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单人旁: 由斜撇和垂露竖组成,共两笔,竖为主笔。先写斜撇,在撇画的二分之一处写垂露竖,一般右旁笔画较多的字撇短竖长,右旁笔画少的字撇长竖短,整体形状为上斜下直的长形 。
《曹全碑》可谓久负盛名,为东汉隶书极盛时期的精品之作,历代之书家或书法爱好者无不习之。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飘逸多姿。
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一下其中几个字的写法。
之
撇、捺的夹角不能过大
注意撇画起笔之后向左上的弧度
捺画雁尾处较长
要
笔画上面部分较粗
女字笔画粗细对比较大
注意图中标注的红色两个圈
波横细力劲挺
存
波横笔画粗重
中间部分较细
整体呈右下趋势
注意“子”字和横撇交点的位置
慰
整个字的重心偏左
注意戈钩向右延伸的长度
上下部分及上半部分的左右两边
位置关系疏朗但是不能分家
高
整体字呈右下斜势
但是并不明显
波横中部拱起较大
雁尾收笔较短
注意横画上下不同的间距
两个"口"字的位置也很重要
年
横画都呈右上斜势
且斜势有别
笔画整体偏细
除了波横外对比不明显
注意横画的间距
抚
左部分高,右部分扁
左右间距较大,要注意
右半部分,横粗竖细,比较特殊
左部分呈右上斜势
右部分呈右下斜势
育
重点在波横下方部分整体偏左
右边留白较大
波横中间部分细力,起、收笔较重
"月"字与上面部分位置错开
鳏
字呈右上斜势
笔画粗细变化多
书写的时候要细致
注意左右部分的间距
寡
宝盖宽大
笔画横细竖粗
横画较多
注意上下间距以及粗细变化
谘
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
右部分笔画偏重、圆润
注意两部分横画相反的斜度
诹
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
与"谘"结体相似
笔画较"谘"字偏细
粗细变化不大
群
"君"字撇收笔处尾重,收笔较方
"君"与"羊"的位置,整体斜向右
笔画圆润,整体重于"诹"
僚
单立人旁与右半部分的距离
比较的点比较多,要多注意
捺画较直,雁尾圆润
收笔上扬明显
注意蓝色结构线
咸
戈勾高度没有超过左侧撇的最低点
注意字的重心,不要被横的斜度和撇的角度所影响
最后注意戈勾向右伸展的长度
曰
结体较扁,横细竖粗
且加粗部位在两竖的起笔处
对比要拉开
君
结体舒展,横画长度要够
注意三长横的起、收笔位置关系
撇较重,转折点位于第3横的下方
收笔出勾
最后注意底部结构线
哉
戈勾雁尾宽度是第二横起笔处的
2倍多一点,对比要拉开
注意4条蓝色线标注出的
各个笔画的高度位置
转
横细竖粗,左高右矮
注意3条蓝色线的不同斜度
结体较扁,控制好横画上下的高度
拜
横较细,注意左右部分的高度差
撇的转折点与波横几乎平直
横细竖粗,左高右矮
注意三条蓝色线的不同斜度
结体较扁,控制好横画上下的高度
家
宝盖横画向右上斜
点、竖笔画较重
撇有弧度但是不易过大
注意其与宝盖最左端的位置关系
捺,粗重且径直有力
注意雁尾的位置
复
底部蓝色结构线斜度较大
结体稳固且具有代表性
笔画整体左粗右细,横细竖粗
左右部分上下两个间距要注意
造
走之旁最后一笔
粗细变化不大,比较粗重
被包裹部分笔画偏细
逆
走之旁与"造"相比
笔画更秀丽,粗细变化明显
雁尾收笔处上扬微弱,要注意
燔
笔画偏细,粗细变化有
但不夸张
火字旁注意两点的位置
以及撇捺的间距
城
戈勾粗重
起笔向下行笔的过程中右细微弧度
但还是比较有力
戈勾横向舒展不要过长
告
波横波折较大
起笔转折后上弧且笔画变细
雁尾下压加重位置在转折之前
收笔上扬较细
注意横上下间距
羽
左高右矮
注意上下两条蓝色线的位置
另外注意两条黄色线所
标注的起笔收笔位置
仍
笔画偏重,起收笔圆润
左右高度差较大
注意部分底部的高度
于
笔画圆润流畅
波横起笔与雁尾都较重
注意其向右下的斜势
竖弯钩行笔无粗细变化
收笔位置注意
一、读帖
1、节奏
即哪里停顿,哪里行笔。
2、气息
所谓气息就是毛笔在空中的移动。
3、布局与章法
即字的整体取势为篇平状,笔画宽度与间隔紧而均匀,笔画间也有一定的交错避让 , 每个字占一个正方格,取横式。
二、临帖
1、练眼。
在临帖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变化,要来练就别人不能察的本领。
2、把握节奏。
虽然《曹全碑》秀美,是隶书的代表,但也要注重节奏的变化,在书写时,要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隶书的发力点多在于波画中,这就要求行笔过程中有提按变化,充分表现隶书的“八分”之美。
3、做到“极像”。
既然是临帖,一定要做到像,这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
三、默写与意临
1、尽量与原帖相同
上文提到在临帖过程中要做到“极像”,在默写时也同样如此。
2、把《曹全碑》的形式美上升到意境美
有人把《曹全碑》称为汉碑中的林黛玉,天生丽质,优雅大方,神采奕奕。其线条与结构以及结构的组合更是翩然秀美,妩媚多姿,这也是书法形式美构成的基本语汇,更是书法形式美中的最底层面。
突出问题解颐
《曹全碑》意境的人所写出的字也就变得匠气、匪气与俗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临帖时不过多修饰、雕琢、造作,要追求《曹全碑》碑帖本身的自然美;
