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林琛
编者按
春光和暖,佳节和乐。在这样喜庆的时刻,我们约请广州美术学院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们,用设计力量为春节增添别样的艺术色彩。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结合书法、民俗、剪纸、插画、版画、木雕等多种形式,全新演绎了“福”文化,他们送出的是满溢着岭南味道的祝福,愿大家携“福”同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则采用了“表情包”这一年轻欢快的题材,一张张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的牛年表情引人喜爱。这些作品虽有不同的风格技巧,却都满怀着对大家的祝福期盼,愿读者朋友们在牛年里“福”星高照,“牛”气冲天。
《迎春接福》吕晓珊
《花开富贵》梁迪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已至,家家户户的门上、墙上都贴着“福”字,贴福已经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尚书》中有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古人对福文化赋予了长寿、富贵、康宁、仁善、善终的意义。在现代的《辞海》中,福是“旧谓福运、福气,与祸相对”。虽然文献中对福的解释有所不同,但古往今来人们对福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是一致的。贴福不仅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更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除了相同的贴福,不同地区间过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今天,广州美术学院团队以岭南文化为背景,从岭南画派当代最重要的传承者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陈金章教授与西泠印社社员吴慧平两位老师的笔下选取了“福”的原型,以“福”之名,再融合岭南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结合书法、剪纸、插画、版画、木雕等多种形式,送上一份岭南味道的祝福。
《牛年人人乐》王超
《佛山年味》黄新然
我们所有关于过年的记忆,最早应该都来自于儿时。现在常常有人感叹“生活变好了,年味却淡了”,所谓年味,不是具体的物品或者行为,是一种感受。感受来源于我们从小到大过年时的记忆,它可能是除夕贴的火红的福字,可能是餐桌上年夜饭传来的香气,可能是院子里放鞭炮的响声,等等。我们年复一年地继承着长辈们口耳相传的仪式,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陪伴着我们长大,记忆早已随着年月融入感官。
生活在广州多年的创作者吕晓珊,每年过年的固定节目是一家老少一同“逛花市”。逛迎春花市是岭南地区传统的春节习俗,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不同的花代表着不同的“好彩头”。金橘象征大吉大利;桃花象征大展宏图、行桃花运;最特别的是同一个花盆里种着生菜、芹菜、葱和大蒜,寓意来年一家人勤劳聪明、精打细算好生财。在挑挑选选的过程中,在绚丽芬芳的花海里,在家人嬉笑走过的街道上,她被这份美好触动了,于是通过彩绘和剪纸工艺的方式创作了《行花街》和《迎春接福》。
《普庆福年》李琳
《潮人送福》李琳
同样在广州生活多年的创作者梁迪宇,对于过年最深的感受是走亲戚。正月初三初四是全家给亲友拜年的日子,街上到处是一家家人拎着礼品去拜年,空气里满是热闹喜庆的氛围。广州人拜年时最喜欢讲“恭喜发财”,长辈会向小孩派发“利是”,年轻人也会给老人“利是”。梁迪宇每年最想见到的就是长辈,探望他们,了解他们近况,于是他以兰花为主题创作了《花开富贵》,兰花旁边不忘加上老人和小孩。花开富贵,黄发垂髫,其乐融融,这是他心目中的专属“年味”。
《潮人送福》的创作者李琳来自于潮汕地区,她说一想起过年,热闹、红火、隆重这些字眼便会立刻出现在脑海里。作为一个潮汕人,年二八家里就要开始做红桃粿等各式粿品和糕点,贴亲手剪的窗花;年初一拜年走亲戚时一定要带上有“大吉大利”寓意的橘子,主人家也会给来客桔子,意为互赠吉祥等。第二幅作品《普庆福年》则是以福、禄、喜、寿、财等中国祝福和欢乐的场景为素材,用烟花渲染气氛。她想把这种对物的记忆伴随着岁岁平安的美好祝福,置换于“福”的文化转译里送给大家。
《稚子嬉春》戴秀珍
《珠水腾龙》戴秀珍
黄新然从小和父母来到佛山定居,她选取了祖庙、通济桥、煎堆等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元素,使用数字绘画仿制佛山版画的形式创作了《佛山年味》。每到年初一,佛山人都会到祖庙祭拜祈福;到了年十五,大家就会去通济桥走一走,老人家常说“行通济无闭翳”,意思是走了通济桥一年都会健健康康;过年桌上必不可少的小吃就是煎堆,所谓“煎堆辘辘,金银满屋”……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她想把这份幸福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稚子嬉春》的创作者戴秀珍是客家人。孩提时期,她过年最快乐的事是跟在大人身后办年货、逗利是、看舞狮、偷吃一口桌上的年夜菜……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戴秀珍通过插画的方式把孩童过年的活动剪辑在“福”里,祈愿赤子之心常在。第二幅作品《珠水腾龙》,她以珠江为主角,拉开长长的一条时间线,以前的人们在江中捕鱼、洗衣,现在的人们在江畔散步、观景。往日江中扬帆的商船,带着人们对富饶生活的期盼,如今两岸璀璨的灯火、佳节舞起的祥龙也寄托着今人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迎春接福》吕晓珊
《连年有鱼》欧阳莉
今年,很多人响应政府的号召“就地过年”,创作者王超就是其中一个。过年他去了几个公园,广州比往年热闹多了,公园里熙熙攘攘、人山人海。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但仍然挡不住脸上的笑意。王超通过木雕的形式,以生肖“牛”为主体,创作了《牛年人人乐》,他尝试用木雕回忆、再现一个个在过年时去公园的人们,他想留住那份暖心的笑容。
不同的福代表着岭南地区不同的文化,蕴藏着不同的内涵,但相同的是我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愿。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接下来的日子,希望我们能携“福”同行,不负春光。
创作团队:
教授:陈金章、吴慧平
副教授:梁迪宇、吕晓珊、欧阳莉
教师:戴秀珍、林琛、黄新然、李琳、王超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1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