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危楼高百尺。( 空中楼阁 )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瞩 )
3.明月何时照我还?( 归心似箭 )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情厚谊 )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望无际 )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 )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 )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无影无踪 )
9.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日千里 )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花丛觅诗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9、有情___芍药____含春泪,无力___蔷薇____卧春枝(秦观《春日》)
10、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桃花__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惟有____牡丹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轻肥》)
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___桃花____逐水流。(杜甫《漫兴》)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14、竹外____桃花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红杏___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海棠___ (王淇《春暮游小园》)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葵花___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梅花__。(李白《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前门外,协和医院护士长夏文珠的家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跪在夏母面前态度诚恳地说:“请让文珠回到我身边。”
这个跪着的老人,叫齐白石,大名鼎鼎的画家,此时,他年近90岁,夏文珠40多岁。
老翁追少妻,追到岳母家下跪,谁看了不说一句:耄耋亦不忘深情!
不过在齐白石的人生中,这不是第一次老夫少妻的组合,也不是最后一次。
齐白石与夏文珠
齐白石的第一个少妻,叫胡宝珠,她是经过发妻陈春君挑选,并认可了的“副室”。
发妻在湖南,胡宝珠陪在身边,这样的状态在齐白石的一生中持续了20多年。
直到1940年,陈春君在湘潭去世后,在一众亲友的祝福下,胡宝珠被扶为正室。
这样的事情,在现代人眼中,是十分荒唐的,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不足为奇的。
自古蜀地多佳人,齐白石一生中意的女子中有两个都是四川的,胡宝珠就是其中一个,但不幸的是,胡宝珠出身贫寒,自幼就被卖给有钱人家做婢女。
却也不曾想到,正是婢女的这个身份,才使得宝珠与齐白石相识、相爱、相伴,成就了一段佳话。
齐白石与胡宝珠
57岁与18岁,这对“祖孙恋”有着巨大年龄的差距,外人看来,齐白石与胡宝珠的结合像是一场玩笑,实际上这一段,最为深情。
大概是在1919年,57岁的齐白石只身避难于北京,以卖画为生,结识了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叫胡南湖。
胡南湖不仅是识得千里马的伯乐,也是齐白石与胡宝珠之间的牵线月老。
一日,胡南湖偶见齐白石所画《扁豆图》,爱不释手,想尽各种办法要得到这幅画。
后来告诉齐白石,自己愿意以一婢女作为交换,此时在胡南湖家服侍胡母的宝珠,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一幅画的交换品了。
此时竟不知该说是齐白石的画过于贵重,还是说婢女的身份过于卑贱。
在桌前作画的胡宝珠
随后,胡南湖果真送来了婢女。
那天,胡南湖带着“四色礼”去了齐白石居住地,“四色礼”有晚辈向长辈祝福之意,也有媒人上门提亲之意。
胡南湖带来的“四色礼”,婢女胡宝珠就是其中之一。
说好的以婢女交换,胡南湖却以“四色礼”的形式送来了,其愿为媒妁之心,不言而喻。
此时这个不足18岁的小姑娘就留在了齐白石家中,发妻陈春君早有意愿要为丈夫寻一“副室”,好在她北上探望齐白石时,对这个胡宝珠也是比较满意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齐白石很喜欢她。
群鸭图
胡宝珠虽不识字,却也年轻聪慧,平日里,齐白石挥毫作画,她便在一旁研磨,这对老夫少妻的组合倒是落得个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美誉。
但是身边跟着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也给齐白石带来过一些困扰。
从前,胡宝珠只是个粗使丫头,大字不识一个,可自从跟了齐白石,他作画她研磨,耳濡目染,竟对作画颇有心得,已经能临摹齐白石的很多作品了,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一日,齐白石看到桌上放了一幅《群鹅图》,以为是自己所作,想都没想,便拿起笔来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可见宝珠技艺之高,竟让齐白石都糊涂了。
直到第二天才发现,这是宝珠的临摹之作,这位大师惊叹了,惊叹之余连忙题跋更正:“此小幅乃宝姬所临”。
之后胡宝珠又作一幅《群虾图》,这让齐白石既惊又喜,甚至还有些忧愁。
群虾图
一代大师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此时齐白石声名在外,自然不希望有任何不利的传闻,所以他唯恐外界散布流言蜚语,说齐白石作画是夫人胡宝珠代笔。
齐白石不知如何是好,后来在《群虾图》上题了一大段文字向外界说明情况。
如此一来,既保住了自己的名声,又向外人展示了爱人的画功,倒是两全其美的举措。
但宝珠聪明伶俐,她总能明白齐白石心里怎么想的。
佛手樱桃鼠子图
胡宝珠虽然不识字,但当大段的文字出现在自己画作一角时,她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也许给他带来了一些困扰,贤惠如宝珠,她毅然决定放弃作画!
