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传法的方式
今天下午我们讲一个专题:传法的方式之二。
原来讲过传法的方式之一,就是招式的传递。不是客观的像不像的问题,虽然形也很重要,我们追求的是气质的像,追求神似,这是书法的高一点的追求。
今天讲另外一种方式,古代的传法类似于今天的物理教学,先原理后实践。先给你讲一下原理,然后你再临帖。不是随便拿一本字帖就去临,想都不想。这种做法在古代是不允许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下在陆羽的《僧怀素传》里是怎么说的:
“怀素疏放,不拘细行”,这是对怀素个人的评价,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写草书。颜真卿评价怀素:“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也是这个意思,这个人比较豁达开放,不计较小的事情。我们常常计较细节过多,所以写不了草书,写的字也比较小气。“万缘皆缪,心自得之”,所有的缘分都是错误的,万物都看得很淡。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志在这里是情感的意思。“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见着寺院的墙壁、衣裳、器物,就拿笔在上面画。我们今天肯定不能这样,乱写乱画要被罚。但是我觉得这点也是可以学习:“遇纸则书。”读宋代书法史,黄庭坚是“遇纸则书”,蔡襄一般不给人写字,把自己的字看得很重。《续书断》也记载:“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遇纸则书”比较好。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家里比较贫穷怎么办?怀素在寺外种万株芭蕉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这里可以看出来怀素的勤奋,我们写字远没有达到“盘、板皆穿”这一步。
“怀素伯祖,惠融禅师也,先时学欧阳询书,世莫能辨,至是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师。吏部韦尚书涉见而赏之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韦涉点化了怀素。怀素早年写欧阳询楷书,名震湖南。但是碰到韦涉,韦涉说,这个人不应当局限于长沙,你的名气应当天下闻名,甚至传下去。这个点化不得了,很多小孩子很有才华,就是没人点化,我碰到过。北京有个朋友的小孩子很有才华,家长不让他做这个事,他非要做,然后碰到我,我就跟他说,你要想办法天下成名,父母就不会反对了。他就发誓要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全世界闻名。教育小孩子立志,要立大志,“少年心事当拏云”。
怀素有幸,遇见韦涉,期许他“当振宇宙大名”,你这个和尚应当有更大的名气等着你。于是怀素心悟:“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这个“悟”字很重要,怀素悟到了什么?也是一句话:没有老师教不行!现在还有大多数人在家里面自己临帖,不找老师。在这件事情上,怀素悟到:学习不找老师教,就好像出门不走门出去,而是去撞墙、想破壁而出,那怎么行?
开悟很重要,像六祖慧能,人家念《金刚经》,他担着柴从旁边经过,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下大悟,问人家是哪个老师教的?人家告诉他是五祖弘忍教的,在湖北的黄梅,惠能就直奔湖北蕲州黄梅东禅寺找五祖弘忍求法,在禅寺后院劈柴舂米八个月,最后得五祖弘忍夜里传法传衣钵,成为六祖慧能。
“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肜,授其笔法”,邬肜和怀素本来是姨表兄弟,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如果有能力,不要管他是谁都要拜他为师,这一点怀素值得我们学习,不会因为是自己平辈表兄弟,而是抱着“能者为师”的心态拜师学习。还有拜学生为师的,《庄子》里边有明确记载,因为颜回先于孔子得道,孔子反过来拜颜回为师,这一点可见孔子的了不起,“圣人无常师”,谁有能力我就拜谁为师。
“邬亦刘氏之出,与怀素为群从中表兄弟”,这一句就说了,邬和怀素是表兄弟的关系。“至中夕而谓怀素曰:‘草书古势多矣!惟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张旭长史又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如此。怀素不复应对,连叫数声曰:‘得之矣’。经岁余,辞之去。”这说明邬肜教怀素,教了很长时间,甚至夜里也在传法。
菩提老祖教孙悟空,敲头三下,暗示他夜里三更天要给他传法了。黄石公教张良,也是在天不亮的时候;五祖给惠能讲《金刚经》,也是在夜里。我们这个时候正是睡大觉的时候。所以说,古人传法很神秘,不是为了故弄玄虚,传法本身就是一件很慎重的事。
邬肜还给怀素介绍了老师张旭的自得:“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这是张旭有所得的东西,邬肜没有自己得道,所以他给怀素只能讲他的老师得道了。
后来颜真卿教怀素,颜真卿有自得,就比邬肜高了一大截。“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怀素开心得说不出话来,说老师教得真好,我得道了,有感觉了,然后辞别邬肜离开。
接下来这句请大家看,“万里之别,无以为赠,吾有一宝,割而相与”,说你要走了,我没有什么东西可送你。有一个宝贝,忍痛割爱送给你吧。赠送的是什么呢?“先时人传肜有右军《恶溪》、小王《骚》《劳》三帖,”我有三个字帖,一个是王羲之写的《恶溪帖》,一个是小王写的《骚》帖、《劳》帖,“拟此书课,以一本相付。及临路,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怀素到这个时候才开始临帖。三本字帖,送给你一本拿去临摹,不是一开始就临摹的,而是学习笔法原理。
