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河网讯 11月9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春艳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省政协机关党委党支部、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党支部、文史馆党支部的党员干部讲了一堂专题党课,勉励大家要按照刘伟主席指示要求和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周春艳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远瞩、博大精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是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是继往开来再创伟业的宏伟蓝图,是担当使命勇毅前行的政治宣言,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上,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她围绕“成熟、自信、坚定”三个关键词,系统回顾了中国百年发展历程,分享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发展成熟的深刻感悟,生动讲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助推更加深刻理解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她强调,党的二十大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按照省政协党组要求,以更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以更大贯彻力度深悟笃行,以更强责任担当扛牢使命,以更多智慧力量团结奋斗,以更新思路举措探索实践,以更严更实的标准加强党的建设,以更高质量水平做好当前工作。机关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要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习主动性,确保学习效果。要有时时放不下的责任心,时刻听从组织召唤,不负时代重托,以高质量的工作书写出彩时代答卷。
会上,余华琳、张峰、李朋刚代表三个党支部分享了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表示,这是一堂精彩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内容丰富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课。全体党员提升了党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做好履职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省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吕岩,副秘书长刘长顺、高红,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唐飞,省政协文史馆馆长王二伟参加党课。(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 刘杨/文 田凯中/图)
最近,“提前还贷”频频登上热搜。有人1月预约,6月才能还上;也有人打了超过100个投诉电话后,最终成功。许多人还贷受阻后才发现,原来,想把钱还给银行,也没那么容易。
尽管如此,提前还贷潮似乎还是来了。当理财亏损,就业动荡,减少负担成为人们本能的选择。每个人的考量不同,但所有决策,都指向了内心的安全感。
文 | 曹婷婷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月弥
使出了洪荒之力
拨出第78通投诉电话后,终于传来语音接通的声音,周春晓有些激动,跑出办公室平复内心。因为这通电话,或许意味着可以省出上千元的利息。
今年2月初,周春晓不断在社交媒体中刷到提前还贷的信息,她忍不住算了一笔账,才惊觉自己已经付出了太多利息。2017年,她在郑州买下这套房子,首付31万,贷款73万,利率4.4%,每个月“3000多元的房贷,2000多元都是利息”。去年下半年,理财也把“赚的都吐出来了”,她下定决心提前还贷,准备先还33万,能抵消15年的月供负担。
