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江湖义气泛滥,一个“义”字贯穿始终,晁盖甚至把梁山好汉主要活动场所定名为“聚义厅”。相比较而言,体现在宋江身上的义气,更耐人寻味,值得借鉴。
说起《水浒传》,宋江宋公明这个后来居上的一号人物无法回避,充满争议。
“宋江一郓城小吏耳。观其人无文章经世之才,亦无拔木扛鼎之勇”(张恨水语),褒者说他义字当头义薄云天,贬者说他暗怀鬼胎城府深重;褒者说他接人待物诚心实意,贬者说他不乏虚伪做作之举;褒者说他仁义忠厚,贬者说他穷凶极恶;褒者说他对朝廷忠心耿耿爱国志士,贬者说他天生反骨罪孽滔天;褒者说他是英明领导,贬者说他是大阴谋家……
最大的褒者当属《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努力把宋江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大家读《水浒传》都有切身体会;最大的贬者非金圣叹莫属,回评中多次说他“假”,总评价也是“奸猾”“心地不正”“纯用术数笼络人”“定要说自家至诚质朴”(《读第五才子书法》)……
事实上宋江也很难评价,他就是个非常矛盾的人。笔者认为,任何历史人物都脱离不了其所处时代的局限,对宋江应该三七开,七分侠义,三分狭义;而且,对朋友的义,往往意味着对旁人尤其是对手的不义。
典型案例:晁盖等七人劫了梁中书送给丈人蔡太师的十万生辰纲犯下“弥天大罪”后,宋江“私放晁天王”,无论从开创梁山泊解放事业还是救人性命角度都是侠义之举,而如果从涉事人员的个别体验分析,又含有不义成分;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宋江这一典型案例中的义,做一初步分析。
01 宋公明对晁盖的义宋江以“仗义疏财”闻名于江湖,凭“孝义黑三郎”“ 呼保义”“ 山东及时雨”的绰号赢得世间美誉。
晁盖、吴用、公孙胜等7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天意让前来捉捕的何涛先遇到宋江并告知原委,宋江“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下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立即将何稳住,自己飞马赶到晁盖庄上,“我舍得性命来救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然后宋江快马加鞭赶回县衙,无事人一般与何涛一起走程序禀明知县,并不忘适时建议晚上再去捉人,晁天王等人得以逃脱。此为《水浒传》第十八回之“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当时的宋江不问是非,只认兄弟,一出场就干了一件惊天大事,极度惊险之中运作周密,其情其义,肝胆相照,丹心一片,晁盖“我们不是他来时,性命只在咫尺休了!”“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吴用“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到网里。这大恩人姓甚名谁?”读到此处,我们不由不感叹宋江的冲天侠义!
02 宋江对何涛、知县之义先看宋江何涛两人初识情景。何涛听闻宋江是本县押司,没有丝毫架子,主动请宋公明“请坐拜茶”,虽是“上司衙门的人,又是远来之客”,何涛当知道宋江真名后“倒地便拜”, 并请宋江坐了上座。不难看出,何涛谦谦君子,也是一个很讲江湖义气的人,不然不会对一个下级小吏如此态度;而且,何涛对宋押司信任至极,案情案犯细节和盘托出,还把自己带的公文交给宋江,全然没把宋江当外人的作态。
宋江如何对待何涛呢?除了欺骗还是欺骗。宋江先是神态自若地表面骂“晁盖那厮奸顽役户”,内心早打定主意通风报信,直到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告密任务归来,宋江不仅自己冒了杀头之险,也让何涛的脑袋挂在了裤腰带上。试想,宋江泄密一事一旦败露,何涛难逃其咎,必然身败名裂,不只脸上填充“迭配……州”字样那么简单,其命休矣!往好处想,通风报信之事没败露,因宋江的取巧,晁盖等人逃之夭夭,何涛也深受其苦,还有后来的被阮小七割掉耳朵,不能说与宋江初识这事没有关系。
甲对乙讲义气,牵扯到了丙,甚至丁及其他,如何评价这种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同时,很可能直接把刀了丙的心脏,这就是社会现实。
同样,“却和宋江最好”的知县( 第二十二回处理“宋江怒杀阎婆惜”时,说得很直白),下场也不妙。宋江在这件事上,有义胆没忠胆,对晁盖的义表现为对知县的不忠不义——
知县:“这一干贼便可差人去捉。”
宋江立即插言,“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拿得晁保正来,那六人便有下落。”言之凿凿下包藏着一颗阴谋的心。
假如上头府尹追究怪罪下来,知县不惨才怪。
总之,宋江对晁盖所行之义,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了一些对他有情有义之人的“义”为前提基础,侠义中狭义无从豁免。
03 宋江对官吏身份之义且看书中宋江出场——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宋江公职是县衙押司,吃朝廷俸禄,“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不问是非,只认兄弟,绝对算不上是称职之吏;身为官吏,本该以国家社稷利益为重,更不能监守自盗,作奸犯科,置法度职责于不顾,包庇抢劫从当时法理而言是为大不义!只不过我们从农民起义反贪官的先进性角度出发,认可了宋江及水浒梁山的大义。
结语梁山阵营与大宋王朝水火不相容,你死我活,宋江忠义难两全。他在私放晁天王一事中越是义薄云天,对大宋王朝就越是大逆不道;宋江宋公明每每以忠义自居,后来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是自欺欺人,好比想吃鱼又不沾腥,哪有的好事?!
