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摆放

子日(子日 丑日 寅日 卯日对照表)

时间:2024-01-13 03:06:14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人间事儿③ | 吉列子日:走出命运,回到命运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肖洋 罗石芊 徐湘东 四川凉山州布拖县摄影报道 海报 罗乐

岁岁年年烟火味儿,碎碎念念人间事儿。

四季流转,每个月都应该有专属色彩和故事。

3月的主题词,我们选择了“共商国是”。

这个月,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民心从“江湖之远”直抵“庙堂之高”,并最终影响到每个人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在闭幕后,来到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作为四川团里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95”后村支书吉列子日从这里出发,又回到这里。

一去一回间,有着一位年轻人,对于“参政议政”、“家国情怀”更为具象的参与和思考。

今年期间,吉列子日在人民大会堂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飞机转动车,动车转客车,客车再转乡村小巴,3月15日,27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吉列子日从北京回到家乡阿布洛哈时,已是深夜11点。大山深处的村庄一片宁静。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家里就坐满了人。村民们迫不及待地围着他,“北京好不好?”“握到手没?”“发言了没,说了啥?”尽管才睡几个小时,可他还是像“大家长”一样权威发布,“这个会,非常重要,相当厉害。”

作为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建制村,在阿布洛哈,吉列子日一直是走得最远的人。

童年时,他手脚并用,走到隔壁县读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长大后,他在凉山州的首府西昌找到工作,体面稳定,却又放弃工作,回村做了村党支部书记。今年,他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团里最年轻的一位,在期间,“四川有个95后铁憨憨村支书”登上热搜,浏览量超过2.4个亿。

热搜之外,除了更忙,吉列子日的生活没有太大变化。一件汗衫穿到背上都有破洞了,没扔。前几年忙工作几次胃出血,现在每天吃三种药,还常常会忘。他谈论的永远是村子,只有村子。当这个终于被公路唤醒的村庄,从步履蹒跚,到小步快跑着去拥抱外面的世界时,他的目标更为具象,“希望村民收入能在3年内翻倍。”

他在阿布洛哈出生,他曾走出命运,又选择回到命运。

初心是什么?

3月24日,临近中午,阿布洛哈阳光炽热。

满面黄土的吉列子日从工地现场回到村委会,村委会正在整修,他看了眼墙上的标语,急了,“这几个字没写好,要重新写。”话音未落,电话响起,是问他一份农业补助申请材料上,需要填的经纬度应该去哪里找,另一边,有背着孩子的村民围上来,说充了电费结果电还没来,让他去看看。

千头万绪,这是吉列子日的日常。

“其实你们再晚一个月来就好了,现在村里到处都在搞建设,不好看。”猛灌一口水,重新被晒到脱皮的吉列子日,一笑就是一口大白牙,从北京回来后,他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赶工期。

3月23日下午,吉列子日和村民探讨村里的新房建设

眼看着,村里墙上的画还没完成,规划的乡村民宿区刚现雏形。群山之间,乡村步道建了一半不到,入村公路上,隧道口的装饰工程进度缓慢。按照4月中旬要完成施工的进度表,吉列子日急得天天睡不着觉,“昨天才和施工方的老板吵了一架,今天我们要碰面开个会,倒排工期,必须完成。”

焦虑的背后,是迫切的期待。

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三面环绕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个脱贫攻坚期间“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曾经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72%。它最为人熟知的标签,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

在今年期间,四川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吉列子日展示了三张照片,那是2004年、2008年、2020年三个时期的阿布洛哈村。从茅草搭的房子,单薄飘摇,人畜混居;到后面土块搭的房子,内里黝黑,火塘熏人;再到现在的水泥房,房内窗明几净,门前种菜养花。

今年上,吉列子日展示阿布洛哈村的木屋(摄于2005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上,吉列子日展示阿布洛哈村的土坯房(摄于2007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上,吉列子日展示阿布洛哈村的小洋楼(摄于2020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些就是我之前的人生。”8岁那年,吉列子日和哥哥被父亲送到隔壁金阳县山江乡小学读书。直到现在,站在村里,还能看见他们上学的路,大概就是从这座山下去,淌过河,再爬上另一座山。

“或者不能说是路,我们带着镰刀,边走边开路。”这一趟,需要超过5个小时。年纪太小,吉列子日总是哭,他怕蛇,但总是走着走着小腿就会被蛇缠上;他最讨厌下雨后过溜索,生了锈的铁丝变得滑不溜秋,一个惯性就会手里,痛得要命还不能松开,因为身下就是涨水后汹涌的西溪河;他们还要注意躲避山上的落石、路上的滑坡、草丛里的蛇鼠虫蚁……