去年末和今年初,提前还贷成为热词,但对不少人而言,要成功还款似乎并不容易。“额度不够、需要排队、需要线下申请……”银行的回应让人找不出破绽。层层障碍下,还款日期一拖再拖,甚至要等好几个月。
最先变复杂的是还款方式。广州的崔月在去年7月发现,工商银行App的线上还款通道悄无声息地关闭了。她打给银行客服,对方告诉她,提前还贷需要去线下银行申请办理,还必须是星期二。
有的银行,即使保留着线上还贷通道,也需要像挂医院的专家号一样,每天定时抢预约名额。刚开始,西安的木槿,还不知道名额会每天定点刷新,她反复打开页面,每次都被提示约满。打电话问建设银行,客服告诉她,可以试试零点去预约,这样几率大些。
▲ 2023年2月,广东惠州,多家银行关闭移动端提前还贷,市民线下申请还款。图 / 视觉中国
木槿打算置换房子,已经看好了想买的,这种不确定让她觉得忧愁,既烦心多交利息,又怕影响房子交易。随后几天,她在午夜零点、早晨九点蹲点抢名额,就像疫情时代抢菜一样,最终都一无所获。后来她才踩准时间点,每天下午两点,银行App才更新一天的名额。
线上失效,只能线下办理。今年1月,北京的时雨第二次提前还贷。走进农业银行,还是同一个狭窄的门厅,但相比她一年前提前还贷,人多了不少。有人和时雨前后脚来办理,保安大哥一边动作熟练地帮忙接待,指导一下如何填写,一边嘀咕:“又是来提前还贷的。”时雨前边,已经有400多号客户申请了提前还贷,她能做的只有等待。就在她填表的几分钟里,银行又涌进来五六拨要求提前还贷的人。
人多了,还贷的限制也多了。提前还贷通常有两种:缩短年限,或是降低月供。去年初,武汉的蒲萱为了选择缩短年限,只能去支行重走申请流程。“连收入证明都要重新开具重新审核。我觉得这就是人为制造障碍。”后果是,蒲萱多花了5个月,多承担了3万多利息。
早一天还上贷款,就意味着节省一天的利息。决意提前还贷的人们,开始和时间赛跑。
和银行的所有洽淡都失效,有人选择把音量放大。深圳的夏芳用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去银行“闹”。她遵循先礼后兵的原则,闹之前,先用了一种理性的方法。那是去年10月底,她按照合同规定,提前一个月申请还贷,结果被拒。接着,她连打了好几个电话投诉,农业银行最后说,可以去线下申请,会按照合同,在一个月以后划款。
对方还嘱咐她,一定要在12月1日前,把约90万还贷的钱存入卡里。90万不是小数目,辗转腾挪半天,才凑齐这笔现金,但最后,她失望了。
她发现,到了约定时间,银行却没有提前扣款。那几天她急得天天看账户余额。一天下午,她正在工作,突然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三个月以后才能还款。为此花费的时间和心力达到临界值,她决定立刻动身前往银行,“我一天都等不了了”。
怕去晚了银行下班,她跑了一路,路上脑子里也飞速构思着,这次不能再太客气,语气要激动一点,甚至想好了必要时可以装作晕倒。最后,她用了最“笨”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到了银行,看见一个办公室,她就直接走进去,开口就问:“请问一下你们的领导在哪里?”
后来她才知道,她撞见的是银行的行长。对方问她:“是不是要卖房?”她临时编了个谎言,说她自己确实着急卖房,并且“还贷的钱也是借的”。
回忆整个过程,快50岁的夏芳觉得,虽然她平时是个温和的人,但在那时,她觉得自己有必要装一把情绪激动,这种“伪装”,加快了问题的解决。最终,这位领导当着她的面,打电话申请,大约10天后,她还上了贷款。
为了早一天还上贷款,投诉是使用得最多的办法。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通过投诉还贷成功的经验。其他还贷受阻的人,也把希望寄托在拨通某个号码上。通常,经验帖里,中国银保监会的投诉电话“12378”出现频率最高。
周春晓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她看过不少提前还贷的分享贴,对比起那些要打100多通电话才接通12378的人,她已经算幸运了。投诉后,农行的回电很快就拨了过来,但仍然是让她“再等待一个月”。
打通12378,只是第一关,意味着银行最后会同意提前还贷。但什么时候还,怎么还,还是未知数。
杭州的刘溪就是如此。没能如约等来扣款,她气坏了,在电话里“威胁”客服,每隔十分钟她会查看一次是否扣款,如果没有,她就继续打电话询问,直到还上为止。10分钟后,刘溪收到了扣款成功的信息。
杭州的杜鹃,去年12月预约还贷,排队到今年5月,她打电话投诉,对方称“会按照顺序给投诉客户打电话反馈”。杜鹃问:“你们投诉客户多吗?” “数也数不清。”这句回复让杜鹃“印象相当深刻”。
对银行而言,房贷是一种“优质资产”。当提前还贷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涌来,银行也体验到了不安全感,还款人和银行的矛盾产生了。
