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发起了“圣诞攻势”,叫嚣着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回家过圣诞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同仇敌忾,全力迎敌,打响了入朝以来的第二次战役。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第二次战役打响期间,传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同志,在一次空袭中不幸牺牲了!
彭老总听闻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顿时惊呆在那里,悲痛万分。
出国前,毛主席特地宴请了彭德怀,说毛岸英要求参加志愿军,入朝参战。虽然彭德怀一开始不同意毛岸英上战场,但毛岸英参战的意愿非常坚定,彭德怀只好同意,并向毛主席保证:有他在,就有岸英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刚刚入朝一个多月,毛岸英就不幸牺牲了!
彭老总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不知道该怎么向毛主席交代,心情非常压抑。但是,这件事还得向毛主席报告,于是,彭老总就写了一份简要的电报,发回了国内——
军委、高贺: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志司廿五日十六时
这封电报,首先发给了周总理,周总理看到后,也非常震惊,心情非常沉痛,他担心毛主席会接受不了,就暂时没有告诉毛主席。
等到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仿佛瞬间老去了好几岁,好久才说出了那句让人心碎的话:“谁让他是的儿子呢。”
按照周总理的意思,要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但是彭德怀建议,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与志愿军烈士们在一起。毛主席表示同意彭德怀的意见。
当时,志愿军有规定,凡是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一律就地安葬,坟前立一块木板,写上牺牲者的名字,以便于日后查找。毛岸英也不例外,就地安葬在了中国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志愿军司令部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崇仁里黄土坡,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将分散安葬在各地的志愿军部分烈士迁入陵园,毛岸英的遗骨也迁入了这座陵园。
在毛岸英的坟墓前,树立了一座毛岸英的雕像,和一座墓碑,正面是由郭沫若亲自题写的七个大字:“毛岸英同志之墓”。
墓碑的后面,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同志的长子。
一九五零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
公历一九五五年四月。
这段碑文,传回了国内审定,周总理拿着碑文来找毛主席,并一字一句地将碑文念给毛主席听。
毛主席默默地听完,点了点头,对周总理说,碑文写得很好,只是有一点遗憾,碑上只有他的名字,没有岸英母亲杨开慧的名字,岸英很依赖母亲,母子二人的感情非常深。
周总理听到这里,说好办,补刻上去就行了。但是,毛主席摆了摆手,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不可以搞特殊,烈士陵园里那么多志愿军烈士要刻碑文,就不要再麻烦了,有点遗憾就有点吧,人已经不在了。
就这样,这段碑文成了毛主席的一个遗憾,也是毛岸英烈士的一个遗憾。
其实,毛主席的遗憾又何止这些呢?他最珍爱的妻子杨开慧早已阴阳两隔,最喜欢的长子又长眠在异国他乡,这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又何止是“遗憾”所能表达的!
毛主席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他的遗物时意外发现,在一个秘密的箱子里,竟然还保存着毛岸英的几件衣服。
很显然,这是毛主席自己留下来的,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足见他对爱子毛岸英的思念之深!
在湖南长沙县东乡板仓,有一座杨开慧的坟墓,坟墓前竖立着两座雕像,一座是毛岸英,一座是毛岸青,她最珍爱的两个儿子,多年后终于重新回到了她的身边。
(参考资料:《朝鲜战争》《国家记忆》《传奇档案》)
倘若我们去北京,我们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儿时在课本上结识,一直以来,都对此有一种感情,那时就在想,什么时候能够亲自去看一看呢?