对于曾经的阿布洛哈而言,没有路,做什么事都很难。

吃水很难。遇到干旱,村里的蓄水池没了水,村民就要爬山越岭去很远的地方打水。村里大多种玉米,即便因为耐旱能自己吃,也因为哪怕种了别的,光是运出去卖都很难。

读书很难。唯一的学校是在2005年才建起来,在此之前,村里唯一识字的就是吉列子日的父亲。那是一位提到阿布洛哈就绕不开的人物。他叫吉列拉火,从小就聪明好学。少年时,他坚持要爬出大山去上学,然后又回到村里做了一辈子的会计。他有远见,在村里有了唯一一台电视后,带着全村人看新闻学习。他拼尽全力将两个儿子送出大山去读书,又在他们飞到足够远时,希望他们能回到家乡。

这位老人,在阿布洛哈通车三个月后去世,据吉列子日说,父亲走得很安详很满足。

阿布洛哈的通村公路

“所以,乡亲们委托我捎上一句话。”彼时,在四川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吉列子日用真诚的语调说着,“我们要向党和国家说一声‘谢谢’,向所有关心阿布洛哈村的朋友说声‘谢谢’。”

曾经,有媒体采访时,问到吉列子日的初心,他愣一下。这个问题没有专门想过,却已经散落在每一个日常里。在整体退出贫困后,这里有着更重要的使命。一面要保证村民们不能返贫,一面是要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吉列子日认为,家乡在最好的时代中,正迎来最大的机遇。

“我们所有人都在努力抓住这个机遇。”他每天都会失眠,一躺下,脑子里走马灯一样的千头万绪。

他会想到村里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村里鸡舍需要加一个挡板,来遮住高山猛烈的阳光。村民阅读室里的书本没有做到分类摆放,房间里还要加一张浅色长桌。村里学校的厨房需要整修一下,整修期间孩子们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悬崖上的阿布洛哈村

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新居

改变的力量

“该解决的问题都会解决。”临近中午,拉果乡党委书记曲木伍呷急匆匆赶到阿布洛哈,他也是来查看工期问题的,除了和建筑方说好增加人力外,还要和吉列子日讨论村子脐橙增种的方案。

在布拖县的四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中,拉果乡只有阿布洛哈这一个村成为代表。在吉列子日出发去北京之前,这位乡党委书记就叮嘱他,一定要多和别的代表,特别是企业代表建立联系,看看有什么适合这里的产业能够引进来。

“我每天晚上都要给他打电话,问他的开会情况,有没有什么新政策,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个性爽朗的曲木伍呷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他还记得刚工作时,村里都是泥泞小道,村民们人畜混住,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看看现在,见证了这些‘一步千年’的变化,我可以吹一辈子。”曲木伍呷笑起来憨憨的,有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自豪感,他总是会用高高的声调谈及希望,“现在的阿布洛哈完全可以成为下一个华西村。”

吉列子日也有着同样期待。眼下,村里的公路通了,一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一方面建立了合作社发展产业,另一方面还有正在打造的旅游业。

但所有信心的基础,最根本的是村民的改变。

彝族有一句谚语:天空连着天空,大地连着大地,彝人都是亲戚。这个民族注重家支亲属的关系。在阿布洛哈,63户256人中,常住的有31户,132人。土生土长的吉列子日,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晚辈、同伴,也是现在带着大家发展的“大家长”。

“基层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曾经,村里有户人家,非常抗拒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对于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的他们而言,读书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吉列子日上门苦口婆心劝过,也拿出政策规定严肃要求过,但还是撬不开这家孩子进入学校的大门。

于是,吉列子日想到以免费旅游的名义,拜托志愿者带着这家的父亲去了趟西昌。目的是让他身临其境去感受,在村子以外的地方不识字的窘迫。回来后,这位父亲闷头抽了很久的烟,因为他在西昌一整天没敢上厕所。对于走到大城市的他而言,哪怕找到了厕所,也因为担心不识字进错了而不敢动,只有在门口守着,看着别人进了自己才敢进。

如今,这家的儿子已经在布拖县城读高二,成绩很好。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对于阿布洛哈的产业发展,吉列子日在请农业专家对村里的土地、气候等因素综合考察后,定下了种植脐橙的方案。但对于村里百年来都只种玉米的传统而言,这套方案几乎遭到了所有村民的反对。

于是,吉列子日带着稍有意愿的村民去了趟雷波。在那里,村民且沙次尔看见,人家一株脐橙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了在村里种的一亩玉米地。于是,这位40多岁的彝族汉子成为了村里最早种脐橙的5户人家之一。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20年4月,第一批脐橙苗开始插种,这大概是阿布洛哈百年历史上第一次的产业种植。面对这批直径只有0.5厘米的小苗,有的村民插下去就不管了,于是,吉列子日又开始带着大家学习养护。

没有水源,就先用大家生活用水的尾水。太阳太大,就买来地膜,先铺在两三亩脐橙地上进行实验,确定保湿效果后,再慢慢扩大范围。如同照顾孩子一般,今年有50亩脐橙地迎来盛果期。