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他分析,从银行利益角度看,购房者的贷款审批通过,意味着银行已经在这笔资金上做出了长时间(例如20年-30年)的安排。借款人突然决定提前还贷,银行需要重新找新的项目把资金投出去。在这期间,银行损失了原本的贷款利息收入。所以,银行会控制提前还贷节奏。
为了降低利率,还有人想过更冒险的方式,以贷还贷。办理利息更低的贷款,贷出的钱用来提前还房贷,利用利率差,省下一笔利息。
何倩今年25岁,广州的房子,是她大学毕业那年,家里帮忙买的房子。去年开始,她发现房贷也好,普通的消费贷、信用贷也好,所有利率都在下降。再对比自己房贷的利率,超过5%,她坐不住了。
想到自己名下有公司,何倩考虑起了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她翻出几年前添加的自称某行信贷部职员的微信,对方让她前往位于广州CBD的一家门店咨询。一到门口,眼前的“xxx贷款公司”让她心里打鼓了。
工作人员推荐完贷款方案,还没等她同意,就拿来一份协议,“服务费3%-4%,能省下几十万”。何倩有些眩晕,才知道经营贷的前提是,得付出总贷款80万3%-4%的服务费,一下得再花出去24-32万,知道这个数字后,她彻底打消了念头。
▲ 何倩在银行办理提前还贷时,拍下的转贷风险提示。图 / 受访者提供
增加一份安全感
几年前,即使高利率入场站岗,许多年轻人依然牢记那些口口相传的社会经验:“房贷是普通人唯一一次能从银行撬动的最低利率”“贷款时间一定越长越好”“房价涨幅会盖过利息”。
但最近一两年,这些经验似乎行不通了。
今年,多地下调了首套房的贷款利率,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降至4%以下。截至目前,包括郑州、福州、厦门在内的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已下调至3.8%。
利率下降,让不少几年前高位买房的人,格外察觉到自己成了“冤大头”,面对自己动辄5%甚至6%的利率,更觉得利息还到心痛。许多人一算才发现,利息几乎是本金的一倍,“等于给银行打工”。他们不再信奉加杠杆,而希望努力将风险和负担缩到更小。而减少利息,是提前还贷最直观的好处。
周春晓很后悔,没有更早一点提前还贷。她已经还了快六年,还掉的近30万里,只有8万是本金。因为她所在的公司没有公积金,买房时只能走商贷,周春晓算过,只要这两年结清贷款,“就省了30多万,省出房子的首付”。
对打定主意提前还贷的人而言,计算已经开始了,时间越延长,就意味着不该付出的利息越多。
刘溪原本和广发银行约好,最晚2月16日前扣款,她提前把一笔钱从理财里匀出,存入了还贷的银行卡。等到了2月17日,她发现银行还没有扣款,后来她才知道,银行临时增加了审批流程,需要再等一周。“我房贷利率5%左右,理财年化3.8%,一来一回,再乘以50万,你算算,我一周亏了多少钱?”她对还款日一再延期难以接受,“为什么银行的延期,需要我来承担利息?”
人们对利息支出变得更敏感,还在于不再坚信房价涨幅能覆盖房贷利息。何倩的房子位于广州郊区,2018年买房时,正值一轮涨价,买在2.5万左右一平。去年底,她接到中介电话,问卖不卖房,她才知道,现在的行情跌到了一万七八一平。“(房子)跌了大概30万,现在想的,只是还能不能回到之前的价格。”她还听说过更夸张的故事,属于广州都市圈城市的清远,到广州乘高铁最快只需要12分钟,几年前涨到上万的房价,现在直接腰斩,“有人卖房的钱还不够还银行里剩下的贷款”。
还有一些数字不断挑拨着还贷人的神经。理财利率跑不过房贷利率,也推动许多人动念头提前还贷。前几年,周春晓也理财。她买基金、定期,行情好的时候,最多的一笔赚过四五万,“但去年全部吐出来了”。
王信这次准备把剩下的几十万贷款一次还清,这是他和妻子好几年的积蓄,“都是血汗钱”。去年下半年,妻子购买的基金和定期理财都出现了亏损,具体亏了多少,王信默契地没有过问,但理财不亏的话,“可能提前还贷的想法不会这么快冒出来”。
各种利率比较下,反映的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
李华还记得几年前买房时的心态:“那会儿是不顾一切想上车,房贷是收入的一半,依然觉得充满希望,总觉得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而这几年,他渐渐感到安全感越发稀薄。身边创业的朋友忧心客户不再续约;事业编的朋友工资还会下降,而在互联网行业的他,这几年见证了太多同事被裁员。
今年刚过完年,人力就找到李华,告知他需要进行“盘点”,他心知肚明,这意味着又要裁员。今年的裁员信号来得更早一些,他决定要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我逐渐把提前还清房贷作为人生目标,这必然会抑制一部分消费欲望,但也许是能让我活下去的最优选。”
