聊上一聊。至今,姜武仍然有些无法接受老爷子离去的事实。“我感觉好像是做梦一样。”
人艺演员说,人艺一直秉承“先做人,再演戏”的传统,朱旭老爷子在人品、戏格方面都是晚辈们的榜样。
蓝天野
老艺术家蓝天野、吕中等也前来送别。老艺术家李滨忆起四十多年前,朱旭扎风筝,大家一起放飞的日子。她说,他的幽默是很深刻的,这与朱旭的自身条件有关系。他口吃,口吃的人说话前就要在脑子里多想一会儿,大脑要翻译一下,因此他的表演也很不一样。
人们都记得朱旭热爱生活,爱玩儿、会玩儿的一面。
宋丹丹
宋丹丹忆起和老爷子喝酒的故事。朱旭重病时,宋丹丹前去探望,发现老爷子特别想家 ,于是就劝家人允许他回去住几天。回到家中的朱旭很开心,本来也不怎么进食了,一回家又想喝点酒,宋丹丹就送去了茅台、饺子和两只蝈蝈,老爷子因为这个,还打电话来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怎么谢谢你啊!”说到此处,宋丹丹再次眼眶湿润。
昨晚刚刚在保利剧院结束话剧《明年此时》演出的蒋雯丽,今天一大早就赶来送别朱旭老师。她和朱旭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时格外悲痛:“朱老师没有女儿,我就跟他说,你就把我当成你的干女儿吧。他临走的前一天,我还去医院看望他,没想到就是最后一面了。”
蒋雯丽
蒋雯丽和朱旭曾合作过四次,蒋雯丽回忆第一次和朱老师合作是1994年中日合拍的《大地之子》。但其实蒋雯丽在电影学院上学时就被朱旭在话剧《哗变》中的演技所折服。
蒋雯丽真正跟朱旭有很多接触,是在美国拍摄《刮痧》的那段时间。“那时候剧组在美国一起生活了两个月,演员们都是形影不离。我就发现了朱老师的一个小窍门,他喜欢把台词写在小卡片上,揣在兜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句话要怎么念,他会尝试各种不同的语气。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幽默和乐观的人,大家收工后都喜欢听朱老师讲故事,朱老师特别会说故事,他说起自己当初期间被关在牛棚的经历,虽然惨痛,但他总能从中捕捉到乐趣,看到好玩的一面,非常乐观。那种对待生活的态度,那种逆境中依然豁达自如的心态,真的非常感染人。”
蒋雯丽导演作《我们天上见》是两人最重要的一次合作,蒋雯丽在写剧本时,写到“姥爷”这个角色,就想到朱老师。蒋雯丽说:“拍电影这两个月,我再次感受到了朱老师的专业和认真。当时有一场戏是地震了,姥爷要把长大的小兰背出去,考虑到朱老师年事已高,我当时决定不要这场戏了,但是,朱老师坚持要拍,且其中一个重要镜头不用替身,为此开工前他还专门带了护腰,坚持把那个镜头拍了下来。后来这场戏虽然很可惜被剪掉了,但朱老师的敬业认真让我终生难忘。”
濮存昕
田壮壮
吴刚
杨立新
秋意渐浓,天高云淡。告别厅里的巨幅照片上,朱老爷子用淡淡的笑容凝视着亲友晚辈们,慈祥而安然。也许,他的心意早已飞上天空,与爱妻团聚。
人物档案
话剧大师洪深曾说,“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 朱旭始终将这两句话作为自己从艺的座右铭。他善于观察,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过数十个性格独特、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他风趣幽默、细腻传神的表演,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82岁的朱旭还站在了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扮演《甲子园》中的姚半仙,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有人称朱旭是大器晚成,更有人说他是“老来红”,舞台之外,他通过电影、电视与观众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电影《变脸》剧照
1984年,已经54岁的朱旭初涉影坛,从此便成为了银幕和荧屏上的常青树。他先后参演电影《红衣少女》《清凉寺的钟声》《小巷名流》《鼓书艺人》《阙里人家》《心香》《我们天上见》《变脸》《洗澡》《刮痧》及电视剧《末代皇帝》《大地之子》《似水年华》《沧海百年》《日落紫禁城》等。