限于篇幅,宋江对卢俊义、李逵、林冲、武松等好汉的义不再赘述,以后有时间细表。我是“童童读史”,历史可以站着读、坐着读、躺着读,还可以歪着读,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博看官一笑!如果喜欢此拙文,敬请关注点赞,不胜感激!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吴用这个人自视甚高,这是他的性格特点之一。且不说他被人称为智多星,但看他整天手里拿着的那把扇子,就知道吴用将自己定位成了诸葛亮这样的智圣一类的人物。
赤发鬼刘唐跑到东溪村给晁盖报信,想与晁盖一起劫取生辰纲。这时吴用也来到了晁盖家中,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兴奋,对整个行动方案进行了策划和实施。
参与劫取生辰纲的一共是晁盖、吴用、公孙胜、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和白胜八人。劫取的地点是在郓城县以东十里的黄泥冈。吴用原定的计划是这样:八人在行动的前一天呆在安乐村的白胜家中,等到了行动当天推着七辆装满枣子的江州车在黄泥冈等待杨志。
等杨志等人出现后,再由白胜挑着酒桶上冈。“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搭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
这个计策如何?可以这么说,如果完全按照这个计策,劫取生辰纲的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不过从结果来看,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期间出了几个大问题。
问题一,按照原定计划,吴用等八人在劫取前一天应该是住在白胜家中的,这样做可以避免暴露目标。但在实际实施前,晁盖等七人却是住在安乐村王家酒店的,并没有住在白胜家,而晁盖又在酒店中被何清认出,这就给后面的破案提供了线索。
问题二,劫取生辰纲所用的道具——七辆装满枣子的江州车也被放在了王家酒店,而这七辆车又被遗弃在黄泥冈作案现场,这也为后来的破案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问题三,劫取生辰纲能够成功最关键的一条是白胜的酒。而白胜作案前又莫名其妙地出现在王家酒店,作案后这两个酒桶也被遗弃在现场,这无疑也是案件很快被破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这三点可以看出,作为劫取生辰纲一案的策划者,吴用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放弃了在白胜家居住的原定计划而改为住在王家酒店并没有做任何的暴露身份和作案工具的处理。
另外一个巨大失误在于,麻倒了杨志等人后,将所有的作案工具都遗弃在现场,没有做任何的处理,这也给破案提供了关键线索。
综合这两个失误来看,吴用在制订计策时就有一个毛病,整个计划不够周密,这体现在作案工具被遗弃在现场这个细节上。而没有在白胜家中居住而改在王家酒店,这又体现出吴用的另外一个毛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吴用缺乏应该能力。
如果原定计划没变,江州车儿和晁盖的身份就不会被发现,白胜的酒桶也就不会在王家酒店经过,这样一来破案的难度就会增加不少。而住进了王家酒店,吴用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将作案工具和人员进行任何处理,这导致了案件很快被侦破。
总之,吴用这个计策实在是不怎么样,用四个字可以概括:漏洞百出。
参考书籍:《水浒传》
智多星吴用,在梁山108将中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他本是村中教师,自幼与晁盖交好,不仅足智多谋,且能用铜链,算得上文武双全。吴用上梁山后,先辅佐晁盖,后辅佐宋江,一生用计数十次,鲜有失手。梁山从七八百小喽啰,到后来发展为十万人马,救多亏了吴用。至于梁山好汉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以及南征北战期间,吴用也多次献计攻城拔寨,斩将擒敌。宋江被奸臣毒死后,吴用感宋江之恩义,自缢宋江坟墓前,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吴用出场后,献出的第一计就是“智取生辰纲”。
