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怕一切被业障缠缚的众生无法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为众生被业障所缠。究竟是哪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
\r\r一、无惭。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r\r二、无愧。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r\r三、嫉。喜欢吃醋,对他人的长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这种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r\r四、悭。就是吝啬,不只是钱财的悭吝,还有对法的悭吝,不肯惠施于他人。
\r\r五、悔。悔有什么不好?悔不是忏悔的悔。我们随时都在后悔,悔什么呢?唉呀!当时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悔特别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没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r\r六、眠。就是睡觉,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r\r七、昏沉。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
\r\r八、掉举。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
\r\r九、瞋忿。心里闷闷的,想发脾气,看到谁都不对,看谁都讨厌,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好。
\r\r十、覆。做错了事,想办法掩饰,这种掩饰非常痛苦,经过了多少年,还要去掩盖它。心里不光明,不坦荡,自己在阴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盖住,所以叫覆。
\r\r这就是十缠,以上只是简单地说,详细讲的话,《百法明门论》所列的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心理现象,除了根本烦恼之外,即使遍行、别境、乃至善法,都可能造成业障。
\r\r\r最近在翻阅蔡志忠的《菩提树下的微笑:〈金刚经〉解密》,一口气就读完了。灵魂在震撼,这是一本可以放在床头的书。每一位被家庭琐事,被带娃折磨得身心俱疲的妈妈都应该有一本。读一遍,保证比任何一本育儿书都解压。
没接触过《金刚经》的朋友应该跟我一样,以为那是一本只会阿弥陀佛,满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高深读物。脑子里出现的形象,也只是少林寺里的罗汉或者是双手合十的尼姑。
然而,这本书经久不衰的魅力,我想不可能是表面的如此简单。
机缘巧合之下,我翻开了这本,顿时觉得眼前的迷雾豁然开朗。
菩提叶子
01 相由心生弟子问:“什么是相?”
达摩说:“眼前所见的情境,即是相。”
每个人的外貌都是个不一样的,或英俊潇洒,或沉鱼落雁,或平淡无奇,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精神面貌却是各有不同,有的人愁眉苦脸,有的人笑逐颜开,有的人波澜不惊,有的人一惊一乍。真是人生百态挂脸上。
相由心生,眼前所见的情景即是相,这句话的意思即是:你心里有什么,你就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你就会展现什么。
同时,你展现什么,你就会遇到什么,你遇到什么又会走进心里什么。这是一个互相作用的闭环。
一句话来说就是:你的思维决定命运。
这句话对于妈妈来说尤为明显。有的妈妈,把孩子的顽皮看成了成长的必经之路,自我意识的崛起。所以当遇到孩子叛逆,说“不”的时候,总能泰然处之,与孩子平和的度过每个人生节点。
而有些妈妈,遇到孩子不听话叛逆的时候却弄得孩子和家里鸡飞狗跳,亲子关系一再破解。皆因,在她的思维了,深深埋葬了人生的悲欢以及人性的恶。所以,遇到问题一切便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相由心生,心里有光才能照亮生活,眼里尽是污秽又怎么看见美景呢?
