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兑艮卦(兑艮卦详解)

时间:2024-02-01 06:16:58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易经》六十四卦之艮卦

卦辞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卦。止住背部,没有获得身体。走在庭院中,没有见到人。没有灾难。

艮卦和震卦都是纯卦,是一组覆卦关系。艮是山,也是停止的意思。在艮卦三爻中,九三是背,初六、六二是前面,初、二的位置是内,三是外,两艮相叠,都是面向前面,背在后面;像两个人排队一样,只看到前面排队者的背后,没有看到他的身体,所以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艮代表停止,人活着就要动,但是有时候也必须停止,可以使人“无咎”。《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震卦为动,动久必止,止有停止、阻止的意思,古人行动时遇山则止,何况二山相重?艮卦的覆卦是震卦,震卦由临卦变来,所以艮卦是由临卦的覆卦观卦变来,观卦的九五和六三换位,成为艮卦。观卦下坤,坤为母,母怀孕称为“有身”,所以坤也代表身;变成艮卦之后,坤象消失,这就是“不获其身”。艮是坚多节木,坚硬又有很多关节的木头,好像我们背的脊椎有很多骨节一样。

艮卦本身二艮相叠,艮是门阙,二门之间有庭院,走在庭院里面;又有互卦震,震为行,引申为行人;还有互卦坎,坎是隐伏,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没有看到人。合而言之,就是走在庭院里面没见到人。

彖传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彖传》说:艮卦,是止住的意思。该停止时就停止,该行动时就行动,动与静都没有错过时机,他的道路就会坦荡光明。艮卦所谓的止,是要止得其所。上位者与下者互相敌对,没有应合,不能彼此搭配,因此说没有获得身体。走在庭院中没有见到人,所以没有灾难。

艮卦是止住的意思,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这是艮最特别的地方,不只有停止,也包括行动,特别注意到“时机”,动与静都没有错过时机,道路就会坦荡光明。艮卦所谓的“止”,就是要止得其所。

上位者与下位者没有应合,不能彼此搭配,所以不获其身也不见其人,无往无来,是以“无咎”。每一个纯卦的各爻都无法相应,但只有在艮卦特别指出“上下敌应”,因为要强调完全不应,所以一定要停止。

象传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象传》说: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这就是艮卦。君子由此领悟,思考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论语》里出现过两次类似的活动。《论语·泰伯》、《论语·宪问》都提到,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应做自己职位上该做的事;后者是曾子补充的:“君子思不出其位。”指的是君子不要考虑超过自己职位的事情。因为换个位置,自然会得到不同的讯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有不同的想法。

爻辞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六。止住脚趾,没有灾难。适宜长久正固。

《象传》说:止住脚趾,是没有失去正当做法。

艮卦的爻辞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取象的材料。止卦第一步怎么可能行动呢?初六和上面的并不相应,不适合行动,适宜长久正固,这样做没有失去正当性,因为初六本身是阴爻在刚位,在最初的位置,没有能力去行动。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六二。止住小腿,不抬起来又须随着动。内心不痛快。

《象传》说:不抬起来又须随着动,是因为没有人退一步听从它。

“腓”是小腿。六二处在小腿的部位,居中守正,必须依卦而止,但是小腿即使不抬起来,也必须随着股(大腿)而进退。六二在观卦里面本来有九五正应,变成艮卦之后变成无应,心中当然不痛苦。六二希望九三够听从它,但九三本身在互卦震里,很有行动力,所以继续往前走。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九三。止住腰部,撕裂脊肉,有危险而忧心如焚。

《象传》说:止住腰部,是危难使人忧心如焚。

“限”代表腰部,古人认为腰部是身体上下的分界处,将它作为上下之间的限制。六二和九三的爻辞都出现“心”,代表有想法不能实现。九三位处腰部,居上下艮之间,原是非止不可的位置,但它以阳爻居刚位,动向极强,在互卦震中,震为行,因此出现撕裂之苦。

九三也在互卦坎里,坎是美脊马,脊对人来说就是“夤”,所以说“列其夤”。坎也为险,对人就是加忧与心病,合之则是“危熏心也。”程颐说:“行止不能以时,而定于一,其坚强如此,则处世乖戾,与物睽绝,其危甚矣。”意思是行动或是停止,不能按照时机来安排,非要强硬规定下来不可,这样不知变通,将会在待人接物上违背常理,内心常受煎熬,有如被火熏烤。

。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止住身体,没有灾难。

《象传》说:止住身体,就是要止住自己。

以阴爻居柔位,可以顺着全卦的时势而止住身体。以位置来说,在腰部以上,上半身包括心脏在内,所以说“止诸躬”。有趣的是三爻谈到心,四爻才谈身,其实第四爻更具心的位置。能够止住自己的话,自然就“无咎”了。位正,为什么仅得“无咎”?因为乘刚,两相抵消,无法有作为。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六五。止住上牙床,说话有条理,懊恼消失。

