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性格命运

十二月是什么月(十二月是什么月天干地支)

时间:2024-01-02 12:33:14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湖湘年味丨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我在腊月的韵味里找到了答案

农历寅虎年的十二月来得真快,阳历的新年也即2023年元旦节那天,已经是农历十二月的初十日。过了腊月初八,离农历的新年就越来越近了。早几天,太太看到左邻右舍忙着晒腊肉、腊鱼什么的,她心里似乎有点急,于是问我,说我们家是否也做一点腊肉?我回答说,“好吧!做一点,只是要辛苦和麻烦你了。”

说做就做。于是,太太就去农贸市场买来一大堆鱼肉,先是将买来的鱼、肉,切割成一小块,再用料酒、食盐、生姜、花椒、酱油等配料,放入已经切割好了的鱼肉拌匀,腌制几个小时后,用小铁丝或细绳,将肉、鱼穿起来,找个向阳的地方晒了几天,这样,一块块略带黄色,流油泛香的腊鱼、腊肉就呈现在家人的面前。我太太心灵手巧,做出来的腊肉让人见着就会流口水,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分湘式和粤式两种。看来,今年这个腊月还得加大运动量,否则,长在脸上的这张嘴,因抵挡不住腊肉、腊鱼的诱惑,身上又要多出几斤肥肥的肉团来。

小时候,我总是搞不清楚,为何农历十二月又叫“腊月”,问了一些大人,他们也说得不准确。后来妈妈要我去问外公,说外公能说清楚,因为外公懂风水和易经。尽管外公在我心目中带有一点神秘感,平时有点敬畏,但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还是壮了壮胆去问外公。外公见我小小年纪,居然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先是感到惊讶,后来还是认真耐心地回答我,他说:“农历十二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那时,由于我年龄太小,才十来岁,对外公这个有点深奥的回答,我只能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北风肆虐,窗户上的冰凌花,如同寒冬里盛开的腊梅。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每年的腊月,不管时事风云如何变幻,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上空,都会弥漫出一股越来越浓的香味,那是家家户户点燃年的韵味,升腾来年的守望与寄托。男人们,女人们都激动着,忙碌着,把一年的收获搬出来,把一年的劳累搬出来,开始享受了。大人、小孩都团聚在一起,燃起了一家人的喜悦、热情和富足,也燃起一家人的兴旺。特别是乡村,腊月的香味,把整个乡村都熏醉了,那袅袅的炊烟越来越迤逦。沿着这股香气,就能看到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身影。杀猪宰羊,这是乡村最为热闹的一件事,村头巷尾,村民们吆喝声、猪的嚎叫声此起彼伏,使乡村一下子热闹非凡。沉浸在清早美梦中的孩子们被吵醒,知道要杀猪宰羊了,急忙起床凑热闹,奔走相告,品尝着年的美味与快乐。

记忆里的童年时的腊月,家里人要把庭院前后、屋里屋外彻底打扫。腊月农村没有多少农活,门前堆放的锄头、粪桶、镰刀等农具也派不上用场,父亲会小心翼翼地拿到柴房角落放好,等来年再用。平日砍的木柴乱七八糟地堆在院子里,算算时日差不多也干燥了,全部送到柴房摆放整齐。家里的屋顶墙壁地面也要反复打扫,让灰尘蛛丝了无痕迹,让墙壁像雪花一样白净,让陈旧凌乱的家变得井井有条。窗子家具擦了一遍又一遍,瞬间焕然一新,泛起亮堂堂的光泽,立刻有了窗明几净的感觉。想着过年时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在宽阔干净的庭院里高兴地奔跑放鞭炮,父母似乎忘记了辛苦和劳累。只要出太阳,母亲会把家里的蚊帐窗帘、床单被套拆下来,脏衣物鞋子找出来,全部拿到河边清洗。自己做的米粉和荡皮,挂满了屋门口的几根竹竿。几个陶瓷大盆里盛满了油炸的米制的兰华根、油糍粑、米皮、油煎豆腐、炸鱼等等,浓烈的香氛氤氲着老屋,令人嘴馋。