曲木伍呷和吉列子日算了一笔账。脐橙的市场批发价格在2元一斤左右,按照每亩产量2500公斤计算,每亩的收益在万元左右。并且之后每年产量都会更高,还能持续几十年。

“因此我们规划今年6月之前种到300亩。”而在这个过程中,眼看着脐橙实实在在的收益,阿布洛哈的村民全都已经参与其中。

更让吉列子日期待的,是在今年期间,他和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建立了联系。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从1996年就开始产业帮扶彝族同胞,设在凉山的中药现代产业园,每年安置2万多人次就业。

听吉列子日介绍了阿布洛哈的区位条件后,耿福能当即就提到半夏,这是一种生命力强的药材,阿布洛哈的温度湿度都适宜种植。

“耿代表说之后还会安排团队来我们这里实地考察调研。”期间,吉列子日还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代表建立了联系,“杨院长也从专业角度,对我们提出了建议。”

吉列子日在阿布洛哈交通扶贫陈列馆讲解

一条更宽敞的路

临近下午4点,村里的学校放学了。学校前的梧桐树花期正盛,树下穿着绿色校服的学生开始打扫卫生。如今,学校里的37个学生中,有9个是外村的。

“以前是我们去别的村上学,现在已经有别村来我们这里读书了。”吉列子日认为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改变。年少时自己经历的漫长的求学路终于不再重复。他记得小学时,裤子在跋涉中被划破,怕羞的自己在腰上绑件衣服遮住,然后站在学校的楼顶,远远看着山那边的家哭。如今,阿布洛哈的孩子,可以顺着公路,去到城里的学校,去到更远更大的世界。

让家乡变得更好的愿景,似乎是在那时有了朦胧的雏形。吉列子日记得他曾因为路远不想读书,父亲会哄着他,多背两页书,多给一毛两毛零花钱。后来辗转读完中学,去念了中专,他开始在寒暑假给志愿者做翻译,跟着这些大学生走遍了整个凉山的17个县,他见到了阿布洛哈以外的世界,感到知识的力量。

“我觉得他们好厉害,说话好听,讲道理好听。”于是,吉列子日开始不断学习,中专毕业后,他考上大专并获得西昌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位。那时,他选择在西昌的一家慈善机构工作,做的也是针对凉山的志愿服务。

在“让家乡变得更好”的使命中,回到阿布洛哈,几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决定。

作为这里走得最远的人,他一直有种诚挚的热情。

他在很多孩子的家长群里,学校需要填写表格等都是他在处理。每年,他会送村里的孩子去考试,从小升初到中考。

且沙史日成绩不好,中学时就想辍学。知道男生从小就有军营梦,吉列子日告诉他,军人要求更高,至少也要读完高中。于是,想要参军的且沙史日还泡在高二课堂里。

且沙色子和李子么色不想读书了,吉列子日急得不行,自己跑到布拖把两个孩子接回村子,恨铁不成钢地骂了一路,现在,两个孩子都去了职校学手艺。

当然,也有让吉列子日拿出来当正面例子的。种脐橙很积极的且沙次儿,一直支持家里的4个孩子读书。其中一个孩子,小学毕业想去凉山民族中学,但因为超过了初中部的报考年龄,就在布拖中学完成中学学业,并在中考中,考上了凉山民族中学高中部。

“所以你看,只要努力,你想要抵达的地方,就一定会到。”这几年,吉列子日用自己做例子,用这些孩子做例子,一点点撬开所有村里小孩的求学梦。

此外,他还要带着村里的老人出门看病,处理村子邻里之间的纠纷,从你踩了我的一棵菜,到土地扭转发展集体经济。以前,他还要帮着缴电费,“老人们都说,我去缴他们才放心。”

也有外面的年轻人开始回村里。且沙次尔的另一个儿子,以前在城市的中餐店做过大堂经理,现在看见村里正在发展旅游业,便决定回家,现在,越野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

一条更加宽敞的路慢慢显现,吉列子日有了更重要的任务。

阿布洛哈的村民新居外墙上,有彝族特色的绘画

“我要开始准备明年的建议。”他有点不好意思,今年第一次上会,他很紧张,但也知道,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不能就着阿布洛哈谈阿布洛哈,他的建议要真正从人民中来,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

他曾被问及怎么看待“家国情怀”?他觉得自己没有很高屋建瓴的认识,是过去的每一个选择,将他推到了现在。他曾觉得,自己的梦想是能够让他的家乡,因为他的努力,哪怕有一点点的改变。而现在,在见到了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大的责任之后,他觉得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辜负当下的每个瞬间。

所以,在大方向还是围绕乡村振兴的前提下,他计划要去别的乡镇调研走访,“要对得起人大代表,这份责任。”

眼下,阿布洛哈的项目都在推进中,吉列子日时常会冒出很多新想法。例如,在两座大山之间修一个玻璃栈道,可以行走在每个雨后的高山云海中;又例如,将原本村子二组的老房子成片保留下来,那些土块搭的房子和这边的新房,就是这里历史最好的呈现。

说到这些时,山间的夕阳热烈如火,山下的村庄在闪闪发亮。那条入村的公路上时有车辆经过,放学的孩子奔跑着在唱歌。

吉列子日知道,只有一直走下去,一步步,终将抵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2021是辛丑年,老话说“四马驼谷,十鼠抢粮”,啥意思?