大名府梁中书娶了蔡京的女儿,为此,他每年都会给老丈人准备价值十万贯的礼物,并安排人送到东京。刘唐、公孙胜探听消息后,报给晁盖,晁盖遂决定劫了这笔不义之财。次后,吴用说阮氏三兄弟入伙,白胜也加入。杨志押送生辰纲时,晁盖、吴用等人趁机在酒中下,放倒了杨志等人,就这样劫走了生辰纲。
然而,生辰纲丢失之后短短几天,济州府的观察何涛就根据弟弟何清的话,抓了白胜破了案件,并知道了晁盖、吴用、公孙胜和三阮。随后,宋江报信,晁盖等人上梁山。
央视水浒宋江形象
很多读者据此认为,吴用的计策根本算不上智慧,否则不至于那么快就被识破;还有的读者找出了“智取生辰纲”的许多漏洞,比如赤发鬼刘唐特征太过明显,作案地点不好,晁盖等人不该住店,不该很快分赃等等,如此看来,智取生辰纲简直是漏洞百出,吴用实在是名不副实。
吴用的“智取生辰纲”,真的是漏洞百出吗?如果是,那怎么算的上“智取”?如果不是,岂不是说吴用智慧不足?该怎么看这件事呢?其实,从两方面来看,就能明白。
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因为最后破案,就认为吴用的计策不够好,这种看法其实不对。从刘唐报信,到最后成功劫取生辰纲,其实吴用出了很多力,比如他拉三阮入伙,安排白胜卖酒,确定作案地点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定计策。
什么计策?就是如何不知不觉地在酒中下,骗过湖杨志。事实上,要保证这个计策的成功,至少有三个难点。
央视水浒杨志形象
其一是如何相遇。按照杨志所说,黄泥冈是强人出没的地方,他带着队伍经过这里时,是非常想赶快过去,只是挑担军士实在走不动了才不得不歇息。晁盖等人要想放倒杨志,也必须在这里歇息、卖酒。可如果杨志先到,晁盖紧随其后,如此巧合的“偶遇”,恐怕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会怀疑。所以,如何做到“自然相遇”,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一点不完成,后面就没法继续。
其二是如何卖酒。假设前面都铺平垫稳,白胜带着酒走到黄泥冈时,如何保证杨志等人一定买酒喝呢?尽管天气很热,军士挑着担子也很辛苦,可毕竟杨志严格对待众人,他未必就会允许众人买酒。而且他后来也的确不允许军士们买酒喝,甚至动手打人。如果杨志不买酒喝,那又该如何取得生辰纲?
其三是如何下药。如果直接提前在酒中下药,那么晁盖等人就不能喝,否则自己一方人先倒下了。可如果白胜卖的酒晁盖不喝,又会显得很可疑,这样一来,杨志可能会察觉,因为杨志敢走江湖路,显然江湖经验丰富,熟知江湖强人的手段。可如果不提前下药,又该怎么放倒杨志等人呢?这是很大的难点,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其实,难点远不止这些,还可以列举很多。比如,万一杨志刚喝酒,就察觉有问题,晁盖该怎么办?如果杨志等人分批喝酒,又该如何处理?若是白胜被识破,该怎么收场?如果双方最终发生火并,能不能确保成功等等。可以说,从相遇到卖酒再到下药,任何环节稍有纰漏就会功亏一篑。所以,这很考验晁盖和吴用,尤其是吴用的计策。
当我们看完这段文字就会发现,吴用的确聪明绝顶。
为了能够与杨志一行人“相遇”,他们提前到了黄泥冈,还在那里歇息。提前到,看起来既不会那么巧合,也能让杨志消除疑心。因为正常情况下,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面的人盯着前面的人。只是杨志万万没想到,其实这次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前”。
为了让杨志等人买酒喝,晁盖等人先行买酒。而且喝完一桶之后,刘唐又偷偷舀了另外一桶酒,而且还喝了一口。这就让杨志等人确信,第二桶酒也正常。
为了让杨志更加确信酒中无药,吴用没有提前下药,而是在偷酒喝时下药。
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央视水浒白胜形象
先当着众人的面喝酒,再偷酒喝,最后趁机下药。这样的一出戏,若非提前知道,恐怕谁都难逃上当的结果。十五年前,我在中学语文课本上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感觉非常震撼,因为我万万想不到,原来还可以这么下药,这真是令人防不胜防啊!