电影《洗澡》剧照
《末代皇帝》 (1988)
《我们天上见》,是朱旭最后一部电影
他是观众心目中儒雅的君子,慈爱的长者,可爱的老头儿。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9月15日凌晨2时20分,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这个九月
我们已经送别太多大师
1
常宝华:要做“蔓儿”,不做腕儿
9月7日,88岁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在京逝世。常宝华1951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授业徒弟包括赵福玉、牛群等,代表作品有相声《帽子工厂》、小品《语言医生》等。他从七八岁学艺登台,长大后当过海军、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转化为幽默,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欢乐。常老曾说自己做“蔓儿”不做腕儿,“观众是土壤,没有土壤,谁也成不了蔓儿。”
2
盛中国:《梁祝》奏罢,化蝶而去
9月7日,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梁祝》。盛中国1941年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母养育了十一个孩子,其中十个以音乐为专业,共有九人拉小提琴,因此这一家有着“中国乐坛第一名家”的美誉。
3
单田芳:“他一张嘴,就是沙场,就是江湖”
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单田芳的评书与时俱进,几十年岁月里,中国几代人通过半导体、电视机、网络收听收看他的评书。“他一张嘴,那就是沙场,就是江湖,所有的历史演义风云变幻,都在他一个人的声音里。”
4
朱旭:“最好的老爷子”走了
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北京人艺著名艺术家朱旭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朱旭曾出演过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还参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不留痕迹的表演,被评论为“完全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
昨天晚上干活累了睡的早,梦见我最疼爱的老公,好长时间没有来我梦里了,看见我老公还是那么高大帅气,问他你去哪里了我好想你,老公说:他不想让我看见,怕我伤心难过。
后来,他让我找个人品好的嫁了吧,不要再折磨自己了,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他们都有拉呱的。唯独剩下你这个可怜的人,是我对不起你,把你丢在了半路上,让你受了太多太多的委屈。虽然,想让你找个人嫁了,但是,我的心是非常疼的,舍不得让你再让你再迈出那一步,我老公说了很多很多的话,有的我记不清楚了,就知道哭啥也说出来,后来哭醒了。
为什么我们这么相爱吗?因为,我十九岁就和他相识,到相恋结婚,二十多年从来没有分开,很少吵架,他非常疼爱我,我也很爱他。突然的去世对我的打击太大了,一句话都没有留,真的是风筝断了线。
《红楼梦》里有一个“字”出现的概率特别多,且每次或明或暗的出现都能直指秘密核心,就是“南”字。
本文借由“南”字,梳理一下与其有关的几个关键线索。
一,地陷东南的甄士隐
《红楼梦》第一回,就讲到“地陷东南”,引出了甄士隐。
甄士隐一家三口的兴亡,直接关乎宝黛钗三人的一生,还有贾家兴亡的真相。
甄英莲丢失又死去,是林黛玉的写照。
甄士隐家破人亡又出家,是贾宝玉的写照。
封氏家破人亡,丈夫离去出家,是薛宝钗的写照。
而甄家被“隔壁”一场大火烧得家破人亡,也暗示荣国府败亡的根源,在隔壁宁国府,是为“家事消亡首罪宁”。
二,江南甄家
江南甄家普遍被认为与贾家对应。一南一北,亦真亦假。
由于贾宝玉和甄宝玉极为相似,也说二者其实一家。江南织造曹家故事就大体以此为依据。