所以说古典书法的传法是先传原理后临帖。这个时候看邬肜,他也是张旭的学生,得法,是得了小法,没有得大法。看2009年出土的邬肜《唐侯知什墓志》,可以判断。不是他老师不教他,他对老师也非常尊重,老师也是因材施教,你的悟性高就教你高的,你悟性低就教你低的。“至晚岁,颜太师真卿以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因为邬肜的原因,颜真卿对怀素另眼看待,提示他:“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老师传授之外要有自我体悟到的东西。“未知邬兵曹有之乎?”颜真卿关心同学邬肜有没有自得。怀素说:“草书竖牵似古钗脚,为草书竖牵之极。”过了几个月,怀素准备回去了,向老师辞别,这个时候颜真卿问:“师竖牵学古钗脚,何如屋漏痕?”这是颜真卿的可爱之处,他问怀素,我悟得的“屋漏痕”与你邬老师的“古钗脚”相比较怎么样?得到怀素赞叹,他还要考察一下这个学生的才华:“师亦有自得之乎?”你也有自得的东西吗?“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公曰:“噫!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末闻之旨也。”你看颜真卿高明,就问你有没有自得,一直逼着怀素,直到怀素有自得。他说我看到夏天的云,多奇峰变化,因风而起,无有常势,以此为师,这是怀素的高明与才华。在王羲之的《记白云先生书诀》里,白云先生也许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云彩幻化出来的,用功至深至精,会有幻觉。如杯弓蛇影就是幻觉,尤其晚上看不清的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把一个东西误作为自己熟悉的东西。其实王羲之就是把云彩幻化成人的形状,记录下自己对书法的自得;王献之把得法幻化为飞鸟相授,作《飞鸟帖》。所以这个是老师的高明,在于一步步引导,使其自得之。
古典书法的传授方式,是先原理后临帖的方式,不是上来就傻傻的临帖。心里面要有一个书法的原理,尤其到草书,一定要有自得才行。
1、南无
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梵文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nā mó”,而不读“nán wú”。
2、摩诃
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菩萨的名号之前,其意译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诃迦叶”,就是指“大迦叶”。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其中的“诃”字不读kē,而读hē。
3、叶
摩诃迦叶。念shè(摄),不念yè。
4、般若
“般若”译为汉语是“智慧”的意思,是梵文(prajna)的音译。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般若智慧又包含六种,就是所谓的六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第六种是观照般若。六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其音不读作bān ruò,而读作bō rě。
5、给
给孤独园,佛教圣地名。给孤独长者在王舍城听佛陀说法,遂归依之,因请佛至舍卫城 ,出巨金购祇陀太子之园林,为佛说法地,故称。也称祇树给孤独园 。省称祇园、给孤园、给园 。其中“给”,念jǐ(挤)不念gěi。
6、梵
梵文梵呗。呗是佛教徒(确切地说是指出家人比丘、比丘尼)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音声修行法门。
梵,是"清净"的意思。呗,义为赞颂或歌咏。梵呗与梵乐、佛曲、佛乐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不能等同音乐。一般佛曲不能称梵呗。鱼山梵呗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与标志, 为中国佛教东渐的传播而传入韩国、日本,进而流播到整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佛教的弘扬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梵”,念fàn(饭)不念fán。
7、幢
幢幡宝盖。幢是圆筒状,幡是长条状,悬幢就是通知大众有讲经说法。所谓的“法幢高竖”。其中“幢”,念chuáng(床)不念zhuàng。
8、华
华严三昧。“三昧”亦译作”三摩地“,意为等持、正定、定意、调直定、正心行处,也就是戒定慧三学中之“定”。该词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和《无量寿经》均有提及,修此定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为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称为华严;一心修之,称为三昧。其中“华”,念huā(花)不念huá。
9、伽
楞伽经、僧伽。 佛经中这个伽字,出现频率很高。诸如伽蓝、瑜伽、等等。“伽”字是梵文音译,其梵文原文是samghārāma,音译为“僧伽蓝摩”,指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指佛寺意思是“寺院”。“伽”字念qié(茄)不念jiā。
10、旃
摩诃迦旃延。迦旃延是梵语Mahākātyayāna音译,是佛陀时代西印度阿盘提(avanti)国人。他自幼受舅父阿私陀仙人的影响,精通吠陀圣典、占星术及各种印度古文字,其中于古文字方面的造诣尤为精深。
相传当时印度国内有一座古碑,上面的文字无人能识。国王贴出榜文诏示全国:有能识者,予以重赏。迦旃延揭榜应征,很轻易地译出了碑文。碑蜜桨热文虽然译出来了,可是碑文的内容却令他费解。
遵照舅父的指点,他到竹林精舍请教佛陀,佛陀为他详细地讲解了碑文的内容。原来这座碑讲的是断烦恼、证菩悼重悼企提的道理。迦旃延听了佛陀的讲解,对佛陀的学识及思想十分佩服。就这样,一座古碑把他引进了佛教的真理世界。其中“旃”字念zhān(粘)不念dān。
佛经中还有一类加口旁的类似于拟声字的字,有的也不能念半边。
例如“口”字旁加一个“罗”字,(啰)(与现代语气词同形)读la,“口”字旁加一个“缚”读wa,等等,这些在佛经中不胜枚举。
经典的读诵仪轨传承千年,俨然成为一种法流的摄受。用正确的经本传承读音有利于我们对经典教义的理解,也更容易使我们容易于诸佛菩萨的愿力相应,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修行。
以上几个读经易错字你都读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