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秤座

脚踝在哪个位置(脚踝在哪个位置图解)

时间:2024-01-20 23:41:28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脚踝无伤却疼痛 源自痛风在作祟

19岁的小陈在家人陪同下来到骨科门诊。据小陈妈妈介绍,他右边的踝关节痛了两三年,时轻时重,这一次突然痛,有两天了。  从医40多年,我诊治的年轻人脚踝痛,大多是外伤引起的。踝关节外伤后,韧带会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得到很好的康复,会转化成慢性损伤,稍微有点外力就容易旧伤复发,甚至再添新伤。于是,我问:“平时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情况如何?”小陈妈妈说:“他现在学习挺紧张,身体不是特别好,平时营养还是蛮注意的,就是运动少。”我接着问小陈:“最近右侧的踝关节有没有扭伤的情况?或者有没有外伤史?”小陈想了一下说:“好像没有。”  我让小陈撩起裤脚,发现他踝关节肿胀呈弥漫性,摸起来皮温好像有点高,但是没有明显的红肿;踝关节活动是有疼痛,但不像外伤那样在某个特殊位置疼痛特别严重。检查到这,我心想“会不会是那种病?”

  想归想,为了排查以及明确诊断,我给小伙子开单下医嘱:踝关节的X线片先照上,了解一下骨结构的问题;肾功能查上,看看尿酸水平;再查个核磁,看看关节内滑膜、软骨和关节周围附属结构。为了当天拿到检查结果,我又帮他优化了检查顺序。  下午一上班,我在系统里就查到了小伙子的X线片。不出所料,骨结构是正常的。这样的话,另一个问题可能性就大了,小伙子的尿酸指数是799,远远超过正常水平。原来,纠缠他踝关节疼痛的“罪魁祸首”是痛风。我更急切地关注小伙子的肾功能,好在肌酐和尿素都是正常的,因为尿酸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损伤肾功能。并且,小伙子这么年轻,就有痛风表现,也要警惕由于肾功能不好,尿酸排泄障碍导致尿酸增高。虽然医院的检查有尿酸单项测定,但对于这样的病人同时查一个肾功能更合理。核磁的检查还在等待预约,但是,现在核磁观察的重点是尿酸增高对关节结构的影响了。

像小陈这样的情况必须用药,首先控制痛风发作,再降低尿酸水平。从前面的交流看,小陈的生活方式也要改变,需调整饮食习惯,适当运动,多饮水,定期来医院复查。

作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主任医师 王宸

编辑:黄萌楣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干货必备——踝足解剖

足 部 骨 骼

足骨共26块,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

(距下接跟,前接舟;内排三楔,外排骰)

跗 骨

附骨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

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

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

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

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

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

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

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

跖 骨

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

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

②第二跖骨;

③第三跖骨;

④第四跖骨;

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

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

跖 骨

趾骨:共14块

包括:①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

②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

足弓

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

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 部 关 节

足部的关节有:

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有内侧韧带,连接内踝、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和跟骨。

(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翻而引起损伤)

②跗骨间关节,包括:

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

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

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成附横关节。

③附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属于微动关节。

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做屈伸运动。

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做屈伸运动

足部肌肉及肌腱

足肌属于骨骼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

①趾短伸肌——由跟骨至第2至4趾,作用为伸第2至4趾。

②拇短伸肌——由跟骨至拇趾,作用为伸拇趾。

足底肌

分为内侧群、外侧群和中间肌

内侧群:

①拇展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外展拇趾。

②拇短屈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屈拇趾。

③拇收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内收拇趾。

外侧群:

①小趾展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展小趾。

②小趾短屈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屈小趾。

中间群:

①骨间跖侧肌——由第三至五跖骨至第三至五趾骨,作用为内收第三至五趾。

②骨间背侧肌——跖骨至第二至四趾骨,作用为外展第二至四趾。

③蚓状肌——由趾长屈肌腱至第二至五趾,作用为展跖趾关节,伸趾间关节。

④趾短屈肌——由跟骨结节至第二至五趾,作用为屈第二至五趾。

⑤跖方肌——由跟结节至趾长屈肌腱,作用为屈第二至五趾

足 部 血 管 淋 巴

足部动脉

小腿的腘动脉分出胫后动脉及胫前动脉两支进入足部。

胫后动脉又分为:

①足底内侧动脉:较小沿足底内侧前行;

②足底外侧动脉:自脚跟内侧斜行至第五跖骨底再弯向内侧,在第一跖骨底附近与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吻合,称为足底动脉弓。

胫前动脉下行至踝关节前为:

③足背动脉:发出分支分布于足背和趾背,并发出足底深支参加足底动脉弓。足背动脉位在浅表,在两踝之间(系鞋带处)可触及其搏动。

④足底动脉弓:由足底外侧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构成,位置在跖骨底附近,骨间肌的浅面。弓的凸缘发出第一至四跖足底动脉,行于跖骨之间,再各分为两条趾底动脉,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

足部静脉

1、足部的深静脉,均与相应的同名动脉伴行。

2、足部的浅静脉:在皮下组织中构成形式不定的静脉网,多处发出吻合支与深静脉吻合。

3、足背静脉网(弓):收集足背的静脉血,其两端沿足两侧缘上行,分别接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①足内侧缘经内踝前方上行接大隐静脉,再上行入股静脉;

③足外侧缘经外踝后方上行接小隐静脉,然后上行注入国静脉。

足部淋巴

1、足外侧淋巴管及足深部淋巴管均上行注入腘淋巴结,再上行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2、足内侧淋巴管上行注入腹股沟浅淋巴结,再注入腹股沟深淋巴结。

足 部 神 经

坐骨神经自能部下降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两者分别下行进入足部。

1、胫神经从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后分两终支:

足底内侧神经:经拇展肌深面至趾短屈肌内侧向前,分布于足底内侧肌群及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经拇展肌及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侧向前,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外侧群及外侧皮肤。

胫神经损伤可引起: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和足内翻;

②感觉障碍:小腿后面及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

③足畸形:因小腿肌前群及外侧群的牵拉,足呈背屈外翻状态(“仰趾足”)。

2、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二支下行入足:

①腓浅神经经踝关节前方下行至足背,分布于足背及第2-5趾背侧相对缘皮肤。

②腓深神经经踝关节前方到达足背,分布于足背肌及第1至2趾背面相对缘皮肤。

腓总神经损伤可致:

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

②感觉障碍:足背及趾背感觉迟钝或消失;

③足畸形:“马蹄外翻足”。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