置办年货,也是腊月里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尽管那时候物质比较短缺,但腊月的集市还是熙熙攘攘,母亲在熙熙攘攘的集市里挑挑选选,遇到满意的就讨价还价,她总能以最便宜的价钱买到最好最适用的物品。在腊月忙碌的日子里,父母亲用勤劳和朴实酿成了过年浓酽的香甜和喜悦。

腊月之后是过年。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祇、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这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通常都在腊月。

腊月的风韵,在乡风里熬煮得热血沸腾,在车站码头匆匆忙忙人声鼎沸,抒写删繁就简的表情,令春运的气息在你来我返里心事重重、跌宕起伏。外出打工、上学的男男女女们,都陆陆续续回家,大包小包满载着一年艰辛的收获,踏上日夜思念的故土。腊月的最后几天里,许多城市里的人也会往乡下赶,于是,弥显出更浓更亲的年味。“回家过年”,这是远离故土最真诚的愿望,出门在外的人们,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在腊月里回家,祈福着对亲人思念和牵挂,不停地召唤着回家匆匆的脚步。

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大家所说的大年三十“除夕”,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邪鬼。也就是说,除夕是一年之中除旧布新、祈福禳灾的日子,所以过除夕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过除夕有很多习俗,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过除夕,其中最重要的是祭祖、吃年夜饭(也称团圆饭)和守岁。“爆竹声中一岁除”,当除夕夜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穿入云霄响彻乡村时,年终于迈着轻盈的步子款款而来,随之一片欢呼声:“过年喽!”全家老少在新年的钟声里许下新春的祈愿。现在城市里是不能放鞭炮的,但有花市和花灯供人们欣赏,还有那众口难调,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逐渐成为腊月除夕夜的习俗。

乡村的年味最浓。彰显乡村年味的乡村腊月,是民间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古往今来源远流长的传承,如百年陈酒,窖香浓郁,醉人肺腑,品不完民俗文化的神韵,尝不够中华文化的大餐;乡村腊月,来得风火火,走得急匆匆,留给人们幸福温馨的回忆,激发对明天美好的憧憬;乡村腊月,充满了温馨、洋溢着祥和、散发出喜庆、满载着吉祥,也孕育着来年的希望。正是有了腊月的祝愿,乡村人才有了过年过得有滋有味,魅力无穷。

腊月来了,从遥远的风俗中走来,从刺骨的寒风中走来,从忙碌的身影中走来,走进了城市,走进了乡村,走成了火红的月份,走进了甜蜜温馨的日子,走进了人们万家团圆的祝福里,快乐分享幸福生活的甘甜。腊月,是笼罩在春节之上的芬芳,是一首充满浓浓年味的诗篇。更是一曲古老的歌谣,吟唱着忙碌、红火和喜悦,给新春的狂欢点起熊熊的炉火,把年味烹的香浓,将幸福酿造,让踏歌而来的新春佳节充满了特殊的温暖情调。

站在腊月的风味路口,道别旧年走过的阳光风雨,笑迎温暖的春风,令人满怀,在诗意芬芳的枝头,点燃一阕万紫千红的意境,席卷山川、葳蕤大地。腊月的风韵,让人回忆,让人满怀信心充满期待,又让人难以割舍,更让人难以忘怀。

文/图 @安仁古

十二月是腊月吗 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每年的腊月习俗有很多,对于父母辈的人来说,很习惯过农历节日。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腊月是几月份。下面,我们来看看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腊月是几月?腊月其实就是农历十二月。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呢?看看本文介绍你就会知道啦!