导读:老话说:2021年是“四马驼谷,十鼠抢粮”,啥意思?

在以前没有现代机械搬运工具的时候,农民收割农作物都是全靠人工,耕地用牛,搬运可以用牛拉板车或者马拉板车,牛马是农民种植庄稼的非常重要的帮手。当然,那个时候家里的生活水平高低可以从家里养了多少头牛或者多少匹马来体现。

2021年是辛丑牛年,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说明这样年景很好,农民们可以广种田地。

农村老人喜欢看老黄历而老黄历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年的收成情况,2021年我们根据《地母经》的说法是“青青枝叶枝头秀,婷婷蚕娘田野芳;人民苏息四季慎,瘴疠逡巡六畜防”这也说明了2021农民粮食作物还是会有一个好的收成的。

而老话说“四马驼谷,十鼠抢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我们要提前了解阴历每日都有天干地支日说法的,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是有一个天干与一个地支组成干支日,而这每一天干支日其实都对应一个生肖。天干与地支能组成60个不同组合,而每天能对应一个生肖,这个是十二天一轮回。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组合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根据上面的对应,我们就能找到每天对应的生肖所属。

我们所说的“四马驼谷,十鼠抢粮”,主要是看“四”和“十”这两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根据习惯,从正月初一开始,与马对应的“午日”出现在哪一天,我们就说几马驼谷。2021年正月初四是甲午日,所以我们就说是四马驼谷。与鼠对应的“子日”出现在哪一天,我们就说几鼠抢粮,2021年正月初十是庚子日,所以我们说是十鼠抢粮。

四马驼谷:从字面上我们很好理解,就是需要四匹马来托运农民收割的粮食,按理来说,需要马匹数越多,说明农民粮食越丰收,如果需要马匹少,说明农民收成不好,而用四匹马来驼谷,说明粮食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少,够农民们吃的。

十鼠抢粮:说明有十只老鼠来到田间地头吃粮食。老鼠会吃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在播种的时候,老鼠喜欢把种子扒出来吃了,农作物苗期的时候会吃嫩叶或者嫩枝,粮食成熟之后更是把农作物吃了,所以老鼠越多,那就糟蹋粮食越多,而2021年是十鼠抢粮,说明老鼠很多,四匹马驼回来的粮食还够不够十只老鼠吃呢?

《论语》首章“学而时习”“有朋远来”“不知不愠”内在逻辑解读

(一)

《论语》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孔子是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也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导师。不读《论语》,不足为中国人。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段,我们每个人都在语文教科书上读过,但能说我们都真正懂得是什么意思吗?

凡古人为书,开篇之辞都是极为慎重和最为重要的,所谓“点题”。《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论”即讨论编次之意。所以,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放在第一篇第一段必定是大有深意的。

(二)

那么,究竟有什么深意呢?阐述之前,先采取以字释文的方式对这段话作个详细的解释。

学:“通、习义”,也就是通读、练习的意思,可简单理解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习”。

时习:时,有三种解释,一是指“年岁”,二是指“季节”,三是“晨タ”(即一天),可筒单理解为“时时”“经常”;习,繁体字为“習”,和羽毛有关,本意为“如鸟学飞”,兼有“温习”“练习”“实习”之意。

说:通“悦”,下而还有个“乐”。在古代,古人用词是非常精准的,“悦”“乐”不是一回事。所谓“悦在心,乐则见于外”。悦,指的是“愉悦”,是心里内在的快乐,是不易分享的,表现为“自我满足”,心里愉悦是极致的、持久的;“乐”,指的是“高兴”,是心里外在的快乐,是可以分享的,表现为“兴高采烈”。

有朋自远方来:通常解释为“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也可以通俗地这样理解。但若深究其意,则当是另有一番风景。“有朋”,有一种说话为“友朋”的误写,“友”和“朋”在古代也不是一回事,所谓“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远方”,在古代连起来用而表示今天的“诗和远方”的“远方”,几乎是没有的,古代讲“远方”就单用个“远”字。所以,另有一种解释,把“远方”拆开,“远”指远方,“方”和后面的“来”一起段句“方来”,“方来”在古语中指“并来”,即一起来,非仅一人来。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也可解释为:“友”和“朋”从远方一同而来。当然,此两种解释意思上是相通的,但若细细玩味,前解较浅,后解甚深。

人不知:即人不知我,其真意是“为学日进,修道日深,人不能知”,是“虽贤如颜回,不能知孔子之道之高之大”,通俗地说就是“真理在我,世人难懂”,所以孔子曾曰:“知我者其天乎?”。

愠:“佛郁” “怨”的意思。

不亦君子乎:君子,成德之名,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君子意思差不多。

(三)