▲ 李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关于提前还贷的思考。图 / 受访者提供
就像松鼠越冬前,要在树窝里堆满坚果。面对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人们本能地希望给未来的生活增加一些确定感。
尝到提前还贷的甜头后,文竹和丈夫很快决定再次提前还贷,她调侃自己对此“上瘾”。去年十一月,文竹还了20万,缩短了五年年限。今年年初,又还了25万,这次选择了降低月供,从每个月还贷9000多元降低到了6000多元。
这套房是文竹在2019年作为婚房买下的,位于北京南五环外,利率5.4%,首付120万,举全家之力。刚买完房,文竹和丈夫还完月供只剩下2000元,后来俩人工作渐渐起步,才慢慢攒下钱。对于文竹而言,不断降低月供和年限的过程,能够增强她对于生活的掌控感,“保持呈现一种向上的状态”。
负担降低,也能让文竹感觉更踏实了。她前两年开始备孕,但发生了两次意外,去医院也没有查出原因。现在月供降低后,“选择增多了,就算离职备孕,也是可以接受的”。在从前,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状况。
还贷以后的人生
提前还贷,银行的阻碍或许还能破除,但对更多人而言,是否有余钱还贷,可能是更现实的命题。
时雨去线下填提前还贷申请时,她发现有人填完表,没交给银行,径直带着表离开了。那张表格上,除了身份信息,客户一般会填上预计还贷的款额。时雨当时觉得困惑,等轮到她还款时,贷款经理告诉她,填了要还多少,必须保证卡里有对应的钱还贷,她才明白:“如果你填40万,你必须要保证有40万,对有些人来说,中间可能性的区间就没有了,可能还是要考虑一下。”
对许多人而言,提前还贷都不是一个人的决定,它还意味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多个家庭资产的再分配。
周春晓待在一家私企,实行单双休,换来的是一份在当地还不错的薪水。为了提前还贷,她的工资每个月掰成三份,还房贷,生活开支,还要再攒下一笔钱。丈夫在国企,工资也都攒下来。他们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奶粉、尿不湿,其实都是爷爷奶奶帮着分担孩子的许多花费。攒了好几年,也因此,她这次能一口气提前还上一半的房贷。
湖南女孩陈澈,几年前在北京大兴区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房贷过万,远在家乡的父母总担心房贷给女孩太大压力,压缩她的选择,毕竟,对五十多岁的父母来说,更认同的是“无债一身轻”。老家的一套拆迁房地段不算好,升值空间小,陈澈母亲决定卖房还贷。总共卖了60多万,一下拿出50万支持女儿提前还贷,算起来,一共能少还几十万利息。
对何倩而言,关于还贷的计划,她需要征求父亲的意见。父母离异后,房子由母亲付首付,父亲还月供。父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但她也拿不准,临时的资金计划,会不会影响到父亲的生意和新家庭。考虑过经营贷的风险,又咨询过有经验的朋友后,最终她才硬着头皮跟父亲商量,最终,是父亲拿出了一笔钱提前还贷。
更多的,还是那些只能靠自己还贷的人,他们的忧虑是,房贷有30年那么长,眼下的收入能维持30年吗?失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除了提前还贷未雨绸缪,他们开始创造新的生活锚点。
刘溪家对面是几幢写字楼,许多次深夜十一二点,格子间里的灯光仍自顾自地亮着,余光能照亮她家的阳台和客厅。起初,她以为是写字楼没有关灯,直到有了孩子,半夜三四点她起来哺乳,才发现那些灯光会熄灭。原来,平时真的有人在加班,她很感慨:“正常年轻人的体力都被透支了。”
她身在国企,虽然不用加班到深夜,但也有难言的压力。“很多时候你要斡旋,你要平衡。私企是内卷,国企是内耗。”作为女性,她体验到的感受更复杂几分。
去年8月生下孩子,按照国家规定,刘溪休了158天的产假。年后回到公司,她很快接到了坏消息:去年的绩效垫底。大学刚毕业,刘溪就来到这家企业,十几年了,这是她第一次拿到垫底的业绩。人力给的理由充分:请的假太多,而绩效与考勤挂钩。绩效垫底,意味着年终奖打折,而更残酷的现实是,35岁的低绩效,意味着职业发展几近天花板。
职业道路受阻,又有了孩子,刘溪并没有选择回归家庭,她决定“换个赛道”,创业。首先是尽量控制成本,她和丈夫作为初始员工,暂时没有工资支出。还需要控制风险,俩人利用业余时间推进创业。刘溪是行动派,注册公司、商讨细则,创业迅速步入正轨。这样的状况下,提前还贷是更艰难的选择。
节衣缩食去提前还贷,成为不少人眼下的生活状态。提前还贷后,李华的贷款年限缩短了7年。月供压力大,但他宁肯减少消费,也要选择缩短年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失业了,还能赚钱的时候,赶紧能还完就还完。”
