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谁(得陇望蜀的主人公是谁的故事主人公)

时间:2024-01-01 20:47:20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曹操“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是战略失误吗?

“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出自汉光武帝刘秀。

当时刘秀西征攻克天水,便班师东归,只留下岑彭、吴汉攻打上邽、西城。刘秀临走时,留下一封书信给岑彭,信中写道: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汉光武帝刘秀画像

刘晔劝曹操入蜀故事

曹操拿下汉中后,也在犹豫不决,最后留下“鸡肋故事”,决定要走。刘晔出来提议“趁势入蜀,不然刘备在蜀地稳定后,必成为大患”。曹操的态度虽然还是坚持要走,但仍然也有犹豫。

陈志《刘晔传》: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岛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

例如在在《傅子》中,有蜀地降人向曹操说,刘备在湘水与孙权重新结盟后,急匆匆返回益州,此时蜀地一日之内数十起内乱,刘备斩杀了很多人也不能稳定局势。

这时候,曹操意有反悔,便又问刘晔是否可以入蜀,刘晔认为时间上来不及了,刘备已经稳定了蜀地。

《傅子》: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

电视剧《三国演义》刘晔形象

我以为,此时曹操大军之前也只有在阳平关下打得比较激烈,入汉中后,曹操再挥师趁势入蜀,还是有得打。放弃这次机会,最终还是如刘晔之前所说,眼睁睁让刘备坐稳了益州。

从《傅子》的记载来看,曹操也仅仅是耽误了七天时间而已,真要大军威临蜀地,刘备“小定”也未必能再稳定局势,对于曹操,机会还是有的。刘晔说“未可击”,有点赌气的成分在里面;而曹操也就是问问而已,并没有决心入蜀,刘晔说不行,曹操也就没继续说了。

司马懿劝曹操入蜀故事

说到《晋书·宣帝纪》,我本人很想吐槽。

我看到《宣帝纪》中的有很多司马懿故事都有其他人物类似的版本,所以我认为,房玄龄这帮人给司马懿附会创作了很多故事(或者,他们也是抄某些前辈晋书的记载)。

因此,我感觉司马懿的那段记载很像是附会刘晔传的记载。在《晋书斟注》中,吴士鉴就有评论:“(刘晔之言)与本纪宣王之言相同,或当时计议不谋而合。”

《晋书·宣帝纪》:(司马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司马懿这段话和《刘晔传》的记载意思差不多;至于曹操那句“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就应该是取自刘秀的话。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曹操形象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是设计出“司马懿先劝,刘晔后劝”的故事,算是一种综合解读吧。或者考虑:两人此时都是担任曹操的主薄,他们两人之前有没有商量过,或者都真的劝过曹操,也是可以的。

曹操的考虑

曹操早在阳平关前就反悔过,当时久攻不下,曹操就吐槽汉中是“妖妄之国”,要不要无所谓,于是要刘晔督后军,准备撤退。

陈志《刘晔传》:既至汉中,山峻难登,军食颇乏。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便自引归,令晔督后诸军,使以次出。

——可见:曹操对这次讨伐汉中信心不足。

等到攻下阳平关后,曹操顺利进入汉中南郑,得到张鲁的财物,还有一帮关中将领(庞德,刘雄鸣等人),张鲁也带着巴地夷王归顺曹操,曹操的出征时的战略目标达成,所以就有了班师的想法。

曹操在此时选择不入蜀,从上帝之眼的角度看,确实是失误;但从曹操个人角度看,他这次远征汉中,目的是“建功进爵”,曹操留下夏侯渊屯兵汉中,自己回邺城接受了汉帝刘协授予的“魏王”。

此时曹操已经丧失年轻时锐气,毕竟他晚年地位崇高,他所做的每一步都在求稳,不想因为吃了败仗导致自己威望受损。

曹操像

之前在渭南之战时(211年),冀州有田银,苏伯之乱;在214年,伏后案,在之后(218年),又有许都吉本,耿纪起兵反曹,在219年有邺城魏讽作乱。——虽然曹操不能预见风险,但是处在权力中心的他明白自己身边危机四伏。

所以我认为,曹操选择得胜后班师,更多的是处于对整个形势的综合考虑的结果。并非是对司马懿,对刘晔的血统产生什么不信任感。(刘晔是汉室宗亲)

如果曹操真的在意刘晔的血统,认为刘晔对自己不忠诚,那么曹操也不会在阳平关下决定班师时让刘晔担任督军了,或者也没有必要把刘晔留在身边共事那么多年,或者在219年秋,曹操在考虑后事时,应该把刘晔和杨修一块儿杀掉。——是这个道理吧?