相信通过上面的解读,你可能对这一段话又有了一个全新的且深刻的认识了。下面,就说说这三段话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是如此的重要,竟然可以位列《论语》开篇第一句。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那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可以理解为孔子毕生为学的自述。

“学而时习之”,乃少年初学事,即“十有五而志于学”后当之;“有朋自远方来”,乃中年成学事,即“三十而立”后当之;“人不知而不愠”,乃晚年得道事,即“五十而知天命”后当之。

贯穿起来看,“学而时习之”讲的是“成学”,“有朋自远方来”讲的是“成名”,“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成贤”(那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便是“成圣”,虽贤如颜回对其讲“成贤”之道亦足矣)。所以,“成学” “成名” “成贤”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可以庸俗地理解为孔子的“成功学”,而这一“成功学”的逻辑起点是“学而时习之”,因为学而时习,然后有朋自来,始终学而时习,最后不知不愠。所以,孔子又曾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所以,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用这三句话向我们揭示了“学习是人生的永恒课题”这一现代理念,而且二千五百年后这一理念也不会过时。所以,孔子的这一启示,オ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不受时限,通于古今,全无不然,故为可贵。

当然,如果再深一层挖掘,怎样“学而时习之”?则应当是追求那种“不亦悦乎”的境界,即秉持“学以为已”,而求“自得其乐”。然如何オ能“自得其乐”?当“反求诸己”。何为“反求诸己”?即实践体悟。若能实践体悟,则能知行合一(这或许也是阳明心学的真意吧)。

至此,“学习”“实践”这一认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都立起来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此亦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末完待续,下篇将从《大学》之道的启示来解读,敬请期待!)

學而時習之

繁体版解1.0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译,

持坤而承阳者(孔子)说道,

觉悟天道,

时时修习地道(呼吸之间)。

没有忧苦,

解脱啊!传承啊!

*

得坤道,

自性本来,天理良心。(地道)(有朋)

内观身心,(自远)

不改变,中道不易。(方)

得道,道德,行道有所得,天人合一(来)。

*

(志同道合者自远方来,没有时间空间限制。)

*

没有忧苦,

离苦得乐啊!

*

自反,自省,自觉觉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修几安人,内圣外王,修道传道,道统传承,无为而治,生生不息。王道)(人)

觉悟有情,人者仁也。

*

仁,

不知道 ,(不灵,根器钝,觉性少)(道法自然,天道伦常,中道不易)(一,二,三)。

不知,道一,二,三。

没觉悟(没达到天人合一)。

有情,不绪,为所当为,知止则止。

心安,人安,安人,安心,修己安人。(不愠)

伦理道德。(序也,礼也)。

和而不同。

礼,运大同。

不忧苦,

君子啊!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

子:子女。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

子:人承陽,故以爲稱

子:息也

子:嗣也。

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承:承,奉也。受也。——《说文》。

子:孔子

子: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子:子本陽气動萬物滋之偁。萬物莫靈於人。故因叚借以爲人之偁。

曰:

曰:詞也。

曰:於也,之也。

曰:謂也,稱也

曰:語端也。

曰:(曰)䛐也。䛐者、意內而言外也。有是意而有是言。亦謂之曰。亦謂之云。云曰、雙聲也。釋詁。

曰:说,说道。道之义。

学: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

学:受敎傳業曰學

学: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学:效法,觉悟。

学:上學字謂敎,言敎人乃益己之學半。敎人謂之學者,學所以自覺,下之效也。敎人所以覺人,上之施也。

学:覆也

学:作斆從敎,主於覺人。

學記曰: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按知不足所謂覺悟也。記又曰:敎然後知困,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敎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按兌命,上學字謂敎,言敎人乃益己之學半。敎人謂之學者,學所以自覺,下之效也。敎人所以覺人,上之施也。故古統謂之學者也。枚頤僞尚書説命上字作斆,下字作學,乃已下同玉篇之分别矣。从教冂。

学:秦以來去攵作學,主於自覺。學記之文,學敎分列,已與兌命統名爲學者殊矣。胡覺後人分別斆胡孝反。學胡覺反。

而:

而:天,学天。人法地,地法天,天道自然。

而:随后,能够。

而:你。

而:连词

而:通能。

而:相当于。

*

时:

时:四時,四方各一時

时: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

时:敬記天時以授人也

时: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时:隂陽之專精爲四時。

时:辰也,十二時也。

时:是也。

时:伺也。

时:当下

时:时间,时势,季节,时态,时代,时机。天时。

时:按时,到时候。天命,寿长。天时,气数。气运。

时:时,是也。——《尔雅》

时:时时,当下。过去,未来。

时:时常,经常。

时:当地时令。

时间,伦常次序

时:善也,

时:中也。

时:一段,一断的,不连续。

之:

之:出,生出,滋长。一者,地也。

之:是也,適也,往也。

亦:

亦:也

亦:同奕

亦:亦,大也

亦:亦奕義通。

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

奕:

奕:次序也。

奕:美也

奕:憂也。

*

説:说:

说:說,釋也。一曰談說。

说:述也。序述之也。

说:論也

说:言也。

说:解也,訓也。

说:所論之辭也。

说:陈八卦之德業變化,及法象所爲也。

说:祈其神求去之也。

说:與悅通。

说:懌也

说:喜也,樂也,服也

说:數也

说:亦談說也

说:說誘,謂以言語諭人,使從己也

说:與稅駕之稅同。

说:舍也。

说:挩,亦作說。與脫通

说:赦也。

説:釋也,述也,告也。解也,訓也。,言也,论也。

说:通悦

说:休憩;止息。通“税” 。

说:通脱,解脱。

说:通兑。,按已经许诺的去做。会意,从人,从囗,八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今字作悦。本义:喜悦。

说:释也,述也,論也。解也,訓也。言也,數也。

*

乎:

乎:表示疑问或反问

乎:跟“啊”相同 。

*

有:

有:(有)不宜有也。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

有:不無也。

有:有,从月。从冃,譌。

有:與又通。

有: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有:具有,与“无”相对。

有:有子。

有:與譁同。譁,涅,化也。

有:变化。

有:存在。

*

朋:

朋:臭味相投的两块肉。意气相投。

朋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学,同门师兄弟。

朋:與坤同道者也。

朋:朋,羣也。辅也。

*

自:

自性本来,天理良心。

自:自然,無勉强也

自:自己。自然;当然。

自:由也。從也。

自:率也

自:自,用也。

自:己也

自:鼻也。

自:自从鼻,观呼吸,自然而然的呼吸,随顺自然。知道,中道。

*

远:

远:遼也

远:遙遠也

远:遠近定體也。

远:距离长,与“近”相对 。

远:时间,空间的悠远。

远:长久;长远。深远;深奥。远:走路走得长。

*

方:

方:不改变。

方:并行,与天同,道理,方法。

方:通“旁”( páng)。遍,广

方:比拟

方:通“放”( fàng)。依据;依托

方:规律;道理

方:大地(地方)。

方: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方: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方:等同;相当

*

来:

来: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洛哀切

来:至也,還也,及也。

来: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来: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

人:

人:活着凭情感,有情众生。

人:有自主性,创造性,自觉性,自反,自省,自觉,自悟,可以超越本能者人也。

人就是要和动物区隔开来。

人要像个人样。

形而上者人也。(自反者,形而上)。超越社会性,神也。

诸子百家皆言道。所道,皆偏,除孔子与老子。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只有人可以反,(唯有道不远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求仁得仁。)

反者道之动,逆流而上,形而上。上道。

人:道德是人生存之基础,有道德的生活,人也。

人也仁也!

天命谓之性

自性本来

天理即良心

不自知,没良心,不算人。

缺德玩意!算什么人?

人:普通人,凡人,智人。他人。

人: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㑹。

人:得爲天地之心。惟人爲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爲極貴。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果實之心亦謂之人

人:人,仁也,仁生物也。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人:人乃万物之灵。

人: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人:人,君也。

人:人,天子自稱也

人:人,父母也。

人:天地之生此爲極貴。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果實之心亦謂之人,能復生艸木而成果實;皆至微而具全體也。

*

不: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不: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不:通“丕”(pī)。大

不:本义消失 象形。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否定。

*

知:

知:詞也。从口从矢

知:識也,覺也

知:喩也

知:相交曰知。

知:匹也。

知:欲也

知:猶主也

知:出於口者疾如矢也

知:晓得,明了 。

知:知,识也。智慧。

知:知识,花样。

知:知:识,认可,理解。

知:知道。智慧。道理。

知:智慧(出世,入世)

知:知道,达到,天人合一。行:连续贯穿。

知:主持管理。

知:彼此了解。

知: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知:智也!知无我也!慈也!天人合一。

无知:无有智慧。

知至:致知:天人合一。

未知:未知是指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且处于一种迷茫的感知状态。

*

而:天,学天。人法地,地法天,天道自然。

而:随后,能够。

而:你。

而:连词

而:通能。

而:相当于。

*

不: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不: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不:通“丕”(pī)。大

不:本义消失 象形。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否定。

*

愠:

愠:怨也。恚、怒也。慰也 ,恨也

*

慰:

慰:安也。方言。慰、凥也。江淮靑徐之閒曰慰。从心。㷉聲。於胃切。十五部。一曰恚怒也。別一義。恚、恨也。小雅。以慰我心。毛曰。慰、怨也。韓詩作以愠我心。愠、恚也。

*

安:

安:静也

安:静也。安详,心安,几安,人安。

安:静:通净,通情。

安:徐也,止也,宁也。

安:安安,自然性之也

安:使安定

安:静也。安详,心安,几安,人安。凡是打扰他人和谐安静之法皆非善法。)

安:.安心,心安于何处。

安:安定;安全;安稳。无危险。

安:佚樂也。

安:和好不爭曰安。

安:何也

安:與焉同

*

不:

不: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不: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不: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不:通“丕”(pī)。大

不:本义消失 象形。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否定。

*

亦:

亦:也

亦:同奕

亦:亦,大也

亦:亦奕義通。

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

奕:

奕:次序也。

奕:美也

奕:憂也

*

君子:

君子:致力于不断提升品德修养的人。形而上者。

君子:(圣人,君子(信仰圣人))

君子:完人。

君子:尊称。

君子形而上,德也!