《象传》说:止住上牙床,是因为居中行正。

六五有懊恼是因为阴爻居刚位,和底下六二又不应,幸而上面还有上九可以依靠。“辅”与“车”是上牙床和下牙床,上牙床不动,表示说话有条理,所以可以“悔亡”。六五位在上卦艮,也在互卦震,能止也能动,代表“言有序”,大概可以避开孔子所说的“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就说叫急躁,该说话而说叫隐瞒,没看脸色就说话叫做瞎子。也就是说话要看时机、看场合,还要看脸色。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上九。笃实地止住,吉祥。

《象传》说:笃实地止住而吉祥,是因为以厚重来结束。

在艮卦里只有上九特别说到“吉”。“敦艮”就是笃实地止住,因为艮卦的上九在整个卦中是最重要的位置,两座山在一起非常厚重,可以充分发挥停止的要义。以厚重来结束本卦,是理想的结束,所以说是吉。

《易经》六十四卦之艮卦

卦辞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卦。止住背部,没有获得身体。走在庭院中,没有见到人。没有灾难。

艮卦和震卦都是纯卦,是一组覆卦关系。艮是山,也是停止的意思。在艮卦三爻中,九三是背,初六、六二是前面,初、二的位置是内,三是外,两艮相叠,都是面向前面,背在后面;像两个人排队一样,只看到前面排队者的背后,没有看到他的身体,所以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艮代表停止,人活着就要动,但是有时候也必须停止,可以使人“无咎”。《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震卦为动,动久必止,止有停止、阻止的意思,古人行动时遇山则止,何况二山相重?艮卦的覆卦是震卦,震卦由临卦变来,所以艮卦是由临卦的覆卦观卦变来,观卦的九五和六三换位,成为艮卦。观卦下坤,坤为母,母怀孕称为“有身”,所以坤也代表身;变成艮卦之后,坤象消失,这就是“不获其身”。艮是坚多节木,坚硬又有很多关节的木头,好像我们背的脊椎有很多骨节一样。

艮卦本身二艮相叠,艮是门阙,二门之间有庭院,走在庭院里面;又有互卦震,震为行,引申为行人;还有互卦坎,坎是隐伏,藏在看不到的地方,没有看到人。合而言之,就是走在庭院里面没见到人。

彖传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彖传》说:艮卦,是止住的意思。该停止时就停止,该行动时就行动,动与静都没有错过时机,他的道路就会坦荡光明。艮卦所谓的止,是要止得其所。上位者与下者互相敌对,没有应合,不能彼此搭配,因此说没有获得身体。走在庭院中没有见到人,所以没有灾难。

艮卦是止住的意思,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这是艮最特别的地方,不只有停止,也包括行动,特别注意到“时机”,动与静都没有错过时机,道路就会坦荡光明。艮卦所谓的“止”,就是要止得其所。

上位者与下位者没有应合,不能彼此搭配,所以不获其身也不见其人,无往无来,是以“无咎”。每一个纯卦的各爻都无法相应,但只有在艮卦特别指出“上下敌应”,因为要强调完全不应,所以一定要停止。

象传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象传》说:两座山重叠在一起,这就是艮卦。君子由此领悟,思考问题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论语》里出现过两次类似的活动。《论语·泰伯》、《论语·宪问》都提到,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应做自己职位上该做的事;后者是曾子补充的:“君子思不出其位。”指的是君子不要考虑超过自己职位的事情。因为换个位置,自然会得到不同的讯息;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有不同的想法。

爻辞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六。止住脚趾,没有灾难。适宜长久正固。

《象传》说:止住脚趾,是没有失去正当做法。

艮卦的爻辞是以人的身体作为取象的材料。止卦第一步怎么可能行动呢?初六和上面的并不相应,不适合行动,适宜长久正固,这样做没有失去正当性,因为初六本身是阴爻在刚位,在最初的位置,没有能力去行动。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六二。止住小腿,不抬起来又须随着动。内心不痛快。

《象传》说:不抬起来又须随着动,是因为没有人退一步听从它。

“腓”是小腿。六二处在小腿的部位,居中守正,必须依卦而止,但是小腿即使不抬起来,也必须随着股(大腿)而进退。六二在观卦里面本来有九五正应,变成艮卦之后变成无应,心中当然不痛苦。六二希望九三够听从它,但九三本身在互卦震里,很有行动力,所以继续往前走。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九三。止住腰部,撕裂脊肉,有危险而忧心如焚。

《象传》说:止住腰部,是危难使人忧心如焚。

“限”代表腰部,古人认为腰部是身体上下的分界处,将它作为上下之间的限制。六二和九三的爻辞都出现“心”,代表有想法不能实现。九三位处腰部,居上下艮之间,原是非止不可的位置,但它以阳爻居刚位,动向极强,在互卦震中,震为行,因此出现撕裂之苦。