得陇望蜀的故事怎么来的?最终为何会以一种悲剧的方式收尾?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规模急具破坏力的农民战争,其中尤其以西汉末年和元朝末年的尤烈,不过相比较于元末明初,两汉之交的历史人们就陌生很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东汉的建立是一蹴而就的,相比较于明朝,东汉在建立后仍在东征西讨,可见当时之多,而其中著名的得陇望蜀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段时期。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还是先要提及一个人,这就是对东汉建立有定鼎之功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鹏。岑鹏原来是新朝的守城将领,城破后,被当时的农民军领袖,刘秀的长兄刘縯保了下来,于是就跟了刘縯,不过后来因为刘縯功高盖主,被当时的更始帝刘玄害死了,而岑鹏最后也是几经辗转,最终才来到了刘秀的手下,并跟随着刘秀问鼎当时的河北,由此拉开了东汉的大幕。到了东汉建立的后几年,天下平定的已经差不多了,不过有两个地方还处于割据状态,一个是在瞿塘峡口见到白雾缭绕从而建立白帝城自称白帝的公孙述,另一个就是割据陇右的隗嚣,不过现在来看这两个地方一个地处四川,一个位于甘肃都是比较难攻打的地方。东汉建立后的第八个年头,公元32年,刘秀亲征陇西,不过在看到了易守难攻的城池后,自己先回去了,让岑鹏留下静观其变,而得陇望蜀的典故正是出自刘秀留下的诏书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也就是如果你岑鹏有能力,灭掉了隗嚣,那就顺便南下把蜀地跃跃欲试已久的公孙述也灭了。不过现在人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的只是刘秀苦不知足的部分,甚至有了后面贪得无厌的意思,而没有看到这句话后面还有半句“每一发兵,头须为白!”为了领土的统一可以说每一次亲征的背后都是刘秀的一次次身心憔悴。

在后面岑鹏也的确努力地去帮助刘秀达成得陇望蜀的心愿,一年后,岑鹏吴汉等人困死了隗嚣,并最终让其子和整个陇右归顺了东汉,在与蜀地对峙了两年后,公元35年,岑鹏连破蜀地数城,来到了成都城下,不过正在岑鹏等待劝降的消息时,意外发生了,公孙述派遣的刺客夜里潜进了汉军的大账,而岑鹏也因此功业未成身先死,然而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岑鹏的死对公孙述来说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次年吴汉再一次兵临成都的时候,整个成都陷入劫掠,而公孙氏也被灭了族,而这则多多少少为得陇望蜀的收尾蒙上了一层阴影,不仅仅在于故事的男主角意外陨命,更在于故事要以一种更为血腥的方式收尾。

得陇望蜀的历史典故

公元28年,隗嚣派马援为使者,去联络公孙述。马援到了公孙述那里,公孙述让文武百官列队欢迎他,排场挺讲究,仪式挺隆重。公孙述跟马援设讲几句话,就叫手下人拿出衣帽来,要封马援做大将军。他大模大样地坐着,等候马援谢恩。没想到马援不吃这一套,婉言推辞了。

马援回去,对隗嚣说:“公孙述自高自大,就象只井底的蛤蟆。咱们不如向着东方吧。”隗嚣又派他去洛阳见汉光武。

汉光武听说马援到了,穿着便衣,也不带卫士,就在宫殿里欢迎马援。他带着笑脸对马援说:“您在两个皇帝之间拆波,我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马援说:“天下还没定下来。不但做君王的要挑选臣下,做臣下的也得挑选君王呐。”汉光武猜不透是什么意思,乐了乐,不说话。马援接着说:“我跟公孙述是同乡,从小挺要好。我去见他,他布置了武士,还让我一步一步走上台阶去跟他相见。今儿我刚到这儿,您就接见我,好象见着老朋友似的。您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呐?”

汉光武笑着说:“您不是刺客,可能是说客。”马援说:“如今天下乱糟糟的,称王称帝的不少。今儿见您这么豪爽,真余见到了高帝一样。”两个人越谈越投机。马挺心里打定了主意,要劝隗嚣归顺汉光武。汉光武也打发来歙

送马援回去。隗嚣按规矩挺客气地招待来戴。来献对隗嚣上洛阳去见汉光武,还说只要他肯去一遭,一定能得到很高的爵位。隐嚣一想,这不是叫他当刘秀的臣下了吗?可不能干,就借个理由见推辞了。

隗嚣把班彪找来,跟他谈论起秦汉兴亡的历史。班彪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一听就明白了,隗嚣是借古论今:姓刘的既然可以代替秦朝做皇帝,不是姓刘的为什么不能代替汉朝做皇帝呐?班彪心里想,隗嚣可不是汉光武的对手,就劝他不要和汉光武去争天下。隗嚣一心想当皇帝,怎么肯听他的劝告呐?班彪再呆下去也没有滋味儿,就找个来由儿辞了职。