*

乎:表示疑问或反问

乎:跟“啊”相同 。

************************

每日一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水,回也不改其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盛开的鲜花

孔子看来,在他的所有的弟子里,颜回的品质是非常高尚的。他认为,颜回是个过惯清苦生活的人,他对物质生活是不挑剔的,是非常容易满足的。一箪饭,一瓢水,一间简陋的小屋,颜回就满足了。这些都是他人忍受不了的穷困生活,颜回就坦然地接受了。在颜回的身上还有一个良好的品质,——那就是好学。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改其乐",这确实是颜回的可贵的品质。

清贫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的验金石,也是道德层次的验金石。颜回能够坦然地面对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这表明在颜回的身上,具有一种"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这也是孔子充分肯定颜回的理由所在。

盛开的鲜花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就是要不断地追求,要能够面对清苦困顿的生活也能自得其乐。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与没有日夜的苦学,造成了颜回的英年早逝。也可以说,这种长期的营养不良是个可怕的杀手,带来了颜回的英年早逝。太过可惜了。

颜回为我们树立了好学的典范,而树立了能够i清贫乐道的典范,我们要学颜回学习呀!

盛开的鲜花

读《论语》16字心得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若问中国传统文化的雅正之音在哪里?我以为就在《论语》书中。

《论语》成书,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中国所有竹简典籍中,它最为言简意赅。它总结和归纳了古春秋之世中国人最基本的人文与政治理念,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化于当今中国人的习性与风俗中。《论语》所记,皆为活生生的言行事迹,其声色神貌,穿越千年时光隧道,折射一个大变革时代的场景和氛围,从中可感受到中国春秋之世分崩离析的世事变幻与沧桑。它缘事而言,情理并重,有的放矢,不作泛泛之论。它的文采和内涵,古往今来,汉字书中,无与伦比。其章法之曲尽其妙,其辞藻之丰瞻蕴藉,堪称极品,可谓文质彬彬矣。

《论语》所蕴涵和彰显的人文观念与理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人文光耀,震烁古今。简单说来,可用“16字”来略作一说。

一曰“近人” 。直白一点说,就是“近人情”,所谓道不远人。孔门之学,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在于此,乃为“人学”第一。孔子之教是不离人道。所谓天道远,人道迩!中庸之道,乃经常不易,与时为变。《论语》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也许在古人的意识中,鬼神是存在的,也知其无迹可寻。因此,孔门中人对于所谓鬼神是敬而远之的,这样的态度不失为明智之举。孔门的讲求完全界定在“人”格范畴之内,不提倡做那些超乎人所能做的事情,凡事不违反人之常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与友爱,乃是做人的根本。孔门所提出的行为理念和宗旨,都不会脱离人生实际,质朴平实,无悖不过,充满人味。

春秋之世,“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这里的人,有大人小人之分,应该也包括奴隶在内。任何社会都是有等级的,人总要分出三六九等。我以为中国春秋之世,人文意义上的“人格”意识已经完全成熟了。这个时候,已经能把人与鬼神、天地区分开来了,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意识。所谓“与天地参”。仁者人也。孔子学说的基础就是在人的层面上确立的。那个时候,已经萌发人本思想。《论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之学是最近人情,反过来说,就是不矫情。孔子说,如果你心里对他人有怨恨,那么你就以直心对他得了,不必委屈自己而勉强包容他,表面还笑脸对他。这不是伪善是什么?“巧言令色,鲜矣仁。”

二曰“推己”。 区别于“修己”,“克己”。也就是“推己及人”。如果你自己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就不要那样去对待别人。就这么简单,并不深奥。这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可以终身遵行的一句话。什么叫作“仁”?这就是“仁”。人者仁也。这就是最基本的为“人”之行。孔子所倡导的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凡事不强加于人。把自己的立场推向别人,转过来从别人的立场出发反观自己,完全平等相待。正象“仁”字,如两个人平行站在一起,和而不同,平等相处。如此推而广之,放之四海而皆准。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说,他不喜欢的事,不希望别人强加给他,自己也不想强加给别人。孔子笑他说,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强加于人的事,从古到今,不断发生,而且还将继续发生。你不喜欢的事情,也许你不强加给别人,但你不能保证别人不会强加给你。世事不平如此。但无论怎样,儒家的态度很鲜明,就是凡事不要强加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难道不是推己及人的做法吗?假如连自己的老人和孩子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吗?那是违反人情的。违反人情的做法算是什么?也就是矫情。又假设有这么一家人,老子偷了别人的东西,儿子却去告发。这样的事情,也许今人会美其名曰“大义灭亲”,但在孔子却不以为然。他说宁愿这个儿子去包庇老子,为老子开脱罪责。因为这才是做儿子该做的事情,属于人之常情,无可非议。至于儿子包庇老子的结果怎么样,完全是另一回事。儿子去揭发老子,从做人的角度看,孔子是不赞同的。