不过,从贾家从南京北迁,南北各有一座国公府来看,分明是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的情况。
如此一来,南京甄家为真,代表嫡长正统。北京贾家为假,则是小宗非正统,讽刺朱棣篡位得位不正。
对此,荣国府的贾赦袭爵,却是贾政二房当家,也给出暗示。
三,南院马棚起火
刘姥姥给贾母讲雪下抽柴的故事,交代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后文。谁想故事没讲完,南院马棚突然起火,表明金玉良姻是祸非福。
不但如此,这件事还暗示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不久,贾家就被抄家。妙玉的体己茶也有暗示。
与甄士隐家葫芦庙的火一样,火通祸,表明祸事发生在“南”。南院很关键,下文再说。
四,薛蟠被强盗打劫
薛蟠去南方做生意,还去了林黛玉的老家姑苏。不想回来路过京南的平安州不平安,遭遇强盗打劫,被柳湘莲所救。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薛蟠遭遇的强盗,就是柳湘莲的精心策划,目的是为与薛蟠化解恩怨,能够回京。
但这件事的核心在两点。
第一,薛蟠字文龙,号呆霸王。有帝王之影射。
当日薛蟠打死冯渊抢走香菱,预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局是贾宝玉遭难后,林黛玉被异国王“抢走”为妃。
薛蟠被强盗打劫,代表皇帝遭遇了一场类似马嵬驿之变的变故。不但影射贾元春之死,更预示了贾家抄家的真相。是为“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二,柳湘莲故意设计陷阱针对“帝王”,也暗示贾家与北静王图谋不轨,要针对皇帝不利。
王熙凤讲述“聋·子放炮仗”的故事,就指出贾家要与北静王这“龙子”一起做惊天之事失败,与薛蟠被打劫对应。
再要说回“南院起火”。南院通南苑,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因苑内有永定河故道穿过,形成大片湖泊沼泽,草木繁茂,禽兽、麋鹿聚集。是皇家猎场,最容易出现针对皇帝不利的行动。
薛蟠从南回京,走了陆路,他被强盗打劫,与贾家南院起火故事结合来看。细思极恐。
五,粤东的官和茯苓霜
粤东的官送给贾家几篓茯苓霜,导致柳五儿殒命没能进入怡红院。
柳五儿就是林黛玉的影。她的死影射黛玉之死。她至死没能进入怡红院,也表明宝黛姻缘无果。
一切根源来自“粤东的官儿送来的茯苓霜”。
茯苓霜为草木精华制成,就仿佛太虚幻境的“群芳髓”。
林黛玉是草木之体,失去精髓仿佛泪尽而亡,应与“南”有关。粤东在南。
六,南柯子又叫南歌子
果然,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后,第一期就是作《柳絮词》影射众人之婚姻。
结果贾探春得了《南柯子》,又叫南歌子。
《南柯子》有南柯一梦之意,与贾母当日在清虚观打醮掣得《南柯梦》的戏一样,代表贾家富贵的败亡和幻灭。
而贾探春外号蕉下客,典出蕉叶覆鹿。
贾宝玉又与《邯郸记》的黄粱一梦有关。
兄妹二人都是“做梦人”,合作《南柯子·柳絮》,贾家败亡注定不可避免,
且败亡原因不但与“南”有关,贾探春外嫁之后就是败亡的具体时间。
贾探春远嫁,根据薛宝琴的西洋美人诗来看,最可能嫁去西海沿子真真国那边。会与郑和下西洋的路径重叠,“南下西去”。
《南柯子·柳絮》讲述有贾宝玉在贾探春出嫁后还能一见。肯定在贾宝玉出家后去寻了妹妹。
那么,他去找贾探春干什么?
众人作柳絮词影射姻缘。不光贾探春远去,林黛玉的柳絮词和《桃花行》也讲远去离开贾家。
柳絮词后潇湘馆放风筝,黛玉的美人风筝飞走,贾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追不上。表明林黛玉远去,贾宝玉不能相随。
但贾探春的凤凰风筝被另一只凤凰缠住后,遭一只双喜字风筝再来缠住裹挟而去,是有凤来仪,二女同嫁为王妃的伏笔。
贾探春的杏花签,必得贵婿,预示远嫁作王妃。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昭君出塞故事,同样远嫁作王妃。
贾探春给林黛玉取号潇湘妃子,则是娥皇女英姐妹同嫁舜帝的典故。
种种线索都表明贾探春和林黛玉二女同嫁西海沿子那边。贾宝玉出家后,其实是去找林黛玉了。
七,南安太妃
贾探春与林黛玉为什么会“同嫁”?