腊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这里所说的,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中国农历月份别称

正月:春、寅月、元阳、初月

二月:仲春、卯月、仲阳、杏月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序、麦秋

五月:仲夏、午月、蒲月、榴月

六月:季夏、未月、暑月、荷月

七月:孟秋、申月、巧月、兰月、首秋、初秋

八月:仲秋、西月、中秋、正秋、桂月

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序、霜序、菊月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阳月

十一月:仲冬、子月、畅月、复月、龙潜 冬月

十二月:季冬、丑月、严冬、嘉平、暮冬、临月、腊月、岁杪

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中国传统的月份是以地支表示的

其实,不仅是十二月叫腊月,阴历的各个月份也都有不同的称谓。这与我国传统的纪元法有关。古人最初是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来纪年的,月、日也用干支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下,十一月起建,十二月对应地支中的丑,是丑月。

文人雅士更给月份赋予了很多美好的称谓

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别出心裁。对月份,他们也有不一样的称呼,给人很美的感觉。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传统的月份称谓与当时的物候有关

现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月份只能表示出该月份在一年中的排序。而古人对月份的称谓,则不仅表示排序,还可以让人们很清楚该月份的天气、物候等特征。

腊月的由来及习俗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易经:这个“立冬之卦”,给你3条人生启示

曾仕强学堂编辑部

《易经》64卦中,有12个卦对应着十二个月,即十二消息卦。

其原理都是以卦象六爻框架的阴阳两爻,代表天地之阴阳二气,用阴阳二气的升降次序来模拟大自然的24节气,每两个节气对应着一个卦象。

这12个卦分别为: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

2022年11月7日,节气为立冬,立冬到小雪这两个节气对应的十二消息卦为坤卦。

坤卦是《易经》64卦的第2卦,上坤下坤,整个卦象,六阴弥漫,阴气占据绝对优势,为阴极之时,意味着正式进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动植物逐渐蛰伏,以避寒潮和大幅度降温,大地萧索一片。

那么,这个阴极的“坤卦”,除了标志着寒冷节气的到来,还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呢?

今天借着立冬节气,一起来看看曾仕强教授是怎么讲的。

在《易经》中,只有一个卦是纯阳的,就是乾卦;也只有一个卦是纯阴的,就是坤卦。

也就是,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如果六个阳爻都变成阴爻,就变成了纯阴卦:坤卦。

乾错坤,就是乾坤两卦之间阳变阴,阴变阳,二者是互错的关系。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坤卦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乾卦只有元、亨、利、贞,坤卦多了一点条件——利牝马之贞,多的这么几个字,就是它的限制。

那么,坤卦到底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

配合成就而不是标榜自己

乾是创造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坤是配合的,必须要有方向,有导引,有正确的方法。

所以,卦辞说利牝马之贞,就是说人的贞,要像母马一样。

母马有一个特性,就是永远追随着公马。

公马往哪里跑,它就跟着往哪里跑,公马跑多快它就跟多快,不会给公马一点点的负担,不会变成公马的累赘,反而会变成公马的伴侣。

这就叫做夫唱妇随。但是今天有很多人听到夫唱妇随就火大,说妇唱夫随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反正这是夫妻两人之间的事,夫妻自己去商量。

只不过社会有一个主流价值,你有自由坚持妇唱夫随,可是你不能标榜自己,也不能去否定人家,说时代不同了,现在不可以再夫唱妇随了,应该妇唱夫随。这样不对。

因为坤卦的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告诉我们,坤的主要精神还是在于配合。

乾是天,龙才能飞上天,所以乾用龙。坤是地,用马,因为马在地上跑得很快。

马只受一个限制,就是龙往哪里走,它就往哪里跟,这样就叫做龙马精神。

而龙也有责任,要走向正确的方向,如果带错了,将来就会和马同归于尽。

所以,龙马精神,就是要求领头的人要端正方向,要保持良好的速度。

同时要看左右有什么障碍,并事先加以排除,这样牝马才有办法一路配合地追随上来。

2

坚守原则而不是随意盲从

《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

坤卦卦辞为什么不说“利母牛之贞”?马跟牛有什么不同?