三曰“履信”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做不到的,就不要吹牛。也不要轻易许诺于人,言必信。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信义了。信义乃为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见义不为,无勇也。义者宜也。应该做的事才去做,不应该做的事就不要做,这就是义。义与时势相待而出。所谓“时义”者,“时宜”也。信近于义。一个讲信用的人,就是个义士。因此,孝悌之情,与生俱来,自然流露,举善而宣,广布流传,可得”感化”之功。 以人为本,教化之务,当首倡“信义”二字。

四曰“重事”。 孔子不务繁文溽节,注重实效。他不乞求所谓的神明,重人事,尽人事。子路见孔子病了,要去沐浴祷告,以求神明保佑老师去病消灾。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如果有的话,那么我不是一直都在祷告吗?可见祈于神明,祷于虚无,非孔子所信所为,他是反躬自求的。所以人事之重,甚于一切。事功的讲求,是儒者本色。所谓敬事而信,所谓敏于事而慎于言。敬敏从事是儒者仿效自然的一种体现。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重事,也就是忠于事,忠人之事。既然答应了人家,有了相契之约,做什么事情就要认真去做。尽人事,足可动天地!可不重乎?因此,凡人当为之事,必须去做。诸如起居扫祭,揖拜迎送,婚丧嫁娶,皆人事焉,不可轻也。对此,《论语》乡党篇,对孔子的应对风范做了非常生动有趣的描写。

五曰“力行”。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点上看,孔子是注重行动的人。再好的学问,如果没有实践,恰如空中楼阁,根基不牢,不足恃也。孔子很清楚自己的学说在当时是无法施展的。但是他的学问是治世之道,是王道之学,推行起来自然是很难的。他所要做的就是垂范后世,功在千秋。明明知道不可以,但还是勉力去做。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后世“人定胜天”的超迈气概,“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实为一脉相承。这是儒者非常可贵的一种精神,尽力而为,勉力为行。比如世间新生事情的推行总会有阻力的,一切改革、变革都不会是坦途。若是没有阻力的事就不是变革了。因此,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全力去做,至于结果怎么样,却不是人所能预知的。力行其事,这就是人所能做到的。 但人格力量若被无限夸大,欲与天公试比高,甚至凌驾于自然之上,则未必有好结果,且为害已甚。 这就是“过尤不及”。曾几何时,一种“矫枉过正”的偏激思想长期占据了主导,总以暴风骤雨式的运动,大行其事,令国人大受其害。 革命只是大转折时代才应运而生的产物,可得一时,非长治久安之道。 所以,未可轻言“革命”二字。

六曰“贵和”。 仁者和也,和者仁也。做到了“仁”,“和”就自然出现。“人”就算做到家了。在天地之间,人的位置就这样确定了。所谓“与天地参”,就是“人”已经独立于天地之间,作为独立的一极,与天地并存成三。这就是“人道”,就是重人事,就是重人和。“礼之用,和为贵。”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之用,皆为人和。这是中国人文传统理念中非常可贵的一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乐之用,不过求和。人文社会,从小而大,从家庭到国家,无非求一个和字。“君子和而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可以求同存异。孔子“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曾子以为“忠恕”而已,我则以为“仁和(人和)”也矣。人和永得,万世太平。

七曰“尚学” 。孔子始终是强调学习的,这里勿庸烦言。 《论语》开篇第一句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末篇最后一句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首末句。知命,是通达自我的局限。知礼,是洞悉时代的局限。知言,是了解别人的途径。反过来,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不愁闷,这就是君子。“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是孔子对自我处境的感叹与豁达。君子的快乐在于朋友讲习,相互切磋,有志于道。《论语》开宗明义,第一个字就是“学”字,用意非浅。儒家自始至终崇尚学习的宗旨,符合任何时代发展的要求。

八曰“乐道” 。儒者不逐利,不怨天尤人。这是孔门涵养的胸怀。“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这其间都贯穿着一个乐字。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君子无争,必也射乎?”与世无争,放得下才拿得起。“君子坦荡荡,”就是这样的。“仁者不忧。”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做人的极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很多快乐可以在学习求道的过程中获得的。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就是一个好学不倦、安贫乐道的典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古今学者学习的榜样。“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旷达如此。乐道是建立在旷达的情怀之上的。求道,乐道。津津乐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与道同在的人,是不会感到忧闷的。悟道的人、得道的人一定是快乐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