河西的窦融和班彪是同乡,他听说班彪离开了隗嚣,就打发使者把他接了来,挺虚心地向他请教。班彪劝他去归顺汉光武。窦融早就听说汉光武这个人挺能容纳有本事的人,只因为河西离着洛阳路远,没能和他来往。这回他就听了班彪的话,写了一个奏章,打发使者上洛阳去见汉光武。汉光武立刻拜窦融为凉州软〔就是州长),还给窦融写了一封信。信里面说:“现在益州[就是蜀)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

将军的地位举足轻重,帮谁,谁的力量就大。如今有人主张分割天下,各自为王,要知道中国的土地即使可以分割,中国的人是不能分割的。将军能够上为国家出力,下为百姓着想,我非常感效。

汉光武安定了河西这一头,又派来歙去见隗嚣,请他一起去征讨西蜀的公孙述,还答应成功之后分给他土地。隗嚣当然不干,他心里明白,公孙述要是给消灭了,自己在隗嚣站得住脚吗?他对来默说:“我力量薄弱,还要防备脊北方的匈奴。哪儿能分出兵来去打蜀地呐?\"可是汉光武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不能不陪个小心,就打发他儿子跟来獻去洛阴,还叫马援全家也跟了去。

公元30年,汉光武又写信给隗嚣和公孙述,要他们归附汉朝。公孙述不但没回答他,还发兵进攻南郡。汉光武要试试隗嚣是不是向着公孙述,故意请他一同去攻打蜀地。隗嚣要了个滑头,回答说:“公孙述性子急躁,弄得上下不和,不如等他恶贯满盈了,再去征伐。”汉光武心里明白了,他就亲自到长安,发兵向成都进攻,暗地里防着隗嚣。隗嚣果然沉不住气了,他派兵占领了陇山底下的几个城,还发兵进攻关中,正好碰上征西大将军冯异,吃了个大败仗。

正在为难,马援来信了,责备他不该反复无常,对他及早回头,归附汉光武。隗嚣火儿了,调度人马,准备再跟汉兵交战。马掇带着五于骑兵,在隗嚣的队伍中来来往往,劝将士们归附汉朝,就有一些将士听了他的话,离开了隗嚣。隗嚣只好写信向汉光武求和。汉光武这会儿就不再那么客气了,回答说:“空话我也听烦了。或是真心,或是假意,随你的便。\"隗嚣知道汉光武已经看透了他,就投降了公孙述。

公孙述封他为王,还派兵去帮他对抗汉光武。

公元32年,汉光武亲自带兵去征伐隗嚣。凉州牧窦融率领着好几万骑兵和步兵,来跟汉光武的大军会齐。汉兵的声势大,没费多大的力气就把隗嚣打败。隗嚣带着妻子逃到了西城(在讨肃省天水县南),公孙述派来的数兵逃到了上封

〔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南)。艾光武再一次写信州隗嚣投降,保他父子相会。隗嚣还是不降。汉光武就把他那个作抵押的儿子杀了,围住西城和上邦,盼咐凉州的人马回去,自己也回洛阴去了。

汉光武在路上给围攻西城和上邦的将军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那两个城要是打下来了,你们马上带领兵马往商去征伐蜀地。人的毛病就在于不知足,我的毛病也在于\"得陇望蜀[平定了战右,又希望去平定蜀地]。每发一间兵,我的头发胡须总是白了一些。可是不这么干,天下怎么能够统一呐?

隗嚣绘围困在西城里,他闷闷不乐,第二年就害病死了。他的部下立他的儿子隗纯为王,继续抵抗汉兵。又过了一年,隗纯投降了。可是大树将军冯异也病死在军营里。陇右平定了,汉光武就集中兵力去对付蜀地,公元86年,汉军大破蜀兵,进攻成都,公孙述受了重伤死了,他手下的将领就献出成都,投降了。这么一来,汉光武得了陇又得了蜀,平定天下的心愿总算是实现了。

汉光武等到六军回来,就开了一个庆功大会,大封功臣。他想起当年汉高祖多么重视张良和萧何来的。可借那个

“赛萧何”寇恂已经在前一年死了,邓禹虽然抵不上张良,可是告诉汉光武怎样统一中原,随时劝他注重纪律,收拾民心的还是他。因此,汉光武把他当作第一号功臣,封为高密侯。别的功臣也都按照功劳大小,给他们不同的罚位和赏赐。已经死了的功臣,就封他们的子孙。

平定了陇、蜀,二十年来乱糟糟的中原又统一起来了。

汉光武已经打败了所有的敌手,他打算把内政好好地整顿一番。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