柳絮词后,曹雪芹马上写到贾母寿庆,来了南安太妃要看姑娘们。
当时贾探春陪着薛宝钗、林黛玉、薛宝琴和史湘云出来。
薛宝琴和史湘云有婆家。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就只剩下贾探春和林黛玉,无论人物、家世和出身最好。
南安太妃则有“难安”之意。她来给贾母做寿,就表明会让贾母难安。
而贾探春和林黛玉的远嫁,肯定会让贾母寝食难安遂一病不起。
贾宝玉为了人伦大节不得已同意娶薛宝钗给贾母冲喜,则又对应了刘姥姥的雪下抽柴故事。
至于贾宝玉同时失去“贾探春和林黛玉”。石呆·子失扇子故事给出伏笔。
石呆·子的扇子分别是“湘妃、玉竹、麋鹿和棕竹”。
湘妃就是林黛玉,麋鹿就是贾探春,玉竹可作贾宝玉,他们最终三人的踪迹在一起。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对林黛玉发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林黛玉嫁作帝王妃(贵妃品级为一品夫人)后死去,贾宝玉在抄家后出家为僧,兑现承诺找到黛玉的坟前守墓余生。就是《南柯子·柳絮》所指与探春再见之意。皆因黛玉和探春一起同嫁。
八,粤海将军的玻璃炕屏
关于贾家抄家的结局,同样与“南”有关。
贾母寿庆时,粤海将军送来玻璃炕屏,是第二次提到,第一次是王熙凤的嫁妆。
粤海将军是邬家,通无家。
王家通亡家。
贾家灭亡实际与这两家有关。
粤海将军同样在“南”,贾政曾被外放海南为学政。还在中秋节赐给贾宝玉几把海南带回来的扇子。
扇子通“散”,推测贾家抄家后,贾政王夫人被流放海南。贾宝玉出家后,南下在海南与父母做最终拜别后,乘船“南下西去”去寻找林黛玉和贾探春。
所以,《红楼梦》的一切真相都沿着这个“南”顺藤摸瓜,就都有了答案。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怎么也没想到,在这广阔无垠的戈壁滩上,我圆了一个儿时的梦想。
模模糊糊我还记得小时候看到别人放风筝的情形。有大人,也有小孩子。他们都是沿着宽一些的土大路去放飞风筝的。
那时候的风筝都是篾扎纸糊,也没有多少花样。多半就是一个尖头宽身加上燕尾飘带,拿墨笔在上面画画,就是一个完好的风筝。依稀记得有一年,某人放了一条蜈蚣风筝,引得好多大人小孩一路跟着放风筝的人看稀奇。
白天看了人家的风筝飞上了天空,夜里我都在做梦,梦见自己也有风筝,放到了天上。只可惜,醒来却是空欢喜一场。有好几次,我自己拿砍刀到竹林砍了竹子,劈了篾,动手扎起了风筝。
扎好了框架,再拿报纸往上糊,迫不及待安上尾巴系上线就去放飞,跑得满头大汗,那个风筝就是飞不起来。有时候左摇右摆,飞了屋脊那么高,忽然就一头栽下。有小伙伴说,把尾巴加长一些,于是就裁了报纸加尾巴,几次三番折腾,就是飞不起来。就这样拽着风筝在大路上拖来拖去,过过放风筝的瘾罢了。
儿时的梦想总是插了翅膀,就像这放风筝一样,无论风筝能不能飞上蓝天,梦里的风筝总是在白云间穿行,与燕子比翼。童年的梦,花开就是笑脸,树摇便是舞蹈;声声虫鸣鸟啾都是田野的合唱。那时候手握着风筝的线,心早就挨上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转眼间,我已经银发如霜步入老年。儿时放风筝的愿望,在这蓝天白云下的戈壁滩上得以实现。
我和孙女带着买来的风筝,踏着一路春光去大广场放飞。
热闹的广场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这就是春天的节奏啊!抬头看看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已将蓝天扮靓,这是一片奇妙无比的天空。雄鹰的冲天而起,巨龙的气势如虹,就连小朋友们放飞的燕子,也是那么娇柔矫健。我放飞的就是一只类似飞燕的风筝。
东风正好,松开风筝线,风筝就徐徐上升,很快就进入了高空。握在手里的线或轻或重的不停地抖动,我感觉就是我的脉搏在跳动,我恍惚觉得那飞出去的就是我的灵魂。自由洒脱,翱翔于蓝天,与轻风絮语,与白云相伴。
人与风筝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那连结着天地两端的一根长长的线条,会一直紧紧攥在手里吗?意外的挣断或是无力的松手,都极有可能发生。
该飞的就飞吧,五彩的风筝原本就是属于蓝天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