之后的岁月里,宝珠果真不再临摹齐白石的画了,她一门心思都放在齐白石身上,一向虚弱多病的她,对齐白石的衣食、作画,照料得无微不至。
晚年齐白石忆起这位贤妻时,都一直在称赞宝珠的贤惠,他还刻了一方“宝珠带病相扶持”的印章送给胡宝珠。
但有妻贤如宝珠,齐白石还是差点辜负了她。
齐白石70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且不怎么体面的事情。
他遇见了一个名叫“淑华”的女子,老头儿见少女,一见钟情,而且还有了一段朦胧的感情。
淑华和胡宝珠一样,也是个漂亮的川妹子,齐白石将她带回了家。
但凡是真心相爱的夫妻,眼里都是容不得沙子的,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
虽然此时宝珠在齐白石身边没有妻子的名分,但相伴相守了十几年,自然无法容忍另一个女子的存在,所以那时,齐白石家里总是鸡犬不宁。
已经把人带回家了,难不成还能送走吗?好在此时大女儿菊如来了,解决了这件棘手的事。
菊如是齐白石和发妻的女儿,从湖南老家来看望父亲。
女儿菊如觉得这个淑华姑娘做事得体大方,长得也眉清目秀的,便有意让她给自己做儿媳妇。
齐菊如与胡宝珠这样一说,两人一拍即合。
齐白石本来是要留给自己做媳妇的,不曾想一夜之间就要变成自己的孙媳妇了,即使心如刀割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忍痛问淑华想要什么嫁妆?
淑华也是因为仰慕齐白石才与他在一起,因此只要了一幅画。
齐白石所作《鹦鹉图》便是送给淑华的,上面题诗《许放淑华》:太平桥外槐花下,亲手开笼欲断肠。
这个叫淑华的女子,最后还是另寻他人嫁了。
淑华的出现,算是齐白石与胡宝珠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齐白石对胡宝珠还是一片深情的。
齐白石的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后不久,齐白石设宴,邀请好友,为胡宝珠隆重举行了扶正仪式。
从18岁到40多岁,胡宝珠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齐白石,此时终于有了一个名分,也不枉这20多年的等待,胡宝珠非常高兴,但是好景不长,她的身体垮掉了。
齐白石与胡宝珠、儿女
胡宝珠陪齐白石度过了从湖南到北京定居的变迁,生了七个孩子,生第七个孩子时,齐白石已经78岁高龄,当时以为这应是最后一个孩子了,于是取名叫“良末”。
不曾想几年后,齐白石83岁时,42岁宝珠又怀孕了,这一次,身体本就虚弱的宝珠因大龄难产而去世,临死前,她希望和多年之后和齐白石葬在一起。
白发老夫送黑发妻,齐白石为此十分伤心,多年之候,齐白石和胡宝珠的坟墓紧紧挨着,宝珠的遗愿实现了。
这二十多年,他们患难与共,对胡宝珠,齐白石既有深情,也有感激。
齐白石已是暮年人,宝珠的离开为他晚年生活更添一份孤独,他作了一首悼亡诗《慰姬人》:笑嘻患难总相同,万里孤舟一老翁。
齐白石与弟子