吴用如此计策,难道称不上“智”吗?显然可以。
所以,吴用多管齐下,直接攻破了杨志的防御线。到这一步,其实吴用的计策已经成功了。最后,杨志等人果然买酒喝,晁盖等人也顺利劫走了生辰纲。
这就足以说明,吴用的计策很有用。
很多读者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押送生辰纲时,杨志一方与晁盖一方火并,谁能获胜?其实,这个问题吴用还真考虑过,而且也给出了方案。
晁盖道:“吴先生,我等还是软取,却是硬取?”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
央视水浒晁盖形象
从“力则力取,智则智取”可以知道,吴用显然备了两手方案。所以说,如果双方发生火拼,吴用是有把握获胜的,毕竟一个刘唐就能与雷横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何况晁盖与三阮也不差,大法师公孙胜则更是无敌。
吴用就好像职场中经验丰富的策划师,当举办重要活动时,策划师总是会预备一套方案,以防出现意外时,能够从容救场。这一点来看,吴用显然是成熟的谋略家。
所以,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完全名副其实,他的确配得上“智多星”的绰号。
智取生辰纲,“漏洞百出”吗?
世上没有完美的犯罪,任何作案都会留下蛛丝马迹,所以案件有漏洞很正常,吴用智取生辰纲,也是如此。网络上所谓的“智取生辰纲十大漏洞”,其实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所谓“作案人员特征明显”,是指赤发鬼刘唐。其实,刘唐本来绰号是尺八腿,只是腿短,赤发鬼是谐音讹传,后来作者也据此把刘唐描述为“鬓边朱砂记,上面一片黑黄毛”的形象。最关键的是,原著也没说刘唐露出了鬓边胎记。
央视水浒刘唐形象
其实,晁盖等人假扮为卖枣子的客人,自然会作普通人打扮。否则,难不成公孙胜还能一身道袍去卖枣子,去劫生辰纲?
所谓“作案地点离村庄太近”,其实恰恰是为了白胜的出现。若是策划在荒郊野外,或者距离村庄太远的地方,那白胜的出现就太可疑了。
还有读者说“晁盖名气大,容易暴露”“吴用不该住店”“不该过分早分赃”等,其实这些问题,一方面是为了下文做铺垫,一方面也是因为水浒采用了《大宋宣和遗事》中的生辰纲之事。
《大宋宣和遗事》(下称《遗事》)中,就说到了晁盖、吴加亮、刘唐等人,在酒中下药,劫取了马县尉押送的生辰纲。
(马县尉)买了两瓶,令一行人都吃些个。未吃酒时,万事俱休;才吃酒时,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笼内金珠、宝贝、段匹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捡去了。
央视水浒晁盖形象
正因为早期水浒故事中,是晁盖带着队伍劫取生辰纲,所以采用这一段故事的水浒,也只能是由晁盖带头。《遗事》中,晁盖是因为丢下的酒桶暴露了自己,不过水浒中改成了白胜。正因为白胜会暴露晁盖,所以作者把白胜设定为爱赌钱的人,又让晁盖等人住店,让何清碰到晁盖、认出晁盖等。
说白了,是作者为了行文方便,才刻意如此。否则,晁盖等人既不住店,何清又不知白胜,如何引出后面的故事呢?
前一次生辰纲被劫,是完美犯罪吗?
很多读者说,书中提到过去年生辰纲也曾被劫,但一年过去了官府没有任何线索,更没有查出真凶,似乎是“完美的犯罪”。
梁中书道:“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无获。”
看起来,前一次劫取生辰纲的人比吴用更高明。但实际上,这仍旧是作者为了行文故意为之,因为这样写有不少好处。
央视水浒梁中书形象
首先,能表现梁中书给蔡京送礼不止一次。或许之前也有,只是没被劫走。这就能说明梁中书贪财受贿,体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其次,能为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做铺垫。试想如果说去年劫走生辰纲的人被抓获,那么谁还敢劫生辰纲呢?最后,这样也给初读水浒的人留下悬念。去年的劫匪没被抓,今年晁盖等人也会这样吗?如果晁盖被抓,有没有人救他,怎么救他?如果晁盖没被抓,又该如何引出宋江等人等事呢?
文学作品中,适当的留白再正常不过,比如王进的归处,十大节度使招安之前的故事等。对此,读者不必深究,更不必与主角作对比,毕竟书中人物不可能同选择,同命运,这都是作者为了前后文才如此写作。
所以,拿之前生辰纲被劫与吴用的“智取生辰纲”作对比,并没有意义。
总而言之,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很成功,所谓“漏洞百出”,只是结果论。从原著来看,整个计策唯一的漏洞,就是何清认出了晁盖和白胜,而从水浒成书角度来看,这又是必然。
参考资料:《水浒全传》《大宋宣和遗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