10年内还清还剩下的贷款,是李华新的“人生理想”。不得不随之更改的是消费习惯,喜欢的商品可能要先放下,鞋子没有破损,那就再穿一年。以前直接进的餐厅,现在都要提前团好券、确定能省下钱再去。“由奢入俭难”,生活质量、幸福感确实降低了,但对于提前还贷,他和妻子没有后悔过。
工作朝不保夕的动荡感,让李华身边不少人琢磨起副业,“有人的账号粉丝已经过了十万,就算被裁,副业就能变主业”。甚至还有一些同事,在获知可能被裁的消息后,开始琢磨张罗一家小吃店。李华很理解他们:“大概率,一部分人可能到40岁就很难找工作,真的是得有自己养家糊口的退路,没办法在机构里打工。”
李华还记得,几个月前,他和同事们闲聊到提前还贷,大家都没怎么接话茬。而现在,有同事会主动询问他还贷经验。他知道,一切都变了。
在与银行的较量中,也有人终于等来了规则变化。今年2月9日,央行、银保监会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很快,一些银行口风松绑。
年初刚在杭州买房的林杉,刚还完第一次贷款,10667元,其中利息近7000元。还贷后第二天,她就开始电话预约提前还贷,但只约到了六月。2月中旬,她再次询问贷款经理,得知线上预约入口已开放,她约上一个月后还款。不过,也有限制,一年只能提前还贷一次。
排长队还贷的杜鹃,在投诉无用后,还曾去网上咨询律师,询问能否上诉,对方回应称:“省点力气,不如直接闹。”有朋友给她出主意“拉横幅”,在她发布的求助帖里,也有人留言说:“喇叭横幅已经准备好了。”这些情节让杜鹃觉得好笑又无奈,“没办法拉下脸去做”。最终,2月中旬,新规定出来后,杜鹃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这才把还款时间提前到了2月底。
但对周春晓而言,即使投诉电话打通了,最新的结果仍然是提前还贷需要特批。她下定决心,那就继续等待下去。
▲ 周春晓终于拨通投诉电话。图 / 受访者提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3月,“三月春风暖 党旗志愿红”“三亮三比”党员实践活动带动群众跃动于城郊街道背街小巷;
5月,“志愿服务进小区”系列活动、“爱心宁乡”“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楼栋”在街道和小区掀起文明热潮;
7月,“青春自护 暑假安全”系列活动如火如茶,路通安全执勤及学校路口护学岗等志愿服务全年到位……
微热渐生辉,星火亦成炬。
在宁乡市城郊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下简称“实践所”),一抹“志愿红”迅速铺陈开来,文明风尚成为了宁乡市城郊街道居民竞相追赶的“新时髦”。
城郊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受访单位供图
凝心聚力 打造专业化阵地
乡土安宁,最是文明栖息地。
2019年1月,宁乡市城郊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于城郊街道办事处南栋正式挂牌成立,组建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所长,办事处主任、分管领导任副所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力图打造“党旗+志愿服务”的实践阵地品牌。
仰仗着得天独厚的“红色磁场”,实践所充分利用原有的宣传、教育、文化场所,整合民政的社工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民间组织、党团的宣传组织等各类资源,下设志愿服务站、市民教育室、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室、健身活动室等功能室,将“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落到实处。
在实践所的指导下,区域内10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3支志愿服务队伍一起,构建了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城郊文明实践服务圈,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为街道各项事业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目前,各志愿队共有注册志愿者8600人,政协委员、社会贤达、离退休干部、学生成为志愿的主力军。“星火”理论宣讲、“大美城郊”文化文艺、科普、环保等志愿服务中队常年活跃在社区和农村一线,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内容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小朋友们将收集的垃圾交给工作人员称重登记。人民网 吴茜薇摄