九三也在互卦坎里,坎是美脊马,脊对人来说就是“夤”,所以说“列其夤”。坎也为险,对人就是加忧与心病,合之则是“危熏心也。”程颐说:“行止不能以时,而定于一,其坚强如此,则处世乖戾,与物睽绝,其危甚矣。”意思是行动或是停止,不能按照时机来安排,非要强硬规定下来不可,这样不知变通,将会在待人接物上违背常理,内心常受煎熬,有如被火熏烤。

。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止住身体,没有灾难。

《象传》说:止住身体,就是要止住自己。

以阴爻居柔位,可以顺着全卦的时势而止住身体。以位置来说,在腰部以上,上半身包括心脏在内,所以说“止诸躬”。有趣的是三爻谈到心,四爻才谈身,其实第四爻更具心的位置。能够止住自己的话,自然就“无咎”了。位正,为什么仅得“无咎”?因为乘刚,两相抵消,无法有作为。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六五。止住上牙床,说话有条理,懊恼消失。

《象传》说:止住上牙床,是因为居中行正。

六五有懊恼是因为阴爻居刚位,和底下六二又不应,幸而上面还有上九可以依靠。“辅”与“车”是上牙床和下牙床,上牙床不动,表示说话有条理,所以可以“悔亡”。六五位在上卦艮,也在互卦震,能止也能动,代表“言有序”,大概可以避开孔子所说的“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就说叫急躁,该说话而说叫隐瞒,没看脸色就说话叫做瞎子。也就是说话要看时机、看场合,还要看脸色。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上九。笃实地止住,吉祥。

《象传》说:笃实地止住而吉祥,是因为以厚重来结束。

在艮卦里只有上九特别说到“吉”。“敦艮”就是笃实地止住,因为艮卦的上九在整个卦中是最重要的位置,两座山在一起非常厚重,可以充分发挥停止的要义。以厚重来结束本卦,是理想的结束,所以说是吉。

周易五十三卦,艮卦:一静待动,处变不以妄动。

艮上艮下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艮卦,是一阳在二阴的上方,阳已上升到极点,所以停止。又,艮卦是一阳,在象征地的坤卦的最上方,是山的形象,也有止的意义。 人的身体,最不容易动的静止部分,是背部。背部静止,身体就是想动,也不能动,用来比喻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动。就不会妄动,即或在行动中,内心依然保持宁静,就可到达忘我的境界。当到达这一境界时,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心都不会感动,所以在走过有人的庭院,也不会觉得有人存在。能够像这样,不论动静,内心都保持安宁,必然理智冷静,能够适可而止,不会有灾难。 上下卦相同的纯卦,如其他“震”“坎”“巽”“离”“兑”等卦,都具备元、亨、利、贞四种德行中的某几项,唯独艮卦,完全没有,只说无咎;因为已经到达人我两忘的境界。 这一卦,充满老庄的逃避思想。不过,宋代的儒家,对这一卦却备极推崇,周敦颐说:“法华经全卷,可由这一艮卦代替。”也许这是符合宋代禁欲的伦理思想的缘故。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卦是两个山重叠,稳重静止不动,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在其应当停止处停止,思考不可超出本分以外。

与前卦的“震”相反,卦意也全然相反。“震”是动,不断有雷鸣,但“艮”为泰然不动的山。沉思默考,不可轻举妄动。过于轻率地前进,将会遭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灾难,卦形中各爻均不相应,不可期望有协助者,需有自己开拓道路的觉悟。同时不能产生依赖心,踏实地努力,维持现在的地位、境遇最为重要。“艮”和“夹”、“咸”相同,是以身体各部为例,由脚至头渐渐上升。

【卦意】上卦艮,下卦艮。艮是一阳在二阴之上,表示阳已到了上方的极点,停止而不能再前进了,象征停止。艮卦阐述了人生发展事业过程中,应掌握适时而止,适当制约的决策原则。

艮卦阐述了事物在一定时期要静止,暂停的道理。物极必反,动极思静,任何事物的运动都要适可而止。但静止要依其几项原则:

(1)当止由止,不失其时。

(2)从动到止,先在关键部分静止。(3)由动到止,应注意短期的不适应状态。

(4)完善利用静止功能。

【哲理启示】物极必反,动极思静,阐述事物的静止原则。启示人们在人生事业发展中,要有一定的制约。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不失时机则前途必然光明。 【决策思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旧的慢慢衰亡中止,新的逐渐开始、一动一静,相互为用,事事自我约束,以静待动,内心保持清静,处变不以妄动。处理问题,不超越本职范围。以静观动,可以让思想和行动显得镇定自若,显得有克制,办事有步骤,让人际关系趋于稳定。自己也可以在止步不前时,抓紧学习,修养和反思自身,为以后的前进打下扎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