在大家的印象里,牛是比较负重的,要牛紧跟不舍恐怕有点困难,而马是比较轻快的。

而且虽然牛是顺从的,马也是顺从的,可是牛,你不管叫它做什么,它都顺从,这就是盲从。

马不一样,虽然马忠贞不二,但是会坚守原则,该跟从的才跟从,不该跟从的还是不跟从。

所以,坤卦用马不用牛是有深刻意义的。

比如,做妻子的不能丈夫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只有丈夫的要求是正当的,才能全力配合;如果丈夫的要求不合理,就坚决不能跟从,这样才叫利牝马之贞。

老子说过一句话,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是讲坤卦的。

因为坤卦一定要追随在乾的后面,否则,有时会得到反效果,越努力,事情反而越糟糕,这叫帮倒忙。

老实讲,真正懂得中华文化的人,都知道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要为天下先,这两句话是一样的,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告诉我们,一阴一阳同时存在,勿用就是要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场来适当地应用。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要为天下先。先衡量状况,不该领先就不要领先,让给比较合理的人,这叫做礼让为先。

可是如果让来让去发现自己先最合理,别人先可能会把事情搞糟,那就当仁不让。

因此,中国人让来让去,最后当仁不让,就是因为受到了坤卦的影响。

就像夫唱妇随,如果半路上先生生病了怎么办?太太也不能出去吗?当然出去。

如果在家里半夜有人敲门,先生对太太说“你去开门”,算先生吗?但如果先生病倒了,不能动了,说不定是医生来敲门,太太也说“你去开门”,那岂不累死先生?

可见,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这是变动的,不是固定的,才叫《易经》。

我们要知道,乾有时候也是不对的,也有可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坤完全顺从是不好的。

可是坤要发挥作用的时候,一定要顾虑,一定要了解这个环境以及自己能够发挥到什么地步。

3

要可刚可柔,刚柔并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空,最主要就是空无所有,但是它有云有雨,云雨要动,否则天气凝固在那里,草木很难长大,所以云要行,雨要施。

所以天重行,就是天如果不运行,空气不流通就糟糕了。

健不是说刚而已,还要持久。持久地运行才叫做天行健。

我们看到太阳持久地、不停地东升西落,空气不停地流动,有时候有云,有时候有雾,有时候下雨,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们就觉悟到,要做一个君子,应该向天学习乐善好施,自强不息。

那地呢?地有没有行呢?地不能行的,地一行那就地震了。

地势坤,地完全是看势,有高山,有丘陵,有峻岭,高高低低。所以,天重行,地重势。

中国人常说,形势比人强。很多人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自己很有办法,自己做了很多贡献,其实都是形势的帮助。

君子看到了地势坤,跟看到天行健一样,要向地学习厚德载物,应该想到自己有责任使每件东西各安其位。

地很可爱,无私地承载万物。人们随便挖洞,它就让你挖,把有毒的东西埋进去,它也毫无条件地接受。

地上有树,有山,有高楼大厦,什么都有,它从来不讲话。

可是,人类不能过度欺负它,否则它就山崩地裂。

所以你看女人,她很柔顺很柔顺,等到惹火了,她就像山崩地裂一样的,那就够瞧的。

柔极成刚,刚极成柔,这就是乾坤两卦相互转化的道理。

由此我们知道,为人处世,该刚的时候才刚,该柔的时候一定要柔。

只有柔才能够解决的就柔,非刚不可就刚,可刚可柔,刚柔并济,内外配合,才能真正掌握这个卦的要义。

世界上的人可以分成四种。

第一种人是应该刚的时候他柔,应该柔的时候他又刚,这种人就叫神经病。

第二种人是不管别人怎么样,他就是要刚到底,硬到底。这样的人,就叫做刚才(钢材)。

第三种人是自始至终柔到底,那就太软弱了。

第四种人是能刚能柔,该刚则刚,该柔则柔的人。

在这四种人里面,最有前途的,就是刚柔并济的那种人。

该硬的时候,比谁都硬;该柔的时候,比谁都柔。这就叫“刚柔并济”。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刚柔并济,调整合宜,那人生一定走得长远,自然前途无量!

本文内容:曾教授《易经的智慧》汇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