2、要尊重文字,不故意表现潇洒,要把自己放在适当的位置去学习《曹全碑》,这样才能把它的美传承下来;
3、上文提到熟练,要做到与原帖相像,但不是一味的追求这样的熟练,要避免熟练而产生的油滑,也就是太过于“形式”;
4、《曹全碑》是隶书中秀美碑帖的代表,学习的人也颇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避免学的人多了而导致俗气。
四、创作
1、《曹全碑》创作离不开临帖
“临摹功夫下够了,创作有多大成就是可变数;临摹功夫不够,创作肯定不会有多大的成就!”创作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建立在对帖的掌握程度上的。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对《曹全碑》学习的不足,带着这些不足进一步临帖学习,从帖中找到答案,再创作。
2、《曹全碑》的创作是自身修养的体现
德高才厚性谦和,见博识广味自淳”,做人要把人品放在首位,写字则要把书品放在首位。高尚的人格,宁静的心境,不凡的谈吐等综合素养的真实流露,对《曹全碑》的创作有积极的作用。
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下面,书法思考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难得好教程,务必收藏好,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横画
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往往以“横飞”为美。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
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
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
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
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
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
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起笔如竖,行至一半,向左上弯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锋收结。
4.横撇
这是一种基本无弧度的撇,在隶书中常用于字头呈外展状。只是起笔处稍向心上抬。一般逆锋起笔,转向左行,至尾处向上回锋收笔。
5.短撇
逆锋起笔,由右上方向左下运行,回锋收笔。
四、捺画
捺画是波笔的又—形式。是造成隶书气势的重要笔画。隶书中的捺画与波横写法近似,均为蚕头燕尾状。只是波横平出,捺画逆锋起笔后,向石下倾斜行笔,至捺角处稍顿向右上提笔出锋。
五、钩画
隶书中的钩画有时易和撇画混为一谈,原因在于钩锋并不明显。钩颈部分过长,并不像楷书的钩向上翘拔,出锋犀利。隶书的钩画由于多带波笔痕迹,滑行出钩,因此书写时应走笔慢—些。
1.坚钩
有左向竖钩,右向竖钩两种。起笔如竖,行至出钩处向左(或向右)滑行,回锋收笔,钩圆而不挑。其小左向竖钩往往成为隶字中的主笔 如“事”、“于”。
2.弯钩
这种钩与楷书的钩近似。出钩前折笔顿驻,然后向左上方提笔挑钩出锋。
3.撇钩
这是一种近似撇的钩。起笔如撇,行一半时滑行向左出钩,钩身略弯。
4.钩画的变化形式
六、折画
折画在隶书中是很简单的,主要指两种笔画接合处,笔法较为随意。一种为内折,一种为外折。
1.内折与外折
内折就是横笔写完后,向右上方提,然后折回向内写,竖呈内弯,有明显的折肩,如“己”、“史”。
外折承继了篆书的折法,横笔写完后直接折下,折角是圆的,折后竖向外稍弓,如“蜀”,有些外折两笔写成,虽断意连,如“官”。
2.折画的变化形式
隶书中的折画变化很多,出于它承继篆书,许多折画不像楷书那样有规可循,多为带有图画的随意行为,因此书写时还要多临帖。
七、点画
点画在隶书中处于发展状态,多利用其它笔画如横、竖、撇、捺来代替。真意思的是,隶书中的点没有楷书中的基本点—圆点。
一、红
注解:
1、绞丝旁的三个转折,走势可以有一定的变化:平-下-上。这里提供一个写法参考。
2、左窄右宽,“工”字大致处在中间(就上下位置而言)。
3、“工”的第一横,起笔做了一些变化。第二横,整体托上。
二、叶
注解:
1、笔画少的字,注意处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口字旁,不宜写得太窄,整置靠上,且有一定的斜度。
3、“十”字,写得较正,这种正是通过横画和竖画来共同体现的:横画较平,竖画直正且用笔较重。就被横画分隔的部分而言,竖画下部较长。
三、坐
注解:
1、两个“人”,中间有一定的间距。两个“人”的捺画,左部启右,右部提上,皆呼应下一笔。
2、竖和横,这里改变了书写笔顺。
3、竖画直,横画曲。横画存在俯仰的变化。
四、车
注解:
1、横画较多,注意横画与下一笔的呼应关系。第一横启上,第二横应下。
2、横画之间的距离相等,横的斜度,是渐渐变斜。
3、竖画用悬针,且尾部较重。不可轻易地一笔甩出,而应该渐行渐重,然后再渐轻提出。
五、晚
注解:
1、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2、日字旁,整置靠上,且写得窄长。
3、“免”的刀头,写得瘦长一些。底部的撇画和竖弯钩,起到托起整个字的作用,所以要格外重视:二者的宽窄高低关系,详见图示。
六、停
注解:
1、单人旁,要注意与右边部分相匹配:右边若是瘦长的部件,则一般撇短竖长。右边若是较宽的部件,则一般是撇长竖短。
2、“亭”的首点较重,横和“口”取狭长势。秃宝盖有一定的斜度,而且有一定的宽度。
3、“丁”字注意两点:横短竖钩长;横轻竖钩重。
七、枫
注解:
1、木字旁,横画左伸,这样能够起到让右的作用。
2、竖提与“风”的撇画相呼应,可以使得左右两个部分衔接得更加自然和紧密。当然,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写法参考。
3、“风”的背抛钩,有向内收的势,这样能够使半包围框内的部分更加紧凑。
八、于
注解:
1、笔画少的字,笔画本身和笔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着重关注。
2、第一横短,第二横的起笔位置略靠左。两个横画,有含蓄的俯仰关系在里面。
3、竖钩,整置略靠右。稍有弧度。最后的钩,圆过渡后向左下提出,勿短。
先民造甲骨文距今有3600多年了。汉字在历史长河中是稳定的,也有发展变化:一些异体字被淘汰不用了,少数新字造了出来。如唐朝武则天登基给自己新造名字“曌”。近代翻译家从外文以形声字造出新汉字,如吋、熵、鉨。上世纪20年代一首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她”,也是新造的。现今大家看“她”字熟悉而平常,但在新造时引来一片骂声。这“她”字是谁发明的呢?是新文化运动闯将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生于江苏江阴城内一个寒士家庭。名复,字半农,以字行世。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功,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揖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新诗人、杂文家、语言学家。他觉得第三人称“他”字,男女不分,而用吴方言“伊”指代女性又不能普及。1920年刘半农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致力于语言学研究。他远离祖国,思念亲人,写下了一首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造出专指第三人称女性的“她”字。刘半农回国后,教育部长蔡元培聘请他为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在京的语言学家、常州人赵元任将情诗谱曲,在大学里流传。当时正是新旧社会交替、妇女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部分知识女性纷纷指责、辱骂刘半农:有人发文说,本来第三人称“他”不分男性女性,对男女是平等的,现在你把“他”字单人旁改成女字旁单指女性,不是歧视吗?又有人说,奸、娼、嫖、媾、妒等不好的字都带女旁,你刘半农造个帶女旁的“她”字,专指女性,用心何在?刘半农被骂了三年。他没有被骂退,反而更加据理力争推广“她”字,还新造了“它”字,得到大学里、社会上广泛认可。传说当时大学有位女生唱了这首情诗,特别喜欢刘半农,可当她看到刘半农的相片,这才知道想像中的翩翩公子原来是个老头子,顿感失望。
鲁迅在《忆刘半农君》里赞扬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中“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刘半农除了文字研究,写了大量模仿民歌的诗歌,有《瓦釜集》、《扬鞭集》诗集。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有《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译著。1932年教育部把“她”、“它”纳入《新华字典》。1934年刘半农病逝。
1、单人旁在我们的日常书写中非常常见,也比较容易书写,但是仍然有一大部分朋友书写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点错误,看一下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错误呢?
2、单人旁由两部分组成:斜撇、垂露竖
3、这个偏旁要注意两点,第一撇要斜而直,第二,竖画的起笔在撇的中间部分,注意撇和竖要连着哦。
4、双人旁和单人旁的道理一样,注意第二撇要在第一撇的中间位置起笔。
5、看看古代著名书法家都是怎么写的
颜真卿
怀素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草书行
6、单人旁常用字
你学会了吗?身边有笔的朋友拿起笔来练一练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击关注一下,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