深情如齐白石,嘴上说着“此情待得删除尽,懒字同参最上层。”第二年,还是不顾儿女反对要和夏文珠在一起。
夏文珠是协和医院的护士长,四十多岁,风韵犹存,齐白石一见倾心,执意要娶。
母亲离开才一年,就要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况且齐白石那时已经84岁了,胡宝珠的七个儿女自然是不同意的。
父意难从但也难违,最终儿女还是妥协了,他们同意让夏文珠以护工的身份留在齐白石身边,但结婚,是万万不能的。
当时夏文珠,深受齐白石宠爱,性子难免有些骄纵,两人在一起的几年里经常闹别扭,于是就有了齐白石跪夏母的场面。
一代大师在爱情里卑微至此,但是七年之后,夏文珠还是离开了他。
齐白石与伍德萱,左一为伍德萱
走了一个夏文珠,来了一个伍德萱,齐白石的身边,从来都不缺少年轻貌美的女子。
外界都说伍德萱是以秘书的身份陪在齐白石的身边的,但事实究竟是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年过90的齐白石,身边有年轻的伍德萱,但还是喜欢看漂亮姑娘,或许在齐白石看来,漂亮姑娘就如同艺术品一样,需要有人欣赏。
所以他从不掩饰自己对美的欣赏,那次见到美丽的评剧皇后新凤霞,眼睛根本就移不开。
齐白石与新凤霞
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子盯着年轻女人看,场面尴尬到极致,伍德萱在一旁多次提醒,却惹怒了齐白石。
不过新凤霞情商很高,而且说话得体大方,虽然被齐白石看得不好意思,但还是对齐白石说:“我是唱戏的,不怕看,齐老,您看吧!”
新凤霞的丈夫吴祖光也哄着齐白石说:“您看吧,您看吧,没人说不让您看啊!”
众人对齐白石都是充满敬意的,或许只是觉得这个“老头儿”挺有意思的。
有人崇拜齐白石,却也碍于新凤霞已结婚,就说:“既然齐老这么喜欢凤霞,就收她做了干女儿吧。”
不得不说,此人情商极高!
齐白石满意了,新凤霞夫妇也没有什么损失,还多了一个艺术家干爹。
新凤霞连忙跪下,给齐白石行了礼,认了干爹,结束了这尴尬的场面。
可就在伍德萱离开后,93岁的齐白石居然再次动了情,这次是个22岁的年轻女子,一树梨花压海棠,也不过如此。
虽有意惜花,但身体不允许,还未娶得娇妻进门,齐白石就驾鹤西去了。
齐白石和胡宝珠葬在了一起,可是唯独忘了,在湖南湘潭,发妻陈春君的孤坟,正无处话凄凉。
齐白石与夏文珠
世人皆知白石老人爱美女,却不知有个女子在齐白石背后默默无闻,陪他长大,看他成名。
她叫陈春君,13岁时来到齐白石家中,不过是以“童养媳”的身份。
那年齐白石12岁,只知家里来了个“童养媳”,他称她为“妻娘”,他们拜天地、拜祖宗、拜长辈。
“童养媳”的家境都是不大好的,所以年仅13岁的春君,就已经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了,家里人都喜欢她。
小时候的齐白石也觉得她好得很,看到她就心里乐滋滋的,但又不肯把这种喜欢露在脸上,怕人家说自己“疼媳妇”。
不知晚年的白石老人盯着新凤霞看时,是否会想到年少时的这一幕!