单凭上面的字迹就让人神往,想必很多和笔者一样的朋友都知晓,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整块花岗岩构成,长高达14.7米,宽2.9米,厚1米,上面的碑文是由起草,周恩来书写的。
提到书写,全文150字,周总理重写了41遍才定稿,可见那种严谨的态度,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为了能够写好碑文,缅怀先烈,对于碑文的每一个字,他都进行了单字练习,然后才一遍一遍地书写全文,从这样的态度上看,每一个字都是非常严谨的。
整体上观察碑文,我们会看到每一个字,每一个点画都非常活泼生动,无论是起笔、还是行笔,还是收笔,都非常含蓄,这正是周总理的人品,这一点我们从以往的语文课本上都能够感受的到,字如其人,在他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用笔上讲究,而且法度严谨,逆锋用笔却不外露,全文中锋用笔,始终保持着一种正大气象,提按分明,而且出锋相当严谨,点画或长或短,无论是线条还是笔画,都非常饱满,尤其是捺笔,惯以藏锋收笔,线条敦实饱满,而且墨色浓重,给人一种貌丰骨劲的感觉。
这种感觉还非常强烈,每一个字,每一笔,每一画,都犹如苍松挺立一般,其实周恩来的行书也是非常耐看的,洒脱飘逸,字里含香,和他的楷书相比较而已,其行书一点也不逊色,有一种气贯长虹、悲壮豪迈之感。
其实,仔细观察周恩来的行书,我们似乎还可以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章草韵味,可见,他在书法上也是下过功夫,能够将各种书体的长处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对于周恩来的书法,你怎么看呢?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限分享交流)
长辈去世,如何立碑撰写碑文,有讲究
文/@成长新视点
人去世后,为了表示对先人的敬意和尊重,和尽最后一丝孝心,我们往往会注重丧葬,也就是阴宅风水的好坏,像选址、立碑这些事情当然也马虎不得。墓碑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可以说不拘一格,一般是由抬头、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组成。
一、墓碑碑文的基本组成。1、抬头:
抬头主要写逝者的生前职务、职业、诞辰与陨日(就是出生和去世的日子,通常用农历,代表传统,也有用公历的,由立碑人决定)和籍贯。
2、正文:
一般一个墓地是夫妻同穴,是写两位墓主姓名,老式坟墓只写丈夫姓名,妻子只写姓氏,且大都不居中写,仅靠左旁写;现代坟墓,墓碑上夫妻是并排列,男居右女居左。
一般是这样书写:“慈父某公某某,德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12字排成两列,“寿域”两字须比其它字大一倍,且居左右两列的中间。
也有人提出正文主体字数不能成双,要成单数,则宜改为“慈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寿域(或之墓)” 第一字慈写顶格中间,字体大小与寿域两字一样。也有是“父某公某某,配某氏某某” 排成各五字两列。
在老式墓碑中,女性姓氏后常见“孺人”两字,有此两字的女性,通常是丈夫七品官以上或名门望族家庭的夫人,普通百姓妻子一般没资格享此尊称。
3、落款:
特指出资建造此墓穴者,即使出资者是墓室主人,也宜具写自家子女及孙辈曾辈的名字,常见的有:“孝男某某、某某、某某,孙某某、某某、某某,敬立” 。
没儿子,只有女儿的,则写“孝女某某、某某、某某,外孙女某某、某某、某某,敬立”,落款位置在左侧三分之二写起,字体大小一般与日期一样,“敬立”之前要空一格位置,子孙名字前省略写姓氏,但外孙若是异姓,则要写上其姓氏。
碑文中的称呼,则需要遵循祖宗十八代里面的规定,一一对应,不可出现错误。
二、立碑有何注意事项。1、立碑方向:
立碑要和点穴立向的方位一致,立向有24山向,360分成24份是15度,也就是说15度一个山向。若立碑和坟地穴位的山向不符合,有可能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点穴立向,不能小视,这关系到后人的人气旺衰、健康、事业。须记住东北的艮方位,一般情况下不要立碑,因为传统的艮方为鬼门,在此立碑容易家人不安,阴气很重,闹鬼气怪异之事。
2、立碑时间:
给故去亲人立碑,要选在1周年、3周年、5周年时间段。一年之中,以清明、农历十月初一和年底腊月为最好。具体时间,要选择良辰吉日,不要和已故的人犯冲,防止带来不利。
3、墓碑和墓穴的距离:
墓碑和墓穴的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一般是距离穴位的9寸到6尺之间为宜,记住墓碑和墓穴尽量不要零距离接触。太近,容易影响墓穴的风水效果;太远,墓碑和穴位不能互相接气。具体远近,要根据墓碑和穴位的建造情况来确定。
4、墓碑的大小和颜色:
墓碑要大小适宜为好,如果墓陵穴位很小而墓碑很大,有头重脚轻之嫌,如果过小则气势不够。墓碑大小,主要依据是墓陵和墓碑要协调统一。墓碑的颜色,要根据靠山的颜色来决定,如果是在西北向东南,因为西北为金,最好是黄色和白色;如果是坐南向北,墓碑颜色最好选红色和黄色,以此类推。
三、祖宗十八代的宗族成员称呼。1、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2、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3、直系亲属:
①父系:曾曾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亲。
②母系:曾曾外祖父(母)--曾外祖父(母)--外祖父(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4、旁系亲属:
①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
②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
5、姻亲亲属:
丈夫:结婚的女人称呼自己伴侣;媳妇:结婚的男人称呼自己伴侣。
公公:丈夫的父亲,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互相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称呼或合称。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结语:立碑,是中国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古老民俗。一块墓碑,它不仅是后人对先人的尊敬和纪念,也是一种文化的记录和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