守护幸福 提供便民化服务
文明建设,在朝朝夕夕。其中,垃圾分类是街道治理的关键小事,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大事。
面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生活垃圾管理问题,石泉社区最早运用“党建+网格”模式,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管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动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小区网格,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带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基层合力。
坐落在石泉社区馨宁新村小区的垃圾超市映入眼帘。超市虽小,五脏俱全,笔记本、水性笔、洗衣液、拖把等学习和生活物品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等待着被“环保卫士”们领走。
废矿泉水瓶1元1斤,废纸0.5元1斤,废衣服0.1元1斤……居民们将收集的垃圾交给工作人员称重登记,再自行将垃圾分类并投入超市外的垃圾回收分拣站中,随后便可在超市兑换心仪的物品。
“我用易拉罐、塑料瓶和纸箱换到了一个漂亮的喝水杯!”10岁的娄珑琼小朋友虽然满头热汗,脸上却始终洋溢喜色,“垃圾本来是要丢掉的,但是却可以回收利用,我觉得很有意义。”
“让街道居民用垃圾换生活用品,不仅能够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环境,还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城郊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大队长李贺钊说。
如今,“党建+志愿服务”迸发出的强大活力席卷街道,“石泉模式”已经被推广至周围的50个小区。实践所形成了由“点”及“面”相对成熟的宣传模式,收集垃圾10余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取得现阶段性成效,俨然成为实践所的一块“金字招牌”。
交通安全和垃圾分类知识宣讲青少年实践活动。人民网 吴茜薇摄
创新机制 开展常态化活动
“红绿灯有什么通行规则?”
“废旧衣物属于什么类型的垃圾?”
8月17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和垃圾分类知识宣讲青少年实践活动”在实践所的“天天学习吧”开讲。端坐在课堂里的学生们或凝神沉思,或积极举手,或小声交流,课堂氛围好不热烈。
“这类的宣讲活动,寒暑假期间3天开展1次,平时保证每月1次”,负责此次知识宣讲的城郊街道爱泽郊扬志愿服务中队的志愿者周春雷介绍道,“举办此类活动,让孩子们养成文明习惯,再让孩子们去影响大人,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的整体文明意识。”
除了为青少年开展寒暑假实践活动,服务队还在周六为流动人员子女开展公益课堂,提供室内演讲、声乐、形态培训等课程;为街道内的高龄、残疾、困难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慰藉、陪伴等服务;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温暖餐桌、节假日主题慰问等志愿活动……
近年,实践所开展各项大型活动120次,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1200次,服务对象超25万,活动包括科学普及、卫生环保、社会治理、健康环保、帮扶慰问、应急救援、文明劝导等。服务类型不胜枚举,参与人次数不胜数,构成楚沩大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时时新风徐徐吹,文明薪火代代传。
面对蓬勃生长的街道风尚,李贺钊对于文明建设充满信心:“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下一步,时间所还将继续巩固成果,创新形式,把阵地建成群众家门口的‘便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