齐白石小时候跟着师傅学手艺,19岁时出师,出师是一件大事,家里人为了庆祝,请了客,顺便安排他们圆房,成了真正的夫妻。
陈春君虽然没有胡宝珠那样的慧根,但她的确是个很能干的贤妻,家里缺柴时,她还拖着怀孕的身子跑到山上去砍松枝。
在齐白石与陈春君的婚姻生活中,耕与织都是春君的事,齐白石就是写字、作画。
夏天,陈春君在阴凉葡萄架下纺纱织布,齐白石也喜欢在葡萄架下写字画画,那时觉得纺织的声音十分聒噪,老来回忆时却觉这声音不可再得。
晚年还写了一首诗《葡萄架下说往事》:山妻笑我负平生,世乱身襄重远行。年少厌闻难再得,葡萄阴下纺纱声。
齐白石与陈春君的五个儿女
胡宝珠的贤惠是只对齐白石一个人,可陈春君的贤惠是对齐白石一家人。
初年,家乡兵荒马乱的,齐白石整日心惊胆战,不得已背井离乡,去北京定居避难,留下父母双亲在湖南。
陈春君做了一个选择,留下!为齐白石照顾父母,照顾儿女。
陈春君对齐白石说:“我是个女人,留在乡间无妨,等你在京谋生站稳脚跟,我就来往京湘,也能时时见面。”
她是希望他们能够在一起的,可是,她也希望丈夫过得好!
所以她只能装作非常大度的样子说:“你只身在外,很不方便,劝置一副室,免得客中无人照料。”
如果不是陈春君,哪有后来的胡宝珠?可惜她一生操劳,同苦却未能公甘。
齐白石与儿女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陈春君用瘦小的身体撑起了他和整个家,齐白石对她有愧疚,有感激。
齐白石在北京居住的日子里,陈春君也曾携带五个儿女前去探望,齐白石刻了一方“七三老妇八千里”,以志纪念。
可怜、可惜又可恨的是,操劳一生,临危之际丈夫都不在身边,齐白石还是在信中得知陈春君去世了。
白石无限悲恸,后来在《祭陈夫人文》中说:“吾与贤妻相处六十八年,虽有恒河沙数之言,难尽吾贫贱夫妻之事。”
相处68年,去世几个月后就扶正了胡宝珠,这对夫妻之间的事,的确难以尽述。
齐白石与周总理
“童养媳”陈春君,“侧室”胡宝珠,贴身看护夏文珠,生活秘书伍德萱,以及93岁时要迎娶的那个22岁的姑娘。
齐白石一生都在欣赏美,美人也都敬仰齐白石的才华。
齐白石的一生的确是真实的风流,风流的真实。
如果一定论其真心付与谁,那应该是陈春君和胡宝珠吧!
晚年再无谁人像陈春君一样爱他,包容他,也无人如胡宝珠,临摹他的群虾。
前天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苏东坡的“一树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
传说这句诗出自苏轼,张先八十娶妾,于是苏轼作了一首绝句开张先的玩笑。但是,苏轼写的是一首八句的七律,这首绝句应该是后人假冒苏轼的作品。
另外,这句诗还有好几个版本:一树梨花压海棠、满树梨花压海棠、一朵梨花压海棠。老街查了一下古人的作品,发现这句诗与苏轼没有什么关系,倒是和元禛似乎有点相关。
一、 苏轼没有写一树梨花压海棠北宋有两个张先,皆字子野。两个张先去世后,欧阳修给博州高唐人(山东)张先写过《张子野墓志铭》,这个张先年四十八岁就去世了。
苏轼给另一个张先写的是《祭张子野文》,这个张先就是号称张三影的词人。他和苏轼是忘年之交 。
张先八十岁的时候,苏轼(1037—1101 )应该是33岁,正是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年:熙宁三年(1070年)。当时苏轼在京也连续上书神宗全面批评王安石新法。
也就是说,张先八十的时候,苏轼并不在江南。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才被派往杭州任通判,那时候的张先已经八十五岁了。
据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记载:
张先郎中字子野,能为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居钱塘,苏子瞻作倅时,先年已八十余,视听尚精强,家犹畜声妓,子瞻尝赠以诗云:“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盖全用张氏故事戏之。
先和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极为子瞻所赏。然俚俗多喜传咏先乐府,遂掩其诗声,识者皆以为恨云。
苏轼写给张先的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诗中用了很多古人典故,这些人都姓张,诗人指唐朝张籍,公子指张生,柱下指张苍,安昌客指张禹。