眼前的美好
02 生命的实相,只在现前!我们无法将一只脚留在过去,
我们无法将一只脚踩入未来。
我们只能掌握此时当下现前。
其实当妈之后,真的无数次怀念以前自由自在的日子。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希望时光倒流,尽情去享受当年的快乐日子。然而,这样的想法除了徒增烦恼却毫无益处,因为时光不会倒流,眼前的困境不会消失。
对于孩子,也经常担忧以后孩子能不能成才。每天都在对过去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中度过,蹉跎了岁月,黯然伤神。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当下。
所有眼前情境都只是因缘条件一时聚合而成,如果我们觉得际遇是好的,那只是你自己一时的想法。如果我们觉得际遇很坏,那也是你一时的想法。
活在当下,不去评判好坏,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处理放下的问题。我们能够拥有的就是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也就足矣。
记得有位妈妈说,我已经受够了当下的日子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孩子的吃喝拉撒,家里堆成山的家族,都要把她压垮了。
其实,再多的事情也只能一件一件做,不必事事追求完美,无须苛刻自己。心态坦然,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
生活点滴幸福
03 平静如水,心清如镜禅师说:“跟水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空间!无论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水便改为容器的形状,水永不抱怨空间改变。”
禅师说:“跟镜子学习如何面对不同时间!无论镜子面对不同情境,它都如实反映毫无遗漏,镜子不妄生算计情境的好坏顺逆。”
妈妈们的抓狂跟所有人的烦恼一样,内心的痛苦源自于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更多牵动妈妈的是家庭是孩子是丈夫,生活气息息息相关的一切。
朋友因为儿子的不听话,身心俱疲。她说自己读过无数的育儿书,却无法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在孩子面前,她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想孩子变优秀,听话懂事。
我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更多时候的焦虑,是社会风气带来的。贩卖焦虑是商家促销手段。如果我们一直被牵着鼻子走,那将是无穷无尽的深渊了。
不管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生活,应该拥有如水如镜的智慧。
水在任何容器中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本质,适应性极强;而镜就永远不会被带偏,现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去过度解读,不去臆想揣测。
如果能做到这样,生活中的烦恼将会少很多了。孩子不听话,我们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站在他的角度,用镜子般的心去还原事实。对于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情绪我们能有更深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了。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
写在最后为考验弟子的专注力,禅师将杂志中的一页世界地图撕成小碎片,然后要弟子正确拼回来。
没想到两三分钟后,弟子便完成了任务。
禅师不解地问弟子:“你怎能这么快拼好世界地图?”
弟子说:“这张地图背面是一张名人照片。”
禅师说:“然后呢?”
弟子说:“我依背面的人像拼图,人对了,世界就会正确。”
人对了,世界就正确了。妈妈的烦恼与焦躁多数是因为自己失去了平衡,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了,一切便能恢复正常的轨道。
相由心生,活在当下,用如水如镜的姿态面对生活。嬉笑怒骂,喜怒哀乐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智慧去面对,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个瞬间都是最美好的当下。
妈妈们,加油吧!常读经典,让经典著作成为我们的灵魂伴侣,站在巨人的肩膀去看世界。
我是@曼妈妈育儿留言点赞,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活在当下
很多人在选择拜忏垫子的时候很茫然,最后选择回来后发现并不吻合自己的心意,退又没法退,用又不好用,反而增添了拜忏的烦恼,那怎样才能选择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拜忏垫子呢?
我交流一下这么多年自己使用拜忏垫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选择拜忏垫子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这样会逐步地缩小范围找到比较精准适合自己的垫子。
首先,我们选择拜忏垫子的目的是为了拜忏。有的人可能对这一句话可能不太理解。拜忏的最大的功效是消除业障,如果我们选择垫子时一味地追求垫子的舒服度,把自己搞得那么舒服,怎么消除业障呢,自然在功效方面也会差劲。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搞得苦哈哈的,如果我们的身体状况的确欠佳,比如膝盖不太好,身体有其它方面的一些不舒服,那么选择垫子时可以侧重它的适当的柔软度,但一定要选择回弹力好的垫子。
如果回弹力不好,在往下拜的时候,身体就会有一种陷在里面的感觉,在起的时候会很费劲,反而不利于拜忏,还有可能对拜忏增添烦恼,最后放弃拜忏。
回弹力好的垫子,不仅考虑到了拜者的身体欠佳因素,同时还能有效地辅助身体起来。这样的垫子,会使用者越用越欢喜。
对于身体素质好的一些朋友,可以侧重选择设备比较简单的垫子,这样的垫子相对有硬度,起伏的时候完全靠的是自身的力量,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在消除业障功效方面还很好,身受苦本身就是消业嘛。
最后,拜忏时能不戴手套尽量不戴手套,要知道每次往下拜的时候,手直接接触垫子往下滑是对手心多么好的按摩机会呀。为什么一定要戴个手套呢,当然如果当时的环境条件有约束,那可以戴手套解决当下条件不具足的原因。
以上是我使用这么长时间拜忏垫子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