张先当时唱和了一首七律,可惜只留下了颔联两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二、一树梨花压海棠故事中说起张先娶妾后,当时写了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得知后,写了一首诗拿老头子开起了玩笑: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这个故事,和这两首杜撰的诗不清楚最早出自何处。
在清朝《香艳丛书》中曾经记载过“张先”的这首七绝:
某翁年八十矣,狎某姬才十八岁。翁尝戏赠以诗云: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自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恰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香艳丛书·画舫余谭》
一树梨花压海棠,在后人的一些笔记小说中常常见到,例如清朝钱德苍的《解人颐》:
又有人年六十三岁,纳十六岁妾。其友作诗戏之曰: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对红妆。杖藜扶入销金帐,一树梨花压海棠。”
晚清小说家徐哲《汉代宫廷艳史》 第三十九回:
窦太主这几个月来,也算费尽一番心血,方才如愿以偿。不佞对于此段文章,不便描写,却有一首歪诗是:
一树梨花压海棠,为讥白发戏红妆。当年陈邸希奇事,才发新枝便受霜。
清朝刘廷玑《在园杂志》中写道:
小园梨花最胜,纷纭如雪。其下西府海棠一株,红艳绝伦。因忆老人纳妾一绝:
二八佳人七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
不禁为之失笑.....
扶鸠,就是拄着拐杖。鸠,指鸠杖,手杖的扶手处做成斑鸠鸟的形状。
三、一朵梨花压海棠在明朝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好像首次记录了”一朵梨花压海棠“这首七绝:
浙人有嘲年六十三娶十六岁女为继室者云:
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朵梨花压海棠。
清朝褚人获《坚瓠集》中写了一个故事笑话这种事:
有老夫娶少妇,朞年而殒。管子宁先生集句嘲之。
老翁娶少妇,艳福不浅可惜无福消受,第二年老翁就去世了。于是管子宁集前人成句,组合成诗,讽刺道:
一朵梨花压海棠,有时颠倒着衣裳。风尘荏苒音书绝,天上人间两渺茫。
一朵梨花压海棠,罗裙宜着绣鸳鸯。人生富贵须回首,魏国山河半夕阳。
纤纤初月上鸦黄,一朵梨花压海棠。旧枕未容春梦断,为郎憔悴却羞郎。
潘安惆怅满头霜,一朵梨花压海棠。去日渐多来日少,离人到此倍堪伤。
似说春风梦一场,江流曲似九回肠。却将此日思前日,一朵梨花压海棠。
万转千回懒下床,丁丁漏永夜何长。惊回一枕游仙梦,一朵梨花压海棠。
作者又以少妇口吻写道:
一朵梨花压海棠,白头翁入少年场。主人非病常高卧,醉倒檐前白玉床。
一朵梨花压海棠,芸窗思贴弱肌香。谁知白发龙钟者,云雨巫山枉断肠。
数年尘面再新敉,一朵梨花压海棠。半夜灯前思旧事,满窗明月满帘霜。
此日思君恨更长,空余涕泪两三行。夜深忽梦少年事,一朵梨花压海棠。
在晚清小说《明代宫闱史》 第八回中,又有“满树梨花压海棠“:
成吉思汗见公主说得流利敏慧,越发喜欢她 ....一个是二八年华的公主,一个是创国开疆的霸主,英雄美人,自然是相爱相怜,可惜老少相差太远,未免应了俗话所说的“满树梨花压海棠了。”
结束语张先八十五娶妾的故事,似乎是真的,但是苏轼没有写过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七绝,而是写了一首七律。
管子宁集前人句为数首七绝,其中很多成句来自唐诗,但是不知道”一朵梨花压海棠“到底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中唐诗人元稹有”一朵梨花“之句,出自七绝《白衣裳二首》之一:
雨湿轻尘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怅闲看绣,一朵梨花压象床。
梨花压象床,表示美人坐在白色的床上,和梨花压海棠是两种境界。
笑话老翁娶妾的七绝,或许改编于元稹这首诗。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89|陆龟蒙皮日休并称皮陆,相互次韵唱和堪比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